从古至今中国人都很喜欢玩玉。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代表中国的特征物品之一,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载体。在中国古代人们常把玉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还有君子。在孔子的《玉说》里孔子论了玉的八德,总结出来就是“仁知礼乐忠信地德”八字。
玉有宗教意义,也有政治意义。在中国古代皇帝的官印就是由上等的玉制成,后人将其称之为“玉玺”,这是皇帝地位的象征。不得不说玉在中国人的眼里是无价的。但钻石就不一样了,用化学的角度来看钻石不过就是一块碳。在中国古代人们是几乎没有接触过钻石的,所以对钻石的了解就更是少之又少。但事实上这都不是中国人更爱玉的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钻石的锋芒太过于耀眼,太过张扬。
玉与钻石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玉是低调但又不失奢华,温文尔雅但又不失气度。而钻石却耀眼张扬,对于我们来说玉更符合我们国人的气质。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地了解钻石文化以后,更多的人就爱上了钻石的耀眼,将钻石作为有钱的象征,想想实在有些俗不可耐。
虽说“美玉佩美人”,但玉不仅仅是佩戴的装饰品,据《本草纲目》记载玉有祛疤美肤保健康之功效。中国伟大领袖毛泽东至今还在故宫博物馆的冰棺里封着,他的全身现在保存最完整的就是他的头颅还像活人一般,这都源于他的口中有一块和田玉。想来玉对于中国来说是如此重要的东西。
有一位玉友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只有亚洲人或者绝对点说只有中国人喜欢翡翠呢?外国人喜欢的真金白银、钻石、红蓝宝、碧玺等等中国人也同样喜欢,可中国人喜欢的翡翠却没听说有外国人特别喜欢,这是为什么呢?到底是什么因素制约了翡翠的国际化呢?"
一、我们的观点:
我们认为,这个主要还是文化差异造成的。比如:国外的彩宝,后期人工优化的比较多,很多彩宝都进行过一些优化手段,比如:用热处理技术进行的“改色”和“注油”等。
这些优化的手段,国外的消费者都是能接受的。但是国内,消费者们是很少有人能接受的这样的优化处理的。你看大家对有纹有裂都这么纠结,就知道国人对材质的天然性是多们的重视了。
另外,国外喜欢标准清晰的东西。比如:钻石。翡翠没标准,所以国外的消费者很难弄的懂,就没办法喜欢起来了。
总结来说:“东方人不接受优化,西方人不接受没标准。”这个就是东西方的文化差异造成的了。
二、大家一些观点也很不错,试总结如下:
1)中国人宠爱翡翠 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结晶 因为在历史就有皇宫 藏宝 翡翠就是其一 能做奖赏 封官 还有皇上,皇宫贵妃头戴 服饰佩戴物, 传统文化对翡翠认识。
2)中国玉文化的参天大树上有两个分支,一个是和田软玉,一个是翡翠硬玉。和田玉和翡翠的特性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气质,这在世界各国中是绝无仅有的。
3)老外爱叫真,翡翠没有四四方方的标准能够一套就知道,老外没办法按完全机械的模式衡量价值所以也就不能成为主流,而且翡翠产地亚洲,他们不具备垄断性,精明的老外希望多赚亚洲人的钱但不希望亚洲人赚自己的钱,所以也不爱推广普及翡翠首饰
4)首先,西方人对翡翠蛋面并豪华镶嵌的东西也很喜欢,看看最近几次的奥斯卡颁奖礼上也有西方明星佩戴翡翠首饰。注意,几乎都是翡翠蛋面且镶嵌类的东西,没有中国人比较喜爱的花件和镯子。这也能说明为什么高品质的蛋面价格都天上去了。问问题的同学想表达的是白玉,西方人几乎不玩吧。
这就说到其次了。
其次,就拿钻石 和 玉石来比较吧。西方人虽然对钻石也有4C 的说法,但首先就是切工,切工的好坏直接影响钻石的品质。大家注意到没,钻石原料再大,西方人也不会弄个花件出来,并赋予一定的意义。永远是按照圆形、公主方、梨形和马眼形状进行打磨,哪怕那个成品出来快赶上巴掌大了,镶嵌在手杖上,也没做花件,摆件或手把件的。为什么?
