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18K镀金

什么是18K镀金,第1张

"18K"(或G750)首饰即指纯金含量为24分之18,理论把100纯金分成24分,18K也就是75%的黄金加上25%的其它金属合金(如银、钯、锌、镍…等)所组成的一种首饰。

按国标规定,黄金的纯度以“K”表示,如18K黄金一般指含金量为75%的黄金饰品。所以K金的颜色不是渡上去的。而是真的渡了金。

金合金镀层的品位是依照镀层中的含金量进行换算,纯金以24K来表示。比如l18K金其含金量为100g×18/24=75g。因此K金及含金量如下:

14K含金542-625%;

16K含金626-708%;

18K含金709-792%;

20K含金793-875%;

22K含金876-959%;

24K含金959%以上。

扩展资料

镀金类型

镀金分为两类,一类呈同质材料镀金,另一类是异质材料镀金。

同质材料镀金是指对黄金首饰的表面进行镀金处理。它的意义是提高首饰的光亮性及色泽。异质材料镀金是指对非黄金材料的表面迸行镀金处理,如银镀金,铜镀金。它的意义是欲以黄金的光泽替代被镀材料的色泽,从而提高首饰的观赏效果。

另外镀金按被镀件的特性分主要有两大类:

1、金属件上镀金;

2、非金属件上镀金。

所以镀金废料按被镀件的特性分同样有对应的两大类:

1、金属件镀金废料;

2、非金属件镀金废料。

非金属镀金包含玻璃上镀金,塑料上镀金,陶瓷上描金等。

参考资料:

:镀金

问题一:真金与假金如何辨别。 鉴别黄金需要有一定的经验。这里只简单地介绍一些鉴别方法。

(1)看颜色:黄金首饰纯度越高,色泽越深。在没有对金牌的情况下可按下列色泽确定大体成色(以青金为准则。所谓青金是黄金内只含白银成分);深赤**成色在95%以上,浅赤**90--95%,淡**为80--85%,青**65―70%,色青带白光只有50--60%,微黄而呈白色就不到50%了。通常所说的七青、八黄、九赤可作参考。(2)掂重量:黄金的比重为19.32,重于银、铜、铅、锌、铝等金属。如同体积的黄金比白银重40%以上,比铜重1.2倍,比铝重6.1倍。黄金饰品托在手中应有沉坠之感,假金饰品则觉轻飘。此法不适用于镶嵌宝石的黄金饰品。

(3)看硬度:纯金柔软、硬度低,用指甲能划出浅痕,牙咬能留下牙印,成色高的黄金饰品比成色低的柔软,含铜越多越硬,折弯法也能试验硬度,纯金柔软,容易折弯,纯度越低,越不易折弯。

(4)听声音:成色在99%以上的真金往硬地上抛掷,会发出叭哒声,有声无韵也无弹力。假的或成色低的黄金声音脆而无沉闷感,一般发出“当当”响声,而且声有余音,落地后跳动剧烈。

(5)用火烧:用火将要鉴别的饰品烧红(不要使饰品熔化变形),冷却后观察颜色变化,如表面仍呈原来黄金色泽则是纯金;如颜色变暗或不同程度变黑,则不是纯金。一般成色越低,颜色越浓,全部变黑,说明是假金饰品。

(6)看标记:国产黄金饰品都是按国际标准提纯配制成的,并打上戮记,如“24K”标明“足赤”或“足金”;18K金,标明“18K”字样,成色低于loK者,按规定就不能打K金印号了。目前社会上不法分子常用制造假牌号、仿制戳记,用稀金、亚金、甚至黄铜冒充真金,因而鉴别黄金饰品要根据样品进行综合判定来确定真假和成色高低。

问题二:怎样鉴别真金和假金。 黄金真伪好次的鉴别一般的方法有辨色泽、掂轻重、见音韵、试软硬这四种。除此而外不有抛摔法、火烧测试法、试剂法、查看盖印标记法等四种。现分别介绍如下:

1) 辨色泽:

俗语说,黄金是“七青、八黄、九紫、十赤”,因其含有杂质种类和成份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色泽。行家认为,含金七成其首饰呈黄中带青,含金八成呈**,含金九成呈黄中透紫,含金十成呈赤色。纯金质较软,一般不用来做镶嵌类首饰,所以,凡镶嵌类金饰自称24K,肯定有诈。

