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多样“美玉”——和田玉

感受多样“美玉”——和田玉,第1张

在中国丰富辽阔的国土上,有很多富含着美玉的地方,而这其中要属新疆的和田玉最为稀有珍贵,在乾隆年间生产的玉器所用之玉料,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新疆和田地区,历史上有许多战国时期的玉以及汉代的玉,还有唐、宋、元、明、清时期很多特别优良的玉石,都是从新疆和田这个地方产出的。而除了和田玉以外,有许多玉的种类都有很深的学问,这都值得我们来一一的探究。

新疆和田地区的地理位置在海拔有五千米以上的高原地带,那里有着非常恶劣的气候条件,而且终年积雪,在一年当中能开采的时间只有三、四个月,非常短暂。在我们一些非常著名的古代玉器里,大多都是用珍贵的和田玉制作而成的,还有古代宫廷里的一些小摆件,什么玉牌子、玉佩等等属于和田玉的就数不胜数了。和田玉有着丰富多彩的颜色,有白、青、灰、浅绿、深绿、黄、褐、墨色等等。和田玉的质感很温和,由内而外的散发着一种柔和的光泽,温润细腻又平滑。

一说到羊脂玉,大家首先想到的羊脂就是指羊油,所以顾名思义羊脂玉最典型的一个特点就是它非常非常的油润!羊脂玉非常的洁白,且没有瑕疵,晶莹而玲珑,温和又带着细腻。上佳的羊脂玉可以说接近于无瑕,如果有看过刚刚割开的肥羊脂肪的就知道,羊脂玉跟它特别相似,光泽与凝炼的油脂非常一样。

如果要鉴别羊脂玉,一定要有五个方面达到标准,那就是它的质地要纯、结构要细、水头要足、颜色要白、油性要重。人们拿在手里通过不断地触摸羊脂玉,在这个过程里自然而然的就会有一种“油性”产生于玉石的表面。当你把羊脂玉放到水里,再拿起它来,它如果做到滴水不粘的话,就说明这是油性非常重的羊脂玉,也说明它的绵柔性特别的好。

其实昆仑玉也叫“青海玉”,2008年奥运会金牌里面所嵌的玉都是青海玉。昆仑山往东方向的玉叫做“昆仑玉”,昆仑山往北方向的玉是“和田玉”,两者之间的直线距离大概有三百千米。昆仑玉的质感很细腻滑润,淡雅的同时也很清爽,而且它的油性也很好,有很高的透明度。青海玉的材质跟和田玉的材质比较起来的话,相对来说青海玉比较“灵”,“灵”其实是一个专业术语,它的意思是“机灵、通透”,比如形容一个人很机灵,实际上是在夸他思想很通透。那么青海玉与和田玉相比较,在厚度一样的情况下,它的透光率要大于和田玉。昆仑玉的色泽也很均匀,以剔透圆润有光泽、白净无暇又晶莹、没有小裂纹、没有任何杂质者为上品。

岫岩玉来自东北地区,它与和田玉、青海玉都有很明显的不同,第一个不同就是是它的硬度,岫岩玉相比较之下玉质要更为软一点,第二个不同就是它的颜色极为丰富,虽然它的透光率要低于和田玉以及青海玉,但是它的颜色极其丰富,红山文化使用的玉大多都是岫岩玉。岫岩玉大概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叫“老玉”,它的质地很淳朴扎实,而色泽方面属于淡**偏一点白,是一种特别稀有的璞玉。另一种就是岫岩碧玉,它的质感温润又圆融,细腻又坚实。岫岩玉具有透明度高、块头较大、色泽度优美、纯净度高、密度较好、硬度非常足这六大特点,从古至今都是理想的玉雕材料。

这一类型的玉是很少有人提及的,贝加尔湖地区盛产俄罗斯玉,与昆仑山的距离虽然有些远,但是它与和田玉都是概括在软玉这个体系的。俄罗斯玉主要以白玉以及黄玉为主,这当中白玉的质地更为优良一些,它的白度远远超过了和田玉,但是稍微有点发干涩,它在颜色上相对来讲比较统一,并不会有杂乱的颜色出现。它的开采年代大约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每年有500多吨的产量。它的质感也很细腻柔和,表面会呈现一种玻璃质感的光泽,由于硬度比较低,所以磕碰对于它来说是会有很大伤害的,要格外小心谨慎。

玉的种类丰富多元,面对不同的玉,每一个人的理解也不同,但是无论哪一种玉,都有着它独特的味道和底蕴,我们在了解这些玉的同时,玉也在了解着我们,与它相“玉”,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

搜索关注“玉雕匠人卫喜珍”,收获更多玉石收藏知识!

