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是什么时代进入中国?什么时代在中国流行?

翡翠是什么时代进入中国?什么时代在中国流行?,第1张

在中国云南省腾冲地区,曾多次发现用翡翠玉料磨制的很原始的玉器。如1987年,在云南保山地区龙陵县出土了三把玉斧,经鉴定,材质为翡翠;再经考古学测试,为远古时期的文物。目前谈论翡翠历史比较系统、资料较为丰富的文章是杨希林先生所撰写的《翡翠简史》一文,杨希林先生经过大量的研究,认为出土的汉唐等时期的翡翠,其原石应为日本所产,经高丽(朝鲜)运人中国,而不是缅甸出产的翡翠。但至少在唐代以前,商品级的硬玉矿物在中国很少见,也还未获得翡翠的美称,如1970年在陕西省西安南郊,唐代玢王府旧址地窖发现的出土文物中有翡翠六颗,但其名称却与其他玉石一道题记为“颇黎十六”。显然,当时人们还未将硬玉矿物定名为翡翠,当时流人中国的翡翠除产自日本外,还有可能来自现在的哈萨克斯坦一带。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大旅行家徐霞客在其游记《滇游日记》中已明确记载有在腾冲、保山两地加工、经营翡翠(后来才称为翡翠)的消息,从记载中可以看出,腾冲的翡翠加工业和翡翠商贸活动已经达到了繁荣的程度;清乾隆时期的大学士,纪昀(1724-1805)所著《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记载:“记余幼时……云南翡翠玉,当时不以玉视之,不如蓝田,乾黄强名之玉耳,今则以为珍玩,价出真玉上矣.…盖相去五六十年,物价不同已如此,况隔越百年乎!”从徐霞客在永昌府(今云南保山、腾冲一带)加工“翠生石”(翡翠)时(1639),至纪昀幼时(1734年左右)的近百年间,翡翠仍未被内地认为是价值较高的“真玉”,其消费群体很小,价格也很低。所以,皇室、贵族当然不屑使用价格低的玉石自贬身价。因此不能因十三陵中没有翡翠,就断定当时在民间也没有发现和使用翡翠。根据史料及考证,从周朝至明朝(公元前11世纪~公元1644年),中国民间已有翡翠玉器及饰品,但数量极少,未受到起码的重视,这一历史时期是中国软玉(和阗玉)文化最辉煌的时代。软玉,尤其是软玉中的白玉,在使用上占有主导地位——我们从故宫博物馆所藏的玉件珍品中可以看出这一现象,这一时期的玉件多为各种软玉制作的雕件。即使到了明代,翡翠也未被重视。清代康熙以后,缅甸国王常将翡翠饰品作为贡品,向中国皇帝进贡,历史上著名的“翡翠之路”得到了拓展,康熙之后,由于乾隆皇帝对玉有着特殊的爱好,使得大量的翡翠进入皇亲国戚阶层,翡翠业迅速地兴旺了起来,翡翠逐渐流人中国上层社会,为统治阶级所注重,尤其在清末,翡翠受到慈禧的特别偏爱,其身价陡然上升。史料记载,曾有一外国进贡者向慈禧献上一颗大钻石,她不接受,反而欢迎送给她小件翡翠的人。在慈禧的殉葬品中,有翡翠西瓜两个,绿皮红瓤,黑子白丝,估价值白银500万两;翡翠甜瓜4个,形象神似,估价值白银600万两;翡翠荷叶1件,叶上布满绿筋,估价值白银285万两;翡翠白菜2棵,生动逼真,令人叫绝:菜心上有两只满绿的蝈蝈,绿叶旁有两只**的马蜂,均为一块玉料制成,估价值白银1000万两。另外还有许多翡翠制品。1928年慈禧墓为军阀孙殿英所盗,致使这批翡翠珍宝大量流人外国。从史料中及这些史实可以看出,到了清代特别是清末,翡翠在中国王文化及玉贸易中的地位已超过了白玉和其他玉石。总之,翡翠制品在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4000年)就已流人中国西南边陲,但数量极少;在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中期(公元前1100年~公元1600年)

盗墓者的盗墓技巧(和你问的问题接近,其实不神秘),切忌模仿。

旧社会长沙盗墓贼的四字诀

跟北方洛阳、关中等地不同,南方许多地方土薄石多水位高,“洛阳铲”无用武之地,当地盗墓贼“因地制宜”,经过长期不断摸索总结,形成一套觅宝、识宝的方法和技巧。湖南学者刘鸿伏先生与民间古玩文物贩子打交道多年,借机了解、研究解放前长沙周围地区的盗墓贼的办法和技术,归纳为“望”、“闻”、“问”、“切”四字诀。

“望”是望气看风水。老盗墓贼经验丰富,又多擅长风水之术,故每到一处,必先察看地势,看地面上封土已平毁的古墓坐落何处,只要是真正的风水宝地,一般都是大墓,墓中宝物必多。以风水术指导地面无标志的墓址的确定,无乎百发百中。据说民国年间长沙一蔡姓盗墓高手极擅风水之术,他若出门选点,从者必云集左右。有一次他到宁乡县走亲戚,行到一风景甚佳处,指着一块水田对同行人说,此田下必有大墓,墓中宝物必可使你我骤富。同行者均不信,此人于是跟他们打赌:若无古墓,自己输一千美元。反之,墓中出了宝物自己独占七成。众人赌兴大发,遂暗约乡民数十人于夜间发掘,至半夜果然掘出砖室大墓,墓壁彩绘死者生前生活图景,墓内有宝剑、宝鼎、玉璧、漆器、金饼、砚、竹筒等物。后来他们卖给美国传教士,得大量美元而暴富。

“闻”即嗅气味。有此奇术的盗墓者专练鼻子的嗅觉功能,他在盗掘前,翻开墓表土层,取一撮墓土放在鼻下猛嗅,从泥土气味中辨别墓葬是否被盗过,并根据土色判断时代。据说功夫最好的可以用鼻子辨出汉代墓土与唐代墓土的微妙气味差别,准确程度令人惊叹。

长沙刚解放时曾枪毙一个老盗墓贼,他将一生所盗文物国宝全部卖给了外国人,此人即是“闻家”,专盗汉唐以前大墓,出土器物只要一闻,便可准确断代。有个盗墓贼拿来几件古旧漆器,说是出自一个王侯墓中。他倚在烟榻上,边抽鸦片边拿起一件漆器,放到鼻下一嗅,便笑着说:“仁兄,你这漆器是在尿坑里沤泡过的,取出的时间应在七个月左右。”此人大惊失色,连称:“得罪!得罪!”

