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爱情的元素
象征爱情的元素,我们经常会用一些元素或者物品来象征美好的爱情,这些元素通常都表达出我们对于爱情的美好的印象与向往,下面我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象征爱情的元素有哪些,希望大家喜欢。
象征爱情的元素11、心形符号
最常见的「」符号,普遍被认为是源自于心脏的意思,希腊时期是由葡萄叶、长春藤的心型叶子,代表生育、忠诚与重生。到了13世纪,扑克牌的流行,也让红心符号流传开来,19世纪被使用作为动词的一种,如「我你」等。至今,爱心符号已被视为爱情、爱恋、情感的象征。
2、情人结
▲爱情结,牢牢套住另一半。
情人绳结又称为渔夫结,这项绳结可以使两条分开的线衔接在一起,变成一长条绳索,常用于衔接不够的钓鱼线。其中打绳结的过程,绳结也可变形成一个心形的模样,平行互相堆叠还能够作为移动式的绳结,却又彼此无法分割,犹如当时出海的水手们,必须离开心爱的人远航,所寄托的情感一般。
3、玫瑰
▲《小王子》故事中,玫瑰也充满对爱情的象征。
象征爱情的玫瑰,是女神维纳斯诞生时,洒下的美丽花朵,当维纳斯的爱人死去时,鲜血溅上了白玫瑰上,成了鲜红的花朵,象征着「超越生死的爱情」 ,凄美的希腊神话,加上玫瑰带刺不易攀折的形象,犹如需要细心呵护、害怕受伤的爱情般珍贵,被世人们大力的宣传下,成了情人节是爱、求婚的爱情花朵。
4、克拉达戒指
▲克拉达戒指精致而别具心裁。
一段流传自爱尔来的故事,离乡背井工作却惨遭俘虏后的青年,惦记着在家乡等他回家的爱人,于是打造了这枚戒指送给对方。这枚戒指的设计非常精致,每个细节都别具意义,第一层的皇冠代表忠诚,第二层的爱心代表爱,旁边的双手则象征友谊。送给对方这枚戒指表示「我向你双手奉上我的心,让爱情和友谊永远主宰。」
5、天鹅
▲天鹅夫妇相伴终身。
天鹅寿命约20年,身形优雅、高贵,多是一夫一妻制的`方式与伴侣生活着,直到另一半死去前,天鹅夫妇到哪都出双入对,不随便「离婚」、「出轨」 ,以小家停的方式一起抚养天鹅宝宝们,因此常被人们寄托于爱情中的典范。
6、枫叶
▲枫叶寄托思念与甜蜜。
在北美的习俗中,常常将枫叶放在床脚边,用来驱赶恶魔,让人能一觉好眠。除此之外每年鸟类在枫树上筑巢、育子,也成了家庭盈接新生儿的「爱的象征」。枫树产生负含甜味的树液(枫糖浆),也象征爱情中的甜蜜与美好。
7、丝带
▲丝带象征着亲人的归来。
一首改编自真实故事的歌曲「系条黄丝带在老橡树上」,在讲述狱中的男人给妻子写了一封信,告诉她若自己出狱后返家,妻子未改嫁、还愿意接受他,就在家乡的老橡树系上黄丝带,如果发现树上没有黄丝带,他会自己默默离开。没想到,当男子出狱后驱车回到家乡,从车窗外望去的景象是满满的黄丝带飘扬!因此,丝带也被象征是「迎接久别的亲人回家」,后续更有许多社会运动、公益组织,衍伸出支持「爱、包容、希望」的意涵。
象征爱情的元素21、雎鸠
古鸟雎鸠,又名王雎,今人结合古文献进行考究,认定它属于鸟类分类学中的鹛鹏目鹏鹛科。而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第一首诗歌《关雎》有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歌中的“君子”就是在雎鸠的求偶声中,对“淑女”一见钟情,在追求过程中,辗转不寐,日夜思之。最后追求成功,与“淑女”走进婚姻殿堂。所以,雎鸠在古诗中象征着爱情。
2、比翼鸟
比翼鸟是传说中的鸟,相传只有一目一翼,只要雌鸟雄鸟并在一起才能飞。而这种鸟奇异的鸟,到底存不存还是一个疑问,更用说见过。然而,这不影响文人的借用与创作。白居易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而作下流传千古的名篇《长恨歌》,诗歌中就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寓意相亲相爱、永不分离。所以,比翼鸟也象征着爱情。
