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子是什么时候通行的货币

银子是什么时候通行的货币,第1张

货币的演变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等几个阶段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五次重大的演变: 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2、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从商朝铜币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形状很多。战国时期不仅各国自铸货币,而且在一个诸侯国内的各个地区也都自铸货币。以赵国的铲币、齐国的刀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楚国的蚁鼻钱较著名。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货币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于是“盗铸如云而起”。这既造成了货币的混乱,又使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比天子。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5、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北宋时,随着交换的发达,货币流通额增加,北宋太宗时,年铸币八十万贯,以后逐渐增加。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北宋创印的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宋真宗时,在政府的许可下,由成都十六家富户共同经营。“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黄金作为货币的演变历史 黄金在世界范围内承担着货币的职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直至今天,它仍是金融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在原始社会末期,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铸造金币的国家之一,随着历史发展,称量货币过渡为金属铸币,金银币原值与面额逐步分离。1816年英国颁布金本位法案,金本位时代开始,黄金走上充当货币的巅峰。直到20世纪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各国宣布放弃金本位制,金币逐步退出流通领域。1976年1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牙买加协定”,规定黄金不再作为货币定值标准,黄金迈上非货币化历程。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范围内的黄金市场化进程逐步加快。1983年至今,金融自由化的浪潮推动国际黄金市场进一步开放,黄金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黄金货币形式的演变,目前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铸造的金银币已不再执行流通功能,而演变成纪念币和投资币,用来收藏和投资,投资性金银币只是一种“币”形的贵金属储藏与交易手段,其面额只是充当一种货币符号的作用。普制金币作为专门用于黄金投资的法定货币,其主要特点是发行机构在金价的基础上加较低升水溢价发行,以易于投资和收售,国际上主要金币发行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一般都是通过发行各具本国特色的普制金币供民众投资和收藏。在欧美国家,普制金币作为黄金投资产品的理念深入人心。在我国,为增加社会公众新的投资渠道,目前发售机构正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实施熊猫普制金币的挂牌收售工作,研究和开发投资币市场。 黄金的货币功能在逐渐弱化,黄金是一种兼有货币、金融工具和贵金属性质的特殊商品,其价格主要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

中国人使用银器较西方为晚,历史短暂,大约只有二千五百年左右,银器的使用在晋代以前,是以作为饰物为主,至唐代银器食具才大量出现,而且制作精巧,唐代以后,银器工艺日渐衰落。

银子是什么时候作为货币来流通:秦汉时期,特别是汉武帝的时候

金子是什么时候作为货币来流通:战国楚的金爰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假设,就是: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虽然金银铜的相互兑换率一直在浮动中,但这个假设基本上应该是合理的。

货币的演变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等几个阶段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五次重大的演变: 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2、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从商朝铜币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形状很多。战国时期不仅各国自铸货币,而且在一个诸侯国内的各个地区也都自铸货币。以赵国的铲币、齐国的刀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楚国的蚁鼻钱较著名。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货币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于是“盗铸如云而起”。这既造成了货币的混乱,又使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比天子。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5、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北宋时,随着交换的发达,货币流通额增加,北宋太宗时,年铸币八十万贯,以后逐渐增加。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北宋创印的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宋真宗时,在政府的许可下,由成都十六家富户共同经营。“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黄金作为货币的演变历史 黄金在世界范围内承担着货币的职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直至今天,它仍是金融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在原始社会末期,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铸造金币的国家之一,随着历史发展,称量货币过渡为金属铸币,金银币原值与面额逐步分离。1816年英国颁布金本位法案,金本位时代开始,黄金走上充当货币的巅峰。直到20世纪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各国宣布放弃金本位制,金币逐步退出流通领域。1976年1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牙买加协定”,规定黄金不再作为货币定值标准,黄金迈上非货币化历程。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范围内的黄金市场化进程逐步加快。1983年至今,金融自由化的浪潮推动国际黄金市场进一步开放,黄金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黄金货币形式的演变,目前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铸造的金银币已不再执行流通功能,而演变成纪念币和投资币,用来收藏和投资,投资性金银币只是一种“币”形的贵金属储藏与交易手段,其面额只是充当一种货币符号的作用。普制金币作为专门用于黄金投资的法定货币,其主要特点是发行机构在金价的基础上加较低升水溢价发行,以易于投资和收售,国际上主要金币发行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一般都是通过发行各具本国特色的普制金币供民众投资和收藏。在欧美国家,普制金币作为黄金投资产品的理念深入人心。在我国,为增加社会公众新的投资渠道,目前发售机构正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实施熊猫普制金币的挂牌收售工作,研究和开发投资币市场。 黄金的货币功能在逐渐弱化,黄金是一种兼有货币、金融工具和贵金属性质的特殊商品,其价格主要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

很多古装历史题材(明代以前)的影视剧中,人们下个馆子,随便买个小东西,出手就是几两银子。这给很多人误导,使人们误以为古代白银就是主要货币。事实上,大多数历史时期,白银并没有成为主流货币。