“问”就是踩点。善于此道者,往往扮成风水先生或相士,游走四方,尤注意风景优美之地和出过将相高官之处。他们一般能说会道,善于与长者老人交谈讲古。每到一处,均以算命先生或风水先生身份拜访当地老人,从交谈中获取古墓信息与方位。这种人有些本事,口才又好,很容易取得对方信任。一旦探听到古墓确切地点,便立即召集群贼在夜间盗掘。

“切”即把脉之意。有三层含意:第一层是指发现古墓之后,如何找好打洞方位,以最短的距离进入棺椁,这种功夫不仅需要丰富的盗墓经验,而且要有体察事物的敏锐感觉。擅长此道者往往根据地势地脉的走向,如给人把脉一样很快切准棺椁的位置,然后从斜坡处打洞,直达墓室中棺头椁尾,**葬品,前几年曾国藩墓即被用此法盗掘。第二层含意是指凿棺启盖后,摸取死者身上宝物。从头上摸起,经口至肛门,最后到脚。摸宝物如同给病人切脉,要细致冷静,讲究沉静准确,没有遗漏。第三层含意是指以手摸触出土文物,由于其中的高手过手文物不计其数,所以往往不需用眼审视,只要把物品慢慢抚摸一番,即知何代之物,值价几何。他们常以此技与人赌输赢,往往胜算。

盗墓觅宝之事古即有之,于今尤烈,其方法、技术、工具演变到现在更趋现代化、智能化、集团化,探测用军用罗盘、探测仪,开挖用雷管、炸药、电锯,运输通讯用汽车、摩托车、手机,因而打击盗掘古墓、贩卖走私文物的斗争更为复杂艰巨,任重道远!

听雷声,辨墓地

《清稗类钞•盗贼类》有“焦四以盗墓致富”披露了盗墓的技巧:”广州剧盗焦四,驻防也,常于白云山旁近,以盗墓为业。其徒数十人,有听雨、听风、听雷、现草色、泥痕等术,百不一失。

一日,出北郊,时方卓午,雷电交作,焦嘱众人分投四方以察之,谓虽疾雷电,暴风雨,不得稍却,有所闻见,默记以告。焦乃屹立于岭巅雷雨之中。少顷,雨霁,东方一人归,谓大雷时,隐隐觉脚下浮动,似闻地下有声相应者。焦喜曰:‘得之矣。……’。”

这个焦四不愧是个盗墓高手!他不但掌握了一般盗墓人都会的分辨土质、土色的本领,还善于利用一些自然现象,帮他寻找坟墓的所在。比如“雷电”,焦四在雷雨天出去盗墓,他让跟他盗墓的人分别站在四个不同的方位,雨过后,东边的人跑过来说,刚才打雷的时候,听到他哪个方位的地下有隐隐的声音想应和。焦四很高兴,说:“我们找到了!”这里面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有墓葬的地下是空的,当大雷的时候,就容易形成共鸣,听起来好像是地下有东西和雷声相应和了。

盗墓活动的常规过程

中国现代意义上、由国家发起的、有组织、有针对性的“考古发掘”活动还不到一百年,以前那些发掘工作与其说是“发掘”,倒不如说是“盗墓实录”。因为其方法、手段等等完全是盗墓者的那一套,没有“自己的”东西。

真正的民间盗墓者受各种限制,他不可能带着雷达去盗墓,连个洛阳铲还得想办法拆开“藏起来”,所以他有他自己的绝招。他要想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就要想各种办法,有些是很精妙的。下面就讲述整个盗墓的过程。

看地形

“看地形”,很是玄妙,不知道的人走在墓旁也看不出来,明白诀窍的人在几公里以外就能看出来。有些盗墓贼“喜欢”在下完雪的天气出来“四处转转”尤其喜欢下“很细很细的雪粒”那种雪,其中道理是跟“土”有关。

土有“熟土”、“活土”(也叫“花土”)、“死土”的分别。有经验的盗墓者看上一眼就能明白这里有没有墓葬,甚至一眼就能看出是什么时代的墓葬。

在探墓时,可以先用探条去探,根据手上的感觉去“感觉”是不是有墓;待确定以后就下铲,比如:一铲打下去十米,有了,然后看深度和铲子上带出来的东西,深度也是个标志,带出来的东西上有木屑、有朱砂、有坑灰等等,这都是特点;然后,用泥铲把墓的形状“方”出来,就是定坐标。左边打一个,打了十米没有打到,那就是“过了”,再回头往右边一点继续打,以此类推,一个个的点连起来,就是十多米地下的墓的形状了。然后根据墓的形状、深度、坑灰、木质(或石质、砖质)这些特点结合起来推测出墓的年代、墓门的位置等等。

挖洞口

探好位置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挖洞口了。厉害的盗墓者一个十几米的洞子挖下去能够做到地面上没有土!令人费解的是,就算墓地周围都是一片平原,全是很平整的土地,周围几百米、几里地也看不到有土堆。所以,土是不可能堆在外面的,而且洞口那么小,干活的时候还要封起来,谁也看不到,这样高超的手法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盗墓贼干完活以后会把洞口封起来。有的洞口只有一个污水井盖那么大的口子,打开以后向下看,直直的十多米下去,黑古隆冬看不到底。

进入墓室

一般来说,任何朝代墓内的物品摆放都有其规律。一看形状是汉墓,东汉或是西汉,那么心里就有数了:棺木应该在哪里、陪葬的物品中陶器在哪里、金属器皿在哪里、两边的耳室里都会有什么……等等。等真的下去以后,直奔那里就挖过去了(汉墓一般都是塌陷的,灌满了土,说是墓室,实际上都是土,是在土里前进,东西都在土里)。一般贵重的陪葬品会放在墓主棺木里其左肩部和右脚部。

还有些墓,比如明清墓,墓顶会很厚的,这是因为那时的墓大多采用七纵七横、共十四层的青砖砌起来的,有两米多厚。这样就需要在挖洞时避开墓顶。所以,一旦下铲子碰到了砖(铲子提上来会带有砖灰),那就要找其他地方往下打了。

这个“其他地方”有时可能是靠近墓门,有时可能是靠近墓的后墙,都有可能,完全是根据墓的本身形状、特点来定的。看完形状,一想这墓内的棺椁可能是靠近墓门位置,那打洞的时候就靠近墓门,反之就靠近墓墙打。

一个墓,就象一辆坦克,尽管有装甲(墓墙、防盗层)、象堡垒(墓顶很厚),但也有弱点。弱点就是墓墙,或是墓底。

有些盗墓者一看这墓太坚固了,顶上和周围都不好办,就要再挖一个竖井和一个横井,直接就到墓的正下方。到墓的正下方以后再继续垂直向下开一个竖井,然后用工具向上面挖,把墓底挖穿一个小洞,然后通过这个小洞就可以进入墓的内部。这样,墓的四墙、顶部都没有破坏,但墓本身已经被盗掘一空了。

但一般较少采用这种方法,以砖石结构的明墓为例:它的后墙最薄弱,基本上只有两层砖,所以打竖洞时可以沿着墓后墙打,把两砖厚的墓墙凿开并不费什么事。针对明墓来说,几乎所有的古盗洞都是开向后墙的。

