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圆圆被送给吴三桂,为何明朝灭亡后陈圆圆逐步失宠?

陈圆圆被送给吴三桂,为何明朝灭亡后陈圆圆逐步失宠?,第1张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出自明末诗人吴伟业的《圆圆曲》,它生动地再现了镇守辽东的总兵官吴三桂在遭受父亲遇害,小妾被夺的家庭变故后,率手下将士转投清军阵营,共同驱逐大顺军的历史往事。大将吴三桂与爱妾陈圆圆的传奇故事就此流传下来,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历史典故。

那么时任辽东总兵的吴三桂是如何与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走到一起的呢?

陈圆圆的坎坷经历

陈圆圆是苏州人,原名邢沅,字圆圆。因母亲早逝,靠养母陈氏抚养长大,于是改姓为陈。渐渐长大的陈圆圆出落得花容月貌,艳惊乡里,贪财的养父把她卖给了戏班子,陈圆圆就此成为吴中名优,与柳如是、董小宛、顾横波等并称为“秦淮八艳”。

成名之后的陈圆圆自然引来无数名士公子的青睐,江阴贡修龄之子贡若甫以重金赎她为妾,但不为正妻所容,最终离开了贡家。随后,又与董小宛的丈夫冒襄发生了一段情缘,只可惜这对有情人始终没能结成眷属。

邢沅

崇祯十五年(1642年),崇祯帝的宠妃田贵妃病死,田妃之父田弘遇为了能再获荣宠,来到江南寻觅美色。闻听圆圆色艺双绝,一见之下惊为天人,花重金为其赎身,将她带入京城。田弘遇原本打算把陈圆圆献给崇祯帝,未料崇祯帝因国事烦剧而无心美色,致使田弘遇的完美计划彻底泡汤。

但是陈圆圆到底是归了谁却有两种说法,邹枢、刘健、尤侗、李介立、叶梦珠、陆次云等人认为是田弘遇得到了她,而“之江抱阳生”却在《甲申朝事小纪》里说“外戚周嘉定采办江南,闻其美,厚缣得之。携归京师。”不过孤证难立。

英雄与美人相会

田弘遇献美邀宠的计划泡汤,转而将目光放在了当时深受朝廷倚重的辽东总兵吴三桂身上。吴三桂是锦州总兵吴襄之子,舅舅是袁崇焕的得力干将祖大寿,都说将门出虎子,吴三桂也不例外,年仅27岁便当上了宁远团练总兵,成为明朝镇守辽东的一员大将。

田弘遇邀请回京省亲的吴三桂赴家宴,宴席上美酒佳肴,极为丰盛,吴三桂正准备大快朵颐之时,一群歌女袅袅婷婷的走到场中,以舞助兴。见惯了沙场厮杀的吴三桂难得一见这样的风月场面,一时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尤其是歌女中间的一位绝色丽人,歌舞双绝,令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吴三桂

吴三桂的场上失态自然逃不过田弘遇的眼睛,歌舞结束后,他让圆圆过来陪吴将军饮酒助兴。这时吴三桂才知道这位绝色丽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陈圆圆,于是在言辞间表露出倾慕已久之意。田弘遇当然顺水推舟,将圆圆赠送吴三桂,并替她置办了丰厚的嫁妆。田弘遇的想法是,利用陈圆圆跟手握重兵的吴三桂搭上关系,以保证乱世中一家老小的安危。

郎情妾意突逢大变

一个是手握重兵,征战沙场的真英雄,一个是姿容绝世,满腹才情的俏佳人,真可谓是郎有情来妾有意。只可惜,欢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没过几天,辽东告急,吴三桂不得不告别佳人,匆匆赶赴宁远。他没有想到,这一次分别竟然会突遭大变。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率大顺军攻陷京师,崇祯帝自缢殉国。噩耗传来时,吴三桂正在入京勤王的路途中,闻听京师陷落,君父受难的消息,吴三桂令全军将士改穿孝服,返回山海关。李自成派降将唐通携带吴襄的家书到山海关劝降,吴三桂表示愿意投诚,并率军返京。

朱由榔墓碑

走到半路,从吴府逃出的家人告诉吴三桂,吴府上下全被大顺军捉拿,作为要挟他投降的筹码,陈圆圆自然不例外。吴三桂得知家人被拷掠之后大怒,立刻向清朝表示请兵除贼。经过多尔衮等人的手段,这吴三桂从请兵仿申包胥哭秦庭之事变成了降清,而这时候的南明竟然还认为吴三桂“克复神京,功在唐郭、李之上”。后来的吴三桂一路南下兵临缅甸,逼迫缅甸交出永历帝朱由榔并将其绞死。吴三桂因功被封为平西王,封藩云贵。

