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金带钩是什么?有什么用途?

错金带钩是什么?有什么用途?,第1张

一、带钩的用途

带钩,一言以蔽之,就是古人所系腰带的挂钩。古代带钩首先是实用品,主要用来结带之用。有关带钩是实用品的文字和实物,历史上都有大量记载,在大量古墓挖掘中也得到印证。战国时期,秦军作战的策略首先是消灭敌人,然后是保存自己。所以军人装备尽量做到轻装简行。当时士兵下身不穿铠甲,凡是不利行军打仗的装饰一律不带,带钩是必备必用之物,常挂于腰间。1995年陕西省咸阳市新建石油钢管厂,征地90亩,挖出秦代坟墓500座。出土了大量装遗骨的大型陶罐和众多精美的错金错银的带钩。据专家分析,这是埋葬战死秦军的墓葬群。秦军将士死后,经过两千多年的侵蚀,只留下身上唯一遗物铜鎏金带钩和盛殓他们遗骸的大型陶罐。将士阵亡后,带钩一般都被系在主人腰间随葬,可谓跟随主人寸步不离。这充分印证了带钩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实用品。

  

前些年,在陕西汉阳陵汉景帝的陵墓中出土了大量仅有两厘米长的小型带钩,在一座墓葬中出土数量如此之大、体型之小的铜带钩,在其他墓葬中还没有出现过,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考古人员从同时出土的大量无臂陶俑身上找到了答案:这些陶俑当年身穿鲜艳丝绸衣裳,随着岁月流逝,木制手臂和丝织衣裳已荡然无存,只剩下赤条条的陶身。据此推断,原先每个陶俑身上应该都有一个系腰带的小带钩,衣裳木臂腐烂,带钩脱落俑体,但实物保存至今。这又一次证明带钩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

  

另外,有一些带钩,其纽本身就是一个印章,这种带钩也叫带钩印,一物两用,既是带饰,又是印章,带在身上十分方便,真是一举两得。1979年,河南固始县侯古堆一号墓出土一枚玉带钩,长仅21厘米,钩首如鸭头状,钩身遍琢蟠虺纹、涡纹和S型纹。类似带钩在陕西省凤翔县高庄春秋晚期秦公一号大墓殉葬坑中,以及山东临淄故城春秋晚期大墓的殉葬坑中均有发现。此类小型玉带钩已与战国时流行的玉带钩十分接近,主要是用来挂小型物品用的襟钩。在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丙午带钩”。兽首钩、圆钮,钩身作怪兽抱鱼状,通身错金银,嵌松石装饰。背面有铭文:“丙午钩,手抱白鱼中宫珠,位至宫侯。”此带钩造型颇为奇特,兽形象怪异,装饰华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这种带钩既具实用性,又是礼品,也可作为纪念品,也是一钩多用。

  

笔者还见过一件精致的鎏金带钩,是虎符形,中间对称分开,合缝处有一销钉,这大概是用来调兵遣将的兵符,也可能是男女之间的一种信物凭证,仍有待考证。  

二、 带钩的用材

  

带钩的用料涉及范围很广。纯金带钩在战国就有了,一般体型不大,做工精细,有些上面镶嵌绿松石,但数量较少,秦以后很少见到。

  

纯银带钩较纯金带钩数量要大,品种也多。特别在春秋战国时期,许多错金、包金、镶嵌玉和绿松石的珍贵带钩都是在银带钩上加工的。纯银带钩到了唐代还继续使用,不过风格大不相同,钩首成球状,钩体成片状,上錾庄珍珠底,雕刻宝相花,完全是唐代金银器的风韵。     

  

铜带钩是带钩的主体,绝大多数带钩用料是铜,带钩用铜,分为青铜、红铜两种。素面带钩,各种造型各异的带钩都用青铜,因为青铜有熔点低、硬度高的优点。而红铜软,所以错金错银、镶嵌绿松石的带钩一般用红铜。因红铜软,可塑性好。有些带钩是青铜,但上面镶嵌红铜,构成各种美丽的图案。

  

