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平雕玉器的立面是什么样子?

战国时期平雕玉器的立面是什么样子?,第1张

在高古玉器艺术的长河里,自红山、良渚、齐家到战汉,异彩纷呈,各领风骚。而在当下人们钟情和乐道的唯战汉独尊,则有失偏颇,当然战汉玉器做工犀利、纹样俊逸潇洒,堪称经典,但在约八千年的中国玉文化遗产中,各个时代的玉器串起了中国独有的、连续不断的玉文化文明史,每个时代都有其光彩夺目的艺术魅力。譬如以商周玉器为例,在考古发见出土的如殷墟妇好墓、陕西宝鸡强国墓地、长安张家坡、甘肃灵台百草坡、山西曲沃北赵晋候墓地、以及各地博物馆所藏商周玉器中,既有《周礼》“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的王室皇家礼器,亦有众多精美的动物造型象生玉器,均表现了商周精工巧匠的高超技艺和文化艺术。所以商周玉器是高古玉收藏者孜孜以求的珍贵品。

下面以我收藏的两件片状双胞胎平雕凤鸟佩半成品,解析商周玉器的琢制工艺与同好共鉴赏。

两件片状凤鸟玉佩为和田青玉生坑品,铁锈红和褐**沁,为同一块较厚半成品线切割分解所琢制,正因为是半成品,使琢制过程以及器物上留存了众多的痕迹,才更直观的观察到其琢制手法和工艺。是学习和鉴别商周玉器不可多得的样品标准器。

两件凤鸟玉佩为片状双面雕,凤鸟高冠、臣字眼,内钩喙、背有扁方形扉脊六个、凸腹、圆弧形内钩爪、三角形尾羽翘出,以双阴挤阳和斜刀一面坡手法琢刻冠羽和翅羽纹饰,表现为站立姿态,形象生动而富有动感(形态见图像)。

规格:64317㎜、67308㎜

商周琢制玉器片状平雕者要比圆雕为多,从而创造性地“对剖开片”工艺技术造就了商周琢制玉器的一大特点。 “对剖开片”,其主要工序,是在一件经过毛坯开片、琢制完成基本造型轮廓的片状厚体半成品之上,从纵向面进行切割,以分剖出两件或更多相同造型的较薄半成品玉器。

采用“对剖开片”,节省了工时,提高了效率,减少了玉料损耗,是古人聪明才智的充分体现。 “对剖开片”即诸如玉璧、玉璜等片状玉器,多数是在厚体坯料基础上线切割分剖而成。此后历代由“对剖开片”工艺制作的玉器屡见不鲜,留下了很多造型相同、成对出现的玉器。

  此两件玉凤佩是在轮廓成型后线切割“对剖开片”一分为二,两件半成品玉凤佩规格大小、外形轮廓基本相同,犹如一对双胞胎。

所谓线切割,就是以不同材质(利用植物或动物的皮、筋等)的绳索作拉锯状带动加水解玉砂进行切割,会在切割面留下直或孤形切割线痕;由于是手工操作,也会造成对切偏移在器表留下台阶状痕迹。

对开剖片前,两件半成品应该是一个扁平形毛坯整体。

对开剖片后,分解为两件半成品,待后期进一步琢磨修整后才能完工为成品。

在两件半成品平面及外缘侧边上可见线切割留存的同向直线磨砺痕迹。

玉凤冠羽与后脑部的孔洞为桯钻两面对打制作,孔内可见蜂腰形台痕和不连续螺旋线。

扉脊各面及底槽同样有线切割磨砺痕迹。

臣字眼及单头卷云纹均可见孤线接刀痕迹。孤线接刀痕和线切割痕迹是古玉鉴别的基本信息。

内钩喙为西周鸟类动物构图的特征。

扉脊沟槽立面、侧面、底部均有线切割磨砺痕迹,阴刻线底部、轮廓外缘面和器表包浆、色光均一致。

凤鸟为“臣字眼”, 所谓臣字眼,是指眼眶、眼珠、眼角线,结构近似甲骨文中“臣”和“目”字的眼形。从现有的考古材料看,臣字眼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的目纹,至夏晚期、早商已发展成熟,在晚商、周早中期普遍流行。

