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碧玉红皮手镯不一定是老坑的。一般老坑的和田碧玉红皮手镯通常都是玉质浑厚感和玉性稳定,而且玉质程度好,成色也更加饱满,目前老坑碧玉的数量是非常少的,而市场上大多数都是一些山料碧玉,而且这样的碧玉在形成时间上比老坑碧玉的时间要短,所以玉石上也是比老坑碧玉的玉质要差一些,价格也相对较便宜。
和田黄口山料有可见玉花
山料有和田山料、俄罗斯山料、青海料。这几种山料的白玉都有共同的特点:灯光下有细密的小云片状、云雾状结构的玉花,光泽温润。对于这几种山料的辩识,检测机构也很不易辨别。一般是凭经验而定,相对而言俄罗斯白玉质地稍粗糙,絮状物较多,“白”而不“润”,给人一种“死白”的感觉。如将和田白玉与俄罗斯白玉放在一起比较,前者“润”而白得细腻,后者“糙”而白得无神。据玉雕行家讲,俄罗斯白玉在砣下容易起“性”,做细工时容易崩口。还有一点,玉器成品在用硬物轻轻敲击时,和田白玉发出的声音正如古人所言“其声清引,绝而复起,残音远沉,徐徐方尽”。而俄罗斯白玉发出的声音则显得沉闷。青海玉(可以参看雅园玉道网倪伟滨大师介绍的《丰富多彩的青海玉》)也有类似的缺憾。俄料与青海料相比,俄料不是那么“水”和“灵”,在透光性和密度方面,猛一看更近似和田料,而且上等俄玉完全可与和田玉媲美。
籽玉的辩识
籽玉只产在新疆和俄罗斯。和田籽玉是代表真正的中国帝王玉,也是和田玉藏家的首选料。目前,因籽玉的不可再生性、产量的有限性、开采的限制性、藏家的广泛性、暴涨的增值性和赏玩者的盲崇性,而实际上真正的籽玉原料和籽玉玉器在各地玉石市场的份额不足10%。也因此导致造假的籽玉愈演愈列。籽玉的造假始至宋朝,什么烟熏、色染、血焖、火烤、水煮、油炸、酸蚀等花样繁多,到现在已经出现了运用激光等高科技造假的籽玉,有的就连专家也很难辨别。
真籽玉的特点:
皮色:真籽玉不论是原生的还是次生的,他们都在河床中经历了亿万年的冲蚀磨砺,一般在质地松软的表皮沁入颜色,在有裂的地方深入肌理,皮上的颜色由深入浅,裂隙上的颜色由浅到深,这种沁色过度自然,层次分明,皮和肉的光泽、质地感觉一致,就象是从肉里面渗出来的一样。质地致密的籽玉沁色少,即便有,也是星星点点,或在细小的裂缝里。
毛孔:所谓毛孔是指无论多么细腻的籽玉在自然状态下经过千磨万击的历练,都会在他的表面形成无数密密麻麻的小孔,非常像人的汗毛孔,一般不是人工可以伪造出来的,测光看或者在放大镜下看都很清楚。要没经验的话,你只要随便在那个河滩上随便拣几块有一定磨光度的卵石,你仔细看看,仔细比比就知道什么是籽玉的毛孔了,当然一般卵石的毛孔要大一些,因为他的硬度比和田玉要低得多。而磨光料或者叫滚料的表面只有滚磨过的磨痕和檫痕,绝没有自然状态下的“毛孔”。因此用毛孔来鉴别真假籽玉非常有效。
硬度:这里所说的硬度是指玉石的相对硬度或称摩氏硬度,这是一种划痕硬度。摩氏硬度分10级,1级最软如滑石,10级最高如金刚石。具体分级标准如下:滑石1度,石膏2度,方解石3度,萤石4度,磷灰石5度,长石6度,石英7度,黄玉8度,刚玉9度,金刚石10度。和田玉的硬度一般在60-65左右。一般钢锯条的硬度为60,玻璃硬度为50。质地好皮色薄的籽玉都有较高的硬度,一般在摩氏65左右,用小钢锯条是绝对划不动的;质地松皮色厚的真籽玉硬度稍低些,一般在摩氏60左右,用小钢锯条能划动一点。
假籽玉特点:
一是用滚料上色冒充籽玉。这种情况大多数用岫玉、石头和次等山料也有用好山料的,放入滚筒机内滚磨,磨成卵形,很像籽料,然后再上色。这种颜色一般都浮在表面,就是高抛光后他的颜色也是浮在表面,和肉质的结合部没有过渡关系,很不自然,最多的是红色和**,有的料子很透,大多用青海料,这类料子基本没有汗毛孔,比较容易鉴别。
