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翡翠这一名字最早是鸟类的名字,雄性的被称之为翡鸟,而雌性则被称之为翠鸟,所以有了翡翠之名。在明朝时,缅甸玉传入中国后,就被称之为非翠,后逐渐演变为翡翠。
2、早期翡翠其实价值并不算高,不为世人所重视。但是诗人喜欢用翡翠作诗,加上其传承了古代的工业水平和几百年的历史,所以渐渐的变的珍贵起来。
3、翡翠开始发展起来都是皆是云南人所为,他们将其带入大众的视野中,开采、运输、加工、销售。将其制作成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在社会上广泛流传,造成了现在为人所熟知的局面。
相信很多人对于翡翠并不陌生,它历经数亿年发展,在中国已牢牢占据了珠宝消费市场的一席之地,然而翡翠玉石真正被发现的时间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焦点。
那么,翡翠最早发现于什么时间呢?
很多学者认为是周朝发现的,有的说是汉代,有的说是梁代等不同的看法。
例如:汉武帝时代,班固《西都赋》中有“翡翠火齐,合耀流英”之说,张衡《西京赋》也有“翡翠火齐,络以美玉”的提法,宋代欧阳修《归田录》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余家有一玉罂,形制甚古而精巧,始得之,梅圣俞以为碧玉。在颖川时以示僚属,座有真宗朝老内臣邓保吉者识之曰:“此宝器也,谓之翡翠。”其实古人所说的翡翠,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讨论的翡翠,古代时候和现在所说的翡翠只是同名,而可能不是同一件东西。
翡翠又称缅甸玉,产地为缅甸,而中国出产独山玉,和田玉,岫玉,蓝田玉,但是不出产翡翠,所以要论翡翠到底是于何时发现的,我们就要从缅甸产地入手。
据《缅甸史》记载,公元1215年,刚被受封为土司的珊尤帕在距今勐拱不远的勐拱河上游过河时,无意中在河滩上发现了一块形如鼓状的石头,精美绝伦,他认为此处是绝佳风水之地,于是决定在附近修筑城池,并起名为勐拱,意指鼓城。据此推断,这就是翡翠最早发现的时间。
那翡翠什么时候进口到中国的呢?据说云南商贩马帮在西南丝绸之路与缅甸、天竺等国的商人进行交易。一位云南马夫为了平衡了马背两侧的重量,在回云南腾冲的路上,捡起一块石头放在马上,回来后卸下马驮一看,途中捡得的石头原来是翠绿色,非常好看,似乎可作玉石。其后,马夫又多次到产石头的地方捡回石头到腾冲加工。这一事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吸引了更多的云南人寻找这种石头,然后将其加工成成品进行销售,这就是后来的翡翠。
根据研究,如果马帮传说是真的,那么这个马帮就是明代马帮。翡翠进入中国可以追溯到明朝,而在清朝处于鼎盛时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的祖先历来就爱玉,欣赏玉是一种高尚的嗜好。
我们的祖先早在公元前五千多年,就认识到玉石的坚硬和美丽,玉石不仅可以用来磨制工具、武器,又是美丽的装饰物件,寄托了人们的艺术情怀和精神追求,而且还作为一种礼器用来祭祀祖先,因此中国玉器一开始,就带有神秘的色彩,有辟邪,象征着权力、财富、贵贱等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和田玉大量输入中原,王室诸侯竞相选用和田玉,故宫珍藏的勾连纹玉灯,就是标准的和田玉,此时儒生们把礼学与和田玉结合起来研究,用和田玉来体现礼学思想。
为适应统治者喜爱和田玉的心理,便以儒家的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等传统观念,附在和田玉物理化学性能上的各种特点,随之“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应运而生。
玉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历史,更反映了人们以玉比德、陶冶情操的愿望。
中国是世界上开采玉石最早的国家,近七千年的用玉历史成就了以新疆和田玉等为代表的璀璨玉文化,从周代的“三礼玉论”到唐代玉器中的佛教文化,无不表现出玉器与生俱来的细腻与温润。
到清晚期,晶莹剔透、翠绿盎然的翡翠后来居上,顷刻间独领玉石之 ,成为玉石之王。
乾隆、慈禧都是翡翠“发烧友”
翡翠称王与当时统治者的喜爱有很大的关系。
传说乾隆就是翡翠最大的“发烧友”,当时皇帝身上的饰物、手玩件、宫廷摆宝阁上的摆设很多都由翡翠雕刻而成,乾隆对翡翠的喜爱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每年命令云南巡抚进俸的物品就是翡翠玉器,尤为钟爱的就是被后人命名为“乾隆盛世十八宝”的十八件玉器,并成为后来玉器行争先效仿的玉雕题材。
“还有一个女人对翡翠的影响可谓是巨大的,就是慈禧太后,她对翡翠的喜爱、收藏绝对是顶级的,众所周知的“翡翠白菜”(现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当时的价值就是500万两白银。
令人叫绝的“翡翠西瓜”共四个,两个白皮黄籽粉瓤,两个绿皮白籽黄瓤,价值600万两白银。
只可惜这些宝贝很多都流失了。”
唐朝就开始收藏新疆和田玉
