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籽料的功效与作用 和田玉籽料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和田玉籽料的功效与作用 和田玉籽料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第1张

1、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和田玉含有人体所需的硒、锌、镍、钴、锰、镁、钙等30多种有益的微量元素,这些元素散发的启动波和人体细胞的启动波是同一种波动状态,人体细胞随着从玉石散发出的波动产生共鸣和共振,使人体细胞组织更具活力,并有助促进血液循坏、增强新陈代谢和排除体内废物。

2、玉对人体的医疗健身作用很早就被人类所发现。国著名的中医药巨著《神农本草》、《唐本草》、《本草纲目》中都有过著述。《本草纲目—金石部第八卷》中记载,玉具有:“除胃中热、喘急烦懑、滋毛发、滋养五脏、柔筋强骨、止渴、润心肺、助声喉、安魂魄、利血脉、明耳目”等疗效。

3、腕部是身体血液循环的末端,而回流的血液全凭心脏的压力来实现。人们在佩戴和田玉手镯的过程中,手镯会不断地产生晃动和摩擦,手镯的晃动对人体的手腕起到有效的按摩功效,这样的物理按摩作用会直接激发和松弛人体的经脉和穴位。

4、手镯与手腕皮肤组织的摩擦作用可以使得手腕皮肤的血液更好地流畅,可以软化皮肤细胞,疏通皮肤的汗腺,有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人的手腕内侧有一个穴位叫内关,是治疗失眠的要穴,人带上手镯后,手在不停地运动,手镯在手腕上可以不经意地起到按摩穴位的作用。

5、中医理论证明,和田玉对心脏具有平和心率、降压、稳定情绪的功效,和田玉手镯对于心脏不好或高血压的患者具有一定的心脏辅助作用,起到降低血压、稳定心跳速度,减轻急躁、紧张,缓解压力、提神回复记忆的功效。

和田玉籽料是地壳下面的原石随着地壳运动裸露在地表。

和田玉最初形成玉地壳之下,之后随着地壳运动就裸露在地表,经过长期风吹雨打、冷热交替的作用,表面的山体掉落,流入河中,经过长期远距离的滚动过程中,将其玉石打磨圆滑,变得更加细腻,这样的和田玉料子就是和田玉籽料。

和田玉籽料的特点

1、外形光滑:籽料表面光滑无棱角,只有一层类似我们人体皮肤的“汗毛孔”。

2、质地细腻:和田玉籽料是经过玉龙喀什河河水长期的冲刷、磨蚀而形成的,因此籽料质地细腻。

3、皮色自然:皮色就是籽料表面的薄薄的一层颜色,皮色与玉石是浑然一体的。

4、裂纹存在色线:由于和田玉籽料是自然形成的,自然环境多变,所以在和田玉籽料上面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天然的裂纹,在天然的裂纹当中,和田玉籽料可以看到很明显的色线。

籽料是由山料因冰雪消融,经山体风化崩塌而顺水冲入湍急的河流中,再经数百公里河水的搬运冲刷,棱角随之被磨去,最后形成了现在的卵状籽料。这种说法的根据何在呢?根据有四:

1籽料出产在玉龙喀什河床中,水就是搬运琢磨玉石的天然工具。

2和田玉山料就产在玉龙喀什河源头的冰山上。

3玉龙喀什河源头山脚下的河床中,确有被水冲刷下来磨去部分棱角的山流水原料。

4山流水原料再经过200多公里的洪水冲刷琢磨,冲刷到玉龙喀什河平坦的和田市地段,沉积下来,自然就棱角全无,被磨成了卵石状的籽料了。

以上证据乍一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无可挑剔。但根据我几十年的实地观察,反复捉摸,认为以上论据尚不全面,只说到了它的表面,没有说到它的本质。大量事实证明,籽料不是由山料经洪水冲刷而成的,也就是说,籽料的原生矿不是山料,其本身就是与山料一样的另一种原生矿体。其论据有六:

1玉龙喀什河的源头,即出山流水的冰山脚下,距离出产籽料的和田市大约有270公里。在这270公里的河床中,从出山流水的那个冰山起,一直往下约20多公里的河床中,可以捡到为数不多的山流水。再从20公里往下到200多公里的这段河床中,根本就没有玉石。再从约200公里往下到270公里的这段河床中就是籽料出产的主要地段。有人讲,中段近180多公里没有玉石,是因为水流太急,玉料存留不下来,都被洪水把玉石冲到下游去了的缘故。请问前面那20多公里的河水流速不是更湍急吗?为什么在那一段或多或少还可以捡到玉石?而这180公里的地段,为什么不论大小一块玉石也捡不到呢?河床里到处都是卵状石头,没有一块玉石,石头没被水冲走留了下来,唯独比重比石头大得多的玉石反而被水冲走了,所以,“因为水流太急,玉料存留不下来”的解释自然是不能成立的。

