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西北“小江南”和秦巴“聚宝盆”之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汉中,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原县级汉中市改为汉台区。
汉中地处北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带,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水横贯全境,形成汉中盆地。盆地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体湿润,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年均气温14℃,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兼我国南北方之共有;粮食生产一年两熟,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其中水稻、油菜单产是全国最高产区之一。野生植物有3000多种,其中用途广泛的600多种。盛产各种名贵药材,其中天麻、杜仲、枣皮(山茱萸)、西洋参产量居全国前列。有森林面积1312万公顷,植被覆盖率56%,森林覆盖率48%,林木蓄积量67813万立方米;可利用草场33万公顷,野生动物500多种,其中珍稀动物有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42种。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藏60种,其中勉县、略阳、宁强三县的“金三角”地带,是全国五大黄金生产基地之一;铁、锰、镍、磷、石膏、石英石、石灰石储量居全省之首,经济开发潜力很大。汉江、嘉陵江及其支流水资源丰富,总量达14625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60万千瓦,可开发利用87万千瓦。
汉中是一个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新区。改革开放以来,汉中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进行了大规模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5亿元,比1999年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85亿元,财政总收入88813万元,农业总产值617亿元(不变价),乡镇企业营业收入2041亿元,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和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业体系开始形成。有飞机制造、机械、机床、汽车制造、烟草、食品、轻纺、服装、建材、冶金、医药化工等主导产业。2000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3344亿元。
汉中是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据文献载:“郡临汉水之阳,南面汉山,故名汉中”。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首置汉中郡,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石门栈道系世界上最早的人工穿山隧道。镌刻于石门之上而现存于汉中市博物馆的《汉魏十三品》,不仅是艺术研究价值极高的书法珍品,而且是宝贵的考古和文学资料。汉中是汉王朝的发祥地,汉高祖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完成统一大业,特用“汉”字为号,建立汉王朝,留有古汉台、拜将坛、张良庙、饮马池等遗址。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汉中,六出岐山,鞠躬尽瘁,死后葬于勉县定军山下,其武侯墓、祠彪炳青史。出生于城固的西汉著名外交家张骞,是世界闻名的“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被誉为“走向世界第一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鼻祖蔡伦封侯并长眠于洋县龙亭。汉中还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先念、徐向前、王震、汪锋等同志都曾在这里战斗过。
