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水原石也可以做成品吗

凉水原石也可以做成品吗,第1张

做不了。

凉水原石,多产自缅甸北部的葡萄区,也被称为不倒翁。它的外形跟翡翠很相似,极具欺骗性,有些不法商家会用价值比较低廉的凉水原石来冒充翡翠,以此谋取不当利益。

凉水原石的主要成分为水钙铝榴石,之所以称之为凉水原石,是因为它如同清水般通透有光泽。颜色主要为绿色,红色,**等,其中**的凉水石跟黄翡极为相似,并且透明度也不错,常被不法商家用来冒充高档黄翡。

水沫子和翡翠内部的组成成分是不同的,所以借用放大观察,可以看到翡翠的内部是有翠性的,水沫了的内部没有翠性,有较多的棉和石脑。

矿物成分不同;翡翠的主要成分硬玉,水沫子的内含矿物主要是钠长石,翡翠的主要成分是硬玉,含有少量的钠长石,而水沫子的内含矿物主要是钠长石,另外还有少量的硬玉、绿泥石、阳起石等。

看光泽。冰种翡翠带有的光泽是水沫子没有的,其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会显得比较通透,内部的花纹或者晶体颗粒分布比较均匀。而水沫子经过阳光的照射则会显得内部结构较差,杂质多且没有光泽感。看荧光反应。

区分水沫和翡翠的方法:光泽度不同:翡翠:折射率为66;水沫玉折射率为:(52——54),翡翠为玻璃光泽,显得耀眼、亮丽。而水沫玉因为折射率低于翡翠的,所以反射出来的光泽相对较弱。

水沫子和翡翠这样区分:1,密度区分:翡翠密度大,水沫子密度小,两者一垫,轻重分明。2,质感区分:把两者放在鼻子尖上,翡翠冰冰凉,水沫子是木纳的塑料质感。3,透光看:翡翠有星星点点的反光称为翠性,水沫子没有翠性。

从以下几点方面,区分水沫子和冰种翡翠:1,密度:水沫子,明显低于冰种翡翠。2,硬度:水沫子,明显低于冰种翡翠。3,质感:冰种翡翠放在鼻尖上,冰冰凉,水沫子,是木纳的塑料质感。

翡翠密度是341,那是真的翡翠吗

1、是。按照现行最新的国家标准GB/T16553-2017《珠宝玉石鉴定》,对翡翠相对密度的规定范围是34(+011,-009)g/cm3,即只要翡翠相对密度在45-25范围内,都属于翡翠,翡翠密度45是真的。

2、翡翠的密度在30-36克每立方厘米才是真的翡翠的鉴定证书上通常把翡翠的密度标为33克。翡翠是硬玉的一种,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一种达到玉石级别的石质多晶集料,它主要是以硬玉为主的钠质辉石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3、翡翠密度14肯定是有问题的,经过处理的。天然翡翠的密度是33左右。密度14一般有两种可能,一是其它玉种,二是经过了注胶处理,而且注胶量会比较大。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4、这个数据的翡翠不一定是假的,只是可能是危地马拉产的翡翠,密度数据可能会低一点,人称“鸡蛋壳”翡翠,可以出正规鉴定证书,但价值比缅甸出产的翡翠要低许多。

5、不正常。通常来说翡翠的密度是在30~36,一般鉴定证书上标明的是33,比重很大,折射率是在66左右。将同块大小的翡翠拿在手上掂量,若是天然的翡翠会明显感觉到压手感,而假的翡翠拿起来会感觉很轻。

6、不是翡翠。翡翠的密度在30至36之间。有可能是和田玉也有可能是人工合成的物件。

翡翠密度325是真的吗

1、这个数据的翡翠不一定是假的,只是可能是危地马拉产的翡翠,密度数据可能会低一点,人称“鸡蛋壳”翡翠,可以出正规鉴定证书,但价值比缅甸出产的翡翠要低许多。

2、密度小于25不代表翡翠手镯一定是假,但玉质结构疏松,达不到标准值是肯定的,最好不要购买,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3、-25范围内,都属于翡翠,翡翠密度45是真的。翡翠(jadeite),也称翡翠玉jadites、翠玉、缅甸玉,是玉的一种。主产于缅甸,翡翠的正确定义是以硬玉矿物为主的辉石类矿物组成的纤维状集合体。

4、翡翠的密度在30-36克每立方厘米才是真的翡翠的鉴定证书上通常把翡翠的密度标为33克。

5、应该是假的,翡翠的密度很少超过4,大部份是在33附近。密度达到5的,可能是水钙铝榴石,俗称的“凉水”。其密度略大于翡翠,但不太值钱,缺少翡翠的玻璃光泽,晶莹剔透的感觉,多呈油脂光泽。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6、密度为3.00~3.43gcm,折射率为1.65左右(点测)。但是由于翡翠的矿物组成复杂,某些天然翡翠的密度和折射率值也可能偏低,所以密度和折射率只能作为参考数据,通常不能作为判定翡翠是否经过充填的依据。

