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地缘政治风险持续攀升下,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国际黄金表现颇佳,众多超级富豪为应对可能爆发的战争和经济危机,开始大量购入黄金及相关资产避险,作为他们整体投资策略的一部分。那为什么这些亿万富翁都在买入贵金属呢?
黄金
他们列举的理由基本上可以归纳为6个:财富保值、价值储藏、对冲通胀、投资组合多样性、未来价格上行以及投资基本面。
Lord Jacob Rothschild
罗斯柴尔德家族第四代,是著名的投资银行家,个人净资产达50亿美元。
他在家族旗下投资信托公司RIT Capital的半年报中称,全球央行都在进行前所未有的货币实验,没有人知道结果会是什么,因此目前公司投资的重点在于保本,而他看好黄金。
在RIT最新的资产配置上,股票的配置已经从55%下降到44%;6月底把黄金和贵金属的比重上调到8%;也加大了绝对收益的配置。对黄金的看好是建立在对货币实验和实际收益率下滑的担忧之上。
与此同时,出于对英国退欧的预期和未定的英国政治环境的顾虑,减少了英镑的配置,英镑削减到34%(现在大概是25%)。不过考虑到美元升值,其他货币以及黄金都有获利的希望,也适当减少了大量持有的美元。
David Einhorn
对冲基金“绿光资本”的总裁和创始人,该公司是多空结合、价值导向型对冲基金;个人净资产达153亿美元。
他指出,由于全球财政和货币政策仍旧非常有风险,因此黄金长期应当在投资组合中占有一席之地。长期对黄金依旧看涨,特朗普政府上台带来高度的不确定性,其政策似乎专注于刺激经济增长,而这会引发通货膨胀。
2017年初,他在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上提到,在主权固定收益方面增加了几项空头头寸,将黄金作为首要地位,增加长期的股票风险敞口。
Ray Dalio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Bridgewater)的创始人,个人净资产达168亿美元。
他指出,投资者应该预期低回报和动荡的金融市场,但不是类似2008年的另一场金融危机;同时股票长期回报率大约在4%,普通投资者不应该与活跃投资者对赌。他建议投资者应令其持仓保持平衡,黄金在投资组合中占到5%-10%。
Stanley Druckenmiller
杜肯资本管理公司的投资人,个人净资产达47亿美元。
他再次看好黄金,并已经买入。他解释道,他想持有一些货币,而没有国家希望货币升值;同时间黄金价格却下跌很多,吸引他进场。
他还补充道,除了美联储主席耶伦与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去年12月同声警告,经济成长有脱轨的风险,特朗普是否会支持美国众议院共和党团提议的税改方式也是未知数,这都激励他持有黄金。
美联储(FED)隔夜公布的会议纪要显示,决策者对美元强势的负面影响表示担忧。更重要的是,会议纪要表明12月的鹰派加息目标是建议在“特朗普(Donald Trump)能做到言行一致”的基础上。
因此美元盘中出现卖盘迹象,因市场担忧如果特朗普没有实现他所说的,美联储可能会推迟下一次加息。
从政治上看,特朗普似乎想和俄罗斯搞好关系。这让人想到里根和戈尔巴乔夫的良好关系,美俄军备竞赛在那时结束。不过就算美俄关系能缓和,中美关系依然面临重大考验。
美国内政和外交的不确定性均有利于黄金。事实上在去年已经如此,然而金融行业的巨大干预将黄金势头熄灭。黄金高歌猛进在美国独立日假期出现了逆转,一度火热的黄金上市交易基金出现显著流出。
另一方面,虽然美元在美联储(FED)的推波助澜下一枝独秀,不过人们忘了2015年美联储也说过要加息多次。在特朗普带来的经济影响清晰前,美联储没有行动的理由。可以看一下美联储今年的会议时间,前两次会议在1月底和3月中旬,因此第一次加息可能最早也是5月。
今年以来,全球一片哀鸿遍野,美日欧股市跌幅普遍在10-20%,A股跌幅超过20%,但是有两大资产表现特别亮眼,一个是黄金,一个是日元,以美元来衡量,黄金今年上涨了16%,日元上涨了6%。
我们在节前2月5日的点评报告《假如美国不加息,谁最受益?》中明确指出,对于金融市场而言,美国加息延后是安慰剂而非兴奋剂,最受益的资产是黄金,“换美金不如买黄金”!而在此前1月份报告《为什么总是亏钱》中,也明确提出来在中国应该“买黄金”。问题是,为啥它们会涨、别的资产基本都在跌呢?我们为什么会对黄金这么有信心呢?
