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蟠龙湖的相关传说

石家庄蟠龙湖的相关传说,第1张

相传,阳村一带连年干旱,百姓叫苦不迭。是年六月初二日,天降大雨,喜敛百姓,村边河里水流滚滚,村里人成群结伴到河边看热闹。众人观水兴致正高,一位秀才说了声:若能将水拦住蓄起来,以后就再不会无水浇地,庄稼收成有了保障。众人都很赞成,于是回家去取门板、铁锹等工具,试图把水截住……。

这时一位白发老者赶着一群猪走过来,看见河边的场面,停下来观看。不觉天色已晚,众人拦水不成,便收工回家,赶猪老人着急了,天黑之前很难赶猪回家,一位好心人告诉:河南边的山上有个山洞,你可赶猪到洞里呆上一夜。于是老者就照办了。晚上三更时分山上冒了一道金光,将河水拦住。

次日早上老者发现称之为“旺仔”的小猪不见了,便四处找寻来到河边,村里人又带着工具来到河边,见水被拦住,甚感蹊跷,这时老者疾首痛苦,直呼“旺仔……”众人拉他问原因,老者哽咽着说:我的“旺仔”被淹死了。众人仔细一看,果然河里拦水的是一头大猪。正当他呼天号地之时,南山山下冒了一股白烟,形成一个山包,白烟呈成形直冲云霄。

此时,众人方明白,“旺仔”舍身拦水造福百姓,化成白烟升上天宫,他成真龙了。从此,旺仔拦住的水池形成了湖泊,被传为“蟠龙湖”,升天的山包叫“旺仔成龙台”,后来叫“望子成龙”台,原来的那条河就成“潴龙河”。为了表达思念尊重之情,阳村人在六月初二日敲大鼓、唱大戏,年年如此,流传下来就是现在的庙会。

塞外蟠龙湖旅游风景区(潘家口水库)位于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西部,距宽城县城25公里,距承德市区135公里。它是一个由10万亩水域,150平方公里的生态山场和明代长城景观组成的风景区。是因国家重点“引滦入津”水利枢纽工程--潘家口水库的建成蓄水而形成的人工湖。因空中鸟瞰湖面恰似一条巨龙婉蜒游动而得名。塞外蟠龙湖是镶嵌在燕山深处、长城脚下的一颗明珠。它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古老的万里长城的独一无二的水下长城,吸引着国内外游客;风光秀美的十里车廊,恰似桂林山水、漓江风光。

塞外蟠龙湖是承秦朝阳旅游线上的一段“黄金水道”,它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来到景区,自湖边入口登船,缓缓前行,好一派江南水乡风光。小蓬莱岛有如仙境,若隐若现;蛤蟆石、乌龟岛时起时伏;一线天、蟠龙洞、十里画廊鬼斧神工,如在画中游。山一重,水一重,柳暗又花明。闻名天下的蟠家口水上长城和喜峰口水下长城雄伟而壮观。古老的滦河水拥关漫隘,紫塞青峰倒映水中,湖光山色交相辉映。青翠柏倒映湖中,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江南画卷。神秘莫测的蟠龙洞、幽幽仙境的仙居沟、栩栩如生的蛤蟆石、云缠雾绕的“小蓬莱岛”带给您无限的遐想。

云浮,算得上是广东最没有存在感的一个地级城市。而在这次旅行中我却发现,就是在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城里,藏着一处全国唯一的奇景。

蟠龙洞的日常这里早在1985年就已被开发成景区,35元门票内包含讲解服务。蟠龙洞里有着中国唯一、全世界上仅有三处的奇景:宝石花。

这种“溶洞花”生长于洞顶的岩壁上,冰肌玉骨,带着傲人的刺。这花还有两个“别称”:

一个叫做“永不凋零的爱情花”。因为它洁白晶莹、超凡脱俗,历经数十万年不朽,遗世独立。在人们的心目中,这是永恒爱情的最恰当象征;

另外一个名字叫做“让牛顿生气的花”。因为有专家指出,宝石花的生长不受重力约束。它不像其它的钟乳石一样垂直而下,而是攀附在岩壁之上,向着四面开花。我拍下了其中最长的一组,大约半个手臂那么一截。它已经35万岁了,至今还“活着”,以每万年1cm的速度生长。因为宝石花,蟠龙洞被世界洞穴协会誉为“世界三大石花洞”之一,另外两处远在美国和土耳其;因为宝石花,蟠龙洞也独得了这“全国唯一”之名。

