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石怎么形成的

水晶石怎么形成的,第1张

水晶是怎样形成的----“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振荡风雷击”水晶生长在伟晶岩矿床和热液矿床上,当然更多的是产在热液矿床中。我们知道,在地球的深部有大量处于熔融状态的岩浆。当受到地质构造活动影响时,岩浆上升,涌入地球表层----地壳,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等条件的改变,便从岩浆中分液出含二氧化硅的热水溶液。

随着浓度、成分等的不断变化,溶液处于饱和或过饱和的状态,在一定的构造空间(晶洞)和合适的热力学条件下,二氧化硅便在溶液中自发生成晶芽。或在一定的围岩条件下发芽。一般说来,熔岩冷却凝固得越慢,所产生的晶体也就越大。

水晶的科学根据及原理----科学证明,天然水晶具有压电性(Piezoelectricity),而且天然水晶平均每秒可以释放出八百万次的震荡,这之间蕴藏着强大且丰沛的能量,并且,天然水晶经过地球动辄千万年以上的粹炼,长期与大自然间共振及互动,其正向磁场隐藏着巨大且无限的能量波。对于长期暴露在负向磁场的我们,佩戴天然水晶有助于将自身的能量频率转为更强大的正向磁场并且释放,进而影响到我们平常的生活、工作交友或学业的表现。

水晶为物理上、化学上均为甚安定之材料,其压电性性质(Piezoelectricity)及强弹性性质使其机械振动表现于电气上时,有高Q值、低动率、高敏锐性、高稳定性等优良频率特征。因此凡是要求高度精密,稳定频率之振荡器、滤波器皆须用水晶作为振荡材料。其用途如频率合成、计数、导航、导向、传真、计算机、通信、计时……等其在国防军事上的用途,更见其重要性。

水晶Rock Crystal Quartz的最主要元素是SiO2(二氧化硅),即是Quartz(石英),我们通常把透明的石英称为水晶,其实他们是相同元素的。石英的化学成分就是二氧化硅SiO2,属六方晶系,硬度为摩氏7级,比重为266,折光率为154—155,双折射率为00009具玻璃光泽(玻璃则无双折射率)。而常见石英多为块状体,但是偶尔也会有具良好且透明的结晶。各种水晶含有不同的微量金属,使各种水晶拥有其独特的颜色,紫水晶含少量铁、黄水晶含少量金砂石、粉晶含少量钛。而SiO2(二氧化硅)一般分为两种----低温石英及高温石英。水晶的生长温度约在550-600°C间,在550-573°C之间生成的属于低温石英,常见的水晶即属此类,其水晶簇柱是六角柱体(六方晶系);573-600°C之间生成的属于高温石英,玛瑙就是常见的高温石英。

http://bkbaiducom/view/943htm

天然水晶

基本上,水晶最主要的成份就是「二氧化硅」(sio2),而「硅」(silica)也是占地球地壳组成成份约65% 以上的最主要矿物;其中,还含有各种微量的金属,所以会造成各种不同颜色的水晶;而水晶也会广泛的和自然界中的各种矿物「共生」在一起,如云母、长石、方解石、电气石、金红石、花岗岩等等。

水晶的生长环境,多是在地底下、岩洞中,需要有丰富的地下水来源,地下水又多含有饱和的二氧化矽,同时此中的压力约需在大气压力下的二倍至三倍左右,温度则需在550-600℃间,再给予适当时间,水晶就会依着「六方晶系」(hexagonal system)的自然法则,而结晶成六方柱状的水晶了。

通常,在人为控制的理想环境中,即是物理、化学条件都符合上述条件的状况下,水晶的生长速度约为每天08毫米(mm)。这也是许多人造水晶的实验室、工厂的标准生产速度。由此所培养出来的水晶,就是所谓的「人造水晶」(synthetic quartz),通常多切割为晶片(chips)供作电子、电脑、通讯工业用途;也有人称为「养晶」(cultivated quartz, cultured quatrtz),虽是使用不同的名词,其实讲的是相同的东西。一般,工业用途的人造水晶,其厚度约需三厘米左右,即30mm,需要约40 天左右的时间来成长;若要供作珠宝业来磨成十厘米(100mm)以上的水晶球,通常约需120~180 天也就够了。但是,这都是在人为控制下最理想的环境中,才有可能有这种速度,在自然界中,情形就没有这么乐观,因为原料、水质、温度、压力等等的条件一直在变化当中,很难得达到理想状况,通常都需要数万倍、或是数百万倍的时间,才能达到相同的成长。 这也是为什么「地质年龄」动则以「百万年」为计算基数,也是「天然水晶」(natural crystal)之所以珍贵之处。