翡翠手镯密度36是真的吗

不正常。豆种翡翠的密度是3点3到3点36之间,所以豆种翡翠密度6不正常。在物理学上,物体的密度与其质量和体积有关,即质量越大体积越小的物体,其密度就会越大。所以在相同的体积下,密度越大的物体质量也就越大。

翡翠的密度在30-36克每立方厘米才是真的翡翠的鉴定证书上通常把翡翠的密度标为33克。翡翠是硬玉的一种,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一种达到玉石级别的石质多晶集料,它主要是以硬玉为主的钠质辉石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亲,翡翠的密度公认的33,你说66肯定不是真的。66比翡翠的密度还要大,说明里面含有比翡翠更重的东西。

翡翠密度是多少才是真

1、我们平常所说的真翡翠就是天然翡翠,假翡翠是人工合成翡翠。

2、翡翠的密度是在3~4之间是A货,一般翡翠的鉴定书上会写33,在平时可以通过密度进行区分翡翠的真假。而经过人工处理的B货或者C货密度小,其内部结构被遭到了破坏,相比A货来说,它的比重会小很多。

3、翡翠的密度是30-36。一般来说,翡翠密度越高越好,但是其实从统计上来看翡翠的密度是33左右,所以一般鉴定证书会写33。

4、由于质量不同,密度也是不一样的,只有密度硬度折射率达到才算得上真正的翡翠。从统计上来看翡翠的密度在33克/立方厘米左右,所以一般鉴定证书会写33。

你是不是问翡翠和凉水石相比较,材质不同决定价格高低。

翡翠贵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开采成本比较高,近年来随着缅甸政府的政策限制,好多场口都已经关闭,很多开采公司都已经撤离矿区,加之机械和人工费用的增加,导致开采成本在不断增加,导致翡翠成本不断升高,翡翠价格也就越来越高。市场需求量巨大,现在市面上的好翡翠很少,在国内市场,基本上一块性价比正常的高档翡翠,不出三天就会在市场上消失。还有翡翠的特殊性,翡翠天然亮丽的色彩,佩戴起来效果极佳。而凉水石学名叫做钙铝榴石,也俗称为不倒翁,产地仍然是缅甸北部,凉水石主要成分是含铜的钙镁硅酸盐,莫氏硬度6点5到7,手感与翡翠相当。手感和光感与翡翠差异不是十分明显,这也是其难以分辨的一个原因。凉水石不光有绿色的,也有红色和**的。红色与**的凉水所折射出的光感要比一般的达木坎水石更强,透明度更高,经常会被当做高档水石出售。凉水石多被人冒充翡翠来牟取暴利。

翡翠和凉水石的区分方法,凉水石比翡翠稍重,抛光好的光洁面,比翡翠的看上去亮不少,仔细看有小黑斑。翡翠表面可见苍蝇翅。在刚切开的原石上可以很清楚的看见类似苍蝇翅膀一样的东西,这是翡翠的独有特性。而且翡翠有其独有的翠性,这也是其他玉石没有的。翡翠石纤维交织结构,让翡翠从外面看很像有棉絮状物质。

翡翠的密度在30-36克每立方厘米才是真的翡翠的鉴定证书上通常把翡翠的密度标为33克。翡翠是硬玉的一种,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一种达到玉石级别的石质多晶集料,它主要是以硬玉为主的钠质辉石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其实不然,因为翡翠是多矿物集合体,翡翠密度除了和结构紧密有关,还和矿物种类有关。比如铁龙生的密度5克/立方厘米,但是种水却很差。

