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首饰焊接点是什么材料

黄金首饰焊接点是什么材料,第1张

K金首饰采用硬钎焊

1、钎焊是采用比母材熔点低的金属材料作钎料,将焊件和钎料加热到高于钎料熔点、低于母材熔点的温度,利用液态钎料湿润母材,填充接头间隙并与母材相互扩散而实现连接的焊接方法。

钎剂能除去氧化膜和油污等杂质,保护母材接触面和钎料不被氧化。根据钎料熔点分为软钎焊(<450℃)、硬钎焊(>450℃)。

2、足金首饰焊接采用无焊料技术。

扩展资料:

硬钎焊的钎焊工艺

铜及铜合金可根据焊件的形状、尺寸及数量选择采用烙铁、浸沾、火焰、感应、电阻和炉中等加热方法进行钎焊。各种方法的加热速度和加热时问不同,必须同时合理地选择相适应的钎料、钎剂和保护气氛。原则上说,主要采用快速加热法,因为:

①某些钎料在熔化时有熔析现象,加热熔化速度快,熔析现象不严重;

②钎剂的活性作用时间有限,加热速度慢可能使钎剂在钎焊完成前就实效;

③缓慢加热使钎焊金属表面氧化严重,妨碍钎料铺展;

④缓慢加热将延长熔融钎料与母材的作用时间,形成界面金属间化合物或造成溶蚀等现象,使接头性能恶化。

-硬钎焊

618年,唐朝建立,我国进入到空前繁盛的时代,这是一个兼容并蓄而又充满了自信的时代,也是我国古代金银器技艺璀璨多姿的新时代。唐代金银器的制作中心在都城长安,这里设有官办的“金银作坊院”,是专门为宫廷打造金银器的手工业作坊。到唐宣宗大中年间,又成立了专给皇室打造金银器物的“文思院”,可能是因为“金银作坊院”的产品已难以满足皇室的需求。唐代金银细工的工艺技巧,已颇为复杂精细,使用了钣金、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锤打、刻凿等技术。为取得最佳效果,多数产品在制作过程中都综合运用几项不同的工艺技术。

唐代在金银器制作工艺方面,既善于总结和继承前人的成就,创造出一种五彩斑斓、璀璨夺目的崭新文化,因此造型精美、结构巧妙、装饰典丽的金银器比比皆是。其中,以陕西省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最为抢眼,共有金银器270件,器物有碗、杯、壶、盒、熏球、钗、龙等。

这些金银器不仅造型优美,而且纹饰生动、活泼,把动物形象、花草以及人物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空间施以鱼子纹,使金银器更加灿烂夺目。

一些造型特殊的作品,如鎏金舞马衔杯仿皮囊银壶等,其形象生动,富丽华美,体现了匠师非常丰富的想象力。

何家村舞马衔杯仿皮囊式银壶,仿游牧民族的皮囊式水壶造型,通高185厘米,口径22厘米,底径89至92厘米,重547克。

壶的造型采用的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皮囊的形状,壶身为扁圆形,一端开有竖筒状的小口,上面置有覆莲瓣式的壶盖,壶顶有银链和弓形的壶柄相连,这种形制,既便于外出骑猎携带,又便于日常生活使用,表现了唐代工匠在设计上的独具匠心。

银壶的两侧采用凸纹工艺各塑造出一匹奋首鼓尾、跃然起舞的骏马。壶上的骏马就是唐代有名的舞马形象。

何家村发现的金银器皿,展现了盛唐年间的金银器风采。这一时期的金A器皿仍然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像高足杯、折棱碗和器身凸凹变化的器物很流行,而这些大多是从中亚一带流传过来的器型。纹饰风格也同样明显带有异域文化的色彩。在一只银盘的盘底中央,用浅雕手法装饰了一只纯金的熊,憨态可掬。

唐代金银器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纹饰极为丰富。其特点是,初唐时期,无论器型还是纹饰,都具有明显的波斯萨珊朝风格,纹饰以凸棱、连珠纹及单点动物纹为常见。