3、大雁
相比把离婚视为常事的现代人来讲,大雁显得尤其坚贞不渝。因为大雁是一种特别忠贞的候鸟。若失去伴侣,可能抑郁而死,或甘愿孤独终老而决不另寻伴侣。所以,古人将大雁作为婚嫁不可或缺的聘礼。而诗人元好问听捕雁人说,一旦捕获一只大雁并且杀了,它的伴侣即悲鸣触地而死。有感于大雁的生死相依,作下了脍炙人口的《摸鱼儿·雁丘词》,其中的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更是牵绊了多少痴男儿女的思绪。因而,大雁也象征着爱情。
4、鸳鸯
鸳鸯这个词,被世人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有鸳鸯锅、鸳鸯被、鸳鸯玉佩等。那你知不知道,其实鸳鸯是一个合成词,鸳是指雄鸟,鸳是指雌鸟。而“初唐四杰”卢照邻有诗云“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诗句述说只要能与心爱的人在一起,甘做出双入对,相亲相爱的鸳鸯,而不羡慕长生不老的神仙。所以,鸳鸯也象征着爱情。
蜜合香、螺子黛、欢宜香、蜀锦玉鞋、红麝香珠、珊瑚手串、蜀锦、长相思琴、长相守笛、双龙戏珠寝衣、舒痕胶、和田玉钗、同心结、赤金合和如意簪、玫瑰簪子、芙蓉玉项圈、浮光锦、墨狐皮大氅、金丝绢花(华妃)、吉服、金缕衣、息肌丸、青黛、暖情香、和田玉如意、攒金枝软枕、雨前龙井、雪顶含翠、苏绣软枕、连云锦枕头、缕金线的暗花枕、月影纱、白玉扇子、鸽子血(红宝石)、百合香、绿菊、东珠、凤仙花汁、鸳鸯玉佩、海棠花簪子(皇帝赐给玉娆的,名字不确定)、栗子糕、藕粉桂花糖糕、枣泥山药糕、荔枝好郎君、蟹粉酥、东阿阿胶桂圆羹、桃花姬、马蹄羹、绿豆百合粥、冰糖枇杷、糙米薏仁汤、水晶马蹄糕、腌桂花、桂花酒、八宝甜酪、山楂糕、龟鹤延年汤、炙羊肉、牛乳菱粉香糕、玫瑰甜酒、豌豆黄、莲叶羹、风腌小菜、鱼肚煨火腿、鲍鱼烩珍珠……
再也想不到了
从样式来看是玉佩,质地应该是白玉。至于年代,还真不好判别。从图案上看是雕的两只鹦鹉,或者两只鸳鸯。中间的花从上看不太容易辨别。造型上看应该是唐宋时期的,做工看的话,线条粗,鸳鸯尾分卷,头大而粗。工艺更趋向于宋代。但是至于是不是现代仿宋的就不知道了。希望对你有用
火烈鸟隐喻着自由,厌倦沉闷,不知空乏为何物,肆无忌惮地挥洒青春, 爱,优雅的含义。火烈鸟主要栖息在温热带盐水湖泊、沼泽及礁湖的浅水地带,还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盐水和淡水栖息地,比如泻湖,河口,滩涂和沿海或内陆湖泊。
扩展资料:
火烈鸟: 在有一楼兰古国种奇特的鸟。传说他们羽毛丰满后会一直往南飞,不停的飞,只为在南焰山让天火将自己的羽毛点燃,而后将火种带回楼兰古国,在天翼山化为灰烬。
楼兰的子民称为火烈鸟。并将其视为王的保护神,当楼兰王子受罚入塔,火烈鸟也接受神罚困于通天塔中,一旦有异族侵入,火烈鸟将火光迸现,显示出超常的神力,全身都被耀眼的光焰笼罩,尖利的喙成为最锋利的刃。
火烈鸟体型大小似鹳,高约80-160厘米,体重25-35千克。雄性较雌性稍大;通身为洁白泛红的羽毛,翅膀上有黑色部分,覆羽深红,诸色相衬。
中国人戴玉的传统很久远,不管是红了几千年的和田玉还是被慈禧捧红的翡翠。其中翡翠温润透彻,让人赏心悦目,也是最受中国人喜爱的玉石之一,很多人佩戴翡翠也不仅仅是为了装饰自己,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美好愿望。
翡翠经过千万年的孕育,吸收了天地间的灵气,自身也蕴含着强大的能量,可以为佩戴者带来好运。
有些人佩戴翡翠能让翡翠的能量最大化的释放,而有些人佩戴翡翠却仅仅只能用作装饰,那么哪些人更适合戴翡翠呢?