汉中是一个天然“聚宝盆”。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水横贯全境,形成汉中盆地。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候湿润,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极为丰富。粮食生产一年两熟,盛产水稻、小麦、玉米、薯类和油菜籽等,其中水稻单产是全国高产区之一。野生植物有3000多种,其中用途广泛的600多种。盛产各种名贵药材,其中天麻、杜仲、枣皮产量居全国之首。有森林面积1670万亩,植被覆盖率为56%,森林覆盖率为48%,林木蓄积量67813万立方米,可利用草场500万亩。野生动物有280多种,列为 国家和省级保护的珍稀动物有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42种。黑色和珍稀有色金属、优质石材等矿产资源优势突出。已探明矿藏60多种,其中略阳、勉县、宁强3县交界的“金三角”地带,是全国五大黄金生产基地之一;铁、镍、磷、石膏、石英石、石灰石储量居全省之首,经济开发潜力很大。
悠久而丰富的历史为汉中留下了诸多名胜古迹:被誉为世界交通史,文化史上“奇迹”与“瑰宝”的褒斜栈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汉刘邦的拜将台及其为汉王时的宫殿遗址古汉台,还有众多的历史名人墓地,祠堂。胜迹历历,史册煌煌,汉中市一九九四年被国务院命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重要的黄金产地如下:
黑龙江省的金矿。漠河金矿和呼玛尔河金矿历史悠久,在清朝历史中就有记载。70年代发现了团结沟金矿,80年代发现了老座山金矿,并已大规模开发。黑龙江有大小金矿点约400多处,其中沙金矿300多处,脉石金70余处。黄金产量稳步增长。黑龙江省的金矿主要分布在漠河、呼玛、爱辉、萝北、桦南、穆棱和东宁等处,由北到南形成“金子镶边”,聚积区面积一般为500-2000平方公里,最大为6000平方公里。
吉林省的金矿。吉林省的桦旬县夹皮沟金矿历史悠久,清朝同治年间,曾有记载日得黄金500两的记录,盛况空前。直到现在夹皮沟的金矿仍是吉林省的重要产金之地。目前有金矿产地16处,讦有沙金和矿山金矿点150余个,重要的黄金产地有二道旬子、集安县金厂沟、双河镇、夹皮沟、海沟、金城洞金矿、通化、鹁鸽砬子金矿、刺狷沟金矿和珲春河沙金矿等。
辽宁省金矿。辽宁省的黄金开采历史悠久,全省有采金矿点200余处。主要分布在辽东和辽西一带。在靠近内蒙的昭乌达盟处,也有黄金出产,重要的大型黄金产地有五龙、四道沟、金厂沟梁等处,中小型金矿有北票、二道沟、寇半沟毛家庄、奈林沟等多处。
河北省金矿。该省的采矿历史可上溯到隋唐时代,明清时河北省的黄金开采已颇具规模。全省的金矿主要在承德、唐山、张家口等地,共有采金矿点530多处,分布在7个地区的32个具内。特点是矿点多分散,且规模小。
山东省金矿。该省金矿开采至少可追溯到北宋时代。目前已成为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之一。黄金的总产值、产量、利润、创外汇和黄金储量,均居全国首位。国家投资新建和改建的焦家、新城、沂南、乳山四个大中型矿山,为山东省的黄金生产展示了良好的前景。现在,在全国10个重点金矿中,山东省就占5个,其中有驰名中外的招远金矿和三山岛金矿。近几年,山东省的群众采金事业也发展很快,有烟台、临沂等地区的采金矿点250多处。山东省的黄金主要集中在胶东半岛的招远――掖县一带,产地较为集中,易于大规模开采。
山西省的金矿。该省金矿至少可追溯到元代。19世纪30年代,仅山西代县张寺沟一地,淘金者就有约2万人。山西省的金矿生产采用国营和民采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以民采为主。令人瞩目的是,山西省的大块自然金较多,从几十克到70两不等。目前该省至少有采金矿点85处,主要分布在恒山、五台山、狐堰山、塔儿山和中条山等地区。
陕西省的金矿。秦岭之南、汉江两岸是陕西省的黄金宝地。早在唐朝就已被列为贡金之地。地处陕西和河南交界的小柔岭金矿,是一个特大型金矿。在恒口盆地也有一个大型沙金矿,品位稳定,埋藏浅,易于开采。同时在恒口沙金矿两端又发现了两个中型沙金矿。汉中盆地简直就是一个聚宝盆。目前又在汉中的阳平关发现了阳平关大金矿,矿体品位高而稳定,经济价值和开采价值都极佳。
湖南省的金矿。湖南省的金矿开采比其他省都早,东周时期已有记载。古代的淘金场在衡阳以西燕水两岸,连绵达数十公里,在洪罗庙、隆古堂一带 ,古采金井竟有1000多个。湖南的金矿,经过2000余年的开采,浅部高矿已经基本上开发殆尽,但地下的黄金资源仍然十分丰富。全省的伴生金矿有数十处,适于综合开采。含金石荧脉,集中分布在湘中、湘东和湘西三个构造隆地区。
除上述产地外,还有四川、浙江、新疆、青海、内蒙、广西、河南、台湾等黄金产量也相当可观。
1、汉中仙毫
汉中仙毫,陕西省汉中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汉中仙毫品质优异。纬度高、海拔高、云雾几率高、富含锌硒、远离污染的自然地理优势和生长环境使汉中茶具有香高、味浓、耐泡、形美、保健五大特点。
2、宁强华细辛
宁强华细辛,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3年12月3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宁强华细辛”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3、镇巴腊肉
