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籽料怎么鉴别真假?

和田玉籽料怎么鉴别真假?,第1张

和田玉籽料真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一、看皮色本身

看皮色,首先看色根,籽料皮子,不管色泽如何,基本上都有根,如果放大去看,就像树根,扎进籽料的肉里面。这种色根是造假者很难做出来的。不一定没有有色根的就是假皮子。

如果色根不明显,就看它的颜色变化。尤其是对于颜色相对较深的皮色,都会有一种颜色的过度。

注意边缘处黑皮和红皮的过度,有层次感。

在皮色的边缘,你能看到明显的颜色变化,从黑到深红,颜色有一个明显的过度。而如果是染色料,通常是一个颜色到底。

皮色厚度与颜色过渡规律一致,颜色浅处厚度浅,颜色深处有色根。

二、看玉质

看皮色要与它的玉质结合来看。

最简单的,玉质较松的地方皮色一般会比较深,而玉质更细腻的地方,皮色会浅。

但也会有其它情况,比如在玉龙河的上游,它所在的河床可供形成皮色的矿物质较少,所以有时候即使玉质较松,也很难有皮色的形成。这就跟籽料的产出的环境有很大关系了。

再者就是皮色与玉质浑厚的关系。一般玉质浑厚的料子,皮子也会很老气。比如下图:

最重要的一点,皮色一定是生长在玉质里面的,不能是浮在表面。即使是很薄的皮色,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也能看到皮色是在玉质里面,像是生长出来的,而不是像染色的料子,涂抹在玉质的表面。

三、看毛孔

皮色与毛孔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也是分辨皮色真假的很重要一方面。

籽料的毛孔有很多不同,有的毛孔偏大,有的毛孔较小,还有很多是凹进去的小坑。如果经常观察皮色的话,你会发现,很多皮色,尤其是洒皮,它的皮色很多都是分布在籽料的小坑里面。这是籽料皮色一个比较常见的规律。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可以做这样的猜测,籽料的表面有一些比较疏松的地方,经过长年的冲刷,这些疏松的表面会被冲刷掉,留下这些大小不一的小坑,而这些小坑更容易附着上颜色,所以出现了这种情况。

玩家们要牢记这一点,看坑装表面的皮色,是分辨皮色的重要一点,尤其是撒皮。有皮色的地方多是有下凹的。

四、看瑕疵

瑕疵是分辨皮色真假很重要也是最为直观的一点。从瑕疵分辨皮色,首先就是找裂。

这块料子是从裂切开,可以看到明显的钉子纹、水草沁。如果一块料子的裂上有钉子纹、水草沁,那么就几乎可以断定这部分是真皮色了。而如果不明显的话,就要看裂处的颜色。

很多比较大的裂,干脆裂口处是没有颜色的,越往里颜色越深。而如果是造假,往往在裂口处颜色极深,但颜色不会有一种长年累月沁入的感觉。

其次就是看水线,水线一般是在玉中密度最大的地方产生的,如果一条水线正好在籽料的表面,那么比较明显的就能看出,在水线部分是不会有皮色的(或者颜色极淡),看起来就像是把皮色一分为二。而如果是染色的料子,水线的部分也会染出颜色,而且会与其它部分的颜色不同。

五、看形状

很多人会说,皮色与形状之间有关系吗?其实是有的。

皮色的走向与籽料的外形配合的天衣无缝。造假是不会有这种效果的。

此外,皮色与弧度也有一些关系,皮色交界处的色脚分布与籽料的弧度有对应关系。

当然,籽料的皮色有着多样性,是多种多样的,很多籽料的皮色用一些特定的方法很难判断它的真假,比如一些新料的皮色,比如皮色艳丽的料子,比如干河床的料子等等。所以看皮色一定要综合来看,从它的颜色到分布到它与玉质等各方面的关系去综合判断,才能得出最终的答案。

很多玩家说,看皮色我就是凭着一种感觉。

确实是这样,一些资深的老玩家看皮色有时候确实可以略过这些步骤,仅仅从感觉上,就能察觉出皮色的对于不对,但对于大多数玩家来说,看皮色还是要从它的规律及特征来观察。而且看皮色的真假一定要多上手,多看真东西,只有当你看的多的时候,才能对皮色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看真假才能有所把握。

玩玉的人群有很多,有喜欢白玉的,有喜欢碧玉的,有喜欢雕件的,还有喜欢原石的,那么籽料的原石要怎么玩呢?除了良好的市场升值空间,究竟有多少种玩法,才让藏家趋之若鹜?