吴三桂当了平西王之后阴有异志,而且大肆*乐,“采买吴伶之年十五者,共四十人为一队”,“园囿声伎之盛,僭侈逾禁中”。这时候的陈圆圆虽然一度也是“宠冠后宫”,但是“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陈圆圆随着时光的流逝风华不再,而且和吴三桂的正妻多有龃龉,这么多的宠姬又分散了吴三桂的注意力,陈圆圆便日渐失宠,遂辞宫入道,“布衣蔬食,礼佛以毕此生”。一代繁华就成成为尘土。

陈圆圆:常州武进(今属江苏)人,本姓邢,名沅,字畹芬。为苏州名妓,善歌舞。初为田畹歌妓,后吴三桂纳为妾。三桂出镇山海关,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曾被俘。三桂降清,清军攻陷北京,仍归三桂,从至云南。晚年为女道士,改名寂静,字玉庵。民间传说称吴三桂降清是为了她。

陈圆圆,本名陈沅,是苏州的一名青楼女子,因色艺双绝而芳名远播。她曾嫁过一次人,传说中还曾与大才子冒辟疆相爱。但她的精彩人生之后才开始。陈圆圆本被国舅田弘花了20万两银子购买欲献于崇祯,但志大才疏、出名勤奋的崇祯不愿沾上这个尤物,把陈圆圆退货到田家。后来,在歌舞宴席上,吴三桂被陈圆圆迷得神魂颠倒,答应“大难来时先保护田家”,终于抱得美人归。

陈圆圆遇到吴三桂的时候,她想,总算逮住一个英雄了。好歹,吴三桂自许为儒将,器宇不凡吧。没想到战事一急,吴三桂撒丫子就跑,只能把圆圆留在京城府中。李自成的军队打进了北京,陈圆圆被李之部下刘宗敏所掠。本来,在大明灭亡以后,吴三桂镇守的山海关已是孤城一座,外面是清兵,里面是农民军,吴不是降番就是降贼,总要投降一方。吴三桂本已答应投降李自成的,但一听说圆圆已被刘宗敏占有了,气得掉头就打,投降了清军,打开山海关迎多尔衮领兵入关,大败李自成,成了明清交替时的关键人物。

陈圆圆又被抢回到吴三桂身边。她就像食肆里的咸鱼,被人翻过来摊过去。随波逐流、人尽可夫,只因为被时代巨浪裹胁着,自己是做不了主的呀。在出家做道姑多年以后,吴三桂兵败,陈圆圆自沉莲花池,落了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有时,不能高估人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女人,她们再聪明,也只好成为历史的一颗棋子。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煤山(今景山)自缢。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只为陈圆圆被刘宗敏掠去,就怒发冲冠,拒降李自成,引清兵入关。结果清廷入主中原,奴役中华民族长达260余年,吴三桂也成为千古罪人。这就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

有一年,吴三桂随祖父到苏州采购绸缎,闲暇时与苏州好友周仝游览太湖。二人正在茶馆品茶,忽见隔岸游艇上有一位妙龄女子翩翩起舞,歌声优美动听,吴三桂不觉怦然心动。他问周仝:“这是何方女子,声色超群,令人倾倒”周仝道:“你有所不知,她叫陈圆圆,是苏州艺美戏班子的当红歌妓,名震江南。”

李自成见了陈圆圆非常惊愕,心想:“天下竟有这样的美人!”但他不敢有非分之想,先用好言好语安抚陈圆圆,并答应吴将军进京时定使他们团圆,然后挑选10名宫女照顾陈圆圆的起居饮食,从此把陈圆圆保护起来。

李自成农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陷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李自成随即派要员携白银万两、黄金千两、锦缎千匹前往山海关招降吴三桂,并封吴三桂为侯。

吴三桂见了来使,深思良久。降清即汉奸,必落万世骂名;归顺李自成,虽说对皇帝不忠,但明朝已亡,还是归降李自成,共御外辱为上策。正在这时,吴三桂派往北京的密探回来了。他把探子叫到密室,询问北京城里的情况。密探说:“吴府被刘宗敏抄了!”

吴三桂说:“这不要紧,我回去后,他们自然会归还我。”吴三桂又问:“老太爷如何”探子说:“老太爷被刘宗敏抓起来了!”吴三桂说:“这也不要紧,我回去后,他一定会放出来的。”接着他又追问了一句:“夫人陈圆圆怎么样”密探哭丧着脸半天才说出:“大事不好,陈夫人被刘宗敏霸占了!”

