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从它的功能上来说吧!一般人只知道银手镯是饰品,却不知道它的妙用古代皇帝用餐 侍从都要试膳 你想啊 皇帝那么大的官 想要害谋他的人多的不是 所以吃每顿饭 每道菜都要叫侍从先吃一口,看有没有人在饭菜里面下毒,果不其然有人在皇帝的饭菜里面下毒,吃了有毒饭菜的侍从七窍流血,口吐白沫而亡,但是在死之前的挣扎,碰到了皇帝用来正衣冠的银镜。细心的皇帝就发现银镜上被试毒者碰到过的地方都变成乌黑色的了,从此皇宫内所使用的餐具都变成了银具,皇帝也不再叫人试毒了。转眼皇帝女儿到了出嫁的年龄,皇帝准备把女儿出嫁到外邦,和其他国家搞好关系,但又担心其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加害女儿,明里面是不敢,但是在暗处还是会有人做手脚。皇帝就暗地里叫人按照女儿的手腕大小将银具打造成环状。在女儿出嫁前将这银环送给女儿,并暗中吩咐女儿在外面吃饭前先用银环碰一下食物,银环变色了,就有毒,不能吃,没变色的没毒,可以吃。于是民间就有了女儿佩戴银手镯出嫁的习俗,其实佩戴银手镯出嫁不仅是为了好看 村托,更多的是带去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其他旁证材料,众所周知的苗疆地区,盛传于世的苗医,苗药 苗毒 那苗毒的使用手段让人防不胜防,苗族妇女对银具的喜爱那是众所周知的,为何,那是因为银具具有识毒功能。那时银具在巫毒盛行的苗疆地区 那是老人对子女,丈夫对妻子最有效的保护手段。银手镯的寓意是子女就算是 长大成人 出嫁到他乡,父母的对子女爱也一直跟随
一、戒指 古代未婚姻女子均不戴戒指,因为戒指是定亲或定情信物,所以这个最小的信物在女子心中的分量却是最重的。到今天也是如此,伸出手让对面的人为自己戴上,而后,或者幸福的戴一辈子,或者早晚有一天对着它哭到心碎。到了晚唐时,戒指渐渐由男女互赠变为只由男子赠予女子。 戒指既然是定亲之物,所以古代未婚女子都不戴戒指。隋代丁六娘《十索诗》所写“欲呈纤纤手,从郎索指环”。或许可以说明古代,甚至是现代女子对戒指的那一份难言的情怀,这个信物最小,在女子心中的份量却最重。满怀着希望,伸出手来让心爱的人为自己戴上,而后,或许幸福地戴上一辈子,或许有一天对着它哭到心碎。 二、相思豆 相思红豆芳名远播,得益于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四言绝句《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原本是王维写给他的好友李龟年的。李龟年因安史之乱流落江南,王维将此诗赠与他,寄托了对友人深深的眷念之情。后来,人们用红豆色艳如血,质坚如钻的特质去诠释坚贞不渝的爱情。于是,红豆便成了爱情的象征、相思的载体。“中有兰膏渍红豆,每回拈着相思忆”的爱意;“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的痴情;“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的沉重;“红豆尚可尽,相思无已时”的长久。红豆,隐蕴着爱的纯真与深切,承载着人们遥远的相忆思。 三、木梳 细数常见的爱情信物,最具浪漫意义的莫过于木梳。除了带给头皮保健,使头发健康美丽的实用功效之外,梳子代表相思,代表很想念很挂念对方;梳子还寓意把心结打开,让烦恼一扫而过;送梳子有私订终身、欲与她(他)白头偕老的意思,每天用爱人送的梳子梳理头发,代表着双方的亲密关系。“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古人对头发的重视使木梳成为重要随身物品,有了七夕传说以后,木梳逐渐成为必须赠送的爱情信物,千百年来,传承不断。 四、玉 古人爱玉,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古语。《古诗笺》中释说:“以玉缀缨,向恩情之结。”“罗缨”是古代女子出嫁时系于腰间的彩色丝带,以示人有所属。使“结缡”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诗经》中:“亲结其缡,九十其仪”,描述女儿出嫁时,母亲一面殷殷地叮嘱女儿些私语,一面恋恋不舍地与其束结罗缨。是古人最常用的信物这一。 五、香囊 香囊的历史由来已久,古时又称香包、香缨、香袋、香球、佩伟、荷包等等,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就是说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红楼梦》里林妹妹也曾给宝哥哥做过香囊,一针一线都凝结着她的情思。 