一块原石最好是达到大开门玩料的级别,才是最有趣味。这样的原料不担心它未来不涨,且当随手随身携带的把玩件,也最怡情养心,温润愈发。时刻盘摩盘养,舒心养神,安全感踏实感倍增。这几乎是玩原石最高级别,当然,价钱不低。

常见玩法,原石料子够好就不担心切亏,料子随身携带把玩跟随了许多年,可切来打个孔自己佩戴,或分送给家人一些牌子,挂件,珠子等等,实属完美分解。

有的玉友收藏的小精品,皮色聚集,红皮或者黑皮,还有薄油黄皮,直接打孔、穿绳儿就能戴起来,一件原汁原味的挂坠。

对喜欢和田玉的人来说玩料,做料应该不会太陌生。但是在和田玉的世界里,还有一个很有实用价值的东西,那就是——质子。什么是质子呢?简单来说,质子是检验和田玉标准的“标尺”。

相信很多玩家都有这样的困惑,有时候买籽料,对白度和玉质拿捏不准,这时候如果你有一颗质子的话,就容易多了。质子就是用来作为标准对比的法宝。如果非常喜欢带皮色的原石,那么聚皮籽是不能错过的,一般都是红皮或黄皮料居多。如果要玩皮,就最好不要买赌性大的原石,比如石包玉料,活僵料,满皮料薄油皮料是最好的选择,但价格更高一筹,因为是大明料,皮下肉清晰可见,而且出油也快。

当然,天然的画面玉籽料,也是另一种玩皮料的选择,质地,此时就不好作为重点了。看个人喜好。

不要石包玉,不要皮色过于厚重的。买原石,不开料,却又以玩肉质为主的玉友,基本上都是玩玉的老人了。要求是眼光一定要够狠够准,如果实力够,这些都不是问题,直接买大开门的料子或者干脆玩料就行。

但有不少玩肉的玉友,喜欢赌料切下去的惊喜——眼光不错;切涨了;镯子花件随便切,只要工费够。当然一件独籽成品,也是不错的玉质对象。

原石买回来,尤其是比较大的块头与克重,都是花了重金的。原石身上的稀缺性与可期待性赋予其高昂的市场价值,基本上收来,一是收藏等升,二是以后切涨,三是传家,以后留给儿子女儿小辈,做嫁妆,做家族物件,做感情的牵绊。这是无价的。

小个子的原石买了比较多,很多玉友喜欢收集不同皮色或形状,或特立独行很有个性的原籽一堆,任性的话,放在院儿养养鱼,盆景里培土养树根。当然放在书房桌上当观赏石,赏心悦目。

最后,再不济一个不高兴,奢侈点拿去车珠子好了,车一串籽料圆珠儿自己戴,小手链、挂件链、项链,想怎么戴,就怎么戴。

和田玉籽料真假鉴别方法如下:

一、看表面毛孔

1,和田玉籽料经过千万年的砂石碰撞、磨损,多数呈鹅卵状,包裹了较为厚实的石皮。

2,由于每次碰撞力度不同,表面的磨蚀坑凹凸不平,呈大小不一(橘皮状)构造。仿制的石皮较薄,磨蚀坑的边缘显得生硬,不够自然。

3,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仿制的石皮较薄,磨蚀坑的边缘显得生硬,不够自然。磨蚀坑的深浅变化不够明显,原因是人工放入滚筒中受到的碰撞、摩擦力相对一致。

