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玉器的艺术风格 举例说明汉代艺术的风格特点

汉代玉器的艺术风格 举例说明汉代艺术的风格特点,第1张

  中国人自古对玉情有独钟,赋之深厚,使之绵延几千年经久不衰。这种极端的爱玉情结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没有的,也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现象。  在研究中国古玉的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战国和汉代的玉器。如果说史前玉器在治玉工艺上还显粗糙,纹饰造型较为抽象神秘;商周玉器多显小巧而程式化,大件器型不多的话,那么战国玉器随着铁质铊具代替青铜铊具,治玉工具逐渐改进,玉器制作开始走向变革,造型、纹饰渐为丰富、活泼,直至汉代可以说发展到了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的一个高峰。

两汉玉器的艺术风格是多方面的。其造型、纹饰风格中最重要的特点是大气磅礴、灵动飞扬。出现了许多以往难得一见的较大型器,并广泛见诸于陈设、日常、装饰,甚至丧葬用玉中。如陕西咸阳茂陵出土的四灵兽面纹玉铺首,长342厘米、宽356厘米、厚147厘米,重达106公斤,比之先秦玉器更显大气、宏伟。

汉代不少玉器构图打破了传统的对称平衡,如河北定州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的出廓乳钉纹玉璧(图1),粗看似左右对称,细审则出廓之龙纹和螭龙纹均不相同,各自伸张有度,扭曲有势。不仅赋予玉器造型极强的灵动感,而且决无失衡之态。

南越王墓出土的经典之作——镂雕龙凤璧(图2),龙矫健威武,凤灵巧婀娜,站在蛟龙伸出的前肢上,回首与之相对,游龙戏凤,含情脉脉。可以说汉玉中许多作品线条极富力度和动感,尤其是各种龙纹、风纹,螭纹的雕刻,其张力实足的肌肉轮廓,“s”形优美的体型,艺术性足以让后人叹为观止。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S”形曲线,虽源于先秦,但在两汉玉器造型及纹饰中大量出现,不仅龙纹、螭纹、凤纹以此造型,在器物的许多附饰中也多有体现。这种大量出现的S形图案,可能对后来易学太极图中阴阳鱼线条的出现有一定影响。

太极图出现的时代,学界有多种看法,基本认为是道教以后的产物,可能出现于宋。但是太极S运动结构的存在应该早于太极图的存在,《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李道平撰:《周易集解篹疏》,十三经清人注疏,卷八,系辞上第八,19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太极有阴阳、天地、男女、刚柔等多种寓意,大千世界变化均可用太极解释,S形运动可能不仅和《周易》所述的两仪有一定关系,更可能是早于《易经》出现的阴阳思想的直接产物。本人在对玉器的考察过程中,发现一种s形龙凤佩大量出现于战国、西汉时期,且常常为龙首凤尾(图3)。龙凤合体扭曲为s形,更像一阴一阳的代表,凤为阴,龙为阳。阴阳观念成为后来易学的主要观念,故可能玉器造型中“S”形龙凤佩对后世太极图的出现有一定影响。

两汉陈设、装饰用玉另一个主要特点是大多玉质优良,咸阳渭陵长寿宫遗址出土的玉辟邪还用和田白玉籽料雕琢而成,玉质温润细腻。此时,和田玉成为玉器加工材料的主角,并成为以后两千多年来玉器制作的主要材质。

汉代玉器的丰富多彩,造型的大气磅礴,纹饰的灵动飞舞,首先得益于治玉工具的进一步改良。在战国治玉技术的基础上,铁质工具的使用更为成熟,得心应手,工匠们熟练运用高浮雕、浅浮雕、多重镂雕、圆雕、线刻、掏膛、活环、镶嵌等各种技法,可以说极尽雕饰之能事,创造了大批精美的玉器,尽显奢华。安徽巢湖北山头西汉墓出土的朱雀踏虎衔环玉卮最具代表(图4),在圆筒,深腹的卮身外,高浮雕、镂雕一朱雀踏虎衔活环,朱雀头伸出卮口沿,口衔绞丝活环,两羽翼向后舒卷,爪踏一虎。虎身姿矫健,张口怒吼,绞丝尾向上翻卷。另侧环耳上附饰一挺胸昂首的熊。两侧还高浮雕变形羽翅纹。卮身满饰勾连谷纹与连绵舒展的卷云纹。整体设计巧妙新颖,纹饰繁缛,集掏膛、活环、浮雕、圆雕、镂雕、阴刻等各种工艺于一身,体现了汉代玉雕的最局水平。

