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制一市斤等于十六两。秦和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等于3730克。
扩展资料:
辨别黄金纯度技巧:
1、看色
足金以上的黄金制品,有着天然的金属光芒,单纯通过肉眼来看的话,如果颜色呈现青**,则说明金里面掺了铜;如果颜色发白,则是掺了银。但是,掺铱或者钨,通过看色,是无法分辨的。
2、听声
如果把千足金抛在水泥地面上,会发出沉闷的啪嗒声,而且有声无韵,俗称“死声”。成色低的或者掺假的黄金制品的声音,就会有韵,而且声响尖长,还会有回跳的迹象。
3、火烤
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把金条放在火上烤一会儿,观察其颜色变化。如果含有铱或者钨,金条的颜色就会变灰,而纯金经过火烤后,颜色会红得发亮。
4、看断面
用料剪将金条或者金首饰剪断,再用放大镜观察其切面,如果看到有白色亮点,则表示该黄金中掺有铱。一般采用对角线切割,否则藏在两端或者中间的铱,可能会看不到。
—古代货币
—斤
人民网-黄金纯不纯引疑虑 五招可鉴别“掺假金条”
春秋时期的“金”,多半是指青铜。那时黄金还不太流行,主要是青铜。从战国一直到东汉以前的金,通常就是在说真正的金子了。需要注意的是,那时候的金子多做成马蹄形或饼形,每一块就是“一斤”,现在出图的金饼、马蹄金,重量一般就在250克左右,250克,正是汉代一斤的重量。那时候的一两也不是现在的一两,一斤是十六两,一两其实是15625克左右。金饼的铸造,一块刚好要差不多是一斤,即一金,才行。东汉以后社会上就不大用金子了,所以我们看东汉以后的记录,如果赏赐的是金子,一般都会很明确地告诉你“赏金千两”,一定有单位。但“十万钱”里的“钱”,就是我们常说的铜钱了,这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推广。所以我们再看“米贵,一斛万钱”,“首饰值七十万钱”。一钱,等于一文,就是一枚铜钱的意思。明清时代,如果单说“金”,就是银子。这主要出现在文人笔记中,说什么东西值多少金,意思是值多少两银子。如《清稗类钞》里,记录达官贵人舍得花钱,买鼻烟壶当时尚,“屑叶为末,杂以花露,一器值数十金,贵人馈遗以为重礼。”这里的数十金,是说数十两白银,而不是数十两黄金。更不可能是铜板了,几十个铜板买的,贵人们也不好意思馈赠当成重礼。综上,说古代“金”就是指铜,是有严重错误的。春秋的金,大约是在说铜。战国、秦、汉的金,通常就是说的金子。汉以后的金,后面加计量单位“两”的,一定是黄金,但说“赏金三十万钱”这种,赏的就是孔方铜钱。明清时期,不加单位的金,如“值数十金”,这里的一金就是指一两白银。从清末到民国,“一金”就指一个银元了。
古代金子是靠自然界产生的,古人发现了金子。
据明朝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一书的记载大意是:中国产金地区,约有100多处,难以一一列举。山石中出产的,大者名叫马蹄金,中者名橄榄金、带胯金,小者名为瓜子金。
水沙中出产的大者名叫狗头金,小者名叫麸麦金或糠金。平地掘井得者,叫面沙金,大者名豆粒金。但都要先经过淘洗后进行冶炼,才能成为整块的金子。
扩展资料:
中国各省市区除上海外,都有金矿分布。主要矿床和产地分布有:山东、河南、贵州、黑龙江、陕西、广西、云南、辽宁、河北、新疆、四川、甘肃、内蒙、青海、安徽等省区。