吴三桂一听,二目圆睁,怒发冲冠,拔剑斩去案角,仰天大叫:“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不灭李贼,不杀刘宗敏,我誓不为人!”吴三桂咬牙切齿,一不做二不休,立斩来使,投降清廷,引清兵入关,很快攻下北京,将李自成农民军赶出北京城。

不久,李自成得知吴三桂在山海关“杀来使,降清廷,引清兵入关”,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他欲杀陈圆圆,以解心头之恨。陈圆圆不动声色,大义凛然地说:“妾听说吴将军只所以拒降大王而归顺清廷,完全是因妾身被刘宗敏所辱,以致叛国投敌。大王杀我,我命不足惜,只怕吴将军誓与大王血战到底,对大王反而不利,还望大王三思而后行。”

扩展资料

吴三桂降清叛清,其家族两次遭到灭门。据清朝官方史书记载,“三藩之乱”后,清廷将吴三桂祖、孙“锉其尸骨、传示各省”;至于陈圆圆,则有投湖自尽、逃离、隐居等多种说法。有关吴三桂的历史记述到此为止,似乎吴三桂已满门灭绝,无后裔存世,在清朝的官吏史书及学者的著述中,也再找不到吴三桂及其亲属的信息。

有学着认为,不能简单的看待吴三桂为了陈圆圆叛国的事件。吴三桂投降李自成,但还是全军缟素为崇祯举哀。他的这一举动又补给自己一笔。吴三桂在投降李自成后,按说已经进行了一轮政治抉择。但戏剧性的是,又出现了刘宗敏抢劫陈圆圆的变数。李治亭认为,陈圆圆对于吴三桂决策的改变,同样不容被历史忽视。

学着还认为,讽刺吴三桂为了一个女人而投降清朝,实在是忽视了对待一个女人态度的背后,是面对两大阵营的政策问题。“反过来说,刘宗敏为了占有一个女人,不惜拷掠吴襄,而完全不顾及吴三桂,这不是自坏大事吗?陈圆圆与吴三桂对于农民军孰轻孰重,一目了然。所以刘宗敏占有圆圆,不能说只是一个女人的问题,恰恰相反,是一个重大策略的原则问题。”

清军入关又称清兵入关、满清入关、 清朝入关、入关战争,是指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中国东北少数民族政权的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攻占京师(今中国北京)开始成为统治中国的中央政府的历史事件。

驻守山海关的明朝总兵吴三桂,在李自成占领京师时,在是否归顺大顺政权的问题上摇摆不定,然而最终因为爱妾陈圆圆向清朝投降 。他向清摄政王多尔衮“乞师”,而多尔衮在假意再三推辞下,终于同意了吴三桂的请求,进兵中原。

  不同意楼上的看法。真理只有一个,真理是科学,历史是科学。小说是艺术。

  关于吴三桂,看法不一,下面有一点补充。

  吴三桂驻守山海关的时候,局面之艰难、承受的压力只有比袁崇焕更大。满清征服了蒙古和朝鲜,已经没有后患和牵制,并且可以不经山海关进攻北京城。洪承畴失败投降,松山、锦州的占领,满清战略位置极佳,实力也是空前强大。并且自己也有了大炮等装备。宁远方面,袁崇焕被杀影响深远,明朝军心早已涣散,军饷问题达到最严重的地步。而且自己一方的战略防守位置已经不成形了,只是独立支撑。明朝局势已糜烂不可收拾,李自成大军直逼北京城。这个时候崇祯要吴叁桂放弃山海关,全力救北京城。

  此时,大明朝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吴三桂的叁万关宁铁骑能挡得住李自成的百万大顺军吗?吴三桂应该与大明朝共存亡。并且就算是送死,也该兴冲冲地赶着去吗?圣旨不可违,于是他带兵走向北京城。李自成很快攻下了北京城。崇祯自杀,国都易主。这个时候,吴三桂该向谁效忠呢?吴三桂的军力,不过数万而已。

  当时他可以有三个选择。

  一、领兵杀回北京,争取夺回明朝皇帝后裔,然后以他的军事才能,保住一方领土,然后手握重兵,权倾一时,达到个人政治的最高峰。可是首先的问题是:他打得过李自成吗?军力相差太多了。而且,满清在关外虎视眈眈,他吴三桂腹背受敌,可能吗?要想活下来,则必须连大顺抗清,或连清抗大顺。否则必死无疑。 

  二、投降满清。马上开关,与满清合兵攻打李自成。吴三桂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这也是显而易见的,吴叁桂背不起汉奸之名,何况明朝溃烂,吴三桂早已知晓,李自成军纪严明,而且有招降之意。