解放前盗明墓的,很多只有一个人干,只有一晚上的时间,穿着老鼠衣、手脚并用,挖洞、进墓、拿东西走人。相当不简单。那时候一个人没办法打竖井,他就离开墓一段距离,然后以一定的角度向下挖,斜着向下,整整好好碰到墓的后墙,然后凿透、进入,计算的非常精确。

盗墓活动的行规和工具

我国盗掘古墓之事由来已久,历史上有记载的被盗最早的墓葬是商朝第一代王商汤之冢,距今约3600年;盗掘事件最早出现在2770多年前的西周晚期,有人从掘开的古墓中得到一颗玉印,上刻十字,当时没有人认得。

盗墓贼的行规和盗掘手法

干盗墓勾当的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官盗,像汉末的董卓、曹操,五代的温韬,到民国时的孙殿英等,都很有名,他们往往动用大批士兵,明火执杖地大干;还有一种是民盗,分布各地,人数众多,都是偷偷摸摸地进行,挖开墓室、棺材,从中取出随葬的财物珍宝,大发横财。他们多集中在古墓葬较多的地方,如河南洛阳地区、陕西关中、湖南长沙周边一带等地。

这些专职盗墓者在解放前一般是两个人合伙,多人结成团伙的是少数,一个人单独干的更少,原因很简单,一个人顾不过来,而两个人可以分工合作:开始时一个人挖洞,另一个人清土,同时望风;以后一个挖进墓室,另一个人在上面接取坑土和随葬品。这两人多为有血缘亲戚关系(要好的朋友也很多),但奇怪的是父子关系的较少,这也许是干盗墓这营生毕竟见不得人,老子即便干上这个不光彩的勾当,也要维持做父亲的形象,不好意思拉上儿子一块干,做儿子的后来发现了也装着不知道。两人合伙为什么要找有血缘的亲戚呢?这是为了防止在洞口接活的人图财害命。就是说,洞下的人把活干完将财物都传递上去了,他就会拍拍巴掌或拉拉绳子,示意洞口的人把他拉上去。如果洞口的人见财起意,当洞下人快上来时猛一松绳子,洞下的人冷不防从四五米以上的距离跌下去,骨折、受伤动弹不得,洞口的人又赶紧把提上来的坑土向洞下灌埋,下面的人必死无疑。

这些人长期以盗墓为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善于伪装掩人耳目,并有对付墓内防盗机关的一套办法。他们在确定盗掘目标后,如果小墓不须费多大功夫,用几个晚上挖开,速战速决,取出随葬品走人。如是大中型墓葬,便采取以下几种办法:一是以开荒种地为名,在墓葬周围种上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以青纱帐掩盖其一两个月的盗掘活动。二是在墓边盖间房子掩人耳目,然后从屋内挖地道通向墓室,从外面看不出什么问题,而墓内早被洗劫一空了。三是在古墓边修一假坟时暗中掘一地道,通入古墓内**财物。

盗墓工具的演进

解放前的盗墓贼,一般是一个人或两个人干,不要太多,时间是一晚上,干活有自己的专用工具(挖掘设备),有专用连体服装(老鼠衣,上面布满各种“装备”)。

盗掘古墓一方面靠人的技术、经验;一方面靠工具操作,旧社会民间盗掘工具为锹、镐、铲、斧和火把、蜡烛等。明代以前,盗墓贼没有探测专用工具,明代开始使用铁锥,它的出现使盗掘者仅以地面有明显标志(如封土、墓碑)的墓葬为对象一去不复返。盗墓者利用特制的铁锥,向地面无标志的地下探索,一旦找到古墓,根据锥上带上来的金属气味,选好方位,可直接挖洞盗掘。明代王士性在《广志绎》中说:“洛阳水土资源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然葬虽如许,盗者尚能锥入而嗅之,有金、银、铜、铁之气(味),则发(掘)。”

解放前的挖掘设备,选用锋利的铧犁叶片的一部分做“掘进器”,“三片装”很像螺旋桨,后部紧连着螺旋状的“排土”装置。如此一来,不但能够将土掘出、排出,而且能够打透墓砖(螺丝钉原理,加大水平力量即可,不用大力下按)。

从铁锥到“洛阳铲”,是北方盗墓贼使用地下探测工具的一个飞跃。

河南洛阳城自古以来文化悠远,历史上曾为十三朝古都,一直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心。时至今日,洛阳名闻天下的“洛阳三宝”,就是龙门石窟、白马寺和“洛阳铲”,其中前两样都有极好的声名,而独独这第三样似乎并不光彩,因为它是一种盗墓工具。洛阳城确是盗墓风行,主要源于洛阳自古以来的厚葬之风。自古以来洛阳达官贵人讲究厚葬,而且往往异常重视墓穴的修建,随葬颇丰,以致于洛阳古墓多如牛毛。唐代诗人王建曾这样形容洛阳墓葬稠密:

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旧墓人家归葬多,

堆着黄金无买处。

也正因如此,洛阳盗墓之风自古盛行,而历代盗墓者也是能人辈出。关于洛阳铲的由来,洛阳流传着这样的故事:

洛阳邙山马坡村,有个农民叫李鸭子,从小就以盗墓为生,在民国十二年(1923年)间有一天,他到十几里外的孟津县赶集。有个来自偃师县马沟村的熟人正在搭棚子,准备卖煎包子。双方见面打个招呼,他见这人忙着用一把筒瓦状的短柄铁铲在地上挖了一个竖直的小圆坑,以便插入棚柱。这人用此铲往地下一戳,提上来时带出不少土,一下子触发了他的“灵感”:这家伙比铁锨挖盗洞轻巧灵便,特别是能带上原土,利于判断地下不同地层情况。于是他找了张纸,贴着铲夹画出一张原大图样,回家后马上找铁匠按图打造,一试果然得心应手,效果不错。以后其他盗墓者纷纷仿效,于是得到广泛“推广”。

洛阳铲因为是要做为挖掘探洞、采集探土之用,其工作原理大约和现在的石油勘探、地质取样相似,故而铲身不是扁形而是半圆筒形,类似于瓦筒状,很像七八十年代常见的一种凶器——管儿插。