我国主要黄金产区有四处,即胶东半岛、小秦岭地区、滇黔桂金三角及西北地区几省(新疆、青海、四川等省),其中,山东地区的金矿产量占居我国黄金生产的大部分,如今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而其它几个主要产地的产金量近些年来虽不断增长之势,却还难以形成对山东老黄金产区的绝对替代作用。
除了几个主要黄金产区,我国绝大部分省区都有黄金生产,按产量大小,我国主要产金的省区排位大致为:山东、河南、陕西、贵州、新疆、云南、广东、广西、湖南、黑龙江、内蒙等(未按确切资料排位)。其它省区如海南、江西、福建、湖北、辽宁、西藏等省区,亦为我国的重要黄金生产省区。
-金矿
黄金首饰是指以黄金为主要原料制作的首饰。黄金的化学符号为Au,比重为174,摩氏硬度为25。黄金首饰从其含金量上可分为纯金和K金两类。纯金首饰的含金量在99%以上,最高可达9999%,故又有“九九金”、“十足金”、“赤金”之称。K金首饰是在其黄金材料中加入了其它的金属(如银、铜金属)制造而成的首饰,又称为“开金”、“成色金”。由于其它金属的加入量有多有少,便形成了K金首饰的不同K数。K数的大小与含金量如下:
24K,99%以上;22K,917%;21K,875%;18K,75%;14K,585%;12K,50%;10K,4166%;9K,375% 8K,3334% 6K,25%
在黄金首饰中,纯金首饰质地较软,牙咬有印,容易弯折,色泽金黄、纯正、柔和,手感沉重,有沉甸甸的感觉。K金首饰质地稍硬,牙咬无印,色泽是黄中带白,并依K数的减小,白色渐增,**渐浅。K金首饰的手感不如纯金首饰沉重。此外,无论是纯金还是K金首饰上都带有印签。黄金首饰上的印签,有用“金字”,也有用“Kg”英文字母表示质地。标明含金量时,用“99”字或“24K”字样的表明是纯金首饰,K金首饰依含金量不同,标明着相应的K数,如标着“18K”的K金首饰,其含金量为75%。此外,首饰上还有标志着不同生产厂家的产地印签。真的黄金首饰,印签标准、完整、清晰,是重要的判别标识。
易与黄金首饰相混淆的首饰种类较多,有的是镀金首饰,有的是包金首饰,有的是铜质首饰,还有的是铜合金首饰。下面就其种种简要说明一下:
镀金首饰是在其它的金属首饰表面用电镀法镀上一层金色,颜色与真金首饰相仿,金黄光亮,新时较难辩认。但镀金首饰手感较轻飘,质地较硬,牙咬无印,用久易褪色。有的电镀不好的镀金首饰,颜色不是发红就是发白,或者发花。
色金首饰是指在其它金属表面包上24K或22K的金箔,如金箔的K数太低,其柔软性较差。包金首饰的外观与真黄金首饰相似,金光闪闪,又不易褪色,使人真假难辩。但仔细观察首饰的凹陷处、夹角处、背后等,可以发现有金箔凹凸不平,有翘边起皮的现象。如首饰上有断裂接头,可从此看到金属材料的断面是外黄里白。此外,包金首饰的手感也较轻,质地较纯金首饰硬,牙咬无印,不易弯曲,久戴金箔易起皮脱落。
铜质首饰色为黄中带红,发假,光泽较暗,质地较软,重量轻飘。铜合金首饰(铜锡合金),颜色发白,质硬质轻,久戴掉色,会使皮肤发黑。
无论是镀金首饰、包金首饰、还是铜首饰、亚金首饰,一般不带类似黄金首饰的印签。或所带印签不同于黄金首饰,如有的首饰刻有英文字母“GK”,其含义是“镀金”。或者印签字迹模糊不清,歪歪斜斜,消费者应通过辨认首饰上是否有印签、印签是否符合上述规定、印签是否清晰等方面内容,以判别黄金首饰真伪。
黄金首饰的鉴定方法很多,中国民间总结了一套简便方法,其口诀是:看色泽、掂重量、听音韵、折硬度、石上磨、对比牌、用酸点、定成色。前四句靠目力,凭感觉;后四句则需借助工具和试剂。
一.看色泽
根据黄金的不同光泽和颜色即可大体区分纯金、K金,真金、假金。即金以赤**为佳,成色在95%以上;正**成色在80%左右;青**成色在70%左右;**略带灰色成色在50%左右。故有口诀为“七青、八黄、九五赤、黄白带灰对半金”。若对久藏初出的首饰来说,则有“铜变绿,银变黑,金子永远不变色”的说法。
二.看密度