完璧归赵这一历史故事相信大家耳熟能详,公元前283年,和氏璧楚国到了赵国手里,秦昭王听说赵国拥有此美玉,表示愿以十五座城池为代价与赵国交换这块和氏璧。

赵王派蔺相如出使秦国,蔺相如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与秦王周旋,最终将和氏璧完好无缺地带回赵国。那么这块和氏璧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来头,令几位君王为此绞尽脑汁的去得到他,据记载,楚国有一个名叫卞和的人在山中得到了一块玉璞,便把它献给了楚国的厉王。

厉王让专人进行鉴别,可鉴定后说是块石头,厉王怒火中烧,认为卞和欺骗了他,就把卞和的左脚砍掉了。厉王驾崩后,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璞玉献给武王。武王派人对其鉴定的结果仍然是石头。

武王就把卞和仅剩的右脚砍了。武王驾崩后,文王即位后便让雕琢玉器的人将玉璧剖开察看,果然是一块举世无双的美玉,为了补偿卞和所受之苦和献玉之功,楚文王便把这块玉命名为和氏璧。虽然秦王最终并没有得到这块和氏璧,但是在故事的最后,这块和氏璧还是落入了秦国。

秦灭六国以后,建立秦朝,秦始皇就命人把这块和氏璧雕琢成了传国玉玺,成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这块和氏璧的命运可以说是命途多舛啊,不过最后终于得以正名,被雕琢成玉玺,也算是得到了自己应有的价值。

说是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卞和捧着璞玉去见楚厉土,历王命玉丁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理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二天二夜,哭干了眼泪后又继续哭血。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为何,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命名为和氏壁。

和氏壁面世后,成为楚国的国宝,从不轻易尔人。后来.楚国向赵回求婚,使和氏壁义到了赵国。公元前283年,秦国听说赵国有和氏壁,提出以15座城相交换,因赵弱秦强,赵国不敢怠慢,但又不情愿,便派智谋双全的蔺相如奉璧使秦。蔺相如知道其中有诈,偷偷将和氏壁送回了赵国。此事在司马迁<史记>中有详细记载。

但后来,和氏壁还是被秦国拥有,至于何时、如何被秦国拥有,史无记载。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李斯在上<谏逐客书>中提到:“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随、和之宝”,即指“随侯之珠”与“和氏之壁”两件当时著名的宝物。很有可能,赵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畏惧秦国的强大,将和氏壁送给了秦国。

从此以后,关于和氏壁的记载屡见不鲜,并大都相信<韩非子>、<新序>等书的记载。如西晋傅咸<玉赋>说:“当其潜光荆野,抱璞未理,众视之以为石、独见知于卞子。”唐代诗文中关于和氏壁的记载更多.大诗人李白<古风>三十六便有“抱玉入楚国,见疑古所闻。良宝终见弃,徒劳三献君”的诗句。

据<史记>记载,秦王政九年,便制造了御玺,刘邦灭秦得天下后,子缨将御玺献给了刘邦,御玺成为“汉传国空”。到汉末董卓之乱,御玺先后落入孙坚、袁术之手,再传魏、晋。五胡十六国时,一度流于诸强,后被南朝承袭。隋灭陈后,御玺被陈朝的萧太后带到突厥,直到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御玺归唐。五代时,灭下大乱,流传的御玺不知所终。在六朝以后的记载中,大都认为被秦始皇所用的御玺是用和氏壁改造而成的。

清代以后,人们开始对和氏壁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乾隆皇帝在<卞和献玉说>中,认为这只是韩非子的寓言而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641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