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输入点和输出点

黄金输入点和输出点,第1张

1、黄金输入点(Gold Import Point),是指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波动的最低界限是铸币平价减运金费用。即黄金输入点 ,汇率总是以铸币平价为中心,在这个下限波动。

假定,在美国和英国之间运送价值为1英镑的黄金,运费为003美元,英镑与美元的铸币平价为5美元,那么对美国厂商来说,黄金输入点=5-003=497(美元)

2、黄金输出点(Gold Export Point)汇率波动的最高界限是铸币平价加运金费用,即黄金输出点。汇率总是以金平价为中心,在这个线下波动。黄金输出点与黄金输入点概念相对应,是黄金输送点的上下限。

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外汇汇率上涨超过黄金输出点,将引起黄金外流,货币流通量减少,输出增加,输入减少,导致国际收支恢复平衡;反之,当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时,外汇汇率下跌低于黄金输入点,将引起黄金流入,货币流通量增加,输入减少,输出增加,最后导致国际收支恢复平衡。由于黄金输送点和物价的机能作用,把汇率波动限制在有限的范围内,对汇率起到自动调节作用,从而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

扩展资料:

金本位时代:

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包括金币、金块和金汇兑本位制。一次大战前,盛行典型的金币本位制,特点是金币为本位币;自由铸造和镕化;金币与银行券自由兑换;金币作为世界货币自由输出入。

各国规定了每一金铸币单位包含的黄金重量与成色,即含金量Gold Content,货币间的比价以含金量来折算,两国本位币的含金量之比即为铸币平价(Mint Par)。例如:1英镑铸币的含金量为1130016格令,1美元铸币含金量为2322格令,铸币平价为1130016÷2322=48665,即1英镑约折合48665美元。

如此规定的汇率可能出现波动,但波幅有一定界限。这个界限称为黄金输送点(Gold Transport Points),黄金输送点等于铸币平价加上从一国输出或从另一国输入黄金需要支出的费用,包括包装、运输黄金的费用和运输保险费。如果汇率的波动使得两国间在进行国际结算时直接使用黄金比使用外汇更为合算,则贸易商宁可直接运送黄金。通过这一机制,汇率的波动可自动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黄金输入点

——黄金输出点

  从后来出土的钱币看,中国历史上窖藏金银珍宝之量大确实惊人。但到东汉年间,黄金突然消失,退出流通领域,不仅在商品交换中以物物交换,而且以黄金赏赐也极少见。那么,西汉时巨量黄金到哪里去了呢  秦汉时,黄金为当时流通的主要货币,动辄赏赐、馈赠以千万计论,秦汉黄金之多令后世惊奇,但到东汉年间,黄金突然消失,退出流通领域,不仅在商品交换中以物物交换,而且以黄金赏赐也极少见。那么,西汉时巨量黄金到哪里去了呢后世学者作了种种推猜和考证。  一种认为是用于佛事。“后世黄金日少,金价亦日贵。盖由中土产金之地,已发掘净尽,而自佛教入中国后,塑像涂金,大而通都大邑,小而穷乡僻壤,无不有佛寺,无不用金涂。以天下计之,无虑几千万万。加以风俗侈靡,泥金写经,贴金作榜,积少成多,日消月耗。泥金涂金则不复还本,此所以日少一日也。”  一种认为东汉黄金数量减少,“是由于黄金的外流(赏赐外人)”,通过对外贸易,大量输出国外。西汉,旅游  一种说法是埋葬于地下。唐任伍在《西汉巨量黄金消失之谜考》一文中指出,西汉巨量黄金入东汉后突然退出流通领域而消失,惟一的答案是一部分黄金作为各种金器金物随葬或遗落地下,另一部分则以金币形式随富商大贾和各级官吏而埋葬。  战国至西汉,商人以贱买贵卖手段集中了大量的黄金,而封建统治者则运用国家机器攫取占有了国家大部分黄金,人们纷纷贮存黄金,大批的黄金被这批人呆滞窖藏,如梁孝王死时,“藏府余黄金尚四十余万斤”,汉末王莽时,“时省中黄金万斤者为一匾,尚有六十匾,黄门、钩盾、藏府、中尚书、处处各有数匾”。  东汉时窖藏黄金者也大有人在,如董卓“筑坞于眉,坞中珍藏有金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而且从后来出土的钱币看,中国历史上窖藏金银珍宝之量大确实惊人。为什么他们贮存巨量黄金而没有用掉呢一是掌握大量黄金的商人贮藏黄金以备用,二是西汉未年爆发了农民大起义,窖藏了大量黄金的富豪官吏,或死或逃,从而使其窖藏的黄金如纳粹德国隐藏的巨量黄金一样,无从可考。  一种认为文书上所说的西汉巨量黄金其实并非真正的金,而是黄铜,因为从历史上看,从秦汉黄金开采量上看,从对外贸易看,西汉不可能冒出那么多黄金。人们惯以“金”称呼钱财,有可能把当时流通的铜称作“黄金”。  如果说是对外贸易入超导致黄金流失,也缺乏根据,因当时中国是商品输出国,只有少量黄金流向西域、南海各国购买奇珍异宝,但并不常见,而且常常是使用军事胁迫,逼使外国称臣纳贡而得。至于说西汉黄金是黄铜,也缺乏有力的根据。  因汉代时金、铜区别极明显,汉人从没有把金称作铜,也从无“黄铜”之称。而且黄金与铜币的重量单位和名称也不同,战国、秦朝以“锰”为黄金单位,汉改锰为斤,而铜钱则称“铢”或直接称“钱”。在西汉,金与铜区分是很明确的,如管理金矿的称“金官”,而管理铜矿的称“铜官”。  有说西汉黄金被深埋或遗忘于地下,的确中国人有窖藏金银珍宝的习惯,但说一部分黄金消失地下可以理解,而绝大多数黄金都说是随葬和遗忘于地下则难以说得通,因为无论是私人还是国家贮存巨量黄金的金库总是留有线索的,决不会一场战争过后,所有的黄金拥有者都死去或忘记自己的财宝所在。  至于说因厚葬而随葬了大量黄金,但事实上,许多厚葬的墓自埋葬日起就已成了盗墓者的目标,总会被掘墓贼发掘出来的。另外还须注意的是,埋葬于地下的并不限黄金,有银有铜有种种珍宝,为何单单黄金奇迹般地没有了呢而黄金本身是不会风化或氧化的。看来,这仍是个谜。

中世纪的时候黄金是一国经济实力的代表,黄金越多表明购买力越强,实力越强,所以会出现欧洲殖民主义者到处抢夺黄金到自己国内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的产量不能与世界经济总量一起增长,不能代表财富的增长,这时黄金不再有以前那么重要的作用但它作为最好的保值品种,受到各国央行储备的重视一国有足够的黄金储备可以保证央行储备结构的合理但他对一国经济的增长没有太大的影响

金本位制从狭义上只是指金币本位制,从广义上说还包括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可以理解为黄金作为主要的通货的制度。

在此制度下,通货膨胀,也就是黄金贬值,这样人们会认为黄金变得越来越不值钱,比方说,今天可以买两头牛的黄金明天也许只能买1个烧饼(有些夸张哈),那么人们宁愿手中不再持有黄金,而会尽快把黄金花出去,手中持有实物会更划算。这样,黄金也就被用来购买,那么本国的黄金也就外流了。

明白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52287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31
下一篇2023-08-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