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普贤、地藏、观音四大菩萨分别掌管什么方面?

文殊、普贤、地藏、观音四大菩萨分别掌管什么方面?,第1张

文殊菩萨:即文殊师利菩萨,象征智慧的菩萨。《文殊师利般涅盘经》说,文殊生于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姿罗门家,由母亲的右腋而生,生而能言,十种祥瑞同时出现。他遍访仙人求出家法,九十五种外道辩论师都辩不过他,终于在释迦牟尼佛处学道成为菩萨。在大乘佛教中,他是众菩萨之首,被认为是如来“法王”之子。也是智慧的化身,经常协同释迦牟尼佛宣说佛法。相传其显灵说法的道场是在山西五台山,是释迦牟尼佛的左协侍,顶结五鬓,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塑像多骑狮子,表示智慧威猛。

普贤菩萨:梵名为“三曼多跋陀罗”,即普遍贤善的意思。他和文殊菩萨一起,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协侍菩萨,一个象征智慧,一个象征真理(普贤)。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说:普贤原为东方宝威德上五律国之菩萨,遥闻释迦佛在娑婆世界说法华经,特为听受,到达时佛已讲完此经,当夜即将入灭普贤表示守护此经,释迦佛赞叹认可。密教称普贤为“金刚萨埵”“菩贤萨”等。中国佛教相传,四川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说法道场。普贤菩萨像大多头戴宝冠,身穿菩萨装,坐于一六牙白象上。据说普贤有延命益寿之德。因而出现为祈求延命的普贤延命菩萨像。

地藏菩萨。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他发大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地藏十轮经》卷一,因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而得名。《地藏菩萨本愿经》说,地藏于仞利天受释迦牟尼佛嘱咐,在释迦佛既灭,弥勒佛未出世之前,自愿必尽度六道众生,拯救诸苦,始愿成佛。据《宋高僧传》卷二十等,地藏原为新罗国王族,姓金名乔觉,出家后于中国唐玄宗时来华入九华山,居数十年圆寂,月(读rou肉)身不坏,以全身入塔。九华山之月(读rou肉)身,据说即为地藏菩萨成道处。《地藏十轮经 序品》《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等载。地藏菩萨具有无量数不可思议之殊胜功德,为一切世间声闻,独觉所不能测。由过去之大悲誓愿力,常示观大梵王身、帝释身、声闻身、阎罗身、狮象虎狼牛马身,乃至罗刹身、地狱身等无量异类化身,以教化众生,应众生所求而消灾增福,以成熟众生之善根,所以又称“千体地藏”。《地藏菩萨本愿经》说,地藏菩萨本已证入十地之果位,但为教化众,仍处身闻,独觉等地,不愿成佛。至心称念地藏菩萨名号礼拜供养地藏菩萨像等,必能离诸忧苦,不坠恶道,并能获得土地丰壤,家室永安,先亡生天,现在益寿,所求遂意,无水火灾,虚耗辟除,杜绝恶梦,出入神护,多遭圣因十种利益。

观音菩萨,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在佛教中,他是西方过去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观音菩萨是从梵语的''Avalokitesvara''菩萨发展而来,汉语音译“啊那婆娄吉低输”、“阿缚卢极低湿伐罗”等,意译为“光世音”。在中国,唐以前称之为“观世音菩萨”,后为避唐皇李世民讳,遂改为“观音菩萨”。传说阿弥陀佛为其父,大势至菩萨为其弟。

