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旅游景点——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新疆乌鲁木齐旅游景点——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第1张

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的收藏保管和科学研究中心。博物馆创办于1953年。职工由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锡伯、满、汉等民族的文物工作者组成。所属部门有保管、陈列、修复、研究等,还有一个文物队。博物馆建筑富有新疆本地民族建筑特色,绿色圆穹形门厅高18米,门厅正面、内壁、穹顶遍饰白色石膏花饰,建筑面积近17万多平方米,其中实用陈列面积展厅面积7800平方米。建馆以来,各族文物工作者进行了大规模的文物普查和重点古墓的科学发掘活动,取得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馆内收藏着新疆地区已挖掘的历史文物、民族文物和革命文物5万多件,先后举办过不同类型新疆历史文物陈列展览十余次,接待中外观众达百万以上。

  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目前经常性的展览有《新疆历史文物陈列》、《新疆民族民俗陈列》、《新疆千佛洞壁画》、《新疆出土文物陈列》、《新疆历代织品展览》、《新疆古尸展览》等。为新疆文物收藏、保管和科研、参观的中心。《新疆历史文物陈列》,按照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几个发展阶段,再现了自原始社会以来至公元1840年新疆历史发展的概况。

 陈列的1000余件新疆历史文物中,有距今1万年的人头骨化石,有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多种石器、彩陶器;以及后来各个历史时期的棉毛织物、丝织物、木器、铁器、铜器、玉器、泥塑、木雕、绢画、壁画和钱币,铭记已属消亡的古代新疆各民族文字如怯卢文、回骼文、龟兹文、粟特文、焉耆文、察合台文、吐蕃文以及汉文等木简、文书,还有表现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物如波斯银市、东罗马金市等。《新疆民族民俗展览》较系统地介绍了新疆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回等12个民族的风情习俗文物,反映了新疆民族学、民俗学研究的新成果。《新疆古尸展览》中展出一具比长沙马王堆女尸还要早900多年的“睡美人”非常引人瞩目。这具3800多年前的古尸,是中国目前已知的最早、保存最完好的一具。

 此外,还有原始社会、汉唐等历史时期的古尸;这些古尸,既有汉族,也有少数民族:有男的,也有女的;有单人的,也有夫妻合葬的。他们从悠长的历史隧道中被“请”了出来,让今天的人们窥见那个时代的人们和风采。

地址: 新疆乌鲁木齐

新疆博物馆是一座其不论是建筑规模抑或是馆藏数量都非常值得参观的,并且这里的文物展示着它的别样风情,尤其是那些极具丝绸之路风情的文物更是让它跻身中国顶流博物馆之例,成为中国一级博物馆,那么新疆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是什么。

第1件,伏羲女娲交尾图

伏羲女娲交尾图,唐代绢画,高2215厘米,上宽1055厘米,下宽809厘米。

伏羲和女娲是中华民族的远古始祖,相传他们是兄妹,伏羲龙身,女娲蛇躯,当时世界上只有他们二人,兄妹俩别无选择,最终结为夫妻。从此他们不但创造了天地万物,而且成为了繁衍人类的始祖。

画中,伏羲女娲手持规矩,上身相拥,蛇尾缠绕,两者上部画有炎炎烈日,尾下则是皓月当空。画中所表达的具体含义,现在人无从知晓,有人说酷似生命遗传基因结构图,还有人说是古人臆想的神秘符号,总之,目前还没有确切答案,留下了非常神秘的色彩。

第2件,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汉代织锦护臂,国家一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95年发现于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此锦的发现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该织锦呈圆角长方形,长185厘米,宽125厘米,锦面绢里,为五重平纹经锦,纹样和题材新颖别致,宝蓝、绛红、草绿、明黄和白色等五组色经根据花纹纹样分别显花,织出星纹、云气纹及孔雀、仙鹤、避邪、老虎等瑞兽纹,上下每两组循环花纹之间贯穿小篆体“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文字。结构复杂,工艺精湛,堪称是我国汉代锦的精华。

该锦再加上墓中出土的其它锦上的文字,合起来应该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四夷服,单于降,与天无极!寓意五星同时出现于东方之天象对中国征伐有利。

第3件,彩绘天王踏鬼木俑

彩绘天王踏鬼木俑,此俑出自唐代将军张雄夫妇合葬墓,这种俑是作为墓葬“守护神”置于墓室门外,以保卫墓主人的“安宁”。天王全身施彩、双目圆睁、神态威严、气势雄伟,降魔除妖,以保高昌左卫大将军张雄灵魂平安。这类木雕天王踏鬼俑,到目前为止在国内仅见一例。