镇巴腊肉,陕西省镇巴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0年12月0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镇巴腊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4、城固蜜桔
城固蜜桔,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柑桔是城固县的传统特色产业,栽培历史悠久,种植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5、留坝土蜂蜜
留坝土蜂蜜,是汉中一大有名的地方特产。留坝县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气候的天然分界线,植被丰富,蜜源广泛,十分适宜蜜蜂养殖。
汉中市黄金公司是1992-09-18注册成立的内资企业法人,注册地址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太白路。
汉中市黄金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10700222543502F,企业法人关新平,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汉中市黄金公司的经营范围是:贵金属矿采选,地质勘探,技术服务;机械零部件销售,采金设备维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汉中市黄金公司对外投资1家公司,具有3处分支机构。
通过爱企查查看汉中市黄金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我国的黄金产量1993年,达年产60吨,位于南非、俄罗斯、加拿大之后列第四位。中国重要的黄金产地如下: 黑龙江省的金矿。漠河金矿和呼玛尔河金矿历史悠久,在清朝历史中就有记载。70年代发现了团结沟金矿,80年代发现了老座山金矿,并已大规模开发。黑龙江有大小金矿点约400多处,其中沙金矿300多处,脉石金70余处。黄金产量稳步增长。黑龙江省的金矿主要分布在漠河、呼玛、爱辉、萝北、桦南、穆棱和东宁等处,由北到南形成"金子镶边",聚积区面积一般为500-2000平方公里,最大为6000平方公里。 吉林省的金矿。吉林省的桦旬县夹皮沟金矿历史悠久,清朝同治年间,曾有记载日得黄金500两的记录,盛况空前。直到现在夹皮沟的金矿仍是吉林省的重要产金之地。目前有金矿产地16处,讦有沙金和矿山金矿点150余个,重要的黄金产地有二道旬子、集安县金厂沟、双河镇、夹皮沟、海沟、金城洞金矿、通化、鹁鸽砬子金矿、刺狷沟金矿和珲春河沙金矿等。 辽宁省金矿。辽宁省的黄金开采历史悠久,全省有采金矿点200余处。主要分布在辽东和辽西一带。在靠近内蒙的昭乌达盟处,也有黄金出产,重要的大型黄金产地有五龙、四道沟、金厂沟梁等处,中小型金矿有北票、二道沟、寇半沟毛家庄、奈林沟等多处。 河北省金矿。该省的采矿历史可上溯到隋唐时代,明清时河北省的黄金开采已颇具规模。全省的金矿主要在承德、唐山、张家口等地,共有采金矿点530多处,分布在7个地区的32个具内。特点是矿点多分散,且规模小。 山东省金矿。该省金矿开采至少可追溯到北宋时代。目前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之一。黄金的总产值、产量、利润、创外汇和黄金储量,均居全国首位。国家投资新建和改建的焦家、新城、沂南、乳山四个大中型矿山,为山东省的黄金生产展示了良好的前景。现在,在全国10个重点金矿中,山东省就占5个,其中有驰名中外的招远金矿和三山岛金矿。近几年,山东省的群众采金事业也发展很快,有烟台、临沂等地区的采金矿点250多处。山东省的黄金主要集中在胶东半岛的招远――掖县一带,产地较为集中,易于大规模开采。 山西省的金矿。该省金矿至少可追溯到元代。19世纪30年代,仅山西代县张寺沟一地,淘金者就有约2万人。山西省的金矿生产采用国营和民采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以民采为主。令人瞩目的是,山西省的大块自然金较多,从几十克到70两不等。目前该省至少有采金矿点85处,主要分布在恒山、五台山、狐堰山、塔儿山和中条山等地区。 陕西省的金矿。秦岭之南、汉江两岸是陕西省的黄金宝地。早在唐朝就已被列为贡金之地。地处陕西和河南交界的小柔岭金矿,是一个特大型金矿。在恒口盆地也有一个大型沙金矿,品位稳定,埋藏浅,易于开采。同时在恒口沙金矿两端又发现了两个中型沙金矿。汉中盆地简直就是一个聚宝盆。目前又在汉中的阳平关发现了阳平关大金矿,矿体品位高而稳定,经济价值和开采价值都极佳。 湖南省的金矿。湖南省的金矿开采比其他省都早,东周时期已有记载。古代的淘金场在衡阳以西燕水两岸,连绵达数十公里,在洪罗庙、隆古堂一带,古采金井竟有1000多个。湖南的金矿,经过2000余年的开采,浅部高矿已经基本上开发殆尽,但地下的黄金资源仍然十分丰富。全省的伴生金矿有数十处,适于综合开采。含金石荧脉,集中分布在湘中、湘东和湘西三个构造隆地区。 除上述产地外,还有四川、浙江、新疆、青海、内蒙、广西、河南、台湾等黄金产量也相当可观。
金色港湾位于:南郑大河坎交通路(中所南行100米。
金色港湾目前单价4300元/_,物业类型是住宅,房屋产权住宅底商40年,装修情况为毛坯,规划面积83101_,建筑面积400000_。
