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的主要产地是哪里?

黄金的主要产地是哪里?,第1张

世界上的黄金宝藏,主要以岩金和沙金两种形态蕴藏于地下,此外还有伴生金.天体运行、地球形成、火山爆发、古造山运动、岩浆喷涌、金元素从地核中被夹带喷薄而出等形成岩金;富含金元素的崇山峻岭,在日照风化、雷鸣电闪、狂风暴雨、山体滑坡、泥石俱下、洪水泛滥、河流稳水地段沉淀等形成沙金。

据科学的测定与推断,大约在二十六亿年前的太古代,火山喷发把大量的金元素,从地核中沿着裂隙,带到地幔和地壳中来,后经海洋沉积和区域变质作用,形成最初的金矿源.大约在一亿年前的中生代,因受强大力的作用,地壳变形褶,褶露出海面,金物质活化迁移富有集,形成金矿田,即我们所说的岩金.

在岩金富集地带,岩石氧化后往往留下许多自然金.地表浅层的岩金,经过数千万年的风化与剥蚀,岩石变为沙土.因金的性质稳定,因而被解离为单体,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又因其比重大,因而在河流的稳水处沉积下来,于是形成沙金矿.同时由于沙金具有亲和力,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由小滚大,形成大小不等的颗粒金.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大的金块重达280公斤,它产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

大自然变迁中形成的黄金矿床,大致可划分为三大类:岩金矿床、沙金矿床和伴生矿床。在世界上,岩金、伴生金和沙金的储量比例,大约为:70:15:15。其中,岩金矿床,又可划分为若干成因类:岩浆热液型、变质热液型、火山热液型、沉积变质型、热水溶滤型和变质砾岩型等。

各种类型的金矿床,在世界总储量中所占的比例,依次为:变质砾岩型562%,变质热液型124%,伴生金95%,沙金89%,岩浆热液型及火山热液型70%,热水溶滤型09%。

从全球范围来看,按金矿产出的大地构造单元来分,又可分为四类:地盾成矿区、地台及边缘成矿区、地槽褶皱带成矿区和环太平洋成矿带。其中,产于地盾的金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56--278%;古地台盖层局部中生代活化区,占11--13%,优地槽区,占129--156%;冒地槽区,占 11--12%;而古地台盖构造区,则占471--477%

根据2011年末的统计资料,我国已发现金矿床(点)共计7148处,其中岩金矿床(点)3734处,砂金矿床(点)3026处,伴(共)生金矿床388处。在已知矿床(点)中,现已探明的金矿床1232个,包括岩金矿床573处,砂金矿床456处,伴(共)生金矿床204处。

据全国矿产储量汇总表统计,1996年末全国金矿保有储量426478t,其中:岩金25158t,占59%;砂金55742t,占131%;伴(共)生金119156t,占279%。

建国以来到“十一五”期间,全国共探明储量534098吨。我国金矿资源主要由岩金、砂金、伴(共)生金组成,以岩金为主。

我国最主要的黄金矿在山东省招远市。新疆也不少。

单一浮选 适用于处理粗、中粒自然黄金铁矿石。经破碎后的矿进入球磨机,磨细呈矿浆后进入浮选。在浮选中,用碳酸钠作调整剂,使黄金上浮。同时用丁黄药与胺黑药作补收剂,使金矿粉与矿渣分离,产出金精矿粉。

混汞浮选 适用于处理自然金嵌布粒度较粗,储存在黄铁矿和其它硫化矿石。与单一浮选不同的是在磨矿后加汞板进行金回收,回收率可达 30-45%。混汞后的矿浆,通过分级机溢流进行浮选。为使更好地生成汞金,磨矿时加添一定浓度的碳酸纳、苛性钠等,可使汞金回收率提到70% 。

重力选矿 系利用黄金与其它矿物比得的差异性进行浮选。比重差异愈大,更易于分离。将含金矿沙置入圆筒筛,通过高压水进行流矿,大于筛孔的砾砂经溜糟、皮带输送入尾矿场;小于筛孔的矿沙通过公配器输入1-3段圆跳汰机,经3段跳汰机精矿自流入摇床,进行粗、细、扫选,生产出精沙矿。此法多用于流沙矿,细碎后的矿石也可适用。