《无量寿经》记载大势至菩萨与观音菩萨同为阿弥陀佛西方极乐净土的候补佛。

观音菩萨是东亚民间崇拜较为普遍的菩萨,在各种佛教图像或造像中观音菩萨的像也最为常见,而且种类繁多,变化极大。

白衣观音,又称白衣大士、白处观音,其形象更具女子的特色。有时候,白衣观音足边站一男孩,或者手抱一婴孩,遂又成求子心切者崇拜之至的“送子观音”或“送子娘娘”。

1菩萨的分类

按照佛教的修行层次,菩萨分为胁待菩萨和供养菩萨。

胁侍菩萨是修行层次最高的菩萨,其修行觉悟仅次于佛陀或等同于佛陀。在没有成佛前,常在佛陀的身边,协助佛陀弘扬佛法,教化众生。按照佛教的理论,大千世界十方三世之中有无数佛,一方佛土,有一佛教化众生。而每一佛都有两位或几位胁侍菩萨。因此,佛国世界里的胁侍菩萨有多少,谁也说不清,谁也无法计算。在石窟壁画中经常画的是“八大菩萨”。即释迦佛的左右胁侍: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观音菩萨、势至菩萨“。药师佛的左右胁侍:日光菩萨、月光菩萨。还有弥勒菩萨和地藏菩萨。这些都是佛经上有名的菩萨,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菩萨画在佛的身旁,也称为胁侍菩萨。

胁侍菩萨画像和佛陀画像一样,有一定的法相等手印。如观音菩萨手持净瓶和杨柳枝,天冠有一化佛。势至菩萨手持莲花,天冠中有宝瓶。文殊菩萨手持宝剑,身乘青色雄狮。普贤菩萨手持如意或经卷,身乘六牙白身。地藏菩萨手持如意宝珠和锡杖,身披袈裟,头戴毗卢冠,为僧人像。

供养菩萨,中修行层次低于胁侍菩萨,为佛陀和弘扬佛法作供养的菩萨。佛教里把供养分为三种:一是利供养,即香花、香火、灯明、饮食、资财的供养。二是敬供养,即礼敬、朝拜、赞美、歌颂的供养。三是行供养,即警奉三宝,受持戒律,修行善法的供养。又称为财供养、法供养,观行供养。供养菩萨实际上为佛陀和宣扬佛法服务的菩萨。常画在佛座下面或胁侍菩萨、佛弟子的两边。姿式有站,有坐,有蹲、有跪,形象众多。如奏乐菩萨、歌舞菩萨、献花菩萨、敬香菩萨、燃灯菩萨、跪拜菩萨、持经菩萨、赴会菩萨、听法菩萨、思维菩萨,禅定菩萨等都可以说是供养菩萨。供养菩萨不像胁侍菩萨有一定的法相和手印规定,画家们可以任意创造,所以供养菩萨的形态比胁侍菩萨多,数量也比胁侍菩萨大。

按佛教的宗派划分,菩萨又分为显宗菩萨和密宗菩萨。

显宗菩萨是依照显宗教义和仪轨所画的菩萨像。此类菩萨亦称正菩萨,与常人相同,一首二臂,法相庄严,面容慈悲,姿态优美。如八大胁侍菩萨和各种姿态的供养菩萨。

密宗菩萨是依照显宗教义和仪轨所画的菩萨像。此类菩萨与常人相异,多首、多臂、多目。如领先臂观音、十一面观音,千手观音、千手千钵文殊、不空绢索观音,如意轮观音等。在密宗菩萨中,又分为汉传密宗菩萨和藏传密宗菩萨。汉传密宗菩萨的法相同显宗正菩萨相似,只是多首、多臂、多目,面容慈悲,姿态优美。而藏传密宗菩萨与汉传菩萨形象差异很大,不仅多臂、多首、多目,有的菩萨面目狰狞,阴森可怕。

敦煌石窟中显宗菩萨画像数量最多,初唐时才有密宗菩萨,数量很少。元代时才有藏传密宗菩萨,只有第465窟一个洞窟中绘有藏传密宗菩萨。

在各种菩萨像中,观音菩萨的种类最多,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遵照佛教显宗仪规所绘的一面二臂、或坐或立、法相庄严的显宗观音。

第二类是遵照佛教密宗仪规所绘的多首、多臂、千手千眼、手持各种法哭的密宗观音。

第三类是不遵守佛教仪规,由画家根据人们的意愿希求,自创风格,任意描绘,任意题名的观音。如水月观音、白衣观音、宝相观音、施财观间、烽珠观音、滴水观音、送子观音、鱼蓝观音、杨枝观音等。这类型观音形象众多,民间有二十五观音、三十三观音之说。

