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破碎带蚀变岩型——湖南省新邵县龙山锑金矿

(三)破碎带蚀变岩型——湖南省新邵县龙山锑金矿,第1张

1矿区地质特征

龙山锑金矿为湖南省四大金矿之一,距湖南省新邵县城30km,区域上位于华南褶皱带的湘中坳陷中部,东西向白马山-龙山构造隆起带与北东向宁乡-新宁基底断裂带和北西向锡矿山-涟源基底断裂带交会部位。区域上发育众多的金、锑矿床、矿点,如高家坳金矿、锡矿山锑矿等(图4-8)(刘鹏程等,2008)。

图4-8 龙山地区地质略图

(据刘鹏程等,2008)

D-T—泥盆系-三叠系;Z-S—震旦系-志留系;Pt—新元古界;γ—花岗岩。1—细粒花岗岩;2—花岗斑岩;3—石英斑岩;4—不整合地质界线;5—隆起区界线;6—基底断裂;7—隐伏-半隐伏基底断裂;8—金矿床;9—金矿点;10—锑矿床;11—矿区范围

2矿体特征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下震旦统江口组上段,为一套浅变质灰绿色碎屑岩系,自下而上分为4个亚段,其中第一、第二亚段为一套浊积岩建造的浅灰—灰绿色富含凝灰质的含砾砂质板岩和含砾板岩夹绢云母板岩,为主要赋矿层位(刘鹏程等,2008;刘升友等,2013)。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发育在断裂破碎带内,断裂带的空间发育规模决定了矿体的规模和形态,为典型的受断裂构造控制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锑矿脉。单个矿体的产出规模较为悬殊,走向延长多在40~190m之间,最长可达300m,矿体厚度在03~4m之间,平均厚度在1m左右,金的平均品位在4~6g/t之间,锑的平均品位在4%~22%之间(图4-9)。

图4-9 龙山锑金矿床地质剖面简图

(据刘升友等,2013)

1—下震旦统江口组;2—砂质板岩;3—蚀变带;4—矿体

据野外观察,结合镜下鉴定,矿石主要为粒状结构,镜下可见鳞片变晶结构、他形叶片状结构、交代尖角状结构、草莓状结构、变胶状结构等。矿石构造有块状构造、致密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脉状-网脉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角砾状构造,局部可见晶洞构造。矿石自然类型以石英-辉锑矿-黄铁矿(毒砂)-自然金型为主,金属矿物主要有毒砂、黄铁矿、辉锑矿等,偶见闪锌矿、黄铜矿、褐铁矿等,自然金主要以次显微金形式赋存于辉锑矿中,次赋存于黄铁矿、毒砂的载金矿物中。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

3成因模式

李己华等(2004)根据成矿地质特征构建了矿床成因模型(图4-10),根据该模型,在区域上首先形成EW向穹窿,在上隆过程中使上覆盖层发生褶曲,新元古代地层褶曲时处于穹窿顶部,发生大量微裂隙并为石英脉所充填,形成含明金的石英脉型金矿体;震旦系在褶曲过程中处于较有利的转折端位置,形成不同方向的小断裂,由基底大断裂输运的岩浆热液中的金、锑矿质在上述小断裂中沉淀,与大气降水形成的流体共同作用,形成本矿带中主要的金-锑矿床;寒武系至三叠系由于距离穹窿顶部较远,在穹窿上隆过程中仅在核部形成破劈理,围岩中的矿质聚积于其中,形成规模较小的矿体。

4矿床系列标本简述

2010年,在研究龙山锑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背景后,针对矿区开采情况采取矿区拣块法对矿区各开采中段采集标本共17块(表4-3)。其中,采集矿石标本3块,岩性为辉锑矿矿石和角砾状辉锑矿矿石;采集围岩8块,岩性为含砾砂岩、绢云母化含砾砂岩、次生石英岩化含砾砂岩、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含砾砂岩和白色黏土岩;采集矿化围岩标本5块,岩性包括辉锑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含砾砂岩、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含砾砂岩和辉锑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含砾砂岩;采集岩石标本1块,岩性为脉石英。所采标本基本涵盖了出露的各地层岩石、矿石及围岩。

图4-10 龙山金锑矿成矿模式示意图

(据李己华等,2004)

O—T—奥陶系—三叠系; —寒武系;Z—震旦系;Pt—元古宇。

1—隐伏岩体;2—破碎带及矿体;3—矿质;4—矿液流向;5—天然水流向

表4-3 湖南省新邵县龙山锑金矿采集标本

注:表中Au3-B代表湖南省新邵县龙山锑金矿标本,Au3-b代表该标本薄片编号,Au3-g代表该标本光片编号。

5图版

(1)标本照片及其特征描述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3-B01

含砾砂岩。岩石呈浅灰色,中粒砂状结构,块状构造。砂粒成分主要为石英,砂粒直径为03~05mm,磨圆度较好,呈圆状—次圆状,为基底式胶结,胶结物成分为粉砂质。砾石成分为石英岩角砾,磨圆程度不均一,次圆状、次棱角状,砾径差别较大,小者5mm,大者2cm,含量约5%,砾石分布无序。岩石中胶结物具弱绢云母化蚀变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3-B02

绢云母化含砾砂岩。岩石呈浅灰色,中粒砂状结构,块状构造。砂粒成分主要为石英,砂粒直径为03~05mm,磨圆度较好,呈圆状、次圆状,发生绢云母化。基底式胶结,胶结物成分为粉砂质。砾石成分为石英岩角砾,磨圆程度不均一,次圆状、次棱角状,砾径差别较大,小者5mm,大者2cm,含量约5%,砾石分布无序。岩石中胶结物具弱绢云母化蚀变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3-B03

辉锑矿矿石。矿石呈灰色—铅灰色,微细粒状结构,致密块状、稠密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均为辉锑矿,他形细粒、微细粒结构,铅灰色、钢灰色,不显金属光泽,含量约70%。脉石矿物为石英,白色—无色,透明—半透明,粒状,与辉锑矿镶嵌共生,含量约30%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3-B04

辉锑矿矿石。矿石呈铅灰色—钢灰色,细—微细粒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矿石几乎全部由细—微细粒状辉锑矿组成,呈铅灰色—钢灰色,矿石密度大,不含或基本不含其他矿物成分,辉锑矿含量接近100%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3-B05

脉石英。岩石呈深灰色,非晶质结构、碎裂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非晶质块状石英,白色、乳白色,含量>90%,其次为脉石英边部和裂隙中的绿泥石,绿色—深绿色,片状、纤维状擦痕阶步发育,含量10%左右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3-B06

含砾砂岩。岩石呈深灰色、绿灰色,非晶质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局部石英发生绢云母化较强,并伴生绿泥石化,呈绿灰色,粒径约03mm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3-B07

绢云母化含砾砂岩。岩石呈灰黑色,非晶质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石英绢云母化强烈。岩石中偶见细粒黄铁矿团粒,其中有微细粒辉锑矿,集合体呈针柱状,未见到毒砂和自然金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3-B08

