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鉴别和田玉的识别技术?如何区分和田玉与俄罗斯玉?

有哪些鉴别和田玉的识别技术?如何区分和田玉与俄罗斯玉?,第1张

随着中国境内的和田玉产量越来越少,价值也在逐年的增高。因为俄罗斯玉价格便宜,有些商家会将进口玉料以次充好当作和田玉去售卖,许多人花了昂贵的价格买回来发现不是和田玉,十分的伤心。为免消费者上当受骗,我们可以从两者的颜色、质地等方面来区分。

一、颜色的区别

和田玉和俄罗斯玉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的颜色,俄罗斯玉的颜色非常的白,而且它的白给人的感觉是干巴巴的没有水分,拿在手里很干涩而且很轻,长时间佩戴会变色黄黑色,在光的照射下会发现俄罗斯玉里面有许多的棉块和裂纹;而和田玉的颜色虽然也是白色但是它的白是有光泽的白、看上去的色是油润并且十分的细腻,在光照下里面组织结构十分的细腻和通透而且油性很强。

二、质地的区别

俄罗斯玉比和田玉的质地要粗糙、比较脆并且透明度很高,将两个物品摆在一起对比,俄罗斯玉很干涩的质地,而和田玉是比较糯的质地;俄罗斯玉的材质大多是山料,因为它的“糖皮”长期受到氧化铁的渗透而变的非常的厚,有些石料还会被渗透到里面,所以俄罗斯玉的皮色上会有颜色过渡的现象,而和田玉糖皮就相对来说非常的少,就算是渗透也只是在表面,所以和田玉的皮十分的薄,另外鉴别和田玉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敲击和田玉时声音是清脆的,如果声音沉哑就不是和田玉。

从颜色和质地上可以区分出俄罗斯玉与和田玉的差别。当我们在购买玉石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贪图便宜也不要过分的相信玉石鉴宝证书,要仔细的观察,多做比较,不要被人说一两句头脑一热就购买,要理性的消费。这样才不会让不良商家有机可乘,自身的财物也不会遭到损失。

鉴别糖玉真假看以下几点:

  糖皮:指和田玉山料外表分布的一层黄褐色玉皮,因颜色似红糖色,故把有糖皮玉石称为糖玉。糖 玉的内部为青玉或白玉。怎么鉴别真假玉糖玉的糖皮厚度较大,从几厘米到 20--30 厘米,常将白玉或青玉包围起来,呈过渡关系,糖玉产于矿体裂隙附 近。对且末县塔特勒克苏玉石矿糖玉的糖皮进行研究,为和田玉氧化所致。

糖玉真伪鉴别

  色皮:怎么鉴别真假玉和阗子玉外表分布的一层褐红色或褐**玉皮。如前述,玉皮有各种颜色。玉石界以各种颜色而命名,如黑皮子、鹿皮子等等。从皮色可以看出子玉的质量,如黑皮子、鹿皮子等, 多为上等白玉好料。同种质量的子玉,如带有秋梨等皮色,价值更高。

糖玉品质鉴别

  糖料中无论品质还是市场价值,是以若羌糖料黄者为最高,和田带糖籽料次之,若羌且末糖料再次之,俄糖料和叶城糖料再次之,青海糖料最次。在日益高涨的玉器市场,糖料由于其较好的品质和目前较低的价格,故而充满增值潜力,特别是品质好产量不高且耐把玩的优质若羌且末糖料,有远见的投资人和收藏者,已经在这一领域入手了,多收集相应标本,多过目真品,乃是收藏此类玉品之正道捷径。

糖玉产地鉴别

  糖玉的产地大概分为新疆的叶城县、且末县、若羌县、和田玉田几地。所以这几地糖玉被称之为和田糖玉、俄罗斯也有糖玉,俄料的黑皮料和白皮料也是糖玉的一种。当然不光山料存在带糖的现象,和田籽料种也有存在带糖的现象。

和田玉带糖皮基本都是籽料,但是也有些是山料冒充籽料,染色做的假皮。和田玉籽料在河床之中经历了上百万年的冲刷和碰撞,由于化学反应引起了皮色的变化。和田玉籽料的糖皮的形成,是因为和田玉中中含铁经天然氧化而形成的氧化层面。