二是用低档籽玉上色冒充高档籽玉。第一类是把品象不太好的低档籽玉做上假皮色,消费者会以有毛孔断定是籽玉,再被艳丽的皮色吸引。这类皮色还是浮于表面,或类似糖霜,殊于层次,尤其撒金皮和枣红皮居多,要仔细辨别。第二类是在上等籽玉上做假皮色,从而达到皮色鲜艳,价格翻倍的目的,也称“加强皮”。这类假皮层次分明,有真有假,极难分辨!有时行家都会被这些皮色所迷惑,可行的办法是用强光照出内在的沁色,观察里面的沁色和外面的皮色颜色是否一致以及外面的鲜艳皮色有无内沁和呼应,特别是出现鲜艳的枣红皮就要当心了。第三类是在高档籽玉上做假皮色,他利用生成籽玉皮色的天然矿物质,在很短的时间里使籽玉形成各种皮色,这种皮色也很难辨别,这种假皮色在某种程度上讲也属于“真皮”了。
从你的上看,你这个是和田玉,造型为手把件,属于和田玉山料。和田玉山料是没有风化面表皮的或风化层很薄的玉石荒料,多为从矿山露头或掌子面上开采的原生矿石,又称山玉,碴子玉、古代叫“宝盖玉”,指的是产于很高的新疆地区雪山上的原生玉矿。
和田玉山料矿物组成以透闪石为主,并含有蛇纹石、石墨、磁铁等微量矿物质,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
和田玉皮色的美丽是很多收藏者的追求,和田玉籽料皮的种类也是很多的,从颜色上来说有洒金皮、枣红皮等,从质感上来说,有油皮、石皮等,这些形态各异的皮色真是让收藏者很是喜欢啊,我们常见的几种皮色有色皮、糖皮、石皮这三种,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将一起来介绍着三种皮色。
和田玉籽料皮色
色皮:是指和田玉外层的褐红色或是褐**的玉皮,玉石界以各种颜色来命名,比如说黑皮子、鹿皮子等,一些行家从皮色上就可看出玉石品质的好坏,同样质量的籽玉若是带有皮色,那带皮色的籽料会比不带皮色的籽料价值更高些,色皮的形状很多,点状、云状都有,这些皮色是由于外界的矿物质侵入形成的各种颜色,是属于次生的矿物,在和田玉原生矿中也可能会发现带有皮色的山料,这些山料皮色的形成是氧化作用形成的。
糖皮:这种皮色是和田玉表面黄褐色的玉皮,颜色和红糖很相似,多以被称为糖皮,也可将这种带有糖皮的玉石称为糖玉,这层糖色的表皮是由于氧化作用所导致的,在显微镜下,这些糖皮是由透闪石微晶组成的。
石皮:这是指山料外表包裹的一层围岩,这层围岩是透闪石化白云大理石岩,这种石包玉内部的石块和玉石的分布接下很明显,赌石大多是指这种玉石。
和田玉籽料皮的不同也早就了不同的和田玉籽料皮的文化,这些文化让和田玉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让人忍不住去探究它内部的美丽。
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由山料经水流冲刷而成的,籽料的原生矿体是山料。 籽料:从高山矿坑滚落到河道中的玉石原石经过水流冲搬运,从河道上游冲到河道中下游,被人们从河道中捞出时,玉石原料因为长期受水流冲涮及河道石块碰撞,形状已经变的非常圆滑,有的形状如鸡蛋。在河水冲刷搬运过程中,玉石受其它巨石的碰撞,大块头会分裂成小块头,玉石块头相对山流水和山料会小的多,有的甚至变的特别小,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总会看到小块的籽料,大块的山流水和山料的原因。
另一种认为籽料是由亿万年前火山爆发形成的,
标题:籽玉形成的争议
和田籽玉究竟是怎样形成的?是由山料经水流冲刷而成的吗?籽料的原生矿体是山料吗?