炭浆法提金工艺 这种工敢是80年代世界最先进的提金方法,用在处理含金褐铁矿氧化矿石的选别效果更佳。1983年,中国黄金总公司对潼关金矿的选矿工艺决定改造,引用美国戴维 麦基公司的炭浆提金新工艺。炭浆法即在氧化浸出的同时,进行活性炭吸附,提高金的浸出率。其流程包括:两段闭路破碎,两段磨矿,挽流器溢流产品-200目占95%,而后进入浓密机,将矿浆浓度由18-20%浓缩为42-45%左右,再经缓冲槽进入浸出吸附槽,进行浸出作业,同时用椰子壳制成的活性炭吸附,得出最终产品载金炭。尾矿用高频完全筛回收碎活性炭中的金,而后用液氯处理含氰尾液。金回收以解析、电解、酸洗等方法获得。解析用高浓度氰化物、高碱度,进行高温高压将载金炭中的金解析下来,再将载析下来的溶液送电解回收。电解槽以钢棉为阴极、不锈钢为阳极,使金吸附在钢棉上,解析下来的活性炭用盐酸洗涤,附去炭酸钙以及其他杂质,最后在返600℃的回转窑中再生。此项工艺经过1986-1987年的试行情况分析,1987年的浸出率比1986年5个月平均指标低573个百分点,为 8136%。而且各月浸出率波动较大,最你为33%,最高达984%。原因是矿厂中硫化物及铜的含量比1984年1月和5月分别由国内、国外试验分析的结果都有增加的趋势,银、铝、铜增加亦较显著,影响炭浆工艺的浸出效果。故于1987年改造了一条浮选流程,把部分含铜较高的硫化矿用浮选法处理,既利用了原浮选系列闲置设备,又保证了炭浆法的浸出率。

(一)古代矿业简史

古代矿业史,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时期的采矿业。

(1)原始社会时期 根据我国古人类学和考古学的最新发现,原始社会初期的“元谋人”,约在170万年以前,已经开始使用石器。生活在安徽省的“和县人”,同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一样,也是使用石器的人类。石片和石块是他们唯一能够开发利用的矿物原料。

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我们的祖先不仅在石料的采集、利用和加工技术方面,远远超过了旧石器时代,而且能利用粘土来烧制精美的陶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彩陶文化。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出土的石斧,为距今1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的产物。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开始用自然铜制造简单的红铜器。

(2)奴隶社会时期 夏代,为由石器到铜器的过渡时代。合肥市曾有商代陶器出土,说明安徽省合肥市一带粘土矿的利用至少有3000多年历史。

最近的考古发掘认为,铜陵、南陵的采铜遗址的时代可以上溯到西周。西周前期青铜器发现地点有安徽的屯溪。

春秋时代为由铜器到铁器的过渡时期,那时已有铜矿和铁矿的开发,安徽省铜陵等地区已采冶铜矿。

(3)封建社会时期 战国时期已向铁器时代迈进。铜陵、南陵仍有铜矿开采。省内发现战国时期楚币有铜币,也有黄金制成的金币,说明当时已有铜矿、金矿的采冶业。灵璧也已开采大理石矿。

西汉时期,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政策,据《汉书·地理志》,在丹阳郡(今宣城)设有铜官,庐江郡皖(今潜山),设有铁官。开采大别山史河、淠河的砂铁矿,还有铜陵铜官山及当涂境内铜矿,青阳县小陵阳黄金矿,凤阳石膏矿等也在开采。淮河流域人民用石膏做出的八公山豆腐闻名中外。

东汉时期据《后汉书·郡国志》,“庐江郡皖有铁”。仍开采大别山区砂铁矿。三国时代,吴国统一江南,江南诸郡有铁者或置冶令或丞,对矿产资源开发仍较重视,继续开采丹阳郡宛陵所辖区内的铜、铁矿产。

南朝,发现当涂铁砚山产铁。据宋《太平寰宇记》铜陵县本汉南陵县,自齐梁之代,为梅根冶以烹铜铁。在铜官山设有炼铜场,说明那时铜官山就有铜矿的采冶业。

隋、唐为古代矿业的繁荣时期。安徽省开采的金属矿产,有当涂、南陵(含今铜陵、繁昌一带)的铁矿,全椒、天长、滁州、庐江、当涂、南陵、秋浦(今贵池)、青阳、泗县的铜矿,宣州的铅矿,南陵、宁国、绩溪、秋浦、青阳的银矿。唐代诗人李白于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曾作《秋浦歌》17首。其中第14首“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生动地描写了炼铜场月夜景色,为秋浦铜矿留下了可贵的历史见证。南陵县凤凰山和宁国县银山,为唐代重要银矿区。传说,公元808年,唐宪宗在相地设宿州,筑城挖土,无意中发现了煤矿,说明在淮北相山一带发现煤矿。唐代安徽省非金属矿的开采,有庐江县大矾山的明矾石矿,在皖南开采板岩加工的歙砚,还有多处瓷石在开采。唐代著名的瓷窑有寿州窑(今淮南)、白土窑(今肖县白土寨)、繁昌窑等。