1老人戴翡翠延年益寿
琢形推荐:福寿、如意、祥云
可能其他的珠宝玉石老人佩戴起来会觉得很别扭,但是翡翠的高贵厚重,即使上了年纪的人佩戴也可以压得住。
老人佩戴翡翠更多的是对福寿安康的一种期盼,很多人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美好的愿望。其实翡翠本身蕴含着强大的灵气,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老人的身体,让老人的精神状态改变,看上去更有活力。
而且翡翠内部含有的很多对人体有益的化学元素是已经被科学验证的,在皮肤摩擦间可以有效吸收。而老人的手背腕部有所谓的「养老穴」,是长期按摩就可以通经活络、刺激血脉、清目明神的。所以很多老人都喜欢佩戴手镯。
商人戴翡翠招财进宝
琢形推荐:金蟾、福贝、灵芝
不管是在外做生意,还是经营一家小店铺,最重要的是可以赚到更多的钱,每一个商人都希望自己可以日进斗金,财源不断,而戴翡翠也可以招财。
可能很多人更相信黄水晶的招财,并不认为翡翠也可以招财,但是在过去也是有很多人佩戴金蟾翡翠玉佩用来招财。
翡翠中强大的能量可以为人带来好运,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一个人的财运,因此很多商人也都喜欢佩戴翡翠。
恋人戴翡翠甜蜜如初
琢形推荐:鸳鸯、如意
如果说钻石的爱情是永恒的承诺,那么翡翠的爱情就是无微不至的关怀,翡翠的爱是最普通也是最贴心的,每一个相恋中的女人都希望得到爱人的贴心关怀。
相爱中的恋人都希望自己的爱情可以长长久久,而翡翠也象征着爱情中的两个人不离不弃,就好像是翡翠的美丽一样,即使历经岁月,也依旧光艳如初。所以还在恋爱中的人佩戴上翡翠,可以保佑两人在爱情的路上越走越久。
出差戴翡翠保佑平安
琢形推荐:平安牌、葫芦
玉石最强大的能力还是保佑平安,翡翠也是一样,具有着强大的驱邪避凶的能力,经常在外出差最重要的就是图个平安,那么翡翠就成了不二的选择。
经常出差在外的人佩戴翡翠会保佑平安,帮助佩戴者规避可能遇到的危机,而且长期在外难免会出现焦躁或者心烦的情绪,而翡翠还可以帮助佩戴者凝神静气,为佩戴者缓解疲劳和压力,因此经常出差的人通常会佩戴翡翠来照顾自己。
中国人自古就有佩玉的习惯,有的是出自爱好,有的是出自心中美好的祝愿。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翡翠的佩戴习惯能流传至今并在当今得到繁荣,这足以证明佩戴翡翠的好处很多。快给自己家人买个翡翠吧。
百年好合的玉佩,雕刻玉面鸳鸯浮水、莲叶、莲子等都是吉祥的寓意,鸳鸯在民间就是夫妻的意思,莲子则是有连生孩子的意思,特别适合送个结婚之人,可佩戴在胸前,亦可放在腰间佩戴,一人一块。
一对玉镯或一对玉石养生球,佩戴玉手腕间十分美丽,相信女性会非常喜欢。而玉石球,对于活络胫骨,明目清肺是非常好的,用于闲暇之余的消遣,又能锻炼身体。
双獾玉器,相传獾非常忠诚,对于自己的另一半绝不会移情别恋,故双獾有夫妻定情之说,寓意合欢,双欢。非常适合送个结婚的人,档次高用于保值和升值是非常不错的。
龙凤玉牌,那种两个凑起来能合成一个圆形的玉牌,男左女右,男的是龙纹的雕刻,女的是凤纹的雕刻,龙凤呈祥,寓意吉祥,特别有纪念意义,可以当做挂坠佩戴,质地可以选择和田白玉、碧玉,看起来温润,古朴典雅。
黑龙江是中国最北端以及陆地最东端的省级行政区,地跨 黑龙江 、 乌苏里江 、 松花江 、 绥芬河 四大水系,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陆路通往俄罗斯和欧洲大陆的重要通道。黑龙江作为行政区域名称始于清代,在之前的漫长岁月里有挹娄人、夫余人、鲜卑人、勿吉人和靺鞨人等生活于此,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
黑龙江省博物馆 位于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始建于1906年,为原 俄罗斯 商场旧址,为 国家 一级保护建筑。 现有各类藏品62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品12754件,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以下就对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的18件珍宝进行盘点。
黑龙江省嘉荫龙骨山盛名远播还是源于100多年前的一次偶然发现,6500万年前曾是恐龙生活的乐园,是我国最早并经科学纪录的恐龙化石发现地而蜚声海内外。嘉荫县龙骨山这次发掘是我国建国以来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收获最多的一次恐龙发掘,恐龙的首次发掘对我省乃至全国的恐龙研究有着极深远的意义和不可替代性,曾被评为黑龙江省建国以来十大重要考古发现。黑龙江省博物馆展出的这具黑龙江满洲龙是生活在6500万年前,已经灭绝了的爬行动物。因为它的嘴巴扁阔和鸭子的嘴十分相似,所以为我们称它为鸭嘴龙。1902年出土于黑龙江省伊春市,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 这具黑龙江满洲龙化石是产自中国的第一具恐龙化石。飘落异乡,几度易名,身世离奇,在我国恐龙发现和研究史中占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我馆唯一幸存的一具恐龙化石骨架,享有“神州第一龙”的美誉。