次生石英岩化含砾砂岩。岩石呈灰色,变余砂状结构,块状构造。砾石成分为硅质石英,棱角状、次棱角状,砾径一般为3~5mm,含量10%~15%。砂质成分为石英,圆状、次圆状,无色透明,基底式胶结,胶结物成分为硅质,轻微变质后胶结物重结晶石英岩化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3-B09

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含砾砂岩。岩石呈浅绿灰色,中粒—细粒砂状结构,块状构造。砾石成分为硅质石英,白色、乳白色,砾径为3~5mm,含量3%~5%。砂质成分为石英,粒径025~03mm,无色透明,圆状、次圆状。胶结物为硅质、粉砂质。岩石经轻微变质形成绿泥石化和绢云母化,使岩石变绿而显绿灰色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3-B10

辉锑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含砾砂岩。砾石成分为硅质石英,砾径一般为3~5mm,属细砾石,大者可达10mm,无定向,次圆状、次棱角状,有时具压扁特征,含量5%。砂质成分为石英,无色透明,圆状、次圆状,胶结物为粉砂质和部分泥质,轻微变质后形成绿泥石化和绢云母化,使岩石产生片理。岩石中不均匀发育辉锑矿化,辉锑矿呈细粒状、针柱状自形晶,呈铅灰色,强金属光泽,含量1%~2%。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3-B11

含砾砂岩。岩石呈浅灰色,中粒砂状结构,块状构造。砂粒成分主要为石英,砂粒直径为03~05mm,磨圆度较好,呈圆状、次圆状。基底式胶结,胶结物成分为粉砂质。砾石成分为石英岩角砾,磨圆程度不均一,次圆状、次棱角状,砾径差别较大,小者5mm,大者2cm,含量约5%。砾石分布无序。岩石中胶结物具弱绢云母化蚀变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3-B12

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含砾砂岩。岩石呈浅灰色,中粒砂状结构,块状构造。砂粒成分主要为石英,可见石英脉,脉宽2~20mm,具分支复合现象。除石英脉外还可见粒状黄铁矿,粒径2~5mm,自形程度高,多为等轴晶系的立方体晶形,但也可见五角十二面体晶形,有的发育在石英脉和砂岩中,含量约2%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3-B13

角砾状辉锑矿矿石。矿石呈灰色—灰白色,自形—他形集合体状,角砾状构造。矿石矿物为辉锑矿,铅灰色,集合体呈针柱状,强金属光泽,晶体宽约1mm,长10~15mm,含量3%~5%,生长于晶洞中。脉石矿物主要为含砾砂岩的角砾,其次为石英脉体。矿石中角砾为含砾砂岩和早期硅化石英脉,破碎后由辉锑矿胶结,辉锑矿充填于角砾之间空隙中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3-B14

辉锑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含砾砂岩。矿石呈灰色—灰白色,自形—他形集合体状,角砾状构造。矿石矿物为辉锑矿,铅灰色,集合体呈针柱状,强金属光泽,含量1%~2%。脉石矿物主要为含砾砂岩的角砾,其次为石英脉体。矿石中角砾为含砾砂岩和早期硅化石英脉,破碎后由辉锑矿胶结,辉锑矿充填于角砾之间空隙中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3-B15

辉锑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含砾砂岩。岩石呈浅绿灰色,鳞片变晶结构、变余砂状结构,块状构造,砾石成分为硅质石英,砾径差别较大,一般为3~5mm,最大可达5mm×20mm,次棱角状、次圆状,含量约5%。砂粒成分为无色石英,粒径约03mm,圆状、次圆状。胶结物为粉砂质,少量泥质,基底式胶结,胶结物中的泥质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多沿构造滑动面发育。辉锑矿,灰色,呈细小针柱状晶形,呈细脉浸染状分布于构造裂隙中,含量1%~2%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3-B16

辉锑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含砾砂岩。岩石呈浅绿灰色,鳞片变晶结构、变余砂状结构,块状构造。砾石成分为硅质石英,砾径差别较大,一般3~5mm,最大可达5mm×20mm,次棱角状、次圆状,含量约5%。砂粒成分为无色石英,粒径约03mm,圆状、次圆状。岩石中可见硅化石英细脉,脉中有辉锑矿充填。胶结物为粉砂质,少量泥质,基底式胶结,胶结物中的泥质发生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多沿构造滑动面发育。辉锑矿,灰色,细小针柱状晶形,呈细脉浸染状分布于构造裂隙中,含量1%~2%。另可见呈细脉状或团窝状发育的微细粒状黄铁矿,含量2%~3%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3-B17

白色黏土岩。白色土状,块体,手捻极细具滑感,加水不膨胀,加酸不起泡,可能为蒙脱石类黏土矿物

(2)标本镜下鉴定照片及其特征描述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3-b01

含砾砂岩。鳞片粒状变晶结构,板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绢云母(Se,约75%)和石英(Qz,约20%)。石英,无色透明,表面光滑,无风化物,正低突起,无解理,无双晶。绢云母,集合体呈鳞片状,具丝绢光泽,大多是由斜长石绢云母化作用所致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3-b05

绢云母砂岩。鳞片变晶结构,板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Pl,约60%)、绢云母(Se,约20%)和石英(Q z,约15%)。斜长石,三斜晶系,无色,负低突起,斑晶双晶发育明显。石英,无色透明,表面光滑,无风化物,正低突起,无解理,无双晶。绢云母,集合体呈鳞片状,具丝绢光泽,大多是由斜长石绢云母化作用所致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3-b06

含砾砂岩。变余砂状结构,板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绢云母(Se,约50%)、石英(Qz,约30%)和斜长石(Pl,约15%)。绢云母,集合体呈鳞片状,具丝绢光泽。石英,无色透明,表面光滑,无风化物,正低突起,无解理,无双晶。斜长石,三斜晶系,无色,负低突起,斑晶双晶发育明显,大多由斜长石绢云母化作用所致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3-b07

绢云母化含砾砂岩。鳞片变晶结构,板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绢云母(Se,约55%)、石英(Qz,约30%)和斜长石(Pl,约10%)。绢云母,集合体呈鳞片状,具丝绢光泽。石英,无色透明,表面光滑,无风化物,正低突起,无解理,无双晶。斜长石,三斜晶系,无色,负低突起,斑晶双晶发育明显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3-b08

次生石英岩化含砾砂岩。变余砂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Qz,约80%)、绢云母(Se,约10%)和斜长石(Pl,约5%)。石英,无色透明,表面光滑,无风化物,正低突起,无解理,无双晶。绢云母,集合体呈鳞片状,具丝绢光泽。斜长石,三斜晶系,无色,负低突起,斑晶双晶发育明显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3-b09