  三、投降李自成。说实话,要作到这点很不容易。吴叁三是大明提督,而且大明刚刚被灭亡,不思报国犹自可,马上投奔“反贼”,只怕招致很多人非议。可是从战略眼光看,不可能选择腹背受敌的做法,也不可能面对国内这样大的变化不做反应,既然排除了投降满清的选择,自然倒向李自成。毕竟大家都是汉人,这样能保证国家不受到外敌的入侵,对自己和士兵的北京家属问题也是一个交待。吴三桂是个一代名将,他看到这样的局势下,投诚李自成是最好的选择。据说吴三桂把山海关交给了大顺军,带领部队到北京来见李自成。然而李自成却令吴三桂失望了。在回京路上,吴三桂听到了李自成手下冲进他的私宅、查封他的家产、抓走他的家人、抢走他的爱妾陈园园的消息。吴三桂勃然大怒。就这个消息看,吴三桂可以理解为李自成对吴三桂的示好置若罔闻,这种不友好的态度令吴三桂无法信任李自成了。试想连吴三桂都保不住自己的家人,那些边防士兵的家属想必更不用说。一下子,国仇家恨集于一身。吴三桂当即退回山海关,并且开始联络满清多尔衮,意图借兵复国。不久,李自成大军进攻山海关,满清奇袭李自成,并且击溃了李自成,清兵顺理成章的进驻北京,建立了大清王朝。

  如果从事实上分析,吴三桂真的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吗??

  陈圆圆被吴三桂买去,已经到了宁远,宁远现在称兴城,在锦州南边。当李自成进北京时候,陈圆圆已经不在北京,在宁远。但是吴三桂的父母和家里的人(大概有三十几人)还在北京。难道吴三桂不为父母生命着想,不为全家生命着想难道吴三桂不为千秋名节着想当了投敌汉奸,仅仅为着一个妓女,可能不可能不可能。何况古时讲对父母之孝,比今天高得多。今天我们把满族看成兄弟民族,但是明朝时不是这么看,以汉族为代表的明政权,和以满族为代表的清政权,这有一个民族对立啊!那个时候不讲兄弟民族,是势不两立的民族。难道吴三桂以一个汉族人,为一个妓女被刘宗敏霸去了,竟然不顾其父母,不顾其三十口亲人被杀害,也不管千秋名节,落一个汉奸之名,你们想他肯不肯,到底肯不肯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在封建时代,你要把他的妻子夺走,这认为是奇耻大辱。你要把他的姨太太、妾夺走了,这不算个事情,甚至可以送人。你看中了可以送给你,所以有“爱妾可以换马”的说法。看中了一匹骏马,非常好,没有钱买,好,把姨太太换一换。如果吴三桂要是真的知道刘宗敏把他的陈圆圆夺去,这个阔公子出身、二十几岁就当了总兵官、挥金如土的人,他就会想,算了,把陈圆圆给他刘宗敏。反过来说,真要是吴三桂为此叛变,那好,刘宗敏和李自成就抬举他,以重礼把陈圆圆给他送回去,这个问题好办。为什么产生这个战争,原因很多也很深。政治原因、阶级原因、军事原因……科学的历史家,应该从这些原因来探讨事物的本质,只有唯心主义者,才会放过了这个历史的本质,把这么大一个生死斗争归结到一个姨太太身上,这个道理站不住,何况陈圆圆此时不在北京。