北宋初期,在歙县有金矿场,泾县铜山有铜矿开采。南宋时,舒州怀宁县、池州贵池县和铜陵县开采铁矿。宋代冶铁遗址发现在繁昌县,说明当地有铁矿开采。池州铜陵县开采铜矿,并在铜官山置“利国监”,山改为利国山。舒州怀宁县开采铅矿,无为三公山开采明矾石,宋代仍有著名的瓷窑寿州窑、白土窑、繁昌窑等,说明仍有瓷石开采。北宋元丰元年(1078)十二月,苏轼(1037—1101)派人在宿州之西南肖县白土镇之北发现了煤矿,并写下了著名的《石炭行》,称赞发现的石炭(煤)是“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石流金见精悍。”

元代和宋代一样,是古代矿业的继续发展时期。在铜陵铜官山置“梅根监”开采铜矿。阜阳、歙县、宣州有铁矿开采,金寨县银水寺有银矿开采,徽州、贵池有金矿开采。

明代和清代,为封建社会古代矿业继续发展时期,并出现了资本主义矿业的萌芽。

明代的矿业,有铜陵开采的铁矿,怀宁、贵池一带的古采坑与开采(铜)有关。据传庐江县沙溪铜泉山古采坑为明朝所掘。贵池有银矿的开采,铜陵、贵池、绩溪一带产铅,含山县牛头山有煤矿开采。明万历年间广德县产煤。明朝开始,淮北烈山及沿江一带的露头煤,民间已少量开采用作燃料。淮南煤矿在明神宗万历年以前已开始采煤,明末淮南大通也已开采煤矿。铜陵大通、泾县东北乡鼓楼铺和晏公堂也有煤矿的开采。明代还开采了安庆市集贤关大理石用以修建安庆振风塔,在灵璧县也有大理石的开采。明末宋应星著《天工开物·陶诞》云:祁门出瓷器。说明已有瓷石的开采。

清代初期,在铜陵铜官山设置“铜官督”,负责铜矿的开采。清代,铜陵、贵池、绩溪一带产铅,还开采了贵池安子山硫铁矿。淮北市烈山土法开采煤矿,贵池市殷家汇五凸凹、宁国港口灰山、宣州市水东大汪村项村、广德、贵池渎山等地也有煤矿开采。灵璧县有开采大理石的记载。

另外,省内古矿的开采还有凤阳的云母、石膏,当涂、黟县、巢县的煤,休宁的白石英,滁县的长石,以及太湖的玛瑙、南陵的石绿(孔雀石)等。

(二)近代矿业及矿产调查史略

近代矿业及矿产调查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跨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整个历史阶段。安徽省的采矿业有进一步发展,并开始了对矿产资源的地质调查工作。

1近代矿业史 安徽省近代的采矿业,主要为淮北、淮南和沿江一带煤矿,以及明矾石、瓷石、陶瓷土、砚石、硫铁矿、石棉、玻璃砂等非金属矿产的开采。

1894—1936年,淮南从地方乡民采煤至官商联办煤矿,先后成立过大通煤矿公司、大通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大通煤矿保纪实业有限公司、华商大通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等,日产原煤200—300吨。淮北烈山一带采煤业也开始兴起,1904年,当地乡民组办煤矿公司,并初步形成一定规模,日产原煤300吨左右,至1916年,普益公司成立,继续开采烈山煤矿。

1902年,铜陵大通煤矿在开采。清初贵池渎山开采的煤矿于1924年闭坑。清末至民国初期,安庆集贤关煤矿在开采。

20世纪初叶,新安江流域有人淘砂金,铜官山有人开采铁矿。1912年,采石人张某发现平岘岗铁矿(今黄梅山铁矿戚山矿段),由宝兴铁矿公司开发。1913—1935年,沿江一带铁矿开采日盛,相继成立了繁裕、福民、利民、振冶、益华、宝兴等公司,在马鞍山至铜陵一带开采铁矿。

