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瓦石是最容易打动一些新手收藏家的石头,因为这种石头是和田玉种子材料的伴生石,与和田玉有许多相似之处。这种石头是最容易冒充和田玉的,抓住关键点你也能很容易鉴别出这块黑色的卡瓦石和田墨玉很像吗那么我们如何区分卡瓦石呢这种石头是最容易冒充和田玉的,抓住关键点你也能很容易鉴别出来Cava石是石的一种,和和田玉的内部成分不一样,石有石有。空腔内杂质较多,内部结晶非常大,和田玉的结晶是看不见的。
卡瓦石的密度很低,密度高的和田玉会有很强的手压,而卡瓦石则没有。但是,这种测试方法要经常用和田玉玩,否则给砖摸不出来。这种石头是最容易冒充和田玉的,抓住关键点你也能很容易鉴别出来在光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内部结构是蛇纹石的特征,根本不是和田玉的粥状结构。无论什么石头只要仔细分辨就能分辨出来,首先,如果你想掌握一些玉石知识,新手朋友还是要多看,少买为上策。
在新疆的和田玉龙喀什河漫滩,有一种特别像和田玉的石头叫滑块,懂维吾尔文化的朋友都知道,滑块在维吾尔语里的意思是家伙们,就是这种石头是怎么抛弃的,滑块石头长得很像和田玉,颜色类型也多,打灯可以透光,它经常被维吾尔族巴郎子用来假装和田玉来卖,有些玉石朋友会分不清,但是卡瓦石就像和田玉,也不是真正的和田玉啊,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区别。
从外观上看,卡瓦石比较粗糙,不像玉石那样光滑,也不油腻。巴郎子常在卡瓦石上涂上厚厚的一层油,使其看起来光滑油亮。从结构上看,空穴的结构为粒状结构,不具有玉石的绵状结构特征。从硬度上看,卡瓦尔石的硬度很软,可以用刀划痕。和田玉的硬度一般在65以上,刀划不出痕迹。从同体积卡瓦石和和田玉的比重比较来看,卡瓦石比和田玉重,比和田玉轻得多。
玉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性器物,在世界文物史上是极具特色的文物种类。在华夏文明中玉器承载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对玉器的研究就是对中华文化中最重要部分的研究。
良渚文化玉琮上的玉人图案
华夏文明中玉的使用要从材料利用史的角度考察。材料利用史就是通过人类利用、使用和制作工具的材料材质的不同将人类历史划分成不同的历史阶段。从材料利用史来讲人类历史可被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以及铁器时代三个阶段,其中石器时代约占人类史的99%时光。
红山文化玉器
而这个占人类史比例如此之高的石器时代,又可以按照石器制作技术区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的技术特征是“打制”,脆性大、均质且各向同性、硬度高、结构致密的石材适合打制成刃类工具或细石器,如黑曜石、燧石、石英等,打制石器的优点是可以通过控制打制的方向和力度来控制石器的形状。而在打制石器过程中的敲击类工具会选取那些脆性小、韧性高的石材。打制石器虽无法生产出精细打制,但基本满足了耐用的需求;
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的技术特征是"磨制",其选取硬度高且韧性大的耐磨石材作为“磨制”材料,这种石材不仅适合精细加工,而且磨抛形成的光泽层可以展现石料的材质美。也正是因为磨制石器的抛光技术的出现使得透闪石、阳起石、玛瑙等这类玉石矿物逐渐脱颖而出,因为美观它们渐渐同实用工具分道扬镳,被制作成装饰品,以满足先民们的精神追求。渐渐的这些具有装饰性的石头变成了特权阶层的专属,被制作成了特定的形状,比如玉璧、玉琮、玉璋等等。于是玉器随着社会的分化也由装饰品变成了权力的象征,具备了礼仪功能。所以从这材料利用史来看,玉器是石器发展到磨制阶段的产物。
新石器时代的石刀
关于玉的定义是“石之美者”,这一定义出自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实际上这是古代玉的广义定义,古代玉的狭义定义仅是指和田玉。
那么,我们该如何区分古代玉的广义和狭义呢?这需要从时代上来划分。第一阶段:史前至三代(夏、商、周三代)时期,玉的定义是广义的当然从出土文物来看这个时期已经开始使用西域的玉石,但用量极少,关于这些玉石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史前“玉帛之路”的专业运送;二、玉石顺河流而下,流至原始人类聚居区(原始人类一般都是依水而居,多居住在河流的冲积平原上)被先民发现并利用;第二阶段:三代至汉代,玉的广义和狭义定义并存;第三阶段:汉代张骞通西域之后,和田玉大量东进,玉的定义是狭义的。
史前墓葬中出土的玉器有天河石、绿松石
史前出土文物照片 多为阳起、透闪石