:金色港湾楼盘测评资料。
1汉中历史概况
早在商朝时期,这里就有了人类生息劳作的身影,在以后的历史中,汉中又一度成为兵家争战之地,如刘邦、诸葛亮等都以汉中作为军事基地。
汉中是汉家发祥地,其历史悠久。自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首置汉中郡,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汉中开汉业。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以汉中为发祥地,筑坛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逐鹿中原,平定三秦,统一天下,成就了汉室天下四百多年,自此,汉朝、 、汉族、汉语、汉文化等称谓就一脉相承至今。
三国时期,汉中是魏蜀两国兵戎相见的主战场,老将黄忠在汉中定军山下刀劈夏侯渊,骁将赵云汉水之滨大败曹军,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一代名相诸葛亮在汉中屯兵8年,度过了他一生最为呕心沥血的岁月,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最终归葬定军山下,其安息地武侯祠,被称为“天下第一武侯祠”。这里是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里、四大发明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封地和葬地。
韩信、诸葛亮、曹操等帝王将相曾在这里建功立业,李白、杜甫、陆游、苏轼等伟大诗人曾探访、辗转或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并留下了瑰丽的墨迹诗章。
2汉中民俗文化简单介绍
乡土美味——陕南腊肉
腊肉,又叫熏肉,是陕南秦巴山区一带的地方特产,是陕南人请客送礼的传统佳品,相传,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张鲁称汉王,兵败南下走陕南,途经汉中红庙塘时,汉中人用上等腊肉招待过他;又传,清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避难西安,陕南地方官吏曾进贡腊肉御用,慈禧食后,赞不绝口。
陕南秦巴山区人,加工制作腊肉的传统习惯不仅久远,而且普遍。每逢冬腊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户户杀猪宰羊,除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其余乘鲜用食盐,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七~十五天后,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进行加工制作。选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成。或挂于烧柴火的灶头顶上,或吊于烧柴火的烤火炉上空,利用烟火慢慢熏干。秦巴山区林茂草丰,几乎家家都烧柴草做饭或取暖,是熏制腊肉的有利条件。即使城里人,虽不杀猪宰羊,但每到冬腊月,也要在那市场上挑那上好的白条肉,或肥或瘦,买上一些,回家如法腌制,熏上几块腊肉,品品腊味。如自家不烧柴火,便托乡下亲友熏上几块。
熏好的腊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不仅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开胃、去寒、消食等功能。陕南腊肉保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特点,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赞语。
腊肉从鲜肉加工、制作到存放,肉质不变,长期保持香味,还有久放不坏的特点。此肉因系柏枝熏制,故夏季蚊蝇不爬,经三伏而不变质,成为别具一格的地方风味食品,传说西安有名的“樊记腊肉”,就是陕南人传给的技艺。
陕南宰杀的年猪年羊,均供自食,每年旺为淡贮,终年享用。佐餐、下酒、宴客、馈友、逢年过节,都离不开腊肉。因此,一般农家,均以此为家常必备之乡食,遂成乡土美味。特别是深山人家,以家藏腊肉的多寡,来衡量贫富的标志。《汉阴县志》记有:
“虽篷室柴门,食必兼肉。”这里说的肉,即指腊肉。
楼上4级的,别复制,行吗?
3简单介绍下陕西汉中这个城市城市概况 区号:0916 邮编:723000 位置:位于陕西省南部 人口:372万 区划:下辖汉台区、南郑县、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勉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等1区10县。
汉中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倚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是美丽富饶的汉中盆地。全市辖十县一区,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372万。