松花江猛犸象属长鼻目,真象类,它是猛犸象家族中个体最大的一类。猛犸象生活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寒冷地区,时代为更新世晚期,它在地球上曾繁盛一时,到距今约l万年前的全新世灭绝。1973年3月,黑龙江省肇源县三站乡松花江中游北岸的一级阶地上,发现了这具完整的猛犸象化石。1973年黑龙江省肇源县三站乡松花江中游北岸出土,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 这具猛犸象身高333米,体长545米,门齿长205米,臼齿显示出它是一只老象,专家们根据这头古象的骨骼特征,同时也是为纪念它的出土地——古松花江畔,最后定名为“松花江猛犸象”,这是中国发现的第一具完整猛犸象化石。
披毛犀又名长毛犀牛,是一种已灭绝的古动物,生活在更新世晚期,是由更新世早期的腔齿犀属,经更新世中期的燕山犀逐渐发展来,属于奇蹄目犀科双角犀亚科。它们的体型与现代非洲犀牛近似。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的北部,世界上多个地区都发现有它的身影。披毛犀是一种全身披满长毛的犀牛,与现代犀牛显著不同的是全身长满类似青藏牦牛的浓密的长毛,亦有一层厚厚的毛皮及脂肪,用来在寒冷的环境保持温暖。1956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钢厂出土,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 这具披毛犀化石是在1956年的富拉尔基钢厂基建施工中,距地表9米多的淤泥质沙层中发现的,整个骨架同属于一个个体,完整程度接近100%,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是我国最早发现的最完整的披毛犀骨 架,是我馆的镇馆之宝,被定为一级标本。
此器通长25厘米、宽58厘米,其形制如一片两头尖的桂叶,故名桂叶形石器。该石器为周身琢,中间厚,两侧薄,形制对称,厚薄均匀,边刃加工制作锋利,是镶嵌在骨刀梗上的石片石器,属刮削器一类。从对饶河小南山遗址的研究以及石器本身的完整无缺来推断,这件石器是当时这一地区新石器时代首领人物墓葬中的随葬品,属黑龙江东部地区新石器文化。1965年采集于黑龙江省饶河县小南山,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 此器物制作精美,形制独特,堪为精品,我省发现的细石器中个体最大的一件。
黑龙江省宁安县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出土。该印为青铜质,铜片镶成,印纽扁平,中穿一个圆孔,呈桥状 。通高43厘米、边长525厘米X53厘米、厚14厘米、柄高29厘米。印面略呈正方形,印文为汉字篆刻“天门军之印”;印背楷书“天门军之印”,印文笔画细挺有力,圆润活泼。印文凸起,笔画之间形成09厘米的沟槽。 历史 文献对唐朝职官制度有较为详细的记述,但不见天门军之设。辽金两朝亦无天门军之制,历年出土的辽金铜印亦无此种形制。这方铜印在渤海上京遗址出土,渤海仿唐制建立了一整套政治、军事制度。《旧唐书•文宗本纪》记载:“大和六年十二月,内养王宗禹渤海使回,言渤海置左右神策军,左右三军一百二十司,画图以进。”虽然此处将渤海建置与唐中央政府的神策军相混淆,但至少表明渤海设有同类的禁兵组织。1960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县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出土,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 这枚天门军印出自上京皇城内,可作为研究渤海设有与唐朝中央禁军类似的军事组织的重要线索,是国内现存唯一的一方渤海印,具有很高的 历史 研究价值。
这套舍利函一共4件,函体为素面,呈长方形,函盖呈圆弧状梯形凸起,自外而内依次为铜函、银函、金函,层层缩小,相互套合。其中,铜函两件,一件长145厘米、宽88厘米、高80厘米,一件长130厘米、宽53厘米、高66厘米;银函一件,长92厘米、宽56厘米、高50厘米;金函一件,长83厘米、宽53厘米、高42厘米。舍利函中属银函造型最精巧,其顶部盖上刻有“祥云”,象征“净天”,四壁上的“天王”形象脚踏“二怪”,勇武有力,视为“辟邪”。此外,银函里还装有桃形银瓶。1997年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渤海上京宫城遗址出土,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 这套舍利函保存完好,造型结构和唐代舍利函风格相似,是渤海信奉佛教的实证,更是研究渤海宗教与中原文化关系不可多得的资料。