  话说回来,当李自成进攻北京,崇祯这个人死要面子,他的个性,他的悲剧性格促使他只要有人一反对,他就决定不逃走了。按照中国春秋以来的话,叫“国君死事社稷”。就是一个国家的皇帝、国王为他的社稷而死,这是正统的。不逃走,守城的军队靠什么呢光靠北京的部队北京的部队腐化了,不能作战。只有吴三桂的精兵可以,这就决定调吴三桂的军队。调走吴三桂的军队,关外的城池就要放弃,不放弃怎么办,有人唱高调,说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此城不可放弃,放弃了后人要骂的。崇祯又动摇了。是的,我既是英明皇帝,如果在我手里放弃了东北的一份土地,这可不行。后来,实在没有办法,才决定调吴三桂。地方放弃了,要把老百姓都带到关里去。吴三桂一出发,后边就带着几十万老百姓,据说是五十万老百姓。可能数字没有这么多,一天走几十里,如果老百姓不带这么多,轻身前进,吴三桂以骑兵为主,几天就可以到北京。吴三桂如果到了北京,李自成进攻北京决不能成功,可是吴三桂带了几十万老百姓背井离乡,一天走几十里路,把时间耽误了。当李自成到居庸关的时候,吴三桂到了山海关,就差这点远,李自成进攻北京,北京不能守,三天就进了北京。而吴三桂本人走到玉田县,也是差这么一点远。非常严重,前进不能,北京已经被人占了,后退没有办法退。山海关以外,被清军侵占了。带着老百姓他自己还有五万多精兵,给养从那里来有皇帝在,给养的供应都有办法,皇帝没有了,怎么办所以吴三桂这时进退都失去了抉择。成了这个形势,要他投降李自成,他不肯。为什么不肯首先得解决问题。吴三桂的父亲是总兵官,吴三桂年轻轻的做总兵官,总兵官是方面大将,一品官,武一品,吴三桂的舅舅有几个总兵官,他的亲舅舅祖大寿投降清朝,他的亲戚、朋友、舅舅在东北形成了一武力集团。吴三桂的家叫武将世家,代代武将。他父亲是总兵官,老了,他当总兵官。这种世家,与李自成这个“流寇”是势不两立的。所以有人说吴三桂本来想投降李自成,后来听说陈圆圆被刘宗敏夺去了,不投降了,确实是不研究当时的阶级情况、阶级斗争的情况。他代代是明朝大将,已经两代,总兵官下边还有副将、副总兵、游击将军等等,这些那就更多了,形成武装集团,是明朝皇帝的集团,当然不肯投降,他没有写过一封信给大顺皇帝说他要投降,大顺皇帝派人去,他应付一下。为什么他想摸摸底,因为他没有根据地,没有后方,兵源、财源没有来源。这时候有个政治投机的好题目:如果他能把太子弄到手,拥护太子登基,号召天下人拥护他,他就是复兴明朝的一个最大功臣,当时要求把太子弄到手,这个时候不是因为他要求清兵,清兵才来。

  这一头暂且放下,来谈第三头,谈清朝兵。事物是错综复杂的,清朝的第一代皇帝叫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死了之后,第二代皇帝叫皇太极,是顺治皇帝的父亲,即清太宗。他们都是满族,特别是皇太极这个人,对中国的威胁最大。作为今天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来看这个问题,皇太极是个英雄,对中华民族有重大贡献。原来满族,北到黑龙江是一个地方,一个城、一个小城的国家,完全是部落的社会。通过皇太极把满州统一起来,又通过他把蒙古大部分统一起来。他把北方乱七八糟的部落,统一成一个整体,归到中国版图,所以说皇太极贡献很大。满族原是游牧部落,由游牧部落演变到了奴隶社会,逐步进入封建社会,皇太极作用非常大。当然也有不可取的,他占领了朝鲜,所以他后来跟明朝作战,许多粮食是朝鲜来的,有的船只是朝鲜的船只。皇太极崇祯十六年八九月间突然死了,没有遗嘱,引起了内部争权的斗争。多尔衮这时28岁,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有人劝多尔衮当皇帝。因为他是皇太极的弟弟,他不干,他把那一派想夺取皇帝的人来个很大打击,杀了几个人,就拥护顺治当皇帝,当时顺治是个6岁的孩子,拥护他当皇帝,有三个人成为辅政王,他是辅政王之一,但这个人非常有手腕,也有兵力。八旗,他兄弟三人占了两旗,皇太极留下一旗,在兵力上他占绝对优势,就拥护这6岁的孩子继承皇位,结果他很快由辅政王变成摄政王。这个名一变可不得了,他可以真正代表皇帝。他的地位是步步高升,进了北京后,他是叔父摄政王,摄政王前头加两个字,叔父摄政王,实际上这个头街等于皇父摄政王。相传顺治的母亲皇太后,嫁给多尔衮,皇太后下嫁,到底嫁了没有,说法不同。多尔衮这个人很有办法,李自成进攻北京,他得到情报,就马上动员武装,进长城,兵已出动,这支大军是把满州和蒙古的部队抽调了三分之二,投入这次战斗,要夺取北京。他的部队走了几天后,原来不从山海关走,因为山海关是吴三桂占领,他进不来,他要从山海关以西,现在怀化一带找一个长城口子进来。屡次满州进军都是从这一带,从这个长城口子进来威胁北京,走了几天还是按这个方向走。忽然接到吴三桂一封信,要求清军派两个将领支援他,就是向他借兵。吴三桂当时是借兵,不是投降。信中写道:李自成进入北京,逼死了皇帝和皇后,我现在力量不够,难以恢复北京,请你派兵来帮助我,将来把李自成赶跑了,恢复大明江山,我们在土地、钱财方面给予报答。这是吴三桂的幻想,首先他想把明朝的江山恢复以后,把关外的土地给一点,然后每年给一部分钱,像南宋对待金朝一样。这是吴三桂想的,不让清兵进山海关,划定区域从什么地方进长城。