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含砾砂岩。鳞片变晶结构,板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绢云母(Se,约50%)、石英(Qz,约30%)、绿泥石(Chl,约10%)和斜长石(约5%)。绢云母,集合体呈鳞片状,具丝绢光泽。石英,呈他形,无色透明,表面光滑,正低突起,无解理和双晶,颗粒粒径01~02mm。绿泥石,单斜晶系,淡绿色,具弱多色性,干涉色低,为I级灰白,“柏林蓝”或“铁锈色”异常干涉色,呈平行或近平行消光。斜长石,三斜晶系,无色,负低突起,斑晶双晶发育明显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3-b14

绢云母化含砾砂岩。鳞片变晶结构,板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绢云母(Se,约60%)和石英(Qz,约35%)。石英,呈他形,无色透明,表面光滑,无风化物,正低突起,无解理,无双晶,颗粒粒径01~02mm。绢云母,集合体呈鳞片状,具丝绢光泽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3-g07

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少量褐铁矿,偶见黝铜矿及辉锑矿等。黄铁矿(Py)含量约1%,早期呈变余草莓状结构,粒径介于0001~001mm之间;晚期多呈他形粒状结构,黝铜矿沿其边缘分布,被晚期褐铁矿沿其裂隙及间隙交代,粒径介于0001~02mm之间。辉锑矿(Snt)少量,呈半自形长板状结构或他形粒状结构分布于晚期透明矿物脉中,粒径介于0005~003mm之间。黝铜矿(Td)偶见,呈不规则粒状结构沿晚期黄铁矿颗粒边缘分布,粒径约为002mm。褐铁矿(Lm)少量,呈不规则粒状沿黄铁矿颗粒间隙及裂隙交代,粒径介于0001~002mm之间

矿物生成顺序:黄铁矿→黝铜矿→辉锑矿→褐铁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3-g12

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偶见褐铁矿。黄铁矿(Py)含量约1%,呈自形粒状结构分布于透明矿物中,可见立方体及五角十二面体晶体截面形态,偶见褐铁矿沿其裂隙交代呈尖角状结构,粒径0005~20mm不等。褐铁矿(Lm)偶见,呈不规则粒状沿黄铁矿颗粒间隙及裂隙交代

矿物生成顺序:黄铁矿→褐铁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3-g13

主要金属矿物为辉锑矿、毒砂及黄铁矿,少量黄铜矿。辉锑矿(Snt)含量约5%,呈不规则粒状结构,可见聚片双晶,集合体呈脉状—网脉状穿插于透明矿物颗粒中,呈尖角状、细脉状交代毒砂颗粒,局部包裹毒砂颗粒呈包含结构,粒径0002~30mm不等。毒砂(Apy)少量,呈自形粒状结构,被黄铁矿沿颗粒边缘交代,或被辉锑矿呈尖角状或细脉状沿其裂隙交代,粒径介于0002~03mm之间。黄铁矿(Py)少量,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五角十二面体晶体截面形态,可见其交代毒砂颗粒,粒径介于0002~01mm之间。偶见黄铜矿(Ccp)呈不规则粒状分布于透明矿物颗粒中,粒径约001mm

矿物生成顺序:毒砂→黄铁矿→黄铜矿→辉锑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3-g14

主要金属矿物为毒砂、黄铁矿及辉锑矿,少量辉锑银矿、黝铜矿、辉铁锑矿。黄铁矿(Py)含量约2%,早期呈草莓状结构,重结晶呈变余草莓结构或变胶状结构,被晚期辉锑银矿及黝铜矿沿胶状黄铁矿裂隙及间隙交代,粒径介于0001~001mm之间,晚期多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粒径介于0001~01mm之间。毒砂(Apy)含量约1%,呈自形粒状结构,交代包含晚期自形黄铁矿,粒径介于001~05mm之间。辉锑矿(Snt)少量,呈不规则粒状结构,沿辉铁锑矿边缘交代并包裹残余颗粒呈包含结构,粒径0001~01mm不等。辉锑银矿(Mgy)少量,呈不规则粒状结构,交代黄铁矿呈细脉结构或包含结构,粒径介于0001~002mm之间。黝铜矿(Td)少量,呈不规则粒状结构,沿黄铁矿颗粒间隙充填交代,粒径介于0002~002mm之间。少量辉铁锑矿(Btr)

矿物生成顺序:黄铁矿→毒砂→辉锑银矿→黝铜矿→辉铁锑矿→辉锑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Au3-g16

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及辉锑矿,少量毒砂及闪锌矿等。黄铁矿(Py)含量约1%,早期重结晶呈变余草莓结构或变胶状结构,粒径介于0001~002mm之间,晚期多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可见五角十二面体晶体截面形态,局部被毒砂交代包裹呈包含结构,或辉锑矿、闪锌矿沿其边缘及裂隙交代呈尖角状结构或细脉状结构等,粒径介于001~03mm之间。辉锑矿(Snt)含量约1%,呈不规则粒状结构,集合体呈脉状穿插于透明矿物中,沿毒砂及黄铁矿颗粒裂隙交代呈尖角状或细脉状结构,粒径0001~03mm不等。毒砂(Apy)含量约1%,呈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颗粒较为破碎,交代包含晚期自形黄铁矿颗粒,并被辉锑矿沿其裂隙及边缘交代呈尖角状结构或细脉状结构等,粒径介于001~02mm之间。偶见闪锌矿(Sp)

矿物生成顺序:黄铁矿→毒砂→闪锌矿→辉锑矿

1矿区地质特征

半坡锑矿床位于贵州省南部独山县城东约14km处,为大型锑矿床。矿床位于江南古陆西南边缘,处于湘黔汞矿带与广西丹池锡锑多金属矿带之间,具有区域性成矿特征,属于两者之间的过渡型锑矿带(朱训等,1999),是贵州重要的产锑地之一,锑、汞矿床(点)分布广泛,如甲拜锑矿、贝达锑汞矿、巴年锑矿、银坡锑汞矿等(图2-4)。

图2-4 独山箱状背斜南部倾伏端地质矿产分布略图

(据仲麒维,2012)

1—上泥盆统;2—中泥盆统;3—下泥盆统;4—中下志留统;5—志留系;6—下奥陶统;7—大型锑矿床;8—中型锑矿床;9—小型锑矿床或矿点;10—汞矿矿点;11—地质界线;12—断层;13—背斜轴

2矿体特征

半坡锑矿为产于下泥盆统丹林组陆缘碎屑岩层中的锑矿床,含矿岩系为海相碎屑岩,即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等,因此成矿类型归为碎屑岩型锑矿床。矿体主要充填在半坡北北西向张扭性帚状断裂组的断裂带及影响带内,主矿体呈大脉状。矿体的产出基本与断层吻合,矿体大小与断层的规模呈正相关(图2-5)(崔银亮等,1995)。矿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产于断裂膨胀或交切部位的脉状体、囊状体,另一类是紧贴主断裂旁的细脉群。单矿体一般长60~600m,厚05~15m,延深80~450m。S b的品位约1%~10%,个别致密块状矿石Sb品位最高超过45%。