另外,两汉社会政治相对稳定,思想环境宽松。黄老无为、儒家贵玉、道家神仙长生观念、辟邪厌胜以及东汉弥漫的谶纬、阴阳五行等各种思想对玉器艺术的创作均有影响,但难得的是对玉器的创新并不多加限制,工匠琢玉时较少受到形式、纹饰的束缚,充分发挥着想象力和创造力。故而汉代出现了大批经典之作,在纹饰和造型艺术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儒家玉德观至汉武帝“独尊儒术”后正式奠定了统治地位,“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以及许慎对玉“仁、义、智、勇、洁”五德的最后提炼,使两汉玉器的功能越来越多。爱玉、佩玉成为社会贵族阶层的时尚,从礼器到佩饰、日常用品、丧葬用玉、甚至互相馈赠的礼品都是玉器。但当时玉器的使用仅限于王侯贵族,价值很高,所以传说战国那块可以换十五座城池的“和氏璧”被秦始皇改为传国玺后,到了汉末魏晋时期仍然是国家权力的标志,成为各路诸侯都想争夺之物。这种强烈的等级性,使普通百姓不可能随便使用玉器。虽然宋元以后,玉器渐渐走向世俗化,但从古到今,玉属于阳春白雪的状况始终没有改变。

汉玉之美使后世推崇备至。宋代已出现仿汉玉之作,元代朱德润的《古玉图》中也认识到一些玉器为汉代玉器(朱德润著:《亦政堂重考古玉图》,桑行之等编:《说玉》,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3年5月第1版,第601页)。明清时期,出现了较多的仿汉玉作品,如明代青白玉錾耳夔凤纹带盖玉卮,清康熙时期的和田白玉鸡心佩(图5、图6)(苏天钧:《北京西郊小西天清代墓葬发掘简报》,《文物》1963年1期,第5058页),其造型、纹饰显然是仿汉代玉卮和玉韘形佩而来(图7、图8)。

乾隆皇帝可能是最早重视古代玉器研究的帝王,所写涉及玉器的诗文就有八百多篇,并为许多古玉题铭题诗。他也是最早认识汉代玉器的一位皇帝,清代宫廷仿制汉玉的作品比比皆是,如宫中一件镂刻“长乐”的谷纹玉璧,乾隆定其为“汉玉长乐佩”(图9)(卢兆荫主编:《中国玉器全集·4·秦汉

南北朝》,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年5月第1版,图266)。一件曾被定为魏晋作品的辟邪,乾隆认为是汉代玉器。这些认识据现在考古材料看是正确的。但由于历史的局限,乾隆甚至对先秦玉器也言必称汉玉,此风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收藏鉴赏家。清末民国时期出现的许多研究玉器及玉器收藏的图谱和汇考之类的书籍,如瞿中溶的《奕载堂古玉图录》(瞿中溶著:《奕载堂古玉图录》,桑行之等编:《说玉》,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第479页)、吴大瀓的《古玉图考》(吴大瀓著:《古玉图考》,桑行之等编:《说玉》,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第616页)、端方的《陶斋古玉图》、刘子芬的《古玉考》、刘大同的《古玉辨》等等(《玉说汇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3月北京第1版),在断代上也常常将先秦以前古玉识为汉玉。清代的许多仿古玉,其实是仿汉代玉器(图10、图11),如乾隆时期制作的玉谷纹璧、“长宜子孙”玉佩(图12、图13)等(张广文主编:《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6年9月第1版,图126、127)。

一、看玉器的材料

材料是玉器收藏的首要前提,优质玉材对于一件玉器至关重要。通常的价格,同等级别的子玉是山料的6--8倍。

二、分析工艺细品艺术

玉器工艺是由料变为器的技术条件,它的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被人真正认识,是鉴赏上的一个难题。凡砣工五子登科利落流畅、娴熟精工必然是美的或比较美的,反之,板滞纤弱,拖泥带水,则是收藏价值锐减的标志,不可贸易集之。

