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里让拍照吗
博物馆内一般不让拍照,是为了保护文物!但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门口陈列的也不是等闲物,从唐代帝王陵前的翼马,到门前水池中的那块不起眼的石头(汉代的文物呀,汉带未央宫太液池中的假鲸鱼)。和张锦秋女士设计的1991年花了14亿修建的仿唐的博物馆合影也是不错的选择呢。馆里的文物你可以这样,买张光盘,基本都有。我去了历史博物馆,也非常喜欢里面的东西。去吧,肯定不虚此行,一定会给你留下好的回忆!
有兽首玛瑙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舞马衔杯银壶,有四个兵马佣,霸桥纸,四足鬲(全国唯一的孤品),皇后玉玺(汉高祖刘邦老婆的),鎏金竹节熏炉,好多值的一看的东西,它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到清朝,如果去的话一定要找一个讲解员举报
别的地方也有,
古代民居建筑,尤其北方地区,在入正门之前一般首先会看见位于门口的上马石和位于门上的拴马桩,这是在骑马代步行的古代,既具实用性,又具装饰性的一种民居艺术形式。据说最初上马石不是随意设置,只有二品以上官员家门口方可设置。
上马石也叫下马石,为拐角形成阶状有块,置于大门两侧,上马下马,踩踏方便。石上雕以去纹图案,或涂以彩色,与大门和影壁相呼应,增加门前空间的富丽。河南巩县宋神宗陵上马石,斜坡三阶,立硕为云龙浮雕,体现着皇家气派。宋代张泽端《清明上河图》画卷上,绘有上马石。其置于大门前一侧,斜梯面侧向大门口,石上有人坐。上马下马之外要拴马,木柱石桩就加入了门前景观。相声《夸住宅》说,门口有四棵门槐,有上马石下马石,拴马的桩子。夸过上马石,再夸拴马桩。
木桩与石桩,较为讲究的是石头拴马桩。石柱顶端雕刻狮子,四面浮雕图案,可以称为艺术品。近年,陕西省群众艺术馆王宁宇和省文化文物厅党荣华实地调查渭北十多个县,发现拴马石两千余件。他们拍摄的,展示民间艺术的拙朴天成,震动了美术界。
拴马石桩通常立在大门外两旁,有的采取对称形式。拴马石可分为桩顶、桩颈、桩身、桩根四个部分。桩根为粗坯,埋入地卜。桩身表面以横格或席纹排凿,有的还浮雕串枝莲、卷草、云水纹图案。桩颈,就像格扇门分为三段,下段的裙板、上段的隔心之间,以绦环板为过渡一样,拴马石的桩身与桩顶之间,有桩颈做为连接部分。桩颈的雕饰比较讲究,鹿、马、花、鸟、云水、博古,是常见的浮雕图案。桩顶部分为人物、动物造型,是拴马石雕刻的精彩所在。使人们惊叹不已的,正是挂马石桩顶富有汉代遗风的、拙朴而诙谐的雕刻。
每一个小女孩的心中都有一个公主梦,都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够成为公主,穿上漂亮的裙子,带上美丽的凤冠。因此很多女性朋友都特别的喜欢看古装剧,也很羡慕那些身份高贵的公主们,特别是唐代的公主,大家都特别的喜欢。而唐代公主的凤冠在陕西展出,镶嵌了370多颗的宝石,这个风光的样子,虽然不是那么的好看,就好像一个大葫芦一样,上面是圆形的,而下方则是成椭圆形,这样的形状方便公主佩戴。虽说长的样子不好看,但是上面镶嵌着非常多的宝石,可以说倾尽了唐朝所有的珠宝,有了这些宝石作为点缀,显得这个凤冠非常的美轮美奂。
对于凤冠大家都很是喜欢,因为凤冠上面不仅会镶嵌宝石,也会镶嵌各种各样的珍贵稀有的物品。而只有身份比较高贵的人才可以佩戴凤冠,而一提到公主,大家就会想到身份高贵,貌美如花,沉鱼落雁这样的词语,毕竟只有公主才可以去佩戴这样美丽的凤冠。
我们整体来看凤冠的话,在形状上面看或许不是那么的好看,可是仔细看上面的宝石,还有一些点缀的珍稀物品,就会越看越美丽。这个凤冠整体虽然是呈葫芦形状,可是周围有着宝石进行点缀,不仅有绿松石,琥珀,珍珠,还有一些的贝壳和玛瑙等,还有各种各样的金银饰品,让人一看就觉得很华丽。
这个凤冠上面是呈圆形,下方有点像椭圆,周遭还有很多的点缀品,这种分散装饰,看起来就像是花朵,这个凤冠极其华丽,不仅用了多种多样的宝石,还用了许多珍稀的物品。不仅有蓝色,还有白色,甚至还有**,总之凤冠的样子真的特别的好看,你喜欢这顶凤冠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