六、手镯 手镯在古代有很多的称谓,“跳脱”就是其中一种,宋计有功所著《唐诗纪事》中有个故事,唐文宗有一天考问群臣:“古诗里有‘轻衫衬跳脱’句,你们有谁知道“跳脱”是什么东西”大家都答不上来。文宗告诉他们:“跳脱即今之腕钏也。” 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常见女子以手镯相赠恋人的情节。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记述了仙女萼绿华曾赠羊权金和玉的跳脱。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中写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一个紫衣仙女欢好,临别时,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钏送给吴生留念。 《诗源》里说文胄与邻妇姜氏相爱,并送姜氏一枚百炼水晶针为信物,姜氏启履箱,取连理线,贯双针,织同心结回赠文胄。素缕表示纯洁,而针谐音同贞。 古代女子给男子的定情信物2 一、同心结 同心结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繁钦诗里几次说起“结”, “结”是一个被赋予太多美好色彩的汉字,从远古到今天,它始终渗透在人们的生活和情感里。同心结也一直是古人表达情感的信物,所谓“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诗源》里有一个故事,说文胄与邻妇姜氏相爱,文胄送姜氏一枚百炼水晶针作为信物,姜氏打开箱子,取出连理线,穿上双针,织同心结回赠文胄。将那丝丝缕缕的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同心结来赠与对方,绵绵思恋与万千情愫也都蕴含其中了,相对其他的信物,同心结有一份含蓄的深沉,因为它融入了恋人的巧思。 多情的古人留下许多与结相关的诗词:六朝时钱塘名妓苏小小《苏小小歌》:“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里的“结同心”;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结爱》:“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始知结衣裳,不知结心肠。坐结亦行结,结尽百年月。”里的“结心肠”都表现了对爱情海枯石烂,誓不变心的决心。唐长孙佐转的妻子诗《答外》写她给戍边的 丈夫做同心结,用同心结倾诉相思和离情之苦: 征人去年戍边水,夜得边书字盈纸。挥刀就烛裁红绮,结作同心答千里。 君寄边书书莫绝,妾答同心心自结。同心再解不心离,离字频看字愁灭。 结成一衣和泪封,封书只在怀袖中。莫如书故字难久,愿学同心长可同。 尤其令人感慨的是北宋林逋所作的《相思令》: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有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林逋终生未娶,隐居西湖孤山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那么这一怀难舍的情愫,却从何而来呢?不由得让人猜测林逋当年是否因为同心结未成,以至苦了自己一生,或许也苦了两个人的一生? 二、戒指 戒指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戒指既然是定亲之物,所以古代未字女子都不戴戒指。隋代丁六娘《十索诗》所写“欲呈纤纤手,从郎索指环。”或许可以说明古代,甚至是现代女子对戒指的那一份难言的情怀,这个信物最小,在女子心中的份量却最重。满怀着希望,伸出手来让心爱的人为自己戴上,而后,或许幸福地戴上一辈子,或许有一天对着它哭到心碎。 用戒指定情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南朝刘敬叔《异苑》中记载沛郡人秦树在冢墓中与一女子婚合,临别时,“女泣曰:与君一睹,后面无期,以指环一双赠之,结置衣带,相送出门”,会面安可期, 见指环如见其人,指环之重跃然诗里。《全唐诗与李章武赠答诗》的题解中注释说,唐时,书生李章武与华州王氏子妇相爱,临别时王氏子妇赠李章武白玉指环,并赠诗道: “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 后来李章武再去华州,王氏子妇早已忧思而死,指环只是空留怅惘。