臣字眼形态变化具有装饰性强,且富有神韵,呈现出鲜明的纹饰时代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美学内涵,对于夏商周三代古玉器的断代和辨伪具有重要特征性意义。

凤鸟翅膀羽毛、颈部纹饰等均为商周独特的双阴挤阳、单头卷云纹和一面坡斜刀工艺特征,是商周玉器断代、鉴别真赝的突出重点。

在玉凤表面以及边缘和扉脊均有铁锈红锈痂,沁色在边缘自然深厚,有深浅渐变过度蔓延。

玉凤虽未进行后期精细打磨,但露胎处和田玉材质的细腻、温润、精光内蕴、坚硬表现明显。

缺憾的是手机拍照尤其没有微距,没能清晰逼真地反映出实物的细节,使直观性降低,只有缩放稍可弥补不足。

正确答案是,75%以上的青白料子和青料子,白玉和羊脂白玉就那么两三块而已玉质或多或少都有色系问题,现在很多人把青白玉归为白玉质类,但在战国时期的用玉制度和观念里,很可能是归入青玉类,毕竟带点色彩。其他,还有青黄玉、青灰玉,照现在的色系分类,又多把**系重的归为黄玉,**系弱的归为白玉,而带有蓝色系色彩的青灰玉归为白玉。战国时期,青玉是周王室用玉、而并不是羊脂白玉,从《周礼》等文献史料中,我们可以查找到不少有关周代用玉制度的记载,从出土玉器来看,大凡规格等级高的礼器也都用青玉制成,在汉以前,我们很少见到用白玉制成的大玉璧,不是当时缺少大的白玉料,而是用玉制度的规定。河南金村战国墓葬群是国内外学界公认的周王室级别墓葬群,从流失海外的金村玉器来看,精美玉器多为青玉、青白玉。很多学者认为,青玉是天子用玉,诸侯用玉则在天子之下,制玉取材就更为丰富多彩,黄玉、青白玉、白玉都广泛使用。诸侯墓葬中,曾侯乙墓出土玉器中有不少精美的白玉制品。当然,在商代,也有很多精美玉器是白玉制成。另一点应引起注意的是,能出玉的墓,都是有等级的大墓,而且所出玉器都非常精美,无论青玉、青白玉、还是白玉,用料品质,可能是现在的好籽料都难能与之媲美的。从这一点来说,过去鉴断古玉所说的“质工沁韵”四大要素,由于现在玉料的稀缺,或是可以改为“工沁质韵”了。青白的谐音是清白,从审美上说,青白玉更是醇厚质朴过于重白是清代开始的所以没必要分出高低贵贱才是真正源流

  鉴定有这样几个步骤:包浆、沁蚀、玉质、形神、腐蚀、文饰、刀痕。成手远远扫一眼就知有没有,这只能看个大致。鉴定是很严紧的。没有微视就没有断案的。[所以鉴定要学会用放大镜]

  a、古玉包浆说穿了就是氧化膜,其又分为软包浆和硬包浆,软包浆手头有肉涩感(北方语言叫肉头儿),硬包浆有明照玻璃光。软硬包浆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手长期盘玩或药液侵泡可做仿包浆。有经验者可区分。自然状态的子料也有包浆,一般硬度较高。

  b、沁蚀可分为内沁和外沁,内沁就是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晶体酥松,白色絮状[玉内杂质不是沁而是脏,沁和脏要分清]。外沁是外部介质的侵入。内沁由内向外发展,外沁由外向内发展,互相促进,直至钙化。有元外沁的古玉,玉质好可能内沁也不宜查觉。沁蚀状况和玉质密度分布、晶脏酥松状况及外部介质性状有关。仿沁浮而真沁沉。沁真也不能断真(如老玉新工)。

  c、玉质:

  新疆和田玉:是最美观,文化承载量最大的一种玉。商代以后的贵族器物多选此玉。其以今天的俄罗斯玉分子结构一致,俄器无法判别是和田料还是俄罗斯料。俄料多山料、和田多子料。西汉和田料品种最全、质量最好,常见黄玉、羊脂玉等。 辽宁岫崦玉:红山文化器物多采用此玉。古玉多料精工细。[注意区分岫崦黄玉、和田黄玉的区别]