  他没有想到多尔衮有多么厉害。一接到吴三桂这封信,马上决定进攻山海关。为什么多尔衮有这么大本领首先提出这个计谋的大臣是汉族人。有一个原来住在沈阳的人,姓范,很有本领,另外冯中寿,这些人帮助多尔衮分析当时的局面,说吴三桂进退两难,趁此机会夺取北京,可是吴三桂这么个态度不行,要使吴三桂投降。我们来帮助汉人报欺君之仇,剿灭流贼,吴三桂不算什么,这就命令部队改变路线,直攻山海关,大炮放在后面,骑兵前进,直奔山海关。

  这时候李自成的部队也逼近了山海关,吴三桂一看这个局面,不再借兵,只好接受多尔衮的条件,欢迎多尔衮进山海关。如果我是吴三桂的参谋长,我有个打法,如果山海关守不住,往南退兵,退到天津或更南一点,可以代表明朝,号召汉族,号召各地千万人来恢复北京,不投降清朝,保持独立性,就会变成对峙的局面。好,再往下一步说,李自成由于吴三桂不投降,就不忙举行登基大典。日期一次一次推下去,后来他觉得这个事情非解决不可,越耽误久越不合适,这才决定带兵往山海关去。当时就有人阻止,首先是军师宋献策,劝他千万不要去,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陛下去,对陛下不利;吴三桂来,对吴三桂不利。”不让他出北京。这道理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吴三桂那么坚决,因为他是明朝的将领,不要忽略封建的忠君名义非常重要。李自成进北京以后,策略方面犯了错误,战略方面也犯了错误。策略方面,就是把明朝官吏、贵族抓了很多拷打要钱。这个作法很不好。你进了首都,首先要让首都安定下来,至于将来如何处置这些人,慢慢来,你一进北京马上就搞得人人自危,包括北京周围的许多地方,人人害怕,这不像得天下,自古以来没有这个搞法。

  你看汉刘邦进入咸阳,约法三章,首先是安定局面,唐朝进入长安也是缓和矛盾,缓和斗争。朱元璋进入南京的时候,也是缓和斗争,把地方上有名望的人请来作客,而李自成一进北京就抓人,拷打要钱,有的打死。这不像建天下的模样。这时候许多人对他害怕,吴三桂当然害怕,你现在想我投降,我投降以后,你不也这样么

  李自成的部队大部分是陕西人,陕西人居功自傲,认为老子打天下,你们是后来投降,这个已经表现在对唐通部队的态度上。吴三桂当然听说了。这是政策方面的错误。战略上严重错误,许多书上说李自成进北京20万人马,这是吹牛,古人用兵虚虚实实,吹牛时候多,虚张声势。进北京多少人马,6万人马,为什么不多带两个原因,一是没把清兵的力量估计进去,没有想到清兵要进来。今后与他争夺江山的,不再是明朝部队而是清朝部队,这点没有估计到。

  第二点,李自成的部队本来不多,相传有百万人马,那是吹牛,没有,大概几十万人马,地方这么大,南到湖南边界,湖北的大部分,河南全省,陕西,现在西安以西到兰州,宁夏、青海一部分。到处分散兵力,还派兵到山东去,所以兵力分散。另外一个是经济条件。部队的数量多少和装备的水平,依靠的是经济基础,可是李自成占领的地方,从来没有巩固地方恢复生产,到处还破坏生产,遍地饥民,就没有更多的钱养更多的兵,把部队装备好。到北京六、七万人,其中一部分是路上投降的。这么多人马跟吴三桂差不多,吴三桂大约精兵5万人,因为吴三桂当时不晓得李自成的兵力,一直认为他20万人马,所以吴三桂害怕了,又没有后方,山海关是个古城,吴三桂因为战略地理很不利,只好向清朝借兵。可是李自成带6万人马往山海关,战略上非常不利。

  如果李自成真的带20万人马进北京,在山海关打败仗以后,不会马上退出北京。北京可以守,不说守北京城,如果守城郊的三个战略据点,能守几个月,这个结果会大不相同。你很快丢掉京城,全国人民一看,唉!你果然没有天子之份。你完了。所以不叛变的地方也叛变了。因为北京是个政治城市,问题严重了,不应该丢掉北京这个政治首都。如果有20万人马,丢不掉,你可以继续守下去,因为你后方可以陆续派兵增援,只有6万人马,他就留下1万人马,不是精锐部队,让李过守北京。我们说1万人马守北京这么大一个大城,人是很少。李自成带领不足6万人马到山海关,所以宋献策坚决劝他不要去,他坚决要去,为什么要去,他是不得已,马上退出北京,会一垮到底,不如孤掷一注,拼上了。但他作了两手准备,他去时把崇祯太子带上,祟祯三个男孩子,太子老大16岁,永王、定王都小,只有十来岁,三个都带上。还有俘虏的晋王、秦王都带上。把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也带上,好留下谈判讲条件的后路。万不得已,你要谈,跟你谈,缓和军事上的对立。我都没有加害,优待你父亲。并没有杀害,都带去,这说明李自成准备了两手,能不打就不打。