三、尽量选购皮色子玉

和田子玉外表分布的一层褐红色或褐**玉皮,因此习惯上称为皮色子玉。有秋梨、芦花、枣红、黑等颜色,琢玉艺人以各种皮色冠以玉名,如秋梨皮子、虎皮子、枣皮红、洒金黄、黑皮子等。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就是和田玉所在的环境和背景。在和田玉鉴定时的背景是一个非常重要注意点,一般在鉴定和田玉时,和田玉的背景颜色采用灰色或白色,而且和田玉周围的颜色不能太过强烈,荧光要弱,这样是为了防止颜色之间的反射影响对和田玉颜色的鉴定。

2、就是和田玉鉴定所用光源,因为不同光源照射下,和田玉会表现出不一样的颜色。所以,在和田玉鉴定时候应该避开强光源,商业灯,最好在自然光下鉴定比较好。如果自然光差需要辅助光泽,请选择色温在5000K到7000K之间的普通的日光灯即可。

真和田玉是指新疆和田玉,而假和田玉,则是指除新疆和田玉外的玉

1、毛孔法:

玉的灵性与外观:田玉首先要观察玉料,无论造假的手段多么高明,假籽料的质地、颜色肯定都不如天然籽料那么细腻、柔和、滋润,更不会有天然和田玉的灵性。

玉的毛孔:真正的和田籽料无论多么细腻,表面都会有无数细密的小孔,特别像人皮肤上的毛孔。假和田玉与真的再相似,其表面是没有“毛孔”的,有无汗毛孔,是鉴别真假籽料的真招。

真假毛孔:真正的汗毛孔是不均匀规则,而且很自然的;人为加工造的也就相反了,20倍以上放大镜下可以看出机械加工的痕迹。

2、皮色识真假:

真和田玉的皮色:观察玉德色泽,真仔料在河水中自然受沁,会在质地软松的地方沁入颜色,在有裂的地方深入肌理。这种皮色是很自然的,颜色浸入玉内有层次感,过渡自然,皮和肉的光泽质地感觉是一致的。

假和田玉的皮色:造假皮主要迎合爱玉者喜爱各种皮色的倾向。假皮色的原料大多是和仔玉在自然环境下受沁的金属盐同样的东西,大多是枣红皮。这种皮浮于表面,颜色太鲜艳,无过渡的自然层次感,且干涩,不滋润,这种皮色用开水一烫就容易掉色变淡。

3、硬度识真假:

和田玉的硬度高:和田玉的硬度是很高的,韧性也很强,和田玉可以划玻璃,而自身无损伤。对于其他的玉石来说,只有石英岩类玉石可以划玻璃而自身无损伤。

用刀刻分别真假:真和田玉比较坚硬,用刀划刻无痕迹。假和田玉往往比较软,用刀划刻可见刀痕。而且和田玉受刀处不会起毛,假玉的毛边则很明显。

查看断口:真和田玉器的断口参差不齐,物质结构比较细密。假和田玉器的断口整齐发亮,玻璃一类的东西,断口物质结构粗糙,无蜡状的是普通石头一类的东西。

4、声音分辨真假:

和田玉声音悦耳:和田玉的结构要比一般石头紧密,当玉料、玉材或玉器的块度、厚薄合适时,击敲后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而同样形状的杂玉、石料就不能。

腾空法:把鉴定对象用线腾空吊起来,轻轻敲击,真玉器声音清脆悦耳,舒扬致远,假和田玉器则无。

5、温度分辨真假:田玉的导热系数偏小,传热不好,会使人感觉温润(不那么凉)。而一般石英质和碳酸质岩石、玻璃等导热系数大,用手背试一下,玉温而玻璃凉。

补充

软玉与岫玉的辨别:

和田玉其质地、硬度和比重都有一定的指标;岫玉产于辽宁岫岩县,其质地、硬度和比重都不及和田玉。加上岫玉开采量大,故市场价格非常便宜。

岫玉由于质地细腻,水头较足,呈卉状至油脂光泽,所以人们常常把它做旧来冒充老的和田玉,鉴别的最好办法是用普通小刀刻几下,吃刀者为岫玉,纹丝不入者为和田玉。

如果没有带刀,细看雕刻时的受刀处,和田玉受刀处不会起毛,而岫玉则起毛。就手感而言岫玉较轻,敲击时声音沉闷黯哑,不像和田玉清脆。

和田玉与俄罗斯玉、青海玉的辨别 :