二、看表面皮色

1,天然籽料的皮色深浅不一,变化自然,用放大镜观察,没有规律性。

2,仿制的皮色比较鲜明、统一、没有层次感,裂隙里留有染色剂类沉积物,有裂缝的地方,通常颜色较深。

三、看水草花

1,水草花是和田玉籽料的重要特征。大自然的撞击下,籽料的周围“锰”离子结晶会沉积在裂缝里,形成独特的水草花包裹体。大多数水草花是不明显的;用放大镜观察,可以清晰的看到黑线或黑色条带的内部,是由多个水草花连接在一起。

2,人工能够仿制出颜色,却很难仿制出水草花,在放大镜下观察,仿制品没有水草花包裹体。

3,值得注意的是,有水草花的和田玉不代表都是籽料。青海料中,也有水草花包裹体。市场上用带水草花的青海料,染色仿制成和田玉籽料的比比皆是。

四、看人工磨痕

1,大部分籽料表面留有撞击形成的浅条坑,坑里留有反光效果的砾石。

2,山料仿制的籽料,通常会用滚桶或电磨加工,其表面会留有棱角,高低变化不协调。而真正的籽料经过长达千万年的冲刷,表面棱角已被砂石磨平,只留有圆润感。

和田玉籽料介绍:

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以上高绵延的昆仑山脉山岩中。和田玉原石经过自然的地质运动和冰川运动等长期的剥解为大小不等的块。

和田玉碎块经过雨水雪水冲刷流入河,随河流流入水中,称为和田玉山流水料,和田玉山流水原石经过玉龙喀什河几百甚至上万年的冲刷,就形成了和田玉籽料。

最近几年,玉石市场风云变幻,而有一种比较突飞猛进的籽料,它备受争议,但也确实出过很多的天价,至今没有被超越!

它就是籽料里的象形籽!我们也可以称为籽料里的奇石!

那么籽料当中,何为奇?何为贵呢?

外形奇特

籽料当中有一种奇特是外形,就像这种:

成交价90多万的“小鸡”。

估价达到百万的籽料“斧头”!

50多万成交的一个摆件!

30多万成交的两个大元宝!

这些籽料外形都很有特点。这也让它们的价格有了一个提升。

其实外形奇特是很早前就有的一种玩法,或者说方式。

比如这些:

这些都是在比较早之前的和田玉玩法,称为观赏石籽料,那时候奇石的玩法还很不主流,但依然有玩家把籽料当做一种奇石来赏玩。

但因为这些奇石大多玉质并不是特别好,所以玩家们关注的也就少。

到如今,我们能在新疆的奇石展会中看到籽料奇石的存在,但在籽料市场并不是特别常见!

当然,这种外形上的奇特我们也在市场上偶尔能碰到,就像这个:

籽料的大象,要价120万!

要价15万的海兽!

总之,外形奇特的籽料在比较早之前就有人去玩,而且据说是有几位玉友喜欢奇石的玩法,然后慢慢扩散开来!不过因为籽料的价格比较高,而且外形奇特的也并不是太多,所以外形上的奇石玩法,并不是十分主流。

而且这种外形奇特的籽料,玉质上一般都会有一定的欠缺,有只能远观不可亵玩的意思,所以在市场上认可程度并不是特别的高!

皮色奇特

外形的奇特并没有发展出它的一种主流玩法,而真正让籽料奇石开始疯狂的是这些:

皮色独特的籽料!

关于籽料的皮色,在最开始玩家们只是关注它是不是漂亮,品质如何,但突然有一天,有人发现了一块籽料皮色的独特之处,于是就有了天价的出现。

就比如这个:

这个皮色料可以说让皮色的象形玩法开始火热起来!

而随之而来的还有很多很多,就像这些:

这个料可能很多人都没有见过,它名为《七品芝麻官》,据介绍皮色可见七品芝麻官形态,而估价也是百万级!

这件作品名为《鸟瞰青蛙》,估价同样是百万级!

这个狗头料在很久之前就很火,但之后拍出1100万,让它再次火了一把!

名为《童子献宝》,130多万!