每一件事情的发生,看似突兀,其实都有着必然的逻辑,而本文的核心是试图理解货币的价值,去发现货币升贬背后的规律,以及对投资的启示。
一、货币的价值由供需决定、日元和黄金的供给没有大幅增加
黄金和日元其实是最近几年不太受待见的两类资产,黄金自从11年见顶以后价格几乎腰斩了一半,而且自从美联储加息喊话以来,几乎每喊必跌,在15年末一度跌至1000美元/盎司左右。
而日本的泡沫经济已经破灭了20多年,日本的明星企业索尼连年亏损,夏普也可能会更名改姓,在多年的停滞增长之后,大家对日本经济也失去了关注的兴趣。
但单纯就货币而言,其实黄金和日元都是长期上涨。
我们知道世界货币体系最早是金本位制,后来进入到央行主导的纸币时代,英镑和美元先后是全球主要的储备货币,目前在全球占霸主地位的美元最早也是和黄金挂钩的,而且在20世纪一直挂钩了70年,到1971年实在撑不住才由尼克松政府宣布美元和黄金脱钩。
在1971年时黄金兑美元是41美元/盎司左右,而最新价格是1200美元/盎司,过去的50年大约上涨了30倍。这意味着如果不考虑利息的话,黄金绝对是长期最保值的货币,因为它兑美元也一直在升值。
再来看日元,1970年代时1美元可以换300日元,但目前1美元只能换110日元左右,也就是过去的50年日元大约涨了3倍。
而无论日元还是黄金,作为货币而言两者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多年来供给几乎没有大幅增加。
首先来看黄金,其唯一的来源就是金矿的生产。1900年时全球黄金的年产量是300多吨,而到2015年大约上升到3000吨,过去100年的年产量增加了10倍左右,好像增加了不少,但是平均到每年其实只增加2%左右。
如果把黄金看做一种货币的话,其实黄金产量就相当于每年新增的货币,而真正决定货币价值的应该是货币总量,也就是黄金的总存量。
在2015年时,全球黄金总存量大约是16万吨左右,当年3000吨产量相当于存量的2%,而过去100年的黄金产量的大致增加速度也就在1-2%左右,平均4、50年左右才翻一番。按照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1966年全球黄金的总存量大约是76万吨,而到现在大约上升到16万吨,过去50年只增加了一倍。
再来看日元,在1970年代初的时候日本广义货币M3大约是100万亿日元,而最新的2015年大约是1200万亿日元,过去的50年增加了10倍左右,貌似比黄金的供应增加要多很多,但是在日本的泡沫经济破灭以后,从1990年到现在日本的广义货币M3几乎没有任何增加。
最后来看美元,在70年代初的时候美国广义货币M2总量是6000亿美元,到最新的2015年末上升到12万亿美元,过去50年翻了20倍,比日本多一倍,比黄金多了10倍,这也就意味着单纯就供给而言,美元供应的增加远远超过日元和黄金,因而日元和黄金相对于美元的长期上涨至少是有供给约束支撑的。
二、货币超发会导致贬值
历史上,所有的货币崩盘都与货币超发有关。
比如最近有媒体报道委内瑞拉最近用36架飞机从国外的印钞公司进口钞票,其货币玻利瓦尔在“Dollartoday”的最新黑市价格是1美元兑1000玻利瓦尔左右,而官方的标价是1美元兑63玻利瓦尔。
而委内瑞拉货币贬值的原因就在于货币超发,其广义货币M3在14年初只有1万亿玻利瓦尔,而到15年末已经超过4万亿玻利瓦尔,过去两年翻了4倍。而在1976年委内瑞拉货币总量只有4000万玻利瓦尔,过去40年其货币供应量增加了10万倍。这也难怪其政府会在2008年发行新货币,强行规定1新玻利瓦尔等于1000旧玻利瓦尔,因为货币实在是印得太多了。
另外一个案例是津巴布韦,我以前一个老同事韩总曾经送给我一张津巴布韦的货币,1后面印了多少了零我都数不清了,因为津巴布韦的货币都是以亿甚至万亿来计价,看似大家都是亿万富豪,其实都是一文不值,因为在2009年以后,津巴布韦宣布所有货币全部作废,不再发行自己的货币,而以美元等作为法定货币。
还有一个著名的例子是一战后的德国,由于一战战败,德国需要支付大幅战争赔款,但是税收收入又不够,只得开动了印钞机,1919年马克发行量是500亿,到1921年上升到1220亿,1922年开始失控,当年货币发行量达到12950亿,而1923年高达496585000万亿,最终德国发行了新马克,以1新马克等于42万亿旧马克的比率回收了已经崩溃的旧货币,无数德国家庭数代累计的财富被洗劫一空。
