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悟净,又叫沙僧、沙和尚,是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人物。他是唐僧在流沙河收的徒弟。原是天庭中的卷帘大将,失手打碎琉璃盏被贬下凡,盘踞在流沙河,吃人为业。成为唐僧徒弟之后与师傅、师兄孙悟空、猪八戒以及白龙马一起赴西天取经,经九九八十一难后,功德圆满,被封为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
如今,你若问任何一个人,沙和尚脖项上挂的是什么,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佛念珠呀!”其实,在吴承恩的小说中,沙僧脖颈上起初戴的并不是什么念珠,而是用九颗人头骷髅穿起来的项链。
小说第二十二回对此有清楚的描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西游记》,卷首有古干绘制的《西游记图像》,其中第一页为《取经四圣》,而位于左上的第一幅就是沙僧肩挑担、手握月牙铲、项挂骷髅的形象,尤其正中间那具骷髅被刻意加大、突出。吴承恩为什么要给沙僧设计这样一个可怕的道具呢?近日,中山大学古代戏曲与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康保成的一篇论文最终揭开了谜底。
皈依前,沙和尚项下的骷髅是他吃人的见证,也是他炫耀战功的一种方式。
康保成认为,沙和尚项下挂着的骷髅,是他生吃活人的见证,这在小说中交代得清清楚楚。第八回,沙和尚被观音菩萨降伏,情愿皈依正果,主动讲道:“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玩耍。”
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说法,沙僧的原型深沙脖子上那串骷髅是三藏法师的前身,据说唐僧曾两度被深沙神吃掉。在元人《西游记》杂剧中,深沙已变成沙和尚,他脖项上挂着九个骷髅头,据说唐僧“九世为僧”,被沙和尚“吃他九遭”。如此说来,将骷髅头挂在项上原本并不是菩萨的发明,而是沙僧炫耀战功的资本。
这种用人头骨来炫耀战功的方式其实源于古代原始部落。据人类学家的研究,世界各地的原始部落,普遍存在猎首、食人并以人的头骨做装饰的习俗。在非洲原始部族中,战俘往往被吃掉,而头骨则成为被炫耀的战利品。
据英国人类学家海顿的介绍,在澳洲土著中,人头骨是战利品,是勇敢的标志。小伙子要娶妻,没有人头骨姑娘就不喜欢,找不到老婆。
一个敌人被杀,就砍下头,用藤索穿入下颚骨携回家中。人头被悬挂在房屋的正柱上作装饰,犹如“一束束葡萄,或一串串葱头”。
猎头习俗,往往和头颅崇拜相联系。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金枝》中多处记载了原始部族的猎头习俗,几乎无一不是把头颅当做神灵崇拜的。例如,在西非的原始部族中,国王逝世后,他的心要被新国王吃掉,但他的头,则被供起来当做神物。我国史前时代也有猎头习俗。《山海经》中的刑天,就是一位被砍了头的英雄。根据史书记载,直到汉代,还保留着以斩获敌人首级的多少作为军人论功行赏的凭据的制度。蔡琰《悲愤诗》中“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的诗句,是北方少数民族以人头炫耀战功的真实记录。
吴承恩的骷髅项链描写,并非闲来之笔,其实有着很深的佛教渊源。
在《西游记》第二十二回,沙僧皈依之后,遵照菩萨的指令,取下脖子上挂的九个骷髅,用绳子一穿,又把观音菩萨的红葫芦拴在当中,放在河里,骷髅和红葫芦立刻变成一只小船,将唐僧等人载过。到了岸上,木叉行者收起了红葫芦,那些骷髅立刻化成九股阴风,一会儿就不见了。流沙河是鹅毛都俘不起来的弱水,为何那些骷髅和观音的菩萨的葫芦一起,就能成为渡水的宝筏?
