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皆有暇,器求完美。
作为和田玉,在原石阶段,白僵,玉花,绺裂等瑕疵是在所难免的,可以通过后续加工,在题材的设计上,规避这些有瑕疵的部分,通过雕琢去除,使得成型的器物尽量显得完美。
示范:
如果是成品上有白僵,通常采用醋浸泡,将玉器浸泡在醋里边,一个月左右,这时白僵晕散变淡,通过后续盘玩,形成包浆,包裹遮掩白僵部分。
古人说:“无瑕不成玉”,天然的东西是很少能达到完美无暇。和田玉的瑕疵主要有绺、裂、脏、棉、僵、水线等,但这正是和田玉生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正是有了这些瑕疵,才赋予了和田玉的生命。
1、棉
棉是和田玉体内的白色结晶的聚集体,棉的成分为二氧化硅。在和田玉中,无论是籽料,山料,都存在棉絮。只是有些是肉眼可以看到的,有些是玉质里面隐藏的。
棉有很多种形态的,从外形上分,小的成点状,大的成片状(云雾状的,菊花状等)。还有一种皮下棉,就是棉在肉的里面,绝大多数的棉,仅肉眼就能看到,但一点细小棉点深藏在肉内的,是肉眼难以发现的,但一打透光,就可以发现了。一般来说,如果肉眼难见的棉点,对于一件籽料作品而言,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2、裂纹
俗话说:“十籽九裂”,籽料存在的裂纹,让人十分痛心。玉石籽料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由于撞击、挤压以及水冷冻膨胀等复杂因素的作用下,一般都会形成裂纹。其中指甲抠不到的称为“纹”,抠的到的称“裂”。不管是裂还是纹都有死的和活的之分。
一般来说,死裂和玉石的表面呈小角度分布,较浅,由于形成的时间较长,这种裂伤往往带有沁色。我们也把这种裂称为“带沁老裂”。带沁老裂一般不会再发展,加之其带有的沁色变化多端,往往被视作了籽料的特征。
需要警惕的是活裂。顾名思义,活裂是会长的,这个“长”指的是变长加重,不是愈合。其如同玻璃上的裂纹,纵、深、利,且不易察觉。日常佩戴的磕碰,甚至雕刻中的高频振动,都可能让情况进一步恶化,甚至完全断裂开来。
3、僵
玉石里“僵”也有“浆”的说法,和田玉带僵的部分其实就是一种瑕疵,带僵的和田玉外皮与其它地方有差别,带僵的和田玉料子可以用手电筒鉴别。有僵的地方用手电筒照射,光线不能够进入内部,淡从这点上就能够判断出玉石是否有僵。
和田玉带僵一般分成两种,硬僵与窜僵,带有僵的和田玉价值不高,而人们在选择时是比较愿意选择硬僵的玉料。
因为和田玉具有硬僵说明玉料比较细腻。窜僵料通常都不是很好,因为窜僵料一般都是外表美观,而内部非常差,表里不一、不易收藏。
和田玉窜僵料是最没把握的料子,有可能从外面看着很美的一块料,里面质地很差,是尽量不碰的材料。
4、水线
水线就是玉石里面一条半透明的像筋一样的东西。水线中的透闪石晶体为细长纤维状,具有明显的定向性。较高的透闪石含量,和定向紧密排列的显微纤维构造,是造成水线透明度较高的主要原因。
和田玉盘玩效果,与料子的质地,器型,抛光密不可分。为什么收藏界推崇籽料,圆雕,柔抛光,因为这是最利于盘玩出效果的。
反之,所示俄料,料子僵,高抛光,就是盘得死去活来也没感觉。
带僵皮,如果不重新加工,原则上只有一个办法,用纤维粗的布料包裹盘,首先要让僵皮达到柔抛的程度,才利于盘玩。
正常和田玉玉质都比较细腻,通俗点讲,那些看起来比较干,就像没有水分一样的感觉就是僵,大部分僵都是白色的,硬度特别低。聚在一块,就是僵块,分散开来,整块玉里面有很多或者少许这样的僵分散开来就叫窜僵。窜僵的程度不同,利用方法也不同。有的窜的少的,可以吧有僵的部分砍掉,有的砍不掉的就只能雕刻的时候把那些僵给处理掉。作为雕刻师,处理僵是必备的本领,但是窜僵严重的,是所有雕刻师的软肋。建议看不透的窜僵料子,千万不要下手。
和田玉的僵皮
和田玉的皮子一般都是薄薄的一层,非常细腻,并且上面附带着汗毛孔的结构,有的玉皮为原色,有的玉皮是星星点点颜色漂浮的,也有的是其他的颜色漂浮在表面的。僵皮或石皮指的是和田玉的皮子部分颜色发白,透光度较差,给人一种干涩的感觉。这是由于玉石内部的透闪石结构偏少,而使得玉性变差,及石质的成分偏多而导致的最终结果。
问:和田玉的活僵是什么?
