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女性来说,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婚姻有哪些含义?

对于女性来说,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婚姻有哪些含义?,第1张

文成公主吐蕃和亲,嫁给松赞干布,不仅赢得松赞干布的爱情,还被吐蕃人民视若神明。我们回顾一下文成公主的婚姻,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01松赞干布求娶唐朝公主

大家都知道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故事。松赞干布是吐蕃(今西藏)的一代英主,他很想娶一位唐朝的公主,于是在634年,他派遣使者到唐王朝求婚,但遭到唐太宗的拒绝。

638年,他借口唐朝不答应嫁给他公主是因为吐谷浑部从中作梗,出兵打败吐谷浑,并直逼唐王朝的松州,扬言唐朝如果不答应和亲,就大举入侵,结果被唐兵打得大败。

松赞干布赶紧派人去谢罪,并带着5000两黄金和等价值的珠宝,再次求娶唐朝公主。

据传说,在松赞干布向唐王求婚的同时,天竺、大食等四个国王也派使者来求婚。这次,唐太宗给了他们机会,挑选了一个宗室女子,册封为为文成公主,准备以她作为和亲人选。

太宗李世民让各国求婚使者比试智慧,谁获胜,谁就能把唐朝公主娶回去。这就是六难婚使的故事。拉萨大昭寺和布达拉宫内至今完好地保存着描绘这一故事的壁画。

02唐太宗六难婚使:

一难,用绫罗穿过明珠的九个孔。其他国家的来使都无计可施,吐蕃使者禄东赞捉一只蚂蚁,用丝线把绫罗系在蚂蚁腰上,在明珠的孔口抹上蜂蜜,蚂蚁循着蜂蜜味把绫罗穿好了九个孔。

二难,辨认一百匹母马和马驹的母子关系。禄东赞把母马和小马驹分开,不给小马驹喝水,第二天,把马驹放到马群,口渴难耐的小马驹立刻跑向自己的母亲吃奶。

唐太宗又让他们分辨100只母鸡和小鸡的母子关系。禄东赞在广场上撒下米粮,母鸡都叫自己的小鸡来吃,但有一些调皮的小鸡不从召唤,他又模仿老鹰的叫声,吓得小鸡们都跑到自己母亲的翅膀底下。

第三,在一天之内,要百名婚使杀一百只羊把肉吃完,还要喝完100坛子酒,并揉好皮子。禄东赞让自己的使者排成队杀羊,一边揉皮子一边小口喝酒,小块吃肉,在一天之内完成了所有任务。

第四,辨别松木的根和梢。禄东赞将松木运到河里,松木立即根部下沉,梢部上浮,根和梢就分辨了出来。

第五,唐太宗忽然紧急召见使者入宫,然后马上让他们出去,谁走不错路谁获胜。禄东赞在来的时候,怕回去迷路做了记号,他循着记号,按照来路走了出去。

第六,大殿上罗列500名穿着一样的女子,让使者们找出哪位是公主。禄东赞事先找过服侍文成公主的老人,根据老人的指点和外貌特征,他找到了公主。

这样,吐蕃使者在比试中获得全胜,唐太宗终于答应了把文成公主嫁与松赞干布。

03文成公主远去吐蕃和亲

唐书记载,(贞观)十五年,妻以宗女文成公主,诏江夏王道宗持节护送,筑馆河源王之国。

文成公主远去和亲,途径青海到西藏,路上有几条奔腾的大河,冬天河流相对平缓,所以,他们选择在正月十五启程。经过一个多月顶风冒雪斗风沙的的艰苦跋涉,终于在春暖花开时节,来到了水草丰美的河源。这里是黄河的发源地,牛羊成群,为吐蕃环境是否恶劣深深担忧的文成公主,终于松了一口气。他们在这里停留休息。

松赞干布带领迎亲队伍来到河源,他见到送亲的江夏王道宗,以晚辈身份大礼参拜,非常恭敬。及至看见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更是一见倾心。

文成公主自然跟吐蕃女子不同,她华美的中原服饰,端庄优雅的外表,不凡的气质深深迷住了松赞干布这个高原汉子,在她面前,他甚至有些感到自惭形秽。

送亲与迎亲的队伍前呼后拥,将文成公主迎进逻些城,在李道宗的主持下,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按照汉族的礼节,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吐蕃书籍《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04文成公主的幸福婚姻

文成公主是一个很不凡的女人。她既然来到吐蕃,就将吐蕃作为了自己的家。在生活上,给了松赞干布满腔柔情,政治上也给与了他力所能及的帮助。文成公主雍容华美,又有见识有能力,松赞干布将她视为珍宝。

松赞干布说,吐蕃历代国王都没有与上国公主结婚的,他是第一个,所以,他要为公主建一座宫殿来夸示后世,他建的宫殿就是大家熟知的布达拉宫。

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非常敬重,他和他的大臣常向公主请教政治生活等问题,公主与他们讨论,耐心解答,但她只是提建议,谈看法,从不干政,大臣们对她也非常佩服。她细心体察吐蕃民情,致力于改善吐蕃人们的生活条件,吐蕃人们将她视若神明。

吐蕃人有一种很不好的习俗,就是用赭色泥土涂在脸上,说是可以驱魔。文成公主仔细观察这种习惯,觉得很不好,她委婉地向松赞干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松赞干布觉得有道理,便下令施行。

松赞干布还脱下毡衣,穿上绸缎衣服,下令贵族子弟入学,学习《诗》《书》等中原文化。这都是文成公主对他的影响。他愿意采纳她的建议,愿意向她和她的国家学习,为了她愿意改变自己,这是多么深的爱意啊!