  为什么宋献策反对他去呢因为后边没有后继部队,不应孤军深入,中国人叫悬军深入,悬在空中。他的后方在陕西,北京周围没有同伙的部队。刘芳亮的部队在保定,还要镇守河北省南部许多地方,就这一股部队,到山海关,如果打败仗,回都回不来,没有后方,叫悬军深入,战略上非常不利。可是明知道战略不利,又非去不行。他如果现在退出北京,不得了,政治上失利,那就带领这五六万人马往山海关去,到山海关去作战,第一天不分胜负。吴三桂战斗力很强,就在山海关西边,一个石河滩上作战。打了一天,多尔衮的人马来到,实际上李自成对多尔衮的人马行动消息不灵、情报不灵。打了一天的晚上,黄昏时候,多尔衮到了石滩外几里路的地方,驻兵韦泉城,这时,吴三桂带着一批人到韦泉城见多尔衮。多尔衮很生气,以吴三桂为投降的明将来对待,要他剃头,梳辫子,改装满州服饰。士兵剃头来不及,明天作战时,背上缠块牌子,表示是吴三桂的人。

  当天夜里,清朝的军队就进入了山海关。大概有两万骑兵,大队还在后边。第二天继续作战,李自成还不晓得清军要参战,而且进入了山海关,清军这时就隐蔽在战场后边的树林里,李自成不晓得,这一天战争非常激烈,吴三桂拿出全力,李自成也拿出全力。打了半天,忽然起了阵怪风,飞沙走石,大风刮了一阵刚停下来,清军大喊三声,然后骑兵冲下,这时李自成才发现清军的出现,就下命令撤退,他先走,整个指挥这场战争的是刘宗敏,可能混战期间,命令很难传到各个部队。大顺军到北京是有腐败现象,但是战斗力还是很强。因为这个命令不能传达到各个部队,所以变成各自为战,死伤严重,几乎全军覆没,五六万人就这样殉死战场

她是秦淮河上的八大美女之一,她的美是倾城倾国的,所到之处都能引来众人的驻足观望。不过,真正让人感到传奇的是她一生的经历,不仅仅作为一个美人而存在。她关系着大明江山的兴衰盛败。

起初,她是被国丈爷买下来准备作为献媚保命的工具送给明朝的崇祯帝的,只可惜,因为当时已经是明朝的末期,国土江山已经陷入一片危难之中,随时有可能覆灭的危险,忐忑不安的崇祯帝自然顾不上什么美人美色了。国丈爷只能失望地把陈圆圆带回自己的家中,暂时以养女的身份留在府里,以望再寻找机会。

这个时候,大明已经到了生死之际,眼看着李自成的军队马上就要面临京城城下了,大明的将军正准备带军抵御外敌,保卫江山。这个时候,人人都慌乱起来,唯恐自己会在这场兵变之中被夺取生命,所以当吴三桂带领的队伍即将出外抗敌的时候,京城中的有身份地位的人纷纷想着各种方法讨好吴三桂,希望可以吴三桂可以保护他们。就连国丈爷都在家中摆下佳肴美酒,并且让倾城美女陈圆圆在宴席上唱歌跳舞助兴。陈圆圆的美,把在场的人全部都看醉了,尤其是吴三桂,已经被迷得七荤八素。于是对国丈爷说如果愿意把陈圆圆送给他,那么他一定会在国家战乱危难的时候,第一个保护国丈爷,然后再保护明朝。国丈爷于是答应了他。

就这样,陈圆圆嫁给了吴三桂。不过此时也正是江山进一步危难的时候了,吴三桂不得不马上行动赶往战场。但是因为当时有规定,女子是不能行走在军队中的,吴三桂不得不把陈圆圆留在京城。谁知,就在吴三桂离开京城不久,李自成的兵队便攻入了京城并且自立为王,建立了大顺王朝。整个京城被李自成的军队进行了搜刮了一便,就连吴三桂的府邸也同样不放过,尤其是陈圆圆这样的美女更是被刘宗敏抢走了,并且后来被作为礼物献给了李自成。

