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之一,吃饭是必须的,但是吃的东西不一定要多贵。一些创意餐厅其实2人也就吃个150-200 如果想再省点 就找哪种ta会喜欢吃的、老字号的小吃(因为我是广东人,珠三角这边很多这样的小吃看你会不会找),50以下都可以吃的有滋有味别有一番风情。
思路之二,你要考虑纪念日是作为一个回顾性质的约会 还是开拓性质的。所谓回顾,就是你把二人的一些合照啊 微博啊 情侣装啊 互相送的礼物啊 一些只有彼此知道的小秘密啊等东西整理出来,弄个动态电子相册也好,打印一个大的实体相册也好,做一个“展示&纪念”的东西。不要忙着马上给ta,留到关键时候再甩。
如果是开拓性质的,就是说纪念日当天你们应该去做一些很特别,很能打动对方的事情(我木有特指啪啪啪真的木有),咳咳,例如没去过旅游的去旅游,嗯旅游去不起的话可以郊游,城市周边2-4小时的一些风景区是可以考虑的,来回车费+吃饭+杂费+房费,2人总消费即使在广最多也就500往上一点,其它地方可能更便宜。不想出游?考虑其他特别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如果ta很喜欢小动物并且有养的条件,你们可以去宠物店看,并且以你们共同的名义领养一个小家伙,这个绝逼是大杀器,升华了爱情有木有!我们这帮男生甚至讨论了这么一个话题,如果你能约一个妹纸出来,但是她很多人追而你硬件在众多追求者中不占优势,那么就多带她去宠物店,无论是做义工还是领养,这些小家伙们都能帮你牢牢占据着她的心。当然小家伙被不当喂养挂了当我没说。
其他很特别的事情自己想。以符合对方口味同时不扭曲自己意愿为第一原则,即当天无论你们做什么都应该是“我很享受这个事情,并且身边有你,这个事情更愉快并且有意义了”的感觉,而不是一种“这个事情我不喜欢,但是我知道你很喜欢,为了你我忍一忍也无妨”的“自我牺牲”感。
最后考虑题主还是学生,送你一点福利:带妹子去城市周边的风景区最大的好处往往是当天玩得比较晚,所以你们需要找个地方住。进了房间不要猴急,先蒙住ta眼睛然后把相册或者其它纪念品掏出来,一页一页回顾你们的爱情,这个时候应该就很湿润了,咳咳我说的是“眼眶”……
由于第一年结婚后要经历很多磨合才能步入稳定的婚后生活,很多夫妻都感觉没有恋爱时那么美好,处处都充斥着矛盾,情感浮动及内心比较失望的一年,因此结婚第一你那结婚纪念日一定要给彼此留下印象深刻且充满爱意的回忆。
1、烛光晚餐庆祝结婚纪念日烛光晚餐的地点不一定豪华,但一定要浪漫,比如订婚地点或者其他有意义的地方。在家里可是既省钱又舒适的选择哦,在这样的烛光晚餐中双方给对方准备一点惊喜,不一定花钱不一定是礼物,例如偷偷的用蜡烛摆出“ILOVEYOU”的字样或者把早已偷偷冰好的含苞待放的玫瑰在这时倒上酒点燃。晚餐之后两个人一起观看结婚时的录像,品味爱情的美丽。
2、泳池里学潜水庆祝结婚纪念日谁说学习潜水一定要到海边,游泳馆怎么就不行只要能够换来你和你最爱的他发自内心的开怀一笑,就算周围的人抛白眼也无所谓。给二人世界的新鲜生活安排一些不同寻常的小插曲,夫妇俩共同尝试新奇事物之所以能够加深两人之间的牵绊之感,是因为那是两人第一次以夫妻的身份共同获得的非凡体验。
研究证明,婚后第一年彼此之间的感觉,对未来两人婚姻关系的牢固程度至关重要。因此上述小编提出的观点仅供大家参考,亲爱的们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浪漫特质,买一份令人惊喜的结婚一周年礼物,让对方深深的感动就对了。
中国法定节日有:新年(1月1日,放假一天);春节(农历新年,除夕、正月初一、初二放假三天);清明节(农历清明当日,放假一天);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放假一天);中国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端午节(农历端午当日,放假一天);国际护士节(5月12日);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一天);中国***诞生纪念日(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教师节(9月10日);中秋节(农历中秋当日,放假一天);国庆节(10月1日,放假三天);记者节(11月8日)。
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 有春节、元宵节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等。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等。
中国的元旦 ,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次日,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立春:3000年的岁时节日民俗多多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过元宵节,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形,是“团圆”的象征。元宵节观灯始于公元一世纪,沿至当代仍在各地盛行。每到元宵节之夜,许多城市举办灯会,展出各种彩灯,造型新奇,千姿百态;在农村,则举行文娱活动,如放焰火、踩高跷、耍龙灯、扭秧歌、荡秋千等。