文成公主在吐蕃地位很高,松赞干布的女人中,只有文成公主有王后的封号,死后享受祭祀。她享受到了一个女子最渴望的婚姻幸福。

05文成公主的婚姻给女性的启示

越是不容易得到的,便越会珍惜。

松赞干布娶唐朝公主,第一次被拒绝;第二次想以武力威胁,结果被揍了;第三次,带着黄金珍宝,乖乖来求,才得到与人比试的机会。还好吐蕃使者禄东赞机智,才将文成公主求到吐蕃。无论是人还是物,求之不易,才会更珍贵,这是人之常情。费尽心力得到的,他一定会小心地捧在手里。

有一个强大的娘家,男人不敢轻视。

松赞干布是在被打败后求娶唐朝公主的,他在国力上处于弱势。这就决定了他娶回来公主后,即便是不喜欢她,也不敢对她不敬。否则,欺负唐朝公主,就是不给唐朝面子,他肯定没有好果子吃。不过,事实上是他非常喜爱文成公主,这是最好的结果了。

文成公主自身的魅力,是婚姻幸福的关键。

这是最重要的。如果不是自身魅力使松赞干布沉迷,他即便不敢把公主如何,但可以相敬如宾,把公主供起来就好。但文成公主的仪容风度、性格、才能等,让松赞干布折服,他深深地爱上了她,女人自己的魅力,是吸引男人的关键。

嫁给一个好男人,是女人婚姻幸福的基础。

松赞干布是一个正直、睿智、英武的男子汉,对文成公主的感情始终如一,从未变心,所以文成公主嫁给他,才少了远离家乡、身处异地的遗憾。两情相悦最美好,文成公主收获了美满的爱情。

女人要想婚姻幸福,首先要有一双慧眼,看清楚自己想嫁的男人。性格或者什么的不合适,还可以磨合,但如果遇到了渣男,那就是人生的不幸了。所以,婚前一定要睁大眼睛,找到合适的人才能嫁。如果再不让他轻易得到,那他就会更加珍惜。

结婚要征得父母同意。他们一时不同意就慢慢做工作,还要想想他们为什么不同意。也许他们的反对是有道理呢?不要为了嫁人跟父母闹翻,这样万一婚后不幸福,你还有娘家可以依靠。否则,你只有被人欺负的份儿了。

要修炼自己。注重仪容,提升气质,经济上自立,思想上独立,这是做人的底气,也是婚姻的底气。即便没有好看的皮囊,也要有整洁的外表,有趣的灵魂。这是一个人的魅力所在。

你若盛开,蜂蝶自来。一个魅力无穷的女人,哪个男人不会视若珍宝呢?

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人们在赞叹她深晓民族大义的同时也不禁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既然当时的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为什么作为大唐一个小小藩国的吐蕃还能求取到公主呢?

唐朝初期经历过唐太宗的不断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并且征服了周边的少数民族,为了发展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唐朝就和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建立起相互贸易的关系,而吐蕃就是其中的一个政权,那个时候统治吐蕃的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首领叫松赞干布,他很有远见,认识到如果想要发展自己的国家就必须要和当时的大唐帝国处理好关系,相互进行更进一步的交往,所以他向唐王提出了想要求娶公主的诉求,以此来保证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当然以当初大唐的国力自然不可能一开始就答应他的要求,中间经历过兵戎相见的情况,最终为了两国的相互安定,松赞干布又一次主动求和并且带了无数珠宝去大唐求亲,这一次唐太宗同意了这个提议,从皇室中挑选一名女子册封为“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可以说唐太宗的这个决定也是基于国家安定的立场考虑的,或许这样的和亲能让双方达到双赢的局面。

文成公主确实也是一位深明大义的女子,她把入藏当成她的使命,而且把这项任务完成的非常好,她就像是联通大唐和吐蕃的文化大使一样,促进了两地的文化交流,之后的很长时间大唐和吐蕃都保持着长期稳定繁荣的局面,所以我们可以说文成公主是一位伟大的女性,是增进藏族和汉族之间友谊的润滑剂和桥梁,她一生都会活在两族人民心里。

文成公主(625年—680年11月1日),唐朝宗室女,汉族。汉名无记载,吐蕃尊称甲木萨(藏语中“甲”的意思是“汉”,“木”的意思是“女”,“萨”的意思为神仙)。

文成公主原本是李唐远支宗室女,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太宗李世民封李氏为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凡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之间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文成公主的博学多能,对吐蕃国的开化影响很大,不但巩固了唐朝的西陲边防,更把汉民族的文化传播到西藏,西藏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也藉由大唐文化的营养得以长足发展。

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逝世,文成公主继续在吐蕃生活达30年,致力于加强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以及推进藏族文化的功绩,至今仍以戏剧、壁画、民歌、传说等形式在汉藏民族间广泛传播。文成公主在藏传佛教中,被认为是绿度母的化身。

扩展资料: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重新统一吐蕃王朝之后,松赞干布迎娶了尼泊尔国尺尊公主,又向当时统治中原的同样雄才大略的唐朝皇帝李世民求亲。贞观八年(634年),他派出使者赴长安与唐朝通好问聘。当时唐太宗没有同意,松赞干布几次派人向唐朝请婚也未能如愿,便决定用武力逼婚,于贞观十二年(638年)爆发了蕃唐首次战争。

贞观十四年(640年),松赞干布又派大相噶尔东赞备厚礼黄金五千两及宝物珍玩数百件,到长安再次向唐太宗请婚。翌年,太宗允以宗室女文成公主许嫁松赞干布。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松赞干布25岁,唐朝派江夏王、礼部尚书李道宗护送16岁的文成公主入吐蕃。松赞干布在拉萨玛布日山(今布达拉山)专为文成公主修建了城池和宫室。