“洛阳铲”的铲夹宽仅2寸,宽成U字半圆形,铲上部装长柄洛阳铲虽然看似半圆,其实形状是不圆也不扁,最关键的是成型时弧度的打造,需要细心敲打,稍有不慎,打出的铲子就会带不上土。不仅如此,洛阳铲在制作工艺上更为复杂,通常制造一把小铲需要经过制坯、煅烧、热处理、成型、磨刃等近二十道工序,故而只能手工打制。如果是一把好的洛阳铲打制完毕,再装上富有韧性的腊木杆并且接上特制的绳索,就可以打入地下十几米,甚至几十米深处,铲子提起之后,铲头内面会带出一筒土壤。这样不断向地下深钻,盗墓贼对提取的不同土层的土壤结构、颜色、密度和各种包含物进行分析,如果是经过后人动过的熟土,地下就可能有墓葬或古建筑。如果包括物发现有陶瓷、铁、铜、金、木质物,就可以推断地下藏品的性质和布局。经验丰富的盗墓贼凭洛阳铲碰撞地下发出的不同声音和手上的感觉,便可判断地下的情况,比如夯实的墙壁和中空的墓室、墓道自然大不一样。

同样的,挖的墓不同,盗墓工具也不同。探汉墓用洛阳铲演变而成的重铲,挖唐墓时用扁铲(类似鲁智深的月牙铲),进入汉墓墓室(汉墓多为墓坑,多已塌陷)捣土时用滚叉和撇刀。

解放后,文物考古部门对它进行改进,用来对地下有无文化遗存进行普查钻探,为文物考古工作做出了贡献。但在近年全国刮起的盗墓狂潮中,它又被盗墓贼用来重走邪路。

一个现代的盗墓团伙,其成员一般在三到四人,不会三人以下,也不大可能超过五人。这几个人各有分工。

现代盗墓贼的盗墓工具已经比以前先进多了。一般的洛阳铲已经被淘汰,用的铲子是在洛阳铲的基础上改造的,分重铲和提铲(也叫泥铲)。由于洛阳铲铲头后部接的木杆太长,目标太大,所以弃置不用,改用螺纹钢管,半米上下,可层层相套,随意延长。平时看地形的时候,就拆开背在双肩挎包里。

《爱月轩笔记》,作者为慈禧最宠信的大太监李莲英的侄儿。当年李莲英亲自参加慈禧殓葬仪式,该书记录得比较详尽。据《爱月轩笔记》记载:慈禧尸体入棺前,先在棺底铺上一层金丝镶珠宝锦褥,厚22 厘米,上面镶着大小珍珠12604 颗,红蓝宝石85块,祖母绿2 块,碧玺、白玉203 块,在锦褥上又盖上绣满荷花的丝褥一层。上面铺五分重圆珠一层,共计2400 粒。圆珠上又铺绣佛串珠薄褥一套,褥上有二分珠1300 粒。慈禧尸体入殓前,先在头部放置一个翠荷叶。荷叶满绿,为天然长就,叶筋非人工雕成,甚为珍贵。脚下置碧金玺大莲花,系粉红色,莹光夺目,世上罕见。慈禧尸体入棺后,头顶荷花,脚蹬莲花,寓意“步步生莲”,祈盼亡灵早日进入西方乐土。以上两种记载,都有根有据。孰是孰非,哪种记载可靠,至今没有定论。 第一号:(宫中账簿记物每种均列称第一号) 金丝锦被值价八万四千两,镶八分珠一百粒、三分珠三百零四粒、六厘珠一千二百粒、米珠一万零五百粒、红蓝宝石大块者约重四钱十八块,小块者六十七块、祖母绿五分者二块,碧玺、白玉共二百零三块(略估珠值八十五万四千二百两,宝石约值四万二千两)。 绣佛串珠褥制价二万二千两,用二分珠一千三百二十粒(约估值二万二千二百两)。 头顶翡翠荷叶重二十二两五钱四分(估值八十五万两)。 脚登碧玺莲花,重三十六两八钱(估值七十五万两)。 后身着串珠袍褂两件,绣价八千两,共用大珠四百二十粒,中珠一千粒,一分小珠四千五百粒,宝石大小共用一千一百三十五块(估值一百二十万两)。 后戴朝珠三挂,两挂珠,一挂红石(约值二百四十五两)。 后戴活计(注:指手工艺品)十八子珠镜等,共用八百粒,宝石三十五块(约值十九万两)。 陀罗经被铺珠八百二十粒(估值十六万两)。 珠冠制价五万五千两,用大珠四两者一粒(估价一千万两)。 身旁金佛每尊八两重,共二十七尊,翡翠佛每尊重六两共二十七尊,玉佛每尊重六两共二十七尊,红宝石佛每尊重三两五钱共二十七尊(共约值六十二万两)。 足旁左右翡翠西瓜各一枚,青皮、红瓤、白籽、黑丝(约值二百二十万两)。 翡翠甜瓜四枚,系二白皮黄籽瓤者、二青皮白籽黄瓤者(约值六十万两)。翡翠桃十个,桃青色,粉红尖,黄宝石李一百个,红宝石杏六十个,红宝石枣四十个(共约值九万五千两)。 闻尚有二翡翠白菜,系绿叶白心,菜心上落一蝈蝈满绿,叶旁落二马蜂,系**者。但公账未列,或为王公等敬也。左旁玉藕三节,上有灰色泥污状,藕上长出绿荷叶、粉莲花、黑荸荠等一枝(约值一百万两),右旁珊瑚树一枝(约值五十三万两),该珊瑚树系红色,树上绕樱桃一条,青梗、绿叶、红果,树上落一翠鸟,亦为天然宝物也。身上填八分大珠五百粒,六分珠一千粒,三分珠二千二百粒,红蓝宝石二千二百块(约值二百二十三万两),网珠被用珠六千粒,均为二分重者(估值二十二万八千两)。番佛四十八尊,约值五万二千两,番佛每尊高不及二寸,皆白玉质,佛为白身,白足着黄鞋,披红衣,手持红莲花一枝,亦天然生成者。 (摘自《爱月轩笔记·慈禧葬宝图记》,李成武著。慈禧的葬仪是大太监李莲英一手操办的,其侄李成武秉笔登账,后以笔 记的形式将慈禧地宫随葬宝物记录下来,流传后世。) 太后未入棺时,先在棺底铺金花丝褥一层,褥上又铺珠一层,珠上又覆绣佛串珠之薄褥一。头前置翠荷叶,脚下置一碧玺莲花。放后,始将太后抬入。后之两足登莲花上,头顶荷叶。身着金丝串珠彩绣礼服,外罩绣花串珠挂,又用串珠九练围后身而绕之,并以蚌佛18尊置于后之臂上。以上所置之宝系私人孝敬,不列公账者。众人置后,方将陀罗金被盖后身。后头戴珠冠,其傍又置金佛、翠佛、玉佛等108尊。后足左右各置西瓜一枚,甜瓜二枚,桃、李、杏、枣等宝物共大小200件。身后左旁置玉藕一只,上有荷叶、荷花等;身之右旁置珊瑚树一枝。其空处,则遍洒珠石等物,填满后,上盖网珠被一个。正欲上子盖时,大公主来。复将珠网被掀开,于盒中取出玉制八骏马一份,十八玉罗汉一份,置于后之手旁,方上子盖,至此殓礼已毕。”这里所说的西瓜、甜瓜、桃、李、杏、枣均不是瓜果实物,而是以翡翠、玉石等制作,尤以西瓜制作称绝,瓜为绿玉皮紫玉瓤,中间切开,瓜子为黑色。