……

类似的籽料还有很多,这些皮色奇特的籽料如今价格都不低,而其中的一部分价值就来自它独特的皮色!

这就是籽料里的皮色流玩法。这几年这些象形皮开始越来越火热,大家看籽料首先看皮色像不像一个什么,如果真的像的话,价格也许就能高出一倍去!

市场奇特

但这种独特的审美或者玩法真的好吗?很多人其实是持反对观点的。

他们认为籽料更应该关注的是玉质,皮色只是一种附加值,而皮色像不像什么,更不应该有这么高的附加值。它最多可以算是一个小特点,但不能被炒到如此天价!

这个观点其实是合理的。皮色像什么,可以算是一种玩法,毕竟中国人喜欢奇石也有它深厚的历史。但这种玩法在籽料当中不应成为一种天价的理由。

它可以是一种小特色,但不能超出籽料本身的价值!

不过市场的事,谁说的能算呢!就如同皮色一样,以前玉质为贵,现在皮色更贵,以前好皮色贵,现在稀奇古怪的皮色贵!

这就是市场!虽然有时候我们并不是特别喜欢,但它依旧会是往那个方向走!

象形一定要像,奇籽一定要奇

就像上面我们说的,虽然有时候我们并不太认同奇石的观念,但它还是默默的在发展,所以与其讨厌不如接受它。

那么对于这些籽料我们要有一个什么认知呢?

就像上面我们写到的,象形一定要像,奇籽一定要奇!

名为《钟馗图》的籽料原石

现在皮色象形的籽料贵了,于是很多人绞尽脑汁去想自己的籽料像什么,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一个,但说给别人的时候,别人只能微微一笑,表示,实在看不出来!

这就是尴尬之处,其实很多人喜欢象形籽,但并不是特别像,甚至很不像。如此,就不能算是象形了!更不会出现高价!

作为皮色象形的籽料,它一定要是非常明显,而且大部分人都能认同,如此才能产生它的附加值,如果只是去硬想,生搬硬套了一个,那么只能是呵呵一笑了!

所以,对于象形籽,对于奇籽来说,一定要很像,要一眼认同,不能如此的话,就不要去刻意强调它了。

这就是象形籽,这就是籽料里的观赏石。那么你对它们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留言说出你的观点~

可以通过光滑程度、光泽颜色、毛孔皮色来辨别和田玉籽料。

1、光滑程度

辨别和田玉籽料的时候,可以看它表面的光滑程度,通常籽料表面会因为碰撞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纹,而这些裂纹处还会出现明显的氧化面。如果是人工仿的和田玉籽料,那么光滑度和光泽则比较差,而且裂纹也会存在一定的人工制造的痕迹,并且氧化面积也会比较小甚至没有。

2、光泽颜色

还可以将和田玉籽料放在灯光下,一般真和田玉籽料光泽以及颜色都非常均匀,就算是裂纹处也与其它地方一致。但是人工仿的和田玉籽料,会看到一定打磨的痕迹,甚至裂纹处的光泽和颜色,与其它地方有很大的差别,而且摸起来手感也不是很细腻。

3、毛孔皮色

还可以看和田玉籽料的毛孔和皮色,通常因为和田玉形成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它的毛孔和皮色有一定的过渡。如果没有过渡则有可能是人工仿的,而且看和田玉籽料的过渡情况,需要看它的截面,不然观察起来难度会比较大。

和田玉籽料的产地

和田玉分布于塔里木盆地之南的昆仑山。西起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之东的安大力塔格及阿拉孜山,中经和田地区南部的桑株塔格、铁克里克塔格、柳什塔格,东至且末县南阿尔金山北翼的肃拉穆宁塔格。

和田玉成矿带断续长1100多公里。在高山这上分布着和田玉的原生矿床及矿点,不少河流中还产出和田玉的籽玉。在古代,人们就认为昆仑山是“万山之祖”,它高大雄巍且盛产美玉,故受到极大的崇拜。而和田玉的存在又使昆仑山更加著名。

朝隆合和田玉(taohetianyu)每天准点聊玉~

这组照片是驴友行走到新疆和田所按下的快门,对于ta来说,和田以及和田玉可能没有那样令人痴迷,但正是这样的“局外人”几亿难得的高清镜头,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和田,那里不止有玉,更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文之味。

来源:朝隆合和田玉,转载请标注出处!