铁带钩主要出现在战国,一般都错金错银或者包金。但铁带钩一般比铜带钩锈蚀严重,品相不佳,保存十分困难。因为铁带钩见潮容易生锈,底子也会泛起,变成豆渣状,所以要绝对密封,要加干燥剂,不然在很短时间内铁带钩就会变成铁沫子。

  

良渚时期就出现了玉制带钩。从西周到宋元明清,玉制带钩几乎与中国玉器是同步发展的。所以说在带钩这个群体中,玉带钩数量最大,品种最多,流传时间最长。玉带钩用料很杂,有南田玉、南阳玉、岫岩玉,但主要是以新疆和田白玉、青白玉为主。  

  

除上述材料外,带钩用料还有翡翠、玛瑙、水晶、绿松石、琉璃、瓷器、象牙、骨、碧玺、紫檀木等。带钩到了清代已成为观赏品、把玩件。在清代宫廷里就保存有一大批成品和半成品的珐琅瓷带钩。笔者曾见友人收藏有一件乾隆官窖瓷带钩。带钩白瓷,龙首,钩身上绘制了一条金龙,钮上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精致、素雅、高贵。

三、带钩的造型

  

带钩既是实用物又是高贵的装饰品,所以造型千姿百态。尽管良渚文化时期、商周时期都有带钩出土,但带钩大量使用主要是在战国秦汉。

  

战国秦汉玉带钩主要有四种:一、琵琶形短钩,背面较平,有一个圆形钮,钮上有涡纹,钩头细小,呈鸟头或兽头型,钩腹上凸,多饰小云纹。二、长形扁担钩,钩身较长,截面扁方,微上凸,似扁担,钩头略细,琢作兽头型。耳、鼻、眼、嘴刻画细致。三、方柱形短钩,钩较短,钩身似方柱,呈腹部上凸的弧状,向钩头方向逐渐变细变窄,钩首为兽头式,造型简炼,整体呈方形,钩身多光素,无纹饰。颈部或有凸起的横线装饰。四、宽腹带钩,钩身短而宽,钩腹整体似为方形,局部带有镂雕。  

  

明清时期的玉带钩,大都是琵琶形、如意形,钩首有龙有凤,有鸟有兽,钩身上常常有圆雕镂空各种奇异的怪兽,或镶嵌各种宝石。由于这一时期带钩的实用性已经退化,主要以把玩观赏为主,所以选料考究,体型厚重,钩头精雕细刻,十分繁琐。钩身上常常镂雕螭龙、异兽,十分生动。这一时期,由带钩演变出来的带扣大量出现。带扣一般钩身较短且宽,有方有圆,上面圆雕镂空螭龙或素面。一半带钩,一半带环,两面对称,各带一钮。同时利用巧雕,在钩身巧雕出各种动物的精美造型。

  

金属带钩主要以铜带钩为主,出现在春秋战国到秦汉。铜带钩造型可分为两大体系:一是以中原为主,形状基本上以琵琶形、∽形为主,钩首为龙,钩体鎏金鎏银,错金错银,构成各种精美图案,有些还在钩身雕刻各种图案、浮雕、镶嵌宝石、松石、玉,使带钩更显珍贵。另一个系列就是内蒙、河北、辽宁一带的带钩,这类带钩特别注重造型,内容丰富多彩。这类带钩造型奇特,钩身有虎龙狮豹,有牛羊马犬,飞禽走兽,昆虫,飞蝶,水禽,也有人物造像,乐器、兵器、工具,双人舞蹈,二人抚琴,人物摔跤,真是包罗万象。

四、带钩的工艺

  

带钩既是实用品,又是装饰物,所以选材造型、工艺十分考究。带钩的用料十分丰富,有金、银、铜、铁、玉、翠、玛瑙、骨木牙雕、瓷石琉璃等多种多样,审美、收藏的价值都很高。带钩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也十分复杂。概括起来有铸造、锻造、焊接、模锻、鎏金鎏银、错金错银、包金包银、雕刻、镶嵌、彩绘。一件精美的带钩,要用十几种材料,几十道工序,十几种工艺才能完成。玉器的各种加工工艺在带钩中都有反映。青铜器中鎏金鎏银、错金错银、镶嵌錾刻、木刻牙雕等工艺在带钩制造中都有运用。有些复杂的带钩还采用失腊法铸造。以下试以实物举例示之。

