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玉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玉,第1张

和田玉

  主要分布于新疆莎车--塔什库尔干、和田--于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北坡,共有9个产地。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 起石为主,并含有微量的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硬度在55度至65度之间。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经长期风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水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玉,在岩层中开采的称山料。现已发现的用和田玉制作的时代最早的玉器,出自殷墟妇好墓。春秋 战国以后,和田玉逐渐成为主要玉材,均为采集籽料,至清代始开采山料。清代乾隆时期琢制的"大禹治水"玉山,青玉材重107万斤,即采自密勒塔山中。

  和田玉的经济价值评定依据是,颜色与质地纯净度。其主要品种有:

  1 白玉:含透闪石95%以上,颜色洁白,质地纯净、细腻、光泽滋润,为和田玉中的优质品种。在汉代、宋代、清代几个制玉繁荣期,都极重视选材,优质白玉往往被精雕细刻为"重器"。

  2羊脂白玉:白玉中的上品,质地纯洁细腻含透闪石达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泽。同等重量的玉材,其经济价值几倍于白玉。汉代、宋代和清乾隆时期极其推崇羊脂白玉。

  3青白玉:质地与白玉无显著差别,仅玉色白中泛淡淡的青绿色,为和田玉中三级玉材,经济价值略次于白玉。

  4青玉:色呈淡青、青绿、灰白的均称青玉,其颜色匀净、质地细腻,含透闪石89%、阳起石6%,呈油脂状光泽,储量丰富,是历代制玉采集或开采的主要品种。

  5黄玉:基质为白玉,因长期受地表水中氧化铁渗滤在缝隙中形成**调。根据色度变化定名为:密蜡黄、栗色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等。色度浓重的密蜡黄、栗色黄极罕见,其经济价值可抵羊脂白玉。在清代,由于黄玉为"皇"谐音,又极稀少,一度经济价值超过羊脂白玉。

  6糖玉:氧化铁渗入透闪石形成深浅不同的红色皮壳,深红色称"糖玉"、"虎皮玉",白色略带粉红的称"粉玉"。糖玉常与白玉或素玉构成双色玉料,可制作"俏色玉器"。以糖玉皮壳籽料掏腔制成鼻烟壶,称"金裹银"宜能增值。

  7墨玉:透闪石中夹石墨、磁铁成分即呈黑色。墨玉多为灰白或灰墨色玉中夹黑色斑纹,依形命名为"乌云片、淡墨光、金貂须、美人鬓等。黑色斑浓重密集的称纯漆墨,价值高于其它墨玉品种。墨玉呈蜡状光泽,因颜色不均不宜雕琢纹饰,多用以制成镶嵌金银丝的器皿。

  8碧玉:产于准噶尔玉矿,又称天山碧玉。呈灰绿、深绿、墨绿色,以颜色纯正的墨绿色为上品。夹有黑斑、黑点或玉筋的质量差一档。碧玉含透闪石85%以上,质地细腻,半透明,呈油脂光泽,为中档玉石。

  

蓝田玉

  考古资料证明,蓝田玉是我国开发利用最早的玉种之一,迄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蓝田县位于西安市东南,县城距西安40公里。县境除东、南部为秦岭山区外,余为川原丘陵地带。绕流长安的八水中的灞河和浐河即发源于此,著名的白鹿塬便夹居于灞、浐之间。战国时期,秦置蓝田县,因为玉之美者曰蓝,县产美玉,故名蓝田。

  蓝田玉初见于《汉书·地理志》,美玉产自“京北(今西安北)蓝田山”。其后,《后汉书·外戚传》、张衡《西京赋》、《广雅》、《水经注》和《元和郡县图志》等古书,都有蓝田产玉的记载。至明万历年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称:“所谓蓝田,即葱岭(昆仑山)出玉之别名,而后也误以为西安之蓝田也。”从此引起后世人的纷争,有的说蓝田根本不产玉,有的说即使产玉可能是莱玉(色绿似菜叶的玉石)。

  蓝田玉有翠玉、墨玉、彩玉、汉白玉、黄玉,多为色彩分明的多色玉,色泽好,花纹奇。据近年勘测,蓝田玉储量达100万立方米以上,主要分布在玉川乡和红门寺乡。当地民间玉匠过去都是用人工采玉加工,近年来开始使用机械采石加工,生产出多种多样的装饰品和工艺品。如玉杯、玉砚、玉镯、健身球等。不少玉石品隐现出天然的山水图象,不失为物美价廉的工艺品。

  蓝田玉经物理化验表明,其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钙、铁、钾、钠、锰、铜等多种微量元素。对人体有舒筋活血,养颜等功效,蓝田玉被视为保健玉。经常佩带玉器能使玉石中含有的微量元素通过皮肤吸入人体内,从而能平衡阴阳气血的失调,使人祛病保健益寿。