2) 掂轻重

黄金的比重为193g/cm3,成色与比重关系较大,比重接近193时,含纯金越高。比重185时,含金95%,178时含金90%,余类推。只要测出比重便可知首饰的成色,但一般却可掂于手中,若略有沉甸感的就可感知了,因为同样的重量的其它金属,如银、铜、锡、铅等重量是不一样的。体积同样大小的黄金与其它金属比较,白银占黄金重量的45%,铜占46%,锡占38%,铅占59%。可见黄金体小质重,若放于掌心颠试,有沉坠感。对笨大而又轻飘的饰品应警惕,认真辨别是否伪品或半伪品。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市场出售的金首饰中,许多是亚金制品。所谓亚金,实际上是一点金的成分也没有。它是由铜、铝、镍等金属制成的合金材料,具有硬度高、耐磨不变色等特点。

3) 见音韵

成色高的首饰,掷于水泥地上会有沉闷的叭嗒声,并有声而无韵,无强力,俗称死声。相反,成色低的金饰,抛在水泥地上有韵且声响尖长,并稍有回跳。

4) 试软硬

金首饰的成色越高越柔软,越无弹性,真金用牙咬或针划都会有轻痕,以手折无断纹,且火烧(不是极高温)后不会变色。成色低的、假的则相反。

5) 抛摔法

真金抛在桌面、地面上发出“噗嗒”之声,假的或成色差的则发出尖亮、清脆之声。

6) 火烧测试法

“真金不怕火炼”,即放在1000℃的高温下也不褪色、不溶化,在1063℃,开始溶化但不变色。把金饰放在炉面上或瓦片上焙烧至通红,冷却后,表面颜色仍然不变。

7) 试剂法

即用45%的硝酸点试:黄金无变化,银变黑色,铜冒绿色泡沫。这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任何状态下都不会被氧化,在水、空气、硫化氢或盐、碱环境中也非常稳定。金难溶于任何一种单一的酸,仅仅溶于王水(盐酸与硝酸体积按3比1的混合液)。

8) 查看盖印标记法

正规生产厂生产的金饰品,都盖含金量和生产厂标记,如盖24K、14K等。

问题三:真金怎样辨别真假 黄金 一是掂掂轻重。黄金比重比较大,仅次于铂金,比其他金属都要中,放在手中有沉坠的感觉。 二是检查弹性。黄金的成色越高,就越柔软,而没有弹性;相反,成色越低的话就越硬,越有弹性。其次你可以听听饰品掉在地上的声音。成色高的饰品如金条、金币等,掉在地上时,会发出“叭嗒”的声音,没有弹力;而成色低的声音比较尖长,有弹力。 还有用眼睛看,俗话说“七成青,八成黄,九五成赤”,按照这个口诀可以大概看出黄金的成色。再看看饰品的硬度。金的硬度小,用铜钥匙在饰品的隐避处轻轻地一划,留下凹痕的是真金,留下划痕的是假金。或者用牙齿咬一下,留下牙印的是真金,咬不动的就是假金。 希望对你有帮助~

问题四:怎样鉴别真金与假金 对真金与假金有了基本的鉴别知识,这里再介绍几种民间易鉴别法和科学验金法。 - 民间断简晚报鉴别法和科学验金法: 试硬度 纯金柔软,平均硬度为摩氏,用普通大头针轻轻一划就可以划出明显的浅痕来。金器随着成色降低,硬度增大,用大头针房租费划,所需力度也要增大,而且痕迹不明显。 民间还用易弯曲的办法来检验金器的纯度,易弯曲者纯度高,反之,纯度低,但这一方法受到金饰形体的限制,一般只适用于指,金簪、胸花等。厚度较大的金饰就难于弯曲,如金币、金砖等就不能用这种方法鉴别了。 以上所说的鉴别法毕竟比较粗糙。科学的验金法是用仪器测定,这种仪器皿叫硬辛苦计度。如金的成色达时,硬度为毫,成色在时硬度为公。 5 .酸试验 上述4 种元均属物理方法,而酸试验,却是化学方法,效果灵验。因为真金只溶于王水不溶于硫酸、盐酸或硝酸。但假金中的银、铜、锌铅等都易溶于硝酸。 因此,只要往金饰中滴入硝酸,无变化的是真金:溶解并产生蓝色溶液的,则含有铜等金属。至于要知道金饰成色的准确值,则只能用试金石或电脑分析了。 6 试金石测定 试金石是一种黑色熔石或硅质板岩,、硬度较大,将金饰在试金石上一划,会留下鲜明的金黄痕迹。有经验的人可凭条痕色的深浅与标准比色片比较,便可知金饰的成 色。 我国黄金收购部门或生产 金饰的厂家、商店均有多种不同成色的标准金牌的条痕作比较,便能确定其所属数。 但由于工艺的进出步,时下镀金、包金的首饰甚多,试金故石只能做表面功夫,对它们便显得无能为力了。 这是用单色源照射金饰,据纯金的反射率来测定成色的方法。在波长为毫的单色源下。

麻烦采纳,谢谢!

