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和田玉的人都知道,和田玉的籽料外面像穿了件衣服一样带有皮,不要小看这层皮,它的存在不仅是帮助人们辨别籽料和山料的方法之一,有了皮色的籽料,玉质细腻,油脂性好,更具有价值。目前,市场上的和田玉籽料大都有皮色,比较珍贵的“皮”有洒金皮、枣红皮、红皮、秋梨皮等。
和田玉的籽料玉也可以称为籽玉或璞玉。古人把蕴藏有玉之石或未加雕琢之玉称之为璞。璞本身就有皮的含义。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也有记载:“凡璞中藏玉,其外皮曰玉皮”。
呢?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些籽料是如何形成的,不同于山料是从岩石中开采的,籽料一般都来自于河水之中,经过千万年的打磨冲刷而形成的。而皮色的形成是因为在数千年的冲刷打磨之中,还发生了地质运动的化学反应。
根据矿物学家的研究,籽料皮色的产生是因为和田玉长期在河床中浸泡,发生了氧化作用,玉中的氧化亚铁在氧化条件下转变成三氧化二铁所形成。大多数和田玉的皮色,都是和田玉中的氧化亚铁经过长期浸泡等条件在籽料外部形成的各种皮色。也有专家学者把和田玉经长期浸泡形成的不同氧化色称为“沁”或“浸”,因此,有人把籽料次生氧化色称为沁色。和田玉的皮色,是在千万年间慢慢形成的,大多产生在玉的质地密度不大、硬度不够,尤其是在有绺裂的地方。籽料皮上的颜色一般是由深变浅,裂隙上的颜色则是由浅至深。
和田玉的籽料一般呈浑圆状,根据其皮色的特点又可以将外皮分为色皮、糖皮、石皮三类。如果皮的表面有一层不同颜色的毛毡,这样的籽料多为石皮籽料,这类籽料在10倍的放大镜下可以看到其表面有无数细小的呈毛毡状的“小砂眼”。
现在市场上的籽料多会保留皮色,一方面是其价值的保障,另一方面玉雕师们也善用巧思根据皮色的不同雕刻出不同极具观赏性的作品。
籽玉的外皮构成可分为两种。
砂眼麻皮坑原生皮:指表皮布满皮肤毛孔一样的细小砂眼,犹如凹凸不平的麻皮坑,分细性、粗性两种;
色沁原生皮:是由于一部分籽玉在河里受到其他矿物质浸润、渗透,长年累月形成由外至内的渗透,不仅表皮光滑,而且出现许多色彩。所以称“沁皮”。
自古以来,对璞玉非常重视。明代科学家宋应星说:“璞中之玉,有纵横尺余无瑕玷者,古帝王取以为玺,所谓连城之璧,也不易得。其纵横五六寸无瑕玷者,治以杯鹭,此已当之重宝也。”
和田玉籽玉的外皮,按特点可分为色皮、糖皮、石皮三类。
色皮是玉的外皮有一层黄褐色或褐色很薄的皮(厚约1毫米),为氧化所致,从皮色可看出玉的质量,如秋梨子、虎皮子、鹿皮子等等,常为上等白玉。
糖玉的外皮较厚,如红糖色,且末玉矿常有此类玉,其中有白玉或青玉。
石皮是外层有石质围岩,要取去围岩后才能得玉,如和氏璧是“理其皮而得宝。”
和田玉仔料呈浑圆状,外表有厚薄不一的皮壳,颜色常有枣红皮、秋梨皮等。浑圆状的仔料,皮色必然是全包裹的,巧雕、人工开门子和分割成小块的除外。皮呈微透明、亮亮的或叫“有油脂光泽”,手捂或手握1~2分钟,即见其“出汗”。
和田玉皮色的美丽是很多收藏者的追求,和田玉籽料皮的种类也是很多的,从颜色上来说有洒金皮、枣红皮等,从质感上来说,有油皮、石皮等,这些形态各异的皮色真是让收藏者很是喜欢啊,我们常见的几种皮色有色皮、糖皮、石皮这三种,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将一起来介绍着三种皮色。
和田玉籽料皮色
色皮:是指和田玉外层的褐红色或是褐**的玉皮,玉石界以各种颜色来命名,比如说黑皮子、鹿皮子等,一些行家从皮色上就可看出玉石品质的好坏,同样质量的籽玉若是带有皮色,那带皮色的籽料会比不带皮色的籽料价值更高些,色皮的形状很多,点状、云状都有,这些皮色是由于外界的矿物质侵入形成的各种颜色,是属于次生的矿物,在和田玉原生矿中也可能会发现带有皮色的山料,这些山料皮色的形成是氧化作用形成的。
糖皮:这种皮色是和田玉表面黄褐色的玉皮,颜色和红糖很相似,多以被称为糖皮,也可将这种带有糖皮的玉石称为糖玉,这层糖色的表皮是由于氧化作用所导致的,在显微镜下,这些糖皮是由透闪石微晶组成的。
石皮:这是指山料外表包裹的一层围岩,这层围岩是透闪石化白云大理石岩,这种石包玉内部的石块和玉石的分布接下很明显,赌石大多是指这种玉石。
和田玉籽料皮的不同也早就了不同的和田玉籽料皮的文化,这些文化让和田玉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让人忍不住去探究它内部的美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