第4件,彩绘骑马戴帷帽仕女俑

彩绘骑马戴帷帽仕女俑,唐代手工泥塑彩绘俑,

1972年出土于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地。仕女发束高髻,额间花钿,上身穿白色小花纹襦衣,下穿黑色树叶纹图案的绿色长裙,裙上端高及胸部,足穿黑靴,骑在鞍马上,形态典雅,再现大唐贵族妇女的雍容华贵。

第5件,弈棋仕女图

弈棋仕女图,唐代绢本设色画,1972年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的屏风画。

该画出土时已破碎,经修复,重现了11位妇女儿童的形象。画面以弈棋贵妇为中心人物,围绕弈棋的主题,又有侍婢应候、儿童嬉戏等内容,是描绘贵族妇女生活的一组工笔重彩风俗画。

此图中贵妇身着典型的唐代服饰,发束高髻,额间描心形花钿,身着绯衣绿裙,披帛,手戴玉镯,做举棋未定、正在沉思状。贵妇神情被刻画得惟妙惟肖,画面线条流畅,质感逼真。依据仕女穿着,该贵妇当为六品官吏之妻。

第6件,战国青铜武士俑

战国青铜武士俑,1983年出土,高40厘米,中空,用红铜合模铸成。

该俑深目高鼻,头戴顶附弯钩的高顶遮沿帽,上身赤裸,腰间系短裙。左腿屈起,右腿下跪。双手环握,拳心相对,手中各有一孔管,原应为弓箭一类的武器。全身肌肉发达,双目凝视前方,显得威武有力。战国墓殉葬武士俑并不鲜见,但一般为陶质和木雕,青铜铸造武士俑则极为罕见,其应是战国时期在伊_河流域活动的少数民族塞种人男子形象。

第7件,最早《三国志》手抄本

该抄本残卷为最早的《三国志》手抄本,长22厘米,宽72厘米,隶书字体,残存40行,约570字,起自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刘备率军伐吴,孙权以陆逊为督拒之,次年战胜蜀军,至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九月魏伐吴,孙权“卑辞上书”乃魏文帝曹丕回书止。

我们都知道陈寿著《三国志》是在3世纪末,而这本残卷处的年代则是在《三国志》问世不久,可见在晋朝的时候,中原和西域的交流十分密切,当时的文化传播速度甚至超出了今人的想象。

第8件,木亭模型

木亭模型,出土于阿斯塔那古墓,来自1000多年前的唐代,高208厘米,整体呈红色,由梁、柱、斗拱构成,中间有8根圆柱支撑,下方有方形底座,整个木亭充满盛唐气韵,说明1000多年前,中原地区的建筑风格就对新疆地区影响深远,这件“木亭模型”是代表中国古代建筑文明的重要文物,包含着中国古建筑的精髓——斗拱,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

第9件,阿图什人头骨化石

新疆地区最早的人类是哪种人类呢直到1981年阿图什人头骨化石的出现,人们才有了答案。考古学、人类学、地质学专家对阿图什人头骨化石的特点、级别和地层、地理环境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和分析,鉴定这一人头骨化石至少有一万七千年的历史,为18岁左右的男子头骨,比现代人头骨要厚。

“阿图什”人头骨化石的出土,意义重大,它证明新疆地区历史悠久,至少在一万七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第10件,干尸

新疆博物馆的干尸太多了,保存地十分完好,其中有名的就有楼兰女尸、营盘男尸、小河墓地女尸、且末男尸和女尸等,因为画面不适,就不上一一上传照片了。

是的,新疆的和田与和阗指的是同一个地方。

和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南端,古称于阗,意为“产玉石的地方”。南接西藏自治区;西连喀什地区;北邻阿克苏地区;东与青海省相连。和田地区历史悠久,最早的西域文明就发源于这里。

和田地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南亚开放的桥头堡、国家安全屏障西部战略要地、中国西部重要的交通物流枢纽和高原特色牧业生产基地,也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境内有G3012吐和高速、G580阿克苏—若羌公路、G581线、G0612西宁—和田高速公路、G216线、G217线、G30线(连霍高速)、兰新铁路、喀和铁路等交通干线,并设有多个火车站点。

和田地区主要旅游景点有:和田玉文化旅游区、策勒县唐代玛朗英奴孜古城遗址旅游区、于田县唐代兰干遗址旅游区、民丰县尼雅遗址旅游区、洛浦县多鲁玛里克遗址、洛浦县山普鲁遗址、洛浦县色孜布来遗址、洛浦县恰尔巴克故城遗址、洛浦县玉龙喀什河国家湿地公园、和田市博物馆等。

因此,新疆的和田与和阗指的是同一个地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 https://hunlipic.com/liwu/49834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9
下一篇 2023-08-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