上述三类观音,在敦煌石窟擘画中都有画像,前两类数量多,后一类数量少。

2菩萨的名称

菩萨是梵文音译“菩提萨(土垂)的简称。其“菩提”汉译是“觉悟”,“萨(土垂)”汉译是“众生”,或“有情”(一切有感情的动物),全译应是:“觉有情”,“道众生”,“觉悟的众生”之意。根据这个词意,中国古代翻译的佛经中,还把菩萨译为“开士、大士、圣士、法臣”等名称。如把观音菩萨称为“观音大士”,把普贤菩萨称为“普贤圣士”。

在佛教初创的小乘时期,仅把释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无成佛的悉达多王子称为菩萨。大乘佛教创立后,根据“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把凡是立下宏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都都称之为菩萨。后来这个名称更加扩大化、世俗化,人们把那些精通佛法,德高望众的寺院高僧和在家居士也称作菩萨。

3菩萨的衍变

观音菩萨是一位最中国民俗大众敬仰的菩萨,人们对观音菩萨的敬仰甚至超过了对佛陀的敬仰。在佛教各种画像和造像中,观音菩萨和种类繁多,变化也极大。搞清了观音菩萨的衍变过程,也就明白了所有菩萨的衍变。

现在人们看到的观音菩萨是一位美貌动人,面善心慈的“东方圣母”,可人们并不知道,观音菩萨原业是畜不是人。观音菩萨由畜变人,由大丈夫变成一位东方美妇,有一个漫长的衍变过程。根据徐静波先生《观世音菩萨考述》一文和其他一些学者的考证:早在佛教尚未产生的公元前七世纪时,印度婆罗门教的古经曲《梨俱吠陀》中,已经有了“观世音”。 不过,那时的观音并非丈无身,也非女儿身,而是一对可爱的孪生小马驹。它作为婆罗门教中的善神,象征着慈悲和善,神力宏大。它能使关心盲者双目复明,恙疾缠身者康复,肢躯残缺者健全,不育女性生子,公牛产乳,枯木开花。“观世音”在当时受到古印度臣民的普遍信仰和崇敬,在整个社会中产生过巨大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五世纪时,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佛教主张解放奴隶,姓无贵贱,众生平等。比婆罗门教完善进步。佛教逐渐影响了婆罗门教教徒,并使婆罗门教徒转信佛教。转信佛教的婆罗门教教徒一时难以改变他们所有的信仰,便把婆罗门教中的观世音带到了佛教之中,成了佛教中的一位善神。

公元前三世纪时,佛教大乘教产生,佛教徒为了安抚众生之心,便将原婆罗门教中的善神观世音正式吸收过来,成为佛教中的一位慈善菩萨,叫作“马头观世音”。那时的马头观世音菩萨的形象还是一匹可爱的骏马。到了公元前后,佛教徒可能考虑到其他菩萨都是人身,而观世音是畜身,太不相配,便将“马头观音”改为人身。地是观音菩萨就由畜身变成了人身。

敦煌莫高窟第161窟中,画有马头观音像,不过这身马头观世音已是面善心慈的菩萨,只是戴着一顶高大的马头头盔式宝冠。佛教密宗中有马头观音画像,是密宗胎世故界六观音之一。这可能是观音由马变人过程中的遗迹。

佛教徒为使人们想念观音菩萨是人,不是畜,又给观音菩萨编造一份令人置信的“履历”,使观音菩萨完全“佛化”。众多佛经中便有了这样的说法:观音菩萨原是古印度转轮王无净念的大王子。《悲华经》中说:“有转轮圣王,名无净念。王有千子,第一王子名为王象,即文殊菩萨;第八王子名泥图,即普贤菩萨。第一王子发下宏愿,要解除世间众生的一切苦难后来转轮王无净念成佛,即阿弥陀佛。王子也经数十年的修行,也已成佛,号称:“正法明佛”。为了实现他的宏愿,解除世间苦通信班,使众生获得安乐,而现菩萨身,协助佛陀,弘扬佛示。于是,观世音菩萨也就成了父王----阿弥陀佛的左胁侍,而其弟大势至菩萨成了父王的右胁侍。