问题五:真金 和 假金 怎么区分 ◆鉴别黄金真伪

●一般第一类掺假的砂金,只要用急火烧之就可初步判定是否造假,如有许多黑色物出现则必掺假无疑,如被验砂金全然不变,则是真砂金;或用砂酸点其磨道 ,如磨道变化或消失,则是假砂金。

●第二类假砂金中由于银不易被火烧变色,所以可用剪切开砂金团,在放大镜下看截面有无白点,如有则是假砂金;或再用硝酸点之磨道,如有白点生成则是掺银类砂金。

●第三类砂金最具欺骗性,因为炉缸灰之类不怕烧,也不怕酸,这时最好用王水(盐酸与硝酸3:1的混合剂),点其磨首,如磨道消失则是真砂金,如仍有明显痕迹则是掺缸末之类的假砂金了。

●人们常见的熟金中的清色金鉴别有口诀,就是:掂重量,看色泽,审音韵、折软硬、用酸点。由于黄金密度要明显大于铜、银、铅、锌等常见金属,它和同体积的银铜相比,大约重其2倍。如果物品是黄金的话,有沉甸甸的感觉,这就是人们部的“金坠手”,反之则轻飘飘的。

●黄金是有它独特的金**光泽(低成色例外),纯金置于强烈光线下会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这是其它金属包括铜在内所不具备的。

●成色高的黄金,掷于地时的声音无韵无弹力,而成色低的黄金音质稍亮,而铜制品掷于地时,声音响亮。因此,根据敲击物的声音可帮助我们将常见金属和黄金区别出来。

●黄金有很好的延展性和硬度小的特点,纯金折而柔软,铜条折之费力。或用大头针(指甲也行)划之,用力不大而痕迹明显则是黄金,而铜类用力稍大而痕迹稍差。折软硬只适用戒指、金丝之类,对于金条、金币、金砖之类,则较困难。用磨首判断金的真伪也很有效,只是要用被检物不同的方位磨之,如几条磨道颜色明显不同,则掺假无疑。

●对于上述几种熟金的鉴别方法都不相信时,则只能用硝酸点了,即用硝酸点其磨道来判定其真假。

判断银饰真假

1、辨色法:用眼观察,看上去洁白、有光泽、做工细,并在首饰上印有记号的,为成色高的银首饰;色泽差、色泽差无光泽的多为假的银首饰。

2、折弯法:用手轻折银首饰,易弯不易断的成色;僵硬、勉强折动的成色较低;经折弯或用锤子敲几下就会裂开的为包银首饰;经不起轻折,且易断的为假货。

3、抛掷法:将银首饰从上向下抛在台板上,弹跳不高、声音平稳的为成色高的银首饰;抛在台板上跳的较高、声音尖亮的,为假的或成色低的银首饰。

4、硝酸鉴别法:用玻璃棒将硝酸滴于银首饰锉口处,呈糙米色、微绿色的成色较高;呈深绿、黑色的成色较低。

判断玉饰真假

1、用玉在玻璃上滑如果玻璃上出现裂痕,而玉没事,是真玉

2、用一根长头发缠绕在玉上 用打火机烧一下 头发不被烧坏则为真玉

灵犀 2008-04-10 18:36 检举

您觉得这个答案好不好?

好(0)不好(0) ◆鉴别黄金真伪的简单方法有哪些?

人们在社会上最长见的黄金中,生金有砂金;熟金中有清色金;清色金中以各式金饰口、金条、金器皿为主。鉴定这些黄金真伪的一般方法是用硝酸眯之,如无反应则大都是黄金,但也有如白金(铂)和少数贵稀金属也不怕硝酸的,但人们不常接角这类金属。

砂金中的掺假手段很多,主要有:

(1) 黄铜镀金类、掺铜末和掺黄铁矿的砂金;

(2) 银镀金类的掺银末的砂金;

(3) 掺炉缸末的砂金。

●一般第一类掺假的砂金,只要用急火烧之就可初步判定是否造假,如有许多黑色物出现则必掺假无疑,如被验砂金全然不变,则是真砂金;或用砂酸点其磨道 ,如磨道变化或消失,则是假砂金。

●第二类假砂金中由于银不易被火烧变色,所以可用剪切开砂金团,在放大镜下看截面有无白点,如有则是假砂金;或再用硝酸点之磨道,如有白点生成则是掺银类砂金。>>

问题六:怎么区分是真金还是假金 鉴别黄金需要有一定的经验。简单地介绍一些鉴别方法。但最好还是去金店!

