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色钻石可以用能带理论解释其呈色机理。在无任何杂质的纯碳钻石晶体中,每个C原子以共价键与另外4个C原子连接,带隙能Eg=54eV,而可见光能量Eg<35eV,不具有足够高的能量来激发价带中的电子,因而没有光波被吸收,钻石是无色透明的。
**钻石
Ⅰ型钻石多是无——浅黄——**系列,对于Ⅰa型钻石可以用色心理论来解释其颜色成因;而Ⅰb型钻石用能带理论可以做出更好的解释。
根据色心理论,Ⅰa型钻石中不同聚合态形式的N可形成不同的结构缺陷,从而形成不同的色心,对可见光产生不同的吸收,钻石的颜色是由多个色心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Ⅰa型钻石中N以原子对形式(又称为ⅠaA型)取代相邻C原子的位置,引起晶格畸变形成N2心,造成了蓝区478nm、452nm、439nm的吸收;若N以3个原子围绕空穴组合在一起(又称为ⅠaAB型),形成N3心,造成了蓝紫区415nm以及423nm、435nm、465nm、475nm的吸收。由于N3、N2心吸收了可见光中的紫光和蓝光,从而使钻石呈现**。
根据能带理论,Ⅰb型钻石中,N原子比C原子结构多一个电子,这个多余电子在带隙内形成一个杂质能级,它的存在使带隙能降低22eV。所以只要大于22eV的任何光量子都能把多余电子激发到导带中,并由此引起紫光——蓝光范围内的光被吸收,其他光透过,钻石呈现**。合成钻石多属此类。
蓝色钻石
Ⅱb型钻石含有硼,B原子比C原子少一个电子,因此当B替代C进入钻石晶格时,就形成一个空穴色心。每100万个C原子中有一个或几个B原子时,它难呢过把从红外至500nm(绿光边缘)的光吸收,钻石可产生诱人的蓝色。
最新发现不含B、不导电的灰蓝色钻石,它们的晶体中含有H,因此普遍认为H的存在使导致灰色、灰蓝色钻石呈色的主要原因。
粉色、褐色钻石
此类钻石的颜色与其形成环境及运移过程中发生的塑性变形(导致晶体结构缺陷)有关。在引起晶格缺陷的同时,还可改变钻石中N的聚集速率和形式,使钻石形成不同颜色,且钻石颜色的均匀程度也与塑性形变的均匀性有关。
绿色钻石
绿色和蓝绿色钻石通常是由于长期天然辐射作用而形成的。当辐射线的能量高于晶体的阀值时,C原子被打入间隙位置,形成一系列空位-间隙原子对,使钻石的电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一系列新的吸收,可使钻石呈绿色。若辐射时间足够长或辐照剂量足够大,可使钻石变成深绿色甚至黑色。辐射造成的晶格损伤有时还可以形成蓝色钻石和黄褐色钻石。
黑色钻石
黑色钻石的颜色可能因为其为多晶体集合体、大量黑色内含物(石墨多)和裂隙造成的。
最白的钻石定为D级(即从Diamond的第一个字母开始)。颜色决定钻石的黄白程度。钻石色泽共分为11个级别,依次分别为:D、E、F、G、H、I、J、K、L、M、N。越接近D色,钻石越透明,I~J色肉眼几乎感觉不到颜色的存在,K色往后越黄。
钻石色泽是D,E,F的,又称为透明无色,是极为珍贵罕有,它们之间的区别要靠专家很仔细去辨别;较普遍的是色泽是G至J,又称为接近无色。专家较易分辨,但一般人很难区分,若镶在首饰上就更难察觉;色泽是K以下的,又称为淡**,普通人或许分辨得到。
钻石有多种天然色泽,由珍贵的无色(切磨后白色),罕见的浅蓝、粉红到常见的微黄不等。愈是透明无色,白色愈是能穿透,经折射和色散后更是缤纷多彩。钻石色泽分级是在专业实验室的分级环境中,由技术人员将待分级钻石与标准色泽比色石反复对比而确定。
扩展资料:
钻石是天然矿物,多少会含一些其他矿物或裂纹等天然瑕疵,这些包裹体越少的话就越稀有,价值也越高,所以就根据它包裹体等瑕疵的大小、数量、颜色、位置及特性等将钻石的净度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净度等级的划分均以十倍放大观察为标准。完全纯净的钻石是最受欢迎的但是也是最昂贵的。
GIA(美国宝石学院)是国际公认最权威的钻石鉴定机构之一,是钻石4C分级理论的奠基者,也是全球唯一一家非盈利性鉴定机构,其颁发的裸钻GIA证书是世界公认的最权威证书。净度---决定钻石内含物的多少。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详细了解下钻石的净度。
从高到低依次分为:FL-IF-VVS1-VVS2-VS1-VS2-SI1-SI2-I1-I2-I3,FL的是等级最高(完美无瑕),IF的只能看到极小表面特徵内涵物,VVS1和VVS2的有非常极小内涵物,一个是极难看到,一个是难看到;VS1和VS2有极小内涵物,一个是极难看到,一个是难看到;SI1有小内涵物,极难看到,肉眼难见内含物;SI2有小内涵物,肉眼可见内含物。
-钻石色级
钻石作为一种昂贵的宝石受到无数人的热捧,而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钻石都是透明无色的,在阳光下晶莹剔透。同样也有一些钻石是存在彩色的,一些特殊颜色的钻石更是价值连城。
钻石,又称金刚石或金刚钻,在世界上享有“宝石之王”的美誉。钻石的化学成分为纯碳(C),硬度是10,在以“莫氏硬度表”为标准来衡量物体硬度的比较中,钻石是最硬的,如常见的玻璃就只有5或6。钻石的硬度高、折光率高、色散力很强,再经过精心雕琢后更是光彩夺目。
通常情况下,钻石呈透明状,彩钻指具有显著颜色,或者是罕见的天然至色钻石,它的颜色必须要达到一定的色度。现代钻石颜色分级体系大多以字母表示钻石的颜色级别,以“D”为最高级别,顺序为D至Z,依次代表较低色级。在国际鉴定分级制度GIA分级体系中,只有深于Z色的钻石才能称之为彩钻。
彩钻为什么会有颜色呢?