玉质的紧密度不同则渗透程度不同,皮子的深浅也不同,颜色会非常自然的与和田子玉融为一体。和田玉籽料中的糖皮都存在于裂纹处和附近的玉质疏松的部位。所有糖皮都有光泽度,结构越细部位光泽度越强。

扩展资料:

造假皮一是冒充籽料,二是迎合爱玉者喜爱各种皮色的倾向。造假皮的方法是绝密的,但据说是用染地毯的染料,用海绵吸足染料,把玉放在里面,再设法渗透。

假皮色的原料大多是和籽玉在自然环境下受沁的金属盐同样的东西,大多是枣红皮。这种皮浮于表面,颜色太鲜艳,无过渡的自然层次感,且干涩,不滋润。

造假皮的部位都在玉质疏松的地方,叫死皮。这种皮色用开水一烫就容易掉色变淡。从切面看玉的皮,在色沁与无沁的交界处,它的坑凹是连续的,包浆是连续的,没有分界线。那肯定是真皮。

央广网- 和田玉的糖皮

                        人民网-图文:手把手教你识别和田玉皮色、籽料

         

 

和田玉中的糖玉可以说是山料的代表,大家只要见到带糖色的玉石雕间就应该肯定的将它划为山料,不要受一些骗人把戏的蒙骗(有些卖家将白玉外层的大部分糖色打掉,只剩下薄薄的一小层,如果不仔细看很容易把它当成玉石的红皮子,皮子还是看皮的毛孔、成色和色根结合一起判定吧)。 

       和田玉的糖色是和田玉中所特有的颜色属于一种类金属色,是铁元素氧化后形成的。和田玉原石是白玉或青白玉中的二价铁离子变为三价铁离子而形成褐色色调,导致外层成为糖色。平常所见到的颜色很干净而洁白的白镯子就是用一整块山料的中心部分的白玉做成的,由于大多地方受到糖色的浸染,找到一处超白的区域开镯子 和田玉中的糖玉可以说是山料的代表,大家只要见到带糖色的玉石雕间就应该肯定的将它划为山料,不要受一些骗人把戏的蒙骗(有些卖家将白玉外层的大部分糖色打掉,只剩下薄薄的一小层,如果不仔细看很容易把它当成玉石的红皮子,皮子还是看皮的毛孔、成色和色根结合一起判定吧)。 

       和田玉的糖色是和田玉中所特有的颜色属于一种类金属色,是铁元素氧化后形成的。和田玉原石是白玉或青白玉中的二价铁离子变为三价铁离子而形成褐色色调,导致外层成为糖色。平常所见到的颜色很干净而洁白的白镯子就是用一整块山料的中心部分的白玉做成的,由于大多地方受到糖色的浸染,找到一处超白的区域开镯子也是很不容易的,资源也很紧张,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山料白镯子价格很高的原因。 也是很不容易的,资源也很紧张,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山料白镯子价格很高的原因。

《孟子·梁惠王下》: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这是指未琢之玉。

自古以来,对璞玉十分珍视,被当作。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曾有详细记载:凡璞藏玉,其价无几。璞中之玉,有纵横尺于无暇玷者,古帝王取以为玺,所谓连城之璧,也不易得。起纵横五六寸无暇者,治以为杯,此已当之重宝也。说明璞玉在古代是非常珍贵之宝。本世纪初谢彬访问新疆,见和田玉有皮者价尤高。皮有洒金、秋梨、鸡血等名,盖玉之带璞者,一物往往数百金,采者不曰得玉,而曰得宝。可见,璞玉即使在现代仍是很贵重的。 指和田玉山料外表分布的一层黄褐色玉皮,因颜色似红糖色,故把有糖皮玉石称为糖玉。糖玉的内部为青玉或白玉。糖玉的糖皮厚度较大,从几厘米到20--30厘米,常将白玉或青玉包围起来,呈过渡关系,糖玉产于矿体裂隙附近。对且末县塔特勒克苏玉石矿糖玉的糖皮进行研究,为和田玉氧化所致。再偏光显微镜下观察,糖皮由透闪石微晶组成,呈壕状和交织纤维结构,单偏光下可见淡褐色铁质在透闪石中呈云片状分布。

糖皮的化学成分经化学分析,结果:SiO,5685%,AL2O,3098%,CaO,1364%,MgO,22895,Fe2O3,098%,FeO,088%, MnO,018%,TiO2,005%,P2O5,006%,SO3,128%,H2O+,269%,H2O-,033%,