(1)看颜色:黄金首饰纯度越高,色泽越深。在没有对金牌的情况下可按下列色泽确定大体成色(以青金为准则。所谓青金是黄金内只含白银成分);深赤**成色在95%以上,浅赤**90--95%,淡**为80--85%,青**65―70%,色青带白光只有50--60%,微黄而呈白色就不到50%了。通常所说的七青、八黄、九赤可作参考。(2)掂重量:黄金的比重为19.32,重于银、铜、铅、锌、铝等金属。如同体积的黄金比白银重40%以上,比铜重1.2倍,比铝重6.1倍。黄金饰品托在手中应有沉坠之感,假金饰品则觉轻飘。此法不适用于镶嵌宝石的黄金饰品。

(3)看硬度:纯金柔软、硬度低,用指甲能划出浅痕,牙咬能留下牙印,成色高的黄金饰品比成色低的柔软,含铜越多越硬,折弯法也能试验硬度,纯金柔软,容易折弯,纯度越低,越不易折弯。

(4)听声音:成色在99%以上的真金往硬地上抛掷,会发出叭哒声,有声无韵也无弹力。假的或成色低的黄金声音脆而无沉闷感,一般发出“当当”响声,而且声有余音,落地后跳动剧烈。

(5)用火烧:用火将要鉴别的饰品烧红(不要使饰品熔化变形),冷却后观察颜色变化,如表面仍呈原来黄金色泽则是纯金;如颜色变暗或不同程度变黑,则不是纯金。一般成色越低,颜色越浓,全部变黑,说明是假金饰品。

(6)看标记:国产黄金饰品都是按国际标准提纯配制成的,并打上戮记,如“24K”标明“足赤”或“足金”;18K金,标明“18K”字样,成色低于loK者,按规定就不能打K金印号了。目前社会上不法分子常用制造假牌号、仿制戳记,用稀金、亚金、甚至黄铜冒充真金,因而鉴别黄金饰品要根据样品进行综合判定来确定真假和成色高低。

黄金饰品成色的准确鉴别常用方法有两种。

(1)试金石法:选择质地细腻的黑色试金石,用含金量不等的标准试金片(对金牌)在试金石上划出痕迹,再将所要鉴定的金饰样品在同一试金石上划痕,滴上浓硝酸去掉杂质,找出留在试金石上的痕迹与所划的试金片痕迹对比,找出与饰品样品一样的色度,对照样品金的标准度,即为所要测定金饰样品的准确含金量。

(2)化学法:又称试剂点试法。黄金不溶于单独的硝酸、硫酸和盐酸之中,而银、铜等成分均能与硝酸起化学反应而被溶解。取金饰样品。将硝酸点在某一部位,如是黄金则不会变色,如是银制品,则会生成氧化银而变黑;如是铜制品,生成二价铜盐而冒绿色泡沫。对含金量在95%以上的金饰品,用硝酸点试,表面变化很小。

问题七:如何自己来确认真金还是假金!求鉴别方法 黄金首饰的鉴定方法很多,有看色泽、掂重量、听声音、折硬度、石上磨、对比牌、用酸点、定成色。前四句靠目力,凭感觉;后四句则需借助工具和试剂。还有常用方法――用火烧。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怎么鉴别黄金真假

步骤阅读

方法/步骤

>01

看色泽

根据黄金的不同光泽和颜色即可大体区分纯金、K金,真金、假金。即金以赤**(黄红色)为佳,成色在95%以上;正**成色在80%左右;青**成色在 70%左右;**略带灰色成色在50%左右。故有口诀为“七青八黄九五赤、黄白带灰对半金”。若对长时间的黄金首饰来说,则有“铜变绿,银变黑,金子永远不变色”的说法。

>02

掂重量

黄金比同体积的银、铅、锡重一倍左右。真金拿在手上有坠手感,而铜或其它只有重感而无坠感。

>03

听声音

成色高的黄金首饰受敲击或往硬地抛掷时,发出“噗嗒、噗嗒”的沉闷低声,有声无韵也无弹力,K金有音韵、有声、有弹力,弹力越大、音韵越尖越长者,成色越差。假的或成色低的黄金声音脆而无沉闷感,一般发出“当当”响声,而且声有余音,落地后跳动剧烈。