这件金佛像高5厘米,重493克,造像上身穿半披式袈裟,左手提净水瓶,整体形象端庄恬静,极具神韵。以往唐代造像袈裟的样式,大多是自然敞开下垂的,因此佛像的胸部和腹部多是袒露的,而这尊造像全身的服饰穿戴齐整,这在唐代造佛像中并不多见。1988年在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上京龙泉府遗址出土,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 此像整体形象端庄恬静,极具神韵,堪与盛唐时期最精美的雕塑像媲美,是目前在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内发现的唯一一尊纯金佛造像,具有极为重要的 历史 研究价值。
龙是华夏先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动物形象,自八千年前红山文化中龙的图案出现起,其形象便因不同时期的 社会 生产力水平、思想文化及审美意识的影响,不断变化与完善着。到唐宋时期,龙的形象中凤眼、鹿角、蛇身、兽肢、鹰爪及流畅的体型基本确定下来,而广为后世效仿保留至今。这件铜坐龙是金代早中期皇室的御用器物。龙呈蹲坐式,龙首微扬,张口似吟啸,肩微前弓,前左腿翘起,其爪飞踏瑞云,瑞云与后腿相连,前右腿略向前方直立,爪与地面相连,龙尾上翅向外卷曲,龙首、肩部和四肢饰有卷鬣,威武雄姿,亦动亦静,浩气凛然。在龙的前右腿、尾部及瑞云处有以双向分开的扁锭残迹,当时与它物相连接固定而铸。1956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白城金上京会宁府遗址出土,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 此铜龙为黄铜质铸造而成,集龙、麒麟、狮、犬形象和特点于一身,设计构想及雕塑水平高超,可谓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堪称金源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民族多民族、多地域、多文明的一种文化的融合和发展,是黑龙江省省内最具分量的国宝级文物,国宝级文物。
鱼纹镜在宋金时大量出现,而以双鱼环绕为主要图案的金代双鱼纹铜镜最为研究者所称道,双鱼纹镜为金代铜镜中数量最多、最富特色的代表铜镜类型,其艺术成就代表了金代铜镜较高的艺术水平和境界。有人认为“鱼”与“余”谐音,表达了人们希望生活富足、连年有余的美好愿望,或者表明他们希望借用“鲤鱼跳龙门”来表达升官发达的愿望。有人认为女真青铜镜上的鱼纹可能与女真族信仰萨满教有关,代表了萨满教的宗教信仰。此铜镜重124公斤,直径43厘米,是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铜镜。196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新华乡出土,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 这件鲤鱼纹铜镜是女真族贵族女性生活中的宠爱之物,铜镜上鲤鱼的形象活灵活现,线条细腻,可谓巧夺天工,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古代女真族人生活的生动画面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展示了他们精巧的艺术构思和审美情趣,是国内迄今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铜镜,也被称为“铜镜之王”,国宝级文物。
此镜镜背图案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是一幅以山水画为背景的人物故事画面,在山脚下以为头戴席帽,身穿布袄的农夫手持锄头正在田间耕作,画面左侧是枝叶茂盛的大树,树下是两位身着长袍的官员正指着土地说着什么,这一图案表现的是中国金代官员参加春耕时的场景。据史书记载,每年的正月元日,皇帝都会与众位大臣拿着农具到田间耕作,象征新的一年从农事开始,皇帝亲自下地耕作,各级官员更是不敢懈怠,他们与农民一起在田间劳作,铜镜上的图案表现的正是官员们春耕的图景,它还表达了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寓意。铜镜背面下半部分的图案为一对雌雄鲤鱼正在河水中相互追逐、嬉戏,他们张嘴鼓腮,展鳍摆尾,掀起朵朵浪花。1975年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金代贵族墓出土,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 此镜保存完好,镜面光亮,呈银白色,球状钮,做工十分精致,正面铜镜采用写实与夸张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构图虽然复杂,但布局合理,工艺精湛,堪称中国金代铜镜的佳作,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金代铜镜,这在传世的中国古代铜镜中十分罕见,为古代铜镜中所鲜有,是不可多得的实物珍品。