正常的水晶在生长时,多可以发现和柱形尖端輘线平行的生长纹(growth lines)。由于在地底、岩洞中的生长空间多狭窄,尤其在遇到地震时,或地壳变动时,甚至容易遭到其他矿石的挤压,常常会压迫产生不同的「晶面」。还有,当水晶还是在液态状的时候,常常也会包覆着其他的矿石、泥灰一起结晶成长,如金红石(稍后变成发晶)、火山泥灰(稍后变成幻影水晶)等等。所有的这些,都是「自然的一部份」,请不要视为「瑕疵」。

水晶分为天然和人工。天然的世界各地都有(天然水晶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生长在地壳深处,通常都要经历火山和地震等剧烈的地壳运动才能形成。天然水晶属于矿产资源,非常稀有和珍贵,属于宝石之一。)。人工的比较有名的就”施华洛世奇“。出产水晶比较有名的国家有:巴西、乌拉圭、马达加斯加、俄罗斯、中国、阿富汗等。

水晶(rock crystal),稀有矿物,宝石的一种,石英结晶体,在矿物学上属于石英族,主要化学成份是二氧化硅,化学式为SiO2,纯净时形成无色透明的晶体,当含微量元素Al、Fe等时呈紫色、**、茶色等,经辐照微量元素形成不同类型的色心,产生不同的颜色,如紫色、**、茶色、粉色等。含伴生包裹体矿物的被称之为包裹体水晶,如发晶、绿幽灵等,内包物为金红石、电气石、阳起石、云母、绿泥石等。如果要更多的了解各种天然水晶,可用百度搜”天然水晶 皓帝龙“去了解参详。

天然水晶多在地底下、岩洞中,丰富的地下水来源处形成。地下水含饱和二氧化硅,同时压力约需在大气压力下二倍至三倍左右,温度需在550-600℃间。在地下经历八千万年以上生长时间,水晶就会依着“六方晶系”的自然法则,而结晶成六方柱状的水晶。所有晶尖指向洞体中心有规律生长。

我国的水晶资源丰富,25个以上的省份均有水晶产出。江苏是中国优质水晶的主要产地,其中以东海水晶最为著名,被称为“中国水晶之都”。此外海南、四川、新疆也是高品质水晶的产地。

扩展资料:

天然水晶按颜色、形态和物理性质差异分为:

1、白水晶:无色、透明如水的晶体。

2、紫晶:呈紫色透明或半透明(含三价铁和锰)。

3、烟水晶(俗称茶晶),呈烟**或烟褐色的透明晶体。

4、墨晶:墨黑色,含有机质的半透明晶体。

5、黄水晶:呈**到红-桔黄-褐色的透明晶体(含二价铁)。

6、蔷薇水晶(又称“芙蓉石”):呈蔷薇色,浅玫瑰色的致密块状体。

7、发晶:含金刚石、角闪石等毛发状矿物包裹体者。

8、彩虹水晶:含有细小气泡或淬体充填裂隙的水晶,这些裂隙通过干涉光产生彩虹。

-天然水晶

水晶形成的大环境

  首先,一定要有丰富的水份,而且这些水中,富含着硅。这对于占地球外壳65%的组成成份为硅的状况而言,并不困难。

  然后,必须要有适当的温度一方面可促使硅的成份更容易溶解在水中,一方面会使水份蒸发,有助于结晶的形成。

  据科学家的推测,在自然界的岩洞 中,至少要有摄氏573度才能达到标准。

  一般而言,在正常的大气压下,水在100度的温度中,就会被蒸发掉了。在天然的岩洞中,水温能保持在四五百度之间,可见这之间有相当大的压力存在。据估计,岩洞中的水压力,是大气压力的二倍到三倍左右。

  而水晶,就是在这种环境中生长的。

水晶的生成速度

  平心而论,这样子的环境在自然界中还不是很困难地形成,硅砂、四五百度的温度以及二倍到三倍之间的大气压,让世界各地都能出产水晶,只是质地好坏和大小不同罢了。

  那么在一个自然环境下,水晶的生长速度到底有多快呢?这个答案,真的只有天知道!因为,要所有的条件全齐了,结晶才有可能发生。哪怕有硅砂,如果缺水,温度变化,或是地质发生变动,生长的速度就会很慢。以美国阿肯色洲所产的水晶簇为例,从岩底到晶尖部分,不过十多公分而已,科学家用同位素放射比对的结果,估计它的地质年龄超过了四亿年!