另外,以纤细的缠枝忍冬、四瓣或八瓣花及线条简略的折枝花为主,花与人物相衬时结构松散。如八棱带柄杯、花银高足细柄杯、胡人像银扁壶及凸雕虎纹银壶,即是典型之器。

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唐窑藏歌舞伎八棱金杯,高65厘米,口径7厘米,足径43厘米。金杯腹以棱面为单位,各作一高浮雕男子,或歌舞、或捧物,神态自然。人物四周环以金珠,杯把作联珠圈状,指垫两侧各作高浮雕的老人头像,深鼻高目,长髯下垂,具波斯特色。

还有唐舞伎联珠柄八棱金杯,高6厘米,口径6厘米,金质。口沿外侈呈八角形,腹内收,为8棱,联珠环把,上有圆蔽遮。八棱圈足,足沿外撇。内壁素面,外壁口沿下和底沿上各饰一周联珠纹,杯身每棱饰一条联珠纹,将杯身分成8个长方形,每个长方形中有一舞伎,姿态各异。

唐歌舞狩猎纹八瓣银杯高51厘米,口径91厘米,足径38厘米,银杯为波斯流行样式。杯腹部分为8面,每面在鱼子地上分刻仕女游乐和男子狩猎纹,下腹莲瓣内各饰宝相花,圈足外壁刻六般覆莲。杯内在水波纹地中刻一象头,间以游鱼和莲叶,指垫上刻一大头鹿。

中唐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贵族官僚追求享乐日盛,金银器制品增多,波斯萨珊朝风格的造型已不能满足需要,转为兼收我国传统的铜器、陶器、漆器的器型。花鸟纹盛行,缠枝花、绶带纹丰满流畅,已具有团花的格局。

另外,人们把传统的龙、凤、虎、龟、人物和新出现的宝相花、折枝花、缠枝花、鸾鸟、鹦鹉等纹样巧妙地穿插组合,用忍冬纹作边饰图案,形成活泼清新、鸟语花香的唐代新风格。

这种类型的金银器仍然以陕西省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最为典型。如刻花赤金碗,高5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7厘米。

碗壁锤出双层莲瓣,上层莲瓣内阴刻折枝花和鸳鸯、鹦鹉、鹿、狐狸等珍禽异兽,下层刻宝相花,其余部分可飞鸟流云,花卉等,皆以鱼子纹为地。此碗制作精细,纹饰富丽,为稀世珍品。

何家村唐掐丝团花金杯设计精巧,纹饰典雅。该杯高59厘米,口径68厘米,足径35厘米,圆形,侈口,束腰,圈足,有把。

杯内壁为素面,外壁饰大型六角掐丝团花5朵;团花之间空白处饰对称如意云头纹。把为环形,带翘尾,着杯时,食指插入圆形把内,拇指压住把尾。

何家村唐赤金走龙精美、异常而生动自然,高2至28厘米,长4厘米,金龙呈奔走状。用纤细的阴线刻出眉毛、眼睛和颈部的毛发,通体錾刻细密的鳞纹。

陕西省西安韩森寨纬十街也发现有唐蔓草花鸟纹八棱银杯,高53厘米,口径54至69厘米,足径31厘米,镀金。八曲侈口,腹和足均作八棱形,腰略束。

腹壁棱间饰以缠枝蔓草和花鸟相间的图案各4组,圈足面饰缠枝蔓草纹,环柄上有半圆形护手,护手上饰一展翅飞翔的鸿雁,下以萱草相称。地纹皆饰鱼子纹,刻工精细,富有生机,颇具匠心。

还有陕西省扶风法门寺唐真身舍利宝塔地宫中发现的鎏金龟形银盒,通高13厘米,长28厘米,宽15厘米,分体焊接成型,纹饰鎏金,整个造型作龟状,引颈昂首,瞪目张口,四足外露,以背壳作盖,内焊椭圆形子口架。

龟首及四足中空,龟首与腹部先套合后焊接,尾与腹亦焊接。背部饰龟背纹,外围鳞纹一周,首与四腿饰斜方格纹,内填篦纹,下颈,胸部饰双弦纹数道,以锥点纹作衬托,腹部满饰花蕊纹。造型手法写实,纹样逼真,给人以真实的艺术魅力。