至于慈禧地宫宝物的价值,《爱月轩笔记》中也有说明,金丝绵褥制价为84万两白银;绣佛串珠薄褥制价22万两;翡翠荷叶估值85万两;陀罗经被铺珠 820颗,估值16万两;后身串珠袍褂估价120万两;身旁金佛每尊重8两,玉佛每尊重6两,翡翠佛每尊重6两,红宝石佛每尊重3两5钱,各27尊,共 108尊,约值62万两;翡翠西瓜2枚,约值220万两,翡翠甜瓜4枚,约值60万两;玉藕约值100万两;红珊瑚树约值53万两;价值最高的是慈禧头上戴的那顶珠冠,上面一颗4两重的大珠系外国人进贡,价值1000万两,总价约1005万两。另外,慈禧身上填有大珠约500粒,小珠约6000粒,估值 228万两。

慈禧太后是历史上著名的"奢侈"太后。她生前酷爱珍珠、玛瑙、宝石、玉器、金银器皿。死后棺内陪葬的珍宝价值白银高达亿两。 李莲英是慈禧太后最心腹的太监,慈禧棺内葬宝时,他是参加者。他和侄子合写的爱月轩笔记详细记录了随葬品的种类、数量、位置价值。

慈禧棺内底部铺的是金丝织宝珠锦褥,厚7寸,下面锒大小珍珠12604粒,红光宝石85块,白玉203块,锦褥之上再铺一层绣满荷花的丝褥,上面铺5分重的珍珠2400粒。 盖在慈禧尸体上的是一条织金的陀尼经被。被长280厘米,宽274厘米明黄缎底,捻金织成。全被不但花纹繁多,而且还织有汉字陀罗尼经文25000字。经被上缀有820粒珍珠。盗墓贼拆走了珍珠,将这条价值连城的经被弃之于地,1979年清理地宫时才被发现,免遭危运。在经被之上又盖一层缀有6000粒珍珠的网球被,也是传世奇宝。 慈禧头戴凤冠,冠由珍珠宝石锒嵌而成,冠上有一颗重4两大如鸡蛋珍珠,当时价值白银约1000-2000万两,其凤冠价值可想而知。 口内含夜明珠一粒,此珠分开是两块,透明无光;合拢时是一个园球,可透出一道绿光,夜间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专家估计可能是两颗钻石。东陵被盗墓将军挖掘后,此夜明珠被孙殿英送给了宋美龄,以逃罪责。 慈禧脖颈上有朝珠三挂,两挂是珍珠的,一挂是红宝石的。她身穿金丝礼服,外罩绣花串珠褂。足蹬朝靴。手执玉莲花一枝,头前方有蚌佛18尊,头顶一翡翠荷叶,叶满绿筋,如大然一般,重22两5钱4分当时价值285万两白银。头两侧有金,翠玉佛10尊,手边各置玉雕马8匹,玉罗汉18尊。在其尸体旁或足下共有金佛、玉佛、红宝石佛、翠佛108尊,每尊佛重6两;翡翠西瓜四枚,白皮黄籽粉瓤者两个,绿皮白籽黄瓤者两个,估价600万两白银;翠桃10个,绿色桃身,粉红色桃尖,难分真伪。翡翠白菜两颗,绿叶白心,在白色菜心上落有一只满绿的蝈喂,绿色的菜叶旁有两只典色的马蜂,俏色用的恰到好处,独具匠心,稀世珍宝,估值1000万两白银。

棺内最珍贵的是座率纹花,烟云流动用白玉雕琢成的九玲珑宝塔。其尸体旁边还放满了宝石、玉石、红珊瑚树、墨玉荸芥700多件,有些玉料出自新疆如羊脂玉和墨玉非和田而无。当宝物殓葬完毕,发现棺内尚有孔隙,又倒进四升珍珠(8分大珠500粒、三分珠2200粒,二分珠1000粒);红兰宝石、祖母绿宝石 2200块,仅这些填空的珍珠宝石就值223万两白银。以上才是入棺葬品的一部分。从1879年东陵慈禧墓完工到地宫最后封闭,其间30余年中,还陆续向地宫内放置了各种奇瑰珍宝,金玉祭品1000多件。孙殿英盗挖两太后墓后至今这些无价之宝不知流落何方。 新疆一块数吨重的大玉为做地宫中放置棺木的寝床,送到库车县境而因故搁置。 据估计,慈禧的随葬品值白银亿两不算过分。 蚌佛--用淡水河嘎的贝壳制成佛状珠核体,置入牡历体内,受到外来异物刺激了牡历,分沁珍珠质将佛状珠核包围,天长日久,珍珠覆盖层逐渐加厚,就形成了珍珠光泽的蚌佛。

