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白玉的发展历史

和田玉白玉的发展历史,第1张

发展朝代

据考古发现的材料介绍,早在3500年前的殷商时期,昆仑山出产的玉石已经传入中原。春秋战国以后,和田玉逐渐成为历代帝王和王公贵族使用的主要玉料,多数为采集的 子料 。到元代开始采取山料,到清代以后山料的产量就已经大大超过了子料。羊脂白玉自古以来人们极为重视,是玉中极品,非常珍贵。它不但象征着“仁、义、智、勇、洁”的君子品德,而且象征着“美好、高贵、吉祥、温柔、安谧”的世俗情感。在古代,帝王将相才有资格佩上等白玉。考古事实已经证实,很多古代皇帝使用的玉玺是专用白玉玉料。很多各地博物馆的馆藏的珍品中,莫不把白玉玉料雕琢而成的历代文物奉为“国宝”,例如出土的西汉“ 皇后之玺 ”就是利用晶莹无瑕的羊脂白子玉琢成。

专家考证

已故全国著名考古专家 夏鼐 先生曾在文章中称:“ 汉代玉器 材料……乳白色的 羊脂玉 大量增加”。实物证明就是指汉代水产羊脂白子玉而言。这就 从理论到实践 充分证明了 羊脂白玉 ,就是晶莹洁白而无瑕。其特点就是,特别洁白、光亮、温润、细密、油脂等。上佳的白玉无瑕,最好的“白如截肪”,即好似刚刚割开的肥羊肉脂肪。其硬度为6至65,仅次于翡翠。因硬度高,入土2000多年,不全沁,但也不是不沁。质软的有 鸡骨白 ,质硬的局部有 瓷白 ,受沁和开窗部位,全呈“老化”现象。并不像原来那么白了,这不是一种毛病,而是出土古玉的特征。羊脂白玉浸泡在水土中2000余年,其质地硬密,温润如初,这就是它的可贵之处,也正是它贵重价值所在。此羊脂白玉,汉代水产的白仔玉,肌里有“饭渗”,后代很难仿制,只能天然浑成。明清时期的 青白玉 ,皆无“饭渗”。

新疆玉石是中国玉石群中的佼佼者,其中又以新疆和田玉最负盛名。

《千字文》有“金生丽水,玉出昆冈”之说。

昆冈玉就是指的和田玉。

《新疆图志》载,和田玉有“绀”(红青)、黄、青、碧、玄(黑)、白数色”。

和田白玉名闻中外,西汉文学家东方朔的《海内十洲记》曾誉其为“白玉之精”。

历代进贡皇帝的新疆玉石,多取自这种和田白玉之最上品。

由于这种白玉质地细腻,纯洁浑白,色如羊脂,故又名羊脂玉。

史籍对和田玉记载甚多。

《穆天子传》载周穆王巡游昆仑,曾“攻其玉石,取玉版三乘,载玉万只”而归。

这个记述虽然不可尽信,但从中可以窥见纪元前的人们已经知道昆仑山是盛产玉石的地方了。

以后各代历史对和田玉的记述渐多,也更见真实。

《旧唐书·西域传》称于阗国“出美玉……贞观六年,遣使献玉带,太宗优诏答之。

《明史·西域传》称于阗“其国东有白玉河,西有绿玉河,又西有黑玉河,源皆出昆仑山。

土人夜视月光盛处,入水采之,必得美玉”。

这里所说的于阗,即今和田。

白玉、绿玉、黑玉三河即今之玉龙喀什河、和田河和喀拉哈什河。

中国第一部科技著作、明末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的《珠玉》卷中,对和田玉的历史、特点、采法等等,作了生动的综述。

古籍这些记录,用今日和田产玉的现状来检验,足以令人深信不疑。

清萧雄诗:“玉拟羊脂温且腴,昆冈气脉本来殊。

六城人拥双河畔,入水非求径寸珠。”就是吟咏这种捞玉风习的。

清代,采玉更盛,一些商贾雇当地劳力上昆仑山采挖玉石。

民国初年,于阗县深山产玉处已有齐家矿坑、杨家矿坑等,商人从中大获其利,而新疆第一代采玉矿工也由此产生

从殷商时期开始,和田玉就进入了中原。

和田玉从新疆经过甘肃、陕西或山西才能运抵河南,路途漫长,弥足珍贵。

传说在2900年前,周天子穆王乘八骏大辇,出玉门登昆仑,受到西王母的热烈欢迎,曾载玉万只而归。

传说归传说,和田玉的确是在周朝成为政治生活的一部分,不论祭祀、礼仪,还是朝见皇帝,都有一套完整的规定,国家生活重礼崇乐的玉文化传统基本定型。

汉朝张骞通西域后,和田玉大量进入中原,成为中国玉文化的主导材料,成为一种价值的象征

1、和田玉以温润或油性为第一特征,这样就区别开来是不是新疆和田玉。

其他的玉温润和油性都不能与新疆和田玉相比。

2、和田玉颜色为:白、糖白、青白、黄、糖、碧、青、墨、烟青、翠青、青花。

我们知道新疆自治区和田玉在清代以前多以黄玉、白玉为主。

其中黄玉非常的漂亮。

其实不亚于羊脂玉,我们应该给以黄玉正身。

3、和田料分为:籽料、山流水、戈壁料、山料。

4、和田玉已不再具有产地意义,成为了商品名。

无论哪里出产的软玉,都统一使用和田玉这个名称。

如:青海产的就称为青海料,俄罗斯出产的就称为俄罗斯料,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就称为和田料,以此类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9053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8
下一篇2023-08-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