据野外观察,结合镜下鉴定,矿石结构主要为自形针柱状结构、自形—半自行—他形粒状结构,镜下可见细脉—网脉状结构、聚片双晶结构、包含结构和填隙结构等。矿石构造为块状构造、放射状构造、细脉状构造、细脉浸染状构造和角砾状构造等。矿物成分单一,矿石矿物主要为辉锑矿,次为黄铁矿;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次为方解石、白云石、重晶石和黏土矿物。可见脉石矿物呈块状或细脉状,形成矿石格架,辉锑矿呈脉状或细脉浸染状分布于矿石中。

图2-5 半坡锑矿床勘探线剖面简图

(据崔银亮等,1995)

1—砂岩;2—页岩;3—灰岩;4—中泥盆统独山组;5—第四系;6—粉砂质页岩;7—坡积物;8—断裂及编号;9—矿体;10—下泥盆统舒家坪组;11—中泥盆统龙洞水组;12—下泥盆统丹林组

3成因模式

早中泥盆世,黔中古陆东伸与江南古陆相连,独山位于都匀-凯里海湾外侧,古陆上巨厚的板溪群凝灰质板岩中丰富的锑质被风化剥蚀,岩石中部分锑质溶解、迁移,部分以碎屑形式向海中迁移并初步富集,与岩石一起沉积下来而成为中泥盆统矿源层,成为整个成矿过程中最根本的物质基础。后期的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大气降水在向下渗透、迁移、循环过程中与围岩发生了强烈的氧同位素交换作用,背斜轴部的断裂构造是主控矿因素,为含矿热液提供了驱动力、热源、运移通道和沉淀空间。纵断裂加深加大,深部物质和热流上升,同时大气降水向下渗透并与底层水和深部热流汇合,不断溶解和萃取深部地层和断裂中的成矿物质,使其盐度、矿化度增高。随着燕山期构造动力作用的驱使,成矿流体沿断裂系统向上迁移,在温度、压力缓解发生急剧变化的陡倾斜断裂带中沉积,从而形成半坡式陡脉状矿床(图2-6)(金中国和戴塔根,2007;钱建平等,2000;仲麒维,2012)。

4矿床系列标本简述

2010年,根据半坡锑矿区域成矿特征及矿床地质特征,采用拣块法采集了下泥盆统丹林组赋矿层岩矿石标本共计18块(表2-2),其中,采集矿石标本10块,岩性为辉锑矿矿石、细脉状辉锑矿矿石、脉状-网脉状辉锑矿矿石和含黄铁矿辉锑矿矿石;采集围岩标本5块,岩性为深灰色粉砂质泥岩、石英砂岩、石英岩状砂岩、细粒石英砂岩和泥质粉砂岩;采集矿化围岩标本3块,岩性主要为辉锑矿化碎裂石英砂岩、含辉锑矿脉石英砂岩和辉锑矿化石英砂岩。本次采集的标本基本反映出了半坡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不同结构构造和不同物质组分的矿石类型。

图2-6 独山锑矿成矿模式图

(据仲麒维,2012)

1—中泥盆统龙洞水组;2—下泥盆统舒家坪组;3—下泥盆统丹林组;4—矿体;5—矿质溶淋及矿液运移方向;6—中泥盆统独山组

表2-2 贵州省独山县半坡锑矿采集标本

注:表中Sb2-B代表贵州省独山县半坡锑矿标本,Sb2-b代表该标本薄片编号,Sb2-g代表该标本光片编号。

5图版

(1)标本照片及其特征描述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2-B01

辉锑矿矿石。矿石呈灰色,自形针柱状结构,块状、放射状构造。矿石矿物辉锑矿,铅灰色,条痕(粉末)亦为铅灰色,染手,自形针柱状晶体,部分为半自形—他形粒状,晶体长2~3cm,柱宽1~3mm,集合体呈放射状、菊花状,含量约60%,柱面常见横纹(聚片双晶纹)。脉石矿物为石英砂岩,角砾为细粒石英砂岩,部分为后期充填的白色石英脉,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含量约40%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2-B02

辉锑矿矿石。矿石呈灰色,自形—他形粒状结构,细脉—细脉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辉锑矿,铅灰色,自形—他形柱粒状,金属光泽,条痕灰色污手,含量约5%。脉石矿物为方解石,呈块状或细脉状。辉锑矿呈脉状或细脉浸染状分布于矿石中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2-B03

细脉状辉锑矿矿石。矿石呈灰色—浅灰白色,半自形—他形柱粒状结构,细脉—细脉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辉锑矿呈半自形—他形柱粒状,灰色—铅灰色,金属光泽,硬度小,污手,呈细脉状或细脉浸染状分布于矿石中,含量2%~3%。脉石矿物有3类:石英岩化石英砂岩,构成矿石主体,石英无色透明,圆粒状,可见明显次生加大边现象,胶结物亦为硅质,含量约85%;方解石细脉,由肉红色方解石组成,脉宽1~5m,长可达10cm,平行分布,含量约10%;石英脉,由无色石英微晶组成,与辉锑矿脉紧密共生。后期硅化石英脉和辉锑矿脉穿切石英砂岩和方解石脉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2-B04

深灰色粉砂质泥岩。岩石呈深灰色,粉砂质—泥质结构,纹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泥质矿物,有少量粉砂,岩石硬度较小,刀刻呈粉末,加盐酸不起泡,均显示为黏土类矿物,由于颗粒细小,肉眼难以区分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2-B05

脉状—网脉状辉锑矿矿石。矿石呈灰色,自形—他形柱粒状结构,脉状—网脉状构造。矿石矿物为辉锑矿,铅灰色—灰黑色,金属光泽,硬度小,多呈细小针柱状集合体,少数为他形粒状或薄膜状,辉锑矿呈细脉—网脉分布于矿石中,脉宽1~5mm不等,方向杂乱无规律,含量10%~15%。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砂岩,岩块呈角砾状、尖棱角状,并见有后期充填的石英和方解石脉。矿化期后有构造破碎,将矿石错碎,裂隙面上辉锑矿成粉末状,污手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2-B06

辉锑矿化碎裂石英砂岩。岩石呈灰色,中细粒砂状结构,块状构造。砂粒成分为石英,无色透明,胶结物为硅质,岩石具轻微变质,具石英岩化特征,颗粒边界有时不清,岩石具碎裂岩化。辉锑矿呈细脉状或细脉浸染状不均匀分布于岩石中,呈灰色条带或团窝,含量<1%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2-B07

含黄铁矿辉锑矿矿石。矿石呈灰色,自形—他形晶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为辉锑矿,铅灰色,金属光泽,多为自形短柱状或长柱状晶体,部分为他形粒状,晶体柱面横双晶纹十分发育,含量约30%;其次有少量黄铁矿,含量1%~2%。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岩状砂岩,硅质胶结,岩石中亦可见晚期充填的细小石英脉或小团粒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2-B08