据记载:慈禧入棺前,棺中铺有三层金丝串珠绣花褥,上镶珍珠13604颗,宝石87块,白玉203块,还铺了一层珍珠,共3720颗。 棺内慈禧头上放置一块翡翠荷叶,脚下有一朵粉红色碧玉大莲花。棺中的慈禧头戴凤冠,冠上嵌外国贡品特大珍珠一枚,身边有金佛、翡翠佛、红宝石佛、白玉佛各27尊,每尊佛重175克至400克。 慈禧的脚下还放有两只翡翠西瓜、两只碧玉甜瓜,10个翡翠桃子,100个黄宝石李子,40颗红宝石大枣,60颗黄宝石杏。 在她的尸身上还有两颗翡翠白茶,绿叶白心,菜心上伏着一只绿翡翠蝈蝈,菜叶上还落着两只黄宝石马蜂。 尸体左侧放有玉莲花一枝,三节白玉石藕上有天然灰色的污泥,节处生出绿色荷叶又开出粉红色莲花。另外,还放有黑色玉石。 在尸体右侧,放有玉雕红珊瑚树一枝,绿叶红果蟠桃一枝,树枝上落有一只翡翠小鸟,均是天然色料精雕而成。 当慈禧尸身上下左右放满了宝物之后,又盖上了一件价值连城的织金陀罗尼经被。 当时盛殓慈禧的官员又捧出四升珍珠宝石全部填入棺内,尔后又放入8匹玉制金马,18尊玉制罗汉。据估算,这一棺奇珍异宝价值5000多万两白银,仅慈禧身穿的那件绣珠服褂就价值白银265万两,凤冠上那颗大珍珠价值1000万两白银,而当时清朝库存白银还不足7000万两。 慈禧墓中随葬的这些珠宝可再建4座同样规模的慈禧陵,然而,这仅仅是慈禧的一座陵所耗的资金。 值得一提的是,慈禧陵是1895年重新建造的,因当时慈禧嫌原修陵墓不够豪华,下令把修建了22年的定东陵全部拆除,重新再建。而且,原材料全部用名贵的黄花梨木;外墙磨砖对缝,内壁雕砖泥金,彩绘全部贴金;屋顶琉璃瓦颜色改为深黄(与皇帝陵一样)。 隆恩殿汉白玉石柱上,雕满了“凤引龙”的图案,69块栏板内外也雕有“凤引龙”、“龙追凤”,这种凤玉龙雕是明示此妇人曾挟控着两代皇帝。慈禧三殿墙上金贴彩画龙飞凤舞,千姿百态,光彩夺目,用金量达到4952两。 慈禧死后一年,于宣统元年十月(1909年11月15日)葬入地宫。仅仅20年后,便被孙殿英部盗掘洗劫。1979年2月,清东陵管理所正式开放,才再次打开地宫。推开两道石门,从石棺床上见到一具完整的内棺棺木,而破碎的外椁被扔在西北角。这是1928年此陵被盗后溥仪派载泽等人匆忙清理重殓的。1984年元月,内棺被专家打开,确认这个上身包裹黄绸、下体裤子上绣满“寿”字、右脚穿白绫袜、左脚赤裸的完整尸骨,就是慈禧。 如今,我们见到的内棺已入整修后的外椁。楠木棺椁华丽可辨,但棺内含恨吞辱的慈禧却永远无法“安卧”。正是她对自己死后之葬也要如此骄奢,引来了整个清东陵(除顺治孝陵)屡屡被掘的“奇辱大难”。 慈禧棺椁内的珍宝,价值在5000万两白银,堪称世界之最! 慈禧随葬的珍宝究竟有多少?他的心腹太监李连英亲自参加了慈禧棺中葬宝的仪式。据他和侄子所著的《爱月轩笔记》记载:慈禧尸体入棺前,先在棺底铺三层金丝串珠锦褥和一层珍珠,共厚一尺。头部上首为翠荷叶;脚下置粉红碧玺莲花。头戴珍珠凤冠,冠上最大一颗珍珠大如鸡卵,价值1千万两白银。身旁放金、宝石、玉、翠雕佛爷27尊。脚下两边各放翡翠西瓜、甜瓜、白菜,还有宝石制成的桃、李、杏、枣200多枚。身左放玉石莲花,身右放玉雕珊瑚树。另外,玉石骏马8 尊,玉石18罗汉,共计700多件。葬殓完毕,又倒入四升珍珠,宝石2200块填棺。 一棺的奇珍异宝,聚起的自然是巨祸。她闭上眼仅20年,又一位和她同样巧取豪夺横抢暴掘的大盗,将黑手伸向了她,并将她毁棺抛尸。

慈禧太后棺内的宝物

清慈禧太后喜爱玉石珠宝是出名的,用国家财力罗织宝物,生活奢侈有加。慈禧死后,生前喜爱的东西也得陪她而去。据太监李莲英所写的《爱月轩笔记》中载:慈禧棺内最珍贵的是她头上戴的凤冠上的一颗珍珠,重四两,大如鸡卵,值1000万两白银。其次是她口中含的一颗夜明珠,此珠分开是两半,合拢是一个圆球,分开时透明无光,合拢后即发出一道绿光,在夜间百步之内可以照见头发。慈禧的东陵被孙殿英指挥部队盗掘后,此珠被孙殿英获得,为了让蒋介石放他一条生路,孙又将夜明珠秘密送给了宋美龄。在慈禧的尸体边,还放满了宝石、宝玉、翡翠雕佛、翡翠西瓜、黑玉荸荠、红珊瑚树等 700多件珍宝。当尸体入殓完毕,又发现棺内尚有空隙,又倒进4升珍珠和红、蓝宝石2200多块。仅这些填空的珠宝价值230万两白银有余。盖在慈禧尸身上的是一条织金的陀罗尼经被。经被上缀有900颗珍珠,估价18万两白银。当时的盗墓贼拆走了这些珍珠后,将这条价值连城的经被弃之于地,直到1979 年,文物工作者清理东陵地宫时才被找到。根据有关专家评估,慈禧棺内的葬品价值按当时清政府的财政算法,相当于6000万两白银。

刘成禺(1876-1952年),字禺生,湖北江夏人,出生广东番禺。早年追随孙中山,从事海外报刊宣传,为当时著名报人。刘禺生曾响应革命党,反对袁世凯称帝,以近三百首《洪宪纪事诗》闻名于世。其诗集《洪宪纪事诗本事簿注》刊出时,孙中山,章太炎为之序。晚年则将“平生首尾未完毕之书,典章文物之考证,地方文献之丛存,师友名辈之遗闻,达士美人之韵事随忆随录”,成《世载堂杂忆》。该书一九六○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收入“近代史料笔记丛刊”。董必武为之序。 《世载堂杂忆》凡三百页,共记一百六十条。文笔细致蕴藉,平实而条达,是不可多得的史料。其中,第一篇记“清代之科举”,第二篇记“清代之教学”。记录之翔实,叙述之清楚,实为介绍清代教育难得的第一手材料。凡欲了解清代教育之人,恐怕不可不读。此处抄一段介绍当时的读书风气,以飨读者。 “当时中国社会,读书风气各别,非如今之学校,无论贫富雅俗,小学课本,教法一致也。曰书香世家,曰崛起,曰俗学,童蒙教法不同,成人所学亦异。所同者,欲取科名,习八股试帖,同一程式耳。世家所教,儿童入学,识字由说文入手,长而读书为文,不拘泥于八股试帖,所习者多经史百家之学,童而习之,长而博通,所谓不在高头讲章中求生活。崛起则学无渊源,俗学则钻研时艺。春秋所以重世家,六朝所以重门第,唐宋以来重家学,家训,不仅教其读书,实教其为人,此洒扫应对进退之外,而教以六艺之遗意也。” 其中,崛起和俗学实为一类,学无渊源,以钻研时艺博取功名为其教学目的。书香世家则不同,不仅学有渊源,在教育上崇尚通才教育。除应付八股试帖以外,注重的是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不仅教其读书,实教其为人,此洒扫应对进退之外,而教以六艺之遗意也”。这也是书香世家不同于崛起和俗学的本质所在。 中国自一九○五年废除科举,教育为之一变。变的结果,一是新式学堂的兴起,教育的国家化和平民化。这是历史的必然。二是扎根乡绅阶层,沉浸儒学传统的的书香世家的逐渐消失。到了上世记六十年代末,不仅传统教育荡然无存,连羽毛未满的新式书香世家也差不多被一网打尽。从此斯文扫地,俗学泛滥,教育成了国家的工具和利器。国是崛起了,人却消失了。这不能不说中国教育的大悲哀,大遗憾。 记得十多年前,在哈佛一次课上,一位美丽的韩国女生下课跑来跟我说:家父一直最欣赏中国文人,常在她面前说中国文人有学问,有才艺,敢承当,待人以礼,是韩国读书人的榜样。