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地区。汉中两汉三国文化底蕴厚重,自然风光独特秀丽,全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13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有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1个,有国家级生态景区(点)7个、省级16个。
历史 早在商朝时期,这里就有了人类生息劳作的身影,在以后的历史中,汉中又一度成为兵家争战之地,如刘邦、诸葛亮等都以汉中作为军事基地。汉中是汉家发祥地,其历史悠久。
自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首置汉中郡,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汉中开汉业。
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以汉中为发祥地,筑坛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逐鹿中原,平定三秦,统一天下,成就了汉室天下四百多年,自此,汉朝、 、汉族、汉语、汉文化等称谓就一脉相承至今。三国时期,汉中是魏蜀两国兵戎相见的主战场,老将黄忠在汉中定军山下刀劈夏侯渊,骁将赵云汉水之滨大败曹军,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一代名相诸葛亮在汉中屯兵8年,度过了他一生最为呕心沥血的岁月,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最终归葬定军山下,其安息地武侯祠,被称为“天下第一武侯祠”。
这里是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里、四大发明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封地和葬地。韩信、诸葛亮、曹操等帝王将相曾在这里建功立业,李白、杜甫、陆游、苏轼等伟大诗人曾探访、辗转或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并留下了瑰丽的墨迹诗章。
文化遗迹 市内文物古迹众多,现有2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以“两汉三国”为主题的著名文化遗产,知名的景点有:褒斜道石门、拜将台、武侯祠、张良庙等。 武侯墓 武侯墓位于勉县城南4公里的定军山下,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葬地,墓区山环水抱古木参天,四季如春风景宜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南主要旅游景点之一。
诸葛亮生前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官至丞相,武乡侯,死后谥“忠武侯”,千百年来,我们称其墓地为“武侯墓”。公元234年,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曹魏时,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蜀汉朝廷遵其遗命,归葬于定军山下。
武侯墓周围有定军山,少祖山下沿的九条小山岗环抱,九条山岗由青沟、罔子沟、井沟、斩地沟、田家沟、牛角沟、瓦洞沟、龙嘴沟八条小溪分割而成。墓前上岗三层,自定军山向西叠浪而来,约三里许至此成眠弓形,古称“三台书案”。
从少祖山下六岗向东势若游龙,倏起忽落五六里,至墓后形成新月者半里许,传为墓之正脉。新月之下,眠弓之内,豁然开张平地三百余亩,左右前后九支环抱,又如佛手,其天造地设实为人工所不能者。
近墓四山,名曰“前书案梁、后笔峰山,左土地岭、右武山岗”,将武侯灵冢紧密围护。四山翠柏苍松、攒蔚川阜、遮天蔽日,难觅神冢。
当你转过书案梁,前面豁然开朗,别有一番风光,盆地当中,高冢巍然,古建成群,古树森森,修竹异木,花香鸟语,一条小溪从墓前蜿蜒而过,淙淙流水,更为墓区增添几分神秘色彩和新的情趣。武侯墓区,占地360亩,有明清遗留下来的古建筑70余间,千年以上古柏40余株,其中170余年的22株,汉株2株。
古柏汉桂相辉映,四季鲜花互争研,真乃人间仙境,世外桃园。 大殿正中神台上,端坐诸葛亮塑像,羽扇纶巾、宝像庄严,栩栩如生。
印、剑二僮侍立两旁,其下关兴、张苞身披铠甲,手握令箭、神鞭,威武雄猛,护持左右,使人肃然起敬。 东西厢房和南院道观,是“一代智星诸葛亮”大型雕塑展览,共分30组,再次生动展现了诸葛亮一生的政治、军事活动壮举。
史料翔实、规模宏大,由圆雕到浮雕直至壁画,总看为一整体,分看各有各的场景,人物逼真,场面恢宏,隐隐给人有金戈铁马、震天杀声之感。 殿后大冢巍然,状若覆斗,即为亮墓,冢高6米,周60米,四周以汉白玉石护栏围护,石栏上浮雕35幅“诸葛亮生平”故事图案。