石英砂岩。岩石呈浅灰白色,中—细粒砂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砂,多无色透明,粒度较细小,胶结物亦为硅质,无色,硬度大,滴酸不起泡。胶结形式为孔隙式和基底式。石英砂含量约60%,胶结物含量近40%,岩石轻微变质,具次生石英岩化。岩石中含微量暗色矿物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2-B09

辉锑矿矿石。矿石呈灰色—浅灰白色,自形—他形柱粒状,细脉状、细脉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为辉锑矿,铅灰色,自形—他形粒状晶形,晶粒一般为1~3mm,部分可达10mm,矿化沿裂隙充填,有时向脉两侧交代充填。有时小裂隙旁侧还有次一级小裂隙并充填有矿化,含量5%~8%。脉石矿物为石英砂岩,硅质胶结,并具次生石英岩化,矿石中小裂隙发育,沿小裂隙有褐铁矿染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2-B10

角砾状辉锑矿矿石。矿石呈灰色,自形—他形粒状结构,角砾状构造。矿石矿物为辉锑矿,铅灰色,自形—他形晶粒,可见1mm×5mm晶体,含量约10%,以胶结物形式胶结石英砂岩角砾。脉石矿物为浅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岩矿石中见微量黄铁矿,裂隙面常见氧化褐铁矿染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2-B11

含辉锑矿脉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呈灰色,中细粒砂状结构、碎裂结构,块状构造、脉状构造。辉锑矿呈脉状(只在矿石边部见一条),其中辉锑矿自形晶较好,呈针柱状,铅灰色,晶粒大小可达2mm×10mm,含量5%~10%。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砂岩,未见其他矿物,砂岩中可见不均匀的细粒黄铁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2-B12

石英岩状砂岩。岩石呈浅灰白色,中—细粒砂状结构、变余砂状结构,块状构造。石英砂粒细小,约占60%,胶结物为硅质,岩石轻微变质,胶结物重结晶,石英砂粒次生加大边现象明显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2-B13

辉锑矿矿石。矿石呈灰色—铅灰色,粗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石全部由辉锑矿组成,灰色—铅灰色,自形柱状,少量呈针状,一组解理发育,柱面横双晶纹十分发育,含量约95%。矿石中含有石英砂岩角砾,约占5%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2-B14

辉锑矿矿石。矿石呈灰色,自形粒状结构,脉状、细脉状构造。矿石矿物为辉锑矿,铅灰色,金属光泽,自形柱状集合体,呈脉状产出,脉宽3~10mm,延长不明,可见分支复合现象,辉锑矿含量4%~5%。其余为石英岩状细砂岩,灰色,中细粒砂状结构、变余砂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具碎裂岩化,表面具擦痕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2-B15

辉锑矿化石英砂岩。岩石呈灰色—浅绿灰色,中细粒砂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石英,无色,细粒状。胶结物为硅质,基底式胶结和孔隙式胶结,石英砂粒和胶结物均为硅质,石英含量约98%。辉锑矿,铅灰色,金属光泽,硬度小,自形柱状或他形细粒状,在岩石中呈不规则脉状充填。脉体规模较小,方向无规律,含量约2%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2-B16

细粒石英砂岩。岩石呈灰色,细粒砂状结构,块状构造。砂质成分均为细粒石英,粒径01~05mm,无色透明,胶结物为硅质,为基底胶结和孔隙式胶结,岩石中矿物粒度均匀,颜色单一稳定。见细小含黄铁矿石英细脉,脉宽约1mm,贯穿标本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2-B17

脉状辉锑矿矿石。矿石呈灰色,中粒自形—他形结构,脉状构造。矿石矿物为辉锑矿,灰色—铅灰色,自形柱状晶形,集合体呈放射状,可见2mm×30mm大小晶体。解理面上横纹发育,矿化呈脉产出,宽1~3mm,延长不明,含量约10%。主体为细粒石英砂岩,脉中多见方解石,矿石表面具擦痕,擦痕面辉锑矿呈粉末状,可污手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2-B18

泥质粉砂岩。岩石呈黑灰色,粉砂质—泥质结构,细纹层状构造。主要成分为泥质和细粉砂质,矿物颗粒细小,肉眼不能区分矿物种类和粒度含量。加盐酸不起泡(岩石粉末)

(2)标本镜下鉴定照片及其特征描述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2-b08

石英砂岩。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Q z,约75%)和斜长石(Pl,约20%)。斜长石,三斜晶系,无色,负低突起,发育聚片双晶。石英,无色透明,表面光滑,无风化物,正低突起,无解理,无双晶,呈他形,粒径02~05mm不等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2-g01

主要金属矿物为辉锑矿,少量黄铁矿等,偶见炭质成分。辉锑矿(Snt)含量约2%,呈不规则粒状结构填隙于透明矿物颗粒中,聚片双晶常见,集合体呈脉状穿插于透明矿物颗粒中,颗粒粒径介于0002~20mm之间。黄铁矿(P y)少量,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可见其立方体晶体截面形态,颗粒粒径介于001~01mm之间

矿物生成顺序:黄铁矿→炭质→辉锑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2-g03

主要金属矿物为辉锑矿,少量黄铁矿等。辉锑矿(Snt)含量约为5%,呈不规则粒状结构填隙于透明矿物颗粒中,常见聚片双晶,集合体呈脉状穿插于透明矿物颗粒中,粒径介于0002~20mm之间。黄铁矿(Py)少量,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可见立方体及五角十二面体晶体截面形态,部分呈他形粒状结构分布,粒径介于0005~02mm之间

矿物生成顺序:黄铁矿→辉锑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2-g09

主要金属矿物为辉锑矿及黄铁矿等。辉锑矿(Snt)含量约1%,呈不规则粒状结构填隙于透明矿物颗粒中,常见聚片双晶,集合体呈细脉—网脉状穿插于透明矿物颗粒中,局部可见其交代包含黄铁矿颗粒,粒径介于0002~06mm之间。黄铁矿(Py)含量约1%,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可见立方体及五角十二面体晶体截面形态,部分呈他形粒状结构分布,被辉锑矿交代呈残余颗粒,粒径介于0005~02mm之间

矿物生成顺序:黄铁矿→辉锑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2-g13

主要金属矿物为辉锑矿,未见其他金属矿物。辉锑矿(Snt)含量约99%,呈不规则粒状结构分布,局部可见其呈细脉状穿插于透明矿物颗粒中,常见聚片双晶,粒径介于0002~06mm之间

矿物生成顺序:辉锑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2-g15

主要金属矿物为辉锑矿,少量黄铁矿颗粒等。辉锑矿(Snt)含量约5%,呈不规则粒状结构分布,可见其集合体呈细脉—网脉状穿插于透明矿物颗粒中,常见聚片双晶,粒径介于0002~20mm之间。黄铁矿(Py)少量,呈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分布于透明矿物中,粒径介于0002~003mm之间