齐国王墓为男女合葬竖穴土坑石椁木棺墓。棺内男性为老年,胡须尚存,腰佩玉柄短刀,双手各握一金块,身着8层17件服装;女性为中年人,头部及面部用**丝织品包裹,腰佩饰件,项戴玛瑙金丝链,身着9层16件服装。二人头后置一楷书“太尉仪同三司事齐国王”木牌。该墓出土文物丰富、精美,保存完好,其中服装种类繁多,质料品种齐全,纺织技术高超,制作工艺精湛,图案华美,在出土文物中尤为珍贵,被称为“北方马王堆”。丝织物主要是男女服饰,分为绵、夹、单类共计30余件,有袍、衫、裙、腰带、鞋、袜、冠帽等。服饰原料有绢、绸、罗、锦、绫、纱等,经纬线排列细密,弹性、韧性良好,织工精湛,大量采用挖梭技术,织金品占有相当数量,有织金绸(绫)、织金绢、织金锦等。此外还采用印、绘、绣等技法,特别是绣法,针法灵巧多变,可分为辫绣、打籽绣、贴补绣、盘香绣、平针、接针、套针、钉线、铺线、圈金等10余种。颜色有驼、绛、棕、烟、酱、绿、青等色。花纹图案有团龙、夔龙、云鹤、飞鸟、鸳鸯、朵梅、团花、卷草、璧桃、蝴蝶、卷云等纹。袍、衫多为盘领、开裾,具有浓厚的北方民族特点。 齐国王墓出土的丝织物为研究宋、金时期的缫丝技术、纺织技法、印染工艺、织机种类等方面的课题提供了珍贵资料,填补了中国服饰史研究中由于缺乏金代服饰留下的空白,是我国金代考古的一次最重大的发现,国宝级文物。
此玉佩底边长4厘米、高34厘米、厚04厘米。玉佩整体略呈三角形,造型精巧别致,构图清新典雅。它两侧自底部开始,分别为两棵随风摇曳的树木,根干粗壮,枝叶繁茂,树梢枝叶自然和谐地互搭在一起,使全图略呈三角形。树下站立两只马鹿:左侧雄鹿昂首挺立,体态健美雄壮,朝向前方,其鹿角与左侧树干相连;右侧雌鹿体态略小,正回首凝视雄鹿,其耳部则与右侧树叶相连。在两鹿上方有一只大雁盘旋低回,振翅翱翔,似欲南归。1974年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奥里米古城金代墓葬出土,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 此玉佩由和田白玉精雕而成,玉质透明温润,泛光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堪称金代雕刻艺术之精品。
此图绢本设色,全长1100厘米,画心纵518厘米、横275厘米,跋纵460厘米、横287厘米。此卷所绘内容是江浙一带的蚕织户自“腊月浴蚕”开始,纺织至“下机入箱”为止的养蚕、织帛生产过程。此卷无题诗、无款、人物线描风格也不尽相同,再据跋语所记,可以确定为当时翰林图画院的摹本,图下所注小字为宋高宗吴皇后所书,皇后奖励蚕织,以示仪范天下。画卷前半部由“腊月浴蚕”到“盐茧瓮藏”,画的是养蚕过程,后半部所画除“蚕蛾出种”和“谢神供丝”两段外,其余七段画的是缫丝织帛的过程。全卷共绘74人,形神兼备,对比鲜明。清宫旧藏,后被流出宫外,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 此图对于我国蚕织技术史具有弥足珍贵的记录,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瑰宝,为研究、了解我国南宋时期 社会 经济、手工艺技术、风俗习尚及我国绘画的现实主义传统手法等方面,提供了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珍贵史料,国宝级文物。
楼璹(1089—1162年),字寿玉,一字国器,卒于1162年,73岁,官至右朝仪大夫。绍兴三年(1133年)任於潜(今浙江省临安市)县令,深感农夫、蚕妇之辛苦,绘制《耕织图诗》45幅。宋高宗即位临安(今浙江杭州)后,为巩固政权,即下重农桑之诏,楼璹进献的《耕织图》,很得宋高宗赏识和喜爱。曾藏诸御府,其后又命翰林图画院摹绘此图。
此图全长1411厘米,宽37厘米,引首为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题写的“曲水流觞”四个字。整幅图卷描绘了东晋时期,以王羲之为首的42位文人雅士,在浙江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于溪水边饮酒赋诗、观山赏水的情景。睹画思人,让人很容易想像出当年兰亭集序的盛况。画面上,以王羲之为首的42位文人分坐在溪水两畔,他们神态各异,生动逼真。有的执笔赋诗,有的起身取酒,有的静观山景。在文人雅士中间,一条清灵灵的溪水蜿蜒而行,溪水中飘流着一朵朵碧绿的荷叶,每朵荷叶上都放有一盏东晋时期一种名为觞的酒具。荷叶载着觞在溪水里流转,停在谁那儿,谁就起身饮酒,然后赋诗,作不出诗的,要罚酒三斗。画面上就有一位大概因为作不出诗来,已经喝得酩酊大醉了。画面中,除了42位文人雅士,还有17名服侍他们的童子,童子们分工有序,有的负责倒酒,有的负责把酒具从水里取上来,还有的在照顾沉醉不醒的人,他们的面部表情生动活泼,看上去非常喜欢这场有趣的聚会。传世品,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 此幅《兰亭序》图卷是现存最早的兰亭全图,它不仅是古人兰亭修禊的直观史料,也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具有弥足珍贵的 历史 价值,国宝级文物。