灼失量348%。

电子探针质谱分析结果为:SiO2,5688%,AL2O3,044%,CaO,1398%,MgO,2355%,FeO,084%,TiO2,007%, Cr2O3,002%,K2O,000%,Na2O,059%,H2O,35%等

从化学成分可知,糖玉糖皮与白玉近似,但有两点明显同不,一是Fe2O3>FeO而白玉中Fe2O3<FeO;二是SO3高,为128%,而白玉中一般为06-024%。

这些说明糖玉是氧化环境的产物,系和田玉形成后,由残余岩浆水沿和田玉矿体裂隙渗透,使氧化亚铁转化为三氧化二铁的结果,糖皮即为氧化铁染的结果石皮:指和田玉山料外表包围的围岩。围岩一种是透闪石化白云大理石岩,再开采时同玉一起开采出来,附于玉的表面,这种石包玉的石与玉界限清楚,可以分离 。当他经流水或冰川的长期冲刷和搬运后,石与玉则分离。围岩另一种是透闪石岩。如和田玉再形成过程中交代了粗晶状的透闪石,由于交代不彻底,在玉的表面常附有粗晶透闪石,这种石皮与玉界限过渡。工艺界称玉的阴阳面,阴面是指玉外表的这种石质。

和田玉璞玉之所以贵重,一是因为色皮可以利用作俏色玉器;二是因为玉的质量很好。俏色玉器制作,中国已有很久历史,直到现在,还利用色皮琢成各种玉器,使其更富有情趣。一些仿古制中更为常见,如仿古玉杯和仿古玉佛手利用秋梨皮和虎皮琢制更显示古色古香。 从璞玉的特征很自然的使人联想到古代有名的和氏璧。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在《韩非子·和氏》一文中记载了和氏壁的故事。称楚人得玉璞楚山中,献给楚庄王,玉之相之,认为是石不是玉,庄王以欺君之罪,剁去卞和的左脚。以后又献给武王,同样又被剁去右脚。直到文王即位,命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可见,和氏璧原本也是一种璞玉。开始没有被玉人认出,以后去掉外皮,果然得宝。秦国得悉赵惠文王获得和氏璧后,欲夺此宝,诈称愿以十五城换和氏璧,赵国蔺相如巧破骗局,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完璧归赵的故事。传说,到秦时,和氏璧被秦始皇用作皇帝玉玺;汉高祖刘邦作为传国玺;玉玺后又落入王莽、孙坚、曹操、司马炎之手;在东晋、十六国时,争夺玉玺非常激烈,先后为汉、前赵、后赵、前燕、晋穆帝所有;南北朝时,玉玺传给宋武帝,南齐 灭宋,玺归南齐,后又归梁朝、齐文帝;隋灭北周得玺,到隋炀帝灭,玺归唐高祖李渊;唐代将玉玺传了二百七十余年,到唐昭宗时代才落入后梁;五代十国时,后唐李天帽灭后梁获玺,传到后唐末帝李从珂,从晋石敬塘攻洛阳时,李从珂摘玺登玄武楼自焚,石敬塘攻入洛阳,玺已不知下落,成为千古疑案。这价值连城的和氏璧究竟是什么呢?人们极为关注。著名的地质学家章鸿剑根据杜光庭《录异记》所载和氏璧特征,认为是拉长石。

《录异记》中说:和氏璧乃岁星之精,坠入荆山,化而为玉。侧而视之则碧,正而视之色白。就是说和氏璧正侧面有不同颜色。拉长石是斜长石族最重要的宝石,它的诱人之处是透过宝石面可以见到彩斑状的颜色。大块拉长石显示这种效应最佳,称为闪光变彩,这是由于层状结构引起的。变彩主要为绿色、蓝色。国外,于十八世纪发现它才用作宝石。和氏璧拉长石说的观点,虽然近年得到一些学者的赞同,但是依据仍嫌不足。和氏璧已经失踪,其特征的记载,我们认为最可靠的还是《韩非子·和氏》一文。据该文,理其璞而得宝,和氏璧为一块璞玉,即玉被石包上。

当然,拉长石不是这种璞玉。明代科学家宋应星也认为,所谓连城之璧,是璞中之玉。这一种认为,我们认为是合适的。当然,这仅是一种认为。和氏璧究竟是什么,仍是一个千古之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50024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9
下一篇2023-08-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