  历代皇室和显贵都视蓝田玉为珍宝,秦始皇曾用蓝田玉做玉玺,杨贵妃的玉带也是蓝田玉。传说当年李隆基送给杨玉环的爱情信物就是蓝田玉 , 由于它的纹理结构像冰块撕裂一样 , 所以后来人们用杨玉环的小名芙蓉来命名 , 也叫“冰花芙蓉玉”。出水芙蓉 , 清爽亮丽 , 它象征着美好的爱情 , 特别适合年轻人和肤色白的人佩带。由于它的形成位于泉水眼部分 , 接受温泉水冲涮的次数特别多 , 所以可溶性的矿物质非多 , 用它泡水洗脸 , 对皮肤有很好的保养功效 , 可以杀菌消炎 , 美白肌肤 , 是唯一的一种养颜玉 , 它最大的特点是变色快所以深受 广大女孩的青睐!用蓝田玉制成的玉器翠色晶莹,神韵横生,有的如苍松翠柏,行云流水;有的似百鱼戏游;有的状如牡丹、连菊怒放、翠竹挺拔;有的如熊猫噬竹,猛虎啸谷;丹鹤飞翔,百鸟朝凤;有重墨泼洒;有的乳白如脂;有的绿如翡翠;有的淡黄似金。这些虚实相兼、神态各异的产品,使自然美中又增添了无限情趣,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其产品行销全国,远销欧美。蓝田玉及其工艺品已成为陕西地方的一个支柱产品,名誉中外。

  

独山

  又称"南阳玉"或"南玉",产于南阳市城区北边的独山。也有简称为“独玉”的。为全国四大名玉之一。独山玉质坚韧微密,细腻柔润,光泽透明,色泽斑驳陆离。有绿、白、黄、紫、红、白6种色素77个色彩类型,是玉雕的一等原料。

  早在6000年以前,古人已开采独山玉,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中,有不少独山玉的制品。西汉时曾称独山为“玉山”。

  独山玉由于色泽鲜艳、透明度好等优点,跻身我国“四大名玉”之列。高档独玉的翠绿色的品种,与缅甸翡翠相似,故有“南阳翡翠”之誉。一般独玉主要用于雕琢各种陈设件以及手镯、戒指、项链等饰物。

  独山玉是一种多色玉石,按颜色可分为八个品种。

  ① 绿独山玉:绿至翠绿色,半透明,质地细腻,近似翡翠,具有玻璃光泽。

  ② 红独山玉:又称“芙蓉玉”。色呈浅红至红色,质地细腻,光泽好。

  ③ 白独山玉:色呈白或灰白色,质地细腻,具有油脂般的光泽。其品种包括奶油白玉、透水白玉等。

  ④ 紫独山玉:色呈暗紫色,透明度较差。

  ⑤ 黄独山玉:色呈黄绿色。

  ⑥ 黑独山玉:色如墨色,故又称“墨玉”。

  ⑦ 青独山玉:色呈青绿色,透明度较差。

  ⑧ 杂色独山玉:多种颜色混杂的独山玉。

  独山玉以色正、透明度高、质地细腻和无杂质裂纹者为最佳。其中以芙蓉石、透水白玉、绿玉价值较高。此外,利用玉块不同颜色模仿自然制作的俏色玉雕获得好评。

  独山玉雕,历史悠久,1959年在独山附近的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产的玉铲,证明早在5000余年前先民们已认识和使用了独山玉。独山脚下"玉街寺"遗 址,为汉代雕刻玉器的地方。清《新修南阳县志》载:"故县北居民,多治玉为生。"旧中国,南阳玉雕已形成一大行业,城内有作坊80多家,多是后设作坊,前面开店,自雕自销。玉雕品主要有人物、花卉、鸟兽、山水、神像、炉熏、首饰等120多个品种。独玉雕品晶莹闪烁、玲珑剔透,为南阳著名特产。

  

岫岩玉

  产于中国辽宁省岫岩,岫岩县是一个山清水秀、物产丰富、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经过千万年的自然演化,凝聚了千万年的日月山川之精华,从而蕴育产生了闻名于世的国宝珍品——岫岩玉。

  岫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产量之大和用料之多,在"四大名玉"之中均占首位。但因其硬度低,在玉器被擦拭保洁的过程中,容易被磨损而使本来不强的光泽逐渐变暗淡,远不如翡翠玉器那样越擦越亮,故岫玉属低档玉料。而在制作大型玉雕座件和中小型摆件中,因对玉的硬度要求较低,所以仍是颇受欢迎的玉种。

  大体分两类,一类是老玉(亦称河磨玉),其质地朴实、凝重、色泽深绿,是一种珍贵的璞玉。另一类是软玉,其质地坚实而温润,细腻而圆融,多呈绿色,而其中以纯白、金黄两种颜色是罕世之珍品。

