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之初,萃华金店资本并不充裕,关锡龄出资仅36万吊(16枚铜钱为一吊)。祝玉堂很善经营,再加上雇佣了多是被称作“关里帮”的技艺精湛的金银匠,极讲究质量和信誉。很快便在沈阳的金银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1912年至1921年之间,萃华金店陆续在哈尔滨道外三首街、五道街,安东市(今丹东市)中富街,本市南满站(今沈阳站)各设分号。
“萃华新首饰楼”改称“萃华金店总号”。总号、分号共六处,其中尤以哈尔滨市的两处分号最为兴隆。哈市靠近产金地区,收买沙金数量多、价格低,该市行业对家又少,萃华两个分号零售首饰,平均每天达七八千元。1914年,帐期分红倍入9000吊,合为45万吊,按当时市价六比一,折实为银元7500元。1920年倍入225万元,1930年倍入3万元,至此财东的资本合为现大洋6万元,相当于最初投资的10倍。
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成了金银业超高速发展的催化剂,由于西方列强大量抛售黄金,竞相来华抢购物资原料,乃使市场黄金价格下跌,每两黄金不足50元。价格降低,首饰销售增加,为金银业创造发展的有利时机。再加上萃华经营有方、制作精良、质地纯正、信誉颇高,又从金条小宝中取利,同时派有驻外人员到天津、上海了解黄金市场行情,在黄金交易上胜算较多,萃华进入鼎盛时期。此时的萃华金店使用资金和公积金已达15万银元,另由银行、银号贷款周转金10万银元以上,雇用人员多达300余人。此时库存黄金和原材料经常保持在3000两以上,白银达4万两,从1918年、1919年到1929年,每年萃华金店获纯利可达10万元。
看到这样的赚钱机会,许多商人们纷纷将资金投入到金银业,据《奉天通治》记载,到“九·一八”事变前,沈阳共拥有金店、银楼等商号共470多家。金银业的迅猛发展,使商号之间的顷轧更加惨烈。面对竞争萃华金店不仅能立于不败之地,并在同行中独占鳌头,祝玉堂的经营策略确实有其高明之处。
此时,萃华有作坊(车间)4个,分布于本市和外地,各有掌做人员负责监督生产。那时萃华金店采用的还是粗笨老式工具和设备进行手工生产,但对工匠技术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萃华日渐发展,行政业务管理不胜其繁,经关财东倡议,乃任命王恒安为副经理。祝、王二人协力,经营尤有起色。1921年前后祝玉常乃委以副手王恒安代理执掌柜事。
王恒安承袭总经理之职后,他稳健进取,更注重经营加强管理,同时能识人善用,金店愈加兴旺。1922年成立金银首饰同业公会,以求调整各店牌价,维护同行业利益,萃华金店经理王恒安被公举为会长(后改称理事长)。
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是萃华金店的鼎盛时期。沈阳金银首饰同业公会的会长一直由萃华的经理担任,同业公议牌价也由萃华挂出,萃华成了沈阳金银业中公认的“龙头老大”。
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萃华金店:要求交服装费 200元 是可以理解的,2000元押金 可以是考虑到店里的贵重物品的问题,需要押一定的费用。但是2000元对于一个刚入职的职员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就算这押金必须交,一定让店里打凭条,最好是有做证人在场!以便以后有什么纠纷!祝您好运,周末愉快!
两者不宜比较。
1、萃华金店的经营里面就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萃华金店的珠宝首饰有着独特的设计,造型精美,工艺精良,是皇室贵族的珠宝商。萃华金店取自传统中国文化元素,又与世界流行同步。以独特的创想对黄金首饰进行精心的雕琢,优雅又不失时尚,韵味十足。
2、周大生珠宝全国门店数量达到4504家,成就珠宝行业连锁品牌奇迹,领先优势明显。以创新之态,高效高质发展开拓创新,步履不停。周大生工艺精湛属于珠宝品牌中实力比较大一家,特别是的钻石制作工艺,也是受到很多消费者喜欢的。
萃华金店黄金很好的
萃华制作的首饰和器具种类繁多,有手镯、戒指、耳环、项链、麒麟锁、器皿、杯盘、炉具、匙箸、烟具等。
在投料色度和质量上,一直保持国内标准水平,黄金是足赤,白银是纹银。各种饰品、器具计量精确,不少分厘。当时凡有萃华戳记的首饰,到外地金店出卖,都能不打折扣地兑换。连京、津、沪等大城市也对萃华金银饰品倍加推崇。
萃华刻意求新,所制饰物花色新颖,同行业中其它金店不能镶嵌的饰物,萃华也能受理制作。
使得萃华金店在行业中的更是出类拔萃,名声鹤起。萃华还打出“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牌子,广为宣传,恪守不移,赢得越来越多顾主的信任,客户为其传名,生意更加兴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