宋李昉《太平广记》里说后来李章武与王氏子妇的灵魂神会于王氏宅中,这应该是人们对爱情结局的美好愿望。 到了晚唐时,戒指渐渐由男女互赠变为只由男子赠与女子,这和今天中西戒指的赠馈方式是类似的。范摅《云溪友议》中写书生韦皋少时游江夏期间,与少女玉箫从相识到相恋的故事。韦皋临回家乡前送给玉箫一枚玉指环,发誓少则五年,多则七年后会来娶玉箫。然而七年光阴过去了,薄幸的韦皋却不复再来,痴情的玉箫绝望地沧呼:“韦家郎君,一别七年,是不来矣!”竟绝食而死。人们怜悯玉箫这一场悲剧,就把韦皋送给她的戒指戴在她的中指上入葬。很多年以后,韦皋官运亨通,做到西川节度使,才辗转得知玉箫的死讯,他悔恨不已,于是广修经像,以忏悔过去的负心。后来有人送给韦皋一名歌姬,名字容貌竟与玉箫一模一样,而且中指上有形似指环的肉环隐现,韦皋知道是玉箫托生又回到了他的身旁,二人终于以再生缘的形式实现了隔世的结合。是耶非耶?为了人间有情人终局的美满,只好姑妄信之了。 这个故事里还有一段写韦皋凭借少翁招魂之术与玉箫的魂魄相会的情节,让现代的人们体会了一个古代痴心女子对薄情人负约的责备。相会以后,临去时玉箫对韦皋说:“丈夫薄情,令人生死隔矣!” 生死隔矣,只缘丈夫对感情承诺的薄情!而怨言竟然是面带着微笑说出来的,这样的微笑却带着何等的沉痛。千载之后,这段文字还让我们读来感慨万千,而古代女子依人为活的命运注定玉箫只能如此。当相思空掷了,还是如此难舍难弃的眷恋,望穿秋水地想念,一枚戒指误了她这一世,她又一往无悔地戴着它到了来世。 三、簪 簪 “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搔头是簪的别称,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宠爱李夫人,有一次取下李夫人的玉簪搔头,搔头之名由此而来。古时规定罪犯不许戴簪,就是后妃有过错也要退簪,因为簪还象征着尊严。周宣王的姜后有一段“退簪劝政”的佳话:说的是周宣王一度沉溺安逸,荒疏了国政,明晓大义的姜后为了规劝丈夫勤政,就退去了发簪和耳坠长跪于永巷,表示自己有罪,周宣王知道王后的心意后感到羞愧,于是开始励精图治,开创了周王室的中兴局面。 《鼓吹曲词有所思》中写一个女子为远方的情人准备了一支玳瑁簪子,她用心地修饰这支簪子,加上双珠还觉不足,再加上玉饰,如此珍重,自是出于一往情深。却不料“闻君有他心”,于是她把那簪子 “拉杂催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何苦这样做呢?还是从心头难以割舍的那份情意吧。 四、裙 裙 “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古时将绢称为纨素,“纨素三条裙”指的是绢做的裙子。汉刘熙《释名·释衣服》:裙,群也,连接群幅也。古时布帛门幅狭窄,一条裙子通常由多幅布帛拼制而成,因而有“裙”的名称。历史上曾出现过各式各样的裙子,如:弹墨裙、凤尾裙、月华裙、真珠裙、郁金裙、石榴裙等等。《新唐书·五行志》记载:“安乐公主使尚方合百鸟毛织二裙,正视为一色,傍视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而百鸟之状皆见。”这种以百鸟之羽织成百鸟之状的裙子, 由唐中宗之女安乐公主创制,并在当时贵族女性中广为流行,致使山林中的珍禽瑞鸟被捕杀殆尽,后被朝廷下令禁止。奢华的贵妇毕竟是少数,古代的平民女子都是朴素的戴荆钗、着布裙。因此,“钗裙”也是千百年来我国普通女性的代称。 关于裙子的情愫最让人感慨的莫过于武则天一首《如意曲》: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这诗是她为谁写下的'呢?一样身处于千丈红尘与茫茫人海,人世间的女子哪怕豪气干云如武则天,看到月光里的桂树,仍旧没逃得过夜夜绵长的思念,又有谁能躲得过? 魏晋南北朝以前的情诗,处处都可见到不加掩饰的真挚与炽烈,三国诗人繁钦的《定情诗》也是如此,诗里一对恋人用各种信物来见证他们的爱情,每一信物都被赋予了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信念。诗中提到的信物有一些已经远离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一些直到现在还在相爱的人之间传递。如果说在古代,男子还有接触外界世界的自由,那么,对那些大多数禁锢在家的女性来说,信物几乎代表了她们的身心伴着所爱的人神游外界,让所爱之人随身携带的信物就起到了使情人睹物思人的作用。