钻石颜色的主要成因是无色钻石结构或微量成分的细小变化,表现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杂质元素、辐射或放射致色、塑性变形致色、内含物致色等众多因素。
1致色元素。仅就钻石晶体而言,它由碳(C)元素组成。所以,当钻石晶体结晶格内含有其他元素时,钻石的颜色就会被改变。如:钻石含有微量硼元素会形成体色稍微显蓝的彩钻;含有微量氮元素会使钻石呈现**,如果氮元素过多,就会形成符合GIA标准的**钻石。
2晶格扭曲。在钻石晶体形成过程中,晶体如果受到外部压力的强烈挤压,就会造成晶体格子错位或扭曲,这也会使钻石体色改变。粉色钻石和褐色钻石的颜色成因就属于这一种。
3辐射线照射。天然辐射线照射同样会对钻石的体色产生影响,使之颜色产生变化。如绿钻石毛坯在形成过程中,就是受到外界自然辐射线照射而导致体色改变。
4内含物。钻石毛坯里的共生晶体因微裂、细裂等内含物的关系也会使钻石体色变化。例如黑钻因为含有石墨等黑色内含物,再加上内部裂缝造成光线无法穿透传递,使钻石颜色变化。
很多带颜色的物品在使用后或时间长了之后都会变色,那么,美丽的彩钻是否也会变色呢?
绝大部分的天然彩钻颜色很稳定,但不可否认的是确实存在会变色的钻石。例如变色龙钻石,平常呈现罕见的橄榄绿色,光线暗淡时呈深**,强光条件下,数分钟内会变为祖母绿色。除此之外,温度也会引起变色龙钻石颜色改变。但究其变色原因,目前仍有争议。
钻石颜色I、J为次优等,接近无色等级。
钻石的颜色分级,依GIA之色泽等级表,由完全无色的D到带有黄褐色的Z,共分为23级。其中,DEF级属於无色范围,GHIJ属於接近无色范围,KLM为微淡**,N以下为淡黄。在Z以下的称为彩钻,价格十分昂贵。
钻石E色便是其中成色比较好,也就是完全无色的一种钻石,但这样的钻石也是十分稀有的。钻石的色泽等级主要分为D、E、F、G、H这几个等级,越是接近D级别的钻石戒指,其色泽就越好,越接近于无色。在珠宝行业中,D级别的钻石戒指是具有很高的价值的。
扩展资料
钻石有多种天然色泽,由珍贵的无色(切磨后白色),罕见的浅蓝、粉红到常见的微黄不等。愈是透明无色,白色愈是能穿透,经折射和色散后更是缤纷多彩。
钻石色泽分级是在专业实验室的分级环境中,由技术人员将待分级钻石与标准色泽比色石反复对比而确定。最白的钻石定为D集(即从Diamond的第一个字母开始)。钻石色泽共分为11个级别,依次分别为:D、E、F、G、H、I、J、K、L、M、N。
钻石重量以克拉(又称卡)计算。1克拉=200毫克=02克。一克拉分为一百份,每一份称为 一分。075克拉又称为75分,002克拉为2分。在其它条件近似的情况下,随着钻石重量的增大,其价值呈几何级数增长;重量相同的钻石,会因色泽、 净度、切工的不同而价值相差甚远。
—钻戒
钻石颜色的三大系列:
开普系列:包括无色、浅黄至**钻石;
褐色系列:包括不同强度的褐色钻石;
彩色系列:包括粉红、紫红、金黄、蓝色、绿色等钻石。
钻石的荧光
荧光是钻石在紫外光等的照射下发出可见光的现象。据估计大约有
50
%的钻石会发荧光。一些人们寻求产生这一独特效果的钻石,然而其他人则避免买这些钻石。不同级的荧光效果仅仅由
受过专业培训的珠宝专业人士才能够辨别出来。荧光(
fluorescence
)强度级别划分为
“
强
”
、
“
中
”
、
“
弱
”
、
“
无
”
四个等级。一般来说,荧光级分别为中或强级可以使接近无色的钻石表面
在一定的距离上看起来更加白从而给钻石增加了一层朦胧之感或者油滑之感。
在鉴定钻石的颜色时,将鉴定的钻石与一套国际通用的标准比色石进行比较,标准比色石的颜色是按照从无色的D级(最高等级)到**的Z级次序来排列的。
这三种钻石颜色说明一定的情况
是钻石颜色的三色。我们可以参考下:在买钻石时问下销售人元自己看中的钻石是那种颜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