矿物生成顺序:黄铁矿→辉锑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2-g17

主要金属矿物为辉锑矿,少量黄铁矿颗粒等。辉锑矿(Snt)含量约2%,呈不规则粒状结构分布,可见其集合体呈细脉状—网脉状穿插于透明矿物颗粒中,常见聚片双晶,粒径介于0002~10mm之间。黄铁矿(Py)少量,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分布于透明矿物中,可见立方体晶体截面形态,粒径介于0002~02mm之间

矿物生成顺序:黄铁矿→辉锑矿

答:方解石:

方解石英文名来自拉丁语,意为“石灰”;化学成分碳酸钙,系“沉积碳酸盐类岩石”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酸性溶液中能被溶蚀;三方晶系;无色或乳白色,若含有杂质能被染成多种颜色;不透明,或半透明;玻璃光泽;摩氏硬度3;比重26-28;菱面解理完全,属于一种“低档次”宝石,能在各种地质作用中产生,因而分布很广。中国是世界上出产优质方解石的五大国(另为法国、美国、冰岛、英格兰)之一,多出自“喀斯特”的“内生热液矿床”。其形成过程是:含矿的“气化——热液”,在各种岩石裂隙及孔洞中流动时,由于温度、压力以及与围岩相互作用,引起了“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而聚集沉淀成矿床。黔中方解石晶体,呈复三方偏三角面体,或菱面体;集合体呈粒状、钟乳状、泉华状、晶簇状;通常为无肥,或乳白色。它有两个“变体”:一是“冰测石”,多于洞穴中,形成美丽而硕大的晶体,无色透明或金**,有显著的“双折射”现象;二是“文石”,亦称霸石,它与方解石是“同质二象”变体。

辉锑矿:

辉锑矿化学成分是Sb2S3,晶体属正交(斜交)晶系的硫化物矿物。晶体常见,形态特征鲜明,单晶具有锥面的长柱状或针状,柱面具明显的纵纹,一般呈柱状、针状、放射状或块状集合体。

辉锑矿物理性质主要有:铅灰色,条痕黑灰色,强金属光泽,不透明,沿柱面发育有一组完全板面解理,性脆。摩氏硬度2-25。比重452-462。蜡烛加热可以熔化。

辉锑矿是提炼锑的最重要的矿物原料。辉锑矿常与黄铁矿、雌黄、雄黄、辰砂、方解石、石英等共生于低温热液矿床,是分布最广的锑矿石。中国是著名的产锑国家,储量居世界第一,尤以湖南新化锡矿山的锑矿储量大质量高。

孔雀石:

孔雀石颜色酷似孔雀羽毛上斑点,中国古代称为“绿青”、“石绿”或“青琅玕”,是一种古老的玉料。

孔雀石是含铜的碳酸盐矿物,化学成分为Cu2[CO3](OH)2,CuO 719%,CO2 199%, H2O 815%。属单斜晶系。晶体形态常呈柱状或针状,十分稀少,通常呈隐晶钟乳状、块状、皮壳状、结核状和纤维状集合体。具同心层状、纤维放射状结构。有绿、孔雀绿、暗绿色等。常有纹带,丝绢光泽或玻璃光泽,似透明至不透明。折光率166-191,双折射率025,多色性为无色-黄绿-暗绿。硬度35-45,密度354-41g/cm3。性脆,贝壳状至参差状断口。遇盐酸起反应,并且容易溶解。

早在4000年前,古埃及人就开采了苏伊士和西奈之间的矿山,利用孔雀石作为儿童的护身符,驱除邪恶的灵魂。在德国,人们认为佩戴孔雀石的人可以避免死亡的威胁。中国公元前十三世纪殷代已有孔雀石石簪工艺品。

孔雀石具有鲜艳的微蓝绿色,是矿物中最吸引人的装饰材料之一。

1矿区地质特征

锡矿山锑矿位于湖南省冷水江市境内,包括飞水岩、物华、老矿山、童家院4个锑矿床,属超大型锑矿,有“世界锑都”之称。锡矿山锑矿位于涟源盆地的中部,其南部有白马山-龙山东西向构造带,北为冷家溪-九岭东西向构造带,东为株洲-衡阳新华夏系构造带,西为雪峰山新华夏系构造带,它们构成了湘中盆地,北北东向的城步-桃江深大断裂通过矿田西侧,并与北西向的双峰-涟源隐伏断裂交会于矿田南部。区域内发育的锑矿有沃溪钨锑金矿、龙山金锑矿、渣滓溪锑矿、板溪锑矿等,同时发育一批有色金属矿床(肖启明和李典奎,1984)(图2-1)。

图2-1 湖南省中部地区锑矿分布图

(据肖启明和李典奎,1984)

1—矿床、矿点;2—背斜、向斜;3—华夏系构造;4—新华夏系构造;5—压扭性构造;6—白垩系-新近系盆地;7—泥盆系-三叠系印支褶皱带;8—震旦系-志留系加里东褶皱带;9—板溪群雪峰隆起;10—花岗岩

2矿体特征

矿体受地层、岩性和构造控制明显。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中泥盆统棋梓桥组,上泥盆统佘田桥组、锡矿山组,下石炭统邵东组、孟公坳组、刘家塘组等,其中佘田桥组(灰岩、页岩互层)既是良好的遮挡层,也是主要的矿体赋存地层,棋梓桥组(灰岩)是次要的赋矿地层(图2-2)。矿田处于多种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构造非常复杂,断层破碎带十分发育,是矿田内矿体的重要控矿构造。矿体形态复杂,可分为层状、似层状、扁豆状、透镜状、囊状、脉状、侧羽状等,矿体呈带状分布。层状、似层状、扁豆状矿体厚1m至数米,长30~600m;透镜状、囊状矿体厚1~30m,长30~200m。矿石品位在356%~57%之间。

根据矿石中的矿物组合,矿石类型可划分为4种类型:石英-辉锑矿型为主要矿石类型,其次是石英-方解石-辉锑矿型和石英-重晶石-辉锑矿型,而石英-萤石-辉锑矿型极罕见。据野外观察,结合镜下鉴定,矿石结构多为自形、半自形、他形晶粒结构,其次为充填结构、交代结构等,镜下可见交代残余结构、尖角交代结构、聚片双晶结构、孤岛状结构等。矿石构造为致密块状、角砾状、脉状、浸染状、条带状和晶洞状构造等。矿物成分较简单,主要矿物为辉锑矿、石英、方解石,次要矿物为重晶石、萤石,另外尚有少量黄铁矿;次生矿物有锑华、黄锑华、锑锗石、石膏等。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次为方解石。属有用矿物成分和化学组分非常简单的矿石。

图2-2 锡矿山锑矿田地质图

(据邹同熙,1988)