缠臂金 古代女子给男子的定情信物3 第一种物件:香囊荷包 占据榜首的当然就是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所见的荷包了,古代的女子非常多才多艺,除了一些能够讨人欢心的才艺之外,她们也会一些刺绣。如果要是有了心仪的男子,她们就会秀一些香囊荷包,让自己的丫鬟送给这位男子。这样以来算是表达了自己的心意。荷包上所绣的是鸳鸯还有一些其它寓意男女爱情的图案,所以一般要是有男子收到女子托人送来的这种荷包,基本上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个正常思路的人都会明白。 第二种物件:手帕 手帕是古代女子出门都会必带的一件配饰,说是配饰其实也算是方便自己擦汗或者是方便自己外出所用的一个物品。在古代女子的手帕算是自己的私密物品,一般是不能够外露给他人的。除非是此人真的需要帮助,或者是女子对于这名男子看上眼了,才会赠送自己的手帕。像是一些大户人家的**不好意思表达自己内心的爱慕,便会故意将自己的手帕丢掉,如果男子对这名女子也是比较有意就会将手帕捡起来还给她。这样就能够找借口约下次出来游玩了。 第三件物品:成对的物件 在古代非常喜欢成双成对这种寓意,所以她们会将一些玉佩或者是其它成对的首饰掰开。在电视剧中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青梅竹马或者是心心相惜的一些有情人,男女双方就会一人佩戴一半,合起来之后就是一个完整的玉佩。所以古代的女子也会用这种一半的玉佩来表达自己对于男子的爱慕之心。 第四件物品:同心结 这个物件相信大家到现在也能够发现,同心结在古代表示两个人相互喜欢,对彼此有好感。在成亲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的物品,寓意着夫妻双方能够永结同心,和和睦睦。在我们现在也会有这种习俗,经常能够在婚房还有礼堂的布置现场发现这种物件。
大多数人认为,古代男子娶妻需要彩礼,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在古代女子出嫁还需要嫁妆,而且是必须配备的。尤其在宋朝,如果没有嫁妆,女儿可能面临嫁不出去的风险。即便是嫁出去了,也会被别人瞧不起。所以,古代女子在出嫁的时候必须置办丰厚的嫁妆,有时出嫁的嫁妆甚至比男方家出的彩礼还要多。为什么古人在嫁女儿时,如此看重嫁妆呢?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古人结婚也喜欢攀比,怕出的嫁妆少了被亲朋好友笑话。第二:为了提高女儿在婆家的经济地位,嫁妆越多,在婆家越有发言权。如果嫁妆太少,在婆家会被瞧不起,甚至被冷落。第三:嫁妆属于女人的私人财物,如果有什么变故,女子还可以变卖嫁妆谋生。所以,在古代,嫁女真的是要赔本的!
《芈月传》中的媵婚
先秦时期,女子出嫁备嫁妆,被历朝历代效仿!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中有一句歌词:“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带着你的嫁妆,领着你的妹妹,赶着马车来!”估计很多人很好奇,难道在新疆结婚还要带着嫁妆和妹妹一起出嫁?据说,歌词中那句“领着你的妹妹”,由于翻译错误“妹妹”其实是“伴娘”的意思。其实,在先秦时期,诸侯嫁女的时候,还真是让女儿带着嫁妆,领着妹妹,赶着马车一起出嫁。
根据《左传•成公八年 》记载:“凡诸侯嫁女,同姓媵(yìng)之,异姓则否。 ”这句话意思是说,凡是诸侯嫁女,同姓女儿一起随嫁,而不能使用异性女子作为陪嫁。
什么是“媵”呢?东汉经学家郑玄在《仪礼•士昏礼》中解释说:“古者嫁女,必侄娣从,谓之媵。”意思是说,古代诸侯嫁女,必须以侄女或者女儿的妹妹一起跟从随嫁一夫,称之为“媵”。
而这个“媵”原本的含义指的是随嫁的人或物,男女都可以作媵。所以,“媵”和现在女子出嫁时的嫁妆道理是差不多的。当然,又有本质上的区别。
五张羊皮换宰相
比如在司马迁《史记•秦始本纪》中记载:“晋献公灭虞、虢,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傒,以璧马赂於虞故也。既虏百里傒,以为秦缪公夫人媵於秦。”公元前655年,晋献公用璧玉、良马贿赂虞国借道伐虢。在灭了虢国以后,又灭了虞国,并俘虏了虞国君主和大夫百里奚。被俘虏的百里奚,作为秦穆公夫人的陪嫁奴仆送到秦国。《史记》当中的“媵於秦”,其实就是将百里奚作为晋献公女儿的嫁妆,一起送到秦国。
据说,春秋时期诸侯嫁女,会铸造青铜器作为嫁妆。青铜器上的铭文会记载出嫁女子的身份、称谓、祝福语等相关信息。当然,青铜器只是诸侯嫁女时嫁妆的一部分,除了媵从、青铜器还有马车等物品。
