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大户人家佩戴玉佩有哪些讲究?

古代的大户人家佩戴玉佩有哪些讲究?,第1张

每一组为一佩,每一佩由七块玉组成,分别有云、龙、藻、蛇、麟等图案。佩上的横玉称“珩玉”,形如角菱或残环。珩玉上端有一孔,用来穿带,挂于腰带之上;珩玉的两角各有一孔、中间一孔,分为三组,都用丝带或珍珠贯穿起来。中间一组的中间部分为一块圆形佩玉,称“瑀”。瑀上下各有三孔,用来上下联结,其末端悬一块玉,形如半璧,两端呈尖形,称为“冲牙”。冲牙的半圆中间有一孔,用以穿带联结,其它两组在中间处各悬琚形玉一块,上下各一孔,用以联结上下半组。下半组末端悬一块璜玉,璜玉的形状如半璧,两璜相对,形如全璧。这三组佩玉在人行走的时候,随着人的行动而相互撞击,其撞击声响古称“珩铛佩环”。

从古至今,民间一直流传一种说法:有玉则刚,从古代开始,中国就讲佩玉为美,黄金有价玉无价。另外还有一个说法就是:玉养人人养玉,这种说法并非无稽之谈,而是有科学根据的。原因就是因为玉埋藏地下几千年甚至上亿年,玉中会含有大量的矿物元素,如果佩戴了合适的玉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们身体所缺少的部分矿物元素。既然说玉养人,那么一个人身体的好坏也是可以通过TA佩戴的玉石反映出来的,如果一个人的身体好,那么玉的水头(折光度)会越来越好,越来越亮;如果一个人的身体不是那么健康,那么玉中所含的矿物元素就会慢慢被人体吸收,最后改善身体的状况,达到一定的保健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佩戴玉,但是不同的玉饰佩戴位置不同的原因了。一、那么戴玉究竟有讲究呢? 1为什么古人戴玉佩戴在胸前?这是因为靠近我们胸前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膻(shàn)中穴。膻中穴位于胸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具有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清肺止喘、舒畅心胸等功能。在《黄帝内经》中写道“气会膻中”,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膻中可调节人体全身的气机。此外,膻中是任脉、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经三焦经的交会穴,也是宗气聚会之处。它有阻挡邪气、宣发正气的功效。玉佩在佩戴的过程中,不时地触碰着膻中穴,间接地起到了轻微按压和敲打的作用,也在潜移默化地调理着我们经络和气血。2为什么古代皇帝嫔妃都用玉做枕头?自古各朝各代帝王嫔妃养生不离玉,如宋徽宗嗜玉成癖,杨贵妃含玉镇暑等。古医书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并称玉是人体蓄养元气最充沛的物质,《本草纲目》有对玉保健作用的介绍。吮含玉石,可以生津止渴,除胃中之热,平烦懑之所,滋心肺,润声喉,养毛发。更有说法称:玉为枕而脑聪,所以古代皇帝都喜欢用玉做枕头,据历史调查,中国代长寿的皇帝都喜爱用玉枕。3为什么女生戴手镯通常带左手?这是因为心脏位于人体的左胸腔,如果手镯戴在左手,那么它离心脏的距离最近,并且接触心脏的几率最大,对心脏可以起到平衡心率、消除烦躁、安心定神的作用。所以,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手镯应该戴在左手。 玉的养生机理并非是胡编乱造,现代科学证实,根据化学分析,玉石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锌、镁、铁、铜、硒、铬、锰、钴等,佩带玉石可使微量元素被人体皮肤吸收,活化细胞组织,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玉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玉是吉祥之物,是一种有灵气的宝物,正所谓“通灵宝玉”,一块上好的玉件能给人带来好运,趋吉避凶,佩玉石可养生,身上佩玉可防疾病,佩玉则百邪不侵。在部落文明在向王权时代发展的过程中,玉石的功能也在悄悄的发生变化,由单纯的通神之物慢慢变成了一种佩戴习惯,从而在王公贵胄间兴起佩玉的风尚,认为把玉佩戴在身上会得到神灵的护佑。

和玉玦不同,玉玦是警示作用,而玉佩指高贵和美好寄托,所以玉佩都是雕刻吉祥,美好和感天悟地的智慧。后来玉佩被人格化,给人取名字,指美好的品行,容貌。人养玉,玉养人,玉里含有很多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锌、镁、铜、硒、铬、锰、钴、通过人们的佩戴与皮肤摩擦,从而渗进人体被我们吸收,有助于人体各器官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古代的时候玉与王同字,同为“王”字。王,三横一竖。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意为能将三者参透融合。因此,能通天达地者是为王。玉,乃王器,祭天地表现内心敬意的载体,佩戴玉器即是被天地庇佑、身份尊贵的象征。古人认为玉是一种具有灵性的矿物,用于修身养性,有一种说法叫”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所以带的时间越久越好。

玉腰牌,是一种身份证,门禁卡性质的腰牌,这是玉佩的最初功用,玉佩,文理天然,不易仿制,天然花纹防伪。古人地位显赫,佩戴的都是价格昂贵的玉佩,并且是成套的,从古墓中出土的玉佩就说明了这一点,上至皇帝,王公贵族,佩戴的规格也是有明确规定。

1、古人腰间的佩饰,男子通称玉佩,女子通称环佩。

2、装饰性的玉佩,始于战国、秦汉时期。那个时代的玉佩繁杂华丽,造型多样。权贵官宦士绅阶层为彰显身份的华贵,地位的威严,通常佩戴装饰复杂的玉佩(如玉璜、玉璧、玉珩等),用丝线串联结成一组,多系于腰间,亦有做挂饰,佩戴在胸前的。因装饰繁杂,这个时代的佩戴的玉佩又叫杂佩。

3、魏晋之后,杂佩在男子中的佩戴渐少,都只是佩戴简单的玉佩,以显示佩戴者的身份地位。而女子佩戴杂佩的历史上一直都是比较多,沿袭至清代。女子佩戴杂佩通常系在衣带上,走起路来叮当作响,悦耳动听,因此“环佩”也渐渐成了女性的代称之一。

古人的玉佩用绳子系住,绳子的另一头塞在腰带里面。首先束住衣服的叫大带,是比较宽的。因为古代的衣服都是宽袍大袖,所以它的束衣带不能像现在的裤腰带那么窄。

绑在大带外面的还有一层带,叫盘带,或者革带。玉佩或者其他的东西,比如佩剑等等是系在这层窄一点的带子上面的。这有一个好处,不会因为从盘带摘东西下来的时候不会弄得敞胸开怀。

玉佩比较复杂,秦汉以前的玉佩叫组佩(杂佩),类似于现在的劣质手机链那样,由若干个玉珠子或者其他形状的玉制品穿在一根绳子上组成。具体的组配方式很复杂,和佩玉人的身份地位性别都有关。

后来的玉佩,男子基本就简化为电视上能看到的一块玉;女子还保持着原有风格,但是也有简化。

玉佩系在革带上的方式是把系玉佩的绳子在远离玉佩的一头分成两股,绕过革带,系住即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243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