如果大家研究一下历史,就可以发现货币超发的案例不胜枚举,包括40年代的匈牙利、民国政府、70年代的智利、阿根廷、80年代的秘鲁、90年代的阿根廷、安哥拉、南斯拉夫、俄罗斯、白俄罗斯等都发生过货币超发并导致货币大幅贬值。
三、货币可以衡量价值
在经济学上,货币主要有五大功能,分别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也就是说,货币可以衡量商品的价值、可以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可以用于商品交易的支付、可以当做财富的储藏手段、部分强势货币可以用于国际商品的交换等。
其中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衡量商品的价值。
我们知道人类经济本质是商品经济,伴随着商品的交换也就产生了货币,最初大家都选择黄金或者白银当做货币。但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科技的大幅进步,商品生产越来越多,而黄金数量有限不够用了,所以开始进入纸币时代。
以美国经济为例,把物价变化剔除以后,其2015年的经济总量相当于1900年的40倍,这意味着货币至少要增长40倍才能够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否则的话商品价格就必须下降,而这也是在金本位时代经常发生通缩的原因,因为钱不够用了。
但是从货币来看,美国2015年的广义货币M2是12万亿美金,1900年只有66亿美金,这100多年增加了1800倍,部分原因在于物价的上升,以衡量物价总水平的GDP平减指数来衡量,2015年的美国物价比1900年上涨了22倍,再加上经济总量增加了40倍,所以货币供应量至少需要增加880倍才能够满足经济和物价上涨的需要,这和货币供应量最终增加的1800倍已经相差不远了。
再以中国为例来衡量,把1978年当做100的话,2015年的GDP实际总量大约是3000,增加了30倍,GDP平减指数衡量的物价总水平增加了6倍,也就是说商品数量和价格总计增加了180倍。但从货币角度来看,1978年中国的广义货币M2大约为1500亿人民币,到2015年增加到139万亿人民币,增加了940倍,远超了180倍的经济和物价增长需要。
四、货币不创造价值
如果货币超发了,能够创造价值吗?答案其实是一目了然,是不可能的。
以当时的魏玛共和国为例,1923年的货币超发了那么多,但是当年的工业生产只有1913年的54%。委内瑞拉最近两年货币增长了4倍,但是GDP已经连续两年萎缩。
再来看美国,08年以后美国启动了3次QE,成功地保住了货币增速,金融危机后7年内美国货币年均增速在65%左右,与过去100年的平均增速相当。但是从经济增长而言,过去7年美国GDP年均增速仅为14%,远低于过去100年34%的平均增速,这也意味着过去7年美国的货币增长未能带来相应的经济增长,而是超出了经济增长的需要。
在日本泡沫经济沸腾的80年代,年均货币增速达到10%,远超6%的历史平均增速,但是GDP增速只有44%,与过去历史上42%的平均增速相当,这意味着当时日本的货币增速也超过了经济增长的需要。
而以中国为例,同样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在09年启动了4万亿,其效果是当年的广义货币M2增速达到了277%,09-15年的货币平均增速维持在165%,与过去20年基本相当,但是过去7年中国GDP年均增速只有8%,远低于过去20年10%的平均增速。从年度来看,过去5年的广义货币M2增速维持在14%左右,但是2011年时的GDP增速还有10%左右,而到了2015年GDP增速只有69%,说明我们虽然保住了稳定的货币增速,但是保不住经济增速。
五、货币超发会产生各种泡沫
如果货币超发,而经济又没能同步增长,那么一定会体现为价格的上涨,体现为各种泡沫。
大家最熟悉的是物价上涨。
比如说魏玛共和国、民国时期、包括津巴布韦等等,都发生过背着一袋子钱、只能买一粒米的故事,因为物价涨疯了、可能隔一天就会涨一倍。
在世界经济史上,70年代是著名的滞胀时代,那10年的美国货币总量增加了25倍,但是经济总量只增加了40%,所以10年之内的物价也大致翻了一倍。