应该是假的,翡翠的密度很少超过4,大部份是在33附近。密度达到5的,可能是水钙铝榴石,俗称的“凉水”。其密度略大于翡翠,但不太值钱,缺少翡翠的玻璃光泽,晶莹剔透的感觉,多呈油脂光泽。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是不是放进冷水他会冷,放在热水他会热就是正的了。回答:任何物体放在热水和凉水中都会有这种凉热的现象,所以用这种方法来鉴定翡翠,是不可行的。1、翡翠的“色” 先说绿色: 玻璃艳绿:俗称“高绿”“皇冠绿” 绿色浓艳,底子像玻璃般纯净,在阳光或白光下观察,色调均匀,透明度好,最上品!一般只能从珠宝杂志、拍卖会的图册和网站上不知盗用谁家的上看到。 玻璃绿:绿色不够浓艳,色调偏浅,阳光或白光下观察,透明度好,上品;这样的照片我这里还有几张,回头登出来给大家看看。 艳绿:绿色浓艳,但不够纯净,在白光下观察(2-5mm戒面),色调均匀,透明度稍差,较上品;、关于翡翠的鉴别 翠性:不论翡翠原料或成品,只要在抛光面上仔细观察,通常可见到花斑一样的变斑晶交织结构。在一块翡翠上可以见到两种形态的硬玉晶体,一种是颗粒稍大的粒状斑晶,另一种是斑晶周围交织在一起的纤维状小晶体。一般情况下同一块翡翠的斑晶颗粒大小均匀。前几天有网友还说了翡翠的微波现象,我受益不小,建议大家在论坛看看。 石花:翡翠中均有细小团块状,透明度微差的白色纤维状晶体交织在一起的石花。这种石花和斑晶的区别是斑晶透明,石花微透明至不透明。 颜色:翡翠的颜色不均,在白色、藕粉色、油青色、豆绿色的底子上伴有浓淡不同的绿色或黑色。就是在绿色的底子上也有浓淡之分。 光泽:翡翠光泽明亮,抛光度好,呈明亮、柔和的强玻璃光泽。 密度和折射率:翡翠的密度大,在三溴甲烷中迅速下沉,而与其相似的软玉、蛇纹石玉、葡萄石、石英岩玉等,均在三溴甲烷中悬浮或漂浮。翡翠的折射率为166左右(点测法),而其它相似的玉石均低于163。 包裹体:翡翠中的黑色矿物包裹体多受熔融,颗粒边缘呈松散的云雾状,绿色在黑色包裹体周围变深,有“绿随黑走“之说。 托水性强:即在翡翠成品上滴上一滴水,水珠突起较高。 总之,翡翠主要的识别特征是:颜色不均,绿色走向延长;带油脂的强玻璃光泽;变斑晶交织结构;有凉感,在查尔斯镜下颜色不变。辨玉七招挑出上品货玉的好坏要如何去分辨呢? 坊间有一口诀:色、透、匀、形、敲、照,若再加上“价”则更完整,各个分辨原则详述如下: 一、色:颜色要漂亮是第一要件,目前最讨好的颜色是鲜绿色(娇绿),虽然最上品的颜色是深绿色,但是绿色过深,又让人觉得太暗沉,因此最上品的深绿色反而在价格上不及鲜绿色来的高。补充:二、透:透明度的高底,对于玉的价值有很大的影响。透明的玉给人有清凉的感觉,但是不透明的玉,色彩再怎样娇绿,却给人色调过于呆板的感觉,缺乏生动的美感。通常市面上把透明的玉称为“玻璃种”,半透明的玉称为“冰种”或“观音种”,不透明的玉则称为“芙蓉种”或“芋头种”。 三、匀:颜色的均匀与否与价值成正比。整块都是绿色的玉与只有部分绿的玉,价格就差了好几位数字;颜色的分布位置也有很大的关系,显眼处的一点绿自然比分布在边缘的绿更加讨好。 四、形:玉的计价不像其他宝石一样以重量计价,玉主要是以它的外形大小与厚薄来估价,越大越厚的越值钱,相反小而薄的玉价格会较差。另外它的造型也很重要,因为中国人买玉大都抱着趋吉避凶的心理,玉的外型若是有好彩头象徽的形状,像鱼(年年有余)、桃子(长寿)、钱币(招财进宝)……等,会比普通的花草造型更吸引买卖者。 五、敲:这是选择玉镯专用的方法。玉质好的敲起来声音清脆,玉本身若是有瑕疵,如内部有裂痕、中空或是部分变质时,敲起来的声音就会不一样,那种感觉就好像敲在败絮般,声音变成“喀喀”的声音。 六、照:把玉拿起来朝着亮光处观察,可以将玉的色泽、瑕疵一览无余,有时表面看起来完美无缺的玉,照起来才发现到有瑕疵。此外,经由照的动作,亦可以看出颜色分布的情况,而且经由光线照射能分辨出是否为天然颜色,同时合成玉(假玉)亦无法逃过“照”的关卡,只是这门“照的”功夫,还是得要有经验的人才够火候,一般人可能看不出所以然来。 七、价:这是项很简单的辨别法,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在珠宝这一行更是如此,绝对没有便宜买到好货的事情,通常便宜货都是假货居多,因此我们在买卖时,可以由价格的高低去推论,好的玉不可能卖低价,所以当看到一块漂亮的玉,询问价格时,发现很便宜,第一反应就是认为它是有问题的,千万不可贪便宜,以免受骗上当,那可得不偿失了。补充:祝你好运,祝你发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2841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