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
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 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 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 八钱三分� 白�面(斤) 九文 银每两换钱 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2元
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 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 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 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 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 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 = 人民币20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1文钱 = 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通常可以理解为: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一两是10钱,一钱是01两。
一锭银子
锭其实就是量词,就是一块银子锭是用在元宝上的只有说一锭元宝而明清代的元宝都是固定重量,大约分一两、二两、五两、十两、二十两等。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
常用却有以下三种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但是,各个时期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
大概比率是这样的:
1一贯钱
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而各朝兑换起来不尽相同。
2一两白银
一两白银通常相当于1000-1500文。
3一两黄金
而一两黄金兑换白银则在8-20两不等。
中国古代金银一直是比较缺乏的,作为主要货币材料的铜也同样很缺乏。从现代来看,中国金银矿不算缺乏,但品味较低,古代技术开采困难。明朝中后期开始,大量美洲和日本白银进入中国后,白银才成为中国的重要货币材料。
按现代学者的估计,明末全中国大概有4亿两白银,以现在眼光看,这点白银数量不多,只相当于现在一年多的白银产量(包括回收再生银)。现在中国一年白银产量超过一万吨,相当于3亿两左右白银。
古代金银的一个重要用途就是皇帝用它赏赐给文臣武将。《汉书》记载,西汉皇帝赏赐金银300多次,《后汉书》记载,东汉皇帝赏赐金银27次,两次赏赐的金银约为296万斤(约1500吨)。
有一部分是用在帝王的陵墓中了,毕竟每个帝王都会有大量的陪葬品,除了那些珍宝之外,自然会有这些耀眼的黄金了,中国这么多年的历史,也有不少的帝王,而且一些王爷也会有大量的陪葬品,所以也有很大一部分黄金被带到了地下,埋在了陵墓之中。
由于古代中国经常会发生战乱,所以一些贵族将这些黄金藏了起来,但是由于时间过久,所以这些黄金失去了踪迹,现在也没能找回来。
后来到了清末时期,因为清政府的无能,导致中国大量的黄金和白银,都落到了外国人的手里,实在是很可惜。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生产纸币,而且每个国家所使用的货币也不一样,所以他们就会互相交换物品,因此大量的黄金会被当作货币被换走了
您好,非常荣幸能够回答您的问题。
在我国古代,白银自汉代已逐渐成为货币金属,到明代白银已货币化,中国真正成为用银之国。而黄金是宋太祖四年颁布了《伪黄金律》,黄金才自两汉以来,第一次被官方定为法定货币。明代中期,白银逐渐成为民间流通中的主要货币,但历来国内银矿开采不多,社会上巨额的白银需求,而黄金的开采量更小。因此,在我国古代一直是银贵金贱的局面。
古代一两金子等于多少两银子?这个在各个朝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西汉,一两黄金只能换三两白银;在魏晋,一两黄金已能换十两白银;到了北宋,一两黄金可以换十三两白银;而在鸦片战争前夕,一两黄金已经差不多能换三十两白银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在我国古代,黄金的价值是逐步升高的。这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在自然界中,黄金的储量比白银少得多,因此黄金的开采速度远远比不上白银。二是因为国际上的金银比价一直超过中国,所以至少从明朝开始,就有很多外国人把白银运到中国,再换成黄金运回去,赚取两边的差价,使中国的银价越来越低,金价越来越高。
根据上面所说,金银的比价从西汉的1:3到魏晋的1:10,然后宋朝的1:13,最后清末的1:30左右。
2020年11月12号国内足金回收价格是393元,11月17号的现货黄金价格是39473元/克,国内金店的价格大概是500元/克。这里,我们按回收的价格取个整,按每克黄金400元算应该是可以的,现在的白银价格也就每克5元多一点,按5元算。现在的金银比价也就是1:80了,也就是说,现在的一两黄金可以换80两白银。
说到这里,我们下面可以用一种非常简单的方式,来看一看古代的金属货币换算成今天的价值,看看是多少钱?