黄金的密度是1932克/立方厘米,比同体积的银、铅、锡重一倍左右。可用公式:一定黄金首饰的质量(克)比上一定黄金首饰的体积(立方厘米)等于密度。求出所测黄金首饰的密度,密度为1932克/立方厘米左右则为纯金或较纯金,否则即为非纯金或成色差的黄金(此法对首饰无任何破坏性)。
三.折硬度
黄金具有延展性和硬度小的特点,能压成厚度12.7微米的薄片。成色高时,用大头针或指甲刻划均可留下痕迹。97%以上成色的黄金首饰,弯折两三次后,弯折处出现皱纹,也叫鱼鳞纹;95%左右成色的黄金首饰,弯折时感觉硬,鱼鳞纹不明显;90%左右成色的黄金首饰,弯折时很硬,没有鱼鳞纹;含杂质较多的黄金首饰,弯折两三次即断;如为生金制作,弯即断,断面有明显的砂粒状。用此法时应考虑到首饰的宽窄与薄厚,厚的、宽的就硬些,薄的、窄的就软些。
四.听音韵、看弹性
成色高的黄金首饰受敲击或往硬地抛掷时,发出“噗嗒、噗嗒”的沉闷低声,且无音韵、无弹力,K金有音韵、有声、有弹力,弹力越大、音韵越尖越长者,成色越差。
五.用试金石鉴定成色
利用金对牌(已确定成色的金牌)和被试首饰在试金石上磨道,通过对比颜色,确定黄金首饰成色。此法应在自然光和日光灯下进行,不能在直射的太阳光线和白炽灯下进行。
六.用酸点
在试金石上分别磨出被鉴定首饰和对牌的金道,用玻璃棒点试硝酸在金道上,因金元素化学性质稳定,不与酸反应,故颜色不变。若非金或非纯金,金道则消失或起变化。变化规律是“三快、三慢”,即成色低的消失快,成色高的消失慢;混金消失快,清金消失慢;大混金消失快,小混金消失慢。视其金道消失情况,比较对牌就可确定黄金首饰成色。
古代金子是靠自然界产生的,古人发现了金子。
据明朝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一书的记载大意是:中国产金地区,约有100多处,难以一一列举。山石中出产的,大者名叫马蹄金,中者名橄榄金、带胯金,小者名为瓜子金。
水沙中出产的大者名叫狗头金,小者名叫麸麦金或糠金。平地掘井得者,叫面沙金,大者名豆粒金。但都要先经过淘洗后进行冶炼,才能成为整块的金子。
因为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自然界中的金主要是单质。在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的古代,人们用的方法就是在所谓的“金山”中挖土,然后用特制的筛子在水中筛掉泥土,得到金子。最后,把小的金颗粒放在模子里,高温加热,使其熔化,等到冷却,变成金块,便于保存。
扩展资料
金矿床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有砾岩型、绿岩带型、石英脉型、韧性剪切带型、卡林型、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火山岩型,新生代砂矿等。
地球发展早期阶段形成的地壳其金的丰度较高。因此,大体上能代表早期残存地壳组成的太古宙绿岩带。尤其是镁铁质和超镁铁质火山岩组合,金丰度值高于地壳各类岩石,可能成为金矿床的最早的“矿源层”。
金在地球中,地核为26×10-6,地幔为0005×10-6,地壳为0004×10-6。金在地壳中的丰度只有铁的1/1千万,银的1/21。地球上99%以上的金进入地核。
综上所述,金在地壳中丰度值本来就很低,又具有亲硫性、亲铜性,亲铁性高熔点等性质。要形成工业矿床,金要富集上千倍要形成大矿、富矿,金则要富集几千、几万倍,甚至更高。
一般认为,规模巨大的金矿一般要经历相当长的地质时期,通过多种来源、地质构造演化和多次成矿作用叠加才可能形成。
-金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