和田玉是中国传统的名贵宝石,因其品质优良而备受青睐。其中,和田玉的山料和籽料是两种不同的玉料种类。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辨别这两种玉料并不容易。本文将介绍如何辨别和田玉山料和籽料。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和田玉山料和籽料的定义。和田玉山料是指从和田地区的山矿中开采出来的玉料。而和田玉籽料则是指从和田玉中提取出来的籽状物质。两者在外观上有很大的区别。

其次,我们可以从颜色和纹理来辨别和田玉山料和籽料。和田玉山料的颜色多为白色或浅**,纹理清晰,如云纹、沙纹、水纹等。而和田玉籽料的颜色多为深**或棕色,纹理不太清晰,如莹石状、条纹状等。因此,可以通过颜色和纹理来辨别和田玉山料和籽料。

第三,我们可以通过硬度来辨别和田玉山料和籽料。和田玉硬度非常高,但是山料的硬度要比籽料高。我们可以通过硬度测试来区分两者。用硬度大于和田玉的物质(如金刚石)来划过玉料,如果划痕较深,则说明这是和田玉山料,否则就是和田玉籽料。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和田玉山料和籽料的价格也有很大的差别。一般来说,和田玉山料的价格要比籽料贵得多。因此,如果你想购买和田玉,就需要仔细辨别它们的种类和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颜色和纹理、硬度等方面的辨别,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地区分和田玉山料和籽料。如果你想购买和田玉,一定要仔细观察,以免上当受骗。

这里有很多资料你可以查查:http://sscc5d6dcom/forum-12-1html

全国已发现各种玉石共有121种,其中:软玉、硬玉和蛋白石9种。独山玉及其他玉39种,印章石17种,石英岩质玉15种,蛇纹石质玉18种,彩石23种。

1.软玉、硬玉、蛋白石

软玉:和田玉是产于新疆的软玉,是中国的名贵玉种,驰名中外,其雕刻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深受欢迎,是新疆目前开发的主要品种。在四川、辽宁与江苏均发现了软玉矿床,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台湾软玉也很有名,但由于逐年开采,产量减少,现已近于停采。

硬玉:在我国宝石级的硬玉发现极少。

蛋白石:主要指欧泊,因欧泊主要成分为蛋白石。具有变彩效应的优质蛋白石,用于首饰原料,目前国内还未有发现。云南、陕西、江苏等省(区)产的都是普通蛋白石,属低档玉料。云南产的普通蛋白石,加工效果不好,易碎,只能加工一些首饰和小件工艺品。

2. 独山玉等

独山玉:产于河南南阳独山而得名,石英质玉。质地细腻,色彩鲜艳。有时可采得1000Kg以上的多彩大玉料,为制作巨型雕件创造了条件。

梅花玉:产于河南,用于制作玉镯、花鸟、器皿等工艺品。

五彩玉(九龙壁):产于福建,早在明、清时代就已闻名,玉石具有五彩缤纷、争奇斗艳之特点,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蔷薇辉石(桃花玉、京粉翠):主要产于湖南、四川、青海、北京、江苏等地,是较好的玉雕原料。湖南生产的石狮子、大象以及花、鸟、鱼、虫,栩栩如生。四川用其雕琢的兽类,特别用其雕琢的门狮,曾为国内外人士抢购的热门货。北京由于储量逐年减少,目前处于零星开采。青海尚未专门开采,仅在开采锰矿时,顺便少量采出。江苏至今尚未开发利用。