  而在一个理想的环境里,如人工实验室中,水晶的成长速度是相当快的。

1、巴西水晶。巴西水晶在水晶中非常出名,不仅是因为巴西是最大的水晶产地,更是因为巴西产的水晶都非常优质。巴西盛产水晶,主要和前寒武纪时期发生的地壳运动有关,那时候巴西的地壳频繁发生断裂和褶皱,形成了如今大规模的水晶矿石。巴西水晶不仅资源丰富、产量很大,而且存在于巴西高原的地表浅层,几乎不用太过费力就能够进行开采和挖掘,开采的成本很低,另外,巴西水晶是世界公认的质地纯净、晶体硕大,因此成为了市场的宠儿,很多人提起水晶也以巴西水晶为优。

2、乌拉圭水晶。乌拉圭水晶矿,生成于岩浆活动晚期。玄武岩在地层中漫流,当环境改变,温度和压力降低时,一些元素以及气体会从热液中析出,并缓慢上升,当地下溶液的二氧化硅稳定时,会慢慢结晶长出水晶。乌拉圭出产的紫水晶,最为稀有、昂贵,乌拉圭紫水晶的紫色非常深邃、娇艳,犹如耀着酒红色的“火光,会自内而外闪耀出红色及粉色耀目光泽。

3、马达加斯加水晶。马达加斯加水晶矿,是非洲东南部岛国,成矿地质条件有利,矿产资源丰富。马达加斯加产的属非洲克拉通组成部分,主要由寒武纪构造—岩浆—变质杂岩为主,西部、西海岸、以及晚古生代的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岩系。马达加斯加水晶矿分布在前寒武纪地质体中,少数沉积在晚古生代,也就是新生代地层内,其出产的粉晶,较市面上一般的粉晶,它的晶体呈现的是果冻样的视觉感,颜色粉中带紫,因其产量稀少,颜色漂亮,很受欢迎。

4、东海水晶。东海是世界天然水晶原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产地,在我国的江苏省东海县。东海水晶主产区集中在东海县的安峰、房山、驼锋、牛山、洪庄、白塔埠、平明镇王烈村、东海农场等乡镇,由于特殊地质构造,东海地表浅层有时可以捡到上等的水晶,水晶要想生长得好,要有合适的温度、适当的压力、充足的营养液补给以及漫长的生长过程等等必备因素才行,而东海恰好能够满足这些条件,东海水晶质地都非常纯正。

形成水晶的四个条件:

1、需要有足够且较稳定的的生长空间。

2、要有富含硅质矿物的热液,略偏碱性、盐度较低。

3、第三需要低一高的温度(160 0C -400 0C中一高的压力(2-3个大气压)。

4、第四需要有一定的生长时间。

水晶常以晶簇、晶洞形式产出,其中水晶洞一般存在于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巨厚熔岩流层的火成岩与玄武岩中。

火山喷发时所含的气体或热水溶蚀等作用导致岩层中出现大量的孔隙,当富含硅质矿物的流体进入较薄的熔岩孔隙中,且温、压条件合适时将结晶沉淀出水晶等矿物。

扩展资料:

水晶的产地

水晶的内生矿床有伟晶岩型、热液型和矽卡岩型;外生矿床常见于砂矿。宝石级的水晶主要产于晶洞或伟晶岩脉中,几乎世球各地均有水晶产出。如马达加斯加、赞比亚、巴西、德国、俄罗斯、缅甸、阿富汗等 。

中国的水晶矿床分布也较为广泛,25个以上的省、区均有水晶产出。

中国的水晶矿床成因类型主要分为四种:

1、花岗伟晶岩型水晶矿床,如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查斯台水晶矿床;

2、石英脉型水晶矿床,如我国最著名的“水晶之乡”一一江苏省东海县的水晶矿床;

3、矽卡岩型水晶矿床,如内蒙古巴林右旗朝阳湾水晶矿床;

4、水晶砂矿床,水晶硬度较高、不易风化,常形成残积、坡积和冲积型水晶砂矿。

-水晶

水晶因像纯净的水一样透明亮洁而得名。有的人以为水晶是生在水里的,许多神话故事也把龙王在海底居住的宫殿称为“水晶宫”。实际上,天然水晶不是生在水里,而是生于山上的岩洞中。水晶晶体是在岩石空洞中长出来的。水晶在成长过程中,一定要有足够的空间,同时必须以洞壁为依托,因此人们所见到的天然水晶晶体往往是上半截长得很好,而下半截的晶体却不完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398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