此图纵406厘米,横338厘米,绢本设色,画作以花青、赭石、藤黄为主要色彩,通过明暗烘托以增强立体感和空间感。画中六位斗茶者皆头扎皂色裹巾,上穿齐膝白色或青色襦袄衫,下着白裤,其中三人脚穿草鞋,一人脚穿蓝色布鞋,还有一老者赤脚,再现了宋代“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中的小街商服饰。这些人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提着茶瓶倒茶,有的边提茶瓶边夹炭理火,有的端茶于嘴边细细品茶,有的手提茶盏似乎在交流着什么。传世品,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 此图中描绘的十分热闹的街头巷尾斗茶情景,在生动展现着宋代斗茶风气之盛的同时,也充分反映了宋代独具特色的斗茶文化和市井生活,为南宋风俗画的代表作之一,国宝级文物。
此图纸本,色为白灰,画心保存完好,纵长743厘米,横宽331厘米。图卷每幅都独立成画,在每幅画右侧用唐代写经体书写九歌原文。书法气势豪放,刚柔相济,笔笔力透纸背。图卷共钤有明代内务“典礼纪察司印”、“大籁阁”、“乾隆御览之宝”等收藏鉴赏印章12方。长卷中所绘人物采用白描笔法,衣纹用叶描,面部用游丝描,施以淡墨。笔触流畅,苍劲有力。人物神态除湘君、湘夫人外,都极度悲伤,体态羸瘦。《九歌图》长卷序列为:东君,太阳神,是楚人祭祀太阳的颂歌;河伯,黄河之神,至战国时代人们把各水系的河神统称河伯;湘夫人,汉水之神,和《湘君》是姊妹篇,画中人物描绘出那种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的惆怅心情;大司命,掌管人生死离合寿命之神;少司命,是主宰儿童命运的女神,画中为一年轻貌美的女神;云中君,云神,在神话中云神名叫丰隆,又名屏翳,为一男性;湘君,湘水之神,画中描绘了美丽的湘夫人思念湘君的那种临风企盼,因久候不见湘君如约聚会而产生怨慕神伤、失望、怀疑、埋怨的复杂感情;山鬼,山神,即是巫山女神;国殇,战神。清宫旧藏,后被流出宫外,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 此图直面隐于《九歌》文字中的情怀,并以其特有的艺术方式表现出来,承载屈原忧国忧民的情思,是一件艺术价值和 历史 价值兼备的珍品,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反映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人民生活的各种情况,堪称不可多得的盛世之作,国宝级文物。
此虎印全称为管辖科尔沁左翼郭尔罗斯后旗扎萨克印,成正方形,银质,边长105厘米,通高11厘米,厚3厘米,印背有一蹲坐的虎形大纽。印文右为满文楷书,左为蒙文楷书,汉译均为:“管辖科尔沁左翼郭尔罗斯后旗扎萨克印”。此印背右面刻满文,左面刻蒙文,汉译皆同印文。印侧右刻满文,左刻蒙文,汉译均为:“康熙二十五年四月”;前后两侧各阴刻满、汉楷书,汉译皆作:“礼部造”。此印印背、印侧的文字仅能识别,已不能传拓,且印的四角皆有磨损,可能因长期使用而造成。传世品,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 此印的出现印证了清朝当时已对科尔沁行使了有效管辖,是中华大家庭各民族世代友好、和谐相处的象征,更是清王朝治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历史 鉴证。
此图全长182米、宽052米,画心长151米、宽0485米,长度近乎为清明上河图的3倍,较徐扬的另一幅洪篇巨制——《姑苏繁华图》长出近3米。其中所绘汉维各族人物近400名,马匹200多,骆驼、羊、牛等牲畜百余头,此外还有众多各色建筑、桥梁、山川、树木、河 流等等。 画上钤有“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等10方清宫廷内府印。此画以采玉为主题,卷首至卷尾描绘了嘉峪关至新疆和田之间运送和田玉以及和田河中采玉人采玉等场景的画面,沿途各地山川地理、奇阙险隘、车马行旅、水草牧放、河西坦途、天山外风光、汉族、维吾尔族等各族人民生产生活景况尽收画中。令人瞩目的是卷尾部分,远处昆仑山高耸挺拔,近处采玉人在和田河中采玉,河岸上则是穿着官服的清朝官员在监督采玉人采玉。清宫旧藏,后流出宫外,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 此图画面主题突出,布局构图合理,用笔苍劲,画线一丝不苟,用笔巧密而精细,是一幅内容丰富、人物生动的 历史 地理风俗画,是清乾隆年间的现实主义艺术佳作,反映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人民生活的各种情况,是一件艺术价值、 历史 价值、文物价值兼备的珍品,堪称不可多得的旷世杰作,国宝级文物。
