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子结婚当哥哥和嫂子的,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地方的风俗习惯而定,如果经济条件很好,你可以包个红包或者是金手镯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经济条件不好的话,可以给小姑子送个红包。钱不在多少,心意到了就行了。
根据当地习俗和实际情况,小姑子结婚包的礼金可以因关系亲疏和经济条件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普通同事或朋友可以包200元至300元的礼金,而关系更亲密的朋友或家人可以包更多一些,如600元或以上。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也可以包一些吉利的数字如888元或1314元。总之,礼金的数额应根据个人经济能力和双方关系的亲疏程度来决定。
小姑子出嫁,要长兄给陪嫁,其实在我们村是常态,不过要求陪嫁的金额,都不一样,是会根据家中人员不同的收入,才决定给多少钱。少的给1万,多的上不顶封。
那么婆婆为何会让长兄,拿钱给小姑子做陪嫁妆,自己就不出吗?被拒绝后,还拿个本子,这是要干嘛呢?下面我来给你们分享一下其中的原因:网上流传着一张,一个出嫁的新娘她身上戴满了黄金首饰,这张其实就是我家乡福建那边的嫁女一个风俗。
你们不要以为那么多黄金首饰做嫁妆,这女的肯定是个农村土豪家庭,其实未必是这样的。在我们那边有个民俗,家里近亲的女儿要出嫁,家中所有比她大的长辈,都会为她送出祝福。
这些黄金首饰,就是祝福的一种方式,另一种方式就是给现金,当成嫁妆,也就是出嫁女的私房钱。
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一方面是担心出嫁的女儿,万一在夫家过得不好的时候,可以把自己私房钱拿出来,首饰变卖,为家庭分担些压力。
另一方面,还是为了女儿好也和面子有关
农村女性朋友在以前通常地位都不高,很多老一辈的人都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如果出嫁的女儿生的是女儿,会受到公婆很大的压力,甚至有些公婆在连续生了两个女儿后,会要求儿子和这个女的离婚。
但要是出嫁女的如果嫁过去,带有很多嫁妆,这就不同了。像是每一个黄金首饰代表着她家中的一个长辈,她带的嫁妆越多,也就说明这女的是个大家族出身的。
在以前农村,家族势力是不能忽视的一个存在,当时农村法律还不像现在这么普及,对于农民家的生活琐事,都是靠人多来决定谁有道理。
比如我爸他在我印象中一直很怕我妈,家中所有的事情,都要我妈说了算,哪怕我妈没有道理,我爸他也不敢正面和她“肝”,都是好言相劝。有次我妹实在对我爸这种行为看不下去,她讲道,爸你是男的,又比妈壮,你干嘛这么怕她呢,反正她打不过你。
我爸讲到,那不行,要是打了我妈,她家中那几个兄弟过来,不得把我们房子给拆了,人家兄弟多,我们打不过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以前农村,要是娶的是村里大家族的女儿,那么这个女的在夫家的地位,相对也会高很多,丈夫、公婆都不敢随便欺负她。
而陪嫁的嫁妆,就可以看出,这个农村女的,她家族的情况了。另外嫁妆越多,出嫁的女儿也就更有面子了。
至于为何公婆他们不给小姑嫁妆,要长兄他们出?农村很多家庭都是多儿多女,但农村人收入也不会太高,家中有这么多子女,作为长兄、长姐,他们就有义务为父母承担照顾弟妹的责任。
并且父母所赚的钱,都是先花在长兄、长姐他们结婚时的彩礼,嫁妆上,特别是长子婚后的自建房上面,很多都是由父母出资一部分,让他盖一栋自建房,作为分家以后长子的家产。但以农村父母他们的微薄收入,能承担得起1个就不错了,多的子女是承担不起的。
这时候长兄们,就需要为自己当初从父母身上得到的资助,根据自己的经济收入给予弟妹们,成家立业一些经济上的支持。
当然也不是所有长兄们,都会依按着农村旧的民俗,去做。有些人觉得父母当初,不顾自己的收入,生那么多小孩,是他们的事,父母在自己结婚上花的钱,是理所当然的。轮到弟妹他们结婚,自己没理由给弟妹帮忙,也就拒绝出钱。
长兄们不愿意资助弟妹们,父母也没有办法强求,只能拿出个本子来记一下。
其实这个本子是农村的人情往来账,都会记录着在每一年人情往来花费的费用。像是自己家办什么酒席,谁给了多少份子钱,以后的人情往来,就会按个本里所讲的去还。
而长兄们不愿意资助的行为,就会记录在这个本子,将来出嫁的女儿,可以根据这个本子所记录的,等长兄们的后代遇到同样结婚的时候,她们也可以不用送首饰、现金来当作嫁妆。
结论:农村存在着很多旧的习俗,虽然一些旧习俗在现今来看,会给家中的其他人带来挺大的经济负担。不过因为农村老一辈的人,所接触的事物,不像现在农村年轻人这么广,他们在思想上,还是会按照以前旧习俗去做的。
所以现今农村,才会展开移风易俗的活动,将一些老旧的习俗,都废除掉,按新事新规来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