蟠龙洞里有很多块石头,天然形同菩萨。最开始我们误以为这些是人为摆上去的。一个石洞纵深,中空之处伫立着一尊或几尊盘腿而坐的佛像,奥妙无穷。云浮多山,石艺发达。在400多年的采石业发展过程中,石雕形象自早期开始就多为弥勒佛、观音等富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人物形象。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蟠龙洞也像是一个“佛洞”,很多善男信女来到这里,为了祈福求平安。

在我曾经游览过的十数个溶洞景区中,蟠龙洞虽不是最美的,却是具有极高考古研究价值的。上世纪80年代,考古学家在这个有着一亿七千多万年历史的溶洞里,发现了23种古动物的骨骼化石,以及距今十几万年历史的人类牙齿化石,他们被称为“蟠龙洞人”。在云浮博物馆里,有一个小小的展厅是专门为蟠龙洞准备的,可见它的价值之宝贵。关于云浮博物馆,我在后面的游戏中会写,记得关注我,记得来看。

蟠龙洞是云浮市区内(我所了解到的)唯一一处收费的“A”级景点。这个看似不起眼的3A景区,却引发了我对“景区”这种事物的新思考和新认识——从此,我应该不会仅凭景区名字前面“A”的数量多少而去定义它是否值得游览了。

苍茫世界,烟波浩渺,每一个溶洞的形成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对于沧海一粟的人类来说,这眼前上亿年的真切风景,是比所谓口口声声的“永恒”更实在的东西。我们是多么幸运,可以在这有限的一生中自由地感受这个世界,这一份体己的经历,岂是金钱可以衡量。

蟠龙洞的样貌

对蟠龙洞的印象,其实在洞外的时候,我就已有一些不同的感受。

云浮城中多山,山上草木极其茂密。

这样铺天盖地的成熟的丰盛感,绝非人力绿化可为,乃是大自然历经亿万年妆点而成。

从云浮蟠龙洞出土的水牛、水鹿化石来看,此处在十几万年之前,大约曾经有段时间是一片水草肥美的浅草沼泽;根据溶洞的形成规律推测,这里一定有着丰沛的地下水。

在我国,最著名的溶洞多集中在广西省,而云浮所在的位置算是近水楼台。

这里毗邻广西的梧州市,很多自然风光都是近似于桂林山水的喀斯特地貌。而云浮的蟠龙洞,也是典型的喀斯特溶洞。但,蟠龙洞里的宝石花,即便是桂林的七星岩里面也是没有的。

蟠龙洞的整体面积不算大,可游览部分全长528米,整体地形走势就像一条腾空而起的巨龙。和其他溶洞一样,蟠龙洞里面也有很多栩栩如生的风景,根据石体的不同形态,它们也被赋予了千奇百怪的命名,且名字大多与“龙”有关。而在我这个普通游客的眼中,这些石头的样子,与一般的溶洞多有不同。

别的溶洞里的钟乳石,多为规规矩矩的纵向生长,历经数十万年,直至又粗又长一柱擎天;而云浮蟠龙洞里的钟乳石则是“发散”生长,不是“一根”,而是一条、一丝儿、一片儿。它们更像贝壳,像水晶,像围帐……

还有的沥沥拉拉的,就像《终结者》里被打倒的、粘在地上一摊的、拔着丝儿的、挣扎着站不起来的机器人…有些“石碎碎”成片地低矮生长,伴着星云流转的彩光,仿佛穿越星际而来的宇宙大片。

还有的石壁上带着密密麻麻的小坑,就像纪录片里的虫穴,沾满了“变异的卵体”。除了宝石花,蟠龙洞中还有几处石头堪称奇景。①,玉罗伞帐。没有拥挤的游客,没有嘈杂的声音,静静而细细地观赏它,真的就像婚房里的洁白帐纱一样纯美。②,七仙女。天然形成的七根细细的石笋,位于蟠龙洞中部的“九龙长廊”旁边。距离“七仙女”不远的地方,就是“金龙入帐”。这两处景观的石壁,做了电子投影技术处理,一边讲述着七仙女的传说故事,一边是“金龙”飞入水族龙宫的瑶池仙境。③,定海神针。