据佛学专家们的考证,佛教传入中国,约在西汉末(公元一世纪),佛教在中国兴盛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观世音菩萨是随着佛教的传播来到中国的。传入中国时的观世音菩萨菩萨已是净土三经《无量寿佛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佛经》中西方净土教主阿弥陀佛的左胁侍。《华严经》中说:善财童子拜访观世音,在普陀洛迦山,“见岩谷林中,金刚石上,有勇猛丈夫观自在,与诸大菩萨围绕说法。”此时的观世音是王子出身的阿弥陀佛的“侍从官”和“勇猛丈夫观自在”,还不是女儿身的观世音菩萨。因此,早期的观世音菩萨塑像和画像是男身丈夫形。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广泛的传播,尤其是《法华经》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观世音菩萨的声望在中国日益提高,提到了下层广大人民的信仰。人们根据自己的愿望造出了众多的观音菩萨萨。观音菩萨亦从“西方三圣”中的胁侍菩萨分离出来,成了一位最受人们信奉的佛教善神,经过几个世纪的佛教汉化衍变,观音菩萨逐渐异化,中国的僧俗大众不仅把这种外国“善神”变成了中国“善神”,而且把这位“勇猛丈夫”变成 了美貌女性。

为了使信奉大众相信观音菩萨确实是一位美貌动人,面善心慈,救苦救难的女菩萨,中国的佛教信徒又给观世音编造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其中《香山传》浒最广,故事大意是说:观世音菩萨原是古代妙庄王(即楚庄王)的五女儿,名叫妙善。三公主妙善聪慧美丽,从小笃信佛教。年岁稍大,父王为其配嫁。妙善执意不从,要削发为尼。妙庄王发现女儿抗旨出家。怒火冲天,率兵马将妙善捉拿。当即在京城斩首示众,并使她的灵魂堕入地狱中。玉皇大帝闻讯后,命阎王妙善灵魂救起,把妙善复活于香山紫竹林中。从此,妙善普渡众生,行善天下,化现成为观世间地菩萨。后来妙庄王得了重病,久治不愈。医师告知:须要亲生骨肉的手眼方可医治。在此情况下,妙庄王的大女儿妙圆,二女儿妙英都不愿献出手和眼。妙善得知此事后,不念父王旧恶,挖下自己的双眼,砍下自己的双手,制成药丸,救活了父王。妙庄王得知一切后,疚愧万分。为了纪念自己的爱女,请工匠塑一尊“全手全眼”观世音像。结果,工匠错将“全手全眼”误听为“千手千眼”。于是塑出一尊千手千眼观世音(妙善)的像。这故事传说,在北宋以前就已形成,河南宝丰县香山寺的宋蔡京所书《大悲观世音菩萨得道远果史话碑“就已记载了这个故事。

根据现存佛教艺术史料和专家们的研究,东晋以前,我国的菩萨画像和塑像,几乎都是男性,一位“伟丈夫”。东晋以后,始有女性菩萨塑像和画像出现。 《胡应麟笔丛》中说:“女像观音造像始于南北朝”。隋唐之时,已出现大量的女性观音菩萨。唐代高僧道宣说:“造像梵相(画像)宋齐间”(相当于北魏)皆厚唇、鼻隆、目长、颐丰、挺然丈夫之像。自唐以来,笔笔皆端来柔弱似妓女之貌。故今人夸菩萨如官娃也。“(《释氏要览》)。宋代之时,观音菩萨已经完全女性化。元、明、清三代,观音菩萨更加世俗化,我们现在看到的观音菩萨像,已是一位按照中国人审美观点,摹仿中国女性容貌身材,穿戴中国衣冠服饰,面善心慈,美貌动人,庄重亲切的“东方圣母”。

其他菩萨的画像和塑像,也随观音菩萨走过了一个由男性变为女性的过程。这个衍变过程经历了非男非女、男身女相、女身男相、完全女性化四个阶段。这一衍变过程在敦煌石窟中留下了明显的轨迹。

参考资料:

http://wwwyginfonet/dhys/dhpshtm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以偈问曰。世尊妙相具。我今重问彼。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

具足妙相尊。偈答无尽意。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

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

我为汝略说。闻名及见身。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

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

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

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

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

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杻械。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

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著于本人。

或遇恶罗刹。毒龙诸鬼等。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

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

蚖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然。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

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

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

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

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

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

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

诤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

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

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1971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