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是怎么形成的

和田玉是怎么形成的,第1张

和田玉,中国四大名玉之一。传统狭义范畴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以和田“子料”为代表闻名于世;广义的和田玉指软玉。

和田玉的形成过程大致为:

1、中元古代晚期陆缘海沉积,沉积白云岩,这是成玉物质来源之一;

2、元古代末期塔里木运动,区域变质作用,白云岩变质为白云石大理岩,这是成玉物质结构改造;

3、华力西晚期中酸性侵入活动,接触交代作用,形成白云石大理岩蚀变带,这是成玉物质基础;

4、华力西晚期侵入体派生中酸性岩脉接触交代作用,和田玉形成 。

所谓的“糖料”是颜色像红糖的玉料。有的一整块都是红糖色,那叫全糖料;有的一块玉料上大部分是白色或青色,只有小部分是红糖色,那也叫糖料。糖料的颜色有轻有重,重的叫深糖色,轻的叫浅糖色。深糖色有点像酱油色,远看就像老红糖疙瘩。糖料多见于山料,带糖色的籽料比较少见。糖料的糖色不是“皮”,这一点应该引起初学者的注意。糖料有和田糖料,也有俄糖等,尤其是俄罗斯糖料颜色艳丽,十分好看,俄罗斯糖料的糖色有的甚至是深黑色。糖料的糖色多被用来做“巧雕”,当“俏色”用,有的的确做得很好看。值得注意的是,糖色不同于籽料皮色,籽料的皮色不退色,多数是越玩皮色越重越好看。糖料则不然,再好的糖料它褪色,一般的情况下把玩一段时间后,糖色就要变,变到最后就不像原来的那么好看了。这一点必须引起初学者的注意。

  简单来说,所谓和田籽料,是海拔3500米以上的和田玉夹生岩层经长期自然风化剥落的碎块,在经雨水冲刷进入和田河河道,经长时间的河水搬运、冲刷后形成的卵石状石料。也就是说,籽料是经过大自然河流的天然长时间打磨的。秋季和田河干涸后,从河道上捡拾、开采。相比之下,自昆仑山脉由人工开采的石料成之为和田山料。

  籽料比之山料,更加细腻润泽,油脂度高(视觉上好像油脂一样),色泽明丽,质地细密,手感温润,这都是山料所无法比拟的,故价格一般远高于山料。籽料为卵石状,带朱红色或铁锈红色沁皮。即使在后期打磨加工为工艺品时,一般也会保留其天然浑圆的形体及其特殊的皮色。

  糖料指和田玉中玉质褐色焦糖色的玉料,多为山料,极少数籽料中也会带有糖色。因糖料多为山料,所以与籽料相比,多无油脂感,缺乏细腻温润之感,色泽较为暗淡。且无较为鲜艳的皮色,糖色为褐色,较暗淡。一般来说,糖料价格要低于纯色石料。但也要看具体石质。且糖料在后期加工中多作为巧色雕刻,如颜色运用巧妙,构思奇巧,工艺精湛价格也多为不菲。

  近年来玉石价格几度继续看涨,市场状况瞬息万变,且和田玉各类玉料价格要看具体石质情况,同种石料之间也会出现巨大价差,故不好明示当前各自价格。见谅!

  小女子习玉师从家传,真正学习也是近几年才开始。望各位长辈多多指正!

简单来说,所谓和田籽料,是海拔3500米以上的和田玉夹生岩层经长期自然风化剥落的碎块,在经雨水冲刷进入和田河河道,经长时间的河水搬运、冲刷后形成的卵石状石料。也就是说,籽料是经过大自然河流的天然长时间打磨的。秋季和田河干涸后,从河道上捡拾、开采。相比之下,自昆仑山脉由人工开采的石料成之为和田山料。

籽料比之山料,更加细腻润泽,油脂度高(视觉上好像油脂一样),色泽明丽,质地细密,手感温润,这都是山料所无法比拟的,故价格一般远高于山料。籽料为卵石状,带朱红色或铁锈红色沁皮。即使在后期打磨加工为工艺品时,一般也会保留其天然浑圆的形体及其特殊的皮色。

