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籽料鉴别

和田玉籽料鉴别,第1张

1、表面观察。和田玉籽料表面光滑,温润,光泽度强,在河水的搬运、冲刷过程中碰撞,多会留下大大小小的裂纹及碰撞坑。裂纹处一般都被氧化物填充或经氧化形成糖皮(氧化面)。仿籽料外型和和田籽料差不多,但光滑度、光泽度都较低,表面的裂纹及碰撞坑多带有人工的痕迹。

2、反光光泽观察。对着日光观察反光面(边角部分),和田籽料在转动过程中及放大检查看不到打磨面及打磨痕迹,反光光泽在转动过程中均匀无变化,仿籽料放大检查可以观察到打磨面,呈线条状、片状,反光光泽在转动过程中有变化。

3、碰撞坑的观察。和田籽料表面的光滑度达不到人工打磨的程度,如果表面的光滑度高,看不到碰撞坑,则为造假。如果能看到碰撞坑,光泽度必定低于和田籽玉。

4、碰撞坑光泽的观察。籽料碰撞坑内平滑,光泽度与外部光泽度基本一致,造假滚料的人为坑中光泽度与外部的光泽度相差较大。

5、皮与肉的观察。观察籽料皮下紧挨着的“肉”。由于真籽料的皮色和毛孔等都是经历很长时间形成的,紧挨着皮的肉,不可能一点影响不受。如果看见一块籽料的东西,皮和肉是截然分开,没有一点“过渡”的感觉,那么就值得怀疑了。真籽料的皮色,在紧挨着皮的肉也会有一点点过渡色的,当然,这个要在截面才好观察的。而且,更重要的真籽料特征是:毛孔和皮色会像一根根小钉子一样延伸到紧挨着皮的肉中。

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由山料经水流冲刷而成的,籽料的原生矿体是山料。 籽料:从高山矿坑滚落到河道中的玉石原石经过水流冲搬运,从河道上游冲到河道中下游,被人们从河道中捞出时,玉石原料因为长期受水流冲涮及河道石块碰撞,形状已经变的非常圆滑,有的形状如鸡蛋。在河水冲刷搬运过程中,玉石受其它巨石的碰撞,大块头会分裂成小块头,玉石块头相对山流水和山料会小的多,有的甚至变的特别小,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总会看到小块的籽料,大块的山流水和山料的原因。

另一种认为籽料是由亿万年前火山爆发形成的,

标题:籽玉形成的争议

和田籽玉究竟是怎样形成的?是由山料经水流冲刷而成的吗?籽料的原生矿体是山料吗?

对于这个问题,有不少玉石专家学者的演讲论述,以及流传于民间的普遍说法,绝大部分都说,籽料是由山料因冰雪消融,经山体风化崩塌而顺水冲入湍急的河流中,再经数百公里河水的搬运冲刷,棱角随之被磨去,最后形成了现在的卵状籽料。这种说法的根据何在呢?根据有四:

1籽料出产在玉龙喀什河床中,水就是搬运琢磨玉石的天然工具。

2和田玉山料就产在玉龙喀什河源头的冰山上。

3玉龙喀什河源头山脚下的河床中,确有被水冲刷下来磨去部分棱角的山流水原料。

4山流水原料再经过200多公里的洪水冲刷琢磨,冲刷到玉龙喀什河平坦的和田市地段,沉积下来,自然就棱角全无,被磨成了卵石状的籽料了。

以上证据乍一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无可挑剔。但根据我几十年的实地观察,反复捉摸,认为以上论据尚不全面,只说到了它的表面,没有说到它的本质。大量事实证明,籽料不是由山料经洪水冲刷而成的,也就是说,籽料的原生矿不是山料,其本身就是与山料一样的另一种原生矿体。其论据有六:

1玉龙喀什河的源头,即出山流水的冰山脚下,距离出产籽料的和田市大约有270公里。在这270公里的河床中,从出山流水的那个冰山起,一直往下约20多公里的河床中,可以捡到为数不多的山流水。再从20公里往下到200多公里的这段河床中,根本就没有玉石。再从约200公里往下到270公里的这段河床中就是籽料出产的主要地段。有人讲,中段近180多公里没有玉石,是因为水流太急,玉料存留不下来,都被洪水把玉石冲到下游去了的缘故。请问前面那20多公里的河水流速不是更湍急吗?为什么在那一段或多或少还可以捡到玉石?而这180公里的地段,为什么不论大小一块玉石也捡不到呢?河床里到处都是卵状石头,没有一块玉石,石头没被水冲走留了下来,唯独比重比石头大得多的玉石反而被水冲走了,所以,“因为水流太急,玉料存留不下来”的解释自然是不能成立的。

2再从玉的质地上讲,山流水的玉质和籽玉的玉质也不尽相同,籽玉的质地比山流水的更加细腻,更加温润,色彩更丰富。有人又讲,这是因为籽料经过水流的冲刷把山料外面的一层粗糙表皮磨掉了,只剩下中间的部分,当然就更好了。但我所说的质地不是外面的不好,中间的就好,水流的冲刷是不可能改变玉的质地和颜色的,不可能将粗糙的冲刷成细腻的,也不能把暖色调的冲刷成冷色调的。比如现在很多人为了能将山料卖到籽料的好价格,就不惜造假,将山料棱角切割掉,再放入滚筒机中与砂石一起滚磨,人工磨成的籽玉就这样做成了。这样的籽料是不是质地就好了呢?仍然不好,略有经验的人,一看便知是山料磨出来的。

3籽料有白、青、碧、黄、墨等五种基本色调。而玉龙喀什河源头的山上只有白玉和青玉两种玉料,根本就没有碧、墨、黄玉,那么河中的碧、墨、黄玉又是哪里来的呢?更何况籽料的颜色是块块不相同,而山料在一个坑内基本是相同的。

4籽料是山料冲刷而成的卵型,但有很多籽料上有半块石半块玉共生的现象。如果以上逻辑成立的话,那么就不应该有这种现象存在。因为我们都知道玉比石更坚硬,更耐磨,玉都磨成极其光滑的卵石了,那石头还能安在吗?

5再从籽料的质地、颜色在河流中的分布状况看,经我多年的观察总结发现,颜色、质地、块状、性能,甚至皮色大致相同的玉料基本上产出在同一段河道中,混淆的很少,只要你拿来一块玉料,我们一看基本上知道它出在河流的什么位置,哪个地段,这与山料的产出分矿坑的道理基本是一致的。如果是水冲下来的,它不可能有如此清晰的分别。

6从和田地区东起策勒县的奴尔多西至墨玉县的皮牙满多约160多公里的戈壁沙漠中,都有各色籽玉和戈壁料存在,难道这方圆约900多平方公里的戈壁沙漠中的玉都是河流改道冲刷而来的吗?我认为不是。

综上所述,籽料就是亿万年前火山爆发形成的,这种卵状的原生矿体存留在海底,后经地壳变迁,造山运动,新疆这块土地由大海变成了陆地,籽料也随之浮出水面,形成了现在这种状况,所以籽料不是由山料经水冲刷而来,山料不是妈妈,籽料亦不是儿子,它们同样都是同一种矿藏中两个互不相干的原生矿体。

1、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和田玉含有人体所需的硒、锌、镍、钴、锰、镁、钙等30多种有益的微量元素,这些元素散发的启动波和人体细胞的启动波是同一种波动状态,人体细胞随着从玉石散发出的波动产生共鸣和共振,使人体细胞组织更具活力,并有助促进血液循坏、增强新陈代谢和排除体内废物。

2、玉对人体的医疗健身作用很早就被人类所发现。国著名的中医药巨著《神农本草》、《唐本草》、《本草纲目》中都有过著述。《本草纲目—金石部第八卷》中记载,玉具有:“除胃中热、喘急烦懑、滋毛发、滋养五脏、柔筋强骨、止渴、润心肺、助声喉、安魂魄、利血脉、明耳目”等疗效。