  岫玉大多以绿色的居多,所以,除了以上的作用外,对于命理五行喜木的人来说意义格外重大,如果在家里或办公室内摆放绿色的岫玉,或自身佩带,都会给本人带来好运,如果能够从心里喜欢它,从心灵里去接近它,长此以往,就会与美玉心息相通,命运从此将会改变。

玉雕莲花纹最早现在宋代,并且在同一时代的辽金及后续元明清各朝代郁有继续发展。

莲花纹不仅仅出现在玉雕,还有道教,佛教,以及瓷器上。

同时不同时期的莲纹各有特点。我们现在所见的莲纹是历经各朝各代发展而形的的。

在我国,白玉是一个特定的玉石品种,是白色软玉的特定名称。因为这种软玉主要产于新疆和田等地,所以常被称为和田玉。软玉因为所含矿物和化学成分的差异而导致颜色的不同,所以软玉又有白玉、青玉之分,另外还有碧玉、墨玉等因色而命名的软玉品种。白玉是软玉中最为珍贵的玉石品种。软玉的质地十分细腻,用手触摸有滑感,它是由粒经小于001毫米的纤维状透闪石—阳起石晶体交织在一起的集合体,玉一般呈毡状、簇状和捆状交织结构。

朝隆合和田玉(taohetianyu)每天准点聊玉~

和田玉美在质上,不张扬,不耀眼,不浓艳,不媚俗,古往今来,征服了中国历史长河中无数的大人物。它的独特魅力,曾使得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各个阶层的人们,都为之倾倒,为之痴狂。

一、价值连城,征服君王――和氏璧

和氏璧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很多专家证实,和氏璧材质就是和田白玉。在当时,和氏璧价值连城,可谓颠倒众生。

各国君主为了抢夺和氏璧,不惜发动战争。众所周知的秦王愿以十五座城池交换,蔺相如施巧记使和氏璧“完璧归赵”的故事,足以说明这一点。可见,这种珍宝的奢侈级别和珍贵级别,真不是一个价值连城就可以形容的。

二、皇权象征,竞相追逐――传国玉玺

在战国后期,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最终得到了和氏璧。当即命令李斯将和氏璧改成玉玺,刻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从此之后,玉玺被历代王朝视为权力正统的象征物,一直被争夺着,在权力的最顶峰流传着。

据史料记载,楚汉争霸后,刘邦最终胜了项羽,项羽于乌江边自刎身亡。刘邦至霸上,秦王子婴降于枳道旁,献上秦始皇的传国玉玺和符节,就在这历史性的一刻,玉玺的传递预示着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秦国,正式宣告秦国灭亡。这是传国玉玺第一次经历王朝更迭,也是最为平静的一次。

三、以德服人,君子如玉――孔子与玉

孔子在论玉时,曾说“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从此,不管是身居翰苑的士大夫、苦修四书五经的读书人,还是附庸风雅的土地主,不是身佩玉饰就是在书案上陈放把玩。可以说,孔子对于和田玉的喜爱和推崇,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和田玉在中国历史上“国玉”的地位。

孔子的赏玉思想,奠定了后世文人士大夫对玉的情感基础,在随之而来的四千多年间,玉的命运一直同中国儒学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四、为玉痴狂,以玉治国――乾隆帝与玉

乾隆皇帝对玉的喜爱几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乾隆二十四年,乾隆皇帝最得意的“十全武功”之一的平准战役取得胜利。自从,出产和田美玉的新疆正式归入清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和田玉玉贡就开始源源不断地运往北京。对此,乾隆皇帝非常得意,他特制碧玉刻诗大盘以为纪念。在御制《和田玉》诗中,乾隆写道:“和田昔于阗,出玉素所称,不知何以出,今乃悉情形。”并说:“回城定全部,和阗驻我兵,其河人常至,随取皆瑶琼。”

他甚至还用行动在证明“玩玉可治国治天下”。他说:“不使良材屈伏沉沦,将其剪拂出幽,以扬王庭而佐治理。”乾隆如此嗜玉,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阵玩玉赏玉的风潮。和田玉在民间也开始蔚然成风,成为生活中人人都喜爱的时尚。

五、以玉启智,红楼梦成――曹雪芹与玉

说曹雪芹爱玉,一点都不难理解。据说,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就是借家门口的一块大元宝巨石,才塑造了贾宝玉这一人物。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同时又纯真、开朗、乐于助人,生脱脱一块绝世美玉。

整本《红楼》又叫《石头记》,开头不仅以通灵宝玉为引,之后又贯穿故事始终,故事主人物也以玉为名。和田玉,是开启《红楼梦》故事的关键,也是解开《红楼梦》奥秘的一把钥匙。所以说,曹雪芹对玉不只是爱那么简单,更是达到了一种与玉合为一体的艺术境界。

来源:朝隆合和田玉,转载请标注出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50273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9
下一篇2023-08-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