松赞干布的两位妻子均来自佛法昌盛的尼泊尔和唐朝,两位公主都信仰佛教,她们先后带来了佛像、佛经、法物等到吐蕃。在公主们的影响下,松赞干布也接受了佛教。尺尊公主、文成公主分别在吐蕃建立了大昭、小昭二寺。

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在34岁的盛年时去世于拉萨。(松赞干布卒于650年,明确记载于汉文史籍《唐书吐蕃传》、《唐会要》、《资治通鉴》、《通典》诸书中,因此藏学界没有异议。)

参考资料:

-文成公主

贞观15年(641年)正月十五,唐太宗李世民将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诏令江夏王李道宗持节护送。史书没有记载文成公主的祖籍、出生地、名字、父母,只记载她为宗室女。人们多猜测其父就是送亲的李道宗,此说小编不敢苟同。唐朝十七位和亲公主十六位有名有姓记载很详细,只有文成公主成谜。如果她真是李道宗女儿,那么应该没啥避讳的。贞观十四年李世民把李道宗叔伯兄弟淮阳王李道明女儿弘化公主嫁给吐谷浑,记载就很详细,李道明由于送亲时不小心说漏了嘴,告诉人家公主不是李世民女儿,而是他的女儿,结果被夺去王爵。从后来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地位及尊崇以及送亲的李道宗在李唐宗室的地位和尊荣来看,文成公主很可能就是李世民亲生女儿。由于和亲毕竟不大好听,所以李世民避谈此事,史书也讳莫如深。后来李治和武后的女儿高阳公主也被吐蕃求亲,李治武后不想直接拒绝,遂让高阳公出家当了道姑婉拒。如果是别的公主,估计就嫁出去了。

早在贞观8年(634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就遣使大唐,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但是遭到唐太宗李世民直接拒绝。吐蕃使者没有完成使命不敢回拉萨,就在长安逗留想辙,正好赶上吐谷浑国王诺曷钵入唐朝见,吐蕃特使回去后便告诉松赞干布,李世民之所以拒绝婚约是由于吐谷浑王从中作梗。于是贞观12年(638年)七月初,松赞干布借口吐谷浑破坏他娶媳妇的美好计划,出兵击败吐谷浑、党项、白兰羌联军,兵锋直逼松州(今四川松潘),扬言若不答应和亲,便要率兵大举入寇。(公主不至,我且深入。)松州都督韩威轻率出战,大败而归,被吐蕃团团围住。此战唐军虽然损失不大,但是影响不小,好多原本附属唐朝的羌酋趁机发动叛乱,松州眼看就要失陷,形势比较危急。

李世民原本没有把吐蕃这帮乌合之众放在眼里,他的主要军事目标是东北的高句丽,可是吐蕃得寸进尺,不大搞眼看不行了,遂于八月中旬,以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左领军将军刘兰为洮河道行军总管,督步骑五万击之。牛进达作为唐军先锋首先与吐蕃军交战,九月初掩其不备,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斩首千余级。松赞干布大惧,在侯君集率领的唐军主力到达前退出了吐谷浑、党项、白兰羌,遣使谢罪,再次请婚,派大论薛禄东赞携黄金五千两及相等数量的其他珍宝前来正式下聘礼。李世民于是将文成公主嫁给了他。

松州之战是大唐和吐蕃的试探性战役,一触即收,唐军显示了自己强大的战斗力,吐蕃退出唐境表示了臣服,双方其实损失相当,都不大。松赞干布为啥退兵,一来此行并非想占领唐朝领土,只是想秀一下军事肌肉,逼迫李世民赐婚。赐婚并不仅仅是想娶个媳妇,而是想让唐帝国认同吐蕃的地位。如果真的大打的话,肯定占不到啥便宜,意思意思就行了。而且吐蕃国内局势并不稳定,其大臣请返国,不听,自杀者八人,松赞干布怕了,于是撤了。那么唐军为啥没有乘胜追击,一来吐蕃快速退兵并遣使谢罪,唐军让吐蕃臣服于唐朝的作战目的已经达到,二来吐蕃对唐朝威胁不大,李世民当时对它并未特别关注。他的主要军事目标是东北的高句丽,因此没必要对吐蕃大动干戈。

那么此战之后李世民为何答应了松赞干布的和亲,还把亲生女儿嫁给他呢。因为此战唐军也见识到了吐蕃这股新兴势力的强大,如果不答应和亲的话,李世民就得在西线集结重兵防止吐蕃东侵,那么他就没办法以全部精力东征高句丽。当时吐蕃只是疥癞之疾,而高句丽却是心头大患,如果不把吐蕃安顿住了,唐朝就会陷入项羽彭越挠楚的困境,两线作战可不是闹着玩的,搞不好就会亡国。后来李世民征伐高句丽无功而返,松赞干布以女婿的身份献上一只高达七尺的空壳子黄金鹅,里面装了三斛青稞酒,称赞李世民是翱翔于天空的鸿雁。由此可见李世民的和亲政策是极其明智的。

那么和亲丢人吗?是一国屈辱吗?人们称颂明朝“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是好话吗?其实这是不了解和亲真意。恩格斯在论述中世纪封建主之间的联姻现象时一针见血的指出:结婚是一种政治行为,是借一种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决不是个人的意愿。“和亲政策”正是为了达到这样或那样的政治目的而出现的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崔明德先生在《中国古代和亲史》一书中按照和亲的功能和性质将和亲分为七个类别:以汉与匈奴联姻为代表的安抚型;结交军事同盟型;以隋唐与突厥和亲为代表的分化瓦解少数民族政权型;以唐与回鹘和亲为代表的借兵及酬恩报德型;唐与吐蕃、契丹、南诏和亲的发展关系型;以辽与西夏联姻为代表的巩固盟好型;以满蒙联姻为代表的政治联盟型。为何昭君出塞和文成入藏能成为千古美谈,因为和亲促进了民族团结,避免了战争灾难,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所以不丢人。但是李世民出嫁亲生女儿到外邦毕竟很心痛,所以不喜欢让人提起这茬。