>04

折硬度

成色高的黄金,用大头针或指甲刻划均可留下痕迹。97%以上成色的黄金首饰,弯折两三次后,弯折处出现皱纹,也叫鱼鳞纹;95%左右成色的黄金首饰,弯折时感觉硬,鱼鳞纹不明显;90%左右成色的黄金首饰,弯折时很硬,没有鱼鳞纹;含杂质较多的黄金首饰,弯折两三次即断;如为生金制作,弯即断,断面有明显的砂粒状。用此法时应考虑到首饰的宽窄与薄厚,厚的、宽的就硬些,薄的、窄的就软些。

>05

用试金石鉴定成色

利用已确定成色的金和被试首饰在试金石上磨道,通过对比颜色,确定黄金首饰成色。此法应在自然光和日光灯下进行,不能在直射的太阳光线和白炽灯下进行。

在以往人们常用试金石来测定金的大体含量,试金石是一种含炭质的石英和蛋白石等混合黑色矿物,将黄金在试金石上面划一条纹,就可以看出黄金的大致成色。纯金:发亮的深**、浓**;含银金:色浅变微带炎绿色;含银大于25%的金:土白色;含铜的金:颜色加深,呈红 调;含银铜的金:**;含锌、同、镍的金:白金色。

>06

用酸点在试金石上分别磨出被鉴定首饰和对比的黄金,用玻璃棒点试硝酸在金道上,因金元素化学性质稳定,不与酸反应,故颜色不变。若非金或非纯金,金道则消失或起变化。变化规律是“三快、三慢”,即成色低的消失快,成色高的消失慢;混金消失快,清金消失慢;大混金消失快,小混金消失慢。视其金道消失情况,比较对比就可确定黄金首饰成色。

>07

用火烧

用火将要鉴别的饰品烧红(不要使饰品熔化变形),冷却后观察颜色变化,如表面仍呈原来黄金色泽则是纯金;如颜色变暗或不同程度变黑,则不是纯金。一般成色越低,颜色越浓,全部变黑,说明是假金饰品。真的烧红后即淬入水中,色泽不变。真的遇火不变色,假的不耐火,变成黑紫色,不光亮。

不一样,18K 黄金是由75%的黄金含量。而18K镀金只是外观镀金,另外是其它金属组成的,因此持久会变黑。需要帮忙进佳 友钻石天使网站咨询。 http://wwwdiamondangelcom

求采纳

鉴别K金、镀金、镀酸金:

  

K金、镀金、镀酸金的表面颜色均是**,不易区分,在没有仪器检测的情况下很难区别。有的假冒产品将10K金壳标为18K金壳,有的甚至将镀金壳假冒为K金壳。另外,镀金壳其镀金层的厚度也很难测定。有的手表标明镀金3微米,实际连1微米都没有,手表使用1年多,黄金的颜色全褪光。更有甚者,将镀酸金的铝合金壳,介绍成可保几年不褪色,实际使用不到半年,金色就变成了黑色,连防锈的能力都失去了。消费者在购买金色手表时一定问清楚。

首饰上有18KRGP的字样,表示是925银镀18K白金的材质。

它们是由两种标识组成,18K是一种标识,K是代表的是含金量,即黄金的含量。

K数与含金量的关系式:Au wt% = K / 24 × 100%,国家标准GB11887-89规定,每K含金量为4166%。

因此可换算知:18K含75%黄金。 GP为英文Gold Plate的缩写,商业上俗称锻压金。

这种标识指该产品在一般金属大多是以磷铜为主要材料,在高温下锻压而成,上面再覆盖镀金层,根据金层的不同厚度又分为镀金和包金两种。

镀金的金层厚度在1咪(咪(mic)为国际标准规定的金层厚度单位)左右,包金在3咪左右。

18krgp这类饰品,具有其他饰品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即价格便宜、推陈出新非常快,紧跟潮流、时尚、丰富。 

当然,劣质的18KGP产品比比皆是,如电镀粗糙、细节地方打磨不光滑、镶嵌工艺很烂等。所以,这类饰品价格悬殊是最大的。凡是有GP的就是镀金,镀金虽然也有厚度不同,但一般镀金项链、手链、戒指等产品不超过002g金含量。

18KGP一般用于低廉的首饰和装饰品。18KGP和一般的合金不一样,18Kgp首饰长期使用容易褪色,一般使用周期在1年之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423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