日本侵华时期,对沿江的铁矿、铜矿、硫铁矿及淮北、淮南的煤矿,进行掠夺性开采。其中,华中矿业公司开采铜陵铜官山铜矿,日产铜矿石400吨,马鞍山铁矿至少被开采1000万吨矿石,并在马鞍山的向山开采硫铁矿矿石98万吨。

抗日战争胜利后,淮南煤矿恢复生产,成立了淮南矿务局。1947年5月,在八公山西区建井,并在新庄孜开凿斜井采煤。淮北烈山煤矿最初由矿区乡民集股开采,后由国民政府接管。沿江一带进行了铁矿、铜矿的开采。马鞍山向山硫铁矿,1948年4月停产,1949年6月又恢复生产。其它开采的非金属矿有:庐江的明矾石,祁门的瓷石、瓷土,歙县的砚石,宁国的石棉,怀远的玻璃砂等。

2矿产调查史 安徽省矿产调查工作始于19世纪60年代。早期为英、德等国之人擅入所做。我国地质工作者自1911年才开始做矿产调查。当时调查的主要矿种为煤矿和铁矿。近代煤田地质工作者,共留下51份煤田地质资料和少量铁矿、硫铁矿地质资料,并且发现了马鞍山地区的铁矿和硫铁矿,重新发现了铜陵铜官山铜矿。对省内粘土、瓷土、明矾石、石棉、玻璃砂、石灰岩等非金属矿产做了调查,还发现了凤台磷矿。

1863年,英国人金司米尔开始对我国东部和南部做地质旅行,著有《中国东南省份的边区煤田》、《中国东部沿海地质》、《中国地质,重点在扬子江下游各省》等文,文中讲到有关含煤地层和表生沉积粘土时略述及本省;1869年,他在《中国地质》一文中,也谈到了本省长江流域地表沉积粘土。嗣后,德国人李希霍芬在调查皖南地质时,描述了祁门至江西婺源一带的粘土,并将其中的一部分命为“高岭土”。

1902年,英国人凯约翰在铜陵大通煤矿西井田用冲击钻找煤,并在铜陵铜官山调查铁矿,也曾到本省沿江一带做过其它矿产调查。1905年英国矿师麦奎来铜官山考察。

1911年,繁昌居民向汉冶萍公司报矿,职员洪受之发现了繁昌长龙山铁矿。

1913年,章鸿钊调查沿江铁矿,尔后张与权做了鄂皖间及皖南地质调查,并于1915年和1916年发表专文。

1917年,北洋政府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刘季辰、赵汝钧调查淮北烈山一带煤田地质,绘制1∶15万地质略图,编写了《苏北皖北煤矿调查报告》。当年还调查淮南和六安—霍山、潜山—怀宁一带地质矿产。同年,虞和寅调查了宣城煤田地质。

1917年2月,北洋政府农商部又派顾问丁格兰(瑞典人)对铜官山铁矿详细观测,认为老庙基山铁矿含铜甚高,还到本省沿江一带调查铁矿;后又同德国人毕象贤等先后调查了马鞍山凹山一带铁矿,并测绘了地质图,计算储量185万吨,调查结果载于丁格兰著、谢家荣译的《中国铁矿志》中。

1921年,国民党军政部派德国矿师凯伯尔·罗曼斯前往淮南煤矿调查。

1922年10月,李捷曾在安徽省北部调查,编写了《皖北淮河流域地质报告书》。

1923年,中央地质调查所王竹泉来淮南调查,编写了《安徽省怀远县西南部地质》。同年,刘季辰等再赴淮北烈山调查煤矿,由普益公司钻探,共施工13个钻孔,计算煤炭储量3500万吨。1923年,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叶良辅、李捷对铜官山闪长岩及其接触带变质铁矿成因与类别进行了初步研究。

1927年3—4月,国民政府实业部派虞和寅、刘季辰、赵汝钧、李春昱、计荣森等到淮南舜耕山、上窑调查,编写了《苏北和江淮大地地层对比》。

1928年及1933年,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两次赴淮北烈山调查,并对淮北杨庄、淮南洞山进行钻探普查,发表的代表作有《安徽省宿县烈山及雷家沟煤田地质》。

1931年3月,刘季辰、计荣森编写了《安徽省怀远县舜耕山及上窑煤田地质》。

1931,王恒升、孙健初调查贵池安子山硫铁矿,著有《贵池县黄铁矿简报》。同年,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孙健初等来铜官山调查铁矿,测制了狮子山、鸡冠山1∶25万矿区地形地质图一幅,对两处铁矿做过较详细叙述。