绿松石:主要产于湖北、陕西、安徽、青海、新疆,在江苏、河北、云南、四川、甘肃、河南等均有少量产出。

孔雀石:主要产于湖北、广东、云南、新疆,在河南、江苏、四川也有产出。湖北孔雀石色带清晰,质量上乘,但现已少见。

萤石:主要产于内蒙、浙江、辽宁等约16个省(区),内蒙萤石资源丰富,居全国前列,有绿、紫黄、无色等。萤石主要用于雕刻装饰品、陈列品,多用作其他玉石代用品,更多用作观赏石和矿物标本。

3.印章石

鸡血石:主要为产于内蒙巴林的巴林鸡血石和浙江昌化的昌化鸡血石。

叶蜡石:主要为产于浙江青田的青田石、福建寿山的寿山石和江苏溧阳石。

巴林石、昌化石、青田石、寿山石和长白玉(高岭石)是中国“五大印章石”。此外,广绿玉(绢云母)、溧阳石、商雒翠玉(白云母)、平塘花石、黄陵玉、东兴石、紫袍玉带石等都是雕刻印章的理想材料。

古玉鉴定六点方法及辨伪四误区http://sscc5d6dcom/thread-830-1-1html

近年来,高古玉的仿品水平不断提高,并且突破了前人鉴定古玉的一些理论,给辨伪工作带了新的难题,致使许多博物馆收藏家对高古玉不敢问津,有的怀疑一切,有的又片面的扩大化的肯定一些高仿品。面对近年的高级仿品,过去和现在的一些鉴定古玉的方法已不适应当代古玉的辨仿。现需要我们不要停留在原有的鉴定理论上,从客观实际出发,针对仿品的不同特点进行科学研究,深入市场,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科学的、客观的、全面的分析鉴定,而不是依带有主观性的推理、考证、猜测去鉴定真伪。下面根据我个人多年的收藏经验、市场经验总结以下六点鉴定方法,有些是前所未有的新方法。六条作用可以互相转换。

一、工艺痕迹鉴定

谈古玉工艺,主要是古玉加工工艺。其无外有两大方面,其一为清以前至新石器时代的古代手工及半自动化工艺;其二为近代电动砣具工艺及砂袋、砂箱抛光工艺。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发明手动砣具,抛光用解玉砂、兽皮轮砣、棉、麻布轮砣等,其特点为钻孔多为喇叭状,长孔多为对钻而成,孔为中细,两端大,孔壁可见粗细不等的螺旋纹,且表面光滑。机械孔壁则较规整,留有细密均等的螺旋纹,另外,孔口边缘也可发现硼碴。这是穿孔鉴定重要方法。战国铁器发明以后穿孔则较规整,但孔壁螺旋纹还不同机械孔壁螺旋纹细密均等。新石器时代与商周之时抛光多用解玉砂、兽皮等为之。10倍或20倍放大镜下可观察粗细不均,但较为顺畅的细凹线,间或也有杂乱无章细凹线,区别于机械抛光或仿照古法抛光的细密均等较为平行的细凹线。这种工艺是鉴定古玉真伪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主要鉴定方法,望大家多观察实物,多比较,需强调一点:必须用放大镜才能观察鉴定。

二、氧化鉴定

这也是鉴定古玉极为重要的方法之一。氧化是指玉在各种自然环境下与空气、水及其它物质所产生的化学变化。氧化有三种现象:一是钙化程度轻重不一的鸡骨现象;二是蚀孔、蚀斑现象;三是氧化严重成粉状。从矿物学角度上看玉器,它的质地致密程度是不同的,也夹杂含有一些其它物质,在长时间的化学作用下质地弱的部分,特别是玉器表面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浸蚀形成的小孔洞,有的口小腹大,在放大镜下可观察到孔内的化学变化形成的闪亮结晶体,这一点是目前任何方法都不能伪造的。再一种有氧化情况较重,通常在玉器表面钙化形成白斑,程度轻重不一,但自然地覆盖在玉器局部或全部,程度轻的,表面仍有光泽,严重的则浸蚀成粉末。重要一点是:玉薄弱部位通常氧化较重,火烧假玉器就不这样。目前用酸类物质浸蚀伪造的玉器,其表面通常呈大面积凸凹不平的浸蚀,蚀孔、蚀斑明显,可以说砣工化尽,这样处理的古玉其蚀孔常常是外大里小,无结晶体,呈斑驳状。此种方法需注意的是,有个别作伪者利用天然氧化成的玉料作成器,这需从加工痕迹上看氧化是否具有普遍性。