答:
僵是和田玉中石性较重的部分,在有僵的和田玉中,僵与肉的关系是辩证统一,既对立又相互依赖,俗话说:边僵出好肉就是这个道理。
石性不是很重的僵经过一段时间的盘玩,其表面特性可以有所改变,有向玉转变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主要体现在僵的表面可以像玉一样变得温润甚至有了包浆,这便是所谓的活僵。
-:(来自淘宝网的京东藏宝斋
与钢板料相对应的,还有一个“软萌料”——那就是糯籽。
为何指的是籽料?
因为,与钢板料不同,这种浓稠而发糯的视觉或触感体验,一般都是籽料身上才出现的情况,当然并不排除顶级山料的“糯”况,这里不述。
一块观音“糯料”
籽料的糯,通俗来讲,其实就是粘稠度,浓度,说白了就如同糯年糕一样的那种黏乎乎浓稠,撇不开的软而稠,也就是籽料的“粘性”。
这一块就是典型的“糯籽”!
糯性怎么感受呢?
就是一种浑厚、绵细的感觉。打个直观的比方,上好的糯米或晚稻煮熟后,那种浑厚油亮均质的感觉,很厚很油亮盈润而饱满,触之则厚实润滑绵糯就是这种手感体验。
糯性强的籽料,在视觉上就能呈现出“厚而暖”的舒服质感,温暖而厚实,黏稠而饱满。
这是截取的一个局部,这便是饱满而温润的糯感
籽料的糯,其实还是跟籽儿的内部结构直接关联,甚至可说是关键因素。
我们在观察糯性好的籽料玉石内部结构时,发现颗粒越是细小,内部结构交织越是规整紧密的玉石糯性就越好。因为交织发育成熟,结构致密,颗粒细小,排列规整,所以就构成了籽料的——高浓度。玉性强高密高脂高细,所以料子就浑厚浓度好,这就是所谓的“糯”。
感受下这种黏稠如落的“糯度”
当然,往往一颗糯籽,很有可能就没有那么“糯”——那是因为跟打磨方式有关糯性真正好的籽料,加上精细的打磨法,会给浓度糯性更加分;
拿一颗糯籽在手,往往会呈现亚光或柔光光泽,并不一定是料子本来浓度就高,糯性好。和田玉就是这样,不打磨不行,打磨又具一定的“装饰性”,——对好料而言,好的打磨是锦上添花。所以,高糯性的籽料配上精致细腻的打磨,料子的“糯”,会越发显现。
这就是糯度+精磨后的效果
毫无疑问,糯籽只有同时具备细、熟、厚、润、滑、油等一系列硬性指标后,才能长成这副高浓度的讨喜模样。
一块讨喜的高糯籽
一颗真正的糯籽,是老熟的老成的,玉质发育很成熟,但有时会付出一“代价”?
记得“僵边生好肉”不?
我们常常观察到,一颗带僵的白玉籽料,往往就是一颗绝佳的上乘“糯料”——这就是魔鬼与天使共生?
那是因为含钙量高的白玉籽料同时会显得又白又糯,料子上好,但当氧化钙含量过高时会造成氧化钙析出形成白僵,当僵花集结成块状后就形成了僵石。所以我们才看到糯籽与白僵共生的局面了而且通常表面一层极薄的的僵花是有可能被盘掉的。所以我们开玉时会发现靠着僵但没有僵花串入的玉是最好的---又白又糯又油——这就是“白糯料”。
一块生僵的糯料
说到籽料的“糯性”,就不得不提下它的“脂粉感”。
一般来说,上乘的籽料,糯性与脂粉是离不开的,同时存在,但二者还是有一些区别。
这就是块脂粉与糯性兼具的籽料
糯性与脂粉不太一样,如果说脂粉是偏“熟而粉”,糯感则偏“细而稠”:↓
这块料子很细,润度也够,但细而不稠
这块籽料的糯度就很充分
而这块料子就是典型的脂粉老熟料
脂粉,是触觉上的形容词,往往不仅要“白如截肪”,想象一下那种纯净浓厚的猪羊油冻结后的样子,你就知道为什么是“脂”;其次还要油而细,老而熟,只有籽料的细度上佳,结构致密,才会予人一种“细糯”之感,绵细如沫,体验就是用一块隔天的香皂洗手揉起的绵细泡沫感,这就是籽料身上的“粉感”了,脂粉是一块老熟籽料的一大标志,并非所有籽料都有的属性。
这两块料除白度外,细微的不同点在于前一块偏“脂粉”,下一块偏“浓糯”
糯感,籽料不一定要非常白甚至白度可呈糯黄,但质地一定要够细,够温厚,柔韧性好,硬度可能不是最高的,但粘性与韧性极好,上手也有很强的粘感,仿佛化不开,盘玩时,油润滑腻之外还有一种阻力感糯籽用在雕刻打磨上时,料子往往与钻头之间也会有粘性之感,好似要黏在一起,而不是钢板料的“干脆利落”。
高浓度的糯籽
当然不论是糯料,还是脂粉料,这两种籽料(山料极品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罕有)都是一等一的上乘料子,如若非要分清二者的偏重点,可以说,籽料的“糯”就是“粘稠度”,籽料的“脂粉”就是“老熟度”。
上“糯,”下“脂粉”
若白度、纯度、细度、糯度、老熟度、润度、韧度、浑厚度、浓度、脂度全都在一块料子上集中时,我想应该是一块严格意义上的“老羊脂”?
这样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