1—岩关阶刘家塘组;2—锡矿山组马牯脑段;3—锡矿山组泥塘里段;4—锡矿山组兔子塘段;5—锡矿山组长龙界段;6—佘田桥组上段泥灰岩;7—佘田桥组中段灰岩夹砂岩、页岩;8—佘田桥组中段硅化灰岩;9—佘田组砂岩段;10—棋梓桥组灰岩;11—灰岩;12—页岩;13—铁矿层;14—断裂及编号;15—锑矿体及编号;16—地层边界

3成因模式

冷水江市锡矿山锑矿的成因类型主要有层控、沉积改造和中低温热液等观点(刘焕品等,1985;谌锡霖等,1983)。本矿床主要以前期沉积母岩为基础,经过后期的岩浆热液和构造联合作用,形成了以“世界锑都”著称的锡矿山锑矿。区内下石炭统含膏岩地层和膏岩矿床的存在,使得Na、Cl、Ca等元素浓集形成高盐度热卤水。热卤水在循环过程中,不断淋滤萃取围岩中的锑(Sb),使深部寒武系、震旦系矿源层中的Sb进入热卤水,形成含矿流体。本区早期富碱的含矿流体,沿着有利构造部位运移,并促使上泥盆统佘田桥组含锑“胚胎矿”溶解、活化。随着成矿溶液的运移,由碱性向酸性变化,并伴随着温度的降低,在背斜轴部及其倾没端、断裂与褶皱的复合部位等有利空间沉淀富集。在承压力作用下,深部成矿物质不断向上运移,叠加、堆积在原始“胚胎矿”之上,形成中低温热液型辉锑矿床。成矿过程中,构造因素对热液活动和改造起到了重要作用(图2-3)(刘焕品等,1985;毛景文等,2012;邹同熙,1988)。

4矿床系列标本简述

2009年,针对锡矿山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背景,采用拣块法采集锑矿标本共14块(表2-1)。根据矿区出露地层、岩矿石特征等特点,重点在飞水岩矿床不同中段、童家院矿床及鹰嘴岩地区开展标本采集。采集标本的类型主要分为矿石、围岩和脉石3类,其中,采集矿石标本8块,岩性包括辉锑矿矿石、角砾状辉锑矿矿石和辉锑矿化硅化灰岩;采集围岩标本5块,岩性为含生物碎屑微晶灰岩、含赤铁矿生物碎屑灰岩、泥灰岩、含泥质粉晶灰岩和硅化灰岩;采集脉石1块,岩性为粗晶方解石。本次采集的标本基本涵盖了矿区内各种类型围岩标本、顶底板岩石标本、主次要矿种矿石标本、不同结构构造富矿石及不同成矿类型和不同物质组分的富矿石标本。

图2-3 锡矿山锑矿床成矿演化模型示意图

(据毛景文等,2012)

表2-1 湖南省冷水江市锡矿山锑矿采集标本

注:表中Sb1-B代表湖南省冷水江市锡矿山标本,Sb1-g代表该标本光片编号。

5图版

(1)标本照片及其特征描述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1-B01

含生物碎屑微晶灰岩。岩石呈深灰色,风化面呈黄灰色,微晶结构,薄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微细粒状,含量约80%。其次为泥质条带或纹带纹层,深灰色—灰黑色,含量约20%。岩石中含有棒状、钩状、螺旋状生物碎屑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1-B02

含赤铁矿生物碎屑灰岩。岩石呈黄褐色,他形粒状结构。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他形粒状,粉晶,含量约80%。含少量泥质,呈**条纹出现,岩石中含有大量生物碎屑。金属矿物为赤铁矿,呈鲕粒状、圆状、椭圆状,集合体呈条带状分布,含量15%~20%。岩石具斜层理和交错层理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1-B03

泥灰岩。岩石呈**—土**,泥质泥晶结构,薄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微细粒状,含量约70%。其次为泥质,**,含量约30%,岩石页理不发育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1-B04

含泥质粉晶灰岩。岩石呈灰色,粉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微细粒状,含量约90%。其次为少量泥质,见有绢云母化呈细小鳞片状,多分布于裂隙面上、擦痕面上。岩石中发育有细粒黄铁矿组成的小透镜体或结核,含量<1%。岩石中还可见白色方解石脉,产状不同,方向不同,宽约1~3mm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1-B05

硅化灰岩。岩石呈深灰色,细粒粉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细粒方解石、石英,二者共生。岩石硬度大,刀刻可见金属粉末,滴酸微弱起泡,但岩石粉末滴酸剧烈起泡。方解石与石英颗粒细小,肉眼不易区分,二者含量达95%。另岩石中含有方解石细脉和团块,含量约5%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1-B06

辉锑矿矿石。矿石呈深灰色,自形—半自形结晶结构,浸染状、脉状构造。矿石矿物为辉锑矿,铅灰色,强金属光泽,硬度低于小刀,可见3种形态:细粒状,粒径1mm左右,呈细小粒状、浸染状分布于矿石中;针状,晶体宽01~05mm,长可达10mm;长柱状,少量。后两种主要分布于裂隙面上及其边侧灰岩中,总含量15%~20%。黄铁矿,呈稀疏浸染状分布于矿石中,黄白色,颗粒细小,自形程度低,含量<5%。脉石矿物为方解石(硅化灰岩)和后期贯入的粗晶方解石脉或团窝,含量75%~80%。该含矿岩石具强烈的碳酸盐化,表现为岩石中含有多量方解石脉或团窝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1-B07

角砾状辉锑矿矿石。矿石呈灰黑色,自形—他形粒状结构,角砾状构造。矿石矿物为辉锑矿,铅灰色,强金属光泽,以细粒状他形晶为主,少量细针状自形晶,晶体大小约为02mm×10mm,矿物含量约25%。黄铁矿与辉锑矿紧密共生,呈细小他形粒状,含量较少,约1%。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硅化灰岩角砾),黑色,硬度较大,含量约75%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1-B08

辉锑矿化硅化灰岩。岩石呈灰黑色,细晶—微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微晶方解石和石英,颗粒细小,肉眼不易区分,含量约95%。金属矿物具少量辉锑矿,呈细粒他形晶,星点状分布于岩石中,少数为细针状,铅灰色,强金属光泽,含量约1%。黄铁矿,黄白色,他形细粒结构,不均匀分布,微量,后期充填有方解石脉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1-B09

角砾状辉锑矿矿石。矿石呈灰色—深灰色,自形—半自形结构,角砾状、致密块状构造。矿石矿物为辉锑矿,铅灰色,强金属光泽,长柱状、针柱状晶形,紧密镶嵌构成角砾状矿石的胶结物,呈致密块状集合体,辉锑矿多呈长柱状,晶体大小(2~4)mm×30mm,平行柱面解理发育,致密块状矿石,辉锑矿含量高达90%,几乎见不到其他矿物成分。脉石矿物为方解石(硅化灰岩),呈角砾形式存在,尖棱角状,大小混杂,小者2mm×5mm,大者3cm×10cm,含量约35%~40%。矿石明显为充填作用形成,交代作用不明显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1-B10