  公元640年,松赞干布派了个能干的使者禄东赞带了一百人的出使队伍,备了五千两黄金和珍宝数百件的厚礼,到长安去求亲。

  唐太宗接见了禄东赞。禄东赞传达了他们的年青国王想跟唐朝友好的心愿,说得娓娓动听。唐太宗心里挺满意,就在皇族的女儿中,挑选一个美丽温柔的,封为文成公主,把她许嫁给松赞干布。

  据说,使者禄东赞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后来,在青藏高原的人民中,流传着一个“五难求婚使”的动人故事:

  禄东赞在长安求亲的时候,各国来求亲的使者很多。唐太宗下了一道命令,要前来求亲的使者先解答五个难题。哪一国使者能够解答,就答允跟那国和亲。

  第一道题目是要求把一根很细的丝线,穿过一颗有九曲孔道的明珠。禄东赞把丝线系在一只蚂蚁的腰部。蚂蚁带着丝线,爬过明珠的九曲孔道,丝线也就带过来了。

  第二道题目是把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小马驹儿放在一起,要求辨认出哪匹马驹儿是哪匹母马生的。禄东赞把母马和马驹儿分开关了一天,断绝了马驹儿的饲料和水。第二天,再把它们放在一起。饿慌了的马驹儿分别奔到自己的母亲那里去吃奶。它们的母子关系也就认出来了。

  禄东赞通过了一道道考试,最后一道是要从二千五百名美貌年青的女子中,找出谁是文成公主。禄东赞凭他敏锐的眼力,一下子就把那仪态大方的公主认出来了。

  这些传说不大可能是事实,但是却反映了吐蕃人民对唐蕃友好的愿望和完成这个使命的使者的赞美。

  公元641年,二十四岁的文成公主在江夏王李道宗的护送下,动身到吐蕃去。文成公主出嫁队伍非常庞大,唐太宗绪的嫁妆非常丰厚。有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许多吐蕃没有的谷物、蚕种、果品、蔬菜的种子,又有很多烹技食物,各类饮料,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卜筮经典300种,用以分别善与恶的明鉴, 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治 404种病的医方 100种,医 学论著 4种,诊断法 5种,医疗器械6种。除此之外,还带去了各种技术工匠和一支宫廷乐队。当时唐朝盛行佛教,文成公主是一虔诚佛教信仰者,所以还带去了一尊“释 迎佛像。

  文成公主出嫁的消息传到吐蕃,从唐朝边境到吐蕃,一路上都有人准备好马匹、牦牛、船只、食物,接送文成公主。松赞干布亲自从逻些赶到柏海迎接松赞干布拜见李道宗,恭谨地奉行子侄之礼,不断叹服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之间均表现出一种愧沮之色。与公主回到拉萨之后,举行了盛大婚礼。松赞干布对自己能娶文成公主为妻十分高兴,他说:“我的父祖辈没有一个人能和上国通婚,我能娶大唐公主为妻,深感荣幸,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在那里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婚礼结束后,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越过雪山高原,到了逻些城。公主入城的那天,逻些人民像过盛大节日一样,载歌载舞,夹道欢迎。松赞干布还在逻些按照唐朝的建筑格式,为公主专门建造了一座城郭宫殿,给公主居住。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联系和发展藏族经济文化作出了贡献。直到现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公元650年,松赞干布死去。

  话剧一

  第一场吐蕃使者求婚

  旁 白:在青藏高原一带生活着藏族人的祖先——吐蕃人。吐蕃的统治者松赞干布,敬仰大唐文明于公元640年派遣大相禄东赞到大唐求婚。

  侍 卫:报,吐蕃使者求见。

  唐太宗:宣。

  禄东赞:高原的雄鹰——我们的赞普松赞干布

  使者甲:我国可汗

  使者乙:我国单于

  (齐读)向大唐皇帝陛下致敬。

  唐太宗:免礼。

  禄东赞:我们吐蕃赞普献给皇帝陛下的礼物,请收下。吐蕃愿与大唐修好,臣此行还带上我们赞普最真诚的请求——恳求皇帝陛下恩赐大唐公主入吐蕃连婚。

  唐太宗:可以,但我要考考你们的智慧。摆架御马苑。

  唐太宗:诸位使者先为这一百匹小马找到母亲。

  禄东赞:请皇上给我一天时间。

  唐太宗: 好吧!回宫。

  (旁白):第二天

  侍 卫:报,禄东赞把小马圈起来饿了一天,放出来后,小马就回到各自母亲的身边。

  唐太宗:此法甚妙。出下一题。

  宫女:这里有一颗九曲明珠,几束丝线。请你们想出办法把丝线穿过明珠中间的孔。

  小太监:这颗明珠中间的空弯弯曲曲,所以叫九曲明珠。要想用一根软软的丝线穿过去,谈何容易。(几位使臣拿着丝线直发愁)

  禄东赞:起奏天可汗,吐蕃使者有一办法。我可以找来一只蚂蚁,用一条马尾鬃毛拴在蚂蚁的腰上。然后,把蚂蚁放在九曲明珠的孔内,然后不断的向孔里吹气。蚂蚁不久就会从另一端的孔中钻出来。我再把丝线接到马尾鬃毛上,轻轻一拉,丝线就穿过了九曲明珠。

  旁白:只听见太监这样说到伯牙擅琴,在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伯牙抚琴从来不用这只手指弹,为何?太监边说边举起右手的食指。禄东赞深思了一会儿