唐代盛行煎茶法、点茶法,茶饼被奉为上品。平时,茶饼要悬挂高处,保持干燥。因此茶笼应运而生,最初使用竹篾编成的笼子,在陆羽《茶经》中称之为“莒”,也由底和盖组成。

如陕西扶风法门寺发现的唐鎏金镂空鸿雁球路纹银茶笼,高185厘米,口径15厘米,重654克,笼盖圆隆,直口,直腹,平底,有4足。笼盖和笼身做成子母口,笼盖顶上有个圆环扣,原本通过一个个相连的一串圆环,将笼盖与笼身连在一起,现在仍能看到盖顶有两个残存的圆环,笼身两侧各有一个焊接的圆钮,连着一个圆环以连接环串与棱形的提梁。

整个笼盖、笼身、笼底通体镂空球路纹网格花纹,内外层都鎏了银,使笼子非常通透明艳。同时,球路纹盖而上錾饰15只浮雕状飞鸿,球路纹笼体外壁也錾饰24只飞鸿,均作两两相对,并列飞翔。

对沿边、四足与鸿雁都鎏了金,在银链与提梁相连的口沿上缘还饰有一周莲瓣纹,下缘饰一周上下铸对的半体海棠纹与鱼子地纹,四足与笼底边沿铆接,由3个花瓣呈倒品字组成。装饰繁缛,技艺精湛。

这只法门寺银笼是与茶具放在一起。从其留在器物上的文字,知是唐僖宗在登基前所供奉的皇家之物,故笼子不是一般的竹编,而是用银来制作。因此,法门寺的银胎笼客观反映了持有者的身份地位的差异。

法门寺最早建于5世纪的北魏时代,东面是著名的古都西安。西安在唐代成为世界最大和最富庶的城市,而法门寺也在唐代成为规模宏大的皇家寺院,史书中曾记载法门寺塔下有地宫,地宫中埋藏的释迦牟尼的一节指骨舍利和无数珍宝。

法门寺地宫中珍藏着金光闪闪的宝函。宝函一层套着一层,最外面套的是檀香木,但已经已经朽烂,接下来是金、银、玉、珍珠镶嵌的各种宝函,一共套了8层。这八重宝函的精致足以让人们欣喜,其中有6件是金银制品。

第一重为宝珠顶单檐四门纯金塔。金塔高105毫米,塔顶为金质莲花朵捧托金珠顶,四面檐角翘起,阁额及檐下均饰菱纹。塔身四壁刻满纹饰,并且有4扇小金门,门的周围布满鱼子纹,门下部有象征性飞梯至塔座,小巧玲珑,金碧辉煌,盘为细颈鼓腰状,喇叭口径处雕12朵如意云头,鼓腰上二平行线连为4组三钴纹杆状十字团花,衬以珍珠纹腰底为莲瓣形,银柱托底也呈八瓣莲花状。间以三钴纹,柱底还有一墨书小字“南”,塔座为纯金方台,中立一小银柱,用以套置佛指舍利,仅11毫米高。

第一重塔状金宝函小巧玲珑,金碧辉煌。这个纯金塔的盖子揭开以后,在塔座的银柱上赫然套着一个白色的管子。这就是佛指舍利的影骨,是仿造真身舍利的一件玉器。而真正的佛指舍利被秘密地放在地宫的一个密龛里。锈迹斑斑的铁函里套着一重宝函,这是一个鎏金的银宝函。宝函造型方厚,四壁和顶上雕刻着45尊形态各异的菩萨像。这些神异的菩萨像,按照某种秩序排列。

何家村唐掐丝团花金杯

金,化学符号的Au(来自拉丁语金意为“闪耀黎明”),是一种珍贵的金属,因为在制作珠宝,古风已使用铸币,雕塑,器皿和建筑物,纪念碑和雕像装饰。

黄金不会腐蚀,因此在许多古代文化中成为不朽和权力的象征。它的稀有性和审美品质使其成为统治阶级展示其权力和地位的理想材料。黄金最初是在小亚细亚河流附近的地表发现的,例如吕底亚的帕克托勒斯河,公元前 2000 年埃及人以及后来的罗马人在非洲、葡萄牙和西班牙也开始在地下开采黄金。还有证据表明,罗马人从黄铁矿等矿石中冶炼出金颗粒。黄金易于加工并与银和铜等其他金属混合以增加其强度并改变其颜色,因此黄金被用于多种用途。

