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古玉

如何鉴别古玉,第1张

  鉴定有这样几个步骤:包浆、沁蚀、玉质、形神、腐蚀、文饰、刀痕。成手远远扫一眼就知有没有,这只能看个大致。鉴定是很严紧的。没有微视就没有断案的。[所以鉴定要学会用放大镜]

  a、古玉包浆说穿了就是氧化膜,其又分为软包浆和硬包浆,软包浆手头有肉涩感(北方语言叫肉头儿),硬包浆有明照玻璃光。软硬包浆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手长期盘玩或药液侵泡可做仿包浆。有经验者可区分。自然状态的子料也有包浆,一般硬度较高。

  b、沁蚀可分为内沁和外沁,内沁就是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晶体酥松,白色絮状[玉内杂质不是沁而是脏,沁和脏要分清]。外沁是外部介质的侵入。内沁由内向外发展,外沁由外向内发展,互相促进,直至钙化。有元外沁的古玉,玉质好可能内沁也不宜查觉。沁蚀状况和玉质密度分布、晶脏酥松状况及外部介质性状有关。仿沁浮而真沁沉。沁真也不能断真(如老玉新工)。

  c、玉质:

  新疆和田玉:是最美观,文化承载量最大的一种玉。商代以后的贵族器物多选此玉。其以今天的俄罗斯玉分子结构一致,俄器无法判别是和田料还是俄罗斯料。俄料多山料、和田多子料。西汉和田料品种最全、质量最好,常见黄玉、羊脂玉等。 辽宁岫崦玉:红山文化器物多采用此玉。古玉多料精工细。[注意区分岫崦黄玉、和田黄玉的区别]

  河南独山玉:主要有两种颜色,白青色和白绿色,白青色多做仿古器,白绿色多做抵挡仿翠件。古器中少见此玉。

  地方玉:各地产地方玉,多半石半玉。常见于高古器、良诸葛亮器、葬器等。

  阿富汗玉:密度、硬度低,很像玻璃。古器少见此玉。

  玻璃料器:料器装饰物[多战国]有大量出土。说起来是笑话,现在料器做的很像玉,很多行家打眼。[普通试硬度的方法必须在古玉鉴定中删除。古玉有包浆不能破坏之。]

  d、形神:

  如果说神是艺术之魂,那么古人之魂必不同于现在之魂。故再好的工匠也仿不出古人之魂。此魂必从真品中领悟,不可自以为是。

  e、腐蚀:

  某些介质对玉表面有腐蚀作用。土中玉器的腐蚀痕迹多为点状分布,像天上的星星或星星的集中;而非连续片状。汉墓中的铁器腐烂后形成的硫酸铁、亚硫酸铁,对玉的腐蚀作用最大。

  f、文饰:

  文饰千变万化且易仿,不宜作为判断真伪的依据。对文饰的了解有助于断代。

  g、刀痕:

  刀痕的研究对古玉鉴定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注意是刀痕不是刀工]。刀痕研究首先要掌握一点机械常识,如轴、轴套、转速、同轴度、跳动、偏摆,电动陀具、非电动陀机具结构特征、差别。陀具进化过程等。

  (1)陀机具进化简述 同轴度是陀盘中心和转轴中心的误差。跳动是陀盘每转一周的上下位移。偏摆是陀盘每转一周偏离其所处平面的误差。现在机戒有误差,古代机戒误差更大。从理论上讲,陀具应先于玉器出现,无陀具则无玉器。自从有了机器,高难度的玉器加工才有了可能。轴在轴套中转动,轴套是轴的支撑,轴和轴套发生摩擦。转动:古为手动,今为电动,一慢、一快相差数百倍。出土的管状、柱状玉器,很可能就是轴和轴套。商代以前的轴和轴套多为玉石器,商周多为铜器,汉以后多为锻打后的铁器。故汉代陀机具精度大为提高,加工能力明显增强。这不仅表现在轴和轴套的配合上,而且表现在机件加工工艺性能和机戒的结构精度;机戒品种等。汉代出现精美的高浮雕并不奇怪,这是中国玉器史上划时代的一矾。唐宋时期陀机具结构、精度、种类更加完善,但少有突破。一直延续到清代,陀机具的精度才又有了新的进步。现代电动陀机具精度高、速度快、刀更硬,进给力大,切削力强,故常显刀痕粗大、崩茬。又因现代陀具精巧、灵活,也不乏精细之做。此类仿品成本必高,各项都仿到位是不可能的。没有仿到位,只有研究不到位。