  禄东赞:吐蕃使臣已想到答案了,因为这只手指是属于这位小太监的。

  唐太宗:聪明。还有最后一题。

  唐太宗:(哈哈大笑)此法甚好。还有最后一题。请看!(众宫女如仙女般走出来,装束打扮相似)这里有30位美女,其中一位是文成公主)你们要在一刻钟时间内从中找出文成公主。

  禄东赞:(哈哈大笑)赞普久闻文成公主芳名,倾慕公主良久。文成公主出生于皇宫,自然气度不凡,风华绝代,与众不同。臣已经辨认出来。

  唐太宗:(诧异)哦,指出来,给朕瞧瞧。

  禄东赞:公主知喜事而来,额头上有红痣乍现,且祥瑞出现,身后有彩蝶飞来。

  (太宗、众宫女纷纷望着文成公主,文成公主摸摸额头,不仅嫣然一笑)

  唐太宗:(哈哈大笑)吐蕃使臣果然机智非凡,想必赞普更是聪明绝伦。既然吐蕃使者一一破解难题,那文成公主就嫁于吐赞普。

  禄东赞等:谢天可汗!天可汗万岁,万岁,万万岁!!!

  旁白:唐太宗已决定把文成公主赐婚于松藏干布,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肩负着促进两国友好交往的重任,起程前往吐蕃。

  唐太宗:女儿呀,路途漫漫,远嫁千里,你一定要好好保重呀。朕怕你思乡心切,特地命人铸造了两面黄金宝镜给你。这两面宝镜名叫日月镜。宝镜能照见中原河山,当你思念父王母后是便可以拿出来,缓解思亲之苦了。

  文成公主:父皇陛下,请放心。女儿会好好保重的,您们也要多保重身体。女儿要起程了。 (悲戚状)

  第二幕 西行入吐蕃

  旁白:文成公主一行人告别唐太宗后便起程前往吐蕃了。数十日后后文成公主一行人来到唐朝和吐蕃的交界地。

  文成公主: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天阔云轻何处觅乡音!

  侍 女:这是临行时皇上赐给的黄金宝镜——日月镜。思乡时候,可以照见长安城。

  文成公主:(拿出宝镜东照西照,不禁潸然泪下)离别家乡已千里,举目四望,茫茫苍苍,宝镜使人儿女情长,肝肠寸断,留此物何用呢?(于是忍痛扔掉日月宝镜,继续西行)

  禄东赞:公主殿下,前面有一条河,渡过此河,我们就进入吐蕃地界了。

  文成公主:(回首故土,失声痛哭)天下河水尽向东,惟我一人向西行。

  禄东赞:公主殿下,请勿过于伤心。

  文成公主:(擦干眼泪)说得对,不可以辜负父王的厚望的。我们快过河吧。

  第三场 文成公主在吐蕃

  侍女甲(向文成公主): 公主,这儿就是吐蕃了

  侍女乙(向文成公主): 公主,都城逻些到了

  旁白:吐蕃的男女老少都跑出帐篷欢迎文成公主,争着看公主的花容月貌,观看文成公主的风采。

  旁白:扎西得勒,扎西得勒。(献上哈达)

  松赞干布:欢迎大唐使臣送公主前来,请江夏王明日按照唐朝仪式主持婚礼。

  江夏王:好!好!婚礼明日举行。

  (第二天)

  江夏王:(婚礼音乐起)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入洞房。(百姓高呼“扎西得勒”三声)

  松赞干布:(对禄东赞)我族我父,从未有通婚大唐皇朝的先例,我今天能得到大唐公主为妻,实为有幸。我要为赞蒙筑一座城池作为纪念,让子孙后代都知道。禄东赞就由你主持布达拉宫。

  禄东赞:臣这就去办。

  文成公主:我从大唐带来许多能工巧匠,各种谷物、蔬菜的种子。

  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从大唐带来许多能工巧匠可以建造舒适的宫殿,织造绚丽多彩的丝绸,漂亮的锦缎,你们要好好向他们学习,还要派人去大唐学习。

  众人:是

  旁白: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后与松赞干布相亲相爱。

  话剧二

  旁白:文成公主是一个促进了唐朝与藏族友好的重要人物,一个为了祖国安定和平作出贡献的女子。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文成公主入藏的过程。

  禄东赞:尊敬的天可汗万岁、万岁、万万岁。早已听闻大唐人杰地灵,赞普亦久仰中土文明。使臣奉赞普之命,特来大唐请可汗赐婚,以此促进两地友好交往。这里有黄金千两,珍宝数百件,作为聘礼,请天可汗收下。

  唐太宗:大唐与吐蕃早已结成友邦,朕也想两国关系更密切。赞普千里迢迢派使臣向大唐求婚,朕深感喜悦。不过目前已有回纥,突厥等族的使臣前来要求朕赐婚了。众多使臣都来求婚,可文成公主只有一个,这的确令朕左右为难。得想个办法为公主挑选一个最优秀的夫婿。

  唐太宗:(眉头一皱,计上心头)现在朕出三个考题,如果使臣能答出、答好,朕就把公主嫁给赞普。

  太监出题道:御马苑里有100匹小马驹关在左边的马圈里,有100匹母马关在右边的马圈里,请你们找出一个好的方法为100匹小马驹找到自己的母亲。

  禄东赞:起奏天可汗,吐蕃使臣已想出了解决的办法。唐太宗:说来听听。

  禄东赞:此法是:把小马驹饿一整天,然后放他们出来,小马驹定会跑到母马处吃奶。这样既不伤害小马驹性命,又能让其和母马团聚,还能体现天可汗的宽厚仁慈,何乐而不为呢?