晋文公
例如,晋文公重耳,曾经流亡齐国的时候,齐桓公把女儿姜氏嫁给他为妻,并且还送给他二十乘车马作为嫁妆。
从春秋时期诸侯嫁女来看,诸侯在嫁女儿的时候,不是送奴婢,就是送车马,总之陪嫁的嫁妆相当的丰厚。当齐桓公去世以后,齐国出现内乱。晋文公因为陪嫁丰厚,安享富贵,都不打算复国了。姜氏为了逼迫晋文公离开,直接将晋文公的侍妾杀了,并将其灌醉才让随从偷偷用马将他运载出齐国。所以,先秦时期贵族嫁女,嫁妆丰厚真的没的说。
两汉时期,富豪嫁女流行送奴婢!先秦时候,庶人地位低,本身没有什么钱财,所以陪嫁自然就不流行。据说,很多在宫中或者士大夫家里做奴婢的女子,都是被奖励给下人。心好一点的地主就附送嫁妆,将其嫁出去。秦朝统一六国以后,以前的六国贵族也沦为庶人。秦朝灭亡以后,先秦嫁女送“嫁妆”的风气,在民间也流行起来了。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
先秦时期贵族嫁女不是送奴婢,就是送车马。其实,到了汉代也是如此。例如,西汉时期的卓文君,没有得到父母的同意,跟司马相如私奔。由于司马相如家里很穷,两人过着贫困的生活,卓王孙实在看不下去了。所以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当中有“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本身是富豪,见女儿这么穷,实在有损自己的颜面,不得已就赠予女儿卓文君一百个年轻的仆人,和上百万的钱财。其实,卓王孙赠予卓文君的仆人和钱财,就是嫁妆。卓王孙只是不想让自己的女儿过贫困的生活,所以给了他们一大笔钱财。
卓文君有了钱以后,与司马相如回到成都,买了田产和豪宅,成为了富人,从此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真的有点像童话故事。估计,很多人会说,司马相如在“吃软饭”。其实司马相如并不是在吃软饭,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私奔,并非看中卓文君家的钱财,而是出于爱情。
而卓文君的父亲给一大笔钱财给他们,并不是同情司马相如,而是同情自己的女儿。其实,在我国历史上这种情况也不多见。很多时候,都是出于攀比才置办很多嫁妆。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送奴婢是不可能的。但是,出于面子和婚礼仪式的需要,普通家庭送不起奴婢怎么办呢?
据说,现在的“伴娘”和“伴郎”就是从先秦时期的“媵婚”送奴婢作为陪嫁演变而来的。在汉代富裕家庭在女儿出嫁的时候送奴婢,而普通穷人家庭送不起奴婢。所以,他们就想了一个办法,请兄弟子女做“伴娘”和“伴娘”来充当奴婢。如果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就送家具,或者送其他值钱的东西。所以穷人家庭送家具是最好的办法,这种结婚仪式,从汉代也逐渐流传下来。
唐朝嫁女如同王恺与石崇斗富,奢侈程度令人咂舌!很多人应该看过南朝刘宋王朝临川王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里面有王恺(晋武帝司马炎的舅舅)与富豪石崇斗富的故事。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而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编成屏障,石崇就做五十里的彩绸为屏障。晋武帝觉得斗富很有趣,就赏赐了一个珊瑚树给王恺。有一次,王恺请客吃饭,饭后用珊瑚树显摆,被石崇用铁如意敲得粉碎。在场的所有人目瞪口呆,王恺让石崇赔偿。石崇就叫家奴从家里搬来六七个光彩夺目的珊瑚树,让王恺随便挑选,最后王恺不得不认怂。
王恺与石崇斗富
虽然说,王恺与石崇斗富没有涉及到婚姻,其实大家可以想象,如果两家人娶妻或者嫁女,那种场面是多么壮观,真的不敢想象。其实,从魏晋南北朝以后,王恺与石崇斗富的情况就一直没有间断,直到唐朝还沿袭了这种奢靡之风。
在《资治通鉴》当中记载:唐懿宗李漼与郭淑妃生的女儿同昌公主出嫁,由于唐懿宗特别喜爱这个女儿,他将宫廷中的珍宝古玩几乎全部作为嫁妆。并在长安广化里还赐予了豪宅,据说豪宅的窗户都用珠宝修饰,院内的井栏,平时用的药臼和马槽柜子也用金银制造,还有用金丝编成筐箕,赐给钱币五百万缗(串),其他财物不胜枚举。可见,唐朝皇室嫁女的陪嫁有多么的奢侈。估计,连王恺和石崇看了,都甘拜下风。
唐代装饰(景甜)