首饰

在大多数古代文化中,黄金因其价值、美学品质、延展性和延展性而在珠宝和艺术中广受欢迎。Electrum(金银的天然合金)从公元前 5000 年起就被埃及人用于制作首饰。黄金首饰是由男人和穿着女性在苏美尔 文明BCE和金链是在第一生产约3000城市的乌尔在2500 BCE。在米诺斯文明在克里特岛公元前 2 世纪初期,人们认为第一个电缆链珠宝的生产者是米诺斯人,米诺斯人使用广泛的技术制作了大量珠宝。黄金首饰的形式有项链、手镯、耳环、戒指、王冠、吊坠、别针和胸针。技术和形状包括花丝(埃及人在公元前 2500 年就知道这种技术),其中将黄金拉成线并扭曲成不同的设计)、打薄的形状、造粒(表面装饰有小的、焊接的金颗粒)、压花、追逐,镶嵌,成型和雕刻。在南美洲,公元前 1200 年左右,秘鲁的查文文明以类似的方式加工黄金,纳斯卡人完善了铸金工艺公元前 500 年的社会。罗马人使用黄金作为宝石和半宝石的镶嵌,这种时尚一直延续到拜占庭时代,使用珍珠、宝石和珐琅。

黄金的价值和美丽使其成为特别重要的政治和宗教物品的理想材料。

货币

公元前 8 世纪后期,小亚细亚首次将黄金用作铸币。硬币形状不规则,通常只有一面印章,通常由金银制成。第一个纯金币加盖的图像存入国王克洛伊索斯沈殿霞,561-546 BCE和当代的黄金精炼厂已在首都挖掘萨迪斯。即使是最纯的天然黄金也可能含有 5% 的银,但吕底亚人能够使用盐和 600 至 800°C 的炉温提炼他们的黄金。盐与银混合并形成氯化银蒸气,留下纯金,可用于制造保证含金量的标准化硬币。在迈锡尼文明也被广泛使用金币,作为后来才希腊和罗马帝国,虽然银是更常用的材料。古代最著名的金币之一是罗马 bezant。它在君士坦丁大帝统治时期首次引入,重达 70 金衡制谷物,并于公元 4 世纪至 12 世纪流通。

宗教文物和其他用途

纯金的价值和美丽使其成为制作特别重要的政治和宗教物品的理想材料,例如皇冠、权杖、象征性雕像、祭酒器皿和供品。黄金物品有时与死者一起埋葬,作为死者身份的象征,而显眼(且无利可图)消费这种稀有且有价值的材料肯定是为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也许最著名的例子是在迈锡尼发现的所谓的阿伽门农面具。在秘鲁的印加文明中,黄金被认为是太阳神因蒂的汗水因此被用来制造各种具有宗教意义的物品,尤其是面具和太阳盘。在古代哥伦比亚,黄金同样因其光泽和与太阳的联系而受到崇敬,在奢华的加冕仪式中,黄金以粉末形式被用来覆盖未来国王的身体,从而引发了埃尔多拉多的传说。

自埃及时代以来,镀金和金箔(将金打成极薄的薄片)作为装饰覆盖物被用于装饰神社、寺庙、墓葬、石棺、雕像、装饰性武器和盔甲、陶瓷、玻璃器皿和珠宝。古代金箔最著名的例子也许是图坦卡蒙国王的死亡面具。

黄金具有延展性和不腐败性,3000 多年来一直用于牙科工作。公元前 7 世纪的伊特鲁里亚人使用金线将替代动物牙齿固定到位。作为线,黄金也被编织成织物。黄金也被用于医学,例如,公元前 1 世纪的普林尼建议将黄金涂抹在伤口上,作为对“魔法药水”的防御。

分级金

对黄金真实性的担忧导致埃及人在公元前 1500 年左右(或更早)设计了一种方法来确定黄金的纯度。这种方法被称为火试金法,包括取一小部分被测材料样品,然后在装有一定量铅的小坩埚中烧制。坩埚由骨灰制成,在烧制过程中吸收了铅和任何其他贱金属,只留下金和银。使用硝酸去除银,称重剩余的纯金并与烧制前的重量进行比较。阿基米德还意识到金的比重会根据贱金属的百分比含量而改变,例如纯金的比重是银的两倍。

黄金是一种如此珍贵的材料,几个世纪以来,人们通过炼金术进行了各种尝试——即使用贤者之石(lapis philosophorum)将贱金属化学转化为黄金。公元前 4 世纪在中国和古希腊首次进行了尝试,虽然没有成功,但这项活动为现代化学奠定了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51032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30
下一篇2023-08-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