  

友人曾收有一件错金、包金镶嵌绿松石的纯银带钩,长20厘米,体圆柱形,错金,钩首全包金,通体镶满近千片鱼鳞状绿松石,每片松石直径不到01厘米,鱼鳞状,每片松石都用金叶包起来。精致华丽,美观高雅。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近千片鱼鳞状小绿松石片是怎样加工制造出来的呢?另,当年的工匠是如何保证每片松石大小形状一致,又采用什么手段测量的呢?要知道,即使是在科技发达、机械加工手段十分高超的今天,要加工出那样细小、包金、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鱼鳞状绿松石片,也是十分困难的。

  

有一件二虎吞牛铜带钩,青铜铸造,钩体镂空,两只老虎中间夹一牛头,上镶松石,老虎张口凶残,牛瞪双眼,十分生动。带钩还带有70厘米长的封闭式的链条,链条是由40个无缝铜环组成,铜环直径10毫米。铜环与铜环之间由可以活动的铜销绞接,铜销上有两孔,环从孔中穿过,铜销模锻成形,因为铜环、铜销都是单个加工而成,因而制造十分复杂。  

另有一件战国玉带饰,长95厘米,除带扣外,还有13块雕有各种动物镂空图案的带板,带板与带板之间是由12个活动玉环连接起来,玉环上阴刻精细花纹。带扣一对、13个带板、12个玉环,总共27件,完全由一整块青白玉雕刻而成,真是巧夺天工。另外,笔者还见过一件虎吞蝉汉代铜带钩。带钩通体鎏金,铜蝉造型生动,两只半张半合的翅膀薄薄鎏了一层银粉,使人感到薄如面纱,质感特强,十分逼真。蝉尾被一只凶恶的老虎吞在口中,老虎双爪抓住蝉的双翅,虎头特大,虎尾就是带钩钩首,整体造型生动,制作精良,富有动感。 五、带钩收藏的升值潜力 带钩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艺术价值以及其小巧价廉的特性是导致其收藏热不断升温的重要原因,但在此类表象问题之下,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古代带钩的自身用途属性决定了保存完好的存世带钩越来越少,这也是其在市场上紧俏的一个核心因素。  

  

为何完好的存世带钩寥寥呢,专家在做了大量的分析论正后找到了一些原因。绝大多数战国玉器都是和田玉制品。即使战国末年的玉制品,距今也在2200年以上了。由于长期埋在地下,受地土和殉葬物的侵蚀,器表大都出现土蚀和玉质蜕变。有些侵蚀严重的形成鸡骨白。在一些等级高的大型陵墓墓葬中,由于条件较好,加上位于地土高爽干燥环境之中,虽然玉器久埋地下,侵蚀轻微,玉器反而宛然若新。但是玉带钩却是个例外,由于其通常都处于墓主人的贴身之处,尽管受外部环境影响不大,但受人体腐烂后的侵蚀极为严重,而其他陪葬的玉器都在墓主人棺椁之外,远离人体,因而受蚀不重,这就是在同一墓葬中其他玉器得以完好存世,而玉带钩却受侵蚀严重的原因所在。

  

完好的带钩难于存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古代,铜带钩就是古人用来扣结束腰革带用的铜钩。用它扣接束腰革带,可松可紧,既容易结紧,又便于解开,可随意调节松紧,十分方便。如同过去北方农民用的裤腰带,接紧后总要打个活结,便于随时打开。在农村,当人去世之后,腰间裤腰带结上之后不用再打开,只要打个死结就行了。不仅如此,凡是随葬品与墓主人有关的带子都打成死结,以防脱开。而铜带钩就是用于扣束腰带之用。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希望带钩结紧,松开腰带都十分方便。而当主人去世之后,带钩扣在带饰上,穿衣、入棺、乘车、下葬等移动过程中,很容易脱落。当人去世之后,为了防止带钩脱落,就人为地把带钩钩头砸死。带钩系在身上,把钩头砸死,不好操作,难于掌握,往往不是钩头砸裂,就是把钩头砸断,所以出土的铜带钩没有钩首,或者钩首断裂。收藏者在市场上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绝大部分钩首上面都有榔头砸的痕迹。