2再从玉的质地上讲,山流水的玉质和籽玉的玉质也不尽相同,籽玉的质地比山流水的更加细腻,更加温润,色彩更丰富。有人又讲,这是因为籽料经过水流的冲刷把山料外面的一层粗糙表皮磨掉了,只剩下中间的部分,当然就更好了。但我所说的质地不是外面的不好,中间的就好,水流的冲刷是不可能改变玉的质地和颜色的,不可能将粗糙的冲刷成细腻的,也不能把暖色调的冲刷成冷色调的。比如现在很多人为了能将山料卖到籽料的好价格,就不惜造假,将山料棱角切割掉,再放入滚筒机中与砂石一起滚磨,人工磨成的籽玉就这样做成了。这样的籽料是不是质地就好了呢?仍然不好,略有经验的人,一看便知是山料磨出来的。

3籽料有白、青、碧、黄、墨等五种基本色调。而玉龙喀什河源头的山上只有白玉和青玉两种玉料,根本就没有碧、墨、黄玉,那么河中的碧、墨、黄玉又是哪里来的呢?更何况籽料的颜色是块块不相同,而山料在一个坑内基本是相同的。

5再从籽料的质地、颜色在河流中的分布状况看,经我多年的观察总结发现,颜色、质地、块状、性能,甚至皮色大致相同的玉料基本上产出在同一段河道中,混淆的很少,只要你拿来一块玉料,我们一看基本上知道它出在河流的什么位置,哪个地段,这与山料的产出分矿坑的道理基本是一致的。如果是水冲下来的,它不可能有如此清晰的分别。

6从和田地区东起策勒县的奴尔多西至墨玉县的皮牙满多约160多公里的戈壁沙漠中,都有各色籽玉和戈壁料存在,难道这方圆约900多平方公里的戈壁沙漠中的玉都是河流改道冲刷而来的吗?我认为不是。综上所述,籽料就是亿万年前火山爆发形成的,这种卵状的原生矿体存留在海底,后经地壳变迁,造山运动,新疆这块土地由大海变成了陆地,籽料也随之浮出水面,形成了现在这种状况,所以籽料不是由山料经水冲刷而来,山料不是妈妈,籽料亦不是儿子,它们同样都是同一种矿藏中两个互不相干的原生矿体

和田玉碎块经过雨水雪水冲刷流入河,随河流流入水中,称为和田玉山流水料,和田玉山流水原石经过玉龙喀什河几百甚至上万年的冲刷,就形成了和田玉籽料。

籽料和田玉的质地:温润细腻,颜色丰富,自然拙朴,皮色多姿,形态圆滑,体态多种,具五德之说,仁.义.礼.乐.忠。

因为皮色籽料的形成年代更为久远,一些名贵的品种如枣红皮、油烟皮、秋梨皮、黄皮、洒金皮、三色虎皮等等,均出自皮色籽料。

和田玉籽料细腻润泽, 产量较少, 在玉石界十分 抢手, 近年来价格迅猛上涨。玉器市场中籽料仿制 品比比皆是, 真假难辨。因此有必要揭露其作假手 法, 提高鉴赏能力。 山流水多为次棱角状, 磨圆度差, 有薄的皮壳 。

和田玉籽料皮子特征主要表现在外形、 颜色及 有否皮色诸方面。

( 1) 外形:

和田玉籽料呈浑圆状, 磨圆度好, 润性 好, 表面厚薄不一的皮壳由玉石细脉所致。 皮子微透明, 手握住一两分钟即可见 表皮的 汗毛 孔 在 10 倍放大镜下可见表皮呈现毛毡状交织结 构。

( 2) 颜色:

和田玉籽料在河床中经过长期冲刷磨 砺, 自然受沁, 皮色由深变浅, 表现自然, 呈褐色的松 花状、 水草状形态。裂隙处颜色由浅至深、 沁入内部。

和田玉籽料的特征根据产出环境和成因类型和田玉分为山料、 山 流水和籽料。棱角分明、 无磨圆、 无皮壳的山料, 经 过风化和搬运作用, 滚落于河流之中; 在河流中经长 期的冲刷和磨蚀, 最终形成籽料。籽料的特点是浑 圆状、 卵石状, 磨圆度好; 表皮颜色多样, 以红褐色为 主, 可见秋梨皮、 虎皮和枣红皮等色。与籽料相比,

