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什么玉是陪葬的

古代什么玉是陪葬的,第1张

古代君子比德于玉,所谓:“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一则玉,是古代身份的象征,佩玉是有要求等级的,一般平民百姓不能佩玉。

二则,玉更是一种品性德行的象征。古人以玉喻高尚的德行,佩玉以彰显自身的美好品德。

屈原为例:

屈原的祖上是楚国王室,芈姓屈氏,身份高贵,同时也具备高尚的品行,屈原喜欢以玉之高洁喻己之高洁,以香草美人自喻。从《离骚》及《九章》中可以看到屈原大量的运用这类比喻。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贵族的精神层面。

玉器文化一门很深奥学说,有学者穷其一生钻研古代玉文化而不得其奥妙。我水平有限,只能这么粗简的说一下,不足之处见谅。

西汉是历史上最讲求埋葬思想的朝代之一。据历史学家称,西汉时期约有三分之一的财富与死者一起埋在地下。在考古和盗墓史上,西汉时期修建的豪华古墓和丰富的丧葬用品是世界上古墓之最。因此,汉墓成为历代盗墓者最青睐的古墓。

西汉楚元王刘戊的坟墓刚被世人所发现时,就发现在古代这座坟墓已经被偷过很多次了。< p >进坟墓的里面。考古团队们轻而易举就看见坟墓内充满了盗墓者的洗劫留下了的痕迹。这些考古团队虽然有点失望,但也小心翼翼地在坟墓的每一个角落的仔细搜索,结果有一个惊喜:棺材外面有一堆散落的金黄的玉片。经过仔细的清理和分析,考古队发现这是古墓中最珍贵的文物:“金缕玉衣”。

据记载,西汉皇室相信玉器可以永远保存死者的尸体,所以当他们死后,他们都穿着由金丝和玉器制成的“金缕玉衣”埋葬。20世纪60年代,中国最早发现的“金缕玉衣”是在河北满城的景王中山靖王墓中发现的。当中山靖王刘胜的由2398块玉片,用金丝缝制而成的金缕玉衣一出土就震惊了世界。而这次徐州狮子山古墓内发现的金缕玉衣则有4248片玉片,价值连城。

然而,很遗憾的是,刘戊的金缕玉衣上边的金线被盗墓者偷走了。为什么盗墓者只偷走了金丝,而没有偷走整件玉衣?专家们很快给出了答案:因为玉衣里包裹着一个人的尸体,尸体腐烂很多脏东西就沾在玉衣上。古人认为这是不吉利的,所以他们才没有偷它。

奢华的陪葬品,金缕玉衣会被三国的曹丕取消,因为当时魏国内部刮起了一阵骄奢*逸之风,很多达官贵人皇亲贵族都在争相使用金缕玉衣作为陪葬品发,但是并没有给魏国的经济带来任何的实际效果,反而抑制了魏国经济的发展。曹丕在成为曹操接班人之后就废除了汉献帝的帝位,自己建立了魏国,终于实现了曹操生一生不敢做的事情。

虽然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但是外部仍然存在着孙权和诸葛亮两大敌人。曹丕时刻不敢放松,他上台之后就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极力压制宗亲势力的发展,提升士族的地位,吸收更多的人才。赤壁大战失败之后曹操就已经清楚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无法完成天下一统,司马懿建议曹操广积粮,多屯兵,为自己的下一代统一天下打下基础。

司马懿断言曹操两代人之内必将一统天下。这里面掺杂着很多拍马屁的成分,曹操自己更加清楚想要统一天下绝对不仅仅是两代人的努力,至少需要五代人的付出。曹操临终之前千叮咛万嘱咐曹丕不要着急收复天下,不要和东吴蜀汉政权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在曹丕这一代也无法完成天下一统的愿望,曹丕现在最重要的事情仍然是发展国内的经济,积蓄更多的力量。

然而在国内竟然刮起了一阵奢靡之风,人们开始进行互相攀比。大量的社会资源倾向于奢侈品,金缕玉衣成为了达官贵人去世之后的标配物品,大大浪费了社会资源。皇亲贵族去世之后禁止使用金缕玉衣也成为曹丕限制中心贵族势力发展的一个方重要方面,曹丕采取宏观调控的政策把大量的社会资源倾向于农业发展,倾向于工商业繁荣,大大促进了魏国国力的提升。

周人认为玉可使人不朽。这种观念一直影响到春秋战国时期,发展到顶峰是汉代,出现了金缕玉衣、银缕玉衣等。

丧葬用玉。像玉覆面是用玉雕琢出眼睛鼻子等五官的形状,缝在布上,然后覆盖于脸上;玉琀,则是在死者的嘴里放进各种小玉件;还有管状的玉握,中间可以用绳子穿了绑在手上;另外,死者脚底下也踏玉,甚至男性生殖器上都放有葬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349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