  唐太宗:此法甚妙。出下一题。

  只听见太监这样说到伯牙擅琴,在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伯牙抚琴从来不用这只手指弹,为何?太监边说边举起右手的食指。禄东赞深思了一会儿

  禄东赞:吐蕃使臣已想到答案了,因为这只手指是属于这位小太监的。唐太宗:聪明。还有最后一题。

  只见太监拍拍手后,有几位披着盖头,着装相似的女子走了出来。最后一题便是要从这些女子中找出文成公主来。

  禄东赞:(哈哈大笑)赞普久闻文成公主芳名,倾慕公主良久。使臣从赞普处了解到一些关于公主的事,使臣已知道答案了。

  唐太宗:(诧异)哦,是吗?那么请使臣指出来,给朕瞧瞧。禄东赞:公主并不在内。公主生于皇室,长于宫廷,应有不凡的气质,但使臣在这些女子里面没有感觉到有公主那不凡的气质。

  唐太宗:(哈哈大笑)吐蕃使臣果然机智非凡,贤臣择明君而从,想必赞普是一个明君。既然吐蕃使者能破解难题,那么朕决定赐婚文成公主与赞普。

  禄东赞等:谢天可汗!天可汗万岁,万岁,万万岁!!!

  旁白:唐太宗已决定把文成公主赐婚于松藏干布,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肩负着促进两国友好交往的重任,起程前往吐蕃。

  唐太宗:女儿呀,路途漫漫,远嫁千里,你一定要好好保重呀。朕怕你思乡心切,特地命人铸造了两面黄金宝镜给你。这两面宝镜名叫日月镜。宝镜能照见中原河山,当你思念父王母后是便可以拿出来,缓解思亲之苦了。

  文成公主:父皇陛下,请放心。女儿会好好保重的,您们也要多保重身体。女儿要起程了。 (悲戚状)

  旁白:文成公主一行人告别唐太宗后便起程前往吐蕃了。数十日后后文成公主一行人来到唐朝和吐蕃的交界地。

  文成公主:(拿出宝镜东照西照,不禁潸然泪下)离别家乡已千里,举目四望,茫茫苍苍,宝镜使人儿女情长,肝肠寸断,留此物何用呢?(于是忍痛扔掉日月宝镜,继续西行)

  禄东赞:公主殿下,前面有一条河,渡过此河,我们就进入吐蕃地界了。

  文成公主:(回首故土,失声痛哭)天下河水尽向东,惟我一人向西行。禄东赞:公主殿下,请勿过于伤心。

  文成公主:(擦干眼泪)说得对,不可以辜负父王的厚望的。我们快过河吧。

  旁白: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跋涉,在春暖花开的时候终于来到了逻些城。男女老少奏乐欢舞,欢呼“赞蒙来了”。当地居民还唱民谣来欢迎文成公主。

  旁白:松赞干布见公主来了便说:“欢迎大唐使臣送公主前来。”然后名江夏王按照唐朝仪式主持婚礼。婚礼在第二天便举行了。文成公主就是这样入藏的。文成公主入藏后把许多大唐的礼仪、文化和农作物都带到了吐蕃,使吐蕃人的生活得到改善。两人的生活过得很开心,也促进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主要人物:文成公主、松赞干布、西藏官员、唐朝送亲官员

  地点:日月山

  主要情节:文成公主一行人,西行到柏海附近,与松赞干布等迎亲队伍相会,主要人物回顾往事,展望未来,愿为唐和吐蕃的世代友好共同努力。

  剧情:

  旁白:现在是大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我们所在的地方是大唐与吐蕃之间的柏海。自从禄东赞大人传来消息:大唐贞观皇帝同意了我吐蕃的求婚请求,答应将美丽善良的文成公主送到吐蕃与我赞普松赞干布成婚以来,我吐蕃举国欢庆,赞普决定亲自迎接公主到我吐蕃。

  松赞干布放眼眺望远方,禄东赞走上前来:启禀赞普,公主殿下马上就到,这位是大唐的使者、公主殿下的侍从官,请赞普向他询问有关事宜。

  唐朝官员:拜见赞普。

  松赞干布:免礼,大人一路辛苦了,请坐下讲话。

  唐朝官员:多谢赞普。我大唐天子从贵国使者禄东赞大人那里已经感受到了赞普的英明,深感大唐与吐蕃结好,是我们双方的福祉。特派我护送大唐文成公主到贵国,与赞普共结秦晋之好。

  松赞干布:感谢大唐对我的信任,愿吐蕃与大唐世代友好。请大人先为我说一说公主的事吧。

  唐朝官员:赞普,我大唐文成公主知书达理,博学多才,美丽善良,聪明贤惠。愿与赞普共执连理,愿为大唐与吐蕃的友好尽心尽力,更愿吐蕃繁荣富强。公主也了解了赞普统一吐蕃、创立兵制、发展生产、改革文字等丰功伟绩,认为赞普是具有远见卓识的伟大领袖,对赞普钦佩之至。

  松赞干布:公主太客气了,请大人为我介绍一下你们在路上的情况好吗?

  唐朝官员:好的,赞普。我们告别贞观皇帝,从长安启程,先后经过了鄯州、鄯城、莫离驿、那禄驿,来到了柏海,真是历尽了艰辛。尤其是文成公主,从未走过如此长的路途,其中的艰难是很难想象的。但是,公主为了早日与赞普见面,克服了许多困难。更因为有吐蕃的多位使者悉心照顾,以及贞观皇帝与赞普的洪福保佑,才得以安然无恙。

  为了表达公主和大唐对赞普的敬佩之情,更为了吐蕃在赞普的领导下,更加繁荣,我们特地带来了一些特殊的礼物,这是礼单,请赞普过目。

  松赞干布:粮食种子;农业用具;纺织、缫丝、建筑工具;造纸、酿酒、制陶、碾磨、冶金等工具;各种技术书籍;等等。还有工匠。哎呀,我吐蕃今后发展有指望了。多谢大唐!多谢文成公主!我要立刻见到公主。