粗晶方解石。标本呈乳白色—无色,透明—半透明,玻璃光泽,粗晶块状。虽结晶粗大,晶形不好,但可见菱形晶面,两组平行菱面体解理发育。解理上多见铁质氧化物薄膜。矿物成分几乎全部由粗晶方解石组成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1-B11

角砾状辉锑矿矿石。矿石呈灰色—深灰色,自形—半自形结构,角砾状、致密块状构造。矿石矿物为辉锑矿,铅灰色,强金属光泽,长柱状、针柱状晶形,紧密镶嵌构成角砾状矿石的胶结物,呈致密块状集合体,辉锑矿多呈长柱状,晶体大小(2~4)mm×30mm,平行柱面解理发育,致密块状矿石,辉锑矿含量75%,几乎见不到其他矿物成分。脉石矿物以方解石(硅化灰岩)为主,少量石英,呈角砾形式存在,尖棱角状,大小混杂,小者2mm×5mm,大者3cm×10cm,含量约25%。矿石明显为充填作用形成,交代作用不明显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1-B12

角砾状辉锑矿矿石。矿石呈灰色—黑灰色,自形—半自形结构,角砾状构造。矿石矿物为辉锑矿,铅灰色,强金属光泽,自形—半自形晶,有两种:①自形长柱状,2mm×20mm,长柱平行排列,有时组成放射状集合体;②半自形粒状,呈浸染状分布于矿石中,含量15%~20%。脉石矿物为方解石和石英(硅化灰岩角砾),角砾呈黑色,尖棱角状,角砾中有时有小裂隙,裂隙中充填有微细脉状辉锑矿,脉石矿物总量为75%~80%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1-B13

角砾状辉锑矿矿石。矿石呈灰色—黑灰色,自形—半自形结构,角砾状构造。矿石矿物辉锑矿,铅灰色,强金属光泽,以细小半自形晶为主,含量约10%。矿石后期碳酸盐化发育,沿裂隙或角砾空隙充填。脉石矿物为方解石和石英(硅化灰岩角砾),角砾呈黑色,尖棱角状,角砾中有时有小裂隙,裂隙中充填有微细脉状辉锑矿,脉石矿物总量约90%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1-B14

角砾状辉锑矿矿石。矿石呈灰色,半自形—他形晶粒结构,角栎状、致密块状构造。矿石矿物为辉锑矿,铅灰色,强金属光泽,多呈细小他形粒状晶形,部分呈细小针柱状、放射状集合体,致密块状矿石辉锑矿含量可达90%。脉石矿物为黑色硅化灰岩,由方解石和石英组成,含量约30%。矿石中辉锑矿含量总体约70%

(2)标本镜下鉴定照片及其特征描述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1-g02

主要金属矿物有赤铁矿和黄铁矿。赤铁矿(Hem)为主要金属矿物,含量约98%,他形粒状结构,可分为两个世代的赤铁矿:少量早世代赤铁矿呈星点状或者团块状分布于方解石角砾内;大量晚世代赤铁矿呈鲕粒状集合体,其中鲕粒又可分为近圆形、椭圆形和长条状3种形态。鲕粒状赤铁矿主要为胶结方解石角砾。黄铁矿(Py)含量约2%,呈他形粒状结构,粒径小于004mm,分布于赤铁矿的内部,可见黄铁矿被赤铁矿交代呈他形交代残余结构

矿物生成顺序:黄铁矿→赤铁矿1→赤铁矿2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1-g06

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辉锑矿。黄铁矿(Py)含量约10%,大部分呈半自形—他形粒状,粒径小于005mm,大部分为002mm左右,主要呈稀疏浸染状分布于石英角砾中,可见黄铁矿被石英交代的交代残余结构。辉锑矿(Sb)含量约90%,可分为两个世代:大部分为早世代,分布在石英、方解石脉体中,呈不规则状、尖角状交代脉石矿物;少量为晚世代辉锑矿,分布于石英角砾中,有不规则状和长板状,粒径变化较大,介于01~1mm之间,可见辉锑矿随角砾被石英、方解石脉体切穿

矿物生成顺序:黄铁矿→辉锑矿1→辉锑矿2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1-g07

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和辉锑矿。黄铁矿(Py)为主要金属矿物之一,含量约10%,呈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粒径小于01mm,主要呈星点状或者稀疏浸染状分布于围岩中,少量分布于胶结物中;部分黄铁矿的集合体呈草莓状结构,草莓状集合体粒径约004mm。辉锑矿(Snt)含量约90%,呈不规则状,粒径介于005~1mm之间,粒径较大者可见聚片双晶结构;少量辉锑矿结晶形成长板状,颗粒大小为005mm×01mm至01mm×1mm。可见辉锑矿呈尖角状交代围岩,可见围岩呈孤岛状分布于辉锑矿中,可见早世代的辉锑矿呈浸染状分布于围岩中并呈尖角状交代围岩。晚世代的辉锑矿呈不规则状分布于围岩的石英、方解石胶结物中

矿物生成顺序:黄铁矿→辉锑矿1→辉锑矿2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1-g09

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和辉锑矿。黄铁矿(Py)含量约15%,呈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大部分粒径约001mm,个别可达2mm,可见围岩脉体穿切黄铁矿颗粒,主要呈稀疏浸染状分布于围岩中,可见黄铁矿被围岩交代的交代残余结构。辉锑矿(Snt)含量约85%,主要呈不规则状大面积交代围岩,可见聚片双晶结构,集合体呈块状构造。可见辉锑矿呈尖角状交代围岩,可见透明矿物呈孤岛状分布于辉锑矿中

矿物生成顺序:黄铁矿→辉锑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1-g13

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和辉锑矿。黄铁矿(Py)含量约10%,大部分呈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个别呈自形的四面体,粒径小于005mm,大部分为002mm左右,主要呈稀疏浸染状分布于围岩中,可见黄铁矿被围岩交代的交代残余结构。辉锑矿(Snt)含量约90%,可以分为两个世代:晚世代辉锑矿分布在石英、方解石脉体中,呈不规则状大面积分布,并可见聚片双晶结构;早世代辉锑矿呈星点状分布于围岩中,粒径相对较小,大部分小于02mm,呈尖角状交代围岩,主要呈不规则状大面积交代围岩

矿物生成顺序:黄铁矿→辉锑矿1→辉锑矿2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铅锌锑银金矿

Sb1-g14

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透明矿物和辉锑矿。黄铁矿(Py)含量约10%,呈半自形—他形粒状,粒径小于005mm,主要呈星点状或者稀疏浸染状分布于围岩中,可见黄铁矿被透明矿物交代的交代残余结构。辉锑矿(Snt)含量约90%,主要呈不规则状大面积交代围岩,与石英、方解石共生,可见聚片双晶结构,可见辉锑矿呈尖角状交代围岩,可见围岩呈孤岛状分布于辉锑矿中

矿物生成顺序:黄铁矿→辉锑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2376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