青海玉与俄罗斯多为白色,看上去也似蜡状油脂光泽,因此很容易冒充白玉,它的硬度和白玉一样,所含石英质成分偏高,因此与白玉相比,其质粗涩,性粳,脆性高,透明性强;经常日晒雨露,容易起膈、开裂和变色。

将和田玉与俄罗斯玉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一个糯,一个粳;一个白得滋润,一个则是“死白”,敲击时一个声音清脆,一个沉闷。

和田玉与“料”的辨别:

坊间通常还以玻璃来冒充和田玉,俗称“料”,一般说来,玻璃颜色一气呵成,没有自然变化,里面有料泡,其质料比较纯,不像和田玉有玉茎,有绵状、萝卜丝状等自然结晶状。

用放大镜观察,玻璃的毛孔比和田玉粗得多,玻璃的断口呈亮碴贝壳状,和田玉则呈暗碴参差状;玻璃的硬度低,容易吃刀,和田玉则硬度高,不吃刀。

温度和响声的区别,把玻璃料贴在脸上感觉,其凉的程度低于玉。此外,敲击时一个声音沉闷,一个清脆。

和田白玉肉眼可以看到细密的小云片状、云雾状结构的玉花,这是和田白玉特有的结构特征;真和田玉,颜色不会太白,也不是很透明。但是拥有极好的油脂感,这也是判断是否是真和田玉的标准之一。在手里盘玩二十分钟以后,如果能感觉到油脂感在明显增强,那么99%的可能性,是真和田玉。

而假和田玉,基本上就是白、透,干涩。即使使劲搓揉,也感觉不到油脂感的增强。

和田玉建议不要自己用砂纸打磨,因为不是专业人士,打磨的不好会有损和田玉。和田玉摔的都是裂纹,这个是没办法自行修复的,只能送到专业的玉器修补点修复。

和田玉打磨工艺是和田玉作品达到完美的关键,用砂轮反复的在玉器表面研磨,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一般在打磨的过程中,上蜡和打磨这两个工作要进行好几次才能完整。所以,是需要专业人士的,自行操作容易毁坏。

扩展资料:

保养和田玉事项:

一、避免与硬物碰撞。玉石的硬度虽高,但是受强力碰撞后很容易裂,有时虽然肉眼看不出裂纹,其实玉石内部的分子结构已遭受破坏,容易产生隐性裂纹,这就大大损害其完美度和经济价值了。

二、平常玉器若落有灰尘的话,宜用软毛刷清洁;玉佩佩戴时间久了会有污垢或油渍等附于玉 面,应以温热的洗洁精水刷洗,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三、经常佩戴并时时摩挲,天长日久会使玉石呈现一种特殊的油亮光泽,就象表面渗出一层油来 ,即所谓“出浆”,这是因为和田玉特殊的结构和较高的硬度所致。

人工合成和田玉的密度为25g/cm³左右。

接近于真正的和田玉,这是和田玉的造假工艺不断提高的表现。人工合成和田玉的材料以树脂为主,其拥有天然大理石的优雅和花岗岩的坚硬,以及木材般的细腻温暖之感,具有耐磨、耐压、耐高温、抗腐蚀等特性。

这是因为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田玉的造假工艺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人工合成的和田玉具有极高的逼真度,有的人工合成和田玉甚至可以以假乱真,令人分不清真假。

介绍

人工合成和田玉的材料通常以树脂为主,因为树脂比较容易上色,看起来比较绚丽多彩,再加上无放射性,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更重要的是树脂拥有天然大理石的优雅和花岗岩的坚硬,以及木材般的细腻温暖之感,表面呈陶瓷光泽,韧性和硬度也比较高,有极强的可修复性。

玉见东方,走进玉雕,关注玉雕界头条号艺术从这里开始!

君子有节· 香囊·钱建良

和田玉,历经千百万年的风霜洗礼才幻化而成,和田玉雕件在我国历史上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足以见得,传统玉雕对和田玉雕刻的重视与娴熟。

和田玉主要用来雕刻玉雕作品,行业内有这样一句话“三分原料七分功”,好的玉料要有好的工艺才能将玉石的完美更充分地展现出来。有时候甚至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成品的好坏,那么,我们一般从哪些方面来看和田玉工艺的好坏呢?