1932年,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孟宪民、张更,在铜官山测制了1∶25万地形地质图一幅。

1933年,实业部地质研究所谢家荣在铜陵铜官山调查铁矿,还调查了凹山一带铁矿,著有《扬子江下游铁矿志》,并计算了凹山铁矿矿石储量398万吨。

1933年,程裕淇、陈恺在庐江县大、小矾山及天光山一带,进行了8个月的地质调查,著有《安徽省庐江明矾石矿地质研究》一文,附1∶4万地形地质图及剖面图、照片等,计算明矾石矿石储量128928万吨。1937年,二人又对无为三官山明矾石矿进行了调查。

1934年,南延宗、丁毅在休宁里广山调查,在安徽省首次发现了锑矿。

1913—1935年,李四光、程裕淇、陈恺、朱森等在马鞍山至铜陵一带调查铁矿,先后发现马鞍山东山、南山、凹山、尖山、萝卜山、龙虎山,当涂钟山、姑山、和睦山、黄梅山、钓鱼山,繁昌长龙山等铁矿产地。1936年,实业部地质调查所丁毅,首次在当涂县北区进行电法探矿初步试验。

1917—1937年,先后在本省调查煤田地质的还有叶良辅、王恒升、李毓尧、丁文江、孙健初、毕庆昌、边兆祥、黄汲清、董南庭、杨公兆、徐克勤、刘祖彝、程义法、姜达权、王朝钧、喻德渊等。工作地区除淮北、淮南外,还有巢湖、含山、和县、宿松、太湖、怀宁、安庆、铜陵、泾县、宣城、广德、贵池等。其中除淮北烈山和淮南洞山工作较详外,其余均属路线踏勘,重点调查了煤层和煤质。

日本侵华时期,曾对淮南煤矿、沿江的铁矿和铜矿、硫铁矿、明矾石矿做过调查。

1938年6月4日以后,日本人在淮南进行煤田地质调查,同时配合地表勘查和钻探手段。德田贞一、山本谦吉罗编写了《安徽省怀远县舜耕山煤田地质调查报告》,提出“大淮南盆地”一词。岛仓已三郎编写了《淮南煤田洞山地区调查概要》。

1939年,日本人在淮南以西做过地震勘测。日本人东中秀雄在当涂向山实施磁力、重力探矿,在自电异常较高的向山和寨山钻探,发现了向山硫铁矿,并测制1∶1000地质图,计算储量约140万吨。

日本侵华期间,先后派神山昌毅、楠木实隆、神永幸三、佐藤喜志雄、管原省、夏井一郎等在铜陵铜官山地区进行铁、铜矿产调查。对铜官山黄狮涝、松树山、小铜官山进行槽井探工作,在老庙基山等地进行钻探。老庙基山铁矿在日本八幡制铁所冶炼时,发现含铜量甚高,即转以勘探铜为主,在老庙基山发现了铜,使古代铜官山的铜矿重新“复活”。再后,又发现滁州破山口(琅琊山)和怀宁蟹子岗(月山)铜矿。贵池、蚌埠、当涂等地也有铜矿报导。

1941—1943年,日本人小林冶夫、神永幸三、田烟武一郎等在铜陵天鹅抱蛋山、当涂南山、滁县破山口用电法和磁法物探勘查铁矿分布情况。

1945年以后,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谢家荣、燕树檀等在柴登榜配合下调查了淮南舜耕山、八公山、明龙山及山金家一带煤田地质。谢氏提出了“大淮南盆地”的推论,经钻探证实了淮南隐伏煤田的存在,在煤田地质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谢家荣发表了《如何发现煤田》的文章,1947年又写了《淮南新煤及大淮南盆地地质矿产》报告。

1945年后,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华中矿务局,对马鞍山向山硫铁矿储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黄铁矿矿石储量为200万吨。

1946年,谢家荣在淮南进行煤田地质工作时,发现凤台磷矿。1947年著有《安徽凤台磷矿之发现》。

另外,据章鸿钊的《古矿录》,安徽省的矿产还有凤阳的云母、石膏,当涂、黟县、巢县的煤,休宁的白石英,滁县的长石,灵璧的磬石和菜玉(大理石),太湖的玛瑙,南陵的石绿(孔雀石)。在《中国矿产纪要》中提到,安徽省的矿产有祁门的瓷土、宁国的石棉、怀远的玻璃砂及省内分布较广的石灰岩。