冢前有四角揽顶式亭子一座,名曰前坟亭。亭角高翘,围以木栏,亭内高悬“双桂流芳”匾额一块,亭中坚立墓碑两通,一为明万历甲午(公元1549年)陕西按察使金陵赵建所立的“汉丞相诸葛亮武侯之墓”的墓碑,一为清雍正13年(公元1735年)果亲王立的“汉诸葛亮武侯之墓”碑。
墓东西向,头西脚东,取“永怀西蜀、兴复汉室”之意。 拜殿前汉柏上缠绕着一蔓生植物,名“凌霄花”俗名“爬柏凌霄树”。
共叶似香椿而色翠,花似牵牛而色赤,每年自夏至开花到立秋止,花期长达百日之久。每花季节,朝开暮落,遍地红英。
远而望之,只见苍苍翠柏之中,点缀着朵朵红花,红绿相映,娇艳之极,给人以千年古柏开红花之感,煞是好看。凑霄花,象征诸葛亮兴复汉室,鞠躬尽瘁,为国为民的高风亮节。
墓园内现遗留各时代碑。
4汉中有哪些三国历史文化遗迹,略做介绍汉中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汉中是汉文化的发祥地,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400年以前,汉中就已设郡,迄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
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有古汉台、拜将坛、张良庙、蔡伦墓、武侯墓、古褒斜栈道、石门十三品、灵崖寺摩崖石刻等,是两汉、三国旅游热线,其中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武侯墓、褒斜道石门及其石刻,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8处。 古褒斜栈道 在秦岭山脉中,有一条贯穿关中平原的汉中盆地的山谷,其南口曰褒,在今汉口区北25公里;北口曰斜,在眉县西南15公里,长凡235公里。
自战国起,就有人在谷中凿石架木,修筑栈道,历代踵继,多次增修,后人就命名为“褒斜道”。汉武帝大加修凿褒斜道250公里,从而出现了“栈道千里,无所不通”的盛况。
褒谷山势险峻,怪石峥嵘,翠峰林立,清净幽雅,四季景色各异。清代文人王晚香将这里概括为“石门二十四景”,石门水库建成后使褒谷锦上添花。
石门水库是以灌溉为主的大型水利工程,库容105亿立方米,灌溉50多万亩农田,发电装机405万千瓦。坝高88米,顶长260米双曲拱坝,造型优美,宏伟壮观,高峡平湖,碧波荡漾,游船、快艇穿梭在17公里长的人工湖上,可尽情浏览湖光山色怡人美景。
山间溪流潺潺,清泉涌溢,山瀑流水叮当,水产水禽种类繁多,以大鲵、甲鱼、白鹭等最为珍贵。褒谷石门是个天然立体文博馆。
自春秋战国以来,这是沟通我国中原、西北与西南交通的要冲,在“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开凿与架设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栈道,石门是栈道最险最奇之处。这里山上水下文物古迹荟萃。
古代、近代、现代的道路建筑、水利工程、石门隧道都交织陈列在此。新建的仿古栈道独具一格,飞架在陡壁悬崖上成为古褒斜道缩影;历史上萧何月下追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诸葛亮北伐曹魏常由此出入。
开凿于东汉永平年间,采用“火烧水激”而成的石门隧洞,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通车隧道。石门附近有汉代以来文人墨客题留摩崖石刻一百多处,最著名的“石门十三品”“国之魂宝”,被日本书道界称为“汉中石门,日本之师”。
曹操“衮雪”;张良“玉盆”;郑子真“石虎”苍劲浑扑,运笔流畅,尤其《石门颂》、《石门铭》自古被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楷模。连城山腰的连云栈道,沿途石刻林立,散布着先祖足迹,淹没于水下的褒姒铺,相传是西周褒国美女褒姒的故里。
山河堰是西汉相国萧何所筑,曹参落成,世世代代浇灌汉中的肥田沃土,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旧址修成褒惠渠,七十年代兴建了石门水库,三个时代水利工程惠泽汉中人民,形成了汉中水文化,水工程独特风景线。 汉中市博物馆(古汉台) 汉中市博物馆是一所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位于汉中市汉台区东大街26号,汉中市博物馆以古汉台为馆址而建立,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
其建筑主要依托古汉台原有建筑风格和布局,由自南而北逐级升高的3个院落组成。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相继修建了石门十三品展室、栈道陈列展室、东西华亭、北大门仿古建筑群,重修了望江楼、桂荫堂,整修了庭院园林,形成了以明清建筑为主的园林式风格。
史载,公元前206年,刘邦为汉王时,建都南郑(今汉中城)。刘邦自汉中发迹而得天下,遂定国号为汉。
他曾驻跸的宫廷被称为汉台。汉中、汉王、汉朝、汉台,这个汉字竟一脉相承了。
宋以至民国时期,汉台为汉中府署所在地。现存的高台建筑作为府署官员的娱乐场所,号为汉郡之胜。