说起慈禧,我们都知道她在清末处于权力的巅峰,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掌权女性。她的政治手段是有能力的,尤其是在操纵亲贵的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因为她的能力,清朝延续了几十年,也反映了慈禧在政治斗争中的手段非同一般,冷酷无情。世界对这样一个站在权力最前沿的女人的评价充满争议。当一个人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时,她生活的很多方面都会变得极其奢侈,慈禧太后也不例外。但她上台后,生活极其奢侈,奢侈程度难以想象。

据记载,慈禧太后洗澡时实际上需要用数百条绣有金龙的**真丝毛巾擦干自己,而这些昂贵的毛巾用一次就扔掉了。慈禧的金银首饰数不胜数,一堆翡翠西瓜是慈禧的掌上明珠。另外,据说来自伊瓦拉雅矿的碧玺已经全部运抵宫廷,供慈禧太后享用。

慈禧太后吃得很奢侈。据清史记载,慈禧太后在位时,她的厨房里有上百人,厨房里有一百多个厨师居住的房间。慈禧太后一日三餐,每餐要一百二十个菜,让她真正吃的菜不到十个,大部分都是不碰就直接倒掉。慈禧一顿饭花了二百两银子,约合现代人民币四万元。听起来真的很吓人。慈禧的铺张浪费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想知道当她知道她统治下的许多穷人吃不上饭时,她是什么感受。

清朝灭亡后留下的清朝内务部记录,记载了慈禧太后使用水果的纵量。据清代役务记载,慈禧太后每年食用的水果如下:苹果15万个,秋梨11万个,李唐梨7万个,红梨5万个,柿子2000多个,官果2000多个,甜桃、樱桃、李子、杏子、干果、鲜山楂果不计其数。超过15万个苹果。北京富家女胡亚捷把每个苹果算半斤。有8万斤,一年365天,平均每天400多个苹果,一天24小时。算下来,慈禧每三分钟就要吃一个苹果,要一直吃下去,才能用光八万斤苹果。慈禧到底是怎么用光这八万斤苹果的?

其实慈禧并没有吃那么多苹果,而是用苹果做调料熏房子。在许多朝代,宫殿和富裕的家庭习惯用熏香熏房子。慈禧太后则不同。她用天然水果熏香。慈禧太后的储秀宫和题和堂的房间里摆满了各种水果。我记得在甄_传年,甄_曾经称赞过女王卧室的香味,女王说她的卧室里经常摆放一些新鲜的时令水果。慈禧宫里有了这些水果,空气闻起来特别好,到处都充满了甜蜜和舒适。这些水果每半个月就要换一次,所以慈禧太后需要大量的水果,所以每年用掉8万斤苹果是很正常的。

一九二八年,兵荒马乱,土匪蜂起,军阀横行,歹人四出。在端午节前几天,遵化当地的一股土匪马福田、王绍义等密谋盗陵,当他们进入马兰峪时,这个消息传到了驻蓟县马仲桥一带的国民革命军十二军军长孙殿英的耳朵里,他派出一团人连夜出击,在清东陵陵墙外的马兰峪镇上,两军相遇,短兵相接,经过一场鏖战,马福田部被击溃西逃。然而,获胜部队并没有得胜还朝,却大摇大摆地开进了清东陵,占据了几处陵墓。孙殿英与其心腹干将经过一番密谋策划,随即到处张贴布告,声称部队要搞军事演习,拨了整整一个师的人马把陵寝区四周围得严严实实,四处增岗,八方加哨,在半径十里地内鸣枪示警,一律不准通行。于是,震惊中外、骇人听闻的孙殿英东陵盗宝案发生了。

孙殿英(1889——1947年),河南永城人,名魁元,号殿英,一般人叫他孙老殿,也有人因他生过天花,叫他孙麻子。此人从十几岁就跟流氓地痞鬼混,出入赌场,并大显才能,掷骰子百发百中,堪称一绝。靠这一手,他发了财,也结识了许多官僚政客。他的另一手看家本领是贩毒、制毒,而且只要能抓钱,什么都干,绑票一绑就是几百人,抢劫专拣大户,伪造钞票,倒卖黄金,心狠手辣,胆大眼活,着实发了横财。有钱还需有势,他入了豫西“庙会道”,装神弄鬼拉拢人,操纵利用,得益非浅,不但兵源大部来自道徒,而且屡仆屡起。他把“有奶便是娘”当成信条,从一九二○年在张平手下当兵起,到一九二七年被蒋介石收编,已是数次易帜。此人狡诈阴险,抗战后与我红军、西北军、广东国民党执行部、福建人民政府、汪精卫改组派,以至伪满洲国都有联系,后来终于在一九四三年公开投降日本侵略军。当了汉奸。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又封他为纵队司令打内战,一九四七年被我人民解放军生擒,因有鸦片烟瘾,不久便抑郁患病而死,结束了罪恶的一生。综观孙殿英这样一个人,驻兵皇陵,岂有不思盗墓之理?

1928年7月的一天夜里,孙殿英命令工兵营长颛孙子瑜带一连人直奔慈禧的定东陵。同时,又令师长柴云附手下的辎重营长韩某奔胜水峪乾隆帝陵,经过七个夜晚的罪恶活动,将两座陵墓内的金珍玉宝洗劫一空。

孙殿英这伙匪徒是怎样盗掘慈禧陵的宝物呢?他们闯进陵内,在明楼、宝顶各处掀砖挖洞,都不得其门而入。最后是在古洞门内、迎面有一座砖墙的下面,用炸药炸开了地宫的进口。在硝烟弥漫的残砖断石中,向北呈露出一面汉白玉石的金刚墙,从墙中间拆下几块石头,就顺着这个石洞口爬进了地宫。通过斜坡甬道,迎面一道汉白玉石门紧闭着,匪徒们连撞带砸,总算把两道石门打开,进入一个宽敞的堂券,即停放帝后棺椁的“金券”。正中汉白玉石台上停放着一具金光耀眼的棺椁,这就是慈禧太后的梓宫。匪徒门拔刀弄斧,砍碎了金色的外椁。清代棺木有两层,外层称椁,里面那层才称棺。这外椁是用一种名贵的金丝楠木制成,木料产自川、广、云、贵的原始密林,不仅质地细腻、花纹秀美,还散发着一股浸人肺腑的清香。外椁金丝楠木外面,还漆有四十九道漆;最外层金漆涂刷完后,再由喇嘛用藏文书写四天王经咒于上,用以佑护亡灵。可惜这光芒四射的金漆外椁,竞被匪徒刀砍斧劈得七零八落。匪徒们将碎椁木搬开,现出一具红漆滇金的内棺。匪官怕用刀斧劈砍损伤棺内宝物,严令匪兵小心谨慎地用刀撬开内棺。棺盖掀开,再掀开一层子盖,满棺珍宝光芒大放,夺去了手电筒的亮光,众匪无不惊叹。孙殿英本人回忆这段往事时自供说:“老佛爷(慈禧)象睡觉一样,只是见了风,脸才发了黑,衣服也拿不上手了。”他又讲;“慈禧尸体为什么不烂?因为她的口中含有一颗很大的夜明珠。这颗珠子分开是两块,合拢就是一个圆球;分开时透明无光,合拢起来则透出一道绿色的寒光,夜间在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当盗陵之后,溥仪派遣清朝遗臣载泽、耆龄、宝熙、陈毅等人前往清东陵重新安葬,地官内空空如也,残破棺木和碎衣烂衫扔满地,慈禧的尸体被仍在西北角,伏在破棺椁盖上。她脸朝下,手反转搭在背上,长发散而不乱,扎辫子的红头绳犹在。当反转她的尸身时,遍体长满白毛,口角处确有残破。载泽等人将禧慈及裕陵内乾隆帝、后、妃尸骨重新殓葬后,掩埋了洞口,而后返回天津。