中国古代并不是产银大国,注定大部分历史时期,白银很难成为古代主流货币。实际情况是,多数时期,白银作为贵金属存在。白银从贵金属到主流货币,经历了唐宋的小范围使用、元朝作为价值尺度、明朝中后期大范围使用的过程。

篇幅有限,本篇仅以明朝宝钞崩溃为引子,科普一下明朝白银如何登上主流货币的地位。

从纸钞说起

纸钞从北宋开始流行,南宋、元朝时已经以纸钞为主要货币。明朝初期,也效仿元朝,纸钞主要货币,铜钱为辅币,禁止民间的金银交易。

明朝纸钞,名称叫“大明宝钞”,从1375年(洪武八年)正式发行,大额交易使用宝钞,一百文以下小额交易使用铜钱。最开始面值有六种(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文、一贯),后来又增加了更多面值。

大明宝钞的缺陷

相比碎金属、金属铸币,纸钞无疑是一种先进的货币形式。但是,大明宝钞的发行制度一开始就留下了很多缺陷。

其一,大明宝钞没有明确的准备金制度。

没有准备金制度,那么大明宝钞就没有发行量的限制。说白了,朝廷想印多少就能印多少,随着钞票的不断投入社会,钞票贬值必然会发生。

同时纸钞只能单向兑换。也就是说,官方公布的纸钞、铜钱、金银兑换比率,只针对朝廷拿纸钞收购民间铜钱和金银。民间金银可以兑换纸钞,但是民间纸钞想要兑换官方金银则不可以,这就让纸钞的信用大打折扣,只能靠皇帝和朝廷权威强行摊派。

其二,纳税不能完全使用大明宝钞。

大明宝钞是明确的法定货币,但是明朝却规定,纳税的时候,不可以全部使用宝钞。商税缴纳,只允许七成使用宝钞,剩下三成必须用铜钱或金银。这就是逼迫百姓持有宝钞的同时,还要必须持有金银和铜钱。这是明朝政策的自相矛盾,是对大明宝钞权威性的又一损害。

其三,大明宝钞“倒钞法”让宝钞持有者的利益受损。

什么叫“倒钞法”?就是纸钞的以旧换新。我们现在都接受了一个概念:纸币不管新旧,价值不会变。但是明朝不这样,明朝最初,旧钞是兑换不了新钞的,这样宝钞破旧到一定程度就真成了废纸,人们自然对新旧宝钞进行区别对待了。

后来,明朝有了以旧换新的规定,却成为官方和不良官吏剥削民间的手段——强迫人们用新钞交税,但是旧钞换新钞还要收取很高费用(贯头钱)。

很明显,宝钞在百姓拿到手的那一刻,就有了不断贬值的风险。有替代品的情况下,明朝的百姓谁还愿意持有宝钞呢?事实上,明朝宝钞贬值在洪武中期就开始严重了。民间百姓怎么应对呢?尽量以铜钱、白银和实物(绸缎、布匹和米)作为代用品。

大明宝钞的贬值

在纸钞制度缺陷,百姓不愿持有的情况下,明代宝钞的大幅贬值,很快就发生了。

宝钞发行初期规定兑换比率为:一贯钞兑一两白银;到洪武中期,三五贯钞值一两白银;到宣德时期,一百贯钞值一两白银;到成化时期,两千贯钞难抵一两白银。

明朝百年时间,宝钞贬值的幅度达到千倍。这种趋势下,明朝政府禁用金银交易的法令,已经形同虚设。以持有实物和白银,来避免宝钞贬值带来的损失,已经在民间盛行开来。

随着明朝中期商品经济的大发展,白银交易越来越广泛。据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初步考察》对明朝交易契约进行统计:早在1438年(正统三年)时,明朝交易契约中白银和实物交易已经成为主流(白银交易占64%,实物交易17%);而到景泰年间,交易契约中,白银交易已经占到90%;到成化年间,已经全面使用白银交易。

白银的上位过程

为了强行维持宝钞的流通,1394年(洪武27年),朱元璋发布了新的政策,停止铸造铜钱,禁止使用铜钱。本来明朝铜钱流通量就少,这一政策使铜钱更加沦为配角,反而使白银的使用更加频繁。

为什么是白银呢?中亚广泛使用白银为货币,宋元外贸中已经有白银的使用。元朝虽然使用纸钞,却以白银价值尺度(以白银定价,以纸钞支付),以白银为价值尺度同样在明朝深入人心。而且明朝对外贸易中,外商多以白银为主。根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末期,“杭州诸君商贾,不论货物贵贱,以金银论价”。

明朝朝廷正式解禁白银交易,发生在正统年间,明英宗实施“金花银制”。“金花银制”正式允许民间交易中,白银、宝钞、铜钱并行使用。实际情况却是,宝钞不受欢迎,铜钱严重不足,白银事实上已经成为民间主要货币。