相比之前我在“亚洲最大的单体溶洞”里看到的那一根顶天立地的巨柱,这蟠龙洞里的“针”显然是低矮了不少。但它更加特别,由几根“针”错乱而立。

大约是老龙王不希望孙悟空知道哪一根是真正的金箍棒,所以做出“真假金箍”来迷惑那泼猴的吧。

④,冰川之瀑。

在接近出口时,从高高的转梯下望,是一处“深谷”,一侧的石壁纹路大气磅礴,仿佛雪山圣域。彩灯闪耀之下,“积雪”久不消融,洁白纯净。

我在蟠龙洞里看到的钟乳和岩石,很多都是洁白无染的样子。人们似乎更愿意赋予它们爱情的名义,而在我的心目中,它们更代表了这座小城本身——在距离一线大城市仅100多公里的地方,云浮,是广东省少有的一处未被浮华之气沾染的洁净小城。

加盖“临时中立”邮票

1912年1月1日,建立中华民国,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当时邮政仍由外国势力把持,邮政总办帛黎(法国人)决定在大清邮政的蟠龙邮票上加盖“临时中立”字样,有3分、1元、2元、5元四种,作为邮资凭证,运往福州邮局,于1月30日起出售使用。

这种加盖邮票在福州一经发售,不到三天,便訾议四起,福建省交通司致电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北京帛黎总办所定加印‘临时中立,字样邮票,已发闽行用,经本司再三商请闽邮务卜总办将该票设法收回,暂缓行用。”并指出邮票发行“事关民国主权,请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与帛黎交涉,今后邮票发行不必由邮务总办经办。”因在邮票上出现了“大清国邮政临时中立”字样,极为不妥。1912年2月8日,南京临时政府外交、交通二部电令停止使用。帛黎不得不下令,已收到“临时中立”邮票的各处邮局,将该票暂予封存,停止发售。

加盖“临时中立·中华民国”邮票

辛亥革命后,中国仍笼罩着帝国主义的干涉,列强的炮舰游弋于长江流域。革命党人屈服帝国主义的压力,达成南北协议:“只要袁世凯赞成共和,并迫使清帝退位,革命党人就同意让出政权。”1912年2月12日,无望的清帝下诏退位。次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去临时大总统,推荐袁世凯继位。就在孙中山提出辞职的同一天,英国、德国、日本三国驻南京领事,奉命到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施加压力,要求维持中国邮政的现状,制止福建等省军政府对邮政和邮票的变革。为此,孙中山立刻电令袁世凯要在邮票上只加印“中华民国”4个字。而袁世凯表面上答应,却又在原来横列加盖“临时中立”的邮票上,又竖列补盖了“中华民国”字样,成了印有十字交叉的“大清国邮政·临时中立·中华民国”字样的邮票。由邮政总局驻上海邮政供应处负责加盖,实际仍交由海关总税务司署造册处承印,所盖原票是清代伦敦版蟠龙无水印邮票和伦敦版欠资邮票,运往汉口、南京、长沙等地邮局。出售后引起老百姓的极端不满,这是侵害中国的主权问题。孙中山得知后,十分气愤,立即致电袁世凯,命令邮票上不准有“临时中立”字样,只能加盖“中华民国”4个字。在孙中山的斥责下,3月23日,由帛黎通令各邮区,停发加盖“临时中立·中华民国”邮票,“将业已发出之该项邮票扫数收回”。

加盖“中华民国”邮票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平正式就职。在袁世凯的庇护下,帛黎仍是中国邮政的当然“总办”,他自然也就改变了对中华民国的立场,他指示驻上海邮政供应处,将库存清代邮票都加盖正式国名“中华民国”。除海关造册处加盖的以外,还有上海商务印书馆和英国华德路公司所加盖。加盖“中华民国”邮票分三组,分别以不同的加盖字体特征命名,分加盖宋体字、加盖宋体大“国”字、加盖楷体“中华民国”邮票。后来,销售加盖“中华民国”字样的邮票,直到1914年3月31日方才停止。

由上述可见,这是中国邮票史上,出现铭记多变的加盖邮票。历史证明,勒令停发加盖“临时中立”邮票和“临时中立·中华民国”邮票,并非仅仅因为其加盖文字不妥,关键是这两组邮票的加盖,实属有碍国体,是侵害中国权的铁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50167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9
下一篇2023-08-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