康保成说,沙和尚项上的骷髅,不是普通的骷髅,它本是得道高僧(唐僧)的头骨。在佛教密宗中,金刚、明王、护法神等神佛造像大都有骷髅装饰品,有的戴骷髅冠,有的身戴骷髅璎珞(项链)。例如,怖畏金刚身佩50颗鲜人头,遍体挂人骨珠串。据说佩戴人骨、骷髅一方面象征世事无常,另一方面象征战胜恶魔和死亡。
藏密中骷髅装饰来自印度。八世纪时,莲花生大师所创立的西藏金刚舞(即羌姆),最初就带有印度密宗仪式的显著特点。在印度佛教那里,一般人的骷髅与得道高僧的骷髅价值完全不同。《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元杂剧《西游记》都说沙和尚项上的骷髅是唐僧的前身。这唐僧可不是一般的和尚,而是佛祖如来弟子金蝉子转世、十世修行的罗汉,吃他一块肉便可长生不老。既然唐僧浑身上下都是宝,将他前身的头骨摆成九宫形状,再加上菩萨的宝葫芦居中,得以顺利渡过弱水便不难理解。
沙和尚原本一直戴骷髅项链,只是到了元代,骷髅项链才逐渐变成了一串念珠。
康保成认为,公元七世纪,印度佛教中的密宗还不正宗。后来密宗的势力不仅很快在印度本土发展起来,而且迅速传到我国,到唐玄宗开元年间,“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先后翻译密宗经典,并在各地建曼荼罗坛场,密宗才在我国传播开来。《西游中》中沙僧形象的前身――密宗护法神深沙神信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的。
据佛典记载,深沙与俘丘本是两个恶鬼的名字,到唐朝时合而为一,成为佛教密宗的护法神了。公元839年,日本和尚常晓将中土的深沙神王像带到了日本。他带去的深沙神像就身挂骷髅装饰品。
其实,从中唐到宋,内地的深沙神信仰十分兴盛,这从一些禅宗语录中也看得出来。到了元代初,随着统治者对密宗的信奉,一种戴骷髅头表演的十六天魔舞也在宫廷中演出,但很快受到禁止。据《元史顺帝纪》记载,到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六天魔舞仍在宫廷中演出,但四天王与骷髅头装饰都没有了,表演者变成了十六名妙龄宫女。可以推测,至元时之所以禁演十六天魔,很可能是由于骷髅头装饰的缘故。
元蒙统治者尚对骷髅装饰心怀不悦,到了明代,汉人更不可能让一个已经皈依正果的僧人始终挂着令人恐怖的死人头骨装饰品了。所以,在许多人看来,沙和尚项上应当换成一串念经咒时计数用的念珠。于是沙僧真的成为慈悲的和尚,变得和蔼可亲了。
1984年香港**《九子天魔》
剧情简介:
干庄领导武林,干庄总管之子左奇(程天赐 饰)与少庄主干云更情同兄弟。一日干庄庄主及左父为副总管阴秀(余太平 饰)所害,左奇身受重伤,堕入魔宫,遇阿修罗魔宫主者,左奇为报仇立誓以身事魔,得赐九子母天魔随身,返回阳间,救了干云,并做法杀死众仇人。
九子母天魔为一母八子,须吸食人的精血为生,平日化作骷髅项链戴在左奇身上。左奇此后不得不四处做法害人,得名小煞星。
干庄复兴,江湖中人来贺,罗堡堡主(鹿峰饰)及福家三兄弟(江生、丁华宠等饰)为夺武林领袖之位,杀害干云,左奇及他的九子母天魔继续报仇之旅,后经大师点化,与九子母天魔同归于尽。
所谓经典就是百读不厌、百看不厌,世人常说"经典的就是永恒的",一部经典作品最大的体现就是每一次品味都有不同的收获,它是某个特定时期的产物,却能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现实,给人以新的启迪,这也是传承经典最大的意义所在。
比如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它看似是一部单纯的志怪小说,通读下来却发现惊喜不断。
流沙河里吃人妖魔电视剧《西游记》是一代人童年的美好记忆,直到现在,每年寒暑假,还会超量放送。
在唐僧的三个徒弟中,相对于武力值满分的孙悟空、话多好色的猪八戒,排行老三的沙僧存在感极低。
他基本上就会说"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大师兄,师父和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半秃的脑袋、一串黑色大佛珠、挑着两担物件,简单朴素的打扮、温吞的一言一行让人似乎忘记了沙僧曾经也是一个吃人的妖怪。
在原著第二十二回,沙僧在流沙河的初初亮相可没有后来那么"普通",他出场时,一头红绿的头发,脖子上挂着一串由9颗骷髅头穿起来的项链,看着就凶神恶煞。
追溯到沙僧的过往经历,就会知道他本来是玉帝亲口封的卷帘大将,武艺高超,保护玉帝安危,但在一次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琉璃盏,因而被玉皇大帝贬下界,这才成了流沙河里的一只妖精。