另外一种就是资产价格的上涨。
比如大家在wind上看委内瑞拉的股市,几乎每年涨幅都牛冠全球,在2012年的时候只有100点,现在是接近15000点,涨了150倍。
还有当时的魏玛共和国,以马克衡量的股市在1923年涨了数亿倍。
这些是显而易见的泡沫。
还有一些泡沫当时不明显,但事后影响深远。
比如日本泡沫经济的80年代,股市最多的时候涨了6倍,全国地价涨了1倍、6大都市的商业地价也涨了6倍,均远超同期经济增速,结果后来泡沫经济破灭,股市、房市20多年没涨,最多的时候也都是跌掉了80%,经济也一直没有恢复元气。
美国96年以后的货币增速持续超过经济增速,产生了一个又一个泡沫。最早是在2000年产生了科网股泡沫,纳斯达克指数在5年之内涨了4倍,后来在3年之内最多跌掉了80%;然后又产生了地产泡沫、全国房价在03-07年涨了27%、其中东部地区涨幅接近40%,之后泡沫破灭,房价大概跌了20%,之后就产生了次贷危机、席卷全球;
六、如何看待当前的全球股市下跌
就在假日期间,美国的纳斯达克指数数次发生重挫,著名的网络股linkedin一天之内跌掉了将近一半,纳指目前的4300点相对于15年5200的高点已经跌掉了接近20%。
Linkedin暴跌的原因是公布业绩不达预期,而这其实是普遍现象。因为过去7年美国纳斯达克指数涨了3倍,道指涨了2倍多,但是实际经济大约增长了10%,算上物价上涨以后的名义经济总量大约增长了20%,金融资产涨幅远超经济增长,大量的股票价格上涨并非是业绩增长,或是靠低利率时代低价发债回购股票、做高股息率,或是靠着美丽动听的故事来支撑,但现在因为美国加息钱少了都做不下去了,所以大家会担心出现新一轮的科网股泡沫破灭。
而欧洲和日本股市的下跌同样让人瞠目结舌,大家开玩笑说以前都怪中国、现在都知道不全是咱的错了吧,其实也和资产价格上涨过头有关。
日本股市过去3年涨了一倍,但是同期的实际GDP大约增长了2%、名义GDP大约增长了5%,股市涨幅远超经济增长。
在欧洲也有类似的问题,德国股市在金融危机以后上涨了1倍,但是同期的实际GDP大约增长了6%、名义GDP大约增长了18%,股市涨幅也远超经济增长。
而这一次欧洲股市暴跌的导火索是德国金融巨头德银的业绩大幅亏损,其15年亏损了68亿欧元,是08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以致于市场担心其发行的CoCo债券利息不能偿还。而德银巨亏的原因除了此前Libor操纵案的巨额罚款之外,一个核心原因在于其盈利依赖于交易业务,而交易业务依赖于金融市场行情,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七、对货币政策的反思,金融不是炼金术
QE最早被日本所发明,但是在日本实施的这十多年中,经济并没有任何改善,而且资本市场也长期低迷,偶尔反弹也只是回光返照。而过去20年日本的股市几乎没有增长,原因在于其GDP没有任何增长,所以金融市场就几乎没有任何表现。
我们曾经统计过美国股市过去100年的涨幅,平均大约在6%左右,和6%的GDP名义增速大致相当,也就是说长期看金融市场如实反映了经济增长情况。
即便是德国魏玛时期的股市,由于货币的疯狂超发,以马克衡量的股市涨了数亿倍,但以美元衡量的股市其实是在下跌,如实反映了经济的萎缩。
因此,历史表明金融市场不是炼金术,而是实体经济的映射,因而只有在实体经济繁荣的支撑下,金融市场的繁荣才可以持续。
在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乏善可陈,而金融市场一片兴旺发达,其主要功臣是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全球金融市场的繁荣远超实体经济,其实也意味着泡沫在酝酿,风险在积聚。
而始于15年12月的美联储加息,其实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大家发现其实市场一直在赚货币泡沫的钱,而现在美联储货币政策出现了拐点,所以大家很难再赚货币放水的钱,因此就可能会亏钱甚至亏大钱。
从短期来看,由于市场已经对货币放水产生依赖,所以一旦停药会产生严重的不适反应,因此大家希望央行再次放水,比如目前美国的期货市场已经预计美联储2016年不会再加息,甚至还有可能会再降息。