对于这个问题,有不少玉石专家学者的演讲论述,以及流传于民间的普遍说法,绝大部分都说,籽料是由山料因冰雪消融,经山体风化崩塌而顺水冲入湍急的河流中,再经数百公里河水的搬运冲刷,棱角随之被磨去,最后形成了现在的卵状籽料。这种说法的根据何在呢?根据有四:
1籽料出产在玉龙喀什河床中,水就是搬运琢磨玉石的天然工具。
2和田玉山料就产在玉龙喀什河源头的冰山上。
3玉龙喀什河源头山脚下的河床中,确有被水冲刷下来磨去部分棱角的山流水原料。
4山流水原料再经过200多公里的洪水冲刷琢磨,冲刷到玉龙喀什河平坦的和田市地段,沉积下来,自然就棱角全无,被磨成了卵石状的籽料了。
以上证据乍一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无可挑剔。但根据我几十年的实地观察,反复捉摸,认为以上论据尚不全面,只说到了它的表面,没有说到它的本质。大量事实证明,籽料不是由山料经洪水冲刷而成的,也就是说,籽料的原生矿不是山料,其本身就是与山料一样的另一种原生矿体。其论据有六:
1玉龙喀什河的源头,即出山流水的冰山脚下,距离出产籽料的和田市大约有270公里。在这270公里的河床中,从出山流水的那个冰山起,一直往下约20多公里的河床中,可以捡到为数不多的山流水。再从20公里往下到200多公里的这段河床中,根本就没有玉石。再从约200公里往下到270公里的这段河床中就是籽料出产的主要地段。有人讲,中段近180多公里没有玉石,是因为水流太急,玉料存留不下来,都被洪水把玉石冲到下游去了的缘故。请问前面那20多公里的河水流速不是更湍急吗?为什么在那一段或多或少还可以捡到玉石?而这180公里的地段,为什么不论大小一块玉石也捡不到呢?河床里到处都是卵状石头,没有一块玉石,石头没被水冲走留了下来,唯独比重比石头大得多的玉石反而被水冲走了,所以,“因为水流太急,玉料存留不下来”的解释自然是不能成立的。
2再从玉的质地上讲,山流水的玉质和籽玉的玉质也不尽相同,籽玉的质地比山流水的更加细腻,更加温润,色彩更丰富。有人又讲,这是因为籽料经过水流的冲刷把山料外面的一层粗糙表皮磨掉了,只剩下中间的部分,当然就更好了。但我所说的质地不是外面的不好,中间的就好,水流的冲刷是不可能改变玉的质地和颜色的,不可能将粗糙的冲刷成细腻的,也不能把暖色调的冲刷成冷色调的。比如现在很多人为了能将山料卖到籽料的好价格,就不惜造假,将山料棱角切割掉,再放入滚筒机中与砂石一起滚磨,人工磨成的籽玉就这样做成了。这样的籽料是不是质地就好了呢?仍然不好,略有经验的人,一看便知是山料磨出来的。
3籽料有白、青、碧、黄、墨等五种基本色调。而玉龙喀什河源头的山上只有白玉和青玉两种玉料,根本就没有碧、墨、黄玉,那么河中的碧、墨、黄玉又是哪里来的呢?更何况籽料的颜色是块块不相同,而山料在一个坑内基本是相同的。
4籽料是山料冲刷而成的卵型,但有很多籽料上有半块石半块玉共生的现象。如果以上逻辑成立的话,那么就不应该有这种现象存在。因为我们都知道玉比石更坚硬,更耐磨,玉都磨成极其光滑的卵石了,那石头还能安在吗?
5再从籽料的质地、颜色在河流中的分布状况看,经我多年的观察总结发现,颜色、质地、块状、性能,甚至皮色大致相同的玉料基本上产出在同一段河道中,混淆的很少,只要你拿来一块玉料,我们一看基本上知道它出在河流的什么位置,哪个地段,这与山料的产出分矿坑的道理基本是一致的。如果是水冲下来的,它不可能有如此清晰的分别。
6从和田地区东起策勒县的奴尔多西至墨玉县的皮牙满多约160多公里的戈壁沙漠中,都有各色籽玉和戈壁料存在,难道这方圆约900多平方公里的戈壁沙漠中的玉都是河流改道冲刷而来的吗?我认为不是。
综上所述,籽料就是亿万年前火山爆发形成的,这种卵状的原生矿体存留在海底,后经地壳变迁,造山运动,新疆这块土地由大海变成了陆地,籽料也随之浮出水面,形成了现在这种状况,所以籽料不是由山料经水冲刷而来,山料不是妈妈,籽料亦不是儿子,它们同样都是同一种矿藏中两个互不相干的原生矿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