明朝朝廷认可了白银在民间的流通,不过,并不意味白银已经成为法定货币。

正统年间,朝廷官方的财政收支仍然以宝钞为主。也就是说,民间交税仍需要将部分白银兑换成宝钞,仍有诸多不便。明朝官员的俸禄是由一部分米和一部分宝钞组成。宝钞的贬值,也严重损害了官员们的经济利益。在官员们呼吁下,朝廷不得不顺势而为。

到嘉靖八年,明朝开始“课税、官俸俱用银”,北方防御蒙古俺答“增兵没戌,皆以银支给”。官方使用白银收支的情况越来越多,白银离法定货币越来越近。

确立白银法定货币地位的最后一锤——“万历新政”中的张居正“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本意是通过解决土地兼并,从而提高财政收入。不过,其中“赋役合一,按亩计税,用银交纳”的措施,相当于把白银推到了国家法定货币的地位。此后,白银可以名正言顺流通于政府和民间。

这正是“一条鞭法”的积极作用之一,明确了白银主流货币的地位,使民间金融不再受到朝廷干预,无意间促进了明朝后期商品经济的大发展。从此白银渗透到明朝社会的各个角落,民间使用银子成为常态。受明朝影响,清朝的货币制度一直以“银本位”为主。

白银哪里来

前面说过,中国历史上更早时候白银没能成为主流货币,是因为中国不是产银大国。那么明朝巨额的白银需求如何满足?

这要说到15世纪到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欧洲人发现了美洲,在墨西哥和玻利维亚发现了大量银矿,通过国际贸易,美洲廉价白银冲斥全世界。

而隆庆元年(1567年)的解除海禁,东南沿海进入了外贸大爆发时期。明朝中后期持续了将近百年的对外贸易顺差,白银滚滚流入中国。

据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考证,当时全世界白银产量的1/3涌入中国(总量在35亿两到5亿两之间)。跟据全汉升《明代中叶后澳门海外贸易》记载:仅1631年,马尼拉输入澳门白银就达1400万两,相当于万历年间朝廷国库收入的38倍。

明朝在海外白银大量流入的刺激下,工商业和民间经济空前活跃,白银交易在民间盛行。在宝钞逐渐崩溃的背景下,白银取代宝钞成为主流货币。而白银崛起,也反过来对民间经济产生了积极作用。

从商朝铜币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形状很多。战国时期不仅各国自铸货币,而且在一个诸侯国内的各个地区也都自铸货币。以赵国的铲币、齐国的刀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楚国的蚁鼻钱较著名。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货币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1在中国的明清时期,自16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20年代的280年间,在海上对外贸易中,有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中国对外贸易出超,大航海时代开发美洲银矿。银子→美洲→殖民者(欧洲)→中国(贸易出超)。

2明清皇粮国税交的是银子不是粮食,促使银子货币化。

3中国铜矿,金矿缺乏。金子太贵,铜钱太贱。银子刚刚好。

4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货币需求量大,资本主义萌芽。

……

中国古代用银子作为货币时,“两”就是货币单位,1两等于10钱,1钱等于10分;

清制规定纹银一两等于制钱1000文

明朝:一两银子=现在的6608元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

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

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

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人民币6608元。

中国古代用银子作为货币时,“两”就是货币单位,1两等于10钱,1钱等于10分;

古装剧武侠剧从来就不缺人气,尤其是金庸系列,七分虚构三分真。如果说有“三分真”的话,那就是少许的文史背景。观众们不会相信世间真有摧枯拉朽的“降龙十八掌”,更不会相信还有“欲练神功,必先自宫”的“高科技”。可是,若剧中出现了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则情形自会不同。比如,如今的古装剧让不少人误以为古人出门花钱就是花银子,那么,银子真是古人随身携带的货币吗?

历史上,白银正式成为法定货币是在明朝嘉靖八年(1529年)。也就是说,令狐冲使用银子买酒喝,那是可能的,乔峰、郭靖、杨过、张无忌等大侠动辄掏出白花花的银子,则绝无可能。

中国秦汉时期实行的是单一货币,就是制钱,如刀币、五铢钱等。唐代开始钱帛并用,钱币有“开元通宝”等,大宗交易则使用“绫”、“绡”等丝织品(帛)。白居易诗里提到的例子很多,如“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等。两宋货币也是以制钱为主,中后期又增加了纸币,即交子、会子和关子,但结算单位还是论“贯”(一贯等于1000文制钱)。元朝曾铸过少量铜钱,但货币流通主要靠纸币,其钞法经历了中统钞、至元钞、至正钞三个阶段。

以上朝代的金银并不在市场上流通,而是作为国家储备、铸成各种金银器皿以奖赏臣下或收藏的。如《唐书》里常见皇帝赐某人金银器若干;宋代则出现金瓜子、金叶子、金锭、银锭等形状各异的金银铸品;南宋名将张俊也曾将搜刮来的银子铸成巨大的“没奈何”存放在家里,目的就是为了防小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2084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