而对于央行而言,短期放水之下,如果经济和股市都能转好,其实是皆大欢喜,所以也愿意配合,比如日本央行立即开始紧急行动,美联储主席耶伦在2月份最新的国会证词中,也坦承最近的经济在放缓,国际和金融形势的动荡对经济不利,如果经济持续低于预期,那么加息的路径和幅度也会比大家预想的要低,所以也给了市场一剂安慰。
但美联储毕竟有着管理经济和金融市场100多年的经验,深知长期宽松货币政策的危害,因此耶伦在证词中也屡次提及,当前低通胀主要源于低油价、但这些因素迟早会消退,如果劳动力市场持续强劲、物价迟早会起来,而加息太晚的话,一旦经济过热可能会引发急剧的紧缩,这对经济的伤害更大。所以耶伦的讲话其实是模棱两可,也提到如果经济好于预期,那么加息的幅度也会比预期要快。
这意味着美国再次启动降息等宽松货币政策其实是极小概率事件,未来只是加息紧缩在节奏上的区别,因而加息延后对于全球而言只是安慰剂而绝非兴奋剂。
八、对中国的启示:短期黄金保值、长期唯有改革
在07年以前,中国过去30年的货币增速大约是每年16%,而同期GDP实际增速大约每年10%,算上物价以后的GDP名义增速大约16%,与货币增速基本相当,所以货币增速如实地反映了经济进步和物价上涨,在资本市场上并没有显著的泡沫出现。
但是从08年开始,中国的货币增速依然维持在每年16%左右,而同期GDP实际增速下降到8%,GDP名义增速也只有11%左右,很显然货币增速明显超过了经济和物价上涨的需要,这个时候其实就产生了资产泡沫的温床。
比如A股中涨幅最大的创业板,过去3年的最大涨幅达到了6倍,但是同期盈利增长不到1倍,所以平均估值一度超过100倍pe。而A股中的主板也在15年最多涨了1倍,同期没有任何盈利的支撑,完全体现为估值的提升。
另外一个重要的现象是房价上涨,15年北京、上海、深圳三地房价的涨幅都在30%以上,大家都以位置好、服务配套齐全、移民多来解释一线城市房价的上涨,但是这些优点在07年以前也都存在,为啥现在的房价涨的比当时还要快呢?
其实也是和股市一样的解释,07年以前货币主要给经济用,所以没有太多溢出,而从08年开始货币超发、远超经济需要,所以房地产作为最能吸纳货币的资产也最为受益,尤其是三大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从日本来看,在泡沫经济时代确实六大都市涨得最多,但是泡沫破灭以后一样不少跌,所以一线并不是上涨的代名词。
因此不论是股票还是房地产,如果作为金融资产来衡量,其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其实还是要反映经济增长的变化,所以涨多了就是泡沫。
而这个泡沫首先体现为货币的泡沫、带来贬值压力。比如以货币供应量M2来衡量,07年时美国M2是73万亿美金,中国是55万亿美金,当时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是74,而目前美国的M2是12万亿美金,而中国的M2已经达到21万亿美金,而目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是66,所以简单比较一下历史,就会发现货币超发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贬值压力。
所以央行会在年前最后一天发报告,特地写专题坦承,降准会增加贬值压力,言外之意就是货币超发会导致汇率贬值,反过来理解,如果想保住人民币的价值、缓解贬值压力,其实就不能大幅降准、也就意味着国内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告一段落了。
而16年以来的股市下跌,其实就是对宽松货币政策延后的反映,因为经济不好,A股一直在赚货币放水的钱。现在央行迫于贬值压力不想放水,那么大家就赚不到钱,甚至容易亏钱。而股市在经历大幅下跌之后,其实风险也在大幅释放,尤其央行的货币政策只是宽松的延后而非转向,所以看上去并非无可救药,只是无论从经济复苏还是宽松加码来看,短期找不到趋势性上涨的理由而已。
其实目前最需要担心的是房地产市场,因为房地产和股市其实是一样的逻辑,都和经济货币密切相关,只不过房地产的周期更长、影响面更大。我们其实需要思考的是,如果央行不再大幅放水,房价会怎么样?难道一线城市的房价会永远涨吗,万一下跌会怎么样呢?