唐朝贵族结婚的陪嫁奢侈之风,其实从唐太宗时期就有了。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生了一个天生丽质的女儿,并取名李丽质。唐太宗十分疼爱,贞观二年(628年),李丽质诏封长乐郡公主。公主成人到了出嫁的年龄,唐太宗害怕公主嫁到夫家受人欺负,最终选择长孙无忌的长子长孙冲为驸马。后来公主出嫁,唐太宗给长乐公主准备的嫁妆,都超过了长公主出嫁时的嫁妆。由于不符合礼节,遭到魏征和长孙皇后的反对,但是唐太宗还是给了公主一个盛大的婚礼。
由于社会风气不好,当时的宰相高俭曾上书唐太宗,希望禁止奢靡的婚俗习惯。所以,在《新唐书•高俭传》中就记载:“三品以上官员家纳币不得超过三百匹,四品、五品之家二百匹,六品、七品之家一百匹,全为嫁妆,夫家禁止收受陪门资财。”其中的“纳币”就是现在的彩礼,而在陪嫁的时候,夫家不能收受女方家陪嫁时的资财。虽然说,唐太宗也有禁止这种行为,但是无法落到实处。就像唐懿宗当政时期,皇帝嫁女都这么奢侈,贵族也不能示弱是吧!
宋朝轮财力说媒,女性出嫁必备嫁妆,不然嫁不出去!在《警世通言》第十六卷有一个故事叫做“小夫人金钱赠年少”,故事发生在北宋首都汴京。有一个开线铺的员外叫张士廉,年过六旬,他家里有十万资财,但是无儿无女。为了续香火找来两个媒婆去说媒,并对她们开出了三个说亲条件。第一件,对方要人才出众,相貌要好。第二件,要门户相当。第三件,对方必须有十万贯房奁(嫁妆)。
大家看完这一段描述有何感想,在宋朝是不是觉得有钱就是大爷。一个60岁的员外,家里有十万资财,还必须要对方有十万的嫁妆。有嫁妆还不行,长相还要漂亮的,没有姿色还不要。也许很多人觉得,这只是个例,其实在宋朝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仿宋美女
比如北宋末年,秦桧投降金国以后,他的妻子王氏担心被甩,就在秦桧面前吵闹说:“我嫁到你们秦家那可是明媒正娶的,光嫁妆就有20万贯,难道你现在想要丢下我吗?”古代1贯大约1000文,1000文大约现在的200元钱,20万贯合计4000万元。即便是现在4000万也是一个天文数字,谁嫁女动不动就送4000万嫁妆,估计在现代社会也是罕见的。秦桧的老婆说这番话,意思是说,我把全部家当都送给你了,你必须把我也带走,否则都对不起自己的嫁妆。
所以,在宋代嫁女必须有嫁妆,如果没有嫁妆,那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卖女为妾”。也就是把女儿卖出去,不用嫁妆,且还会收到一笔彩礼。如果,是明媒正娶的嫁女,那么必须准备隆重的嫁妆,不然就是将女儿卖给别人做小老婆。即便是出嫁了,也会被瞧不起,甚至被退婚。
例如,《太平广记•阎庚》里面有一个鬼故事,一个叫张仁亶的人,幼时家里贫困。当地有一个叫阎庚的人,家里在经商,由于仰慕张仁亶品德,一直去父亲那里偷钱救济张仁亶。后来被父亲发现,将阎庚臭骂了一顿。张仁亶为了不连累阎庚,决定离开住地去白鹿山。由于两人关系很好,阎庚不忍心,于是跟张仁亶一起到白鹿山。两人在晚上住店的时候遇到一个客人,张仁亶好心请客人喝酒。结果发现这个人是鬼,张仁亶问鬼,自己能否做官。鬼说,可以做官,而阎庚不能。张仁亶想帮助阎庚,于是鬼就告诉他一个方法,可以娶一个女子,以后就可以富贵。
古代新娘
由于这个鬼是负责当地姻缘的,于是将那户人家的姓名告诉二人。让他们去找,并说,半路会下雨,躲雨的时候就会遇到。他们走了六七天,果然下雨了。就在躲雨的时候,张仁亶去敲门。过了很久,这家人因为一些事开门迟了。开门老妇解释说:“我只有一个女儿,先前许配西村张家。今天过嫁妆,无礼嫌少,这是轻视的意思,已经决定解除婚约了。”
从这个故事来看,嫁妆少了还会被退婚。可见,宋代真的是以财力说媒。如果家里的嫁妆不丰厚,还面临被退婚,甚至嫁不出去。据说,苏轼的弟弟苏辙为了嫁女而,出售了一处田产,凑了9400贯的嫁妆。他在自己的日记里说这是“破家嫁女”。连大文豪都难以避免宋朝的厚嫁之风,更别说其他人了。在宋朝普通家庭要是没有嫁妆,女儿还真的难以找到合适的人家。
明清嫁女也很丰厚,谁都无法逃避嫁妆这一关!根据明朝著名的哲学家王阳明在《王文成全书》一书中说:“男女长成,各宜及时嫁娶;往往女家责聘礼不充,男家责嫁妆不丰,遂致愆期;约长等其各省谕诸人,自今其称家之有无,随时婚嫁。”
这句话的意思是。男孩和女孩长大成人了,要及时结婚。在结婚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女方嫌弃男方聘礼少,男方嫌弃女方嫁妆少,而导致结婚日期被延误!一旦有这样情况发生,要及时报告。而且约长(乡长或族长)等人,要上下协调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确保男女都能够在适龄的时候结婚或者出嫁!