传言,当时李自成曾经写信给吴三桂,劝他归顺于他的,吴三桂当时也有归顺的心思了,但是当他听到自己心爱的女子已经被李自成抢走了,当即暴怒,发动了战争,毫无理智地把清兵放进了疆土,使得李自成的军队一连战败,最后放弃了美人江山,落荒而逃。得知,李自成没有把陈圆圆带走,吴三桂大喜,停止对李自成的追捕,立刻派兵把陈圆圆接回来自己的身边。

后来,陈圆圆一直跟随在吴三桂的身边,随着他到处辗转,直到吴三桂反清失败,自尽而死。也有人说,陈圆圆之死,有很多种可能性,但是无论是哪一种,这个倾国倾城的红颜美女最后落得的下场便是不知魂归何处。(原文来自骚人墨客的头条号)

吴三桂与陈圆圆的爱情故事颇具故事性,尤其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情节更是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陈圆圆因为色艺双绝的缘故自初次登台便引发诸多关注,后来更是名动江左,成为明末时期家喻户晓的一位名妓。也正是因为陈圆圆声名在外,她后来才会被外戚田宏遇掳到京城成为其家中一名家乐演员。待田贵妃去世之后田宏遇眼见自己因缺失依仗而日渐失势,于是他便想借陈圆圆来讨好手握重兵的吴三桂。

为了达成这一目的,田宏遇将吴三桂请至家中并让陈圆圆为其表演。吴三桂初见陈圆圆便被其美色所惊艳,田宏遇见状便顺势将陈圆圆送给了吴三桂。这之后,陈圆圆便进入吴三桂府中生活。由于当时的明朝已经身处内忧外患之中,所以吴三桂并没能与陈圆圆“长相厮守”,在他奉命前往山海关驻守边关时陈圆圆被独自留在了京城。

后来李自成所率领的起义军先一步攻占京城,待进城之后身为起义军重要将领的刘宗敏因听闻陈圆圆色艺双绝而擅自将她从吴三桂府中掳走。身为山海关守将的吴三桂其实一直是李自成的劝降对象,而吴三桂此前也曾有意归降李自成。但是当刘宗敏掠劫陈圆圆一事传至他耳中之后,他便愤然向清军投了降。不仅如此,吴三桂在降清之后便开始率军攻打京城。最后在吴三桂以及清军的双重夹击下,遭受重创的李自成只能撤出京城。

待吴三桂率军进入京城后,他于战火中找到了被劫的陈圆圆。经由此事之后,吴三桂外出征战时都会将陈圆圆带在身边。等到顺利平定云南,吴三桂便将陈圆圆安置在了平西王的府邸中,之后对她一直宠爱有加。

吴三桂给陈圆圆的信里写着让陈圆圆和儿子改头换姓,隐藏在一个寨子里,永远不要告诉别人他们的身份。陈圆圆是秦淮八艳里最有才能的女子,这样的女子在乱世里自然是许多英雄争强的人物,陈圆圆先是被周皇后的父亲送给了崇祯,周皇后父亲此举是为了打压当时比较受宠的田贵妃。可是他没有想到崇祯此时已经没有心思再放在美人身上,崇祯想的是如何保护好这个国家,虽然陈圆圆美丽又富有才情,可是崇祯根本没有接受陈圆圆。周皇后父亲看崇祯如此,就将陈圆圆接到自己府中,准备以后再做打算。恰好这时有人向周皇后的父亲建议将陈圆圆送给吴三桂,因为吴三桂当时权力很大,如果用陈圆圆讨好吴三桂,可以为以后留一条后路。周皇后父亲思索一番之后,决定听从这人的建议,于是他找来吴三桂,邀请吴三桂和自己谈论大事,谈论事的时候,他让陈圆圆在旁边为他们斟茶,陈圆圆当天打扮了一番,更是容光照人。吴三桂果真被美人吸引住了,周皇后父亲顺势就说将陈圆圆送给吴三桂,吴三桂喜不自胜非常感激他。陈圆圆是一个聪明的美人,知道自己最好的选择是好好讨好吴三桂。从小生活在烟花场所,陈圆圆非常懂得体察人心,她知道吴三桂喜欢温柔写意的女子,于是就无微不至地关心吴三桂,吴三桂也没想到陈圆圆如此懂得讨自己的欢心。他临死之时也不忘惦记着陈圆圆的安危,他让自己的亲信帮自己带出去了一封信,信上交代陈圆圆藏在一个寨子里,让她和自己的儿子隐姓埋名,不要再提关于自己的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7873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7
下一篇2023-08-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