所以我们才会推荐大家买黄金,而且是在年初就开始推荐。因为对于中国的老百姓而言,过去的资产大多是升值的,因为受益于货币放水。但是现在水放得太多以后,汇率出现了贬值压力,所以未来要么汇率贬值,要么不再放水、资产价格难涨,不管哪种情况其实都意味着财富的受损,这个时候其实首要的任务不是财富增值、而是保值。而且在外汇管制加强的背景下,换美金并不现实,而且还给政府添乱,而美金也有印钞的问题,还不如买黄金,也就是我们一直讲的“换美金不如买黄金”!
黄金本身不创造价值,因此黄金的作用是保值而非增值,如果经济有稳定增长,黄金肯定跑不过有息资产。所以长期来看,以美元计价的美国国债、股票都显著跑赢了黄金,从国内来看,1990年时的金价大概70元/克,现在涨到260元/克,其实涨幅也远比不上股市和房地产。
但是风水轮流转,其实全球过去几年经济已经没啥增长了,本来对黄金有利,但是央行的放水让大家感觉金融市场的繁荣,以为经济和盈利也很好,又把黄金狠狠地杀了一把,现在发现实体经济还是不行,而金融市场泡沫化以后要还债,所以黄金短期的保值功能特别突出。
而对于房子和股票等金融资产,历史的启示是其上涨依赖于实体经济,这也就意味着在人口红利、城镇化、出口等传统红利衰竭以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必须从货币驱动转向效率驱动,所以政府提出来供给侧改革,虽然会有短期阵痛,其实也是希望降低货币依赖、下决心加大改革力度来提高效率,而只有经济好了,金融资产才有长期繁荣的希望。
美联储周三将利率区间提高25个基点至075%-100%。按照理论上来将加息是利好美元,利空黄金的,但是本次黄金不但没有下跌,反而出现了大涨,让很多投资者感到疑惑。
周四凌晨2点公布加息之后国际黄金走势:
美联储周三做出了符合市场预期的决定,将利率区间提高25个基点至075%-100%。预期兑现后美元多头没有寻得任何进一步看涨线索,因为美联储政策声明立场“不偏不倚”,点阵图显示的美联储官员们的预期也几无变化。缺乏美联储更强硬立场的支持,使得已经充分反映本次加息预期的美元遭遇重挫,美指大跌完全扭转近期技术面看涨前景并转向看跌,黄金得到提振。
尽管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作出了再次加息决定,不过并没得到10位投票委员的全体一致同意,其中委员卡什卡利就投票反对此次加息行动,未能一致通过的决定难免给市场留下“鸽派”印象。而在公布的政策声明中,没有提供任何未来进一步加息的暗示,重复“实际的利率路径将取决于未来经济数据所反映的前景”的说法,令期待美联储透露更鹰派立场的美元多头大失所望。
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官员们没有因为近期经济数据的强劲而表现的更为乐观,维持2017年总共加息三次,以及明年将再加息三次的看法
,只是长期利率预期稍有上升。此外最新的经济预期也没有什么比较明显变化。
加息之后黄金价格上涨这样的事情最近也发生过,就在2016年12月份的加息,黄金触底1143美元之后暴涨。所以投资者在对待消息面的时候,切不可太过于盲目,有道是“买消息,卖事实”,当结果公布之后,也就是利空出尽的时候!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黄金为什么会出现暴跌?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在减轻,这便降低了黄金的规避通货膨胀功能的吸引力。那些赌将会因各国央行争相印钱而导致通货膨胀爆发的黄金多头不得不认输并不计成本退出黄金头寸,并进行反向操作。
而恐慌下的暴跌令黄金投资者受到的刺激太大了。那么究竟哪些原因令金价出现如此历史性的暴跌呢?