  山东省招远市是我国最大的黄金产地,山东省招远市县内矿藏资源丰富,以金矿和银矿为主,还有石英石、氟石、萤石、建筑石料等。

  黄金资源遍布全县,藏量丰富。重点集中在东北部、北部、西北部和南部的群山之中。仅阜山、玲珑山、罗山至金华山长达60余公里的区域内,就分布有大小干余条可供开采的金矿脉,而且藏量多,品位高。与罗山主峰挨肩而立的玲珑山,藏量最富,有“尖斗矿砂平斗金”之说。玲珑金矿就座落在玲珑山下。

平顶山市万华物贸有限公司鲁山县草店金矿。根据查询百度地图得知,平顶山有黄金矿产的地方在平顶山市万华物贸有限公司鲁山县草店金矿,主要经营黄金开采等。平顶山,河南省辖地级市,别名鹰城,位于河南省中南部。

原名吉林省夹皮沟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中国黄金集团公司以2.6亿元整体收购,使之进入“国家队”。

夹皮沟公司是吉林省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是新中国接收的第一家有色和黄金企业,在我国黄金行业素有“中国黄金第一矿”的美誉。新中国成立以来,企业已累计生产黄金63吨,为黄金行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截止目前矿区仍保有矿石5200万吨,含金7吨。

据文献记载,在这里发现真正意义的山金金脉是在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至咸丰九年(1859年)这12年之间。具体发现如下:1840年发现韦沙河头道岔矿脉,脉长90米,厚1米,吨矿含金12.25~36.75克。

1845年发现北山官井子矿脉,脉厚40~50米,长1000余米,吨矿含金20~30克。

据文献记载:同治、光绪年间,夹皮沟黄金日产量达500余两。整个夹皮沟鼎盛时期,一年可采黄金6万两(折合黄金1875千克)。

至今,在夹皮沟仍可以窥见当年黄金采掘的一些残迹。这里的地名有上戏台、下戏台、宝戏台等,这就是当年为了庆祝发现高纯度的天然金块(狗头金)时,请人唱“蹦蹦戏”(二人转)的地方。当年矿工在淘洗砂金时曾发现一块重达300两的天然金块,是为矿区最大的单体自然金。俄、日侵略者分别从此掠夺了不少黄金。到了1949年,夹皮沟金矿才回到了人民的手里。在这里,国家建立了夹皮沟黄金矿业总公司,从那以后,每年夹皮沟的黄金产量都在1吨以上,几十年来,已为国家开采出了近100吨黄金。

在过去100多年间,有当时本地旺族开采的矿井,也有俄国人、日本人开采的矿井,当夹皮沟金矿回到人民的手中之后,这些矿井大多被废弃了。现在,就是要重新打开这些废弃的矿井,对这些矿井进行重新挖掘,寻找过去落后工艺留下的残留金矿石或是无法挖掘的矿脉,这就叫做残采。这些矿井都是过去留下的,而且公司没有这些矿井的资料,采掘这些矿都得摸索着前进。井中情况很复杂,还有一些地方是窄小的斜井,人们要通过,得弯腰侧身而行,有些地方还得涉水而过,因此,在这些残采井中工作的矿工是最为辛苦的。

夹皮沟镇位于崇山密林之中,在这里除了镇子以外,全是大山,几乎没有耕地,黄金开采收入是这里惟一的财政收入。夹皮沟有3万多人,黄金矿业公司职工就有5000多人,几乎每个家庭都有金矿的职工。假如几年之后,这里的黄金资源告罄,整个镇子3万余人将失去经济来源。虽然如此,夹皮沟仍然有着自己独有的优势。夹皮沟矿区已经成功开采了150年,这里的金矿职工积累了丰富的采矿经验,而且在这里有亚洲最深的金矿矿井——二道沟矿井,井深1000米。在一代又一代的打井工作中,夹皮沟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业人才。或许这些专业人才凭借丰富的经验会在夹皮沟地区发现新的矿脉。此外,一百余年来,夹皮沟地域又形成了丰富的“黄金文化”,再加上这里有很多保存完好的选矿大磨和旧矿,开发一个“黄金”旅游线路是一个很好的设想。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会忘记那个以黄金开采业为支柱产业的夹皮沟,而会看到一个以独有的“黄金文化”旅游或者其他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夹皮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50234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9
下一篇2023-08-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