  

尽管品相完好的带钩数量有限,精品更是难得,但是长期以来,收藏带钩的人为数不多,对带钩研究不够,国内也鲜见有关带钩的专著,因而市场价位总体并不高,与其实际艺术收藏价值尚有一定的落差,从而为带钩的升值提供了很大的上涨空间。仍以玉带钩为例。玉带钩发展一般分为三个时期。早期是战国和汉代;第二个时期是宋代到明中期;第三时期是明中期到清代。目前市场上以元明清三代玉带钩为多见,并屡屡拍出高价。2001年12月,在北京翰海拍卖会上,一组五件清代白玉龙首带钩拍出6万6千元,时隔三年,到了2003年,仍然在北京翰海拍卖会上,一件估价7千元的明代玉羊首带钩以62万元成交,高出估价数倍。在国外,一件战国白玉带钩曾拍出120万元高价。金属带钩也分为三个阶段,战国—秦;秦—汉;汉—南北朝。当前战国铜带钩,素面、品相一般、体小者,一般1000元~3000元,有工、有花纹,5000元~10000元一件,有花纹、镶松石,3万元~5万元一件,品相好的精品十万一件。在中国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都有不少带钩属一、二级文物。

  

在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铜带钩、玉带钩数量不少,有些还是精品,在全国各地古玩市场也常有令人心动的带钩。一件腐蚀严重、品相很差的骨带钩,前几年市场售价不到1000元,2007年曾卖到3万元。总之,带钩文化含量很深,升值空间很大。今后将日益成为收藏投资热点。

  

六、有关带钩防伪 带钩引起大家兴趣的时间较短,所以上世纪90年代之前,市场上基本上没有仿品、赝品。90年代以后,市场上才开始出现伪品。带钩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是以铜带钩为主的金属类带钩;二是以玉带钩为代表的非金属类。所以作假与防伪都是围绕着玉带钩、铜带钩进行的。

 

前几年,在市场上还能见到仿战国、仿汉代的玉带钩。玉带钩防伪断代与一般玉器防伪断代办法是一致的。近几年,随着玉料大幅度升值,特别是和田玉料价格飞涨,用新玉作旧作伪的玉带钩已经少见了。  

   另外,一般素面铜带钩市场价位不高,所以作伪者粗制滥造,稍有收藏经验的人都能识别真假。铜带钩作伪最多的是老体新工。所谓老体新工,就是老的素面青铜带钩上错金、错银、镶嵌绿松石。

  

在老体上错金错银,首先要在老素面带钩上划线、设计图案。按照图案线条刻画沟槽。为了不破坏老体外面皮壳,一般沟槽加工就十分粗糙,线条不直,圆弧过渡不大自然,沟槽宽窄不一,所以错金错银线条不够流畅自然。另外,古代错金错银用料都是金叶银叶,而作假者为了降低成本,用金粉、银粉加强酸浇铸而成,因而线条宽窄不一,图案不甚规整。用金片、银片错的圆形或宽带图案,用放大镜可以看到错金错银图案断面如同一卷纸的断面一样,有一圈一圈的条纹,用金粉浇铸没有一圈一圈的条纹。有些作伪者错金错银不用金叶银叶,而用铜叶、铝叶代替,因而错出的图案死板,没有光泽,灰暗,更没有皮壳,因而一看一目了然。  

  