  (2)刀痕鉴别 机戒性能上的区别,必导致工艺品方法的不同,刀痕特性不同。掌握了它就掌握了古玉鉴定的利器。这里也是传统古玉鉴定理论的缺憾,即刀痕研究理论的缺失 。战国以前的陀机具大同小异,一般只能进行粗加工。细部都是手工刀具加工的,那时的手工刀具,一刀只能划出一条白痕,一个局部就要千万、万万刀,可见时间差和人力的投入细如发丝的绘刻线,细看也是多刀完成。如此工艺自然精细工整。只有葬器较为粗糙,孔、边未精加工。汉代器物陀痕和手工刀痕交织,工艺品能力大幅度提高。唐以后的器物以陀痕为主,仍能看出随着陀具的进步,器物表面痕迹的变化。[古玉即便有抛光,也不足以破坏表面刀痕。]崩茬、刀痕粗大是现在电动工具所为。无刀痕是现代抛光,菊皮状是过化学抛光。钻孔内壁有明显刀痕是电动钻头所为。陀痕和电动工具痕迹的区别只能在实践中逐渐掌握。

如果小刀能划动,说明硬度不高,基本不会是和田玉或岫玉、翡翠类的材质。有可能是骨类材质,例如象牙、牛骨这类的。只看照片都是初步判断,看实物鉴别能更准确一些。这照片效果看,也不能完全排除人工合成材质的可能。仅供参考。

乾隆朝仿古玉器可分为带有乾隆款的仿古玉器及不带乾隆款的仿古玉器,带款作品的制造年代准确,一般都不进行做旧处理,具有乾隆朝玉器的普遍风格。带款识的可分为“仿古”款与“年制” 款两种。

一、“仿古”款

仿古款又分“大清乾隆仿古”或“乾隆仿古”两种。款识的排列方式为横行、六字竖排三行、四字竖排二行等样式。“仿古”款多刻于仿古青铜器的玉器皿上,作品有鼎、豆、尊、簋、英雄杯等,其中一些作品还按照古青铜器仿制了铭文。这类作品虽为“仿古”,但与古代作品相比有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器物的盖、足、耳、环、图案等方面,盖纽多为几何形,环状,椭圆,多层,一些几何形纽还有小兽。器物两侧的耳多为兽头形,口中吞柱,兽头的形状较复杂,其上又有装饰,较古代器物之耳有很大的区别。作品的主体纹饰以兽面纹、蟠螭纹、夔龙纹、蕉叶纹、云雷纹为主,图案的构成较之古青铜器图案有所变化,已在仿古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仿古”款作品一般具有用料精良、加工细致、设计上追求造型与图案的完美性等特点,仿古却不同于古,主要是以玉仿制古代非玉器皿。

二、“年制” 款

带有“年制”款的玉器包括的范围很广,其中有较多的仿古玉器,仿制的古代玉器多有所本,按其品类可分为以下几类:

1.仿新石器时代玉器

主要是仿新石器时代的玉圭、玉环等。仿古玉圭与旧玉圭略有不同,稍短,下部略宽,两边有凸起的勾连兽面纹及人面纹,花纹较被仿制的作品更为规整。作品为碧玉质,没有进行做旧处理。清代宫廷对新石器时代的蚩尤环进行了批量仿制,仿制的作品与原作品有所不同:其一是玉质不同,仿制品多用新疆产上等碧玉、青玉制造;其二是仿制品加工精细,在兽面之外又增加了其他花纹;其三是将环剖为两环,两环相套,可重合,不可分开。一些作品上刻有“乾隆年制”款,有的刻面上还刻有乾隆御题诗句。

2.仿商代玉器

由于乾隆时期宫廷收藏者对商代玉器的认识不甚明确,因而很难制造出高水平的仿商代玉器。在仿商代玉器中较为典型的一件是玉斧。

商代玉鸟玉质黄绿色,较薄,边缘带有玉皮,风化较严重。玉斧表面用阴线刻一鹰、兽图案,鹰在上,欲擒兽,兽在下,似为虎,奔跑状。殷墟发掘的商代妇好墓中发现有一龙、鸟组合的玉佩,鸟在上为凤,兽在下为龙,作品的造型与这件清代玉斧上的图案风格类似,这件玉斧的图案应是照商代玉器设计的,但进行了改动。作品的造型、图案是仿古的,且保留玉皮以示旧色,但同真正的商代玉器比较图案有很大差别,商代玉器上的阴刻线常把线槽外侧磨成坡状,此作品线槽两侧无坡。商代玉器中的动物造型,同器物造型相同,不作图案装饰,这件作品上鹰、兽是作为图案使用的,因而我们知道的带有“年制”款的乾隆仿商代玉器并非完全仿古。