自宋开始,古汉台作为历代汉中府署的游乐场所,一直备受汉中守土官吏的重视,相继修建了天汉楼(望江楼)、桂荫堂、东西华厅、清晖阁以及镜吾池等,成为汉中名胜古迹最为有名者,望江楼也成为汉中标志性古建筑。民国时期,曾在此创为学校和汉中图书馆,尤其是革命先烈陈浅伦,在东华厅密谋组建红29军,望江楼也是革命志士活动的重要场所。
石门汉魏十三品 在古汉台碑廊里,嵌镶着一块黑色大理石碑刻。上面八个大字“汉中石门,日本之师”,是由日本著名书法家种谷扇舟先生题写的。
“汉中石门”是指陈列在汉中市博物馆的摩崖石刻精品——石门十三品。古人纪事颂德,将文字雕刻在金属器物上,如青铜器铭文;将文字雕刻在石头上,有碑、碣和摩崖。
选择自然山崖为依托,稍事修整后刻上文字的,称为摩崖…详细>> 曹操题“衮雪”二字传说 衮雪二字取材于我国《汉魏十三品》书法佳作。汉建安24年(公元219年),曹操驻兵汉中褒谷口运筹国事,见褒河流水汹涌而下,撞石飞花,挥笔题写“衮雪”二字,后刻于河中巨石上流传至今。
拜将坛遗址景区 拜将坛位于古汉台西南约200米处。由南北分离的两座夯土台筑成。
两台高各有三米余。面积与古汉台接近,是当年刘邦驻汉台拜韩信为汉大将军,举行隆重的授印仪式时所筑。
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韩信少事项羽未被重用,逃归刘邦,又未重用,再逃至现留坝县内的樊河边,夜间水涨不能渡,被萧何追回。
萧何说服了刘邦,择良日,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 韩信被拜为大将后,首先统帅三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取了关中;继而。
5汉中的文化名人历史名人 褒姒:西周幽王的宠妃,汉中有史记载的最早的名人,生卒年不详。
有“倾城倾国”“一笑失天下”的典故事实上,但事实上,周幽王和褒姒也只起到了加速亡国的作用。 张骞:著名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出生在汉中城固县,他两次奉命出使西域,联系了当时西域五十二国,加强了西北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打通了我国与中亚、西亚的陆路交通,促进了中外贸易往来。
他说服了汉武帝发使者通西南之塞,开发边远地带。元朔六年(123年)、受封为博望侯,后拜大行令,列于九卿。
李固:(公元96年-147年),南郑(今城固)人,东汉时以忠正耿直著称于世,有“北斗喉舌”之称。历任荆州刺史、泰山太守,政绩天下第一。
东汉时北海郎对李固推崇备至,曾上书皇帝说:“好是正直,卓冠古今,当世莫及”。其名言“阳春之曲,和者盖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至今为人吟咏和称道。
他主张“权去外戚、政归国家”,被梁冀诬陷死中。 杨王孙:西汉时汉中城固县人杨王孙,久居长安,家累千金,却竭力提倡简葬。
临终,嘱其子:“吾死,裸葬,以复吾真。”并对劝告的亲友说:“厚葬无益死者也。”
死后裸葬于终南山。为我国古代提倡简葬的著名人物。
郑子真:真名郑朴,祖居褒谷。甘恬秉默,教人则勉以敬天、事人之道。
虽名振京师,然隐居不仕。常垂钓于褒谷口,世号“谷口先生”。
清人有诗赞曰:“汉代名流重子真,洁身却聘隐垂伦,风高不让严陵濑,褒谷鱼台似富春”。 文同:文同善诗文书画,尤擅画竹。
宋神宗熙宁六年春至十年冬(1073一1077年)知兴元府及洋州时,屡游褒谷石门,观“玉盆”刻石,曾以汉中山川景物为题作诗30首寄苏轼,苏亦以诗唱和。时洋州筼筜谷翠竹修篁,文同在谷中筑“披锦亭”,公余即赴谷中精研画竹技法,总结出画竹“必得先成竹胸中”的画理。
成语“成竹在胸”或“胸有成竹”即源于此。 何挺颖(1905~1929):字策庸,号科生,陕西南郑人。
1915年入县立高等小学,1920年,考入汉中联立中学读书,参加过反帝爱国学生运动。1924年,来上海浦东中学学习,1925年初,考入上海大同大学,参加了“五卅”运动。
后转入上海大学学习,期间加入中国 。1929年初,率部随 、朱德向赣南进军,转移途经吉潭村时遭敌袭击不幸牺牲。
杨育才(1926年~1999):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1926年生,陕西勉县人。
1953年7月,金城战役时任侦察排副排长,奉命率小分队奇袭白虎团,为金城反击战取得最后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1953年10月13日,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同年12月15日,朝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江隆基(1905年~1966年) :陕西省西乡县人,著名教育家,兰州大学前任校长。
八大代表,第一、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 第三届甘肃省委委员。 石门研究学者:石门研究学者从古至今一直延续。
北魏郦道元、宋代欧阳修、赵明诚、洪适,明代杨慎,清代吴大征、王昶、阮元、毕沅、杨守敬、康有为、罗秀书等均有著录。近代出入汉中的书法家于右任、王世镗、高道天、文伯子等人,多次攀萝扪葛,赴石门瞻仰摩崖风采。
自汉唐以来,出入于汉中的文学家、艺术家还有王远、沈锉期、岑参、元稹、李商隐、孙樵、晏袤、宋琬、王渔洋等等。
