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证书可标注:A货,处理,注胶,B货,优化,染色,但这个不能乱标的!
1国家权威机构出具的翡翠证书,在其鉴定结果一项如果是天然 A货翡翠,则结果仅有“翡翠”这两个字,并不会标明“天然”的字样(现在有些证书上会加括号标明“A货”)。只有是天然 A 货,出具结果才会是“翡翠(A货)”的证书。
2如果是B货翡翠,在证书的鉴定结果一项会标明“翡翠(处理)”、“翡翠(注胶)”、“翡翠(B货)”或“翡翠(优化)”;C货翡翠,会标明“翡翠(染色)”;D货翡翠,在鉴定证书结果一项中,则出现的是什么代用品,就标明这种代用品的名称——比如“人造玻璃”、“染色石英岩”、“岫玉”、“马来玉”等。
3证书应该是一一对应的,一件作品一个证书。即使是同一批原料出来的物品,外表相似,可没有完全一样的翡翠作品,既然不一样就不该只给你一张原料鉴定证书来以一概全。有的商家偷懒,就制作了一张鉴定,这是不对的。
翡翠蒙包里面都是翡翠原石,只不过品质不一样,因为翡翠蒙包料都是用熟料纸包住翡翠原石,然后在其表面裹着黄胶带。本身就是一种猜测的行为,选中了某个翡翠蒙包打开里面可能是好的原石,也可能是品相特别差的石头,毕竟内部品质无法判断,只能靠猜测。
翡翠蒙包裹着黄胶带是因为从缅甸矿场运输到口岸边境,路途颠簸难免会对运输货品造成磕碰,而报纸和胶带就成了最廉价的保护物,可以说只要是缅甸运输过来的石头都是这种包装。
不过现在有很多不法商家,以次充好,自己随便拿个石头包上胶带就说是缅甸送来的,所以一定要注意鉴别。
真的蒙包里面包的是卫生纸,不是报纸,而且包得很厚包得很好。重要的是,蒙包料可不是别人按照蒙包卖给你,没有人会把个料蒙包卖你的,都是抢到了就自己拆包,拆开对庄了就谈价。
1)肉眼观察:染成绿色颜色常过于鲜艳,十分不自然,比不入色的B货翡翠来讲鲜艳得多,比单纯人工染色的翡翠的颜色也鲜艳,因为它的底经过浸酸十分干净,再人加色,因此很不自然,很容易感觉出来。染紫色者,可见紫色均匀分布。
(2)滤色镜观察:染有绿色的B+C货,在滤色镜下观察会显示红色,但是大部分不显示红色。
(3)放大镜观察:可见绿色染色剂存在,染色剂充填在颗粒孔隙中,呈网状分布,无论染绿色、染紫色或染红色,均可见此现象。但是对于染紫色时,白光灯管下观察才能呈现真正的效果。
(4)可见光吸收光谱仪的观察:红外光谱只能解决翡翠中有无树脂,从而确定是A货或B货,但不能解决有无染色剂的问题。通过可见光谱仪的观察,可以检测有无染色剂的存在。根据我们多年的鉴定经验,染绿色又入树脂处理的翡翠在可见光光谱中,红色区域有一条略粗的吸收带,由于它比较靠近红色渐灭的一端,所以不容易观察,必须非常仔细,才能看出。笔者认为这是检验染色入胶翡翠的方法之一。
(5)紫外灯下:对于染绿色入胶的翡翠,在紫外灯下仍有荧光,但荧光反应为蓝绿到绿蓝,与未染色入胶翡翠的荧光反应稍有一点区别,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够区分出来。
对于染紫色入树脂的翡翠来讲,它在紫外灯下呈蓝紫色的荧光,与单纯染色或或单纯入树脂的荧光反应有所区别。染红色的入树脂的翡翠,由于加入了含铁染色剂,因此它呈惰性反应,没有荧光。
染色是指无色或浅色翡翠的颜色变成绿色、红色或紫色,是最原始、最易制作的处理方法。染色的方法很多,但基本上大同小异。首先将选好的待染色的翡翠用稀酸漂白、清洗,干燥后放入准备好的染料(如氨基染料)或颜料(如铬酸盐)的溶液中,稍微加热,浸泡的时间视翡翠的大小和质地而定。
炝色是先将翡翠加热,使翡翠颗粒之间产生微裂隙,然后迅速放入有色的染料或颜料溶液中。这种方法可以减少浸泡时间,但颜色沿裂隙分布会更加明显。
你好,这说明您的手镯并非翡翠手镯
而是,石英岩玉进行酸洗填充之后再染色的:染色石英岩,俗称马来玉
翡翠A货指的是天然翡翠
翡翠B货指的是翡翠做漂白填充处理
翡翠C货指的是染色
翡翠D指的是镀膜
您的已经脱离翡翠范畴了,如果一定要说的话,既然有填充就算个B,如果还有染色的话,就属于BC货吧
