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照翡翠的种水划分的话,豆种翡翠是属于中低档翡翠品种,它指的是内部矿物结晶颗粒就像豆子一样的排列,故因此得名,它的质地比较粗糙,颜色不纯正,光泽度和透明度都不高,在市场上比较多见。
2、同时豆种翡翠的表面看起来很干涩的样子,一直被称为“水干”,而表面带一些青色的品种叫做“豆青”或者“淡豆”,带有绿色的品种是叫做“豆绿”,豆种翡翠比较普通,品质差,比较适合新手入门佩戴。
3、由于豆种翡翠的内部矿物晶粒很大,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出晶体的分界面,有些晶粒比较粗的排列呈短柱状,看起来就像一颗一颗的绿豆,所以它的价格比较便宜,而豆种也几乎覆盖了所有翡翠制品的类型。
翡翠按照透度高低,可以分为豆种,糯种,冰种,玻璃种,种指的是透明度。
地也称为底,是指颜色和质地的综合称谓,豆地,主要是指豆青底色。
糯种豆地,就是微透明,带豆青色的翡翠。
底是指一件翡翠成品除了绿色或者其它主色调之外的其余部分的总和。底是指一件翡翠成品除了绿色或者其它主色调之外的其余部分的总和。其余部分,是指种、种的变化、水头、各类次要的颜色、各类瑕疵缺陷等,这些所有因素的综合情况。其中,种的变化是指在同一件成品上,无论挂件或手镯,都可能出现某部分种好,而另一部分种会变差的现象,当然,水也会跟随变化。翠轩一品给你总结一下“底”。
可以说无种,但不可以说无底。
所以,底不是种,种也不是底,但底包含种,是另一个比种更宽泛的概念。如前所述,当种很差的时候,为避讳可以说无种,但底就是存在的避不开,不可以说“无底”,底之不存,色之焉附?因此无种时用底来代替,是恰如其分的。
除了色,底是评价翡翠好坏的总结
在买卖的业务交流中,当人们对一件成品的绿色或者其它主色评价后,常对其它因素进行综合观察,做出一个总的评价,用以估计其品质、档次及价位。对应的描述语是:好,一般,或差;干净,或脏(不干净);清爽,或灰、发灰(不清爽)等。
如果种好水好,种水不变差,无瑕疵无脏杂,就说底好、底干净、底清爽;如果种水一般有少量瑕疵不影响美观,就说底一般;如果种水差、灰暗,有瑕疵脏杂,很影响美观,就说底差、底不干净、底不清爽、底脏、底灰、底发灰。
种水好底未必好,底好则种水必定好
由于底包括种,若种水好但其他不好,如有脏杂等,则底仍不好,即种水好底不一定好;反之,所有条件好,底才会好,所以底好则种水必定好很多人将底代替种来称呼,如玻璃底、冰底、糯底、豆底等,但这其实是一种含混的称呼法,业内只有少数人在不甚明白的使用它。
底的含义
翡翠的底又叫底子、底张,也叫地、地张或地障。
其实,底或地这个概念,不唯翡翠独有,它在中国玉文化中早已存在,其他各种玉石人们都要考虑其底子的干净程度。而在传统玉雕中,古人早就将阴刻凹纹和铲出大片低凹部分的工艺,叫做“剔地”。这与翡翠的底的概念和所指毫无二致。
而且,底或地这个概念也不仅仅是玉器行业使用。例如瓷器,其上绘制的各式图案必须衬有底色,这些底色便被称为“地色”:白地、蓝地、红地、黄地,都是瓷器行业的行话。著名的青花瓷,便是青色绘于白地之上。
可见,艺术形象雕绘于各种“底地”之上,正像万物生长在大地上,“地”由此来,这便是“底地”概念形成的根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