糖料指和田玉中玉质褐色焦糖色的玉料,多为山料,极少数籽料中也会带有糖色。因糖料多为山料,所以与籽料相比,多无油脂感,缺乏细腻温润之感,色泽较为暗淡。且无较为鲜艳的皮色,糖色为褐色,较暗淡。一般来说,糖料价格要低于纯色石料。但也要看具体石质。且糖料在后期加工中多作为巧色雕刻,如颜色运用巧妙,构思奇巧,工艺精湛价格也多为不菲。

近年来玉石价格几度继续看涨,市场状况瞬息万变,且和田玉各类玉料价格要看具体石质情况,同种石料之间也会出现巨大价差,故不好明示当前各自价格。见谅!

小女子习玉师从家传,真正学习也是近几年才开始。望各位长辈多多指正!

问题一:和田玉是怎样形成的 玉石形成的时候地质环境很不稳定,在两块玉石初步形成的时候,由于地质环境发生变化,玉石之间产生了挤压和重新融合,然后水线就产生了,并且水线会出现线状。如果这种推测成立,那么水线的附近处玉石的密度可能会相当大

问题二:和田玉石怎么形成的? 和田玉籽玉的形成:籽玉(籽料或水料)是由山料,经冰川不断裂解崩落,地震风化或雨季被洪水冲入河道并受到河水的长期碰撞冲刷侵蚀经千万年的冲刷所形成,籽玉因被水长年浸泡,冲刷,打磨,所余下的质地:细糯、滋润、密度大,具有玉液之光泽,所以籽玉为玉中之珍品

问题三:玉是如何形成的? 玉石的形成条件是极其特殊复杂的。它们大多来自地下几十公里深处的高温融化的岩浆,这些高温的浆体从地下沿着裂缝涌到地球表面,冷却后成为坚硬的石头。在此过程中,只有某些元素缓慢地结晶成坚硬的玉石或宝石,且它们的形成时间距离我们非常遥远。据化学分析,玉石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锌、镁、铁、铜、硒、铬、锰、钴等,佩带玉石可使微量元素被人体皮肤吸收,活化细胞组织,提高人体的免疫功骸。故有中医所说“有的病吃药不能医好,经常佩带玉器却治好病”,道理就在于此。

问题四:和田玉料子饭渗是怎么形成的 都是天然的!

问题五:和田玉籽料是怎样形成的 什么叫籽料呢: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山岩中。经过自然

的长期风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

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料。在岩层中以人工开采的称山料,山料的质地偏干,缺少水头。高质量的和

田玉籽料均采自河中,它经过上千年的河水冲刷,变得细腻晶莹、如凝如脂,才成为著名的和田玉。

问题六:玉是怎么形成的 这篇文章讲得虽然是和阗美玉,但是其他玉的形成也是同样的。

和阗美玉,历代所宝。作为世界软玉之王,和阗玉在中华8000余年的玉文化史上占据统治

地位。本文从纯地质学角度对和田玉的形成予以分析,试图揭开长期蒙在和阗玉上的神秘面纱,

使更多玩家从更科学的角度认识此种来自我美丽故乡的珍贵特产。由于本人非理科出身,有错漏之处,还请方家多多指摘。

和阗玉产自昆仑山――阿尔金山脉,形成于2亿5千万年前的古生代晚期。是由中酸性侵入岩侵蚀交代白云石大理岩而形成的。提及其形成,就不能不对和田玉产区的远古时代的地质演化作一大致的介绍。按先后可划分为如下几个重要时期:

一、白云岩沉积阶段

在中元古代晚期(距今约十几亿年),在塔里木古陆南缘,也就是今天昆仑山脉北缘所在的位置,曾经是一片浅海地带,那里有大量的碳酸盐沉积,其中含镁质的白云岩为成玉的主要物质来源之一。

二、白云岩区域变质阶段

在元古代末期震旦纪,塔里木运动造成全区强烈的褶皱断裂活动,从而最终形成了塔里木大陆。在广泛的区域变质作用中,白云岩变质为白云石大理岩。此后,该地区的陆块隆起,成为我国最早露出海面的陆地之一,其上也没有原层沉积物覆盖。

