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为什么和田玉籽料都带有皮吗?

你知道为什么和田玉籽料都带有皮吗?,第1张

了解和田玉的人都知道,和田玉的籽料外面像穿了件衣服一样带有皮,不要小看这层皮,它的存在不仅是帮助人们辨别籽料和山料的方法之一,有了皮色的籽料,玉质细腻,油脂性好,更具有价值。目前,市场上的和田玉籽料大都有皮色,比较珍贵的“皮”有洒金皮、枣红皮、红皮、秋梨皮等。

和田玉的籽料玉也可以称为籽玉或璞玉。古人把蕴藏有玉之石或未加雕琢之玉称之为璞。璞本身就有皮的含义。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也有记载:“凡璞中藏玉,其外皮曰玉皮”。

呢?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些籽料是如何形成的,不同于山料是从岩石中开采的,籽料一般都来自于河水之中,经过千万年的打磨冲刷而形成的。而皮色的形成是因为在数千年的冲刷打磨之中,还发生了地质运动的化学反应。

根据矿物学家的研究,籽料皮色的产生是因为和田玉长期在河床中浸泡,发生了氧化作用,玉中的氧化亚铁在氧化条件下转变成三氧化二铁所形成。大多数和田玉的皮色,都是和田玉中的氧化亚铁经过长期浸泡等条件在籽料外部形成的各种皮色。也有专家学者把和田玉经长期浸泡形成的不同氧化色称为“沁”或“浸”,因此,有人把籽料次生氧化色称为沁色。和田玉的皮色,是在千万年间慢慢形成的,大多产生在玉的质地密度不大、硬度不够,尤其是在有绺裂的地方。籽料皮上的颜色一般是由深变浅,裂隙上的颜色则是由浅至深。

和田玉的籽料一般呈浑圆状,根据其皮色的特点又可以将外皮分为色皮、糖皮、石皮三类。如果皮的表面有一层不同颜色的毛毡,这样的籽料多为石皮籽料,这类籽料在10倍的放大镜下可以看到其表面有无数细小的呈毛毡状的“小砂眼”。

现在市场上的籽料多会保留皮色,一方面是其价值的保障,另一方面玉雕师们也善用巧思根据皮色的不同雕刻出不同极具观赏性的作品。

玉是体、皮是衣

  和田玉的各种皮色是经历数万年的地质运动的化学反应而形成的,先有体后有衣,皮可以作为鉴别和田玉是籽料还是山料的标志,也是美化和田玉的装饰品。

  从矿物学的角度讲,无论是玉的色皮还是原皮,只是和田玉的保护层,皮色是和田玉的外部特征。

  而对于和田玉为什么要留皮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 古人雕琢玉器,很少特意保留皮色。因为受开采能力所限,古人获得的玉石绝大多数接近地表,除却籽料,其他种类的玉料表皮往往受到强烈的自然侵蚀,过于粗糙而缺乏美感。所以古人常常只用质地细腻的玉肉来进行雕琢。

  但今天,挖掘技术家家强,我们可以开采到许多深埋地底的玉料,皮色本身也美感十足,再加上大师、名家的巧妙构思,俏色反倒常常成为一件玉雕作品的点睛之笔,有着无尽的意趣可供赏玩。所以如今皮色漂亮的玉石原料和作品成了市场上炙手可热的追捧对象,价格也一路飙升。

  俗话说“籽料不带皮,神仙也难断”尽管我们可以依据这种赏玩经验来判断,但是籽料带皮就像是籽料的身份证一样。可以证明它是真籽料。

新疆和田玉是多种矿物质的集合体,籽料也是多种矿物质的集合体。

新疆和田籽料的红皮和黄皮是以矿物质三氧化二铁为主要元素组成。三氧化二铁的多少,决定着皮子的颜色!

新疆和田籽料的黑皮,是以矿物质石墨为主要元素组成的。

本人在青海格尔木买料时,就有白皮料。其实白皮料就是玉石上溥着一层薄薄地白色浆皮。从玉石的表面看不清里面的肉质与细度。包裹着一层薄薄地浆皮的料,就称为白皮料。白皮留在产品中没有任何意义的。

籽料是指在河中天然形成的卵石形玉料,外有籽皮。经过自然的长期风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料。

白玉籽料属于冲、洪积,出自河流的中下游河床中。千万年来由于风化剥蚀、水流冲击,使得表面光滑圆润。它一般为卵石形状,块度比较小,多数留有黄、红、黑等风化色皮。籽料质地细腻紧密,光泽滋润、柔和,微透明,是新疆软玉中的上品。在籽料中纯白籽最优,白籽又叫“光白籽”,表面如凝脂。

外皮是新疆籽玉的重要外观特征,那一层天然的沁色外皮,色彩斑斓,令人赏心悦目。有经验的行家一般从籽玉表皮、凹洼处的颜色可推测其内部的质地和颜色。新疆白籽玉无论皮色如何,内部一般仍是白色。只要内部白而润,都属上等籽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252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