关于上述将古代玉划分成三个阶段的观点,在上世纪90 年代至今,通过地质学者、自然科学学者采用多种现代科学手段,对汉代至史前出土的玉器进行测试分析后发现属于正确的观点。测试发现在史前到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之前的这段时间里,有将近40 种矿物曾作为玉材被先民使用,其中透闪石、阳起石、蛇纹石、玉髓、玛瑙、绿松石、方解石类等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玉材种类,由此可见在先民看来美石均可制作成玉器。从测试玉器的数量上来看,透闪石、阳起石制作的玉器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蛇纹石玉器。
清乾隆年制和田玉雕仿青铜器玉雕
和田玉在中国和海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外闻名,琳琅满目的和田玉精品,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田玉是具有灵气的东西,它象征着巨额的财富,可人们往往缺乏辨别真伪的慧眼,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昔日王公贵族玩的高档玉器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那么,收藏和田玉器从何处着手如何能选购到货真价实的和田玉器呢
一:看玉器的材料: 材料是玉器收藏的首要前提,优质玉材对于一件玉器至关重要。目前通常的价格,同等级别的子玉是山料的6--8倍。在市场或网上,更常见以无皮之山料或俄料,充和田子料出售。俄料亦属山料且物质成份一样,因出矿地在俄国境内而称俄料,其价更低得多,特性是色白但玉质太水即是透明感过重,密度和油质感均比不上正宗和田子玉料好!若以俄料充和田子料件出售,经验少者难以辨之,目前在市场或网上唯数不少。 真正的羊脂玉,目前国家没有标准,它是产于冰雪复盖的冰河中。羊脂玉白若羊脂,不但白且绝不反青,其油脂度特高,不是一般色度达到羊脂级的山料或子玉可匹敌的。有些老玩家玩玉几十年也难得一求。羊脂玉取得难度之高加上其稀有度,所以爱玉者常有寻羊脂玉难,难于上青天之感。可以这样说,现在就是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精绝之品羊脂玉。 现如今自称羊脂玉的,其实大多数是高白色的山玉或子玉,如不带皮的高白玉一般多是山料。玉工都知道子玉价佫高之山料数倍,在做工时一定想尽办法的留皮。有些为了冒充子玉而想方设法做烧染假皮子的,也常可见之。无皮的玉是不是子玉,就要靠鉴定者的经验和眼力来确定了,因此往往存在着争议性。 按照和田玉的同等级来说,子料最为贵重,山流水次之,山料又次之。
二:辨认造型纹饰: 造型是玉器审美的构架,也是决定玉器收藏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造型是由功能及玉坯形状决定的,其比例权衡要适当。匀称而不呆板,均衡而又稳定的是美的作品。 纹饰是玉器的装饰,它的美丑容易为人们觉察、感受。一般说它服从于器型的需要,或者它们两者都取决于社会功能的需要。装饰要看结构、章法、繁简、疏密等处理,凡结构章法有条不紊,统一和谐就具鉴赏价值。
参考:http://wwwcnartnorg/53/2/2015-07-17/7187html
玉石不是因为含什么成分就成为玉石的,是因为好看才成为玉石的。
玉石有氧化物的,有硅酸盐的,有磷酸盐的,有碳酸盐的,有硫化物的………,又因其成分、结构、颜色等划分不同种类。
例如:
翡翠是以硬玉为主的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可以有绿辉石、沸石、屑石、角闪石、长石……(这一小段的内容记不全,也不一定记得对,还有顺序问题);
和田玉是角闪石-阳起石过度矿物的集合体,还有很多其它磷酸盐矿物……也记不全。
总之,你要学就得拜师花银子,而且要找对师父。
没有玉化吧
其石头玉化得如何好,对是否是玉石上争论不休。其实,玉化得达到玉石的特质,就可以称为玉石,否则,则“修炼”不够,还不能称为玉石。黄龙玉被专家称为玉化得达到玉质状态的黄腊石,未达到玉质状态的,就只能是黄腊石及其它石头。
大量科学研究表明,玉石的形成与火山有关,但值得强调的是,火山是“爆”不出玉石来的,只是火山的特殊作用让石头具备了演变成玉的前期条件,真正形成玉,还需要后来上亿甚至数亿年的演变过程,也就是玉化过程。物质以火山爆发后的高温高压等条件为基础,通过相当长时期的玉化,最终成了演变成了玉石。可以看出,前期是火山的原因,后期是自身的原因。从这一点来讲,玉石可谓“活”玉,不是“死”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