古代新娘凤冠霞帔
从王阳明的《王文成全书》来看,明朝也会因为彩礼和嫁妆出现分歧。不过,出现分歧,有族人介入调解。那么,就可以避免因为彩礼或者嫁妆问题而谈崩。
在明朝奴婢可以买卖,很多大富人家依旧可以买卖奴婢作为女儿的嫁妆。不过普通家庭的嫁妆一般是手镯、项链、盆桶,床上用品等,据说在南京还有一种风俗,女方的嫁妆当中还有一把红漆筷子,寓意“快快生子”。
清朝的嫁妆大多与明朝相仿,比如清代小说集《警寤钟》有一个故事:“当地的戚知府,有个儿子生病。戚知府知儿子将危,要娶媳妇过门冲喜。当地的桂公将女儿嫁给戚知府,且嫁妆非常的丰厚,买了二个丫鬟,一个小厮作为陪嫁。”
《警寤钟》虽然是小说,但是从侧面也反应一个事实,在清代还流行买丫鬟和小厮作为陪嫁的习俗。尤其是达官贵族,这种风气直到清朝灭亡才逐渐消亡。
孝圣宪皇后
说实在的,古代娶妻时的彩礼和嫁女时的嫁妆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娶妻是娶对方的女儿,而对方嫁女反而要送奴婢和大量的钱财,可见古代嫁女比娶妻更费钱。尤其是那些大富大贵的家庭,为了女儿能过上好日子,嫁过去不受婆家欺负。几乎把一半的家当都拿出来做了女儿的嫁妆了。而那些,穷人家庭就不说了,嫁妆是没有,反而被迫卖女为生。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其实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女儿嫁一个好男人。要是嫁一个渣男,富裕又怎么样呢?结果还是过得不开心不幸福。
为了避免结婚陋习的发生,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道:“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嫁女儿选择品质好的女婿,不索要贵重的聘礼。娶儿媳要求端庄的淑女,不要计较厚重的陪嫁。现代由于重男轻女,导致男多女少,男方娶妻基本不敢提嫁妆的问题。现在主动权基本掌握在女性的手中,其实为了拥有一个完美而幸福的婚姻,面对经济问题,女方的要求不要过于严苛,还是要量力而行。就像古代,不同的家庭还是要不同的区分对待。
不管在哪个朝代,公主都是受王室喜爱,一来可以巩固皇帝的地位,二来还可以加强各国之间的联系,所以公主结婚肯定是朝廷中的大事。王室出嫁女儿,那么嫁妆必定是寻常百姓家的好几倍。
记得电视剧上经常播放公主结婚的细节,在结婚前几个月就开始着手准备好出嫁的事宜。
嫁妆一:服装。首先要给公主量身定做好的服装,一般都是几套一起做,都是用上好的丝绸布料而做,也是专业的裁缝师傅亲自裁量。然后交由秀女秀上好看的刺绣纹路。
嫁妆二:金银珠宝都是整箱整箱跟着出嫁队伍走,有各种各样的珠宝,像头饰、玉佩,朝代贡品类的珠宝,翡翠,戒指,手镯等等,都是最好的珠宝,足以证明公主的皇帝心中的地位,希望公主嫁过去一样可以荣华富贵,受人尊重。
嫁妆三:珍贵书籍、笔墨、棋和琴也会做为嫁妆之一,古代公主基本都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很多公主也会远嫁,嫁到其他国家不一样会有自己国家的风俗习惯,所以也很多公主的嫁妆会有这些东西,可以让公主有家乡的感觉。
嫁妆四:钱财是肯定不会少的。钱财也是整箱的跟着公主出嫁的队伍做为嫁妆的。一来可以让公主有安全感,二来也可以友好两国之间的往来。