中国人对于石头已经赋予了比较人性化的诗意,我这里用了诗意,骨子了中华民族是个浪漫的民族,看到竹子就能想到竹未出土先有节;虚怀若谷;节节高等既有吉祥的含义,更有士大夫的精神。中国人欣赏的玉器,更愿意结合石头本身的优缺点,加上精美的做工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人石合一。
最后,不考量金钱因素,我真觉得钻石没石头好。
5)翡翠产地在明代以前属中国云南永昌府管辖,直至清代才归缅甸。翡翠早就进入中国,只是王公贵族一直将和田玉视为唯一“真玉”,把翡翠等都视为“假玉”。直至乾隆皇帝这位真正的爱玉人,才将翡翠视为“传世之宝”。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写到:自己小时候人们并不把翡翠当玉,只是“强名以玉耳”;直至年长时翡翠已“价远出真玉上矣”。
6)我一个朋友,也是做翡翠的,他有段话讲的好,不知对否。
他说,外国人也喜欢翡翠,但是他们更多的是喜欢颜色,宁可买一个花青干青,或者B的绿艳艳,紫彤彤的戴着,也不能接受种水,而且他们多数人觉得翡翠很贵,好的甚至比钻石还贵,所以他们不能接受我们的A
他们多数认为美丽,就是色彩斑斓。。。
他们考虑更多的是戴着要抢眼,无所谓内涵的。
7)提问的同学提的问题太复杂了,一句话:你要是能让老外跟咱们过春节,翡翠一定让他们喜欢。还有提问的同学说:“到底是什么因素制约了翡翠的国际化呢?”潜意识里不自主抬高了一些东西,降低了一些东西。国际化是正轨,中国的标准要和国际化接轨,主次很鲜明。能反过来吗?这跟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制度、军事、教育等等国家综合实力有关。我们能够接触到关于西方的任何信息都是价值观的外在体现,欣赏喜欢加受用,趋利避害,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作用了。同样,老外也能接触到我们的主流价值观,还是趋利避害,人的主观能动性又发挥作用了。问题是无法评论其优劣,只有哪个更合适。不过,现在能看到的是中国的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在提高,这有利于让老外喜欢我们的玉石文化。
8)西方多是海洋文明,开放外向,所以只喜欢金银那种闪闪发光的东西,而东方人的大河文明会喜欢玉这种内敛的东西,老外不是不喜欢玉,只是不像国人那么喜欢而已。他们对玉不感冒的原因是他们不知道玉在中国有着不同寻常的象征性意义。中国人爱玉传统是遗传自龙山和河姆渡文化,在历史的过程中加入了神性和权威性,玉字就是王字加一点,天子带的东西,能不尊贵么中国人喜欢玉,而西方人喜欢钻石,玉温润而内敛,钻石则美的张扬,玉体现了中国人的含蓄和内敛的特征,但是现在的中国人似乎更愿意显摆,于是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奢侈品消费潮流!
9)是王权主义在做祟咱老祖先用玉石当印章老外一开始就用黄金色宝当皇冠小老百姓就有看学样了
10)国外喜欢条框分明,级别明确,翡翠的级别没有明确规定,美就是极品
以上转自《为什么翡翠很少外国人喜欢 》
为什么中国人爱玉而西方人喜欢宝石?首先,在于审美差异。比如:国外的彩宝,后期人工优化的比较多,很多彩宝都进行过一些优化手段,比如:用热处理技术进行的“改色”和“注油”等。这些优化的手段,国外的消费者都是能接受的。但是国内,消费者们是很少有人能接受的这样的优化处理的。你看大家对有纹有裂都这么纠结,就知道国人对材质的天然性是多们的重视了。
另外,国外喜欢标准清晰的东西。比如:钻石。玉没标准,所以国外的消费者很难弄的懂,就没办法喜欢起来了。总结来说:“东方人不接受优化,西方人不接受没标准。”这个就是东西方的文化差异造成的了。
其次在于文化差异。中国人宠爱玉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结晶。拿钻石和籽料玉石来比较,西方人虽然对钻石也有4C的说法,首先就是切工,切工的好坏直接影响钻石的品质。钻石原料再大,西方人也不会弄个花件出来,并赋予一定的意义。永远是按照圆形、公主方、梨形和马眼形状进行打磨,哪怕那个成品出来快赶上巴掌大,镶嵌在手杖上,也不会做花件,摆件或手把件的。
而中国人对于玉石已经赋予了比较人性化的诗意,骨子里中华民族是个浪漫的民族,看到竹子就能想到竹未出土先有节;虚怀若谷;节节高等既有吉祥的含义,更有士大夫的精神。中国人欣赏的玉器,更愿意结合石头本身的优缺点,加上精美的做工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人石合一。