3、腕部是身体血液循环的末端,而回流的血液全凭心脏的压力来实现。人们在佩戴和田玉手镯的过程中,手镯会不断地产生晃动和摩擦,手镯的晃动对人体的手腕起到有效的按摩功效,这样的物理按摩作用会直接激发和松弛人体的经脉和穴位。

4、手镯与手腕皮肤组织的摩擦作用可以使得手腕皮肤的血液更好地流畅,可以软化皮肤细胞,疏通皮肤的汗腺,有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人的手腕内侧有一个穴位叫内关,是治疗失眠的要穴,人带上手镯后,手在不停地运动,手镯在手腕上可以不经意地起到按摩穴位的作用。

5、中医理论证明,和田玉对心脏具有平和心率、降压、稳定情绪的功效,和田玉手镯对于心脏不好或高血压的患者具有一定的心脏辅助作用,起到降低血压、稳定心跳速度,减轻急躁、紧张,缓解压力、提神回复记忆的功效。

和田玉籽料鉴别方法1用小刀检测其硬度,和田玉摩氏硬度达到65左右,拿小刀在上面划一下一般不会留有痕迹,如果是玻璃和硬度较低的玉则会留下痕迹,但是现在很多仿料也选择一些硬度高的玉石,同样会不留痕迹。2查看和田玉的颜色,和田玉只有白色、青色、墨色、**四大类颜色,传说中有红色的,但一直没有见过,所以如果你遇见红色的和田玉,那指定是假的。白色的颜色由白到青白,**由淡黄到深**(包含糖色),青色由淡青色到深青色,墨色由墨色到淡黑色。3羊脂色和**的和田玉价值较高,羊脂玉质地细腻,白如凝脂,是白色和田玉中最好的品种,在世界上仅新疆有此品种,因产量十分稀少,故极其名贵。另外黄玉也是十分罕见的,价值仅次于羊脂玉。青色的和田玉价值最低,青色和田玉颜色分布从淡青色到深青色,种类较多,颜色深浅也不同,是和田玉中最多的一类颜色,故相较其他颜色价格稍低。4观察其是否半透明,在玉石中有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而和田玉则属于半透明的,在光照下,能能透过光,但看不清透过的物像。可将玉石对准光源,用手在玉后晃动,真的和田玉能看出有黑影晃动。5听其声音辨别,和田玉由于质厚温润、脉理坚密,所以在敲击下声音清脆、洪亮,可拿两块相同的玉对敲几下,如果声音黯哑则不是和田玉,和田玉的声音比较清脆、像钢一样。6用手掂下重量,在购买时,可分别用手掂量一下相同体积的玉石,和田玉较沉重、实在、厚实,一般比其他玉石重。

和田玉籽料原石特征:具有独特的汗毛孔、皮色变化规律、沁色自然。

1、具有独特的汗毛孔

由于受到千万年的河水冲刷,因此和田玉籽料原石有一个非常显眼的特征,在和田玉籽料原石的表面有一层像人体皮肤上的“汗毛孔”,排列细密而且均匀,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假和田玉籽料原石的毛孔都很深,而且看上去很不自然。

2、皮色变化规律

和田玉籽料原石的皮色由于是自然受沁而成,因此这些籽料原石的皮与肉之间过渡的非常自然,整体看起来就是浑然一体的,和田玉籽料原石的皮色一般都在在绺裂处或者质地松软的地方沁入,有着深浅不一的变化,假和田玉籽料原石的皮几乎浮在表面,也没有颜色深浅的变化。

3、沁色自然

和田玉籽料原石的玉质摸上去没有颗粒感,非常细腻,感觉像油要化开一样,这是其它玉石没有的特征,由于和田玉籽料原石受河水长期的冲刷产生裂纹,裂隙中也容易沁入外界的一些矿物质元素,但是真和田玉籽料原石的裂缝中的这种沁色非常自然。