嫁妆五:贴身丫鬟,一般公主从小都会有贴身丫鬟侍候的,所以在出嫁的侍候丫鬟队伍也会跟着出行到公主嫁到的地方,照顾公主的饮食起居。可以让公主更加快速的适应当地的生活,也不至于换 了其他丫鬟会不适应。每个丫鬟的工作岗位也不一样,有专门负责穿着的,梳洗的,还有专门负责饮食的。还有专门陪伴公主的,还可以配公主逗乐的,怎么样的都有,也算是比较精明得力的丫头。
每个朝代的公主出嫁,必定场面可观,所以公主的嫁妆也多的不一一细数,前面几个大的嫁妆都是历代公主出嫁必备的。
嫁妆是一个从古到今都在用的词,嫁妆是指女方出嫁的时候从娘家带到夫家的东西,多为财产。古时候,嫁妆就是女人嫁入夫家之后的傍身钱,嫁妆一般来说是越多越好,因为嫁妆越多的女人,在夫家生活就更有底气,能少受点气。
实际上,嫁妆有不仅仅是钱财,它包括各种各样的东西,小到一针一线,大到家里的摆件都可能会有。嫁妆千千万里,有些东西不在乎是否贵重,却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东西也是各方面的东西都有,无法一言概括,只能一样一样地说。首先需要置备的嫁妆是妆奁,俗话说“女为悦己者容”,每一个出嫁的女子都渴望能得到丈夫的宠爱,自然就会为了丈夫精心打扮自己,那么妆奁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其次是白手帕,这个手帕不是用来擦手擦脸的手帕,而是我们在电视剧中也能看到的男女新婚之夜药铺在床上的白手帕,它的作用是用来检验新娘子是否为清白之身,新婚第二天这个手帕还要拿过去给公婆过目的。,说起来还真是有点羞于启齿。
与白手帕可以归为一类的东西还有房事模型,也就是性生活模型,这个东西在古代一般都是作为压箱底的嫁妆。
第三件是终老用品,比如丧服、棺材。这样的东西在新婚时拿过去感觉有些不吉利,但是在当时确实是很多人都会置备的嫁妆,并且“棺材”谐音“官财”寓意为升官发财,因此婆家对于棺材这种嫁妆不仅不会感到晦气,还会感到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好的寓意和祝福。
凤冠霞帔是皇室的,在唐宋元明清的时代新娘子头上戴是金簪子玉珠帘和红头巾,这是好人家的大**,这是初嫁,如果是二婚的,(死了夫君的改嫁,只能有红头巾,而且是从侧门进)穷人家的金的没有只能是镀金银簪子和木檀链子加上红头巾,耳环、戒指、手镯、手链、项链、金的不管是富是穷按生活水平来定的。
1、寓意一:手镯是一种简单而又时尚表达方式,又是一种幸福吉祥的象征。
2、寓意二:手镯是一种信仰基督教个人的珠宝代表符号,手镯上的金色珠子代表天堂,黑色珠子代表上帝和罪恶的分离,所以基督徒相信耶稣为王,因此手镯代表庄严。有些颜色手镯代表了一个人的心情,能描述一个人的情绪变化,所以人们常比喻为心情手镯。
3、寓意三:手镯不小心碰坏了,请不要担心是好是坏,它可以将你的信息和希望送到天国,让你的希望得到实现,所以人们常比喻为希望手镯。现在最流行的就是手镯赠送,朋友之间、情侣之间、晚辈与长辈之间,带表着纯净、永恒的友情,所以人们常比喻友情手镯。
如果男生送女生,主要取意谐音“守着”,表示男生希望用心灵守护女生,将女生留在身边,同时表达男生对女生的疼爱。如果是长辈送晚辈,手镯一般是成双成对的,此时送手镯的含义主要是取“平安幸福”之意,表达长辈的祝福与关爱。朋友之间也可以送手镯,即友情手镯,类型很多,以手链和串珠手镯最为流行,此时送手镯的含义主要在于铭记永恒的友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