A 红褐色的籽料皮色;

B 籽料皮色的松花和水草状;

C 籽料裂隙处过渡色;

D 籽料皮色的层次感籽料的皮色

( 3) 皮色: 和田玉籽料的皮色是原石经过长期风 化、 水解和大气循环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对 于具体一块籽料来说, 颜色的形成是阶段性的, 即沁 入和田玉中的颜色由深入浅, 具有层次感, 或呈过渡 渐变, 外皮与肉质保持一致 。

( 4) 无皮色: 无皮色的和田玉籽料的肉色与皮色 混为一体, 在白玉或黄玉的表面常见一层包浆或沁 色。

真伪和田玉籽料的鉴定特征由于基本道德的沦丧和经济利益的驱使, 目前 在市场中假冒伪劣产品悄然出现。和田玉籽料仿制 品也不例外, 其作假的方法主要有染色处理和滚料 磨圆两种方法。

因此, 在鉴定和田玉籽料真伪之前 要先了解有哪些作假的方法和手段。 和田玉籽料的仿制品主要通过染色、 做假皮和磨圆三种途径来处理。

( 1)染色是先将和田玉原石打磨, 做出似油脂状 的外皮, 然后用无机或有机染料涂抹、 浸透, 达到沁 色, 以掩盖玉质的瑕疵和缺陷。具体的染色方法很 多, 有以动物的血液, 有以铁锈浸染, 也有用碘酒、 植 物染料、 羊毛染料染色, 以及有机染料、 无机染料、 中 和剂、 混合性染料及腻子或注胶等。

染色之后还在 地下埋藏或河流中浸泡, 作假水平之高, 竟达到鱼目 混珠的程度, 一般消费者常常上当受骗, 连珠宝鉴定 师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 2) 做假皮:

做假皮也是在颜色上做文章。一般 将原石放在浸满染料的海绵中, 通过侵蚀渗透作用 达到沁色, 皮色多为枣红色。仔细观察假皮多漂浮 于表面, 颜色过于鲜艳, 无过渡色及自然层次感, 皮 子显得干涩、 不润。由于做假皮的部位多是玉质疏 松的部位, 也称为死皮, 用开水一烫易褪色变浅。

( 3) 滚料磨圆:

将山料、 青海料或俄料的下角料, 用滚筒机进行滚磨处理成籽料的卵状外形, 再染色 做假皮子。 戳穿了作假的手法, 可以从和田玉籽料的颜色、 光泽、 外形、 裂纹、 硬度和韧性等特征, 辅以常规仪器 检测来鉴别其真假。

和田玉籽料的仿制品的外形常过于完美, 但显 得不自然; 表面没有磕碰的痕迹, 碰撞坑光泽与外部 光泽不一致。而和田玉籽料具有自然的卵石形态, 表皮有磨圆和自然磨蚀的痕迹。 和田玉籽料表面可见磕碰痕, 有天然形成的! 指 甲纹; 多数表面硬度比较高, 且比较均匀。人工打 磨的仿和田玉籽料不但没有! 指甲纹, 还常可见磨 砂和抛光的痕迹; 经过漂白和褪 色的表皮, 可见蚀 痕; 硬度表现为大面积的偏低。

仿和田玉籽料的假,在颜色上表现最为明显: 首先是颜色过于浓艳, 飘浮而不自然, 没有渐变或过渡色; 颜色多沿裂隙或棱线分布、 富集 ; 其次是两层颜色分布有强烈的色差, 可见 鲜艳皮色与纯净肉质 。

另一方面, 籽料仿制品的表面可见酸蚀层, 常为白色或黄白色, 类似于白 色礓石, 且常有荧光反应。 染色的仿和田玉籽料 最后要说明的是文中提到的! 汗毛孔问题, 在 鉴别真假籽料时, 汗毛孔确实是一个重要特征, 但有 汗毛孔只能说明原石是和田玉籽料, 仍然有利 用山流水、 山料以及非和田玉原石作假的可能, 必须 配合形态、 皮子、 颜色、 光泽、 硬度及密度等特性综合 考虑来识别和鉴定。

总之, 和田玉籽料真伪的肉眼观察与鉴定, 不仅 需要扎实的玉石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不断积累 实践经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9775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9
下一篇2023-08-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