  河南独山玉:主要有两种颜色,白青色和白绿色,白青色多做仿古器,白绿色多做抵挡仿翠件。古器中少见此玉。

  地方玉:各地产地方玉,多半石半玉。常见于高古器、良诸葛亮器、葬器等。

  阿富汗玉:密度、硬度低,很像玻璃。古器少见此玉。

  玻璃料器:料器装饰物[多战国]有大量出土。说起来是笑话,现在料器做的很像玉,很多行家打眼。[普通试硬度的方法必须在古玉鉴定中删除。古玉有包浆不能破坏之。]

  d、形神:

  如果说神是艺术之魂,那么古人之魂必不同于现在之魂。故再好的工匠也仿不出古人之魂。此魂必从真品中领悟,不可自以为是。

  e、腐蚀:

  某些介质对玉表面有腐蚀作用。土中玉器的腐蚀痕迹多为点状分布,像天上的星星或星星的集中;而非连续片状。汉墓中的铁器腐烂后形成的硫酸铁、亚硫酸铁,对玉的腐蚀作用最大。

  f、文饰:

  文饰千变万化且易仿,不宜作为判断真伪的依据。对文饰的了解有助于断代。

  g、刀痕:

  刀痕的研究对古玉鉴定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注意是刀痕不是刀工]。刀痕研究首先要掌握一点机械常识,如轴、轴套、转速、同轴度、跳动、偏摆,电动陀具、非电动陀机具结构特征、差别。陀具进化过程等。

  (1)陀机具进化简述 同轴度是陀盘中心和转轴中心的误差。跳动是陀盘每转一周的上下位移。偏摆是陀盘每转一周偏离其所处平面的误差。现在机戒有误差,古代机戒误差更大。从理论上讲,陀具应先于玉器出现,无陀具则无玉器。自从有了机器,高难度的玉器加工才有了可能。轴在轴套中转动,轴套是轴的支撑,轴和轴套发生摩擦。转动:古为手动,今为电动,一慢、一快相差数百倍。出土的管状、柱状玉器,很可能就是轴和轴套。商代以前的轴和轴套多为玉石器,商周多为铜器,汉以后多为锻打后的铁器。故汉代陀机具精度大为提高,加工能力明显增强。这不仅表现在轴和轴套的配合上,而且表现在机件加工工艺性能和机戒的结构精度;机戒品种等。汉代出现精美的高浮雕并不奇怪,这是中国玉器史上划时代的一矾。唐宋时期陀机具结构、精度、种类更加完善,但少有突破。一直延续到清代,陀机具的精度才又有了新的进步。现代电动陀机具精度高、速度快、刀更硬,进给力大,切削力强,故常显刀痕粗大、崩茬。又因现代陀具精巧、灵活,也不乏精细之做。此类仿品成本必高,各项都仿到位是不可能的。没有仿到位,只有研究不到位。

  (2)刀痕鉴别 机戒性能上的区别,必导致工艺品方法的不同,刀痕特性不同。掌握了它就掌握了古玉鉴定的利器。这里也是传统古玉鉴定理论的缺憾,即刀痕研究理论的缺失 。战国以前的陀机具大同小异,一般只能进行粗加工。细部都是手工刀具加工的,那时的手工刀具,一刀只能划出一条白痕,一个局部就要千万、万万刀,可见时间差和人力的投入细如发丝的绘刻线,细看也是多刀完成。如此工艺自然精细工整。只有葬器较为粗糙,孔、边未精加工。汉代器物陀痕和手工刀痕交织,工艺品能力大幅度提高。唐以后的器物以陀痕为主,仍能看出随着陀具的进步,器物表面痕迹的变化。[古玉即便有抛光,也不足以破坏表面刀痕。]崩茬、刀痕粗大是现在电动工具所为。无刀痕是现代抛光,菊皮状是过化学抛光。钻孔内壁有明显刀痕是电动钻头所为。陀痕和电动工具痕迹的区别只能在实践中逐渐掌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379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