新疆和田玉的历史更加久远,从唐朝宫廷里就开始收藏、使用和田玉了。
尤其唐明皇爱玉如痴,常将玉赏赐给有功之臣和爱妃。
北海团城国家珍宝馆,进门最大玉件就是新疆和田玉雕件—《大禹治水》,足有十几吨重。
据说:当时皇帝下令限期三个月从新疆昆仑山运到北京,由于路途遥远,交通工具落后,误了期限领军大臣被杀头了。
这块偌大的和田玉雕了几十个人物、山水、松柏和桥梁,大禹挥旗指挥民工造渠,场面壮观,雕刻生动,更让人惊叹的是,在那个无电、无工具的年代又是怎么雕出如此巨大的雕件的。
解放后,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中国顶级的玉雕老艺人(号称五大巨首)研究这件作品是怎样雕出来的,专家们都望石兴叹,这至今还是个谜。
翡翠的流行
传说十三世纪初,云南的一个盐商偶然的从缅甸驮了一块石头回国,那块晶莹透亮的绿石头一下子征服了爱玉的中国人,这块石头就是翡翠,因其色泽艳丽、产出稀少、具有玻璃光泽、质地滋润、韧性较强、硬度高,在玉石家族中称“硬玉”,又称“玉中之王”。
翡翠产地多属于未开发山区,虽不致鬼魅魑魍、豺狼虎豹,但孟尹深山,往往走上一日不见阳光,茫茫林海,只有求玉人走出的小毛路;雾露河,滚滚浊流,每逢夏日雷雨天气,水面上处处泡起,缕缕烟生,烟生至三尺高度即聚拢不散,人坐在船中,伸手不见五指,如入五里雾中。
除了蛮烟瘴气,蚊蟒疟疾以外,环境恶劣,加上工具原始,旱季短少,物资缺乏,玉石的开采,备极艰辛。
直到18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翡翠才真正大量进入中国云南。
虽然翡翠从传入到应用也只有300~400年的时间,但由于喜爱翡翠的人们赋予其神奇的文化内涵,其短暂而辉煌的历史足以让其他玉石羡慕不已,并与其他玉石一并构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玉器文化。
明代,我国出现缅甸翡翠;清代,由于王公贵族的喜爱(尤其是受到清朝乾隆皇帝的推崇和慈禧太后的癖爱),被称为“皇家玉”,由此翡翠身价百倍,成为玉中极品。
翡翠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们眼中,它不仅是一种美丽的石头,还带有神秘的信仰和附托。
古人与今人都皆爱玉、喜玉、玩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
现业已成为世界各地炎黄子孙及韩国等地最流行的玉石,佩玉爱玉已成为一种现代时尚。
中国人使用翡翠历史
中国不产翡翠,中国的翡翠公认是从缅甸输入的。何时输入的?迄今的研究结果是:清朝初从缅甸输入。
清朝翡翠盛行
清代宫廷大量利用翡翠,如顶戴上、帽子上镶的,朝珠、印章等实物;玉如意;盆景、樽、观音等玉器。
乾隆年间,翡翠饰物被大量使用,一对“穿珠梅花”盆景就用46粒翡翠。
慈禧太后的殉葬物中有大量翡翠饰物,如降魔杖、佛、翡翠西瓜、白菜、桃等。
传说
关于手镯有这么一则传说:龙宫的王子爱上了凡间的一位女子 ,但天规是不允许人神相恋的,龙宫王子因此受到了玉帝的处罚,但是王子对女子的爱并不因此而断,他舍不得放下爱人,就将自己化身为手镯,缠绕与爱人的手腕间,呵护爱人,与之长相守。古时候,女子的左手上一般都是佩戴着玉珠玉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的推移,出现了金、银、玉为代表的手镯。虽然材质上发生了变化但是手镯所代表的美好寓意却流传下来了。
人类最早在旧石器时代后期就已经开始佩戴装饰品,在乌克兰兰迈津出土的用猛犸象牙刻着美丽花纹的手镯足以说明这点。同时在里维埃拉海岸的格里马迪出土的有用鱼脊椎骨制作的手镯,还有用贝壳、牡蛎壳、动物牙齿制作的手镯。手镯在装饰品的历史上可为是悠久古老。
中国是翡翠加工大国
新中国成立后,翡翠加工业发展更快,创作出许多佳作,如四大国宝:“群芳揽胜”、“四海欢腾”、“岱岳奇观”、“含香聚瑞花熏”。
全世界最美的一颗翡翠为1967年伊朗国王加冕时,镶在国王要带扣子上的心形翡翠,约中175克拉。
全世界最大的一块翡翠重达33吨,1982年发现于缅甸北郊丛林。改革开放后,翡翠与其它宝石越来越多的走进普通人的生活。
翡翠为东方民族所喜爱,因为它具有美丽、深沉、稳重、幽玄的翠绿色和气质。
选购要点
首先,我们要先看它颜色的多少,这些对它的价格有着直接影响——一点颜色和一大段颜色,价格要相差很多;其次,我们要看颜色的浓淡,浓淡度不同的颜色,价格会相差很多,第三,我们要看颜色的鲜、暗,鲜阳的颜色价格会很高,颜色相对暗淡的,价格也就会低很多。
根据明人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记载,翡翠传入中国的时间是明代的中期
大旅行家徐霞客旅行时也见证过当时翡翠贸易的盛况,并将其写入所著的《徐霞客游记》
可见翡翠传入中国的时间是明代中间,但正史却没有留下具体由何人传入
只留下一个传奇的故事:
在明代中期,有一队在滇缅边界做生意的马帮。一次生意途中道路颠簸,将茶叶震掉,马帮头子便随手捡起一些大石头压货。到家后一块石头掉在地上,磨破了一点石皮,露出了里面碧绿的玉肉,马帮头子好是喜欢,于是委托首饰行打造了一套首饰送给妻女。
后来这种新出现的玉石名气越来越大,备受人们喜欢,因颜色似翠鸟羽毛,
顾定名翡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