另外,有些原来镶嵌绿松石的带钩,因年久腐蚀,松石全部脱落,作伪者为了卖高价,自制绿松石片补上,以新充旧,粗看跟原装的一样,真假难辨。古代带钩上面镶嵌的绿松石,按照图案贴好之后,都是整体打磨,因而铜带钩钩体本身与错金错银片和每片绿松石最后都在一个平面或弧面上。而作伪者把绿松石补上之后,因怕破坏钩体与错金片的皮壳,一般不再打磨,因而新贴的松石互相凸凹不平,与原带钩钩体也不在一个平面上。同时,因贴上去的绿松石是一片片分头打磨贴上去的,在灯光下可以看出每片绿松石打磨的痕迹都不是一个方向,而是像用芦苇编的席子一样,每片松石打磨的痕迹各不相同,松石表面也没有皮壳。 七、给带钩初藏者的几点建议

  

带钩收藏刚刚起步,有关专门介绍带钩的专著,国内还没有出版过一本。台湾收藏家王度出版了一本《带饰三千年》,专门写的是带钩和带扣,但该书仅请专家写了序,其他都是,共600多张。汉以前铜带钩只有一部分,且精品不多。其中还有一些铜带钩,是在老体上错金错银的冒牌货。由此可见,专门研究带钩的学者不多,有关带钩书籍更缺,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就更谈不上了。  

  

收藏的关键是鉴赏,是鉴别真伪,是识货。为了避免上当受骗,就得学习。目前尽管有带钩的专业知识的书籍很少,但是带钩基本上以铜带钩与玉带钩为主,而有关鉴赏青铜器、鉴赏玉器的出版物不少。只要有了鉴赏铜器和玉器的知识,则鉴别收藏带钩也就不困难了。  

  

收藏带钩除向书本学习外,关键得实践。看实物,多实战。目前国内馆藏带钩最多的要属上海博物馆和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河南博物院也有少量藏品。国外博物馆中国带钩馆藏最多的要数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在日本东京、台湾台北、香港北环荷里活市玩商店或古董市场也能见到带钩实物。国内,在北京潘家园市场、古玩城各古玩店、上海城隍庙古玩市场、西安小东门古玩市场,朱雀路西安古玩城、河南郑州古玩城也能零零星星见到各式各样的带钩。看的实物多了,就有了感性认识,就会少吃亏,少上当,少交学费。

  

当然,收藏带钩除了看实物,勤实践外,还要玩赝品,看伪品。因为现在作伪的人,已经不是那些偷鸡摸狗之辈了,都是“大内高手”,甚至有些就是专家、教授、研究员。“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们完全按照真品,采用高科技手段仿造,不仅外观尺寸与真品一样,就连化学成分、材料工艺都是一致的,一般人很难识破他们的作伪伎俩的。现在作假、售假已成为一个行业,在古玩行里,最新市场上出现了什么假货,这批货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出自哪位“大师”之手,行里人都清清楚楚。有些古玩店,就是这些赝品的经销点,有些古董商就是这些赝品的推销员。如果在市场见到几件完全一样的东西,就要特别小心,有可能就是仿品。“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对真品、假货都有了深刻了解,才能准确辨别真伪,买到真货。

  

带钩材料很杂,品种很多,搞带钩收藏切不可见到就收,而是应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收藏带钩重点应放在:一、材质好。特别是和田玉带钩,金银等贵重金属带钩。二、工艺精。错金错银、金镶玉、镶嵌宝石。三、造型奇。特别是有人物、动物造型。四、文化含量高,有文字,有特别标记,与著名人士、历史事件有关联的带钩。五,与带钩有关的带扣、带板和带饰精品。六,有高科技含量的带钩。  

   以上是笔者关于带钩收藏与研究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为带钩初藏者提供一些助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目前,有关带钩的研究成果仍然很少,有待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去探索。

不是。

1、玄龙是四神之一,也是五行中的水所代表的,通常被认为是天上的神龙或者地下的龙王,在古代的考古、历书、建筑等领域,玄龙往往与方位、时间、妇女等相关联,具有统治万物、保护人类的作用。

2、金龙则是指体形长而纤细、体色金黄的龙,它通常被视为权势、财富和吉祥的象征,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金龙被广泛运用于绘画、雕刻和装饰等领域,如中华民族的龙文化、龙舟文化等。