3.仿战国、汉代玉器

清代宫廷玉器中有一批玉斧,有的带有“乾隆年制”款,有的无款。 乾隆款仿古夔纹玉璧其中一些是在旧玉斧上加刻花纹,另一些则是新做的。纹饰为仿战国和汉代玉器的兽面纹、夔龙纹、勾云纹。故宫博物院收藏着一件玉夔纹斧,器顶面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斧表面饰相对的折身夔龙纹,夔龙之头似战国玉器之夔龙,夔龙面有变化,身体粗而长,宽度一致,有边线,折成方框状,同汉代玉器上的折身夔龙纹有所不同。另有一些玉斧上饰有仿古兽面纹。兽面纹是中国古代玉器中使用广泛的传统纹样,在新石器时代、商、周、战国及汉代玉器图案中占有重要位置,各时代纹样特点不尽相同。商、周时期的兽面纹眼部夸张,略显狰狞。战国、汉代的兽面图案则显得端庄、肃穆。清宫所藏这批玉斧上的兽面图案多是在战国、汉代玉兽面的基础上加以变化的,图案结构较古玉花纹复杂。

清代宫廷制造了较多的仿古玉璧, 乾隆款仿汉长宜子孙佩带有乾隆款的作品中有几件直径较大,璧表面以阴线刻回纹锦地,锦地上有纵向的夔龙纹,纹饰多仿自战国、汉代玉器。与战国、汉代的夔龙纹玉璧相比,仿古玉璧有较大的变化,这是乾隆皇帝有意表示对古器物的喜爱、继承和仿古中的变化求新。

“年制”款玉器中有一批仿汉代玉佩饰,其中有仿汉宜子孙佩。汉代有一类玉璧,廓外带有镂雕装饰,其上有文字,如“益寿”“长乐”“宜子孙”等,以带“宜子孙”文字者为多。习惯上称清宫仿造的汉宜子孙璧为佩,它较原物略小,表面有透雕图案,透雕图案以夔龙纹为主。作品上的文字有“宜子孙”“长宜子孙”二类,“长宜子孙”四字常处于器孔的上、下、左、右四个部位,与汉代作品有较大的差别。

可以从质地、颜色、光泽及透明度、块度(重量)和形状五个方面来鉴别,和田玉的结构、透明度、光泽、绺裂、瑕疵等因素构成了和田玉的特征。

1、质地

高质量的和田玉玉器要求:质地致密、均一、细腻,半透明或微透明,无或少有绺裂,洁净杂质少,瑕疵少;而低质量的和田玉对质地的要求则要有所降低。和田玉根据其质地的高低可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个级别。

特级:质地细腻均一,油脂光泽强,半透明或微透明,基本无绺裂、杂质、瑕疵。一级:质地细腻,油脂光泽强,半透明或微透明,绺裂、杂质、瑕疵少于10%。

二级:质地较细腻,油脂光泽弱,透明度差或过于透明,绺裂、杂质、瑕疵少于30%。三级:质地粗糙,蜡状光泽,透明度很差,绺裂、杂质、瑕疵大于30%。

2、颜色 

评价和田玉的重要因素,依据颜色和田玉分为八个大类,一般来说,以羊脂白玉、白玉、黄玉为佳,碧玉、墨玉次之,糖玉、青玉、青白玉再次之。除白玉以外其他七类要求颜色要从色调、浓度、纯度、均匀度四个方面进行观察分析,颜色色调要正,不偏色,无杂色。

浓度的评价是对颜色色彩饱和度而言的,要求浓淡适宜;纯度的评价,一般是越纯正越好,偏色时则较差,如绿色,以正绿为最好,灰绿、蓝绿均较差;均匀度要求颜色要均匀一致。另外,和田玉常常出现两种以上颜色,如带有皮色、糖色时,颜色的搭配好,俏色巧妙或新颖的,可使作品增色,甚至价值倍增。

3、光泽及透明度

和田玉有油脂光泽、玻璃光泽及蜡状光泽之分,其中以油脂光泽最佳,可使玉石显得有温润感。其次是玻璃光泽,而蜡状光泽欠佳。上等的和田玉与翡翠不同,大多为油脂光泽。如油脂中透着清亮,则光泽为佳。

