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孩子可以佩戴佛公。佛公具有吉祥如意、平安富贵、健康美满等美好寓意,且气质温和,适合小孩佩戴。
2、在民间有带黄金佛吉祥的说法,所以给孩子带这个大人对孩子一种美好的祝福。
3、当然可以啊!这些都是佛菩萨来坚定信仰者信心的示相。
4、可以的,不过送黄金虽然有收藏价值,但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可能会有点俗气,你可以选择其他材质的,如Pt,同时,也有男戴观音,女戴佛的说法,你自己斟酌斟酌。
这是佛甲草的园艺品种——黄金佛甲草
佛甲草(学名:Sedum lineare Thunb)是景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无毛。茎高10-20厘米。3叶轮生,少有4叶轮或对生的,叶线形,先端钝尖,基部无柄,有短距。花序聚伞状,顶生,疏生花,中央有一朵有短梗的花;萼片线状披针形。蓇葖略叉开,花柱短;种子小。花期4-5月,果期6-7月。
产中国云南、四川、贵州、广东、湖南、湖北、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江西。生于低山或平地草坡上。日本也有。
佛甲草是一种耐旱性好的多浆绿草种,用于层顶绿化,采用无土栽培,负荷极轻,可取代传统的隔热层和防水保护层。全草药用,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止血之效。
就是在佛菩萨像的表面贴一层黄金,纯度越高越好的真金才如法
今生做官为何因,前世黄金装佛身。
前世修来今世受,紫袍玉带佛前求。
黄金装佛装自己,遮盖如来盖自身。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什么是贴金
贴金将纯金箔贴在陶瓷、佛像、面具、塑料、木器、金属等材料上,使装饰看起来金碧辉煌,特别是庙宇楼阁、家具工艺等通过贴金既能长期使用,又显现富丽堂皇。贴金还可以使用银、铜、铝箔等材料,它是一种古老的技艺,是中华民族民间传统工艺的瑰宝,考古学家在四川省广汉县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中,发现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青铜器就有用黄金薄片贴饰。可见,我们的祖先在5000多年前已有珍惜黄金的意识,并掌握了贴饰黄金薄片的技术。到了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贴金技术日臻成熟,且广泛用于皇宫贵族或佛像寺庙的贴饰,以表现其富丽堂皇或尊贵庄重。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a8773912b31bb0512355a2e03d7adab44bede081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什么是贴金,为什么要给佛像贴金
为什么给佛像贴金
给佛像贴金是一个很神圣的事情,很多人对佛像贴金并不是很了解,为什么要给佛像贴金?
一、“人靠衣装,佛靠金装”:
佛祖在众人的心中是很神圣的,也是让我们敬仰膜拜的,从实用的角度讲,透过金的金属稳定性,可以让佛像保存更久,人们希望通过贴金来祈求好运,祈求顺利或是消灾免难等;
二、贴金使得佛像更加庄严:
用金给佛祖做装饰,可以让我们感到佛像显得更加的神圣和崇拜,高大尊贵的贴金佛像,使人一眼就可以被神圣佛像所吸引;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eaf81a4c510fd9f9c8bc44a12e2dd42a2934a44a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三、金为佛教七宝之首:
佛教有七宝之说,七宝即七种珍宝,又称七珍,指世间七种珍贵之宝玉,虽然经典所译的七宝各不尽同,但对于金而言是没有任何争议的,当属七宝之首;
四、佛的净土黄金遍满:
极乐世界在《阿弥陀经》中所叙述的是黄金布地,经中这样说:“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如四大名山之首的五台胜境是著名的金色世界;
五、佛的身体是金色的:
根据佛教教义,佛的身体是金色的,佛的身体是金色的,如大家最熟悉的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身体是金色的,在《赞佛偈》中说:“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很多经典都记载,佛是身体是金色的。比如《法华经》里说“诸佛身金色,百福相庄严”。
总之,由此看来,佛教和黄金有诸多不解之缘,因此佛教很重视用黄金器皿来供养佛菩萨,用黄金来为佛菩萨像贴金。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50da81cb39dbb6fdfe19f4ee0224ab18962b37b3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给佛像贴金的功德
给佛像贴金不可思议的功德,不仅为自己的解脱积累殊胜的资粮,还可以为自己的家人积累功德。