问题一:什么是过背金龙鱼 过背金龙是金龙里面最上档次的品种,过背金龙的魅力和美丽之处在于其鳞片的亮度,成熟的过背金龙全身都长了金色略带绿色的鳞片,鳞框则略带粉红色与金**,并且包括整个鱼背,体侧的亮鳞可达到第四排,甚至达到第5排。过背金龙的颜色也会随着鱼龄的增加而加深,金色鳞片越过背部,就好比从鱼身的一边跨越到另一边去似的,显得极为漂亮。带蓝色光泽的过背金龙最昂贵,大鳞的品种没有小鳞片的漂亮。

问题二:过背金龙鱼怎么看 过背金龙的意思是:

龙鱼身上有五排大鳞片,简单来说,一般的金龙,从下往上数只有4排鳞片是金色的,靠近脊背的第五排是黑色的。过背就是第五排也有金色,但脊背的正上方一般也是会有有一些黑色的。只要第五排鳞片是亮的(金色),就成为过背。因为幼龙阶段,是不会有金色的,但颜色会发亮。

过背金不是不能人工繁殖,只是他们的后代,不一定全是过背,仍然只有很小一部分是过背,所以很稀少,价格自然就很高。

目前市面上有一种雄性过背金和雌性红尾金繁殖的后代,第五排鳞片可以亮一半,不像过背那样全亮,叫做高背金龙或是高背宝石。外形上看和过背很接近。但价格要低很多。20cm的过背金,一半价格1w左右,高背宝石3000-5000

青龙是龙鱼的另外一种,和金龙,红龙一样,同属亚洲龙鱼。但青龙不论野生的或是人工培育杂交的,都没有过背的。18cm左右的,价格只要300-500

元。

问题三:过背龙鱼是什么意思 过背指的是金龙鱼的一种

金龙鱼分红尾金和过背金

红尾金身上的鳞片只有下面四排是金色的,最上面一排和背部为黑色,尾红色,可人工繁殖

过背金全身鳞片为金色,和红尾金相比,金色已经过背部了,所以称为过背金龙,过背金比红尾金稀少,不可人工繁殖,价格贵很多

具体龙鱼品系分类可以看看这里,很详细

tiebabaidu/fkz=196904062

问题四:龙鱼过背是啥意思? 过背指的是金龙鱼的一种

金龙鱼分红尾金和过背金

红尾金身上的鳞片只有下面四排是金色的,最上面一排和背部为黑色,尾红色,可人工繁殖

过背金全身鳞片为金色,和红尾金相比,金色已经过背部了,所以称为过背金龙,过背金比红尾金稀少,不可人工繁殖,价格贵很多

具体龙鱼品系分类可以看看这里,很详细

ht阀p:/904062

问题五:过背金龙鱼吃什么 饲料。金龙鱼属肉食性鱼类,从幼鱼到成鱼, 都必须投动物性饵料,以投 喂活动的小鱼最佳。 动物内脏,易妨害消化系统,不可投喂。 投喂的人工全价配合饲料多选用对虾饲料(浮性) 。每天投喂2~3次,每次 以20分钟内吃完为佳。

喂食:一般过背金龙的食量都比红龙要小,吃像也比较斯文很少会像红龙饥饿时跳起或在水中大口就食的霸气,所以过背金龙与同龄的红龙相比体型总是相对小一号,因此要培养它的体形与气势就需要从小训练。(1)混养一条或几条温性的热带鱼,例如:喷点菠萝、血鹦鹉等,其目的是要 它在投喂时的竞争霸气及平时唯我独尊的个性。(2)投喂时不要一次就把饵料倒进缸里,而是一次只喂一口量,等吃进去回转过来在投一次,如果饵料被混养鱼抢掉,除非他不饿,否则下次一定会追咬混养鱼,从而达到 金龙的胃口与霸气。虽然比较花费时间但也能培养主人与龙鱼之间的感情。(3)饵料的多样性,如:人工饲料、生鲜饵料、活体饲料等,应轮流替换。因为过背金龙吃食非常挑嘴,因此必须从小培养比较好上手,其中昆虫类是龙鱼的最爱,因此在日常的喂食中只能做为“点心”要少喂,以避免偏食。万一哪天食欲不佳,就没有任何可以 他胃口的食物了,呵呵!