  文成公主:拜见赞普。

  松赞干布:公主一路上辛苦了,我松赞干布对公主真是望眼欲穿,今日得见,真是喜出望外。感谢公主能够到吐蕃来与我同甘共苦,一同为吐蕃的发展尽心尽力,更感谢为吐蕃带来如此多的珍贵礼品。我想,有公主的帮助,我吐蕃与大唐的友谊一定会更上一层楼,吐蕃一定会更加兴旺发达。我也一定会尽最大努力照顾好公主的。

  文成公主:多谢赞普。

  松赞干布:只是从这里前往吐蕃还有很远的路程,要经过众龙驿、牦牛河藤桥、唐古拉山和那曲,最后才能到拉萨。而且,从此之后,道路更加艰险,为了安全,公主还要弃轿骑马,我很为公主的身体担心,希望公主能够做好吃苦的准备。

  文成公主:我早已准备好了。

  松赞干布:公主,你怎么哭了,难道你后悔了吗?

  文成公主:不,不后悔。我只是想到从此之后,我再也看不到大唐了,再也看不到我的父皇和兄弟姐妹了。一想到此,我就泪流不止。

  松赞干布:一想到你一个弱女子,为了大唐与吐蕃的友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来到语言、风俗都与大唐不同的吐蕃,真是太不容易了,我一定会尽最大努力照顾好公主,让公主在吐蕃生活的幸福、美好。为了帮助公主尽快适应今后的生活,我已下令工匠专门为公主修建了一座美丽的布达拉宫,相信公主一定会喜欢的。

  文成公主:多谢赞普的盛情。我一定会为唐与吐蕃的友好尽心尽力。

  旁白:文成公主在吐蕃和睦邦交,促进了汉藏友好,对吐蕃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吐蕃人民用诗歌形式来表达他们对文成公主的尊敬和喜爱。

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和亲松赞干布的故事一直被人称道,这件事也成了唐朝和吐蕃和平友好的象征。回到真实的历史中,松赞干布娶到文成公主的过程充满了曲折,一点儿也没有想象得那么美好。

对于文成公主是谁史料中有明确的记载,文成公主,生于625年,680年因天花病逝于吐蕃,吐蕃也就是现在的西藏。文成公主在吐蕃被尊称甲木萨,是吐蕃赞普(赞普就是君王的意思)松赞干布的第二位王后。文成公主出身唐朝皇室宗亲,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族弟任城王李道宗的女儿,自幼聪慧美丽,知书达理,酷爱学问,并信仰佛教。640年奉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兵败后臣服大唐,并一心钦慕大唐文化,遣使禄东赞携黄金五千两,珍玩数百件向唐朝求亲,唐太宗欣然应允,并钦点文成公主和亲吐蕃。

贞观八年,松赞干布派使节入长安朝贡,并约定两国和平友好发展,互不侵犯,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等等。双方皆大欢喜,然后按照礼节,李世民派使节回访吐蕃,将在长安说过的约定再重复一遍。

吐蕃与当时的大唐接壤,靠着青海的盐湖和马匹与唐朝有贸易往来,那个时候的吐蕃还是奴隶制社会,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对于唐朝的繁华也很是向往。

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为唐朝和吐蕃都带来了和平,但是松赞干布却没能长命,活了不到35岁就去世了。松赞干布死后。首先我们先区分清楚唐朝的“和亲”与以往还是有些区别的。吐蕃趁虚而入进攻大唐,还提出求娶公主的时候,唐朝兵败,所以“和亲”是屈辱的,李世民并没有答应。当侯君集的主力军队前往松洲之后,吐蕃被牛进达的先锋军队杀得不敢冒头,松赞干布害怕了,向唐朝送重礼并且称臣,李世民这才同意了亲事。

唐朝的强大,使得周围的国家对其是非常的敬仰和惧怕,为了寻求唐朝的庇护,与唐朝建立友好的关系,松赞干布提出和亲,遭到拒绝后发动的战争,其一,是与吐蕃使者的谎言有关系,其二,就是与松赞干布自身的性格有关系的。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他们的故事在西藏的土地上传唱千年。

属于文成公主的寺庙里酥油灯终日不灭,香火鼎盛,经声缭绕。在吐蕃民众的心里,文成公主就是菩萨娘娘,是上天派来拯救他们的“佛”。属于文成公主的故事被改编成藏戏,在魏巍的雪山之下持续上演千年,让人百看不厌。

文成公主庙,又名加萨公主庙,传说是唐代的藏民为留念文成公主而建的,距今已有1300多年前史了,是唐蕃古道的重要文明遗存之一,如今已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成公主去世后,为了表示对她得崇拜与尊敬,为她举行了盛大的葬礼。在她的住处,每年都有人进行祭拜,足以见得文成公主的功劳。她的故事,让后人传唱千年,激励着后人,她是值得敬佩的人。

读《新唐书》探求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之谜

 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是汉藏两族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但又有谁知晓松赞干布当时为何非要迎娶一汉族女子?期间又有哪些波折?松赞干布迎娶公主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两人婚后的情感和生活如何?对唐朝和吐蕃的关系会产生什么影响?让我们品读《新唐书》的一段相关记载,解答上面千古谜团。

 一、松赞干布求婚的曲折经历

 贞观初年,年轻力壮的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统一 地区,国势鼎盛。而同时期唐朝在太宗君臣励精图治之下,社会稳定、生产发展、国力增强,特别是打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后,边疆各族望风归附。此后,唐蕃两大政权的碰撞交流已经势不可免。《新唐书·吐蕃传》记载:“贞观八年,始遣使者来朝,帝遣行人冯德遐下书临抚。弄赞(即松赞干布,下同)闻突厥、吐谷浑并得尚公主,乃遣使赍币求昏(即婚),帝不许。”由此得知,松赞干布请求迎娶唐朝公主主要是政治目的,是提升本民族政权政治地位的需要。因为他得知突厥、吐谷浑都能娶到唐朝公主,自认为吐蕃政权的国力和地位不次于二者,也要求唐朝给予吐蕃以与突厥、吐谷浑平等的政治地位。但可能是由于吐蕃王国初兴,与唐朝的接触才刚刚开始,唐太宗及臣下对其情况不甚了解,可能错当成默默无闻的边陲小国看待,断然拒绝了使者要求。那么吐蕃使者回去如何交差呢?松赞干布还坚持求婚吗?如果坚持,他又会采取什么办法呢?