和田玉一般透明度不高,多由半透明到不透明,可划分为半透明、微透明和不透明三级。和田玉以半透明、微透明为佳。若呈蜡状光泽,透明度差或过于透明,则次之。

4、块度(重量) 原料有一定的块度,越大越难得,价值也越高。同样质地、颜色的和田玉,大的价值高,小的则价值低。

扩展资料

和田玉的颜色同国内外其他地区软玉相比,色调较多,自成系列;其次,和田玉有世界罕有的白玉,尤以色如羊脂的白玉为和田玉所特有,极为名贵;再次,和田玉有皮色。世界上不少玉石都带有皮色,但不如和田玉皮色美丽。中国古代对和田玉的颜色非常重视,它不仅是质量的重要标志,而且赋含于一定的意识形态内涵。

古人可能受五行说的影响,依四方和中央分配五色玉,东方为青,南方为赤,西方为白,北方为黑,中央为黄。古代以青、赤、黄、白、黑五色为正色,其他为间色,从而将玉也分为五色。但和田玉实际上只有白、青、墨、黄四种主色,另外,在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地区还产碧玉。

在和田玉中,白玉最为珍贵,白玉中最佳者为羊脂白玉,是玉中上品。羊脂白玉的特点是白、透、细、润。由于黄玉出产甚少,故色纯、质润的鸡油黄,其身价不在白玉之下

玉勒子作为挂件,挂于胸前或腰间,单独佩戴,有时也会与其他玉饰组合成一串。

玉勒子(勒字下面一个玉字,音从:勒)勒子,又称“蜡子”,“官名”为“勒”字底下加个“玉”字旁,即“勒玉”,有圆柱形、扁圆柱形、束腰形、橄榄形等等,是挂于胸前或腰间的玉饰,可单独挂,也可与其他玉饰组合挂。

有种说法认为琮是勒子的放大,或勒子是琮的缩小,但从考古发现来看,方勒子与琮常是同地出土,故它们之间不存在相仿的问题。用作礼器的,形体须大方显威严,称琮;用作佩饰的,形体要小。

玉勒子起源

早期叫它玉管饰,一般中间有通天孔。多属单独佩戴使用。历朝历代雕刻造型各种各样,一直到明清时期多在加工制造,形成了一个器型丰富,纹饰多样的勒子系列。玉勒子即“勒玉”,有圆柱形、扁圆柱形、束腰形、橄榄形等等,是挂于胸前或腰间的玉饰,可单独挂,也可与其他玉饰组合挂。

原始社会的古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现使用绳子提拉重物时,由于绳子过细,会产一种生“勒手”的感觉,注意,这里的“勒”读“lēi”,因此,最初“勒子”的古老读音就叫“lēi zi”。

智慧的古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想到了使用兽皮包卷绳索,从而改善提拉重物时手部的不适,同时,为了固定包卷在绳索上的兽皮,古人在兽皮两端结绳用以固定,这就是最原始的“勒子”。

不知道你问的分几种,是以什么角度来分的。如果按圈内玉友公认的和田玉,是指新疆地区出产的玉种,分类有白玉,青白玉,青玉,黄玉,墨玉。其中以白玉最为珍贵,黄玉,墨玉如果品质好的话,也非常珍贵。最为名贵的玉种要数羊脂玉了,但这个东西可遇不可求,市面上极少。如果按国标定的和田玉,分为新疆和田玉,俄罗斯玉,青海玉,韩国玉。这些拿去鉴定,都是开具“和田玉”证书的。当然,最好的还是要数新疆和田玉。有一篇知识类的文章可能对你有帮助,可以参考看一下:和田玉籽料、青海料、俄料、韩料辨别 http://wwwlianchengjicom/article-606html

三件东西都是青海料的,咱们单个说说价格,先说那个手链,手链是三个边角做成的,你看三家组个的东西弧度都是一样的,是做完手镯的边角,并不能说边角就价格低了,好的边角价格也很高的,手链保守估价在1200-1500左右。

再说那个扳指,别说什么工那个工,只要是工,就必然有价格,扳指白度一般,雕工也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价格在1500-1800,那个小勒子,价格在800-1200, 这样三件东西的价格就出来了,咱们加最高值,4500元,咱们算5000,但是5000块商家肯定不会卖!不过你可以和他商量,生意就是谈出来的吗!建议三件价格在7000-8500之间成交比较合适~望采纳,可追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9614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8
下一篇2023-08-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