问题六:过背金龙鱼的如何挑选 挑选过背金龙鱼的主要方法主题词:1、金质;2、珠鳞;3、鳞片亮排高度,下面我们逐一说开:注意:这几个主题词排列的顺序就是挑选过背方法重要程度,其重要程度是依次递减,更不能反过来选则。1、金质:过背金龙,其实名字就已经说明它的主要特征“金”。(A)金质要亮黄,而不是次过背的白黄。金的特点“金光闪闪(亮)”、同时与黄接近,故此我们生活中叫黄金,这两者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在选过背龙鱼的时候,主要看龙鱼的金质亮的程度,金质的细密程度。但注意,一定要“亮金”色,而不是单纯的**,**与“黄金”色是有差别的,最接近“黄金”色过背龙鱼越纯种,越高级。长大后才后真正的金光闪闪。(B)金质要有厚度,而不是次过背的浅、白、溥。金质的厚度决定过背发色程度,金质及金粉越多且厚,这样的过背长大后才是真正的过背。金质的厚度是不会“采用白灯白环境下烤出来的白条子”。所以大家在挑选的时候一定要看金质的沉积厚度,这是骗不了人的。尤其是脸部和鳞片及第一框的金质的厚度。2、珠鳞:珠鳞是判断是否过背的主要标准,如果珠鳞都不亮的都叫过背,这样的鱼我是不会选择的。珠鳞不亮最后过背的龙鱼确实存在,大多古典过背会出现,但现在的改良过背增多了,鱼目混珠的将珠鳞不亮的龙鱼说成是过背,我在些劝鱼友们不要尝试挑选这样的龙鱼。否则你会后悔的,因为这样鱼不但是不能过背,反而会出现这条鱼会变成宝石龙鱼。切忌呀!另外,珠鳞其实可以看成是过背的第五六排鳞片。过背的发色是两头往中间走,从第一鳞片(肩上鳞片)和珠鳞开始发色吃框往中间发展,最后全部金质吃掉鳞底而成“大黄金条”。(1)珠鳞要亮黄而不是白色,这不会出现烤白的问题。(2)珠鳞应该有鳞片发色的特征,因为会有第一框发色,如果小鱼看上去就是一片白,这就要注意过背的真假啦。一般的龙鱼,无论是黄金过背还是蓝底过背,其小时候珠鳞的鳞心是会出现蓝底金边的。这需要大家注意的。(3)珠鳞要两排整齐、大小均匀为佳。因为这样的过背龙鱼等级较高,长大后欣赏美观程度高。  3、亮排高度:注意看第一鳞片(头部肩上第一片鳞),这个位置是区分是否过背会是否6排亮的标志之一。从这片鳞可以看出“金质,过背的高度及速度),大家注意一般的高度或宝石这片鳞是很难亮的,另外这片鳞的亮度是可以看出这条的等级,还有可以从这片鳞判断出是“进”还是“褪”。无论是白缸还是黑缸都可以从这片鳞判断出过背金龙的品质和真假。亮排高度不能忽视金边(第一鳞框),不能只看高度不看金质和过背龙鱼鳞片发色规律。从边往里发展(从第一鳞框往鳞底推进(这个过程叫吃框)发色)。亮排高度也是判断过背的标志之一。亮排越高等级越高。珠鳞亮的过背过六排是没有问题,只是时间问题,但目前随着玩家的要求,所以过“背”早的龙鱼成为大家追求目标了。其实,这也是我们真正灾难对此物种进行破坏的源头,大家的追求让过背失去了真正的魅力。为什么大家会在很多“炮弹头,背没有过,但金质超强”的过背叫成古典过背,其实这说明大家对另一种美的怀念。我真担心现在的过背这样改良下去,未来的过背会呈现什么样的状态,我不是说改良就不好,红龙的改良确实很成功,但过背的结果是让这物种的“真正美在消亡”。混血太多,想过背就跟青金杂交,这样的鱼,背是过了,但金质却牺牲了。这方面,是我们的过背龙鱼本身无法改变了,因为它们的基因掌握在人类的手中。我一直深信,大家会在未来怀念“古典过背”追悔我们的“干预物种的自然选择”。目前市场上找一条古典过背难上加难,一条立达的七彩老款过背这么多年了一直被大家视为终极目标。这样老款过背不会再出现,真有些惋惜。返朴归真这个道理会在过背龙鱼>>