徐扬,江苏苏州人,字云亭,工绘事,擅长人物、界画、花鸟草虫,画梅既苍劲又秀雅。乾隆十六年(1751)弘历南巡至苏州,进画,得以供奉内廷,受艾启蒙、贺清泰影响,写实功力益深,画出了《姑苏繁华图》、《乾隆南巡图》等 历史 画卷。他的绘画继承了《清明上河图》等艺术形式,以散点透视法来描绘山水城池,把现实主义手法运用于绘画之中,其意义更大。传世作品有《乾隆南巡图》、《姑苏繁华图》、《京师生春诗意图》等。
和田玉有哪些题材和田玉的价值除了取决于本身的品质之外还有其外在雕工,咱们在挑选和田玉时,也会根据表面的图案进行选择。老话说,玉石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和田玉题材丰富往往寓意吉祥,对和田玉作品的价值有一定的影响。哪种寓意比较好和田玉作品往往造型吉祥、寓意美满。
玉雕作品,通常传统题材一般采用借语、谐音、比喻之类的来刻画一个吉祥的内容,如刻的竹子上有个蝙蝠就表示祝福,竹谐音为“祝”,蝠为“福”;如在人参背后刻件如意,则就表示“一生如意”,参谐音每一个玉雕饰品或者摆件都有它的寓意,就仿佛每一块石头都会向你讲述一个它自己独特的美好故事。
在玉佩图案中主要用寿星、寿桃、代表长寿的龟、松、鹤等来表示。表达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期望与祝愿。佩戴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
山石玉珠宝:和田玉有哪些题材寓意好
一龙一凤和祥云。龙代表鳞兽类动物的图腾部落,凤代表鸟类动物的图腾部落。两部落冲突,龙胜,合并了凤,从此,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也是高贵吉祥的表现。祥云代表有好的预兆,表示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白头鸟、牡丹,民间把白头鸟比作夫妻恩爱、白头偕老;牡丹花,为富贵花,是宝贵的象征。图案既表达了夫妻恩爱百年,又是生活宝贵美好的寓意。
福寿如意,蝙蝠、小动物和灵芝,蝙蝠为福。小动物为兽,音与“寿”相同,为之寿之意;灵芝与古时如意同形,体现称心如意。表示幸福、长寿、事事顺意。
鹤鹿同春,桐树、鹿、鹤。桐树即梧桐树,“桐”与“同”同音。同春,象春天一样充满生机。鹤、鹿都是瑞兽、隐喻禄、寿。是祝颂长寿、永葆青春的寓意。
三星是传说中的福星、寿星、禄星。他们专管人间祸福、官禄、寿命。在图案中往往由手持蟠桃的寿星、鹿和蝙蝠组成。象征幸福、富有、长寿。
“葫芦”意为“福”和“禄”;动物为兽,意指“寿”。表示福、禄、寿全之意。另外,福禄寿也可以用蝙蝠、梅花鹿和松鼠等兽类动物来表示。
年年有余,荷叶、莲藕和鲤鱼。莲意为年,藕指藕断丝连,为年年不断;鱼为余,寓意丰衣足食,表示丰庆有余,生活的富裕。
玉佩图案主要用鸳鸯、并蒂连、白头鸟、鱼、荷叶等表示。这类图案的玉佩往往作为结婚喜庆的礼品相赠,寓意夫妻恩爱、家和万事兴。
山石玉珠宝:和田玉的兽首元素都有哪些
和田玉作品中的兽头既有日常可见的牛、羊、虎等动物,也有貔貅、饕餮、龙等多种神兽形象,这些兽头,或象征质朴勤劳、或代表威猛、公正,均有辟邪护身,吉祥有福之意。
中国的动物玉雕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当时的人们认为玉是沟通神灵的灵性之物,各式玉雕作品也因此被蒙上了一层神圣之光。人们以玉来雕琢部落图腾,并贴身佩戴,以显示自己的尊贵,这大约就是玉雕动物题材的起始。
马,一直都是众多艺术作品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题材,玉雕自然也不例外。马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地位极高,具有一系列的象征和寓意。
虎,百兽之王,圆雕虎头,须发箕张,怒目圆睁,做吼啸状。整器五官雕琢精细,獠牙毕露,充满力量感。上方及脑后皆运用了梳毛技巧,纹理细腻自然,额顶有王字纹路。
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马又是能力、圣贤、人才、有作为、忠诚可靠的象征。
羊最通俗或民间化的象征意义便是“吉祥”,至少从汉代开始,羊就与吉祥联系在一起,汉代瓦当、铜镜等铭刻中多见“宜侯王大吉羊(祥)”铭文,吉祥有时直接写成“吉羊”。
古人认为牛拥有“五行”中土属性和水属性的神力,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象征。在玉雕题材中,牛又有扭转乾坤、牛气冲天的寓意。
献给世界的美玉,山石玉珠宝。和田美玉,且末为上;且末和田玉,品质可媲美籽料。山石玉珠宝的和田玉就是产自新疆且末县的和田玉矿山,矿产储量丰富,原料品质优。山石玉——山有灵为石,石之精为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