一、家庭幸福、事业发达、财源广进。
二、寿命长、名声大、幸福常开心。
三、身体健壮、美丽、无病痛、无魔障。
四、有福德、有权威、多子多孙。
五、脱离苦海,解脱成就。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f3d3572c11dfa9ec705f47df69d0f703908fc181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佛像头部贴金
出此善资之人,生生世世,相貌端庄,位高权重,受人敬仰慕。
佛像前部和背部贴金
出此善资之人,身体强健,不生病,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从事危险工作者应多发善心。
佛手贴金
出此善资之人,得佛护佑,如护子女,心想事成,四通八达。
佛足贴金
出此善资之人,永脱恶道,不落轮回,位及高官,后祥子孙。
护法座骑贴金
出此善资之人,得佛接引,自正佛果,远离过患,聚大善缘。在五浊末法中,享清静修行。生活困难总有障碍阻挡的人,应发大善心。
佛冠(贴金)
出此善资之人,若修持佛法,可得法脉亲传之加持为大法王子,诸佛子中又为上首。现世生活一呼百应,聚大威势,烦恼消尽,心想事成。若想平步青云者,或在学业上一路连科者应大发善心。
护法法器贴金
出此善资之人,家庭和睦,父爱子敬,所求如意,自现自应。
佛像袈裟贴金
出此善资之人,自得金印着口,戒体沾身,生生世世具大威势,体貌端正,富泽四方,思翳子孙,所求皆得,世世代代辈存香根,成佛法嗣。全身瘫痪,半身不遂,周身癫痫,经络不通者或家人不信三宝者,应发大善心。
佛像法冠宝石装饰
出此善资之人,具大威势,诸佛菩萨护其如护眼珠,出身高贵,非常人所及,心想事成,所求如意。
各朝代佛像特点
唐
这是佛造像水平最完美的时期,洛阳人对此应该印象深刻,因为卢舍那大佛就是其最杰出的代表作。此时的佛造像,面相丰满,发型除了螺纹式,又发展出水波式,大耳下垂,神情庄重而又不失慈祥。造像的身材比例匀称,结构合理,体态丰腴饱满,袒露的胸肌有起伏变化,写实性较强,而且体态自然舒展,具有很强的动感。
佛像的衣饰也越来越多样化,有通肩式、袒右肩式和褒衣博带式,更多的是方领下垂式,衣料质感柔和轻薄,衣纹流畅,下身衣褶悬搭于座前,就像台布一样。佛像的台座多 为束腰式,有六角、八角、圆形或花口形底边。这一时期的佛造像如果鎏金,则鎏金泛红,这也是当时特有的。
宋
因为理学的兴起,人们印象中宋代是个古板的朝代,实际上,宋代是富于个性的时代,这在造像上反映明显。宋代佛造像面庞丰润,容貌端庄秀美,神情慈爱详和,但头顶肉看趋于平缓,螺发与肉看之间的髫珠更加明显。
其人物形体刻画完美,姿态随意活泼。辽金此时,北方辽金的佛造像与宋有所不同,表现为:两肩宽厚,体态丰满厚实,上身偏长,下身略短。菩萨像多 头戴高冠或三叶形宝冠,两眼似闭未闭,鼻挺唇薄;上身祖露,项挂璎珞,帔帛绕时;下身着裙,线条流畅,衣饰飘酒自然。
北方佛造像 莲座盛行束腰大仰莲(莲口向上),莲瓣肥硕,尖端略向外翘起,下层多为三层台阶状或是俯莲(莲口向下) ;这时的佛像台座则开始流行方形。金代佛像身躯更壮,肩宽胸阔,施彩敷色讲究华丽繁缛。
元
元代地城辽阔,佛像深受印度及藏传佛教的影响:普萨祖露上身,胸佩璎珞,璎珞的颗粒较大;下身着错,纹络简洁。佛像面部为倒置的梯形,五官紧凑:菩萨蜂腰长身,姿态妩媚,高乳丰臀,具有印度巴拉王朝造像风格。
明
这一时期佛像又回到传统审美中:面相丰润,细眉长目,高鼻,薄唇,额头较宽,大耳下垂,表情庄重而不失柔和。佛造像的身材比较匀称协调,衣着轻薄贴身,线条流动柔和,
衣褶转折自若。其最大的特征是: 宝冠叶片呈镂空状,正中叶片呈弯月形;台座为束腰仰俯莲座,莲瓣宽肥;衣服边缘刻细碎的花纹;腿部装饰略呈椭圆形群褶;金水成色足,黄中泛红这些都是明代佛造像独有的特征。
清
清代的佛造像,工艺已经登峰造极,五官、身材比例、衣着、衣纹、饰品,就讲究一个“精致”。其特点在于:佛造像多穿汉服;莲座底沿明显外撇,莲瓣规整、扁平,-般只围大半,其冠叶呈平板状,不镂空。
扩展资料:
种类
佛文化在历史长河发展中,地方文化区域也有了不同的方向,大致可分为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文化不同,佛像的面相造型也不同。
汉传佛像:面相圆润丰满,敦厚温和,慈祥,不怒自威,颜色受时代影响,现色彩鲜明,轮廓清晰,树脂佛像更是精致细腻,栩栩如生。(主要流传区域:汉族文化传播区)
藏传佛像:表情大多凶愤,以众多女神像,男女双身像,复杂多变的造型是藏传佛像造像的突出特点(流传区域:西藏,四川,青海,云南等地)
南传佛像:身躯瘦长,脸型秀丽,肉鬓高耸披着薄薄的圆领袈裟,通常是没有衣纹或者是布满了衣纹(流传区域:泰国,缅甸,高棉老挝,柬埔寨,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
供养方法:
七布施:
一、为和颜施:对于别人给予和颜悦色的布施。
二、为言施:向人说好话的布施,存好心做好事做好人说好话,并勉人切实力行。
三、为心施:为对方设想的心,体贴众生的心的布施。
四、为眼施:用慈爱和气的眼神看人。
五、为身施:身体力行帮助别人。
六、为座施:让座给需要的人的布施。
七、为察施:不用问对方就能察觉对方的心,并给予相对其所需的方便的布施。
参考资料:
-佛像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