问题七:过背金龙是什么意思 过背金龙鱼是价值非常高的,而且非常具有魅力的观赏鱼品种,这种龙鱼是人们欣赏和追逐的水族。根据研究发现,过背金龙鱼是雌雄异体的水族,在这里就先来介绍一下过背金龙的雌雄鉴别方法,以供水族爱好者参考分享。

从头部来观看,雌性的过背金龙鱼鱼腮部可以看到一个漂亮的A字,而且箭头部分要比雄鱼短;而雄性的过背金龙鱼正好相反,A字不规则,箭头部分也比较长。将雌雄过背金龙鱼进行比较,雌鱼的整个头部看起来要比雄鱼要小,由于雄鱼要含鱼卵,所以它的头部就要稍大一些。

龙鱼的体形大小,也可以来分辨鱼儿的雌雄区别。同龄的雄性的过背金龙鱼身体要长于雌性的过背金龙鱼,虽然是受到水槽大小以及环境限制,但是一般家庭都是设置1800乘600乘900左右的样子,这种场合公母的成长速度以及大小会有很鲜明的差别。15cm到20cm成长速度没有什么分别,35cm开始母鱼的成长速度会明显减慢。38cm左右就有可能产卵了,而且也有产卵的例子。

还有很多人会认为过背金龙鱼的雌雄区别就在于鱼儿的头部。有人认为雌性过背金龙鱼的头部要圆,而雄性的则要尖。其实根据研究显示,这种情况不是绝对甚至是刚好相反的。对于过背金龙鱼的圆头,有经验的专家也只是给出圆头的金龙鱼品种会纯正一些。对于正确区分过背金龙鱼雌雄的方法,不仅需要饲养者不断的学习龙鱼的知识,还需要饲养者不断的总结区分的经验和方法,在不断的学习和总结中,掌握最正确的区分过背金龙鱼雌雄的方法。

问题八:野生过背金龙鱼,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金龙原产地是东南亚诸国,中国没有红龙金龙等任何野生龙鱼。

1过背金

又叫马来西亚金龙〔Malaysian Golden〕,布奇美拉蓝[Bukit Merah Blue]。太平金[Taiping Gold]、柔佛金[Johore Gold]等的龙鱼原产自马来西亚半岛[即西马来西亚]。其马来文名称为lkan Kelesa。

2红尾金龙

原产自印尼苏门答腊岛的红尾金龙,于当地的北干巴鲁河[Pekanbaru River]和坎葩尔河[Kampar River]生长

3高背金

没有野生,是过背金和红尾金的配种,目的当然在于繁殖出一种背部较高的红尾金。

另外,红龙的原产地主要是印尼和马来西亚。

1楼说金龙产地是南美洲,是完全错误的。美洲原产龙主要是银龙和象鱼,澳洲产的星点龙。金、红、青三种龙鱼才是纯正的亚洲龙。

问题九:金龙鱼过背和b过怎么分别 鳞片亮的排数不一样

过背所有鳞都会亮,B过比宝石亮的高点

问题十:什么是过背金龙鱼 过背金龙是金龙里面最上档次的品种,过背金龙的魅力和美丽之处在于其鳞片的亮度,成熟的过背金龙全身都长了金色略带绿色的鳞片,鳞框则略带粉红色与金**,并且包括整个鱼背,体侧的亮鳞可达到第四排,甚至达到第5排。过背金龙的颜色也会随着鱼龄的增加而加深,金色鳞片越过背部,就好比从鱼身的一边跨越到另一边去似的,显得极为漂亮。带蓝色光泽的过背金龙最昂贵,大鳞的品种没有小鳞片的漂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8802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8
下一篇2023-08-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