三、白云岩交代蚀变阶段

在2亿多年前的古生代晚期的石炭纪晚期至二叠纪晚期,一次世界性的地壳运动发生了,被称为“华力西运动”。华力西晚期,在塔里木大陆的南缘,古陆块的陆缘地块和活动带中间地块中有强烈的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沿断裂带有中酸性侵入岩侵入白云石大理岩。在侵入体顶部残留的白云石大理岩捕掳体或舌状体与岩浆侵入体和热液接触交代后,形成透辉石化、镁橄榄石化和透闪石化蚀变,成为成玉的物质条件之一。

四、成玉阶段

华力西晚期侵入体派生的浅成中酸性岩脉侵入到白云石大理岩蚀变带时,再次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在适当的地质条件(300―350摄氏度左右,25千巴以下和一定的扭压应力)下,和阗玉最终形成。

以上四个阶段可概括如下:

A、中元古代晚期陆缘海沉积/沉积白云岩(成玉物质来源之一)

B、元古代末期塔里木运动,区域变质作用/白云岩变质为白云石大理岩(成玉物质结构改造)

C、华力西晚期中酸性侵入活动,接触交代作用/形成白云石大理岩蚀变带(成玉物质基础)

D、华力西晚期侵入体派生中酸性岩脉接触交代作用/和阗玉形成

和阗玉形成的特点

与世界其它软玉一样,和阗玉的组成矿石为透闪石,但和阗玉有其独特的有序分布:靠近侵入岩一侧为青玉,随着氧化亚铁含量的减少,依次过渡为青白玉和白玉。而世界其它软玉多呈绿色,还没有发现能达到和阗白色软玉级别的。

上等玉滋润、透明,有油脂感,捏在手中有温润的感觉。真假的主要鉴别方法是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可看到玉的内部呈纤维交织结构,粒度细;而人造玻璃无结构,可以看出气泡。也可在玉不显眼的地方用刀刻,刻得动的必是假玉,刻不动的才是真玉。常言“黄金有价玉无价”。由于上品的和田玉日趋稀少,每公斤可达数万至十几万元,而一般的青海白玉、俄罗斯白玉等一公斤才数千元,所以有人将此来混充和田玉。这些玉与和田玉的矿物质基本一致,但表面色泽较灰暗、不柔和,时间长久会更加黯淡。

老玉和新玉可从两个方面来鉴别,老玉的表面有一层氧化的玉皮,俗称“包浆”,似秋梨的皮,与玉的天然色有明显的区别,而新玉是没有的。再可从雕刻的题材来看,古代玉是等级、权利的象征,以神话的花鸟、人物为多,如龙、凤等。而新的一般是吉祥题材为多。

自古以来玉便与中华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在中国人心中,玉是吉祥的象徵,故中国人>>

问题七:玉石怎么形成的? 玉石经过精心雕琢就成了玉

玉石是一种矿

翡翠是一种以硬玉为主的纤维状、致密块状的钠铝硅酸盐矿物 体,化学分子式为NaAl[Si2O6]。硬玉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造岩矿物之一辉石族中的一种少见品种,属单斜晶系。晶体形态为短柱状、纤维状微晶 体。翡翠的颜色千变万化,多为绿、红、紫、蓝、黄、灰、黑、无色等。根据绿色的色调、亮度和饱和度,翡翠可分为祖母绿色、苹果绿色、葱心绿、菠菜绿、油绿、灰绿等六种。玻璃光泽至油脂光泽,半透明至不透明。折光率166-168,双折射率0012-0020,无多色性。硬度65-7,密度325-34g/cm3。韧性极强。

自古以来,翡翠一直是最受人们喜爱的珠宝之一。翡翠的绿色与红色象征幸福与兴旺。人们佩戴翡翠饰物,可以防身避祸,逢凶化吉,祛病延年。赠送和佩戴翡翠饰物,预示着对爱情的忠贞。优质翡翠是当今世界价格昂贵的宝石品种,是高档玉料。