罪魁祸首: 塞浦路斯抛售传言
4月11日,路透社报道称,欧盟执委会文件显示,塞浦路斯政府同意出售多余黄金储备筹资约4亿欧元,这将成为欧元区四年来最大规模的黄金出售,消息公布后,黄金市场出现恐慌性抛售。尽管塞浦路斯涉及的黄金量不大(大约10吨),但黄金交易商仍然担忧欧元区其他国家以此为先例,以后效仿一二。尤其是像葡萄牙和意大利这样的国家,它们深陷债务危机,黄金储备量却远胜塞浦路斯。
幕后黑手: 高盛、美林等金融机构唱空黄金
4月10日,高盛将2013年金价预期从每盎司1610美元下调至1545美元,将2014年金价预期从每盎司1490美元下调至1350美元。此外,近日,瑞银、德意志银行、法兴银行等国际投行纷纷大幅下调今年、明年对于黄金、白银价格的预期。高盛等众多国际知名投行集体高调唱空黄金,导致投资者恐慌性抛空,推动黄金及相关贵金属加速下跌。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42476516html
目前,伴随全球经济大转变与世界政治动荡、地缘政治矛盾集中爆发,全球经济金融从宏观到微观都处在一个极度脆弱、风险凸显、矛盾与分歧加剧的形势之下。
作为全球经济领头羊、金融中心的美国,其一举一动都对世界影响不小,甚至引发地震。特别是美元的特殊地位,使得美国货币政策以及经济政策调整对世界各国影响较大。而美国货币政策正处在一个极其重要的大转折时期。转折的方向是美联储开始较大力度全面收紧货币政策。
美联储全面收紧货币政策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全面放松货币政策即:把利率降到接近于零,实施几轮量化宽松放水货币。主要是因为,美联储放水货币时,溢出到其他国家,对全球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冲击较大,推高这些国家的资产泡沫风险。而目前美联储收紧货币后,这些流到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必然回流美国,或可能刺破新兴市场包括全球的资产泡沫,从而引爆风险。
美联储从2013年就开始全面退出量化宽松,从2015年开始第一次加息,也标志着美国利率正式进入加息通道。美联储是全球各国第一个全面收紧货币的国家。截止目前已经加息三次,2017年加息三次已经没有悬念。
当然,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是以让货币政策回归常态为说辞的,而归根结底还是由美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包括经济增速、就业率以及通胀率决定的。美联储主席耶伦以及其他官员都对美国经济增长等三大指标高度关注,依次来决策货币政策调整。目前,美联储官员们一直认为美国经济增长这边独好,美国已经实现历史上少有的充分就业目标,通胀率虽控制在目标以内但预期增长概率较大。这是美联储全面收紧货币政策的宏观决定性条件。这不,美联储主席耶伦最新又发表了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的讲话。
美联储主席耶伦2017年12日在密歇根大学Ford公共政策学院讲话时表示,美国经济“相当健康”,增速温和。她表示,美联储的目标已经从金融危机后的“治愈经济”转变为“持续增长”。她说,失业率45%略微低于“充分就业”状态。 通胀率略微低于2%但仍然处于合理水平。经济似乎略微更加稳健。预计美国经济将继续温和增长。她说:“我们着眼于控制通胀和通胀预期。”
从经济学来看,一国货币政策目标应该紧盯通胀率。控制通货膨胀是各国央行的第一职责。原因是通胀的发生大多是央行投放货币过多造成的。美联储对此加以修正的是,把经济增速与就业目标也加入进来。一个现实问题主要是美国经济结构导致美联储目标偏移了。美国长期的外贸逆差使得货币投放大多溢出到其他国家。流到中国等出口给美国初级产品的国家,没有对美国国内物价形成购买力,从而没有助推通胀。因此,多年来,虽然美联储持续放水货币,但国内几乎没有发生任何通胀。因此,通胀矛盾似乎并不突出。
不过,美联储仍是偏重于通胀目标。耶伦说:“我们着眼于控制通胀和通胀预期”或预示着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力度将会越来越大。
耶伦表示,低利率所持续的时间将超过外界预期。她说:“我们接近实现目标,必须保住已经取得的成果。适宜的政策立场现在更加接近中性。 如果经济持续改善,美联储循序渐进地加息将是适宜的。”
这将表示美联储不仅已经进入加息通道,而且加息力度与频次都会加大。同时,美联储在一季度公报中已经明确指出了缩表的预期。足以透露出美联储货币政策全面、强力度收紧。
还是那句话,历史上美联储每一次收紧货币政策都会引起全球经济金融市场“震动”,这次震动的强度或更加厉害。新兴市场大国、所有投资者都要从耶伦讲话中悟出一些新东西,提前调整投资资源配置,避免金融风险附体缠身。
2017年4月11日,“恐慌指数”CBOE Vix指数一度升至1587,为美国总统大选以来新高。美债、日元大涨,黄金升至5个月新高,全球避险情绪急剧升温。
投资者一定要放眼全球投资市场走势与变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