身份地位的巨大落差让沙僧难以接受,随即堕落成流沙河里吃人的妖魔。
曾吃师傅唐僧九世电视剧里没有对沙僧那串骷髅项链做过多的介绍,事实上,这条串了九个骷髅头的项链可不是一般的项链。
首先就要说到沙僧在凡间的住所——流沙河,原著第二十一回唐僧来到流沙河就说了一句"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如花定底沉",流沙河是一条非常神奇的河,什么东西一经下水,必定沉底,连鸿毛都浮不起来。
可在《西游记》原著第二十二回收悟净时,沙僧与观音有这样一段对话,沙僧对观音说"菩萨,我在此处吃人无数,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皆沉水底。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一直浮在水面,久不下沉。我以为其为异物,索性将其穿在一处,闲时拿来玩耍"。
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得知这九个骷髅是九个取经人的头,并且这取经人定是不俗之人,否则不会浮在鸿毛都不能浮的流沙河。
电视剧里,没有关于这段的介绍,但看过原著的人都知道,这次取经也不是唐僧的第一次取经,所以有很多人怀疑沙僧口中那九个取经人就是唐僧的前生九世。
其实,在吴承恩之前就有过《西游记》,但那本书更像是一种地理游记,不过我们现在看的吴承恩版本的《西游记》中的人物也不是吴承恩自己创造的,是在他之前就有的,并且很多传说、故事也是早就发生的,只不过吴承恩进行了汇编以及二次加工。
所以尽管在畅销的《西游记》原著中没有说那九个人是否是唐僧前生,但在早期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深沙神也就是沙僧曾对唐僧说过"和尚,你瞧见没?俺头颈里的这串枯骨,就是你上上辈子和上辈子西天取经时,在这里被我吃了,只剩下骷髅头了"。
也就是说,这里的沙僧是承认吃过前世唐僧的,只不过只吃了两世。然而在元代杂剧《西游记》中,沙僧戴的骷髅头就变成了九颗,杂剧中还写道"如果这次再吃掉唐僧,就十全十美了",可见,那九颗骷髅头就是前九世的唐僧。
不看原著谁也不知道那串骷髅头项链的来源,前面九世来取经的唐僧都被沙僧吃了,到了第十世,因为有孙悟空和猪八戒的保护,唐僧才幸免落入沙僧之口,还直接收了沙僧为徒弟,不得不说《西游记》原著也隐藏的太深了!
改邪归正取得真经在吴承恩版的《西游记》里,沙僧从来没有说过自己吃过唐僧前世,并且在观音的感化下,他将那串骷髅头项链取下,做成一艘浮船,带着唐僧师徒四人渡过流沙河,上岸后,那九颗骷髅头就化成阴风,消失不见了。
而沙僧,他在观音的安排下,成为唐僧的徒弟,护送他前往西天取经,一路上任劳任怨,一副沉默寡言的老实像,早已看不去昔日那个吃人妖精的凶狠模样。
后来,沙僧跟随唐僧成功取得真经,他也因此被如来封为"南无八宝金身罗汉",再次位列仙班,也算如愿以偿。
作为中国经典著作之一,《西游记》被翻译成多个版本,受到国内外很多读者、观众的喜爱。其实,早在明朝,《西游记》是一本禁书,后世很多学者认为这本看起来就是一些魔幻故事的书实则讽刺了明朝皇帝,再加上书中的很多内容直接冲击了当时的大环境,这也直接导致它成为禁书。
抛却当时的时代背景,就现在所处时代来看,《西游记》不光是一部神魔小说,它还是颇富深意的,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到真经,却在回来的路上真经掉进水里,纵然被抢救了上来,但也有所破损,这也正印证了那句"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很多事很难十全十美,所以人要学会感恩知足,这对于今天仍具有教育意义。翻看《西游记》原著,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书中有好多小细节,而这些隐藏的细节往往透露着故事的走向,也是整部小说成型的脉络,可见,《西游记》能成为四大名著也是名副其实的。
在佛教密宗中,金刚、明王、护法神等神佛造像大都有骷髅装饰品,有的戴骷髅冠,有 的身戴骷髅璎珞(项链)。例如,怖畏金刚身佩50颗鲜人头,遍体挂人骨珠串。据说佩戴人骨、骷髅一方面象征世事无常,另一方面象征战胜恶魔和死亡。
很多轻纱年是觉得骷髅头是一直黑暗颓废的风格,带上去象征一种黑暗力量的存在,是一种叛逆的心理。
你带了不一定就有什么坏处的,这个得分情况和自身的状况,像骷髅这种东西本身有事一种黑暗,邪恶的表现,带了会引来不干净的东西,当然这也是信不信由你的。也有另一种说法,世间万物都相生相克嘛,也说会抵御一些外界不好的事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