初心问道·卢智勇

初心问道

购买

雕刻题材的选用

众所周知,

和田玉的产量是有限的,

好的和田玉原料更是来之不易,

所以,在雕刻之前,

所选的题材也是很重要的,

玉雕师在选择时,

需要认真的考略原石的形状以及特点,

根据其天然的特色

将题材与原石融为一体,

最大限度地体现玉石的美。

倾城色·李卓

设计新颖,布局合理

和田玉的块度

一般不是很大,

为了不浪费料子,

在设计时,

需要考略的比较多,

如构图布局合理、

层次分明,主题突出,

线条以比例是否和谐统一,

特别是一些人像、花卉

等图案的勾勒,

是否符合题材所要表达的

情感与意境。

万类霜天竞自由·陈江南

万类霜天竞自由

俏色雕刻

和田玉的一大特点

就是其拥有的特点皮色或者糖色,

是否能做到俏色雕刻,

并将其利用的恰当、绝妙、新颖,

会直接影响作品的价值。

在和田玉巧色雕刻上一般

有“一巧、二俏、三绝”的说法,

一件上好的俏色作品,

往往能带来锦上添花的效果,

为作品带来很大的增值空间。

巧色雕刻不仅考验的玉雕师的想象力,

同时也考验其雕工的娴熟度与掌控力,

越有难度的巧色雕刻越能体现玉雕师的技艺,

并不是所有的和田玉都是完美无缺的,

能否做到借裂为纹、挖脏遮绺等等

将瑕疵变为雕刻妙用都是对玉雕师技艺功底的体现。

王者之风·陈江南

修整、抛光是否精细

和田玉质地细腻温润、柔和

的光泽是它的一大特点,

在作品雕刻完成后,

修整和抛光也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成品的抛光是否精细、光滑,

是否能够将和田玉的

油润与光泽体现出来,

也是有着很大的影响。

竹镯·李卓

下载翡翠王朝APP,了解更多玉雕行业资讯!

说起明代玉器,首先想到的就是“粗大明”、“陆子纲”这两个粗工与精工的矛盾体。其实明代治玉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仿古之风渐盛,治玉行业发展迅速,高大的掏膛立体器皿开始出现,这些因素都不得不让我们将明代玉器从“明清玉”中剥离出来,详细分析下,明代玉器的特点。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首先,我们来大致看看明代玉器各时期的演变特点:明中早期多为白玉、青玉,而晚期多为青玉、灰玉。明晚期玉器形状大的比中早期更大,小的更小,玉质差的更差。明晚期玉器种类繁多,纹饰多为吉祥图案。强调装饰性和创新,但造型能力差,作工较粗犷。

接下来,我们从五个要点出发,来试着理清明代玉器的特点:

1特有的抛光光泽:

明代玉器多为和田玉的青玉和白玉,有少量碧玉及墨玉出现,明代晚期也出现了很多棕色和青灰色的杂料。这里我们主要说的是占大部分的和田青玉及白玉作品,这些作品中,特别是作工精良的优质作品的表面,都会呈现一层类似玻璃质感的透明膜的视觉效果。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这种效果,不同于汉代的“玻璃光”,感觉是薄薄一层的贴膜,也不同于玻璃的纯透亮质感,有着独有的柔和滋润感。这种视觉效果,就是明代特有的抛光技术所致。具体是何种抛光技术,现在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但这种视觉效果却能成为我们鉴别明代玉器的重要因素。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到了清代,因为审美与抛光技术的改变,这种覆盖晶莹剔透薄膜的视觉感受也再也没有出现在清代玉器上。现代作伪也有通过反复打蜡和皮子抛光仿制的,但油蜡质感和高抛出来的“贼光”,与明代抛光区别还是非常大的。

2打磨工痕的处理方式

古代在浮雕和圆雕的加工过程中,琢磨阴线或打磨底子时会造成凸起部分边缘形成较为锋利的边棱。明代玉器往往通过水平打磨或局部凸起处打磨的方式,将这些加工遗留的边棱打磨的平顺光滑。这种打磨方式使明代玉器呈现出了独有的丰满厚重感。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磨平图案锋利棱角的打磨,在宋元时期也有出现,但不像明代玉器中如此普遍。