“一般的专家都不会买到至宝,因为他们的价值判断来自于当下的价值走向。只有真正觉得一件东西美而忽略它的价值的人往往最后找到了至宝。”我们常说的是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玉,而不是中国人为什么追捧玉,恰好说明中国人对于玉石的态度不仅是一种价值取向,更蕴含了情感倾向。
人们总是习惯性将玉与钻石作比。“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太多人被这样的句子蛊惑。与其说人们喜欢钻石,倒不如说大部分人的喜好是被钻石背后所标注的价值绑架着。相反,中国人对于玉石的喜欢是不仅仅局限于玉石在市场上到底有几个零,而是除却这几个零之外还带有悸动小愉悦的喜欢。谈到钻石的时候,每个人脑子里都会蹦出一个特别具体的形象,就是镶嵌在戒指上闪闪发亮的东西。而提起玉,脑海中忽然之间闪过很多东西,却很难形成一个具体的形象,这也是国人爱玉的一个原因。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成为20世纪以来最经典的广告语之一,但鲜为人知的是,这句话是一个经典的营销案例,主角是著名珠宝公司戴比尔斯(De Beers)。可以说,如果没有戴比尔斯,天然钻石不会有今天。这个世界超过一半多的钻石矿是属于戴比尔斯的,在早些年间,戴比尔斯所占的更多,甚至超过90%。是钻石出货的绝对控制者,戴比尔斯们只要稍微收缩一下出货量,市面上的钻石价格就升高了。
而作为宝石用材来看,西方的配饰追求的是璀璨夺目,内敛含蓄的和田白玉并不符合他们的审美标准,故国际上的收藏者并未将和田玉这种材料归入珠宝玉石类中。但所有做首饰的材料中,玉与人最亲也最近。金钱是钱,钻石是价,而玉,是生命。从古至今和田玉一直是身为贴身配饰存在的,讲究是盘玩,是要不停盘玩,玉质会显得更加越润。所以,钻石就像娇滴滴的小姑娘,要捧着,而和田玉就有点像糟糠之妻,日子越久才能品出点味道来。
作为一个有着深厚玉石文化的过度,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玉有着民族传统的内涵,它是物质的观念,又是社会的、文化的观念。有人说“和田玉注定不能成为钻石”,其实和田玉跟钻石并没有可比性,前者是玉石,后者是宝石,各有各的美感,更欣赏哪种美感,跟特定群体的历史传统相关联,是否具有“国际性”也并不重要,尤其对于国人来说,有着更多深爱我们传统文化的人在也就够了。
首先,在于审美差异。比如:国外的彩宝,后期人工优化的比较多,很多彩宝都进行过一些优化手段,比如:用热处理技术进行的“改色”和“注油”等。这些优化的手段,国外的消费者都是能接受的。但是国内,消费者们是很少有人能接受的这样的优化处理的。你看大家对有纹有裂都这么纠结,就知道国人对材质的天然性是多们的重视了。
另外,国外喜欢标准清晰的东西。比如:钻石。玉没标准,所以国外的消费者很难弄的懂,就没办法喜欢起来了。
总结来说:“东方人不接受优化,西方人不接受没标准。”这个就是东西方的文化差异造成的了。
其次,在于文化差异。中国人宠爱玉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结晶。就拿钻石和籽料玉石来比较吧。西方人虽然对钻石也有4C 的说法,但首先就是切工,切工的好坏直接影响钻石的品质。大家注意到没,钻石原料再大,西方人也不会弄个花件出来,并赋予一定的意义。永远是按照圆形、公主方、梨形和马眼形状进行打磨,哪怕那个成品出来快赶上巴掌大了,镶嵌在手杖上,也没做花件,摆件或手把件的。而中国人对于石头已经赋予了比较人性化的诗意,骨子里中华民族是个浪漫的民族,看到竹子就能想到竹未出土先有节;虚怀若谷;节节高等既有吉祥的含义,更有士大夫的精神。中国人欣赏的玉器,更愿意结合石头本身的优缺点,加上精美的做工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人石合一。
还有,西方多是海洋文明,开放外向,所以只喜欢金银那种闪闪发光的东西,而东方人的大河文明会喜欢玉这种内敛的东西,老外不是不喜欢玉,只是不像国人那么喜欢而已。他们对玉不感冒的原因是他们不知道玉在中国有着不同寻常的象征性意义。中国人爱玉传统是遗传自龙山和河姆渡文化,在历史的过程中加入了神性和权威性,玉字就是王字加一点,天子带的东西,能不尊贵么中国人喜欢玉,而西方人喜欢钻石,玉温润而内敛,钻石则美的张扬,玉体现了中国人的含蓄和内敛的特征,但是现在的中国人似乎更愿意显摆,于是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奢侈品消费潮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