中和节在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此时正值惊蛰前后,春归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故名龙抬头。古时龙是神圣的象征,所以就借龙来驱逐害虫。明代曾流行熏虫儿,二月二这天人们要把元旦祭祀余下的饼,用油煎,以此熏床和炕,叫熏虫儿。在农村,老百姓用草木灰蜿蜒围宅一圈,再入院内绕水缸一圈,中引龙回。有趣的是,这天的饮食也多以龙为名。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中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现在的“龙须面”大概就是由此得名的。小孩这天剃头理发,叫“剃龙头”。妇女在这天还不动针线,据说是为了避免伤龙眼。也还有以蜡烛照房子墙壁,有“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之语。不过这个节日现已被人们遗忘了,但吃春饼等习俗至今还有。
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原是祭祀祖先的节日,而如今更多的是在这一天开展祭扫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动。清明时分,天气转暖,草木复萌,人们常常结伴到郊外踏青、放风筝、欣赏春光,所以清明节有时也被称做"踏青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本名“端午”。《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风土记》有“仲夏端五,端,初也”之句。一般认为,它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而产生的。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因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又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当秦国灭楚后,五月初五抱石投汩罗江自沉;江边群众得知,便纷纷驾舟打捞屈原尸体。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后人把这天定为端午节。每逢此节,民间有带香袋、吃粽子、赛龙舟习俗。香袋表示屈原的品德节操如馨谥艺,万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鱼把屈原的尸体吃了,后成为节日食品,划龙船则表示去营救屈原。
农历七月初七夜,称“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日子。是夕,陈瓜果子于庭中,女孩子结彩缕,穿七孔针。据说先穿完者为巧。“乞巧节”,又由于多是女孩子参加,故称“少女节”。
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是传说中地官的生日,所以又称“鬼节”。佛教徒这天要设“盂兰盆”,施斋供僧,举行诵经法会以及水陆道场、放河灯等宗教活动。中国大约是在梁武帝时(六世纪上半叶)始设“盂兰盆斋”的。现在,设“盂兰盆”的在民间少见,但放河灯的习俗却仍在一些地区流传下来。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据传这个中华民族重要节日的形成与“唐明皇梦游月宫”的故事有关。在古代,每逢中秋人们就用精制的糕饼祭奉月神;祭奉之后,全家人分吃,表示合家团圆欢聚。这种风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是魏晋以后兴起的节日。“重阳”、“重九”之名,肇于三国时代。主要有五种传统习俗。一是登高,此时秋高气爽、景色宜人,正是游历的好季节,既可以陶冶情趣,又有益于健康。二是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三是饮酒赏菊。农历九月正是菊花盛开之时,观赏千姿万态的秋菊,喝几盅菊花酒,也重阳节的乐事。四是食重阳糕。人们把粮食制成白嫩可口的米糕,谓之重阳糕,而“糕”又与“高”谐音,食之谓可步步高升。五是开展敬老活动,从古至今重阳敬老之风绵延不绝。
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初八,俗称腊八 。早先传说这天是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寺院都要煮粥祭佛,后来成为民间习俗,以示五谷丰登。腊八粥原有的宗教意味逐渐隐退,到如今实际上已成为色味俱佳的节令美食。 有关专家指出,腊八节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民间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