3镂空玉器中,图案层次的表现方法

明代的多层镂空作品非常多,层数增多,图案复杂。这种多层镂空不再采用打孔后锼弓子拉出图案的加工方法,而是采用钻孔穿透的方法加工。特别要指出的是,明代多层镂空玉器中,头层抛光细腻,里层抛光明显较差,甚至不抛光,能明显的看出加工痕迹。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这种只是表层精抛的加工方式更体现出了多层镂空纹饰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更加凸显了头层主图案。

4管钻工痕的利用

明代玉器在处理花蕊、莲蓬、仿古谷纹以及动物眼睛牙齿时,一般都会采用管钻来表现,并且保留管钻圆形的工痕。这样的处理方法,使得圆形的颗粒更显饱满,动物眼睛周边深陷着眼窝,使得神态更加凶猛。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明代后不多见,仅知清代乾隆时期,在大型玉山之上,表现山间青苔时稍有反应。

5回文和卐字文

明代玉器,常在器物的局部边缘处,用回文和卐字文作图案的辅助装饰,多采用变形连续性组合,极富于装饰效果。这两种纹饰的结构不尽相同,但基本特点却都是极短的横线和竖线组合。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在明玉中,这种横竖短线组合的纹饰,在横竖线衔接处多不严密,往往留有一定空隙。横竖线的处理,表现为两端尖而浅,中间深而粗,呈枣核形状,显露处砣具碾琢的痕迹,颇为草率。

台北故宫博物院共收藏、展出1000多年来宋至清历朝皇帝推崇艺术、广事收集的稀世珍品70万件,其中历代玉器共计28万件,价值连城的极品更是数以千计。

下面为台北故宫部分明代精品玉器。看完这些精致的古玉,你对明代玉器会有重新的认识!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明代 仿古玉“圭璧”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明代 仿古玉龙形佩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明代 仿古玉龙凤纹佩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明代 龙纹系璧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明代 白玉带扣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明代 青玉浮雕螭纹璧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明代 青玉璧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明代 玉系璧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明代 青玉十二章璧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明代 谷纹环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明代 青玉异兽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明代 动物玉雕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明代 白玉双鹿笔架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明代 青玉凤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明代 青玉松鼠葡萄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明代 白玉狮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明代 白玉鸳鸯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明代 玉鹅形佩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明代 玉鸭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明代 玉鹅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明代 白玉鹅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明代 青玉鹅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明代 白玉双鹤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明代 碧玉羊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明代 青玉马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明代 青玉衔枝瑞兽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明代 青玉牛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明代 黄玉双鱼佩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明代 白玉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

一、鉴定和田玉真假的方法:

1、灯照法

可以用强光手电或者手机闪光灯侧面照和田玉,如果发现玉石内部有空心的小气泡,则合成玉石;如果看到棉絮状结构,则为和田玉。如果看到颗粒装结构则为东陵石或石英石。

2、手摸法

对于籽料而言,它摸起来会有一种阻力感,这就是玉石中的“汗毛孔”与人手摩擦。而滚筒籽料手摸会更光滑平整,有种滑手的感觉。

3、看光泽

此方法针对于原料,天然和田玉在日光下观察反光面,其在转动过程中均匀无变化,而仿制和田放大检查可以观察到打磨面,呈线条状、片状,反光光泽在转动过程中有变化。

4、看毛孔

天然和田玉籽料有“汗毛孔”,其大小不一,而仿制籽料的毛孔过于规则,很不自然。

二、和田玉:

“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三为陕西蓝田玉、辽宁岫玉和河南独山玉)。传统狭义范畴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以和田“子料”为代表闻名于世;广义的和田玉指软玉(真玉)。和田玉虽然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其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中国把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都在国标范围内。

和田玉的质地:

质地是玉石质量的综合表现,包括形状、滋润程度、裂纹、杂质等等。和田玉的矿物组成决定了其质地优良:

(1)因其粒度极细,所以质地非常细腻,是古人所谓的“缜密而栗”,为其他玉石所不及。

(2)温润滋泽。即具有油脂光泽,给人以滋润柔和之感,古人所谓的“温润而泽”,羊脂玉就是以玉滋润如羊脂一般而著名。

(3)有适中的透明度。即“水头好”,为微透明。琢成的玉件显得水灵,有生气。

(4)杂质极少。有的达到无瑕的程度,而且里外一致,是古人所谓的“瑕不掩瑜,瑜不掩瑕”,或“鳃理自外,可以知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8921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8
下一篇2023-08-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