翡翠漂白充填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去掉翡翠中影响颜色和透明度的杂质。充填和掩盖翡翠中的裂隙、降低翡翠的翠性,以达到增加翡翠的美感、提高售价而获得高额利润。市场常称之为b货翡翠。如充填时添加着色剂,则称之为b+c翡翠。所以漂白充填处理的对象一般是中低档的首饰和批料。
具体过程如下:
(1) 选料一般选择中低档、中粗粒结构和裂隙多的翡翠。如豆种、花青或裂隙发育的玉廖。而纤维状细粒结构和裂隙很少的翡翠不作处理;
(2) 选好的料一般先粗加工成批料或切成薄片。而原料通常不进行b处理。但常常被着色作假;
(3) 酸溶蚀 一般采用盐酸、硝酸、氢氟酸和王水,溶蚀时应注意酸的浓度、温度和溶蚀的时间,以溶蚀掉裂纹中的影响翡翠颜色和透明度的杂质为止,不能溶蚀过重。
(4) 中和或冲洗样品中的余酸和松散物。
(5) 填充 一般先抽真空,再注入聚合物,增强固性。目前常用的充填物为各种高分子聚合物。近来已发现市场上有无机材料填充的翡翠。
(6) 加工抛磨、表面涂料、成品定形。翡翠充填处理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一般来说裂隙发育的位置和浅层结构破坏程度深,其它部位损伤程度较低,中心区一般影响很小。损伤程度取决于酸蚀时的浓度、温度和时间等因素。所以充填处理翡翠鉴定的关键部位是表面特征、裂隙和浅层结构。
1、表面特征
充填处理翡翠表面特征主要表现在光泽、网纹、颜色及其抛磨等方面。a 网纹状、树枝状、不规则状的裂纹发育,多数沿裂隙部位及晶体边界和晶体团块边界发育。注胶涂蜡后也有一定的显示。这种特征随着时间的流逝更为明显。b 充填处理后的光泽由强玻璃光泽向蜡状光泽、树脂光泽转化。其程度强弱视注胶成分的多少而异。c颜色与质地反差明显,形态由天然团片状、条带状向斑点状、星点状、碎块状转化,零乱飘浮感强。d 均匀的桔皮效应,常遍布整个表层。这是由于颗粒与缝隙注胶的硬度差异在抛磨中的表现不同所致。
2、裂隙特征
裂隙在充填处理中是酸蚀和填充掩盖的主要部位,也是鉴定充填处理翡翠的重要突破点。a 裂隙在充填处理过程中常呈延伸性较好的带状构造。其形态特征与裂隙本身的力学性质有关,如弯曲状宽窄变化不一。延伸的一般为张性裂隙,呈平直状方向稳定的多为剪性裂隙。这些裂隙经b处理后均明显变宽,呈现为下凹的沟谷。随着时间的推移,裂隙区越来越明显。b裂隙边缘矿物颗粒在酸蚀时容易脱落形成各种不规则的洼坑和保留下来的张性颗粒角砾构成的参差不齐形态,极易辨认。c裂隙往往是充填聚合物最集中的地方。它们与裂隙两壁的接触面因物相不同,呈不规则的面状构造。聚合物内往往可以见到圆形气泡。
3、结构特征
充填处理翡翠的结构通常产生很大改变,由原来紧密镶嵌交织状变成松散支离,局部严重者成砾状和基质胶结特征,主要集中在浅层。a矿物晶体酸蚀后不同程度的圆化,原自形至半自形晶体或不规则形晶体的边棱角在酸蚀去杂过程中受到严重的破坏而改形,晶体形态的圆化程度与处理程度正相关。b 颗粒感减弱,翠性变小。c 浅层矿物晶体之间由紧密镶嵌向松散分离。基质胶结明显。晶体的排列方向和颜色延伸的走向上不连续。
4、红外光谱。
高分子聚合物充填的翡翠通常在3000 cm-1附近有特征吸收峰,尤以3000 cm-1上方最有鉴别意义。但红外光谱对用无机材料充填的翡翠无显著效果。增色翡翠的鉴别翡翠贵重在于多姿多彩和亮丽的颜色,也是评价翡翠最主要的参数。所以翡翠的着色处理很早就已出现在市场上。
着色方法一般有:染色、浸色、局色、全镀膜和辐射加色。市场上习惯称为c货翡翠。染色、浸色、局色和充填着色处理的翡翠的颜色往往集中分布在裂隙、晶隙中,在透射光暗场环境呈丝状分布极易观察;镀膜翡翠一般在无色翡翠外部用绿色透明胶质薄膜外镀,市场上也叫穿衣翡翠,刚做好的镀膜翡翠颜色均匀,表面光洁,有一定的欺骗性。但在放大后表面无翡翠的特征,呈蜡状光泽,有时可见胶膜与翡翠之间未粘合的部位。折射率往往偏离166。镀膜翡翠随着时间渐长,呈片状脱落,表面划痕累累,光泽暗淡,易鉴定。辐射着色翡翠颜色表面均匀,呈片状、斑块状,与天然翡翠较易鉴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