三、凝结物鉴定

包浆通常是指玉在各种环境中,由其它物质在玉器表面粘附形成的一种物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土壤中可溶性矿物凝结物;二是玉器表面粘附墓土或腐烂杂物;三是传世品上的污垢。这几种物质都很微妙,颜色不一,通常是多年的对实物观察所得。出土品的包浆是凝结在玉器表面的物质,这种物质在放大镜下观察也呈斑驳状,有的是矿物质溶化后形成的;有一些是透明状;有的则是墓土。无论哪一种,都十分自然,凝结较实,并伴有墓葬气味,这种气味有的即使刷洗也仍然有,这也是气味辨伪的一个重要方法。假器就不是这样,包浆松散,无墓葬味,无透明矿物质,即使有泥土包浆坚固的,也是胶一类物质所为,一烧、一洗即知。现流行一种把古玉用细铁丝缠上,放入土中数月或数年后取出,红褐土锈可固结在玉上。但古玉很少与铁一类物质共同存放、埋葬,只有一类玉剑具是如此。这样的伪品有的竟然在一些拍卖行出现,并且在玉器上很明显地看出用铁丝缠过的痕迹。真不可思议!

四、艺术水平鉴定

这也是最难仿制的因素。在中国玉器制作工艺史上,每个时期都有特点鲜明的艺术风格,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艺术风格,而且,每个时期既有成熟的艺术,又有不成熟或成长中的艺术。熟悉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玉器工艺水平是鉴定古玉的先决条件,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看一些玉器理论书籍,而且还要多看玉器图录及博物馆、收藏家的实物资料。另外,还要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列宁说:“对任何一个历史问题的研究判断、结论,都必须把这个问题放在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和社会文化中去考虑。”在古代玉器艺术水平中,成熟的艺术是当今难以仿制的,具体体现为那些艺术水平高的玉器更难仿制,鉴定起来也相对容易,正所谓有形无神。辟如汉代玉人物、马、兽类,特别是圆雕作品,那种圆润、饱满、流畅的线条,迄今仍极难仿制。可以说,愈是技术含量高的大件作品,圆雕作品,器型复杂作品,愈容易鉴定。原因是制作难度大,容易留下破绽;相反,那些器形简单的、艺术含量低的玉器仿制特别容易,鉴定起来更难。

五、沁色鉴定

沁色鉴定重在学习理解古玉长时间在各种存放环境下与所接触的器物之间的颜色变化,实则是实物现象,它所产生的自然质变到色变。我们通常叫“沁色”,如古玉存放于红色漆器内,可能受红色沁,黑漆则可能产生黑色沁,黄土内埋藏,则可能产生黄褐色沁。在强白灯光下观察,沁色通常是在玉的接触部位薄弱或自然解理、绺等部位所产生的。然后沿解理或裂隙部分扩大渗透,严重的可浸透全器,这叫“满浸(沁)”,盘玩之后颜色鲜艳,大多沁色颜色由灰白变红。重要一点是:通常情况下,真品沁色比较单一;颜色较暗,较乱的沁色和鲜艳沁色就值得怀疑了。真品即使玉有解理、裂隙,但不是接触部位,不一定有沁色。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仿造沁色通常为满沁。也有局部沁,特点是沁色较多,火烧伪沁并不一定在玉的薄弱或裂隙处进行的。通过强白灯光下观察可知这一点。但有用高科技沿玉解理或绺处进行激光伪造沁色的。还有一点就是玉的存放环境干燥或玉质致密可以无沁。