溥仪身居天津张国,闻祖陵被捆,悲愤无比,强烈抗议孙殿英的罪行。东陵盗案,轰动中外,京津一带满城风雨,新闻报刊通载着谴责文章。孙殿英见势不妙,赶紧施展出脱身之计,通过戴笠的关系,将盗陵所获的翡翠西瓜、翡翠蝈蝈白菜、夜明珠等国宝,转赠给蒋介石、宋美龄、孔祥熙、宋子文、何应钦等人,从中斡旋的戴笠也受了贿。其结果,不仅孙殿英逃脱了法网,就连孙的部下、已被逮捕的师长谭温江也被保释出狱了。谭温江是参加盗陵的干将,因在北京琉璃厂销售盗陵所得的珠宝而被捕。由于孙殿英通融行贿,官官相护,竟使盗匪得以逍遥法外,轰动全国、举世瞩目的孙殿英东陵盗宝案不了了之了。

今年除了是奥运之年还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慈禧皇太后逝世一百周年。一百年前的十一月十五日,慈禧皇太后崩于北京中南海的仪鸾殿,终年七十四岁。随后,她的遗体被下葬于清东陵的定东陵。她的陵墓建筑水平之高之奢华、墓中珍宝的价值之巨是古今中外任何一位帝王后妃将相所无法比拟的。只可惜其陵墓在一九二八年时被以孙殿英(其号称“流氓军阀”)为首的一伙匪徒给全部盗走了,加上他们从乾隆帝的裕陵里所盗来的珠宝整整装满了二十八个军车,大家想想看,这得有多少的珠宝啊!那么,慈禧皇太后的陵墓在被盗之前究竟有多少的奇珍异宝、它们又价值几何呢?下面我就为这个话题来跟大家说一说。

慈禧皇太后是历史上著名的“奢侈”皇太后。她生前酷爱珍珠、玛瑙、宝石、玉器、金银器皿。死后棺内陪葬的珍宝价值白银高达亿两。

李莲英是慈禧太后最心腹的太监,慈禧棺内葬宝时,他是参加者。他和侄子合写的《爱月轩笔记》详细记录了随葬品的种类、数量、位置价值。

慈禧棺内底部铺的是金丝织宝珠锦褥,厚7寸,下面锒大小珍珠12604粒,红光宝石85块,白玉203块,锦褥之上再铺一层绣满荷花的丝褥,上面铺5分重的珍珠2400粒。

盖在慈禧尸体上的是一条织金的陀尼经被。被长280厘米,宽274厘米明黄缎底,捻金织成。全被不但花纹繁多,而且还织有汉字陀罗尼经文25000字。经被上缀有820粒珍珠。盗墓贼拆走了珍珠,将这条价值连城的经被弃之于地,1979年清理地宫时才被发现,免遭危运。在经被之上又盖一层缀有6000粒珍珠的网球被,也是传世奇宝。

慈禧头戴凤冠,冠由珍珠宝石锒嵌而成,冠上有一颗重4两大如鸡蛋珍珠,当时价值白银约1000-2000万两,其凤冠价值可想而知。口内含夜明珠一粒,此珠分开是两块,透明无光;合拢时是一个园球,可透出一道绿光,夜间百步之内可将人的头发丝照得十分清楚。专家估计可能是两颗钻石。东陵被盗墓将军挖掘后,此夜明珠被孙殿英送给了宋美龄,以逃罪责。

慈禧脖颈上有朝珠三挂,两挂是珍珠的,一挂是红宝石的。她身穿金丝礼服,外罩绣花串珠褂。足蹬朝靴。手执玉莲花一枝,头前方有蚌佛18尊,头顶一翡翠荷叶,叶满绿筋,如大然一般,重22两5钱4分当时价值285万两白银。头两侧有金,翠玉佛10尊,手边各置玉雕马8匹,玉罗汉18尊。在其尸体旁或足下共有金佛、玉佛、红宝石佛、翠佛108尊,每尊佛重6两;翡翠西瓜四枚,白皮黄籽粉瓤者两个,绿皮白籽黄瓤者两个,估价600万两白银;翠桃10个,绿色桃身,粉红色桃尖,难分真伪。翡翠白菜两颗,绿叶白心,在白色菜心上落有一只满绿的蝈喂,绿色的菜叶旁有两只典色的马蜂,俏色用的恰到好处,独具匠心,稀世珍宝,估值1000万两白银。

棺内最珍贵的是座率纹花,烟云流动用白玉雕琢成的九玲珑宝塔。其尸体旁边还放满了宝石、玉石、红珊瑚树、墨玉荸芥700多件,有些玉料出自新疆如羊脂玉和墨玉非和田而无。当宝物殓葬完毕,发现棺内尚有孔隙,又倒进四升珍珠(8分大珠500粒、三分珠2200粒,二分珠1000粒);红兰宝石、祖母绿宝石2200块,仅这些填空的珍珠宝石就值223万两白银。以上才是入棺葬品的一部分。从1879年东陵慈禧墓完工到地宫最后封闭,其间30余年中,还陆续向地宫内放置了各种奇瑰珍宝,金玉祭品1000多件。孙殿英盗挖两太后墓后至今这些无价之宝不知流落何方。

新疆一块数吨重的大玉为做地宫中放置棺木的寝床,送到库车县境而因故搁置。

据估计,慈禧的随葬品值白银亿两不算过分。而且据李莲英的侄子生前所说,老佛爷的这些珠宝若全部追回足以富国。单凭这些就可以想见慈禧皇太后的陵墓价值之巨了。

如此众多的价值连城、堪称“世界之最”的珠宝现如今流落四方,杳无音讯,作为国人来说,这些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聪明才智的奇珍异宝的被盗及流失真是太可惜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475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