中国古代的金属货币无非就是金、银、铜三种。古代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和我们现在兑换外汇一样,是随行就市,不是一成不变的。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金属货币本身是有价值的,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就算金属作为货币来说会存在溢价,但在理论上来说,出现货币溢价,那也就是通货膨胀了。所以我们抛开通货膨胀这些外界因素,单纯看其本身价值,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看看一两金子,或者一两银子现在到底是多少钱?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而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然各个朝代都略有出入,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而通常每枚铜钱的平均重量是5克左右。
按目前国内金、银、铜的价格,黄金是400元/克,白银是5元/克,黄铜是005元/克。
按古代的一两40克算,换算过来就是:1两黄金约值16000元左右,1两白银约值200元左右,1文铜钱约值025元,而一贯标准的1000铜钱也就是250元左右了。
当然,这只是金属本身的价值,而作为金属货币来说,如果要计算它们在如今的购买力,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在各个朝代,各个时期的物价都不是一样的。而现在网上也有很多的文章,讨论的就是古代的一两银子放在如今到底有多少购买力。看了一下,大概的区间也就在1000~1500元这个范围内。
当然,老的黄金工艺没有现在的好,成分没有现在的纯。以前的炼金工艺没这么好,如果家里有祖传的金器就会发现呈暗红色,那是老金特有的颜色,很珍贵的。
基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
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
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
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再有:“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
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
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
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 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 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 八钱三分�
白�面(斤) 九文
银每两换钱 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
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2元
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1、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2、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3、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4、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5、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 = 人民币20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1文钱 = 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
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验证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 = 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 = 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 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库平营造制”,与明代基本相同。
一斤约等于国际标准制的600克(597克多点)。这套度量衡
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还有残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黄金的计量单位“两”、“钱”就是用库平营造制的计量单位。一“两”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一“钱”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 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 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 八钱三分�
白�面(斤) 九文
银每两换钱 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2元
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 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 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 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 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 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 = 人民币20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1文钱 = 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验证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 = 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 = 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 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 = 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在古代,在今之纸币、硬币尚未正式使用之前,通用货币一般有3种,最贵的是黄金――金元宝、金条、金锭,常见的是白银――银元宝、纹银、银元,以及廉价的铜钱――圆形方孔钱,俗谓“孔方兄”。大金行用纸币,始于海陵庶人贞元二年,面值为一贯、二贯、三贯、五贯、十贯等大钞,另有一百、二百、三百、五百、七百小钞,之所以后来尝试以银为币,皆因纸钞崩溃。
先秦的文献中,也常能见到“金”字。然而据学者考证,春秋时期的“金”多半是指铜。例如楚国曾赐“金”给郑国,又怕对方用来制作武器,于是要求郑国盟誓,答应只用这些“金”制作乐器。这里所说的“金”,无疑是指铜。我国古代金银产量较少,只能起部分货币职能作用。在古代金银比价大部分时间一直是比较稳定,但是随着欧洲人在新大陆上发现储量丰富的银矿,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银价暴跌。
有人曾计算过,古代1两黄金约等于10两白银,约等于1800元人民币,即1两白银约等于180元人民币。1枚铜钱即1文制钱约为015元人民币,1贯铜钱有1000枚铜钱,约为150元人民币。即1两白银约为1贯铜钱,即1000枚铜钱。
铜钱,金银之间的兑换不是固定的,常常会变动。大约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1600年前金银的比价为1:8,18世纪末达到了1:20,20世纪中期后为1:10。就这点产量,想变成流通货币,不是在搞笑么。所以,黄金白银都是非常非常稀少的东西,仅作为奢侈品存在,当然了,黄金比白银还要稀少,自然也就更有价值。
中国人用金的历史,可以上推到殷商时期。当时的青铜器上,已经出现错金工艺,就是在青铜器的图案花纹中嵌入黄金,看起来金碧辉煌,华贵无比。
先秦的文献中,也常能见到“金”字。然而据学者考证,春秋时期的“金”多半是指铜。
例如楚国曾赐“金”给郑国,又怕对方用来制作武器,于是要求郑国盟誓,答应只用这些“金”制作乐器。这里所说的“金”,无疑是指铜。
不过那时文献中的“金”有时也指黄金。
战国文献中提到的“一金”,往往是指一斤黄金,或一斤黄金所代表的价值——一万钱,直到汉代也仍然如此。按后来的换算,一万钱不过才十吊,价值有限。可是在汉代,却可以买一百多石米。只是那时的一石只相当于现在的五六十斤重,算下来,汉代“一金”可买五六千斤大米,按当下时价,约合人民币二万元。此外,汉代的“一斤”只有248克。照此折算,当时的金价还是相当低廉的,一克黄金合人民币约80元。难怪那时的帝王十分大方,赏赐功臣,动不动就是“黄金百斤”、“黄金二百斤”。而东汉末年大军阀董卓死后,在他的城堡中竟发现黄金两三万斤,白银八九万斤!
金的价格在东汉以后开始上涨,到了西晋时,文献中“一金”的含义,已由“黄金一斤”降为“黄金一两”,价值在六千钱到一万钱之间。
唐、宋、元、明诸代,黄金作为贵金属,常常用于赏赐、馈赠,有时也用来纳税、捐献、行贿以及军政开支,此外的用途就是储藏保值。历代帝王、权贵及缙绅、商贾,对黄金都有着特殊的嗜好。只是黄金始终不曾作为正式货币在民间流通。
在由唐至明的一千多年里,黄金的价格大体稳定,金银比值多半为1:5或1:6,称作“五换”、“六换”。这跟印度、阿拉伯的金银比值大致相等。欧洲的情况则不同,五世纪时,罗马的金银比值为十五换。
中国金艰比值在基本稳定的大趋势中,也有变化较大的时刻。如北宋末年,金价陡然涨到三、四换。究其原因,金人以武力胁迫北宋朝廷纳贡,大量黄金为金人垄断,导致黄金稀缺、金价上扬。不过这个比价到南宋时又有所回落。元朝大一统后,金银比价一度降为不足八换,后来又涨至十换。元代的法定货币是纸钞,名义上不允许民间使用金银,铜钱也很少使用。从元杂剧的情节可知,谁家里有金钗、银锭,都要到银铺子兑换成纸钞,才能在市面上使用。
明代初年,官方规定一两黄金抵四两白银。不过这个比价很快就升到六换、七换。晚明小说《金瓶梅》中,商人李三、黄四欠了西门庆一百五十两利息银,只好拿四个金镯子来抵算。西门庆十分得意,因为四个金镯子重三十两,按当时的比价,值一百八十两银子,西门庆平白捡了个大便宜!不过此后金价持续升高,至明末崇祯时,已涨至十换以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