6陕西汉中的人文地理介绍,有哪些地理特点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与甘肃、四川毗邻,中部为盆地,中国古代称为“江淮河汉”四大河流之一的汉江,流经汉中、安康和荆襄大地,汇入长江,成为长江最长、最大支流。全市辖汉台、南郑、城固、勉县、洋县、西乡、宁强、略阳、镇巴、留坝、佛坪11个县区,总人口373万。市域总面积272万平方公里,其中盆地占6%,浅山丘陵占36%,中高山区占58%。
自古以来,就是连接西北与西南、东南的通道和辐射川陕甘鄂的主要物资、信息集散地之一。汉中景色秀丽。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43℃,降雨量 8718 ,素有西北“小江南”和“金瓯玉盆”之美称。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地改市。
汉中曾经是商朝的方国,秦国时的汉中郡,此后又是刘邦西汉王朝的发祥地,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的军事要地,悠久而丰富的历史为汉中留下了诸多名胜古迹:被誉为世界交通史,文化史上“奇迹”与“瑰宝”的褒斜栈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汉刘邦的拜将台及其为汉王时的宫殿遗址古汉台,还有众多的历史名人墓地,祠堂。
汉中地处北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带,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水横贯全境,形成汉中盆地。盆地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体湿润,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年均气温14℃,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兼我国南北方之共有;粮食生产一年两熟,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其中水稻、油菜单产是全国最高产区之一。野生植物有3000多种,其中用途广泛的600多种。盛产各种名贵药材,其中天麻、杜仲、枣皮(山茱萸)、西洋参产量居全国前列。有森林面积1312万公顷,植被覆盖率56%,森林覆盖率48%,林木蓄积量67813万立方米;可利用草场33万公顷,野生动物500多种,其中珍稀动物有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42种。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藏60种,其中勉县、略阳、宁强三县的“金三角”地带,是全国五大黄金生产基地之一;铁、锰、镍、磷、石膏、石英石、石灰石储量居全省之首,经济开发潜力很大。汉江、嘉陵江及其支流水资源丰富,总量达14625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60万千瓦,可开发利用87万千瓦。
汉中自然条件和人文地理与关中差异较大,古代建筑具有南北兼备的风格,民居多样,生活习俗颇具江南风采。在这里端午节赛龙舟,在陕北和关中是看不到的,饮食习俗也与四川接近,巴山的锣鼓草、汉中的瑞公戏、西乡的刺绣挑花都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洋县的黑米和香米,古为贡米,如今成为普通百姓的大众食品。
7描写汉中美的作文“我的家乡,汉中美。”是一首歌颂我的家乡汉中的歌曲。已说到我的家乡汉中,它有着悠久的历史,美丽的风景和许多名胜古迹近年来通过汉中市委市 狠抓双创以及汉中在陕南率先突破发展等,使汉中这座古老的城市发生了巨大变化。凡是来过汉中的人,都会情不自禁的惊叹道:“汉中变了,变得越来越美了。”
回忆起当年,我家附近的一条路狭窄不说,还伤痕累累,凹凸不平。车辆行驶在路上左右摇摆,上下颠簸,令人发憷。天晴时尘土飞扬,而下雨时则泥土四溅。而现在不同了,这条路已是贯通南北的大动脉,名叫天汉大道。它北起石马立交桥,南至汉江大桥,全长X公里。八车道宽的路面,仿佛一条黑白相间的领带,又好似一组五线谱,路上的车辆和行人就犹如五线谱上那跳动的音符,鸣奏出动人的生活旋律。
天汉大道两侧,商铺林立,高楼大厦到处都是,从北到南,白天鹅宾馆、世纪阳光超市、邮政大酒店等大型建筑宛如镶嵌在领带上的明珠,是天汉但到这道亮丽的风景线更加迷人。
白天,天汉大道上一辆辆汽车犹如长龙一般川流不息,道路两旁的花坛中一年四季都盛开着美丽的鲜花,就像给天汉大道为商力器材的围巾。现代化的分类垃圾箱星罗棋布的展现在天汉大道上,人们会自觉地把果皮纸屑扔到垃圾箱。
8三国演义中曹操迁汉中百姓的描述三国演义中没有曹操迁汉中百姓的描述。
只有三国志上有记载 ,三国演义里只有一句“却说西川百姓,听知曹操已取东川,料必来取西川,一日之间,数遍惊恐。” 东川包含汉中。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分为大致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