玉分为几种

这个问题有好多种答案

11、兰田玉 产于陕西省兰田县。兰田玉外观为**、浅绿色,不透明,硬度为摩氏4度。属蛇纹石化的透辉石类。兰田玉开采历史悠久,见于汉书,张衡及班固等文赋记载。现仍有玉石矿生产。因产量不多,汉代以后,各地均采用和田玉为玉材。所以兰田玉开采和应用渐渐失传。以至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称,兰田为葱岭(昆仑山)的别名,兰田为储运玉石之地等推论。地质部门曾对现尚开采的兰田玉进行了考察。据宝石协会副会长弈秉的研究,陕西咸阳茂陵附近出土的大型“兽面纹玉辅首”即采用兰田玉制作,可知汉唐人盛赞的蓝田美玉的产地即在当时京城附近。 2、南阳玉 南阳玉的矿区地处独山,又称“独山玉”、“独玉”。南阳玉为斜长石类玉石,质地细腻,纯净,具有油脂或玻璃光泽,抛光性能好,透明或微透明。硬度为55至65度。南阳玉为多色玉石。常见为两种或三种以上色调组成多色玉,颜色鲜艳,分别称为:水白玉、白玉、乌白玉、绿玉、绿白玉、天蓝玉、翠玉、青玉、紫玉、亮棕玉、黄玉、黄蓉玉、墨玉及杂色玉等。南阳玉开采历史悠久,陕西神木石峁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玉斧,1952年发现的殷墟玉器,1976年妇好墓出土的玉器都发现了以南阳玉为玉材的例证。现陈列于北海团城的元代渎山大玉瓮,也是用南阳玉琢制的。据文献记载,南阳玉的开采在汉代已有相当规模。至今独山上还有一千多个古代采玉的矿坑,可见南阳玉开采的历史之久,规模之盛。南阳玉的储量相当丰富,至今仍可形成规模生产。 3、酒泉玉 产于甘肃祁连山脉,因又有祁连玉之城。属蛇纹石族玉石。半透明,以绿色为多,带有均匀的黑色斑点。硬度为45度至5度。酒泉玉的开采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武威娘娘台遗址出土的齐家文化的精美玉璧,即以酒泉玉制成。 4、铀岩玉 因主要产地在辽宁釉岩而得名,又称铀玉。属蛇纹石,形成于镁质碳酸岩的变质大理石中,我国这种地质环境的矿床很多,因而类似铀玉的产地很广泛。铀玉外观呈青绿色,黄绿色。半透明、抛光后呈蜡状光泽,硬度为35度至5度。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所用玉材,产于铀岩境内细玉沟,俗称老玉,为透闪石软玉。商代妇好墓出土玉器多数玉材与铀岩瓦沟矿产铀玉近似。瓦沟矿铀玉开采历史悠久,储量丰富。为我国当前主要产玉矿区,产量占全国60%左右。 5和田玉 分布于新疆莎车――塔什库尔干、和田――于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北坡,共有九个产地。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微量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

问题八:和田玉是怎么形成的过程和籽料形成的需要什么条件 对于和田玉籽料究竟是怎样形成的这个问题,很多资料、书籍、以及玉石专家学者的演讲论述都有记载。普遍的看法是籽料是由山料因冰雪消融,经山体风化崩塌而顺水冲入湍急的河流中,再经数百公里河水的搬运冲刷,棱角随之被磨去,最后形成了现在的卵状籽料。

以上的看法有以下几个依据:籽料出产在玉龙喀什河床中,水就是搬运琢磨玉石的天然工具。和田玉山料就产在玉龙喀什河源头的冰山上。玉龙喀什河源头山脚下的河床中,确有被水冲刷下来磨去部分棱角的山流水原料。山流水原料再经过200多公里的洪水冲刷琢磨,冲刷到玉龙喀什河平坦的和田市地段,沉积下来,自然就棱角全无,被磨成了卵石状的籽料了。这几个证据似乎很有道理,无可挑剔。但以上论据尚不全面,只说到了它的表面,没有说到它的本质。大量事实证明,籽料不是由山料经洪水冲刷而成的,也就是说,籽料的原生矿不是山料,其本身就是与山料一样的另一种原生矿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438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