 《新唐书·吐蕃传》记载:“使者还,妄语曰:‘天子遇我厚,几得公主,会吐谷浑王入朝,遂不许,殆有以间我乎?’弄赞怒,率羊同共击吐谷浑,吐谷浑不能亢,走青海之阴,尽取其赀畜。又攻党项、白兰羌,破之。勒兵二十万入寇松州,命使者贡金甲,且言迎公主,谓左右曰:‘公主不至,我且深入。’”由此我们得知,吐蕃使者谎言吐谷浑王的挑拨导致求婚失败,以此推卸自己的责任,却使松赞干布移怒于吐谷浑(时居现青海等地),击破吐谷浑等部族,使吐蕃势力迅速扩张至今青海甘肃西南等地区,并仍坚持求娶唐朝公主,直接发兵攻唐,恩威并用(恩指进贡金甲),试图以武力逼迫手段迫使唐朝屈服。而唐朝此前对边疆突厥等强大民族用兵连连得手,当时也是国势正盛,不仅不可能把吐蕃的威胁放在眼里,还会立即被激怒,要发兵教训一些初出茅庐的吐蕃。唐蕃大战不可避免,此次流血胜负如何?对松赞干布的求婚之路又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再看《新唐书》随后的记载:“都督韩威轻出觇贼,反为所败,属羌大扰,皆叛以应贼。乃诏吏部尚书侯君集为行军大总管,出当弥道,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出白兰道,右武卫大将军牛进达出阔水道,右领军将军刘兰出洮河道,并为行军总管,(初中历史 )率步骑五万进讨。进达自松州夜鏖其营,斩首千级。”唐军起初轻敌讨战失利,吐蕃势力进一步发展,使唐西疆岌岌可危。唐朝这才认识到吐蕃不可小觑,其势力可能不在此前的突厥、吐谷浑等强邦之下,于是集中大军倾巢出动,终于反击得手。但吐蕃损失不是很大,双方并还未分出决定性胜负。(此后约200年吐蕃就成为唐朝边疆军事威胁最大的敌手。)年轻勇猛刚毅的松赞干布把唐蕃战争继续下去了吗?如此下去惹恼唐朝统治者他的求婚还有指望吗?

 《新唐书》记载:“初东寇也,连岁不解,其大臣请返国,不听,自杀者八人。至是弄赞始惧,引而去,以使者来谢罪,固请昏,许之。遣大论薛禄东赞献黄金五千两,它宝称是,以为聘。十五年,妻以宗女文成公主,诏江夏王道宗持节护送……”由此看来,松赞干布从贞观八年攻打吐谷浑以来,一直领兵在外,亲临前线,战争持续近7年,以当时的吐蕃弱小的人口和经济实力而论,势必难以承担长期的战争消耗,故最后引起国内群臣的反对(甚至以自杀威胁),要求他罢兵回国,稳定统治。松赞干布最后被迫撤兵并派使者“谢罪”,唐蕃由战争又转向和平。但松赞干布求婚的努力却没有因此放弃:“固请昏(同婚)”。而且经过此次交兵,终于也使唐朝真正认识了吐蕃的势力和地位,大大提升了吐蕃的影响了,为了边疆的安定,唐太宗最终同意了松赞干布的和亲请求。至此,从松赞干布最早提出求婚到如愿以偿,时间以经过了七八年之久,可见松赞干布的顽强信心和毅力。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松赞干布求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其一、松赞干布诚心求婚,不怕挫折,坚持不懈;

 其二、与唐朝的战争显示出吐蕃的国力和地位;

 其三、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以和亲为手段维护边疆的稳定和民族间友好交往

 二、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婚后生活与唐蕃关系

 文成公主入藏时年仅16岁,松赞干布25岁。《新唐书》记载:松赞干布“归国,自以其先未有昏(同婚)帝女者,乃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遂立宫室以居。公主恶国人赭面,弄赞下令国中禁之。”从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建城和顺文成公主好恶而禁止国人赭面(即用颜料把脸部涂成红色)来看,松赞干布应是十分怜爱关心文成公主。夫妻生活应该是甜美和睦的。

 自文成公主入藏后,《新唐书》记载吐蕃“自褫毡罽,袭纨绡,为华风。遣诸豪子弟入国学,习《诗》、《书》。又请儒者典书疏。……高宗即位,擢(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弄赞以书诒长孙无忌曰:‘天子初即位,下有不忠者,愿勒兵赴国共讨之。’……又请蚕种、酒人与碾硙等诸工(《旧唐书》则谓:“因请蚕种及造酒、碾、纸、墨之匠,并许匠。”),诏许。永徽初,死,遣使者吊祠。”吐蕃借以学习汉族儒家文化、引进内地作物和先进技术、改革风俗,大大促进了本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政治上受唐朝封号,在松赞干布生前一直保持与唐朝的友好往来。

 

 作者简介:王东升,男,1997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秦皇岛市实验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秦皇岛市骨干教师,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6062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5
下一篇2023-08-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