六、气味鉴定

此种方法较不易掌握,玉器埋藏环境的不同,气味也不同,大多有墓葬味、土腥味,还有传世味。一般玉器气味以新近出土最为浓烈,熟悉这种气味最好的办法是多嗅老窑陶瓷特别是新近出土的陶瓷气味,尤以战国、汉代陶器为重要,它们的气味与同墓出土的玉器相同。此种方法仅限于新近出土或近期出土的玉器,对于鉴别那些伪造出土古玉特别灵验,它们不仅没有墓葬气味,相反,有种刺鼻的化学气味或单纯的土气味。此种方法要求我们多实践、多对比,才有所收获。但有一点需注意的是:带有泥土杂物的玉器,不论早晚出土,必须有墓葬味,用水一浸或呵气其味更大,反之,无味则必假。

古玉辨伪四误区

很多谈古玉鉴定方法,常以下列方法作为主要鉴定方式。根据中国古玉出土的数量以及我们研究的水平,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商至汉的玉器类型学还不完善,我们发现的数量更有限,每一次大量玉器的出土,都有一些新的器型、新的艺术风格、新的类型,所以,下列老生常谈四点鉴定意见充其量,也只能作为参考而已。

(一)、造型辨伪。

有些资料很强调这一点,其实原始艺术出自于民间,历史上所有的玉器的造型,对于现代科技及民间艺人来说,仿制还不算太难。造型及某些艺术风格现在并不能作为辨别真伪的内容。但也存在某些特别精湛的造型的艺术品特别难仿,这就是所说仿品的“有形无神”了。难仿的是艺术水平,而不是造型。

(二)、玉质、玉材辨伪。

其实,玉的质地与真伪并没有直接关系,“千种玛瑙万种玉”,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古玉材都十分繁杂,每个时代,玉材都很复杂,《山海记》记载玉的产地有二百多处。只能说明的是:商周至秦汉,重要礼玉多用和田玉材,但也不绝对,也常伴有其它不明产地的玉类出土。特别是近年,高仿古玉基本不用玉粉及俄罗斯、阿富汗白玉。玉材不可用辨伪依据。

(三)、纹饰辨伪。

千万不要一遇到同种纹饰数量较多的玉器即认为是伪器,同一品种,甚至珍贵品种集中出土一批,也在情理之中,有些人眼中的古玉精品好象世间只有一件,只要看见第二件就说这是仿此制做。不要忘记,在商周秦汉数千座王侯贵族墓葬里,我们只由政府发掘了屈指可数的几座完整墓葬。由各种原因出土的玉器大部分还都散存于民间,它基本上是不朽、不腐、不碎的。我们知道:当前古玉的高科技作伪都已利用电脑成像,玉器纹饰并不复杂,都比较容易仿出来,但也有未知新的纹饰玉器出土,也不值得大惊小怪。所以当前以“纹饰”不能做辨伪依据。

(四)、风格辨伪。

很多人一眼望见形制特殊风格的精品,就不再细看,就不屑一顾地妄断“伪品”。其实,不是形制超越时代局限所为的风格玉器的存在,是可以理解的,它是一种合乎自然规律的东西,不值得大惊小怪,不能以先入为主的思想去观察玉器,很多朝代玉器类型学的建立目前还不成成熟。再重复一句:“数千座垄断玉器的王侯贵族墓,我们只发掘屈指可数的几座。由政府所掌握的玉器数量大概还不到古玉总数的千分之一。”这是不可争辨的事实。每次发掘,我们都会看到新风格玉器出土,今后还会发现新的风格玉器作品,当然每个时代,有其特定风格,但这早被作伪者掌握。

其他还有:“以科学发掘为主,颜色辨伪等”均不太适合玉器辨伪方法,仅能作参考而已。另外,无论哪一种鉴定方法,多属于阶段性成果,没有一成不变的自然法则。作伪水平的提高促进了鉴伪水平的提高,而作伪的水平会无休止的发展下去,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拘泥于传统方法,停留在已掌握的技术水平之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深入研究,不断地深入市场,深入实践,多摸索,才能长期地提高我们的鉴定水平,不唯经验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9776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9
下一篇2023-08-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