和田玉的保养方法

1、俗话说的好“人养玉、玉养人”,在平时应经常佩戴和田玉,通过与人体皮肤的接触滋润下,人体分泌的油脂和体液会逐渐渗透到内部中,从而形成一层包浆,让和田玉变得更加油润。

2、长期佩戴和田玉时,最好定时用清水清洗,以保持原有的色泽,否则表面堆积的灰尘过多,时间长了会逐渐渗透到内部中,从而影响和田玉的品质,但不可让其接触洗发水、酒精、洗面奶等化学制品,防止腐蚀。

3、和田玉是一种娇贵的玉石,平时要小心佩戴,主要以轻拿轻放为主,尽量避免让其接触硬度高的物品,更不能出现摔落的现象,否则容易产生裂隙,影响和田玉原有的价值。

和田玉籽料真假鉴别方法如下:

一、看表面毛孔

1,和田玉籽料经过千万年的砂石碰撞、磨损,多数呈鹅卵状,包裹了较为厚实的石皮。

2,由于每次碰撞力度不同,表面的磨蚀坑凹凸不平,呈大小不一(橘皮状)构造。仿制的石皮较薄,磨蚀坑的边缘显得生硬,不够自然。

3,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仿制的石皮较薄,磨蚀坑的边缘显得生硬,不够自然。磨蚀坑的深浅变化不够明显,原因是人工放入滚筒中受到的碰撞、摩擦力相对一致。

二、看表面皮色

1,天然籽料的皮色深浅不一,变化自然,用放大镜观察,没有规律性。

2,仿制的皮色比较鲜明、统一、没有层次感,裂隙里留有染色剂类沉积物,有裂缝的地方,通常颜色较深。

三、看水草花

1,水草花是和田玉籽料的重要特征。大自然的撞击下,籽料的周围“锰”离子结晶会沉积在裂缝里,形成独特的水草花包裹体。大多数水草花是不明显的;用放大镜观察,可以清晰的看到黑线或黑色条带的内部,是由多个水草花连接在一起。

2,人工能够仿制出颜色,却很难仿制出水草花,在放大镜下观察,仿制品没有水草花包裹体。

3,值得注意的是,有水草花的和田玉不代表都是籽料。青海料中,也有水草花包裹体。市场上用带水草花的青海料,染色仿制成和田玉籽料的比比皆是。

四、看人工磨痕

1,大部分籽料表面留有撞击形成的浅条坑,坑里留有反光效果的砾石。

2,山料仿制的籽料,通常会用滚桶或电磨加工,其表面会留有棱角,高低变化不协调。而真正的籽料经过长达千万年的冲刷,表面棱角已被砂石磨平,只留有圆润感。

和田玉籽料介绍:

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以上高绵延的昆仑山脉山岩中。和田玉原石经过自然的地质运动和冰川运动等长期的剥解为大小不等的块。

和田玉碎块经过雨水雪水冲刷流入河,随河流流入水中,称为和田玉山流水料,和田玉山流水原石经过玉龙喀什河几百甚至上万年的冲刷,就形成了和田玉籽料。

1、和田玉籽料保养最好的方法,就是贴身戴在身上,这样可以通过人的体温,以及身体分泌的皮脂,使和田玉籽料变得更加油润清透。但要注意尽量不要让和田玉籽料长期与汗液接触,不然有可能使它出现变色的现象。

2、在不佩戴和田玉籽料的时候,可以将它清洗干净后,放在密封袋中进行保存,同时不要长时间把它放在太阳下暴晒,以免使它变干。对于本身玉质比较干的和田玉籽料来说,还可以给它上一层护理油,能使它光泽度更好。

3、保养和田玉的过程中,虽然它韧性很好,但尽量不要让它与硬物发生碰撞,以免使它出现裂纹。如果和田玉籽料已经出现了裂纹,就要加强保养,防止它的裂纹进一步扩大延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50383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9
下一篇2023-08-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